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立鼎1894-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国人可以狂妄的喊出“德国造一艘,我们就造两艘”的口号,并达到每年拨款五千万英镑的夸张数字,来打造超级海军。德国甚至把财政预算压榨出百分之二十五给海军,后来更达到三十五、五十五的地步!以至于导致国内物价腾贵,小麦价格从每吨3。5马克飙升到5。5马克。

    这是妥妥儿的穷兵黩武啊!

    就这么整法,德国依然无法跟得上英国的造舰速度。从第一艘无畏舰下水。德国人无论从造舰的速度、数量。还是主炮的口径和战舰的航速上,从来没有超越的时候。

    最终在此等劣势下发动战争,结果从开始就有了很不好的预兆。

    然而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复仇和扩张**,被杨浩这种掌握历史大势趋向的人给抓住了,陷在其中的人就显得格外悲催和无奈。

    杨浩太清楚威廉二世的野心,更清楚德国人的膨胀会给周遭的英法俄等国带来多大的刺激和威胁。因此,他毫不犹豫的拿出对他来说轻飘飘的筹码丢出去,德国人以饿虎扑食的姿态一口吞下那香喷喷的诱饵。从而直接催动了整个列强不得不跟进的结果。

    不知不觉之中,德国人充当了杨氏黑手的马前卒,在大幅度推动“造舰竞赛”提前加速的同时,也完美的摧毁了列强最后一丝犹豫。

    任何时代,顶尖工业装备都是军事禁运品。杨浩公然把万吨水压机都卖给德国人,这不只是资敌,这是要钱不要命啊!

    虽然,那玩意需要一年以上的生产交付期,所有的零部件都需要在乙位面的中国工厂生产,建成后拆分离岸。就算能安全运到德国,再安装起来调试完成。没有半年别指望投入运行。那之前,德国人得不断的花钱买杨浩的质优价廉设备材料。

    了解内情的人不得不朝着杨浩竖起一根大拇指,黑,真黑啊!

    最终看过杨浩的整个商业操作方案之后,杨海心少有的表示佩服:“能把国际大势融入商业运作之中,算是个比较合格的国家级推销员了。”

    杨浩有点飘飘然。貌似这等角色,在本世界那是历任总理大人才能办的,哪一个出门不是领着一大帮国内顶尖儿企业的头脑,兜里揣着几百亿美元的票子。对某些国家输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必然是质优价廉具有竞争力的,甚至在某些国家是整个体系基础建立的。到了某些强大的对头那里,就甩出钱来砸人。

    随着经济状况的转好,经常在外部环境恶劣,某些大国拉着一帮小弟围攻的时候,就跑到别家去丢一堆订单,给人家制造点内部矛盾啥的。

    杨浩如今算是单纯的做了大头领的勾当,用无法拒绝的诱饵挑唆一帮子恶狼相互撕咬起来。不亦快哉!

    看着一堆黄金流口水这种丢脸事儿,做一次就够了。杨浩尽情挥洒完内心的骚情,果断将满脑子的贪念挥刀斩断,回身投入到进一步夯实基础的实务工作中。

    1896年10月,革命军政府完成对占领区土改的同时,将铁路以京城为中心开始了大肆的推进扩张。

    往北,完成第一期到奉天的修造,立即以移民开工往吉林的二期工程,其中一条分支将会横越辽东半岛进入高丽半岛。

    往西,分别伸展到张家口和大同府,未来必将以此为节点,西出包头,南下太原。

    往南,铁路首先贯穿河北连接胶济线,一直到徐州汇聚,次第将直奔江宁,;随即开工第二条纵观大动脉,从保定、顺德直下郑州、南阳,终点站在武昌府,逼进长江。

    从海州横出西进的大铁路,过徐州经郑州,至潼关而近陕西,交联横冲咄咄逼人,成为追击清廷两宫的先锋官。不动一兵一卒,便将其惊吓的寝食难安。

    如此政策一出,天下无人不知杨浩的动作节奏。革命军政府的扩张,必然是跟着铁路公路同步推进的,严格遵循其“要想富先修路”的宗旨,一路发动群众搞土改运动,利用调集起来的庞大人力,先修路和通信,后修水利设施,锻炼组织协作能力的同时,将革命理念深入基层。

