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桓容-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情一桩加一桩,桓温心情不好,愈发显得暴躁。正在帐中运气,桓冲恰好挑帘走进,扫两眼放在角落的冰盆,暗中摇头,眼中闪过一抹惋惜。
  “大司马。”
  “幼子来了。”
  “大司马,自枋头往邺城再无水道,大军仅能从陆路进军。”桓冲正身坐下,道,“从陆路走,必会慢于水路。如大军不能尽快出发,继续留在枋头,军粮恐将不足。”
  “我知道。”桓温沉声道,“袁真已攻下谯郡和梁国,正开凿石门。如果石门凿开,引黄河水入水道,军粮可源源不绝运来,幼子无需担心。”
  “阿兄,兵精粮足方可立于不败之地。如今石门未凿开,须得再寻他法,有备无患,方不致动摇军心。”
  “幼子的意思是?”
  “我见过秦氏商队领队之人。”桓冲正色道,“许以高出市价五成,从其手中市得牛羊。”
  “五成?”
  “阿兄,时间紧迫。”桓冲微微倾身,道,“氐人动向不明,建康传来消息,近日谢安王坦之频频出入台城,太后两次召琅琊王入宫详谈。我担心,此战胜且罢,如不胜,朝中情势恐对桓氏不利。”
  桓温神情凝重,眉心深锁。
  “消息确实?”
  “确实。”说话间,桓冲从袖中取出一张绢布,展开放到桌上。
  桓大司马细看一遍,再不追究秦氏商队无理,当场表示,愿向其购买牛羊。
  “此事大司马不便出面。”桓冲继续道,“不妨交给冲。”
  桓温和桓容的关系,不说势成水火也差不了多少。外人不知道详情,桓冲和郗愔等人实是一清二楚。
  秦璟来到枋头,看的是桓容的面子。桓冲出面买粮,难免有向桓容低头的顾虑,桓冲愿意代劳,正好免去这场尴尬。
  “如此,事情就交给幼子。”
  “诺!”
  桓冲达成目的,退出中军大帐,想起前番同秦璟的交锋,再想对方给出的消息,不免叹息一声。
  难怪秦氏能占据西河等郡,令胡人闻风丧胆。有这样的郎君在,家族何愁不兴!
  桓氏并非没有佳子,奈何……
  “老了啊。”
  部曲跟上前,听到这句愣了一下。
  “使君何出此言?”
  “年过半百,何言不老。”桓冲摇摇头,一手负在身后,一手搭在身前,迎着犹带热气的晚风,越过中军大纛,返回左营军帐。
  前锋军中,役夫架起火堆,烧起大锅。
  沸水中投入几块干瘪的葱姜,再加一把食茱萸,放入大块的羊肉。随着肉在水中翻滚,香味开始在营地飘散。
  除了不能吃的羊毛,羊皮内脏均没有浪费。
  仍有十余头羊待屠,血腥味越发浓郁。
  桓容不太习惯这样的场面,悄悄退到人群外。秦璟随他返回武车,两人登上车辕,进入车厢,沉默对坐半晌,桓容又开始不自在,耳根发热。
  他一定是哪里不对劲!
  秦璟支起一条长腿,单臂搭在膝上,因为赶路的关系,头发仅以葛布束在脑后。
  一缕黑发垂落鬓角,恰好擦过眼角的泪痣,随着笑意染上黑眸,整个人气质一变,不再如冰山冷玉,煞气迎面,反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魅惑,只令人心跳加快,脸颊发热。
  如果桓冲当面,怕是不敢相信,眼前这个风流郎君,会是几句话将自己逼到墙角的秦氏子。
  “容弟可有小字?”秦璟忽然开口,话题有些出乎预料。
  桓容愣了一下,点点头,道:“有,阿母唤我瓜儿。”
  “瓜儿?”
  不知为何,这两字从秦璟嘴里道出,竟似有几分调戏的意味。
  “璟亦有小字,乃是大父所取,谓之山峰高峻,举目峥嵘。”
  “峥嵘?”
  秦璟摇头,唇角带着笑意,愈发显得潇洒恣意。
  “阿峥?”
  “对。”秦璟倾身,视线锁住桓容,道,“容弟果然聪慧。”
  桓容咽了口口水。
  祸害有没有?!
  甭管古代还是现代,这样的绝对是祸害,男性公敌,原子弹级别!
  秦璟继续倾身,车窗突然被敲响。
  桓容似从梦中惊醒,忙转身推开车窗,绑着绢布的黑鹰从窗外飞入,没等落下,突然间鸣叫一声,当场炸毛,翅膀扑棱两下,几乎是逃命般的飞走。
  抓着一根掉落的羽毛,桓容看看秦璟,再看看车窗,满头雾水。
  话说,这是鹰是来送信的,没错吧?
