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飘在大唐-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乌云闪电,雷呜骤雨,她在崖上的松树上观战。
她记起李愔披着白袍冲下山去,戒言师父也带着步卒冲了下去……
一个闪电劈来,正在她的头顶,杨悦不由吃了一吓。
她只是想观战,却万万不想被雷电劈中。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狂风骤雨中,自己却站在山颠树上,不是招雷劈么?
杨悦想从树上下来,然而崖高千米如何下去。回看崖上,杨悦所在松树距离崖顶却不过丈余,相比之下到是极近。然而,纵是丈余之地,杨悦不会轻身功夫,如何上得去?
杨悦不由摇头苦笑。若当真被雷电劈中,在这个时代,只怕会被认为做了什么“天打雷劈”的坏里,被老天惩戒,还要被诅咒一番。
不由暗自埋怨戒言师父。然而戒言师父不过是给她找了个再好不过的观战之地,即不易被人发现,又不会被人打挠,更不用担心会被人加害……
雨越下越大,杨悦全身透湿,狂风吹来,杨悦禁不住打起冷颤。树枝在风中摇曳,杨悦双手紧紧抱住树枝,哪里还敢去观战“要不要上来?”突然,一个声音自崖上响起。
杨悦回头看时,不由诧异,山巅之上竟然有一个白衣少女。
乌云压顶,四下一片黑暗。一片杀声震天,荒山野岭之顶,摹然出现一个白衣少女。那少女面色极白,几乎没有一点血色,似是被风一吹,便会如风筝一般吹去。然而,她在狂风暴雨中却似雷打不动,连衣襟都不曾沾湿。
“鬼啊”殷虹的闪电正打在少女头顶,杨悦不由吓得打了一个哆嗦。
定睛看时,杨悦不由失声而笑,发现那少女手中原本打了一把伞。然而,如此的狂风之中,怎会有人能打得住伞。再仔细看时,发现那少女“道”貌岸然。不过,那是真正的道貌岸然,她穿着一身道袍,原来是个道姑。
杨悦突然想起在山坳里的确曾见到一处道观,心下一喜,看来这少女是那道观的道姑。
“只是如何上去?”杨悦微微一笑,说道。
那白衣少女笑了笑,突然纵身一跳,轻飘飘落到杨悦所在的松树枝头。
杨悦不由暗吃一惊,此人轻身功夫,竟然不在戒言师父之下。
杨悦看了看少女,再看一看自己被淋成落汤鸭一样,不由大笑,抓住少女伸过来的手臂。
少女轻轻一带,杨悦便已突得轻飘飘飞起,被带上了山崖。
到了崖上,杨悦才想起自己忘记拿“千里眼”。刚想请少女下去帮自己取来,不知为何心头突然灵光一闪,却没有开口。只向那白衣少女连声道谢。
白衣道姑温婉一笑:“公主到我家先避避雨如何?”
杨悦笑着点了点头,心下却已大惊。
“公主”,此人竟然知道自己是公主
杨悦看了看自己一身男袍,不由微微摇头。此人是敌是友,不能判断。但有一条可以判断。那便是此时此刻,自己必然要跟她走上一遭。
此人突然出现在崖上,自然并非无缘无故。如果是友,自己跟她去自然无妨。如若是敌,自己若不去,只怕也已不能,以自己的身手,恐怕不及此女十分之一,反不如大方一点,主动配合。
杨悦想到此,已是嘿嘿一笑:“道姑可是住在那边的道观,在下正要找个地方避避雨。”
白衣道姑点了点头,不再多话,同杨悦一起向山坳走去。
杨悦有心在地上留字给戒言师父,转念一想,如此大雨,只怕也落不下痕迹。不由暗暗摇头,心中祈祷这个少女若非敌非友,再好不过。
显然并不可能,知道她是公主之人不多。李愔知道,但不可能会派女子来,唐兵征辽军中根本没有女子。
杨悦只盼此女当真是没事乱走,偶然遇到自己。进了山中道观,不由彻底失望。
道观叫做白云观,规模不大,却也不小。只是观中没有一人。相兵交战之地,只怕是早已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怎还会有人?
