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二-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迹。
总之,让我们不断提高身口意修养,特别是重视身体力行的实践,积极主动行善修口,那么必然会圆满地解决很多问题,也会逐渐远离自私自利的思想行为,使自己不断向更高境界前进。
只要我们符合公共道德,符合“性戒”,那么就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自己的善举慢慢就会得到别人的理解的。我们应该在意的是如何尽最大可能地做出利益他人的行为。如果说真正正信因果的话,那么就应该重视佛家“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的道理。如此,相信我们的前途必然是美好的,生活就会充满勃勃生机,我们必然会得到持久的解脱。
2008年2月19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389 行善与禅好
389 行善与禅好
郭旭东
博友留言:老师,我有一个感觉,每当做出利益他人的事时,坐禅的感觉就非常好,否则就没有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以下仅供参考。
这是身心互相影响的结果。在医学上,认为身心是互相影响的,良好的生理可以促使人具有好的心理,而好的心理又会能动地促进生理的健康。
做出利益他人的事,会帮助我们主动被动地放弃一些私心和我执,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与显露本性,进而使心理达到一种清静的平衡状态,也就是所谓的“轻安”,这个时候坐禅的感觉就非常好。《佛学大辞典》:“【轻安】即身心轻利安适,对所缘之境优游自适之精神作用。”大意是说,自然对待外界事物而不攀缘就会使身心得到轻松安宁。
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变,不断行善,使我们向更高的思想境界前进。反之,如果做了不好地身口意行为,那么内心就可能难以达到清静平衡,从而影响坐禅的效果。
2008年2月20日发布于新浪博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90 调整吝啬心态
390 调整吝啬心态
郭旭东
博友留言:老师,您好!我已经认识到为社会为他人做奉献是去除自私,去除我执,合于大我的通天大道,但有时还是吝啬怎么办?总觉得自己的钱不多,做不到难施能施,怎样调整这种心态呢?
以下仅供参考。
这还是涉及到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到底难施能施值得不值得呢?这就需要我们考虑一下。
首先从作为布施的种子所种植的田地我们要清楚。据《优婆塞戒经》,这些福田一般有三种,即:1、恩田,对父母、老师等对我们有恩的人的供养属于恩田。2、敬田:对佛家三宝的供养属于敬田。3、悲田:对贫困或有难处众生的布施属于悲田。这些布施的种子在这些福田里必然会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
其次我们要正信坚信因果的道理。有因必有果。所以只要我们真正布施行善,终究必然会使我们得到相应的乐果,帮助我们进一步解脱。
还有,我们修养的提高是无限的,而且我们的慈悲是应该也无限的,正所谓“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所以我们要战胜自己,不断突破自我,难施能施。
因此,我们要加强修养,大踏步前进,向着更加美好的修养境界前进。努力,冲锋在前,那么我们必将拥有美好的明天,而且不会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后悔。
2008年2月21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391 自控差与肾阴虚
391 自控差与肾阴虚
郭旭东
博友留言:请教老师:自己觉得自己的自控能力很差,遇到事情往往是一下子就本能的反映去说话办事,没有修养涵养,在中医文化里,阳属动,阴主静,那从生理上,自己有肾阴虚,是不是阴虚不能敛阳而造成性格上盲动、自控能力差?
以下仅供参考。
我们应该将道义放在首位,不应该强调客观理由。这是因为,对于意识,我们必须要积极主动驾驭,否则修养的提高会很慢。
自控能力差是人为的因素,要在人为上找原因,而不要依赖于外界。所以,我们不要等待,坚持自控,努力自控,就会使身体出现轻安等现象,进而使意识再进一步能动地作用于身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否则,自己的后患无穷,对别人也很不利。如果片面强调身体的原因,而不从内心下功夫,那么意识的能动性和指导作用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仍然难以很好的约束自己。
因为,自控能力差,就可能会屡屡不能遵守道德和礼貌,社交上可能会受到挫折,自己的生活也会感到很不顺心。所以应该树立责任意识,积极主动自控,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合乎道德礼仪,争取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
一个人健康与否,心理健康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而其中心理承受能力、调节能力、自律能力也应该算是重要部分。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也应该注意锻炼这些能力。但不要拖延,而是从现在做起。
2008年2月24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392 三种功德的关系
392 三种功德的关系
郭旭东
博友在《关于如来藏功德》留言:谢谢老师。使我对功德又有了一些认识。是不是本具功德是修因功德的基础,果报功德是修因功德的结果呢?
