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色如许 作者:七叶-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师、师娘……”许杏儿磕磕巴巴地说,“对不起,我、我不知道老爷子出了事,您节哀。”
“如今老爷子的遗体还没接回来,都没往外送信儿,你不知道也不怪你,只是你师父也上山去了,你今个儿要白跑一趟了。”药儿娘说话十分温柔,声音中带着些哽咽,神情和语气却十分真诚。
许杏儿垂下头,手在篮子拎手上磨蹭了几下,到底还是咬牙把篮子递给药儿娘说:“师娘,我、我自己做了些萝卜条咸菜,本来是想过来送给师父和山子哥尝一尝的,没、没想到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你、你若是不嫌弃,就、就留下吧。我、我二大娘说这个咸菜吃起来挺下饭的……”
她说到后面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干脆用牙齿咬住下唇,低着头把篮子递给药儿娘。
“难为你还惦记着,小小年纪就会弄这些,真是好孩子。”药儿娘左手接过篮子,右手拉着许杏儿道,“进屋坐会儿,老太太前些天还念叨想见你,说老三好不容易收了个女徒弟,居然还藏着掖着,都不给家里人看看。”
许杏儿没法子,只得跟着药儿娘进了屋。
吴家的祖屋似乎是近些年翻修过的,虽然比之前去的吴老三家要低矮一些,可是并没有一般老房子的阴暗潮湿,虽然各处都透着老旧,却什么都干净整齐,让人看着很是舒服。
吴家老太太坐在炕上,五十多岁的年纪,坐得很是挺拔,头上系着素色抹额,挡住了大半花白的头发,想来是听到了外面的说话声,看到许杏儿进屋便朝她招招手:“过来我瞧瞧。”
许杏儿忙上前几步,站在老太太面前。
吴老太太伸手拉起许杏儿的手,手心手背都看了一圈,这才抬眼打量了一下她的模样,面上也没什么表情,只淡淡地说:“药儿娘,老三是个没定性的,性子又粗粗拉拉的,之前怎么都不肯带徒弟,如今倒是收了个女娃娃,你多给照看点儿,别让娃儿受了委屈。”
“师父肯教我是我的福气,就算是有什么委屈也是应当受的,更何况师父对我一直都挺好,老太太放心,我不怕吃苦,肯定好好跟师父学本事。”许杏儿觉得吴老太太的话里透着对自己的不满意,虽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但还是表态道。
吴老太太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松开了许杏儿的手。
药儿娘上来圆场,把萝卜条咸菜放在桌上,又端了粥、卷子等过来道:“杏儿有孝心,自个儿做了萝卜条咸菜过来,老太太从昨个儿就没怎么用饭了,就着吃点儿吧。”
许杏儿在一旁站着,觉得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浑身都觉得不自在,见药儿娘把萝卜条端上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来之前不知道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东西太不合适了,还望老太太见谅。”
吴老太太就着萝卜条吃了两口粥,也没说好不好,但是却没有立刻放下筷子,反倒伸手拿了个卷子继续吃起来。
药儿娘的眼神一亮,里面明显透出喜色,自从老爷子过世的消息送过来,老太太几乎就是食不下咽、睡不安寝,每天能喝下几口粥或是汤就是好的,下头几个媳妇愁得都要掉头发了,好在家里最不缺的就是药材,换着花样儿的给熬粥炖汤,这才勉强让老太太还能撑着精神头,这会儿见她主动去吃主食,怎么能不喜出望外。
许杏儿见吴老太太嘴上没说什么,但是手里的筷子一直朝萝卜条伸过去,忙道:“老太太要是吃着还行,赶明个儿我再送些过来。”
吴老太太吃完手里的卷子,把最后一点粥喝掉,这才道:“那么远的山路,你一个女孩子来回走太不安全,不过你到底是老三的徒弟,等老爷子接回来之后,你也过来个磕个头,算是你的孝心了。”
许杏儿赶紧答应着,又陪着说了会儿话,老太太说时候不早了,赶紧回去免得贪黑赶路,这才如获大赦地出来。
药儿娘把许杏儿的篮子拿过来,上面搭了块盖布,也不知道她给装了什么东西,入手居然还沉甸甸的。
许杏儿刚要推辞不要,被药儿娘一把按住手道:“你既然叫我一声师娘,上次拜师没看到你,这回见面礼总是要给的。”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许杏儿也只好接过篮子,说了声:“谢谢师娘!”