那白衣道姑似是当真是白云观的道士,径直领杨悦到一处厢房,取了一身道袍给杨悦,让她换下湿衣。
杨悦报以感激地微笑,在暴雨狂风中多时,杨悦早已“喷涕”连声。
白衣道姑笑了笑,转身出去。
杨悦换下湿衣,立时感到暖和不少。不多时,白衣道姑回转,捧来一碗“姜汤”。
到是十分周道。杨悦想也不去再想,直接将姜汤喝下。不多时,便沉沉睡去。
待到睁开双眼,便已到了这个宛如江南的宅院。小桥、流水、花榭、柳亭……十分精致。
只是此处断然不是江南。杨悦虽然不知自己昏睡过多长时间,但她被雨淋出的感冒却还未好。
看一看院门口的带刀卫士,杨悦连问都懒得去问,对方将自己“请”到此间,自然不会是来吃白饭。
房中到是瑶琴、书、画、笔、墨应有尽有。杨悦便时而抚琴,时而作画,时而看书,时而到院中赏风看景,到也逍遥。
如此,五六天过去。那白衣道姑再未出现过,只除了每日送饭、端药的小丫头,和一个郎中每日来给杨悦把脉之外,竟然没有人来打扰她。
心理战术?想令我发狂?杨悦心下微微冷笑。
“张仲坚那儿可有什么动静?”李愔皱眉问道。
坐在杨悦消失的山顶,李愔与戒言面面相对,皆是一脸愁雾。
“没有发现任何端睨。”薛仁贵摇头说道。
薛仁贵一战成名,已被李世民破格擢升为游击将军,并列到“飞骑”队中。此时却暂时与冯文瓒一起为李愔亲卫。何宪宗被问罪,张士贵也连累降职处理。薛仁贵到是一时精神大震。
推根思源,得知“黑面大仙”竟是隋国公主,薛仁贵更加对“大仙”叹服不已。薛仁贵虽久在乡下,却并非盲哑武夫,隋国公主的大名早已听过。
杨悦突然失踪,李愔想起杨悦曾让他“当心卷毛胡子”,便让薛仁贵暗中盯紧张仲坚,看是否与他有关。但是几日下来,并未发现任何动静。
“定是高丽贼兵将她截了去。”李愔气急败坏地说道。
“但是知道公主来辽东的人并不多,贼兵如何得知公主在山上?”冯文瓒奇道。
“定是‘卷毛胡子’通风报信,”薛仁贵一拍大腿叫道,“我看干脆将他抓起来,拷打一顿”
“卷毛胡子?”冯文瓒愕然看了看薛仁贵,继而滑稽地笑起来,“张仲坚?到是十分形象”
薛仁贵偷眼看了看李愔,也不由滑稽地笑了。
李愔却是心中一痛,想起杨悦平日含嗔嬉戏的神情,更加烦躁。
“想办法到安市城中打探一下”李愔突然说道。
“安市城?”冯文瓒吓了一跳,“如何进去?安市城的防署,连圣上都大为赞叹。此处城墙比别处高出一倍,城头上狼牙拍、擂义夜排得密密码码,专门防止飞钩、冲杆,莫说偷入,便是攻城数日也是毫无结果。如何进去?”
“这个安市城的城主杨万春,听说是个厉害角色。盖苏文弑杀荣留王后,杨万春拒不投靠盖苏文,盖苏文对他也无可奈何。” 薛仁贵在一旁沉吟片刻,补充说道,“这次大胜高丽十五万大军,周边数城听说后,都已仓惶远遁。唯有此城仍在坚持。”
“这几日,军前叫骂,杨万春也一直不动声色,不肯出城约战,到是十分沉得住气。”李愔点头说道。
“十五万高丽兵在城东被破,杨万春都能抱坚城不出,不去相助,白白看着高延寿被灭,的确十分沉得住气。”薛仁贵说道,“不过,若当真是杨万春派人截走公主,应该有所行动才对。”
冯文瓒也点头说道:“杨万春若想以公主要胁圣上退兵,应当早有书信呈上,可至今没有消息,应该不是他。”
“然而除了他还会有谁?”李愔烦躁地说道,“眼前有可能截持杨悦的人,似乎除了他没有别人。”
又过一二日,依旧没有人来打扰杨悦。
又到月圆之夜,清辉洒落,景致很好,杨悦便在花榭中抚琴自乐。心中却有些焦躁,知道戒言师父找不到自己,定然万分焦急。
一曲弹完,但听掌声自榭外传来。
杨悦转头看时,见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不知何时走了进来,站在榭前静静听琴。
那中年男子像是平常士子一般,穿一身常服,长得不高不矮,不丑不俊,周身散发出一种不左不右、不偏不移的气质,不急不躁,不卑不亢。
站在他身边还有一人,杨悦倒是认识,便是那个“请”她来此的白衣道姑。只是此时,却并非道姑打扮。与那中年男子相似,那女子也是一副不急不缓、不娇不蛮、不艳不俗的气质。
如若不是知道二人与自己绝非友人,杨悦倒是对此二人怀有十分好感。
“终于来了。”杨悦暗自冷笑。
“这首曲子便是叫做《英雄曲》?”中年男子微微一笑,言道。眼光一闪,极为温和,却隐隐闪出凌厉之色。
“见笑了。”杨悦笑了笑,转头向那“道姑”说道,“还未谢过这位娘子礼遇,只是不知娘子如何称呼。”
“道姑”微微一笑,并未说话。到是中年男子开口笑道:“她是小女,叫做芳儿。”
杨悦点点头,不再说话,反客为主,只请二人吃茶。
中年男子笑了笑,呷了一口茶水,说道:“公主来此有些时日,到是十分沉得住气。难道不问在下是何人?”
