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桓容-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这时,一名宦者躬身入殿,向王太后禀报,皇后已迎入宫中。
  “甚好。”王太后点点头,似乎对这事没多少关注。看到她现在的表情,多少都会生出疑惑,她对王氏的喜爱究竟是真是假。
  宦者退出不久,又有人来报,宫门关闭,殿前卫突然调动,一队守住长乐宫门,余下则包围了太极殿。
  王太后挑眉,和胡淑仪互看一眼。
  褚太后眉心微皱,恍惚间想到什么,抬头看向南康公主。
  “南康,这事你可晓得?”
  南康公主颔首,饱满的红唇弯起一丝弧度。
  “无碍,太后且看戏就好。”


第二百二十八章 宫中大戏
  殿前卫士迅速调动; 宫门接连落下。
  南康公主胸有成竹; 劝王太后和褚太后等着看戏就好。
  司马道福告罪一声; 起身走到殿门前,看到守在石阶上的将卒,先是眼前一亮; 很快又露出失望神情。
  阿叶守在殿门前,看到司马道福走出,上前行礼,低声道:“殿下,风雨将至; 留在长公主和太后身边为妥。”
  “恩。”司马道福知晓轻重; 只不过是心生好奇; 想看看那奴子的“安排”罢了。
  “我这就回去。”转身时,司马道福又扫殿前一眼; 在为首的队主面上一瞥; 见其神情恭敬; 与其说是围宫; 不如说是保护,心下一松,旋即现出一抹讽笑。
  待她回到殿中,将所见尽数道出,王太后和胡淑仪面露沉思,褚太后则是满脸恍然。
  “南康,莫非……”
  南康公主笑着摇头,止住褚太后的话头,口中道:“事乃官家安排,结果如何,太后且看吧。”
  心知殿前卫不受司马曜掌控,照样不能宣之于口。长乐宫中人多嘴杂,万一有只言片语传扬出去,难保不会生出麻烦。
  休看现今几方结盟,多方合作,待桓容登上皇位,情况如何还不好说。
  故而,能不节外生枝最好。
  褚太后政治嗅觉不低,得南康公主提醒,立即晓得其中厉害。到嘴边的话当场咽了回去,并向王太后和胡淑仪摇了摇头,暗示她们不要开口。
  现如今,三家已经绑上龙亢桓氏——准确来讲,是桓容的马车。
  事情未定之前,言行都需谨慎,出口的话必须仔细考量。
  褚太后三人都不怀疑,司马曜绝非桓容对手。然然而大局未定,若是横生枝节,难保会不出现差错。
  “就如南康所言,我等看戏就好。”
  “正该如此。”
  王太后拍了拍手,立刻有宫婢换上新的茶汤和炸糕。
  话题重归西域商路和各家郎君,貌似热络,实际上,说话的人都有些心不在焉。
  司马道福眼珠子转了转,凑到南康公主耳边低声几句。南康公主蹙眉扫她一眼,摇头道:“不可。”
  原来,司马道福觉得无聊,竟是想请王太后召乐者为乐。
  王太后见她两人低语,好奇问道:“南康,新安,你们在说什么?”
  “没什么。”南康公主回道。想了想,突然又改变主意,对王太后道出司马道福所请。
  “这有什么。”王太后摆手,道,“无需往他处,长乐宫中就备有乐者舞婢,召他们来就是。”
  今日天子大婚,太极殿和长乐宫都将设乐。王法慧的娘家却要闭门,三日不得设乐宴饮。这是魏晋时的规矩,皇族士族皆循此例。
  王太后发话,立刻有宫婢前往召唤。
  殿前卫守在石阶上,耳边传来隐隐的乐声,不由得面面相觑。
  “将军,这……”
  “休要多言,奉命行事即可!”
