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后我靠手艺吃饭-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传林细细观察四人。
  刘氏和董光承脸上带着笑意,眼底却藏着一丝忧愁。
  董传芳眼盯着地面没什么反应。
  董传良极力控制喜悦之情,嘴角眼角还是忍不住上扬。
  董传林一询问才知道,原来是余氏身体一直不见好,今日特地请大夫来看,才知是怀孕了。
  大哥成亲已经一年有余,怀上孩子是好事,董传林纳闷怎么刘氏和董光承还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家里人全部到齐,董光承率先发话。
  “余氏怀上孩子是喜事,她身子弱,往后她就留在家里休养,别去面摊了。”
  为了夫人和肚子里的孩子着想,董传良没什么好反驳的,点头答应。
  刘氏紧接着插话,把孕期照顾妻儿的方方面面都交代个遍。
  把生活中的细节都交代完,话题才进入正轨。
  怀孕了董光承和刘氏都很高兴,可又犯难,余氏有身子肯定要留在家中休养,那面摊谁去帮忙?
  小面摊生意虽说不上好,却也不差,占了董家收入的大半。有孩子后处处都得花钱,面摊生意可不能放之不管。
  董家收入的另一半来自田地收成。田地要董光承把持着,家里的事务依仗着刘氏忙活。董传芳离出嫁日子不到半年,在面摊抛头露面做生意不合适。董传林又还在学堂上学。
  董传良思索片刻道:“爹,这几日我一个人也能忙得过来,要不我先顶着?”
  这些天余氏留在家中休息,董传良一人去面摊,除了劳累倒也没出什么岔子。
  想了那么久,也没想出应对的法子。董光承点头答应:“只能这样了。不过一个人还是太紧凑,明日让你娘去瞧瞧村子里有没有哥儿在找营生。”


第3章 第 3 章
  董传良的面摊经营一年有余,味美价廉,生意不咸不淡保持着平衡,来吃面的也都是熟客。
  刚开始熟客们见董传良一个人忙上忙下,纷纷表示理解,不会催促埋怨。
  反复几天下来,熟客们坐不住了。
  想吃碗面要等,桌子也没人及时打扫。一来二去,等得不耐烦的客人都跑去买包子馒头吃,只留下几个好说话有耐心的顾客坚守阵地。
  面摊生意日渐消淡,董传良的心情也由刚开始的兴奋变成冷淡。
  董传良不敢在夫人余氏面前表现出来,怕影响她的心情会间接影响肚子里的孩子。
  屋里,他在夫人面前笑靥如花,屋外,他在董传林一行人面前愁容满面。
  董光承和刘氏也愁破脑袋。
  在得知余氏怀孕的第二天,刘氏就去村子打听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打听一圈下来,闲着的人有是有,可不是懒就是残,没有一个合适的。
  五人坐着一番商量,最后拍手决定先让董传芳管着家里的活儿,刘氏跟着董传良去面摊干活。
  有了帮手,董传林明显感觉到第二日大哥回家后脸色好转。
  余氏刚受孕,干不了重活,家里大半的活儿都担在董传芳的肩上。白天都在忙活,只有晚上吃完饭她才能安心地坐着绣喜服。
  月禾国有女子娶嫁前准备喜服的习俗,喜服从上到下,细到里衣、鞋垫都要亲手缝制,步骤繁杂琐碎。女子通常在出嫁前一年开始缝制,更甚者十五岁从学堂出来后就准备。
  董传芳离到出嫁还有半年不到,时间紧迫,她要抓紧时间。
  油灯昏黄,董传芳把板凳搬到屋门口,借着月光,她不厌其烦地一针一线细细缝制。
  看着董传芳白天劳累完晚上还要赶制喜服,董传良过意不去,刘氏也心疼女儿,可面摊又不能不管,只能每天早些收摊回家,多留点时间给女儿。
  好在学堂每隔五日休沐一日,休沐时董传林就顶替刘氏去面摊,刘氏回到家里忙活,董传芳专心缝喜服。