杨悦微微一笑道:“即来之,则安之。先生想说,何需相问,先生不想告之,何必相问。”
中年男子也笑道:“公主妙言。只是但请公主猜上一猜,此地是为何处?”
第二百五十六章 安市城主
仲夏月圆,深院幽幽。清辉洒在院中,透着花香,十分惬意。
杨悦看了看中年男子,微微诧异,不知中年男子葫芦里卖得什么药,却知他是心存考教。略一沉吟,笑道:“安市城。”
说完又摇头补充一句:“不过,实在有些不大像。”
中年男子眼光一闪,追问道:“为何不大像?”
杨悦嘿嘿一笑道:“这儿不像高丽人的地盘,更像中原。”
中年男子眼中闪过一丝古怪,不作回答,却又问道:“公主再猜上一猜,可知我的姓名?”
杨悦心中不由暗道:没病吧你。猜谜上瘾呀。我又不是神仙,哪会想到你是谁,你爱谁谁谁谁吧。
突然盯着那中年男子,心下一动,说道:“若没猜错,阁下莫非与在下同姓。”
中年男子突然哈哈大笑:“久闻公主聪慧过人,果不虚传。”
“杨万春你果真是杨万春?”杨悦不由倒抽了一冷气。
知道杨万春之名,并非因为杨万春在这个时代有多么出名,而是因为后世棒子们太过YY。渊盖苏文明明一个弑主虐臣,不亚于东汉末年的董卓,乃是极为残暴之徒,却被棒子说成是“英雄”,还YY着李世民亲征高丽时,被杨万春射瞎了一只眼。
杨悦原本想到过自己被挟持到了安市城,也想到过是被安市城主挟持,用来要胁李世民退兵。然而心中却也无不存着侥幸,直到真正确定此事时,心下不由绝望。自己不能为征辽助力,反到又成了累赘……
杨悦心中不由大是难过,眼圈不由一红,急得几乎落下泪来。
然而,令人大为诧异的是杨万春听了杨悦之言,竟然也万分激动。
“原来没有忘记我,没有忘记我……”突然,杨万春眼中泪水落下,泣涕出声。
杨悦不由大奇。心思狂转,知道其中定有误会。突然想到杨万春姓杨,见到自己又如此激动,杨广曾三征高丽,难不成与杨广有关?
当下将错就错,含混地点头说道:“蒙伯父多日照顾,侄女儿这里有礼了。”
杨悦早已想过,她这一礼可以多方解释,如若杨万春与杨广无关,不过是普通晚辈向长辈行礼而矣。若当真是杨广之子,却是歪打正招。
杨万春听了,果然更加激动,泪水磅礴而下,一把扶住杨悦,连话都有点语无论次:“一家人,一家人不必多礼。我,我……芳儿快给公主行礼。”
杨芳儿看了看杨悦,倒不似杨万春那般激动,只淡淡一笑,上前行礼,叫了一声“公主姊姊”。
杨悦莫名其妙地认了一家亲戚,心中不由暗笑,却不敢多言,只“激动万分”地点头示意,也已“泣不成声”。
泪眼相对泪眼,杨万春与杨悦许久无法平静。
半晌,杨芳儿在一旁温言劝道:“父亲大人,请稍安,公主姊姊风寒刚好,莫让公主姊姊再伤了身子……”
杨万春这才收了泪,破泣为笑道:“到是我一时高兴得糊涂了……”
杨悦也忙收住泪,笑了起来。心中却不免惴惴,暗道:这个杨万春到底何许人也,自己却是稀里糊涂,从未听说过杨广在辽东还有的遗种。幸好他只顾兴奋,没有察觉。
暗思这些天见到的人,无论是送饭的小丫头,还是为自己看病的郎中,皆是中原人装束。便是院门外的卫士,也非高丽兵士装扮,更像是中原武士。早已暗自纳闷,这杨万春与杨广相关,看来并非虚假。
心下不由得意,原本以为落入高丽贼将手中。没想到却认了一门亲戚,实在是妙极。
猛然间抬头一瞥,见杨芳儿站在一旁,正向自己望来,眼神之中闪烁不定,十分耐人寻味。似是看出自己刚才不过连蒙带骗,不由一惊,忙敛神去听杨万春之言。
“父王当年征辽,高丽王将我母亲进献给父王,后来父王撤回中原,母亲才生下我……”不待杨悦多问,杨万春先已自述起身世。
“父王”?杨悦见杨万春称“父王”而非“父皇”,心中又纳闷起来。暗道,难道杨万春的父亲并非隋炀帝杨广,而是杨广的哪个儿子?然而若他是杨广的孙子,自己称他伯父岂不乱了辈份?