  绢布还没解开,车里又没猛兽,它干嘛要跑?


第七十七章 璟甚慕
  黑鹰逃出车厢,头也不回的飞走,临近傍晚方才归来,见到秦璟,依旧有炸毛的倾向。
  彼时,宰杀的羊肉皆已入锅,洒了盐巴和胡椒,营地中弥漫着肉汤的香味。
  士卒和役夫列队盛汤,运气好的,碗里还能多添一块骨肉。虽然肉已炖得酥烂,九成融进汤里,骨头上连的一层筋皮照样能解馋。牙口不错的话,骨头都能嚼碎吞下肚。
  刘牢之有粮任性,大手一挥,杀了百余头羊。
  厨夫肩膀搭着布巾,脸被蒸汽熏得通红。
  抓着手臂长的大勺,两勺一碗,肉汤几乎要漫出碗沿。
  有个年轻的士卒运气好,临到他时,恰好捞起一只羊蹄。厨夫“呦呵”一声,笑道:“你小子今日得了彩头,他日和胡贼厮杀,定能多砍几只耳朵!”
  众人哈哈大笑,士卒到底脸嫩,抓起一只蒸饼,捧着汤碗走到一边。看到同里的老卒,就要将羊蹄让出,却被对方敲了一下脑袋。
  “有得吃就快吃!”
  老卒将蒸饼撕成小块,浸泡到汤里,美美的喝上一口,特意将年轻的士卒护到身边,道:“多亏有桓校尉,咱们才有这肉汤喝。永和年间,我随大军北伐,一天两顿,就没能吃饱过。”
  “肉汤?刷锅水就不错了。”
  “别说油星,盐巴都没有。”
  “瞧见厨夫腰间那两条布没有?想当年可不是用这个擦汗……”
  老卒有滋有味的喝着肉汤,吃着泡软的蒸饼。见有几个刀盾手联袂过来,马上朝着年轻的士卒使个眼色,让他背过身去快吃。
  “快些!”
  有刘牢之的命令,前锋右军上下都能分得肉汤,想得块骨肉却难。
  这些刀盾手膀大腰圆,目露精光,最为精锐。临到战时,都是冲在最前面,豁出命去和胡人搏杀。每次战后清点,他们的战功最高,伤亡也是最大。
  类似的布阵传统一直延续到唐代。
  只不过,那时他们不叫刀盾手,而是换了个专业的名字,跳荡兵。
  因为他们的凶狠,无论弓兵还是长枪兵都惧其三分。要是他们动手抢,压根没处说理。
  好在刘牢之治军严谨,几场军棍打下来,营中风气焕然一新。
  刀盾手走到近前,见老卒的样子,忍不住咧嘴一笑,道:“许翁,作何这般防备,知晓是你族中子侄,咱们没那么不讲究。”
  这番话出口,老卒松了口气,被他护着的士卒转过身,到底将两人的汤碗换了过来。
  看到碗中的羊蹄,老卒叹息一声,几个刀盾手却是大笑,干脆捧着碗蹲在两人旁边,一边搭配肉汤撕扯蒸饼,一边道:“此子孝顺,难怪你护着他,许翁有福!”
  老卒也笑了,不再推辞,几口喝干半碗羊汤,吃光蒸饼,抓起羊蹄啃了起来。
  “许翁,我恍惚听到,你方才说起永和年?”一名而立之年的刀盾手道。
  老卒点点头,道:“我刚和他说,早年间,甭管前锋军还是中军,都没有桓校尉这样的运粮官。当时吃的蒸饼,个头小不说,麦麸超过一半,能把嗓子划出血。汤就是刷锅水,盐布涮两下就当是有了咸味。”
  “可不是。”
  一名刀盾手喝完肉汤,用蒸饼擦过碗底,不管肉渣还是骨头渣,一股脑塞进嘴里,鼓起半边腮帮子,照样不妨碍说话。
  “我跟着大司马伐姚襄,别说一天两顿,一顿都未必能吃饱。”
  “要我说,今年是碰上好运。”另一名刀盾手道,“你是没瞧见,前锋左军吃的都是什么。”
  “还有那些州郡来的私兵和仆兵,听说顿顿都是半饱。”
  “府军倒是好些,终归是大司马和郗使君麾下。但我琢磨着,八成比不过咱们。”
  “那是肯定!”为首的刀盾手是个什长,脸上横着一条刀疤,极是狰狞骇人。
  “我之前去送牛羊,进过北府军的营盘,见他们埋锅造饭,蒸饼倒是管饱,个头却比不上这个,还掺了许多麦麸,汤就是许翁说的刷锅水。”
  “牛羊送过去一头也没杀?”
