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飘在大唐-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万春何须如此大费周章?难道是担心自己不肯“要胁”,立即自尽?

然而很可惜,即便是亲戚,自己又岂会被他利用?他这“亲情”牌对自己不起任何作用。

想到此,杨悦不由摇头微笑。

杨万春似是看透杨悦心思,突然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转口说道:“安市城的城防与别处不同,经过这些年的修建,可以说是固若金汤。渊盖苏文当年对我也是奈何不得。李世民此次亲征,在我安市城下也绝对讨不到便宜”

“哦?”杨悦见杨万春如此托大,不由大是诧异。他对安市城防如此自信,不是要自己退敌,却是为何?难不成真的只是认亲?

“唐兵客战辽东,粮草不足,必然不能持久。只要我坚城不出,唐兵久攻不下,必自退去。”杨万春见杨悦似是不信,出言说道。

“不过据我所知,唐皇粮草准备充分,而且便是不足,也大可从中原再运……”杨悦虽然心知杨万春所说不假,面上却有些迟疑地说道,“且不说唐兵是否能攻下安市城,只是围城,安市城中粮草能坚持到唐兵自退?”

杨万春却哈哈大笑道:“安市城地处梁河之滨,粮食向来充足,足够坚守三年。不过辽东天寒,只怕唐兵再过三月,自会退去。到也等不到三年。”

三年粮草?杨悦暗吃一惊,沉吟片刻,已知杨万春所言不虚。中原人向来认为辽东苦寒,她却知道在一千多年后,这里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大仓”。

便是此时,一路上杨悦也看到梁河两岸冲积平原上,也尽是良田。

坚城,又不怕坐困。杨悦不由暗暗点头,这个杨万春看来的确是个人物。

如此看来,杨万春“请”自己来,并非为了要胁李世民,以解安市之围。

即非为此,到底是为了什么?杨悦不由狐疑地向杨万春看去。

杨万春突然话头一转,有些无奈的苦笑一下,说道:“然而唐兵勇猛,他虽不能破城,我却也不能破敌。”

破敌?原来杨万春不只是想“守城”,而且还想“破敌”然而于自己又有何干系?

杨悦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点头说道:“唐军将勇兵利,的确十分难以对服。”

“但是要想破敌,却也并非全无办法。”杨万春突然望向杨悦,眼中火光大起。

“哦?”杨悦奇道。

“只要公主肯跟我联手。”杨万春盯着杨悦,一瞬不瞬,缓缓说道。

“联手?”杨悦哧得笑出声来,“我对作战一窍不通,只怕伯父找错人了。”

“公主若肯,别说破敌,我大隋江山光复也指日可待。”杨万春摇头,依旧盯向杨悦。

“伯父似乎太抬举小侄了。” 杨悦到是吓了一跳,没想到杨万春如此看重自己。

杨万春突然哈哈一笑:“公主何需妄自菲薄。”

杨悦摇头笑道:“论武力别说不及芳儿妹妹,我连一般人都不及。论守城攻战,更是不及伯父之一角,如何……”

杨万春摆摆手,止住杨悦,猛然说道:“内伏硫磺方听闻在公主手中……”

“内伏硫磺方,是什么?”杨悦不动声色地奇道。

心下却已大惊。她原以为杨万春认定她是中原弥勒教的“圣女”或者“弥勒佛”,可以借助弥勒教起事儿,才想跟她联手。万没想到杨万春说得却是“内伏硫磺方”

内伏硫磺方,的确是在她手中。孙思邈将此药方秘密由卢照邻转交给她,虽然只是说乃是一个除湿解毒的方子,但杨悦如何会不明白,那是“火药”配方。

此事极为隐秘,除了孙思邈与卢照邻之外,根本没人知道。

这杨万春是如何得知?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隋皇帝

“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末,放入销银锅,掘地坑入地平,填实,加三个炭化皂角子。烧焰,焰灭。炒木炭,消三分之一,趁火冷却,可以伏火……”

——“内伏硫磺方”

这个药方在杨悦看来,比起后世民间流传的“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黑火药配方,看上去不过小儿科。

然而在这个时代——冷兵器时代,这个方子若用于军事,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杨悦却是再清楚不过。

令她震惊的是杨万春竟能意识到这一点,当真十分有眼力。

事实上火药发明以来,很长时间内只是被当做一种“药”,所以才被称作“火药”。杨万春这个历史人物能有超前远瞻的眼光的确很不简单。

单凭这一点,便知杨万春是个厉害角色。

“枪是下等人用的东西。”