    由点到面,由一个中心向多方向展开,形成滚动式发展,稳扎稳打的将大片国土变成革命大潮滚滚涌动的沸腾海洋,完全不必有什么后顾之忧,更不必担心扩张过快导致内部不协调。

    练兵,首先拿冥顽不灵的官僚和清兵下手,次第剿杀不服王化的会道门邪教分子和山贼土匪。革命铁拳所到之处,管你什么乡绅地头蛇。统统毫不留情的碾压过去!打击完了。再占你的宅院分你的财产和田地。充其量留下没有公愤案底的家人和养家糊口的基本资财。

    革命军不是土匪,不搞斩草除根那一套。

    对于打着革命军旗号乱来的武装,打击的更狠。一边打击一边不断的向全国各地宣传,明打明的告诉众人,别指望浑水摸鱼,革命军不是农民起义,不需要鱼龙混杂的草头王。安安生生的等着大军推进过来,是最明智的做法。

    山西河南两地的清廷官僚们早就被渗透的差不多了。忠心于朝廷死也不肯当贰臣的那些,要么提前卷了包袱去西安找慈禧哭诉,要么辞官回乡当富家翁。对抗的,极少,找死的事儿不是谁都想干的。

    但张之洞却坐蜡了。他的老巢湖北就是下一步要被拿下的核心地带,荆襄乃表里山河之枢纽,为中**政之中心。拿下此地,南下西进必将势如破竹。历朝历代,谁先抢到了,谁就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历朝历代。北方南下征服都要从此打开突破口。而南朝北抗侵略,也往往以此为前敌碉堡。

    张之洞瞪眼瞅着杨浩颁发的铁路推进工程图。发现满打满算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两年不到,詹天佑率领的铁路建设队伍,就紧跟在革命军推进的第二序列之中,已经开始了从河南往湖北的伸展。京汉铁路,甚至要在津浦铁路之前贯穿!

    张之洞望之兴叹,无奈和也。

    之前他还想着,杨浩那种满地撒钱的推进模式,必然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导致迟迟不能展开。哪怕他手里有几亿两白银的数字,充其量支撑起北直隶和东北开发就不错不错的了。

    修铁路,那是真的花钱!一公里三万五万都是他,没有上亿的资金想要推动铁路建设,别想成功。

    张之洞也随时关注着那些钢铁厂的进展,当听说都在忙活着为造船和各种工程机械制造提供原料时,大大松了口气。没有铁轨投产,没有外来购进,他拿什么去铺?

    他可想不到,杨浩那厮在本世界到处划拉二手钢轨。在21世纪的中国,60公斤铁轨都在全面淘汰,想要多少有多少,价格只要两千多一吨,便宜的不得了。

    比起庞大新中国的淘汰数字,在35kg铁轨都没普及的十九世纪末,这点儿几千公里的铁轨才哪到哪儿啊!

    张之洞愁眉苦脸,无计可施。打不过压不住讹诈不成,眼睁睁看着被杨浩一口一口蚕食,那感觉真心不好。

    他还是舍不得辞官不错,凭他毕生的名声,要对一个二十来岁的小辈退避三舍,丢不起那人。

    指望着革命军犯冒进错误的老家伙们彻底失望了。而南中国的督抚们却看出了便宜,他们暗暗推算,照杨浩那整法儿,光是把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带推平了,少说也得个十年八载。偏远地区想要被轮到,怕不是要更长时间?那么他们可算是有了上下其手的空间。

    于是在紧急通电之后,刘坤一、张之洞、谭钟麟等人共同宣布,东南互保,联省自治,既不听从革命军这些“反贼”的纲领,也不再受朝廷命令的节制调遣,当然也不敢公然投靠洋鬼子搞什么国中之国,一切以保境安民为要。

    “这妥妥儿的是中国版‘非暴力不合作’啊!”

    杨浩闻之大笑不已,随即通电全国发表讲话:“各省能有觉悟,不再跟着腐朽之满清一条道走到黑,这是大好事,于国于民都大有利益,值得褒奖。然仅仅如此仍然不够,各省不要抱着与革命军顽抗到底的侥幸心理,所有在建的军事力量,应以维护区域治安、保证民生稳定为要,指望武装对抗是行不通的,胆敢放任辖区内不法分子横行,破坏安定团结之大局,必将遭受严惩!”