  简言之,他们负责守卫长乐宫安全,至于长乐宫发生何事,同他们无关。
  长乐宫响起乐声,太极殿群臣贺礼将近尾声。
  王氏被迎入宫,身着皇后朝服,头戴蔽髻,并无屏风香扇遮面,仅列出仪仗,由宦者和宫婢引路,往太极殿成礼。
  群臣立在玉阶下,宣读醮文和观礼的重臣则候于殿中。
  王法慧迈步走上玉阶,脊背始终挺直,神情格外庄重。距司马曜尚有十步,依礼福身下拜。
  王彪之宣读醮文,一首之后,司马曜上前,帝后同拜天地。
  郗愔和桓容分立左右,两人皆是深衣朝服,头戴七缝皮弁,腰佩木制宝剑,剑柄雕刻成兽首,镶嵌鸽卵大的彩宝。
  王彪之再宣醮文,殿前响起乐声。
  帝后礼成起身,司马曜的神情依旧激动,王法慧抬起头,看清站在面前的桓容,不由得愣了一下,旋即眸光微闪,脸飞红霞。再看立在身边的司马曜,眼底不禁闪过一丝厌恶。
  乐声中加入鼓声,宦者和宫婢入殿,请王法慧入主显阳殿。
  待新后离开,群臣鱼贯入殿,共贺天子。
  趁着这个空当,一名宦者闪入殿内,朝着司马曜使了个眼色。司马曜当即面露喜色,用力握住双手,才没有当场露出马脚。
  他自以为掩饰不错,殊不知,表情中的兴奋早已经出卖了他。
  宴会之前,司马曜离殿更衣,听宦者禀报殿前卫已尽数调动,守住台城四门,并包围长乐宫,猛地拊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好,甚好!”司马曜开始踱步,两个来回之后,对宦者道,“将淮南郡公请到殿后,言朕有话与他说。”
  “诺!”
  宦者退出偏殿,表情始终如一。
  他是凑巧被司马曜“救”下性命,自此对天子忠心不二。假如司马曜知晓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未知会作何感想?
  此时,殿前已设桌榻,酒水菜肴陆续齐备。
  桓容有郡公爵,又是晋室大长公主之子,位置安排在郗愔下首。
  宦者走到桓容身侧,躬身行礼,比在司马曜面前更为恭敬,“桓郡公,天子有召,请郡公往偏殿一叙。”
  终于来了。
  桓容站起身,笑意涌入眼底。
  若是司马曜再不找他,他会怀疑对方突然变得聪明,中途放弃计划。
  “麻烦引路。”
  “不敢,郡公请。”
  桓容离席位之后,殿前卫迅速包围太极殿。尤其是正殿,由毛虎生和毛安之率领,并有吴姓队主,将正殿围得水泄不通。
  有文武不知内情,当即大哗,猜不出究竟是怎么回事。
  郗愔、王彪之和周处等却半点不见诧异,反而安坐如常,一派泰然。
  “诸公稍安勿躁。”
  议论之声渐大,郗愔突然开口,道:“此地终归是太极殿,御驾之所。我等纵有疑惑,可等官家归来再议。”
  郗愔不开口还罢,这一开口,几乎是将司马曜架到柴堆上,只等着众人一起点火。
  “莫非是陛下……”
  “可能吗?”
  “说不得就是如此!”
  “官家未践祚时,可是曾有不小的志向。”郗超不着痕迹插言,将柴堆架得更高。
  议论声许久不绝,群臣的表情愈发晦暗不明。
  如果真是司马曜所为,他打算干什么?
  借大婚之机困住满朝文武,莫要也想来一场鸿门宴?
  思及此,众人心头一动,不约而同看向王蕴。这事王内史知不知道?如果知道,他是否参与其中?
  同王蕴交好的几人表情略有迟疑,但在如此气氛下,不得不避开些许,以免被视为同党。
  王蕴仿佛吞了黄连,当真是有苦说不出。
  殿前卫为何会包围太极殿,他的确半点不知情,可惜无人相信。早知如此,他绝不会答应嫁女入宫,哪怕得罪王太后和晋室,也要坚拒这场婚事!
  大不了不做官,像范宁一样办学,总能身后留下清名。
  如今算怎么回事?
  不提殿中群臣如何,桓容来到偏殿,迈步走进殿门。司马曜等在室内,憨厚之色全然不见,满脸都是傲然,仿佛面前是一只蝼蚁,动动手指就能捏死。
  桓容心中好笑,表面不动声色,行礼道:“臣奉召前来,见过陛下。”
  司马曜没叫起身,而是双手负于身后,好整以暇的打量着桓容。
  “淮南郡公。”
  “臣在。”
  “你可知朕为何召你来?”
  “回陛下,臣不知。”
  “不知?”司马曜嘿嘿笑了,“朕闻你是个孝子,可是实情?”
  “回陛下,孝乃人子之道。”
  “不错。”司马曜点点头,走上前两步,突然抬手拍了拍桓容的肩膀。笑容又突然变得诡异,语调轻蔑,甚至想勾一下桓容的下巴。
  “孝顺就好,孝顺就好啊。”
  桓容直起身,避开司马曜的手。
  他本想继续演一会,可惜,对方这个动作着实令他厌恶。
  司马曜不以为意,更没有发怒,只是看着桓容,继续笑道:“淮南郡公如此孝顺,想必为了大长公主,什么都愿意做吧?”