以下仅供参考。
应该是这样的。
因为我们只有具有本具功德——佛性,才会使开发佛性成为可能和必要,也使得我们的开发有意义。这一点在《圆觉经》中有相应的说法。
《圆觉经》:“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大意是说,就像我们冶炼金矿那样,金子并非在金矿中不需冶炼而出,而是只有通过冶炼才能从金矿中冶炼出来,而一旦冶炼成,那么就不会再复原为矿石,经过无穷的时间,其金性也不变。
这里金矿所具有的金性可以比附于本具功德;冶炼的过程可以认为是修因功德;而出来的不复为矿、具有千古不坏的金性的金子,则可以比附为果报功德。我们的修持就是通过克服习气和增加善行而逐渐领悟佛性的道理,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不断圆满自身功德的。由此可见,本具功德是修因功德的基础,果报功德是修因功德的结果。
明白这个道理对我们是很有意义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清楚提高修养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也是我们清楚,只要从自心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那么,我们坚信,自己的理想誓愿最终必然会实现。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都应该泰然处之,因为我们清楚:“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
而且我们还要将这种金性利于众生。所以,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以一种昂扬向上、大公无私的心行前进,远离烦恼和自私的行为,谦虚进步,为人热心,积极主动善待他人,布施奉献于他人,使自己向更高的修养境界前进,使自己的人格不断圆满起来。
2008年2月25日发布于搜狐博客
心莲百合文化网引导页 。。
393 关于功德福德区别
393 关于功德福德区别
郭旭东
博友留言:请问功德与福德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快速积累的办法?
以下仅供参考。
关于功德,《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功德】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佛学大词典》:“【功德】意指功能福德。亦谓行善所获之果报。”从词典上看,功德包含福德。
关于功德,六祖慧能说:“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大意是说,对于一位修持者而言,功德是内心自性自现的,而不应该执著与污染的,不是布施与供养所求得。不求自身利益的无私奉献、布施,和求福报的奉献、布施,这是真正功德与福德的区别。梁武帝自夸自己有勤于修寺等佛事的功德,而达磨(摩)祖师则回答他说这些行为毫无功德是,因为他还不清楚真正的功德是无私奉献的,是不离自性与内心的修养的,而不是达磨(摩)祖师的过错。
六祖慧能还提到:“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大乘义章&;#8226;九》:“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从这些角度看,要想提高功德,首先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态,对他人保持尊敬,合于各种礼貌;其次,内心保持清静纯洁,外在利他妙用而无染。再有,就是要不断改变身、口、意各种恶习,增加身、口、意各种善行,树立理想,不断升华价值观,向更高的思想境界前进,直到永远。
2008年2月26日发布于搜狐博客
心莲百合文化网引导页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94 修因功德与本具功德谁重要
394 修因功德与本具功德谁重要
郭旭东
博友在博文《三种功德的关系》中留言:我的理解,修因功德比本具功德更重要,是不是这样?
以下供参考。
从金矿冶炼为金的角度看,修因功德确实比本具功德更重要。因为金矿毕竟不是金子,它需要冶炼才能成为金子,一旦成为金子之后就不再是矿石。我们本身具有本性,具有本性功德,但是它是原始的,要想将其真正开发、冶炼出来,只有靠我们的修持,包括克服各种不良习气和增加各种善行的修持。《圆觉经》:“譬如销金;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就是这个意思。
懂得这个道理对我们非常有意义。它会帮助我们避免狂禅和顽空,告诉我们真正的修持是什么,从而避免南辕北辙,甚至走入地狱之中。
所谓狂禅,是指修者认为自己本来是佛,自己肉身与佛无二,不用修行,不必修心,不必有各种礼节、仪轨的约束。《金刚经论》:“复有装模作相,空腹高心,未证言证,未悟言悟,一言半句,便为究竟,不食油盐茶果酱醋,执持邪戒,惑乱无智,不用看经念佛,不用作福参禅,不用出家受戒,不用投体别师,偏指色身,与佛无二,诳惑无智,同入黑暗,断善根苗,灭智慧种,执着痴顽,第六外道。”
清楚了只有通过真实修行,也就是真实地克服习气、增加善行等的修持,才能真实地领悟佛性的道理,从而避免走入不扎扎实实修持自己的狂禅之中。
所谓顽空,就是生不起众生的妙用来,不知在提高修养上下工夫以了悟佛性,执著地认为“空”就是最高境界,主要表现为枯木禅,形同枯木,故称枯木禅。《五灯会元》:“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养得个俗汉。遂遣出烧却庵。”
要想避免狂禅和顽空,首先就应该在谦虚上下功夫。因为这是修持的根本。只有谦虚了,才能端正学习和修持的态度;才肯于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加以改正,同时增加各种善行;才肯于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工作、生活和学习;才能以德报怨;才能平易近人地与人相处,而不是自负、傲慢;才能为自己曾经的不良心行升起大惭愧心而感到懊悔,并进行深刻忏悔,诚恳相他人道歉;也不会为自己的奉献后悔,不会认为自己行善不值得;而且会持之以恒地修持自己,并坚定自己的意志,而不是走马观花和三分钟热度……
2008年2月26日发布于搜狐博客
心莲百合文化网引导页
395 关于性戒
395 关于性戒
郭旭东
博友留言:谢谢老师!我一定按老师说的那样去做。老师您在讲一讲性戒好吗?