  几个来回下来,除了安心养胎未受波及的余氏,大家都疲惫不堪。
  出嫁是一辈子的大事,每个女子都想认真对待,董传芳也不例外。她为了赶制喜服,每晚都坐在屋门口绣到深夜,一段时间下来,眼睛都熬红了,迎风便流泪。
  找一个帮手迫在眉睫,刘氏拜托了村子里几个活络的姐妹帮忙,董光承也让村子里哥几个留意留意。
  可找个合适的帮手哪有那么容易,董传林的休沐时间全绕着面摊转悠。
  这日他从镇上回来,到家后又拖着筋疲力尽的身子去菜地。
  村口的李叔给董家找了个帮手,董光承急着赶回家看,就把锄头落菜地里了。家里董传林也帮不上什么忙,就被差遣着去拿回锄头。
  夕阳西下,村民们都忙着趁天还有丝光亮赶紧把活干完回家吃饭。
  董传林在田埂边找到遗落的锄头,正准备回家,不经意间抬头望了四周一眼。
  他瞧见韩松也在菜地里忙活。
  看他弯腰的手势应该是在撒种子。男子干活糙,没有女子细腻,韩松宽厚的手掌随意一撒,细小的种子洒落一地毫无章程。
  董传林眉头打皱,虽然他对种田也没什么经验,但这手法一看就外行,也难怪韩家去年的收成如此低。
  不过韩家世代以打猎为生,天生与凶猛野兽搏斗的身子用来种菜耕田,确实是为难人了。
  董传林瞄一眼后没多逗留,看再久他也帮不上忙,种田的事他是妥妥的门外汉。
  待他到家时,事情已经谈妥。李叔带来的人董传良和董光承都觉得不错,工钱对方也能接受,明天就能上工。
  有这个好消息,一家人都松口气,终于能各司其职。
  压力最大的董传芳尤为高兴,她难得的没趁着晚上空闲时间绣喜服,含笑着说晚上易熬坏眼睛,白天绣也来得及。
  董传林没有戳穿董传芳现在的谈笑风生和之前的焦急差别有多明显,前些日子她暗地里有多着急,大伙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董传芳不善言辞,女子常挂在嘴边的甜话儿她也少说,可她对这个家心有多炽热大伙都明白。这段时间她早晚辛劳,一句怨言苦言都没有,嘴眉弯弯不苦也不恼。
  心里放下的大石头才刚落地,麻烦事又来扰人了。
  李叔介绍的帮手瘦小文弱,说话轻声轻语,砸起碗来下手却不轻。
  刚去第一天,他就砸碎两个碗,业务不熟犯点错也正常,董传良没把这件事放心上。
  几天过后,堆成小山的碗碟明显少了。
  董传良受不了他的屡教不改,和帮手摊牌让他走人,否则面摊迟早赔光。
  好不容易找的帮手还如此不靠谱,董家人叹足气,不知该任何是好。无奈下,董家在安宁三日后又回归急促奔忙的日子。
  夜里,董传林盯着漆黑一片的屋梁出神。
  在面摊帮忙一天,手酸脚疼嗓子哑,脑子晕晕乎乎一团浆糊。现在能躺在冰冷梆硬的木板床上竟成一种奢侈。
  董传林严重怀疑老天爷是故意的。看他在现代赚钱太容易,特地派他来古代体验,靠双手勤勤恳恳生活是什么体验。
  董传林在穿越前名为宴言,以演戏为生。
  他十五岁出道,出演的第一部 影片就大获好评。当时有媒体大胆预测他未来的演艺之路必将前途无量,红遍大江南北。 
  托媒体美言,宴言一路走下来顺风顺水,同龄人刚大学毕业时他就已成为演艺圈的前辈。剧本广告代言他接到手软,作品如数家珍,名副其实的家喻户晓。
  老天妒人。
  宴言在二十六岁时拿到演艺生涯中第三座重量级奖杯,荣获金鼠奖最佳男演员。作为出道十年的老前辈,面对荣誉董传林宠辱不惊,带着影迷的祝福马不停蹄奔往剧组拍戏。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宴言戒骄戒躁,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有力。剧本上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他身体力行,断了替身想赚他辛苦钱的念头。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宴言在一场高难度的威亚戏中不慎从高空掉落,当场晕迷。