  “陛下何妨直说?”
  “直说?”司马曜觉得有点不对,桓容未免太过镇定。可是,想到宦者回报,事成的兴奋又将疑惑压了下去。
  “当朝辞官,交还爵位、封地和私兵,此后常居建康,唯朕命是从,朕就留南康一命,如何?”
  桓容没说话,司马曜愈发张狂,道:“无妨实话告诉你,长乐宫已被包围,只要朕一声令下,那老妇立刻人头落地!”
  “桓敬道,你可要想清楚。”
  “陛下,”桓容看着司马曜,表情依旧不见恐惧,而是透出几分奇怪,“需知家母乃是元帝长孙女。你如此做,不怕天下人之口?即便臣愿意从命,满朝文武又当如何?”
  “这事不劳你费心!”司马曜磨着后槽牙。
  拿到幽州,拥有了财富和兵力,再以桓容威胁桓氏,他自能一点点收回权利!即使不能,也能临死拉个垫背,让建康士族知晓,将他视为傀儡实是大错特错!
  司马曜登位三年,外有群臣内有太后,心性早被压抑得扭曲。
  换个正常人,九成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可惜,如今的他就算没疯也不差多少。考虑问题的角度迥异常人,正常的脑回路压根衔接不上。
  看着这样的司马曜,桓容突然没了继续听下去的兴致。
  “如何,桓敬道,南康那老妇是死是活,全在你一念之间!”
  再三听他辱骂亲娘,桓容的耐性告罄,上前半步,猛地一脚处踹在司马曜的腹部。
  后者没提防,直接被踹个正着。
  一阵激痛传来,司马曜哀叫一声,双手捂住小腹,不敢置信的看向桓容,口中直吸凉气,“你、你竟敢如此?不怕朕要那老……”
  话没说完,又是一脚落在身上。
  桓容力气一般,却和钱实典魁学了不少“下黑手”的招式。按照两人的话说,只要找准角度,几下就能让人生不如死。
  司马曜疼得弓起身子,就要唤殿外的宦者进来护驾。奈何唤了两声,始终无人应答。
  桓容上前一步,拽起司马曜的后领,单臂下压,膝盖猛然上顶。
  砰地一声,司马曜叫都叫不出来,弯腰倒在地上。
  论理,他学过武艺,又生得高大壮硕,正面对抗,桓容未必会是对手。奈何先机已失,又被打到要害,疼得满头冷汗,倒在地上站都站不起来,遑论反击。
  “你、你这是犯上!”司马曜捂住伤处,话说得咬牙切齿。
  “犯上?”桓容一把抓住他的衣领,逼迫他抬起头,四目相对,眼底的冷光生生让司马曜打了个哆嗦。
  “如果你成了篡位之人,何人会言我犯上?”
  “什么?!”司马曜瞳孔紧缩,过于惊讶,几乎忘记疼痛。
  桓容勾了下嘴角,放开司马曜,随手取出一卷竹简,递到他的面前,道:“可要看看?”
  司马曜不信的看着他,终于咬牙起身,接过竹简展开。
  看到竹简上的内容,司马曜双眼瞪大。再三确认,甚至用手指抠过上面的玺印,确定没有半点做假,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如果这份禅位诏书属实,那么,别说是他,就是父皇都成篡位之人!
  “我不信,这必定是伪造!”司马曜猛将诏书掷于地上,用脚踩踏,更抽出宝剑劈砍。他貌似失去理智,实则想趁桓容没有防备,彻底毁掉这份诏书。
  桓容怜悯的看着他,摇了摇头,又取出一张黄绢。
  “此乃先帝亲笔,陛下可要看看?”
  司马曜抬起头,认出绢布上的笔迹,宝剑脱手,当啷落地,浑身失去力气,当场委顿在地。
  “无妨告诉陛下,天子金印同在我手。”桓容弯腰捡起竹简,发现系绳断裂,两片简页已被砍断,竟是半点也不在意。
  这并非原件。
  只要他愿意,这样的东西要多少有多少。
  居高临下的俯视司马曜,桓容表情冰冷,额间一点朱砂愈发鲜红。
  “原本,我不想这么快动手,可惜陛下却等不得了。”桓容俯下身,再次对上司马曜双眼,一字一句道,“陛下可要到正殿看看,现在是个什么情形?”