    不仅如此,他还以革命军总司令的名义签发特别行动令,选拔分派顾问小组,分赴各省帮助督抚们正确的建立军事力量和警察机构,理顺工商业和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指导他们进行教育、政府机构的建设,为将来军政府统一接受并顺利过渡打好基础。

    明打明的告诉他们,被全部接管是早晚的事,趁着现在革命军腾不出手来,你们想多捞一些也没问题,但必须在我们制定的框架之中,先把事情给做好了,再获得其中的利益。那些胆敢制造乱局搞破坏的,别指望有多好的下场。

    如此赤果果的威胁,固然气的一帮老头子们胸闷气短,却又都清楚杨浩不是在虚张声势,他是真的有能力有决心惩治的。在改朝换代的大势面前,妄图以个人之力螳臂当车,下场会相当凄惨!

    李鸿章避居合肥老家,看到杨浩的一路拳脚使出来,不由感慨良多,与跟在身边的张佩纶评点道:“这小子历练的愈发纯熟老练,对大势人心的把握已然有了造诣,不能再以愣头青的观感对其评判。能把洋人都耍的团团转,其手段之老辣,老夫也要说一个服字。”

    张佩纶不忿:“此子跋扈过甚,如此粗野手段与暴秦何异?更妄图驱策您老为其奔走,出使列洋,毫不顾惜,实在狂悖!”

    作为一名铁杆清流,张佩纶对自家效忠的主子朝廷被打趴下,一直耿耿于怀。

    却不料李鸿章意味深长的呵呵一笑:“老夫能有机会畅游列国,胜似困坐家中,何乐不为?去。”

    10月中旬,李鸿章宣布接受美国总统之邀请,前往做客。杨浩表示乐见其成,派出海军护送,拉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旋风外交。(。。)

第四百章 反攻,收复琉…球() 
ps:ps:昨天停电,到现在没来,网吗码字,三更一万五,这是第一更。¤頂點小說,

    李鸿章没想到的是,杨浩会把他的出访行动弄得那么大动静。

    原本他想着,既然老头子已经下台了,为了身后名声指定不能为新朝当官做事。不过他这辈子当人臣已经是职业生涯的顶峰,新朝能给他的官儿充其量也就是个总理啥的,权力却又比大清中堂小得多,要做的事儿一点不少,还又更多的人在盯着。万一给小辈们抓着点毛病大肆批评,多丢分啊。

    再者说,大儿子李经方已然是国家首脑,李家可谓后继有人,不必担心被人找后账。他七十多的老人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踏踏实实在家里养老享乐就是了。

    美国人居然会发出邀请,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也是非常乐意去的。作为一名中国首屈一指的世界级大人物,被人称为“东方俾斯麦”的光辉存在,足以代表中国去任何一个国家宣传一下,留一个万事传扬的美名,不亦乐乎?

    至于美国人存的什么心思,要通过他实现什么目的,李鸿章并不担心。如今他不是官员,不能代表任何人签署任何协议,甚至不会决定任何一笔生意,有啥可图的?若是美国人想通过他来缓和与军政府的关系,重新与杨浩接洽,那却是可以考虑的。邦交大业,不以在朝在野而定。能为两国和平做出贡献,这也算是发挥余热了吧?

    心中早有成算,李鸿章大大方方的等着杨浩派来的人迎接大驾。

    杨浩也是非常照顾这七十多的老人。特地派了最舒适的游艇接了老头子。顺长江直达上海。然后召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壮行会。

    事先准备的够充分,全国各地的贤达名流政府要员云集汇聚,千百人计的大群头面人物,纷纷报以热烈的欢迎,给足了老头儿面子。随后,一行人登山豪华游轮开出黄浦江,在海军舰队簇拥下,浩浩荡荡的开进东海。

    李鸿章是爱海军的。偌大的北洋水师。是他筚路蓝缕辛苦经营几十年造就,虽说早已经落伍,可毕竟曾经辉煌过,也支撑了他的庞大淮系团队的强大。

    只可惜那支耗尽心血的舰队没有在他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被用来当成看家护院的打手,为列国所耻笑。对此,李鸿章耿耿于怀,更是万分的无奈。他很清楚舰队的落伍状况,那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输给拥有新战舰的敌人不奇怪。

    可在杨浩的手中。居然脱胎换骨一般,不但轻松干掉了日本联合舰队。还两次痛歼来犯的列强联合海军,其中更有十几艘先进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深知定远等舰实力的他怎么都想不通,搜集到的资料也是语焉不详,让老头子急的不行。

    今天,他终于能够在近距离上亲眼看清楚昔日麾下的真容,因此,李鸿章没有和访问团的人一起呆在游轮上,而是在二儿子李经述的陪同下迫不及待的上了“定远号”。

    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当他兴致勃勃的游览完了甲板,跟着舰长刘步蟾上了司令塔指挥室,意外的发现杨浩居然也在!

