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我当皇帝-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那样的话,就会和我们在腹地直接交战,我们便占据了地利优势。”
    赵风点了点头:“那就这样办吧。”
    “张辽所部的三千新兵,周仓所部的四千新兵,加上四千晋阳摇篮书院的学生兵,还有三千老兵。”
    “负责太原郡的粮食收割情况。”
    “另外,为了加快太原郡收割速度。”
    “三万民夫,划拨两万人过去帮忙,留一万人负责运输。”
    “至于常山郡嘛。”
    “就安排满宠的三千新兵,元氏的五千老兵,元氏摇篮书院的四千学生一起行动好了。”
    “常山郡虽然收割会慢上一些。”
    “但反正常山郡也不会有劫掠事件发生。”
    “慢点就慢点吧。”
    田丰行了一揖:“喏!”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之所以晋阳和元氏摇篮书院多了一些人。
    是按照赵风先前的要求,新招募的一万士兵中,如果有未及冠的亲属,全部安置到摇篮书院去了。
    还包括一些未及笄的少女。
    不过少女的比例很小,不足五百人。
    再加上书院现在,也没聘请什么教书老先生。
    学生都是处于自学状态,自然不会没闹出什么矛盾。
第五百一十一章 青州黄巾
    不是赵风请不起,教书老先生。
    而是目前赵风还在给学院打根基,定新规矩。
    如果一开始就由那些教书老先生来带。
    那带出来的学生,依然还是些讲老规矩的学生。
    这样一来,赵风的心血,完全就白费了。
    所以干脆暂时就不请了。
    时间缓缓流逝。
    这些天里。
    在赵风派出协助百姓收割的士兵后。
    最先完成收割的就是兹氏、虑。
    接着阳曲、孟县、狼孟、平陶、大陵几地,也完成了。
    这些地方一收割完,立马就开始征缴赋税。
    连让当地县令派人来征缴的事,都给省了。
    之后只做了简单的统计,就由那一万民夫,把粮食往晋阳运去。
    这些协助百姓收割粮食的士兵,只负责帮助收割。
    播种、育种之类的事,就还是让老百姓自己去做。
    这样已经帮助百姓节省了大量时间。
    绝对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十天后。
    田丰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根据太原郡各地消息汇总。”
    “如今太原郡已经全部收割完毕。”
    “兹氏、虑两地的赋税,已经运到了晋阳。”
    “平陶、大陵、阳曲、孟县、狼孟几地的赋税,很快也会运到晋阳了。”
    “现在就算匈奴对我们发起劫掠进攻,也没什么东西可以劫掠的了。”
    赵风笑道:“很好!”
    “人多力量大,果然还是有些道理的。”
    “常山郡那边,情况如何了?”
    田丰行了一揖:“大概还要三天左右,就可以全部完成。”
    赵风的士兵,只是协助,收割粮食。
    百姓也会自行收割。
    所以太原郡虽然人数多很多,但时间上,也没有提前太多。
    因为到了后面一些地区,百姓已经自行收割的差不多了。
    赵风点了点头,突然道:“对了。”
    “去拿孟县、狼孟,征缴的赋税数据来看看。”
    田丰笑道:“已经带来了。”
    “不但孟县、狼孟,征缴赋税的数据带来了。”
    “兹氏、平陶、大陵、虑、阳曲的征缴赋税数据,也带来了。”
    说完,田丰就从怀里拿出一份文书,双手呈上。
    熊大立马走到田丰身前,接过文书,然后转交给了赵风。
    赵风打开文书仔细查阅了起来。
    上次孟县收割的麦子的赋税为,五万两千三百余石。
    这次孟县收割栗米的赋税为,五万七千三百三十余石。
    上次狼孟收割麦子的赋税,跟孟县差不多。
    这次狼孟收割栗米的赋税,数据也是差不多。
    由此可见。
    施肥后,孟县和狼孟环比增加了百分之十。
    接着赵风又看向兹氏、平陶、大陵、虑、阳曲的赋税数据情况。
    这几地,因为还是按照以前的老办法,地力继续减少。
    环比还下降了五个百分点。
    按照这个下降法。
    估计到了后年,太原郡就会全境绝收。
    除非停耕一年,来恢复地力。
    说不定因为连续耕种时间太长,一年不够,还需要停耕两年。
    真到了那个时候,那就会死人了。
    而且还是死大量的人。
    赵风目前就掌管两个郡。
    以一个不到六十万人口的常山郡,来养五十万人口的太原郡,不是养不活。
    除非赵风就不养一兵一卒了。
    所以看到这份数据,赵风大喜:“很好!”