  再醒过来,他就莫名成了董传林。
  董传林贪吃,和董传芳上山摘野果从高树上掉落,同样的高处跌落,同样的当场晕迷,宴言的魂儿成功的跑到毫不相干的董传林身上。
  既来之则安之。宴言经过自己对自己的一番思想建设工作,成功说服自己安心的好好生活。体验别样人生,对他何尝不是一种奇妙体验和考验。
  可他万万没想到勤劳致富如此辛劳。
  夜深了,董传林眼皮不堪重负地闭上,一觉到天明。
  踏着朝阳,他急匆匆地跟着小伙伴往学堂走。
  月禾国规定,男子女子都需念书至十五周岁,有钱可以多读几年,没钱的便可以外出学手艺。
  如今他还差约莫三个月满十五岁,去学堂上课是推脱不了的。他既享受异世读书的新奇,又烦闷枯燥无味的课堂和一板一眼的夫子。
  放学归来,董传林一路小跑回家。
  刘氏回到面摊帮忙,董传芳静下心来绣喜服的念头泡汤。他想着早点回家帮忙做些事,减轻些二姐的重担。
  董传芳正打算准备晚饭,缺把青菜。董传林带着二姐的叮嘱屁颠屁颠地往菜地跑。
  挑密集处拔,不能太过用力把泥土全带出,不用过多一餐够吃就行。
  董传林嘴里念叨着二姐交待的拔菜技巧,但重复好几遍脑子记住了,手还是不灵活。
  稍不留神,一丛的青菜都脱了土,留下个大坑。董传林四处张望,趁着没人发现连忙把手指头大小的青菜种回去。
  拔自家地里的菜反倒像是做贼。
  看着大坑中稀稀拉拉的青菜没有太突兀,董传林才安心。
  忽地,他想起前几日看见韩松在种菜,眼神不自觉地往韩家的菜地里瞥,宽阔的菜地空无一人。
  从韩家院子前经过时,董传林特意又瞧了一眼,果不其然,韩松在家。
  他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手拿着一本破旧的书在看,高大健硕的身躯和英挺黝黑的脸庞本与看书写字不搭,可韩松举止洒脱的随性样,到与运筹帷幄的大将军有些相似。
  见韩松还能悠闲认真在家看书,董传林突发奇想,可以让他去面摊帮忙呐!


第4章 第 4 章
  董传林的想法并非随口胡诌。
  韩家家境原本殷实,韩伯去世后,韩婶大受打击身体一蹶不振,原本丰厚的家底为给母亲治病花了大半。
  韩伯是在黛山深处打猎时与野兽搏斗去世的,当时韩松也在场,他运气好捡回一条命。
  韩婶为此差点让韩松放弃世代相传的打猎术,劝他改行。从小跟着父亲身边打猎的韩松自然不愿,在他强烈拒绝下,母子两约法三章。
  打猎可以,但不能进深山,只能到半山腰等安全的位置打猎。
  不能进深山,那值钱的猎物几乎与韩松无缘。韩松当机立断,在韩家家底还未掏空前买了两亩良田。
  有地就不至于饿死,偏偏韩家没有种田的天赋。
  几年下来,地里的收成是正常产量的一半。韩松又一次果敢选择,在去年秋收后,村子里有人想租赁田地时把家中所有稻田都租出去,只留下小块的菜田和沙田。
  稻谷花钱购买,菜地留着种日常所需的蔬菜,沙田种红薯花生等粗粮,日子也算安排的妥帖。
  不能上深山打猎,少部分田地,这让韩松比他人有更多的时间闲在家中,去董传良的面摊帮忙未尝不可。
  董传林揣着这么一个小想法回家。
  不出所料,董家人还在为面摊的经营愁破脑袋。董传林在一边旁听。
  在董光承和刘氏都对帮手人选一筹莫展时,他不经意地提一嘴:“韩大哥不就挺合适吗?”
  话一出,众人都惊了,面面相觑。
  董光承思忖片刻问:“传林,你怎么想的?”