直到出了村子,许杏儿才掀开盖布朝里面看了看,篮子里面居然都是药材,她能辨认出的有枸杞、五味子,剩下两种虽然看着有些陌生,但是似乎也都在之前给叶氏抓的药里面看见过。
她忽然觉得鼻子有些发酸,自己虽然认了吴老三做师父,但是之前也只按照规矩给了点儿拜师礼,如今吴家非但对自己这么好,居然还关心着叶氏的身子。
她盖好篮子上的盖布,快步沿着山路往家走去,她不知道办白事都有什么规矩,得回去找许老三和叶氏问问,看自己有没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实在不行,就把剩下的萝卜条都拿去给吴老太太,能让她多吃几口饭也是好的。
第五十四章 挪骚窝
许杏儿一路加快脚步回了家,把事情跟许老三和叶氏说罢,然后表达了自己想要去帮忙的想法,没想到许老三和叶氏却都没有表示支持。
叶氏抬手揉揉女儿的头发道:“娘知道山子绑了咱家这么多,你又拜了师父,你想去帮忙,但是吴家老爷子身份不一般,不像是乡里乡亲的咱们能随便去帮把手的。”
许杏儿不理解地看向叶氏,“什么身份不一般?因为他是参帮的总把头?”
许老三接话道,“是啊,你年纪小所以不知道,咱们这边十里八村谁不知道吴把头,从他三十多当上把头带参帮上山,这么多年从没出过差错,没因为意外死过一放山人,大家都说他就是有山神守护的人,跟着他上山肯定没错。”他说到这儿叹了口气道,“谁知道吴老爷子居然把自己交代在山上了,到底是年纪大了。”
许杏儿还是有些不解,就算是比较传奇的把头又如何,为什么自家不能去帮忙。
叶氏见女儿还是一脸的迷茫,就又说得清楚些道:“吴老爷子没了的话,肯定十里八乡会有很多得过他照顾的人去拜祭,你刚才也说了,西山坳子全村挂孝,到时候他们村里人自会帮着料理丧事,咱家是外人,一来不知道人家的规矩,二来也没有合适的身份上前,到时候反倒让人嚼舌,你若是担心你师父或是山子,等过些天丧事了了再让你爹带你去看看,至于其他的,那都是大人的事儿,你爹自会去祭拜,就不是小孩子能操心的了。”
“哦。”许杏儿听过叶氏的解释,这才点点头,心里不免有些担心山子,之前听他说起参帮的事儿,言语间对吴老爷子格外的敬重,如今突然出了这样的事,他肯定很是伤心。
接下来的几日,许杏儿从村里那边,零零碎碎听到些西山坳子的事,吴老爷子的尸首从山上接回来了,灵堂已经布置好,停灵七日出殡下葬,大部分跟吴家有交情或是跟参帮有些缘故的,基本都陆续地去拜祭了老爷子。
许杏儿每天都问许老三道:“爹,你啥时候去拜祭?”
许老三便私下跟叶氏商议道:“我看杏儿是当真惦记着,要不我领她过去磕个头吧?虽说没有拜在吴家的门下,可到底管吴老三叫声师父,又比老爷子小了两辈儿,去磕个头应该也没啥的吧?”
若是搁在平时,这种好说好商量的事,叶氏从来都不会驳许老三的面子,但是今天也不知道为什么,叶氏满脸为难偏生格外坚持,也不说为什么,只一个劲儿地摇头道:“不行,杏儿不能去。”
许杏儿一直在门外偷听,最后实在忍不住了,推门进来问:“娘,到底为啥不让我去啊?”