杨悦突然记起在后世的某个电影中,看到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来到这个时代,对这句话的印象更加深有体会。

冷兵器时代的战征,是英雄时代的战征。它靠的是武力,靠的是谋略。是一种绝对的武力征服,最具英雄气度。看到李愔跨马冲出的那一刻,她已完全被这个时代的英雄气慨深深折服。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

战争的目的只是征服,而非杀伐。儒道即人道精神,来到这个儒道精神大行其道的时代,杨悦对冷兵器时代的战征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触。

这个时代的圣君李世民认为灭人之国,非圣贤所为。

所以拿下焉耆,却并不灭国。

所以突厥被灭,李世民却依旧派李思摩统领突厥于夏、胜之地,以复突厥可汗。反是李思摩自己甘心做李世民的右武卫大将军,自言愿为“国家一犬”。

所以铁勒可汗契苾何力,贞观六年率部降唐以来,只愿“生为唐臣,死为唐魂”

这才是征服的魅力

坑杀、屠城、戮民……残暴之行。那是暴秦坑赵军四十万降卒所为;是满清的扬州十日、嘉庆三屠;是日本人向手无寸铁的南京人们进行屠杀,是令人发指的非人道的战争犯罪,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可耻的事情。

杨悦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火药的厉害,若火器用于战争,比之靺鞨人用毒箭杀人更加可悲。

更清楚杨万春说的不错,如果真将火药用到战争中,大唐勇士再猛也猛不过火药。

大唐自东征以来,总共死亡人数至今未过一千五百,其中千余人还是死在靺鞨人的毒箭之下。如果用上火药,只怕十万唐兵,撤得再快,也有一半以上回不去。

幸好这个时代还没有火器。幸好自己没有将“内伏硫磺方”带在身边……杨悦想到此时,不由暗自庆幸。

一刹那间,杨悦望向杨万春,眼光渐渐变成冰冷。

看到杨悦嘴角冰冷的微笑,杨万春不由一怔,片刻之后,又突然笑了起来:“莫非公主信不过我?”

杨悦摇了摇头,愕然说道:“此话从何说起。”

杨万春笑道:“难怪公主不信,不过过两天公主便会知道我所说的都是真的。”

“过两天会发生什么?”杨悦心下不由暗奇,面上却不动声色地笑道,“非是我信不过伯父,只是我真的不知道什么内伏硫磺方。”

杨万春听了,脸色不由微变,眼中凌厉大起,凝神盯向杨悦。

杨悦毫不示弱,微微一笑,一脸无辜地回视杨万春。

片刻之后,杨万春突然呵呵一笑,说道:“且不说这些。过两天便是登基大典,公主能来观礼,真是再好不过。”

“登基大典?”杨悦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惊讶地叫道,“什么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本不难理解,当然是只有皇帝才有登基大典。

然而谁要登基,谁要做皇帝?杨悦这次却是彻底糊涂了。

杨万春面色一滞,已是怫然不悦。

杨芳儿在一旁忙解释道:“公主有所不知,皇后已令我父认祖归宗,册立我父为大隋皇帝。”

大隋皇帝?有没有搞错。杨悦失声大笑。

大隋已亡近三十年,竟然还有人念念不忘做大隋的皇帝???

这简直是她来到这个时代以来,听到的最为滑稽的事情。

笑了片刻,杨悦突然发现杨万春与杨芳儿皆是一脸愠怒,不由干咳两声,停了笑声。

“对不住。我只是一时没弄明白。敢问一下,皇后册立,不知是哪家的皇后?”杨悦不解地问道,嘴角不自主地微微上翘,讥讽大起。

当然不可能是大唐的皇后。李世民自长孙皇后去世后,便再没有立后。而且即便是大唐皇后在世,又怎么可能会册封大隋皇帝?

难道是高丽皇后?然而高丽国王一向也要接受中原皇帝册封,只是称“王”而非称“帝”,只有王妃,哪里有什么皇后?