突然,杨悦想到一人,不由心下大定。
隋征高丽并非自炀帝起,隋文帝在世时,便因高丽人与靺鞨联盟进击营州,派汉王杨谅率三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前击高丽。虽然当时,杨谅大军未胜,却讨了个大便宜。当时的高丽王婴阳王高元大惊之下自称“辽东粪土臣元”,向隋文帝请罪。隋也因此罢兵。
想来这杨万春定是杨谅的孽种。高丽王为了讨好杨谅进献美女再正常不过,但杨谅是否知道自己有这个孽种没有,便不得而知了。不过,多半不知。否则怎会不带“美女”回中原?
然而转念一想,杨悦又不由释然:有独孤皇后这样一个奇妒无比的母亲,一切皆有可能。
独孤迦逻不只不让自己丈夫宠爱他人,连自己的儿子们,她也不准多娶妃嫔。太子杨勇正是因为不喜欢太子妃元氏,多宠云妃、高妃、成妃等人,被独孤迦逻所恼。终于被废,立只“钟情”一个王妃萧氏的晋王杨广为太子……
别说因为独孤皇后之故,便是出征之时军中不得有女人的军令。想那汉王杨谅有几个胆子将出征在外时宠幸过的“美女”外加一个儿子带回家中?杨谅便是知道有杨万春此人,多半也不敢承认。
杨悦心中暗笑,面上却带了几分凄容。感怀杨万春的身世,到也十分可怜可叹。
月光清明照在杨万春的脸上,沉稳之中带着镇定,也正向杨悦看来。杨悦突然心下疑团陡起。
杨万春这种人物怎会被情感左右?
突然想到今日“认亲”认得极为玄妙。先不说杨万春是真是假,这亲认得也太过顺利。到底是对方被自己蒙混过关,还是自己刚好落入了对方圈套?
“隋室衰亡,弘农杨氏子嗣零落,伯父反而因在辽东得以保全。”怔了片刻,杨悦不由幽幽一叹。
杨悦此说,虽然明着说得是,隋末以来,隋皇室子孙基本被杀殆尽。实则却有意提醒杨万春,汉王杨谅是因谋反,被杨广幽闭而死。自己是杨广的“孙女”,杨万春当真会将自己当做“亲戚”?
杨万春看了看杨悦,面有戚戚,诚肯地点头说道:“隋室子孙所剩无几,一半原因正是因为嫌隙而致,如今诚心请公主来此,岂为怨望相加。”
杨悦微微一笑,知道正题来了。杨万春“请”自己到这里来,自然不是为了“认亲”。唐兵围在安市城下,杨万春打出这个“亲情牌”岂会没有目的?
当下微微一笑,转口说道:“不知伯父怎会成了这安市城城主?”
杨万春长叹一声,说道:“我母亲出身辽东梁氏,也是当地大族。我虽未能回归中原,却也过得还算可以。后来隋世祖征辽,被高丽大败。不少中原将士不及撤回,便在辽东落草做了贼寇。高丽王多次围剿,却不能够,十分头痛。后来高丽荣留王想到我,便改做安抚,令我做了安市城主,招安众隋将。”
“难怪院外的卫士看上去像是中原将士。”杨悦不由恍然大悟。这安市城原来是一座“隋城”。
杨万春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安市城虽在辽东,却是独立之城。向来并不依附高丽王命。”
杨万春说此话时,神色之间早已尽去刚才的悲悲切切,前后神态大是不同。杨悦心下暗笑。杨万春演了半天“认亲”戏,说破大天不过是想利用自己解除安市城围。
若说有所不同。不过是,认亲之前,他大可以抓了杨悦直接去“要胁”李世民。认亲之后,却是要杨悦“心甘情愿”的去“说服”李世民。
杨万春何须如此大费周章?难道是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