    李鸿章一辈子宦海沉浮,经验不是一般的足,立即就想到其中一定有问题!

    虽然他的出访要有个高规格,可几十个随员其实已经足够,杨浩却给他派了好几百人,这已经有点不大对劲了。但想着可能要与洋人达成什么协议,于是李鸿章没有多问。战舰送行,也是给他长脸,这也是应有之义,他当得起。

    但居然整个海军都来了,杨浩都一直跟着往南去,这事儿明显不对啊!

    想不通就问,老头子也不避讳,瞪起眼睛盯着杨浩道:“你们又在谋算什么事儿呢?可不可以说来给我老头子听一听啊!”

    杨浩笑道:“就知道瞒不过您老人家。也没什么,我们是想来一个假道伐虢,借送您出行的机会,顺便收拾几个目标。”

    李鸿章了然,抬手遥遥一指东边:“日本?”

    杨浩点头:“我们先顺道把琉球给夺回来。小日本当初抢占了此地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实在可恶。我们必须把此地掌握在手中,作为大陆的外部屏藩,更为海军中途停歇建立永久港口。”

    李鸿章抚掌赞道:“很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拿下此地便可扼守东南要害,从此北方不虞被列强所侵。只不过,你就这么径直冲上去,不怕日本人抵死抗击么?我可没看到多少人马!”

    杨浩指着边上几人道:“我们早有安排。这五个月来,整个琉球群岛的海上交通和通信均被我们切断,岛上日本人无法得到国内支援,早已疲累不堪。另外我们更有帮手在。”

    几个打扮奇怪的男子满脸激动,好像看到了毕生偶像一般,哆里哆嗦的来到李鸿章面前一躬到底,大礼参拜,颤声叫道:“小人向龙光、毛有庆、向志礼拜见中堂老大人!大人福寿安康!”

    李鸿章有些疑惑的看着他们愣了少许,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指着三人道:“嗯,老夫似乎记得你等,莫不是光绪十八年去往京城上书来着?似乎也给老夫投过帖子吧?”

    向龙光惊喜的差点哭出来,连连点头:“正是正是!不料老大人竟然也记得小人,实在是……实在是。。。。。。。”他都激动的不知道用什么词儿说好了。

    李鸿章明白了,这些人,便是琉球被日本占领后,不满日本人统治而流亡清朝的所谓“脱清人”了。

    1872年,日本宣布废除琉球国,改为琉球藩。后又强迫其停止向清朝朝贡。再后来干脆将其改名为冲绳。公然彻底占领。

    琉球王被日本抓回去监禁,不服气的一部分人逃亡清朝,上书请求大清国出兵帮他们复国。奈何慈禧老娘们光顾着修园子过日子,朝廷上下没几个人真正懂得琉球之重要性,全然漠视日本步步紧逼,一次次的得逞。

    李鸿章当时身为总理大臣,按道理说应该把这事儿处理妥当。奈何他没办法一手遮天,也没有权利开战。更顶不住翁同龢那一帮清流们的无理攻击,再说也觉得外部小邦无关紧要,以至于拖沓至今。

    杨浩上台之后,立刻与向龙光等人联系上,暗中部署收复琉球的行动。不过他可不希望养出一群白眼狼来,既然要出手,那就一定要把此地彻底掌握在手中。前期顾不过来,暂时让其先脱离日本的控制,但一定要把军事基地和军港开进去,并从文化教育工商业各方面全方位的把控。直至和平顺遂的融入中华大家庭。

    于是从两年前部署,一直到今天才发起行动。一切都准备就绪。

    杨浩不想让这几人多废话,插言解说道:“此前我们已经安排下足够多的人手暗中活动,这几个月来,琉球人民抗争行动一浪高过一浪,我们中国身为宗主国,不能坐视藩国友邦人民受苦受难,故而今日兴义兵,驱除日寇,还琉球人民以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