    “传令太原郡全境,按照孟县和狼孟的施肥方式,去实施。”
    “另外把他们两次守城的数据,也公布出去。”
    田丰行了一揖:“喏!”
    “我立刻去办。”
    赵风伸手制止道:“慢!”
    “常山郡,也一并通知过去。”
    田丰行了一揖:“喏!”
    “对了,我刚刚想到。”
    “按照此法实施耕种,我们一年将额外获得四十余万石粮食。”
    “还请主公下令。”
    “此法暂时保密,不得外传!”
    赵风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按你说的办吧。”
    田丰大喜道:“喏!”
    说完,就退出了议事厅。
    其实赵风清楚,田丰应该是想岔了。
    就算这个方法传出去,也没什么用。
    一是,这个时代传替消息的速度,十分缓慢。
    因为地力不同的原因,每年耕种的粮食,本身就是有多有少。
    没有明确数据对比,你说出去,别人也不一定相信。
    这是很正常的情况,除非你连续几年都增收。
    而且即便如此,别人也根本不知道,你上一年具体种了多少粮食,今年又多出了多少粮食。
    二是,这个时代交通不太便利。
    就算消息传出去后,相信这事的人,还要跑过来具体考察,等考察出具体结果,又过去了很久。
    不相信的人,你光凭嘴巴说,人家也不会相信。
    另外就是,赵风这个只是简单的补充地力。
    你要赵风简单说个一、二,还可以。
    要赵风详细去说,那赵风也说不出来了。
    因为还有很多其他元素无法补充。
    而且那些其他元素,赵风既不知道怎么去解说,又不知道怎么获取。
    因为少了其他元素的补充。
    这些耕地,即便提高了产量,也提高的有限。
    而且到了年限,依然需要休养一年来恢复地力。
    这里通常就是恢复那些少量的其他元素了。
    所以这个方法,也就是耕种的时间,可能会比以往延长个一、两年。
    不会达到后世那种,基本不需要休养地力的程度。
    田丰走后。
    熊大走到议事厅中间,一拱手:“启禀主公!”
    “渤海郡地下情报组织送来消息。”
    “因为秋收的关系。”
    “青州黄巾四散开来劫掠各地百姓。”
    “袁绍无法完全清剿。”
    “疑似向公孙瓒发出邀请函。”
    “请公孙瓒进入渤海郡,协助袁绍剿灭青州黄巾贼!”
    赵风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要他们继续留意此事。”
    熊大一拱手:“喏!”
    说完,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赵风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十分的郁闷。
    不是因为青州黄巾,在攻打袁绍而郁闷。
    对于攻打袁绍,赵风是举双手赞成的。
    赵风郁闷,是因为常山郡和太原郡,已经无法继续容纳百姓。
    这是一个多好扩充人口的机会啊。
    可惜,只能干看着!
    赵风如何能不郁闷?
第五百一十二章 秋季赋税(三更!求订阅!!)