  “我是看韩大哥家里田地少,多数时间都赋闲在家才想到他的。”董传林眼神在几人脸上打转,看他们不言语后又弱弱地说:“……不合适就当我没提,是我没考虑周全。”
  “我觉得可行。”董传良拍拍董传林的肩头,赞同他的想法。
  董光承有些犹豫:“韩松这孩子踏实能干,是个不错的人选,可……”
  全村的人都知道董家需要个帮手,韩家什么动静都没,肯定是不愿去,去当面问不是在为难人吗。
  见丈夫欢喜却又不敢行动的怯弱样,刘氏发话:“明儿我去韩家问问,看他的意见再定,淑华是个明白人,定不会为这点小事闹不愉快的。”
  刘氏口中的淑华便是韩婶,她平日与刘氏关系不错。
  董传林从高树上摔晕后,是正巧在山上打猎的韩松背回来的,还及时帮忙处理好伤口。大夫来时说幸亏他伤口处理得当,不然董传林没那么容易从鬼门关拉回来。
  对此,董家打心底里感激,两家人的关系更近一步。
  韩伯去世,韩家孤儿寡母。董光承为避嫌,不好经常接触,刘氏既然愿意去询问,他也没有反驳的理由,半推半就答应了。
  次日,董传林休沐去面摊帮忙,刘氏借着在河边和韩婶洗衣裳时说了此事。
  去面摊帮忙就有了稳定的营生,工钱虽不高但也够母子花销,还能让独子免去打猎的危险,韩婶有点心动,说不能代替韩松做主,要回家问问。
  闻言,刘氏喜上眉梢。
  心头的期待劲没持续几个时辰,韩婶便来到董家告知刘氏,韩松自觉性子不合适做生意,不想给董大哥添麻烦,让其另觅他人。
  刘氏有些遗憾,但也没太难过,世事难料,期待中也做好了遭拒绝的准备,她客客气气地送走韩婶。
  见过风浪的刘氏能处之泰然,董传芳却放在心上难以释怀。韩松没能同意,怪不得任何人。她明白这个理,即使心里别扭她也没有抱怨。
  可董传芳只是一个未满二八芳华的少女,再如何装老成也掩盖不住失落。
  在人精打堆的演艺圈摸爬滚打十年,一个眼神董传林就能把对方的心思摸个大概,何况还是个小姑娘。
  进门第一眼,董传林就瞧出不对劲。刘氏脸色照常,依旧忙碌,董传芳在院子里绣喜服,神色冷淡。
  她和兄弟两打完招呼后接着绣花,动作神情有些漫不经心,完全没之前争分夺秒的热情。
  董传林估摸着是韩松去面摊一事凉了。
  董传良心里也惦记着这事,把买的零嘴送到余氏屋里后匆忙跑来问刘氏情况如何。
  刘氏坦然,把韩婶的婉拒词重复一遍。
  正低头绣花的董传芳眼角微酸,心不在焉地听二人对话,稍不留神细针戳到指腹去了,她忙不迭吸去血珠,抽抽鼻子未抬头。
  董传林把二姐的小心思都揣摩遍,他撂下一句去田里帮忙便急匆匆地走了。
  韩松会拒绝,董传林不觉奇怪。
  韩松面冷心热,要不然他也不会在救董传林回家后冒险给他处理伤口。
  把人从半山腰背下来,已经是大恩情,不管人是死是活,董家都需记着这份情。伤口处理不当,很有可能被记上狂妄自大的名头,恩情能转眼变成憎恨。
  韩松却不屑理会,他有把握的事定会全力以赴,但求问心无愧。他热心肠是真,面冷也是真,能直接拒绝的便不会推三阻四。
  他心里自有思量,不惧闲言碎语。
  以韩松的能力,去镇上找份营生不难,董传林觉得韩松这份气概不管在哪都能委以重任。他不舍韩家的祖传手艺丢失,更不舍病弱需人照顾的韩婶。
  韩家四代单传,韩婶是他在世间唯一的亲人,出去找营生便不能每日回家照看娘亲。
  董传林设身处地为韩松的处境着想,觉得说服他也不是白日做梦,打蛇打七寸,把握住他心底顾及的短处,事情或许有进展。
  他在院子外望眼欲穿,没望来韩松却引得韩婶的注意。得知董传林是来找韩松后,韩婶指路让他去菜地找人。
  菜地里,韩松正在浇灌前段日子撒种子的那块地。约莫半月,随性播撒的种子大多已冒芽,顶着未脱落的黑色盔帽探出脑袋瞧广阔的天地。
  董传林上前问好,韩松诧异他为何到来,思索片刻后想起响午时娘转述的董家邀请。韩松心底有数,脸上却无反应,照例询问他是否有事。
  自从上回卖蛇归来,董传林无间往返于面摊和学堂中,无闲聚首。可找人办事前怎么着也得先叙叙旧情吧,直截了当太具目的性。
  再者说,韩松还是他的救命恩人,结草衔环知恩图报,就算没有面摊这回事董传林也该多与韩松亲近亲近。
  “多日不见韩大哥,今日正好有闲时,传林想过来帮帮忙。”
  韩松见董传林竟不是为说服自己而来,惊奇地挑挑眉头:“好不容易有时间闲着,不在家好好歇着?”
  董传林休沐要去面摊帮忙这事,他有所耳闻。
  董传林笑笑:“来找韩大哥聊天叙旧未尝不是一种放松呢。”说完他蹲下拔田里新长出的小草。
  小草青青,掺杂在嫩绿的菜苗中。
  董传林一边和韩松聊天,一边拔草。一心二用,不留神把青菜苗当杂草拔了,他淡定地将不幸波及的青菜苗掺在杂草里,装作无事发生。
  沉浸在劳动的气氛中,天渐渐暗淡,暖色的天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