叶氏半晌没说话,最后看着许杏儿叹气道:“之前你爹回老家那段时日,你病得下不了地,怎么请大夫看都看不出毛病,最后我便请了个大神儿来帮你瞧瞧,她给了我个法子,我照着做了没多久你就转醒,然后就慢慢好起来了,大神儿说你的三魂七魄都不太稳当,小时候要格外留神,万一冲撞了什么保不齐又要出事,等平安过了十五岁便算是好全了。”
她后面的话没有继续说,但是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怕冲撞了什么自然不能去参加什么白事。
许杏儿虽然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但是这件事居然跟她的穿越能扯上关系,让她不得不谨慎对待,将信将疑中带着些对未知事物的敬畏。
她一抬头就看到叶氏眼中的担忧和关切,刚才还想要争取一下的心思顿时被抛到九霄云外,乖乖点头道:“娘,我知道了,我不去了,到时候让我爹给山子哥和我师父捎几句话便是了,我陪你去姥娘家挪骚窝,等事儿过了我再去看他们。”
叶氏是知道女儿性子的,之前一直担心,就是怕许杏儿倔脾气上来不管不顾,见她说出这么懂事的话,顿时放下心来,欣慰地看着女儿道:“杏儿如今大了,人也懂事了。”
许杏儿靠进叶氏怀里,摸着她单薄的肩膀、骨节突出的脊背,不管是什么原因,她都不想让叶氏担心难过。
许老三跟许老四一起去西山坳子拜祭了吴老爷子,又把许杏儿的话都转达到。
其实许杏儿是很想写封信过去的,但她想了两天,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家里解释自己会写字的事情,况且繁体字和简体字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而且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笔墨纸砚对自家来说,全都属于奢侈品,许老四平时习字,也不过是用毛笔蘸着水在桌上写写画画,写文章的时候也要提前打好腹稿,斟酌再三才落笔到纸上,她一个小孩子,去哪里弄笔纸来用。
所以考虑过各种情况,许杏儿最终还是选择了让许老三捎个口信过去,自然就有很多话没法说,说多了许老三又未必能记住,最后就只让带了几句问候和安慰的话,对自己不能去磕头表示歉意,说等从姥娘家回来就去拜访。
许老三当晚回家便叹气道:“唉,吴老三和山子都瘦了一大圈,山子的眼睛都眍䁖进去了,看着让人怪心疼得慌,还是个孩纸咧。”
许杏儿听了这话,越发有些担心,但是扭头就看到叶氏极力掩饰起担忧的眼神,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笑容,另外起了个话题道:“栗子眼瞧就满月了,舅舅是不是快要来接咱们了?我都好久没去姥娘家了,有些想老黄了。”
老黄是叶家的一条老狗,若要算算在叶家的年头,比许杏儿还要多上一年,如今已经有些老态龙钟的模样,难保就会有邻居串门无意说起:“你家老黄背都佝偻了,倒是养得皮毛水光溜滑,看着又肥又壮的,趁着还没生毛病赶紧勒死吃肉吧,过些日子帮你家再抱个小狗……”
当时这话恰好被许杏儿听到,抄起扫把就把人打了出去。
老黄就像是通晓人事般,从那之后跟许杏儿十分亲近,只要她去叶家就对她亦步亦趋,保驾护航般形影不离。
“你这孩子,有这么说话的么!”叶氏抬手在许杏儿头上敲了一记,“这么久没去姥娘家,你就不知道想你姥爷姥娘,不想你舅舅舅娘,先想着狗。”
“我就是这么一说嘛!”许杏儿吐舌头撒娇道,“再说之前栗子洗三儿,姥娘和舅舅舅娘都瞧见了嘛。”
许老三开口帮女儿解围道:“你带着杏儿和栗子回去吧,你天天还要吃药,还不怎么能下地,杏儿跟去还能照顾照顾你,不然太给家里添麻烦了。”
叶氏琢磨这话也在理,这才点头答应了,不过少不得又说:“那咱就得多带些东西回去,毕竟添了杏儿一张嘴,我爹娘不会说啥,却难保嫂子们不会心里有想法。”
“这是自然的,你放心就是了,我都给你准备妥当。”许老三连连点头。
也许当真有母女连心的事儿,离出月子还差三天,叶老太太在家就坐不住了,在家转转磨磨了一天,转天就叫儿子套车来了兴源村,到家才知道叶氏病了的事儿。
好在叶氏早就嘱咐过,家里谁也不能提许老二欠债的事儿,叶老太太虽然看着和软,但却是个护短的暴脾气,若是听了这事儿,肯定要闹个天翻地覆,到时候反倒徒添麻烦。