  哪怕杀一头,好歹能尝尝肉味。
  “哪里会杀!他们营里的牛羊压根不是军粮,而是战后的奖赏。”
  “奖赏?”
  “说是斩首五级赏一头羊,十级以上赏一头牛。”
  “嘶——”
  不知何时,四周聚起二十余人,听到刀盾手的话,齐齐吸着凉气。
  “五级?”
  正面同胡人接战,完全是以命换命,能斩一级就不错了。五级、十级,当他们是桓校尉的竹枪兵?
  “消息确实?”许翁皱眉道。
  “确实。”刀盾手点头道,“就是这样,那些私兵和仆兵还羡慕。除非再有商队入营,不然的话,连这份盼头都没有。”
  众人沉默了。
  看看碗中的肉汤,不禁对桓容生出更多感激。
  如果不是桓校尉,他们能吃上肉汤?
  不饿着肚子拼命就不错了!
  回忆起桓熙统领前锋右军的日子,众人都是一阵后怕。以那位的贪婪,别说出面筹粮,估计早先运到的军粮都会贪墨一空。
  “运气啊!”
  “谁说不是!”
  用过膳食,士卒役夫各自散开。
  虽说营地面积不小,但众人并不会成日呆在营地。尤其是役夫,营地需要的木材,牲畜消耗的草料,都需外出搜集。
  好在大军临河扎营,不似旁处干燥,每日能搜集到足量的草料。
  随着进入九月,草料越来越难寻。浅一些的河流逐渐干涸,现出成片河床。
  有经验的役夫发现河床边出现异状,好奇的挖开土层,当即瞪大双眼,连忙转身回营,临走不忘背上捆好的草料。
  “蝗虫?”
  刘牢之擅长兵事,于农事仅是一知半解。
  他知大旱之后必有蝗灾,只是没想到,现下就出现苗头。
  役夫躬身立在帐下,手里抓着两只飞蝗。由于刚刚成虫,尚未来得及祸害庄稼,两只蝗虫个头一般,一把就被役夫捏死。
  刘牢之没有经验,询问谋士,曹岩等人均是摇头。
  他们擅长军事谋略,知晓朝堂斗争,关于蝗虫,实属能力之外。再者言,这些蝗虫出现在北地,于晋朝并无关碍。如果就此成灾,北地粮食绝收,或许能逼慕容鲜卑尽快投降,未必是坏事。
  桓容走到帐前,恰好听到这番言论,脸色微沉,拳头攥紧。他知道以时下的环境,谋士此言并无过错,可当真接受不了。
  蝗灾发生,慕容鲜卑固然不得好,但受灾最重的却是北地汉家百姓!
  大军未至,他们要受胡人压迫,衣食不济,朝不保夕。
  大军来了,他们照样被抢走粮食,前途难料。
  如今灾情出现,这些谋士不思百姓,只想着灾难能让己方获取好处,这样的北伐有何意义?
  一瞬间,桓容很想掀开帐帘,冲进帐中“爆发”一回。
  权衡之后,终究是理智压过情感,桓容深吸一口气,压下骤起的愤怒和烦躁,用力咬住腮帮,随痛感加深,人也逐渐冷静下来。
  不能冲动。
  没有半点好处不说,更会平白无故得罪人。
  以他晋朝官员的身份,在北地治理蝗灾,实属“叛国”行为。必须想个办法,既能救一救百姓,又不会引来众人质疑。
  何况,邺城好歹下过一场雨,其他郡县多是滴雨未下。邺城外都有蝗灾迹象,其他郡县未必能够免灾。
  水灾旱灾有局限,蝗灾则不然。
  蝗虫会飞!
  如果靠近晋地的郡县出现蝗灾,当地的粮食被祸害完,这些蝗虫岂会不往南飞?皆时,所谓的“借天灾之力”完全会沦为笑话!
  想到这里,桓容不禁开始担心盐渎。
  如果盐渎遭遇天灾,未知石劭能否从容应对。
  军帐中,随桓容的到来,气氛稍有变化。
  刘牢之将他让到左侧上首,桓容没有推辞,同众人拱手见礼。
  “蝗灾之事,桓校尉想必已经得知?”
  当着曹岩等人,刘牢之并未唤他容弟,而是以官职替代。
  “回将军,仆已得知。”
  “桓校尉可有主意?”
  “未知将军与诸位同僚可有计较?”
  曹岩等人纷纷出言,细说其中条理。刘牢之不时点头,显然倾向于放任不管。
  无论几人说什么,桓容都没有出言反驳。
  直到话音落下,刘牢之二度问他意见,桓容才缓缓说道:“将军,仆有一议,只是有些不循常理,怕会招来非议。”
  非议?