正在诧异。杨芳儿也已是脸色大怒,悻悻说道:“当然是萧皇后”

萧皇后?杨悦一呆,心下释然。暗道一声,自己怎么将她忘记了。大隋的皇帝已死,下一任皇帝的确立,当然要数大隋的皇后最有发言权。

杨悦不由长叹一声,突然想起萧皇后的满头白发,年过七十,竟然还在为大隋兢兢业业,可谓忠义无比。比起她的弟弟萧瑀转眼变成李渊的亲信,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过,这个老太太怎么就不能消停会儿?杨悦心中暗乐。想到萧皇后那双老狐狸一样的眼神,不由暗暗摇头。杨政道死了,赵王杨杲也“往生”了,隋皇室子孙几乎消失殆尽。看来当真只剩这个莫名其妙的杨万春一个隋皇室男丁,才会轮到他来做这个“大隋皇帝”。

自己来辽东到是来得恰巧,竟然赶上一场大隋皇帝的登基大典看一看杨万春与杨芳儿父女脸上压抑不住的隐隐兴奋之色,杨悦不由暗暗摇头。

皇帝梦,原来皇帝梦,便是这个原本看上去不急不躁、镇定沉稳的杨万春,也不过如此。最初对此父女二人的好感立时荡然无存。

突然意识到自己被“请”到此处,原来另有深意。心下已是暗暗苦笑。

这场登基大典有她出席分明是再合适不过。她这个公认的前隋公主若参加,杨万春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隋室后人”才会变得更加真实可信。

……

杨万春父女从杨悦住的园子出来,往左不过百米便是安市城的中心——安市府衙。或者应该称做“宫殿”。只是这个“宫殿”十在是简单,比现长安城中的京大内,简直像是一个玩具。

这父女二人到也不用骑马,径直步行往回走去。

两人没有说话,默默无语。杨悦听到“登基大典”的反应深深刺痛了二人。

“萧皇后都已认可的事情,她凭什么不信?”杨芳儿突然愤愤地言道。

“这也难怪。”杨万春握了握拳头,到是还能控制自己,温言说道,“若非大隋皇室子孙已无人,又岂会论到我的头上。”

“这么多年,他们何时曾真正将父亲当作杨氏子孙。当年祖母给汉王写信,求他将父亲接回中原,汉王却理也不理,反而绝情地说天知道父亲到底是谁的儿子……”杨芳儿怒道。

“不要说了。”杨万春突然怒喝一声,打断女儿,头上青筋爆出,月光照在他惨白无色的脸上,十分吓人。

许久,杨万春才压抑住心下怨怒,缓缓说道:“越是如此,为父才越要让杨家的列祖列宗看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杨氏后人是谁为祖宗报仇,谁又将会光复我大隋,建下不世功业到时候我到要看看谁还敢小觑我父子”

杨悦大概万也没有想到,赵王杨杲这个正牌的隋室子孙,对失家亡国淡淡处之。反而是这个几乎说不清来历的杨万春,对大隋的亡失耿耿于怀。若隋皇室的列祖列宗当真有灵,不知会作何感想。

“我看这个隋国公主分明是在说谎,萧皇后明明说过‘内伏硫磺方’被她得到。她却假作毫不知情,分明没有半点诚意。”杨芳儿沉默片刻,忽又说道,“父亲不会真信了她的话吧?”

杨万春若有所思地摇了摇头,突然纵声大笑起来。

“父亲既然不信,为何不揭穿她的谎言?”杨芳儿不解地奇道。

“不急”杨万春自得之情忽然溢于言表,许久才收住笑声,智珠在握地说道,“眼下最主重要的事是让她参加登基大典。虽然有萧皇后的手诏,但若有隋国公主参加,天下人才会更加信服。”

“孩儿明白了。”杨芳儿也不由点头而笑,“难怪父亲不让我拿走她手上的弥勒圣典。是想先稳住她,哄她先参加登基大典。”

“不错只要为父做上大隋皇帝,我儿才是正牌的公主,她不过一个郡主,还怕她不乖乖将药方献上。如若不然,便是欺君谋逆之罪……”杨万春阴森一笑,冷声言道,便是在仲夏之夜,也令人不由感到一阵寒意……

先不说杨悦到时候会不会被杨万春治谋逆之罪。杨悦却知若自己当真参加杨万春的“登基大典”先已成为谋逆。

无论李世民再如何纵容她,到时候也是国法难容,除非她从此再也不回大唐,否则只有坐等议罪。

怎么办?