    三日后。
    田丰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冀州方面送来消息。”
    “北平公孙瓒,应冀州牧袁绍之邀,已经率兵进入渤海郡,清剿青州黄巾了。”
    这消息,三天前,就已经有地下情报组织送了回来。
    虽然当时只是疑似。
    不过也能给赵风一些分析判断。
    至少有些消息,要比常规渠道来的快一些。
    常规渠道得到的消息,基本是所有诸侯、世家,都能得到的消息,比较大众化。
    由此可见,赵风当初建立地下情报组织,是非常正确的。
    如果地下情报组织继续壮大,说不定以后还能把分析好的情报,直接送过来。
    不过需要相关方面的人才。
    情报的重要性,无须多言。
    就连后世,都是十分看重的东西。
    更不要说现在了。
    赵风点了点头,把渤海地下情报组织,之前说的话,告诉了田丰。
    田丰沉吟了一下:“主公应该召集一些未及笄的女子,训练成艺妓!”
    “然后效仿齐国名相管仲,在各地暗中开设‘女闾’。”
    “这样既可以带来大量钱财,也能让这些艺妓,协助地下情报组织,或许更多的信息!”
    虽然说是‘女闾’,‘女闾’是官方叫法。
    但对赵风来说,其实就是私营的妓院。
    私营妓院,在汉初就已经有了。
    在汉武帝时,还始置了营妓,以待军士之无妻室者。
    就是相当于军妓,或者说就是后世的慰安妇。
    田丰的这个提议很好。
    要知道,诸葛亮常常自比管仲、乐毅。
    管仲这种一举数得的做法,自然有其道理。
    但赵风深受后世的思想教育,对此却犹豫了起来。
    田丰看到赵风犹豫,行了一揖:“此举另外还有颇多好处。”
    “一是,可以增加并州赋税,提高的赋税收入。”
    “二是,可以保护并州良家妇女不受骚扰,有利于并州的安定。”
    “三是,可以吸引大量人才到来。”
    “四是,提高地下情报组织的情报的收集能力。”
    “五是,送妓与敌,兵不血刃。”
    赵风摇头笑道:“你这说得,我都有点无法拒绝啊!”
    因为赵风突然想到。
    曹操和袁术开战的时候。
    曹操好像就利用艺妓,放到袁绍士兵那边去扰乱他们的军心。
    田丰赶紧又道:“主公。”
    “其实各地原本就存在‘女闾’。”
    “另外,一些私人开设的‘女闾’,也同样存在。”
    “或许,其他人,早就利用‘女闾’,来获取各地的情报了。”
    赵风沉吟了一下,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
    其主要问题,就是担心以后会和提高女子社会地位这件事,相冲突。
    还有就是,对于未及笄的流民女子,赵风是打算送去摇篮书院读书的。
    如果开设了妓院,这些女子,八成就会送妓院去了。
    因为没谁会主动愿意去当妓女。
    而光靠罪人后代女子来填充,数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田丰行了一揖:“主公的想法,有些我赞成。”
    “有些我不太赞成。”
    “不过,如今天下大乱。”
    “各地流民失所。”
    “光凭一个摇篮书院,也不可能安置的下!”
    赵风暗自一叹:“那这样吧。”
    “成立一个卖艺不卖身的‘青楼’。”
    “这里可以挑选一些未及笄的少女进去学习歌舞。”
    “至于‘女闾’,自然是既卖身,又卖艺的。”
    “暂时还是用罪民之女吧!”