  “桓校尉但说无妨。”刘牢之沉声道,“今日帐中之言,出你之口,入我等之耳,不会再有他人得知。”
  “多谢将军。”
  桓容定下心神,组织一下语言,发现“曲折委婉”没法达到目的。干脆开门见山,直接道:“将军,以仆之见,这些蝗虫可缓解军粮之急。”
  什么?!
  “桓校尉莫要戏言。”
  “非是戏言。”与其干巴巴的说,不如直接动手,桓容请示刘牢之,遣几名役夫再去发现蝗虫的河滩。
  “最好能多寻些,仆为诸位演示。”
  “好。”
  刘牢之是痛快人,当即令人去寻蝗虫。
  桓容知晓时人对仙神的敬畏,没有劳动他人,而是撸起袖子,打算自己动手。
  秦璟身份特殊,不好在营中四处走动,秦俭和秦雷等以部曲身份跟随,见桓容令人寻来干柴,架起木堆,难免心生疑惑。
  “你在这守着,我去寻郎君!”
  “好!”
  秦俭调动部曲,围在柴堆四周,秦雷转身返回武车。
  秦璟倚在车中,翻阅桓容沿途记录的手札。苍鹰和黑鹰站在矮桌上,锋利的脚爪站不稳,仍不敢鸣叫抗议,遇上秦璟转头,还要凑过去蹭蹭手背,全力讨好。
  做鹰做到这份上,除了心酸只有心酸。
  苍鹰尤其不满。
  闯祸的又不是它,凭啥一起挨罚?
  黑鹰转过头,蓬松胸羽,继续讨好秦璟。对于同伴的抱怨,全当没看见。
  “郎君。”秦雷在车外道,“邺城出现蝗灾,桓府君言,蝗虫可解军粮。”
  秦雷的耳力远朝寻常人,刘牢之自信声音不会传出帐外,殊不知全被他听入耳中。
  “果真?”秦璟推开车窗。
  秦雷点头,道:“桓府君命人去寻蝗虫,并在营中架起柴堆。仆不甚解,特来禀报郎君。”
  蝗虫,军粮,柴堆?
  秦璟脑中灵光一闪,惊讶得挑起眉尾。
  “郎君?”
  “我去看看。”
  秦璟推开车门,跃下车辕。
  他现下的身份是桓容旧友,北地商旅。留在营中的原因是桓冲出面,欲高价再购万头牛羊。
  交易双方心知肚明,买羊的是桓冲,出钱的是桓大司马。为此,秦璟加价毫不手软,最终敲定契约,桓容都擦了一把冷汗。
  这笔生意做下来,渣爹估计会肉疼得睡不好觉。
  军帐前架起两个火堆,一堆架锅烧起滚水,另一堆上放着一面盾牌。
  没错,就是盾牌。
  金属制成,导热快,一名前锋军幢主“友情”奉献。
  水滚了三滚,盾牌烧热,寻找蝗虫的役夫扛着麻袋归来。
  袋子倒在地上,几只蝗虫从袋口蹦了出来。
  “抓住!”
  桓容只需动动口,部曲私兵一拥而上,几只大脚踩下,蝗虫当场扁平。
  他说的是抓住,不是踩住!
  桓容无语望天,挥挥手,让动脚的几位壮士靠后,唤役夫处理蝗虫。
  “除掉虫翅后腿虫须,用水洗净,入滚水烫煮。其后捞出沥干,置于盾上烘烤。”
  此言一出,众皆哗然。
  “桓校尉!”曹岩满面惊愕,声音都些变调,“你说的军粮该不会是蝗虫?”
  “自然。”对于这位的反射弧之长,桓容颇有些惊讶。他之前说得那么明白,还以为这些聪明人心中有底,结果竟然是这样?
  “蝗虫不可食!”
  “又没毒,为何不可食?”
  曹岩瞪大双眼,以“蝗”谐音“皇”为切入点,开始长篇大论。
  桓容左耳进右耳出,吩咐众人加快动作。
  役夫多数出身流民,尤其是桓容从盐渎拉出的队伍,饿急了连土都吃,有人还吃过蚯蚓老鼠。天灾人祸最严重的年月,有饿疯了的,甚至易子而食。
  现如今,不过是几只虫子,吃了又如何?况且,桓府君曾揭穿行骗的僧人,乃是天顾之人。他说蝗虫能吃,那就一定能吃,众人没有半点怀疑。
  “快,照府君说的做!”
  役夫一起动手,处理好的蝗虫一只接一只投入水里。很快,水面上就浮起一层。
  待蝗虫变色,桓容再下命令。
  这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