  司马曜浑身僵硬。
  “什么?”
  桓容仅是挑眉笑了笑,扬声唤人。
  司马曜屡召不至的宦者立即推开殿门,躬身行礼后,依照桓容吩咐,将太极殿内外的情形详细说明,半点不落,连部分朝臣的话都复述得半点不差。
  “你说什么?!”司马曜脸色更白,“殿前卫包围太极殿?”
  “回陛下,确是。”宦者面带恭敬,同往日一般无二,却让人脊背生寒。
  “为何,我并未下此道……”司马曜终于回过味来,猛地看向桓容,怒道,“是你,是你!”
  “陛下所指为何?臣不知。”
  桓容拉长声音,字字如刀,宣判了司马曜的死刑。
  “不是陛下借大婚之机,下令落下宫门,并下令包围太极殿,逼迫郗丞相和谢侍中辞官,以各家家主性命胁迫,要求建康士族支持陛下亲政,还政于君?”
  桓容每说一句话,司马曜的脸就白上一分。待“还政于君”四字落下,司马曜已脸白如纸,全无半点人色。
  “陛下,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问计于敌,结盟于虎狼,您找错了盟友,也错估了敌人。”
  司马曜许久不言,神情变了几变,口中喃喃道:“朕不信、不信……”
  “如不信,陛下可亲往正殿求证。”桓容怜悯的看着他,“只是那样一来,结果未必是陛下能够承受。”
  想到桓容手里的诏书和遗命,司马曜生生打了个激灵。再想到宦者之前所言,司马曜忽然眼前发黑,一阵天旋地转。
  “你、你待如何?”司马曜声音发抖,之前有多张狂,如今就有多恐惧。
  “如何?”桓容的语调十分平缓,听不出半点威胁之意,“只要陛下写下一份诏书,帮臣一个小忙,即能平安离开台城,同妻妾安享平生。”
  “诏书?”司马曜表情微变。
  “魏帝取汉,晋主代魏,想必陛下知之甚详?”
  听闻此言,司马曜愣在当场。
  “你、你不是有?”
  “是啊。”桓容点点头,“如果陛下愿担负篡位之名,臣不介意。须知臣实是出于好心,如陛下不领情,臣也只能……”
  “不,我写,我写!”
  司马曜知晓事情已无转圜。
  不提其他,单是渐渐变大的嘈杂声,就足够让他胆寒。
  无需吩咐,宦者很快呈上竹简和刀笔,郑重的捧上玉玺。
  桓容打开随身荷包,取出天子金印。
  看着司马曜落笔,桓容并未觉得轻松。实事求是,司马曜算不上最大的敌人,连前三都排不上,更大的难关是在诏书宣读之后,是否能成功引导舆论,天下人会作何反应。
  能不能平安度过……桓容捏紧金印,天意有之,更在人为!
  走到今天这一步,他不能后退,也绝不会后退!


第二百二十九章 禅位诏书
  司马曜走进正殿; 群臣忽然间停止议论; 齐刷刷的看向天子; 殿中变得一片死寂。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响起将兵的喊声,声音整齐划一; 要求太后退居后宫,天子亲政。
  群臣神情莫名,看着司马曜,表情都有几分隐晦。
  司马曜坐在上首,脸色铁青; 浑身僵硬。此时此刻; 他终于明白桓容口中的“后果”究竟是什么; 也彻底打消最后一丝侥幸。
  如果不宣读诏书,不在此时退位; 别说继续做个傀儡; 怕是连命都保不住。
  在偏殿时; 他曾暗暗思量; 如何将桓容手中的诏书指为假,好歹拖延一下时间。思来想去,始终不得一法。
  父皇去世,司马奕可还好好的活着!
  无需多费周章,只要将人接来台城,当着群臣的面说一句“禅位诏书乃废帝前所发”,他和父皇都会被打为“篡位”之人。
  会牵连当时拥立父皇的臣子?
  一句“受蒙蔽,不知内情”立刻就能甩锅。甚至为证明自身清白,还会帮着桓容将他父子更深的踩入泥里。
  识时务者为俊杰。
  想当初,魏主代汉,晋帝取魏,满朝文武都是如何做的?
  形势比人强。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除了乖乖低头,宣读诏书让出皇位,司马曜没有第二个选择。如若不然,怕是连太极殿都走不出去!
  坐在皇位上,司马曜俯视群臣,面对指责和猜疑,始终没有出声。
  直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