叶氏这一胎是个闺女,所以许老太太压根儿没放在心上,什么习俗礼数的她也浑不在意,知道亲家到了,来露个面说了几句客套话,便再也没见到人影了。
叶老太太对她的态度也不当回事,等听说老许头做主把锁儿过继了,顿时喜笑颜开,抱起锁儿在脑门上狠亲了一口。
锁儿非但不认生,反而挥着小手咯咯地笑着,似乎很是喜欢叶老太太。
“哎呦我的大外孙。”叶老太太越看越是喜欢,抱着就不愿意撒手,私下跟叶氏说,“你婆婆不咋地一个人,倒是找了个好男人,只要你公公一碗水能端平,知道心疼你们,以后分家的时候我也不指望你们能占到便宜,不会吃了别人的亏就是阿弥陀佛了。”
“娘,你扯得恁远。”叶氏没能继承到亲娘泼辣强硬的性子,听了这话不免觉得自己有些没用。
“我就是这么一说,等明个儿抱着锁儿一起回去,怎么说也是我外孙了,满月马马虎虎过了也就罢了,这回姥娘给你一起补回来。”叶老太太逗着锁儿,“这孩子真是个好性儿,如今从小养着肯定亲近,不比那些记事了才抱来的生分,总算你以后能有个依靠,娘也就放心了。”
第二天一大早,叶老太太就张罗着套车回家,许老三准备的东西被她硬是给留下了大半,只带了少少几样东西做个样子,非但把锁儿和栗子都抱上了车,还把桃儿也一并拉上道:“走,去姥娘家住几天,让你爹也松乏松乏。”
许老三连声道:“娘,杏儿和两个小的都去,已经太添麻烦了,桃儿就先别去了。
“你一个大男人哪里会带孩子,给你搁下我还不放心呢。”叶老太太脸一板,直接把桃儿也抱上车。
第五十五章 回娘家
两个村儿离着不远,三舅的车赶得又快又稳,也没用多久就到了叶家。
叶家的生活条件比许家要好些,从房子上就能看得出来,叶家老院是个比较中规中矩的小四合院模样,院门开在东南角,三间坐北朝南的正房,两边有东西厢房,院门一侧还有两件放农具杂物的倒座。
两个已经成亲的舅舅都已经分出去了,如今只有三舅没成亲,还跟着老两口住在老院子。
院子里收拾得很是利落,除了留出四周和中间一横一纵的走道,其余地方都被叶老太太种上了菜,小白菜、水萝卜、茄子都长得精精神神的。
老叶头戴着个草帽正在拔草,见人接回来了,忙迎上来,从叶老太太手中接过孩子,惊讶地说:“呦,栗子这娃儿,这才一个月就恁沉的。”
“姥爷,你抱的是锁儿,栗子在这儿呢。”许杏儿上前把怀里的栗子给老叶头看。
“这是他们两口子过继的孩子。”叶老太太解释道,“是杏儿爷爷亲兄弟家的小孙子。”
老叶头自然知道叶氏身子的事儿,但听了这话也还有些惊讶,毕竟对自己闺女还是有些了解的,原以为凭她的性子,不知道要拖多久才能告诉杏儿爹,可如今才一个月,居然连孩子都过继了?
叶老太太一看就知道老头子心里在想什么,上前扯了他一把道:“有啥进屋再说,别杵在这儿挡路。”
“对对,快进屋来,外头晒着咧。”叶老头这才回过神来,“老三,去把你大哥二哥叫来,中午都过来吃饭。”
“好嘞!”叶老三应声出门去了,没多久老大、老二的媳妇就先过来了,说两个男人下地干活儿去了,她们先过来帮着张罗午饭。
叶老太太埋怨道:“你们怎么也不把孩子领过来,他们兄弟姊妹一年见不到几回,好容易来一次,少不得要亲近亲近。”
“石头念书去了,二牛不知道上哪儿淘去了,吃了早饭就影子都找不见,不到饿了不肯回来。”老大媳妇凑上去看看两个小的,冲叶氏不好意思地笑笑说。
“七八岁正是淘的时候,愿意出去玩儿也是正常的。”叶氏指着许杏儿道,“杏儿还是个女娃呢,之前不也天天不着家,今年都十岁了,才稍微稳当了点儿,这性子也不知道是随谁。”
“娘——”许杏儿拖长声道,“好端端的干嘛说我。”
“夸你如今懂事了呢!”叶氏笑着看着女儿。
许杏儿撇撇嘴,见叶老太太拎着篮子要出去拔菜,便跳下地道:“我跟姥娘去园子。”
两个人去地里摘了黄瓜、豆角,剪了两个成人拳头大小的南瓜,回院子里又扭下几个茄子,拔了点儿大葱、水萝卜和小白菜。
菜都摘回来了,几个人也就忙起来了,老大媳妇去切肉、剁肉馅,等会儿用小白菜汆丸子做汤,老二媳妇在院子里洗菜。
叶老太太洗了手回屋,又探头出去道:“挑两个大点儿的茄子给孩子炸茄盒儿。”
“好嘞!”老大媳妇在灶间应道,又切了条里脊肉,加了点儿姜一起剁碎,放了些黄酒、酱油搅匀,又切了一小块豆腐放进去,用手抓碎抓匀,扣上个盖子放在一边,从老二媳妇洗好的茄子里挑出两根粗些的,切去头尾,很快就切成两片半连着的模样,然后把肉馅儿塞到里面。
老二媳妇那边已经舀了面粉到个大碗里,打了个鸡蛋进去,加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