以下仅供参考:
所谓性戒,《佛学大辞典》:“【性戒】二戒之一。乃针对性罪而立之禁戒。又作性罪戒、性重戒、主戒、旧戒。与‘遮戒’相对。此类戒律从犯罪之果报而言,属于本质之罪恶行为,如五戒中之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四波罗夷,不待佛之制戒,亦不论在家、出家与受戒、不受戒,若犯之,未来必定受报;因其自性就是罪行,为业报之正因,系社会普遍承认之罪恶,并有法规制止之,故称性戒。反之,遮戒则依佛陀之遮制而设,如酒戒即是。”
大意是说,对于性戒,例如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不管是不是佛法中制定的,其性质本来就是罪行,是产生罪业之报的真正原因,是社会上普遍承认的罪恶,并非只有佛家才规定禁止的,所以才称为性戒。反之,只有佛家而设的制度,才是遮戒。例如饮酒,社会上并没有认为饮酒就是罪恶。
2008年3月1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心莲百合文化网引导页 txt小说上传分享
396 关于不见世人过
396 关于不见世人过
郭旭东
博友留言:郭老师,您好。您能再讲讲不见世人过吗?今天早上见到路边一个火锅店有两个人在杀狗,我当时特别难过,为了那只狗泪流不止。后来分析自己的心理,发现我只是可怜那只狗。于是心中默默祈祷,也愿那两个人远离贪嗔痴,早获身心轻安。请问老师,这样仍是见世人过了吗?&;nbsp;
关于“不见世间过”,出自《六祖坛经》,我们看一下原文:“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愚。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罪,我非自有罪。但自去非心,打破烦恼碎。若欲化愚人,事须有方便。勿令破彼疑,即是菩提见。”
这段话大意是说,作为一位真的修道人,应该不见世人的过失。为什么呢?如果没有特殊的因缘(如老师教育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等),见了世间的过失,而对其进行恶口、诽谤等,即便我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没有过失的,实际上见了世间过失的行为也是错误的行为,是没有涵养的表现。何况我们往往从自我现有的观念出发,并不一定清楚事情的实质和真实原因。事实上,别人的罪过与我们并无什么必然的联系。如果我们是正的,并不会因为对方的过失而使我们有罪;如果我们有过失,那么自然有罪过,并非因为他人的失误而增加或减少我们的过失。我们尽管自己修持自己的内心好了,在去掉我们的不足,打碎烦恼恶习上下功夫。如果认为世间人有过失,想帮助他们的话,那么就需要智慧方便,也不需要用恶口、诽谤等见世人过的行为。通过智慧方便使其断除恶习疑惑而不护短,这就是菩提之见解。
不要认为这是阿Q和自欺欺人的做法。实际上,我们往往从自我现有的观念出发来评判他人的过失,并不一定清楚事情的实质和真实因缘。在我们价值观不断升华的过程中,我们的心胸、慈悲和智慧也在增加。不同的价值观和涵养会有不同的处事方法。具有高尚的价值观的人不会认为自己善良的行为做的不值得。如果涵养不够,往往认为自己吃亏了、善行没有意义、不值得等等,或者对自己的善行感到后悔。&;nbsp;
总之我们需要掌握一个原则——“不见世人过”。这是我们人为处事的法宝。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纠纷,避免很多矛盾,同时也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涵养、修养。因为我们将道德放在了第一位,而道德的本质是无私,无私反倒成就一个人,而不是毁掉一个人。&;nbsp;
由此,我们就应该进一步意识到提高修养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进一步谦虚地对待别人给我们的批评与建议,刻苦精进,努力克除各种恶习,不断进步,持之以恒,直到永远。
2008年3月3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心莲百合文化网引导页
397 《关于性戒》(二)
397 《关于性戒》(二)
郭旭东
博友在博文《关于性戒》中留言:谢谢老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性戒”。自己的心行必须符合常态世间的善因缘。老师,这句“不待佛之制戒”,我的理解是:不管是不是佛法中制定的,其性质本来就是罪行。老师,这样理解对吗?老师,我很高兴也很惭愧。高兴的是您不厌烦的给我们解答问题,把我们从迷茫中无知中解救出来,一步一步的导引我们走向阳光大道,通往理想的彼岸。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我对您无以言表。只有把惭愧变为忏悔。向您学习,以您为榜样,去除恶法,增加善法,做事心行必须随顺常态世间的善因缘,远离恶的,提高道德修养。时时用完全无私作意,朝大我靠拢,让众生都能听到佛法得到法雨。为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全部。在此谢谢老师。
以下仅供参考。
自己的心行必须符合常态世间的善因缘,这样可以理解为性戒。
《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