自杨万春父女走后,杨悦便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在院中走来走去,望着月光,不时叹气。

且不说她的安危如何。若杨悦当真参加大典,无疑是告诉世人,她已承认杨万春为大隋皇帝。中原弥勒教原本因为隋室没有男嗣,才会奉她为圣女,若突然有了“圣主”,在这个男权的时代,只怕中原弥勒教立时便会听命于“大隋皇帝”。

弥勒教的狂药制造出来的魔鬼神兵,杨悦见识过。杨万春的野心,与中原弥勒教报仇复国之念一拍即和,二者若相为呼应,只怕中原当真又会掀起一场醒风血雨。

难怪孙思邈说,《秘书》有载中原会有一场大劫难,又将是天下大乱,如今看来并非危言耸听。

然而历史上并未发生此事,却是为何?难道真的是因为自己的到来化解了此事?

还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将历史进程改变了,与后世的历史根本已经不一样,这场血雨醒风是自己那个时代的历史中根本没有的记载?

杨悦不由陷入一片混乱。

然而,无论是那一种情况。现在首要做的便是阻止这一切。

“不能去参加登基大典,也决不能让杨万春当上什么皇帝。”杨悦暗暗咬牙。

然而,怎样才能做到?

杨悦纵是万般聪明,一时也是半筹莫展。

第二百五十八章 倾城

“……周氏设官,分掌邦事;汉家创制,允定章程。我大隋承天之佑,继承大统,然天下大乱,肖肖之徒趁机篡逆……幸天不亡我,皇室宗嗣,余脉尚存。今八月丙午,皇道吉日,朕于安市城复国号大隋,继承祖宗大业,举行大典,大唐天子即在城外,特请法驾临安市观礼……”

“登基大典?”

“杨万春是隋室后裔?”

“要做大隋皇帝?”

“一个小小的安市城?”

……

哈哈哈

安市城下,唐兵中军帐中,哄得一声,炸了开来,顿时爆出一阵大笑。

杨万春竟然要称帝,成为大隋皇帝

任是众将见多识广,却沉不住气,忍不住笑得浑身打颤,整个军营都被笑声震得簌簌作响。

安市城主派的使者,冷哼一声,怒目众人。

李世民强压住笑意,摆手止住大家,示意安市城使者继续念下去。

“……隋国公主已驾临安市,主持大典……”

隋国公主主持大典?

军营里的笑声立时僵住,众将或张口欲呼,或双目圆睁,或屏息呼气……整个中军帐中,一瞬间定格住,惊得说不出话来。

李世民的笑脸一半也已凝在了空中。

“有诈一定有诈,隋国公主怎么可能会在安市城。”尉迟敬德第一个反应过来,摇头说道。

“阴谋定然是阴谋想引圣上去……”

“怎么可能,公主怎么可能会在安市城,绝不可能。”

“隋国公主不可能主持登基大典。”

……

等到安市城的使者一走,中军帐里立时又炸了开来。

唯有二人半晌没有开口。

李世民一脸沉郁,眉头暗锁。

李愔双目通红,突然跳起身,哑声说道:“原来她果真是被杨万春劫持了”

“她当真来了辽东?”李世民脸色已是大变。

李愔抿一抿干裂的嘴唇,艰涩地点头说道:“她的确在辽东,而且前几天突然失踪……”

一夜无眠,月光已隐。杨悦兀自在院中转来转去。

东方渐白,晨曦透过花架,照到杨悦面上。

杨悦猛吸一口气,才大喝一声:“罢罢罢”

思前想后,办法到也不是没有。

若自己当场宣布杨万春的身份是假,这个大隋皇帝自然会明不正言不顺,便是强行登基,中原弥勒也不会承认,到不失是个釜底抽薪的好计策。

然而,如此以来,自己怎么办?不被杨万春五马分尸,便是便宜了。

可自己一人比起天下再次大乱,无数百姓的流离失所,似乎微不足道。

“罢罢罢死有轻如鸿毛,有重于泰山。便让自己‘重’一次吧”杨悦自嘲地说道。

或许没有人知道自己,历史上更不会记录下自己阻止过这样一场“浩劫”,可也总算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儿。

也或许这正是自己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代的使命。

主意拿定,杨悦放下心事,反倒头大睡。

直到初酉时分,日幕将斜,杨悦才幽幽醒来。

见送饭的小丫头悄声立在一旁。桌上已摆好饭菜,一时胃口大开,饿了一日,顾不上吃像,一阵“席卷残云”。

吃饱喝足,杨悦向那小丫头说道:“杨芳儿……不对,你家公主在哪儿,我有些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