    接着又说了一些赵风对于‘青楼’和‘女闾’的相关规定。
    田丰思索了一下:“这样也行。”
    “不过人手方面,肯定会不足。”
    “只能先从并州开设起。”
    “等人手稍微充足一些,在往周边郡地开去。”
    “只是这样的话,速度就太慢了。”
    赵风沉吟了一下:“慢点,就慢点吧。”
    “按照现在的形势,开设出去,也不一定能保住。”
    “等局势稍微稳定一点,在开设也不迟。”
    “毕竟‘青楼’和‘女闾’,都属于明面上的东西。”
    田丰点了点头:“主公同意就行。”
    “我去处理政务了。”
    看到赵风点头同意,田丰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五日后。
    田丰笑着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各地赋税,都已经统计完毕。”
    “如今大都在运往晋阳的途中。”
    说完,从怀里拿出了一份文书,双手呈上。
    熊大立马走到田丰身边,接过文书,然后转交给了赵风。
    赵风打开文书仔细看了一遍。
    常山郡这次征缴的赋税是栗米一百二十余万石。
    太原郡征缴的赋税只有八十三万余石。
    常山郡虽然略有增多,但这也是属于正常波动范围,才不到百分之五而已。
    而且,这次是栗米,上次是小麦。
    太原郡依然在减产。
    如果算上预期增产的可能,与剔除孟县和狼孟增产的一万来石粮食。
    那么就相当于太原郡减产了百分之十。
    粮食赋税征缴上来,今天大半赋税都已经征收完毕了。
    最多就是在腊月的时候,各地在上缴今年一年的商业赋税。
    不过那只能算是小头。
    而且加上,今年各地物价,被董卓更铸小钱来破坏了。
    最后能有多少赋税,还真不好说。
    如果在董卓擅行废立以前。
    这些赋税,是需要送往洛阳,然后在由洛阳拨付下来。
    拿掉其中的大头。
    所以,以前即便是丰年,全国各地,也养不了太多士兵的。
    就以赵风自己为例。
    一年赋税在四百五十万石粮食左右。
    朝廷最多返回三成,也就是一百三十五万石粮食。
    这一百三十五万石粮食,扣除所有官员的品轶,全部用来养兵,也就养四万士兵的样子。
    但这四万士兵,每一个县城都要放五百到一千人,两个治所还需要驻守四千人。
    太原郡一十五个县城,常山郡一十二个县城。
    晋阳和元氏需要驻兵八千,其余各县县兵,以平均八百人来计算,共计驻兵两万余人。
    等于赵风能拿出进攻的部曲,就只有一万两千余人了。
    当然,兵器、衣甲之类的东西,都是由朝廷拨付。
    这就不需要自己花钱了。
    但这是按朝廷满额拨付,与全部赋税用来养兵,计算的。
    实际上,根本行不通。
第五百一十三章 王烈邴原
    因为你还需购置食盐。
    在物价没有上涨前,食盐需要八百五铢钱一石。
    一名士兵,一年要消耗掉一石粮食价钱的食盐。
    看上去好像不太多。
    但对于本来军费就紧张的情况下,就比较多了。
    还有马匹口粮的消耗。
    虽然马匹,大部分都是以草料为主,但草料也要花钱收购的。
    不然就派士兵去割草,那显然不现实。
    至于去放养,让马匹自行吃草,那更不现实。
    加在上加餐的豆类,开支也不小。
    一匹马匹,一年消耗的钱粮,相当于两名士兵。
    就算只拥有两千匹马匹。
    士兵那边就要少掉四千人。
    一万二的出征部队,就只剩八千了。
    别看两千匹马匹好像很多,其实根本不多,一个县城也就放置四、五十匹,驿站再放置一些马匹,就安置完了。
    还有官府的耕牛,也需要消耗粮草的。
    另外还要兴修水利、官路等,做一些利民的工程。
    不然,万一出现决堤之事,就准备用项上人头去背锅吧。
    所以一圈算下来。
    除去常规驻兵外,能够拉出去作战的士兵,也就两、三千余人。
    这么点士兵,连一个只驻守八百人的县城,也强攻不下来。
    当然,这些士兵,本身也不是让你去进攻别人的。
    而是用来保境安民,清剿山贼、匪类的。
    如果山贼、匪类强大,两、三千士兵清剿不掉,在保证城池不会出现意外的情况下。
    可以从各个县城,征集一些县兵过来。
    县兵的原本存在的作用,就是震慑世家、豪强、士族,抓捕县内盗、贼的。
    所以不能征集太多,否则城内没有县兵抓治安,县城可能就乱套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