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科幻小说精选 (一)-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吧,勘德尔,领他们到手术室!”
  教授和那个宽肩膀的男子默默地跟在担架后面。在手术室前,西勒斯教授审视了一番这个陌生人:“您为什么不把他送交检察官呢?您知道,他犯了杀人罪正遭到通缉呢!”
  宽肩膀的男子死死地盯住教授的双眼。“当时我一眼就认出了杰姆,我的朋友也是这样。过去我们常常见到他参加游行、集会,也见过他参加黑人组织的行动,有些活动我们并不赞成。您对种族问题的看法未免片面了一点,往往把它与其它社会问题割裂开来。”
  “您是……”
  “我和我的朋友是青年工人联盟的成员。”
  “好吧,不管怎么说,我感谢你们的帮助。现在我得去动手术了。”
  “我在这儿等着,教授先生。”宽肩膀男子说。
  “行啊,不过时间很长,要几个小时,还是请你们到护士室去吧!”
  手术室里已经一切准备就绪。病人被缚在一张椅子上,椅子的位置可以任意调节。
  勘德尔递给教授一张尚未干透的X光照片。“很严重。”他说,“子弹从太阳穴后面两公分处射入,到达了颅顶附近的头盖骨,但没有穿透头盖骨。取出子弹或许还不难,但是子弹所引起的损伤……”
  教授点了下头:“谢谢,勘德尔,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先从子弹着手,准备打开头盖骨。”
  护士帮教授穿上罩衫,他用温水洗了手,仔细地抹干,让护士给他套上橡胶手套,然后拿起手术刀。
  手术进行了六个小时,杰姆·泰勒生命垂危,一直昏迷不醒。即使恢复了知觉,他是不是还能看东西、思考、走路,都是未知数。
  教授在病人身边守候了好几个小时,也感到无能为力。
  转眼又是八月份了,一个星期天。一辆小型急救车在诊所前停下,抬下一个男子。诊所附近高速公路上刚出了一次车祸。他是惟一的幸存者。
  急救车上的医生把第一手诊断结果交给研究所附属诊所的值班医生:枕骨断裂,四肢多处骨折,胸骨全部撞碎,脊椎严重损伤——几乎毫无希望治愈的病例。
  遇难者的家属赶到。他们表示:不管治疗要花多少钱,他们都准备承担。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非常幸运,这个五十多岁男子的健壮体魄终于战胜了死神的威胁。
  十天以后,病人脱离了危险。又过了四天,他苏醒了,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检察官麦克罗恩。
  教授总是定期去病房看望这位富翁,教授的话说得很少,迫不得已才说上两句,可是有天晚上,他似乎打破了常规。
  检察官满怀希望地望着教授:“教授,请告诉我,我到底怎么了,什么时候才能去掉这些该死的石膏?”
  教授拉了把椅子靠近床边:“石膏过几天就可以拆去,骨头基本上痊愈了,只是您永远无法再站起来。”
  检察官的脸一下子僵住了:“这是什么话,站不起来?”
  “听着,麦克罗恩,再向您隐瞒真相是毫无意义的。由于下半身已经瘫痪,您永远不能行走了,内脏受了创伤,可能连饭都不能吃了,您能活下来,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您的消化系统至今尚未恢复功能,加上半身不遂,即使不是永远依靠别人喂食,至少您也得严格节制饮食。只有这样,您才能活下去。”教授的双眼无情地盯着对方,“您必须习惯这样的生活,麦克罗恩,习惯于永远依赖别人。”
  病人一声呻吟,脑门上冒出了汗珠。
  教授情绪激动,一口气说完了这些话,才换了一口长气,马上又补充道:“您的意志很坚强,麦克罗恩,您得面对现实,去适应它。即使辗转病榻,照样也能生活。”
  “就这样生活?”检察官挣扎着想站起来,由于拼命用劲,眼珠子都要从眼眶里突出来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石膏板和瘫痪使他无能为力。“教授,我一生从未生过病,我不能老这样躺着。”忽然他咆哮道,“该死的,难道就没有一条出路?我要生活,您明白吗?要真正的生活。我有的是钱,我什么都不在乎。”
  “在这里,您的钱可帮不了您的忙。”教授在肚子里说道。他想了想,对检察官说:“您的逻辑严谨的头脑,是身上惟一还有功能的器官。过几年可能会有希望把您的脑子移植到一个健全的肌体上去。是啊,可能要十年以后,或者五年……”
  “移植?”检察官反复地念叨这个词,然后他疑惑地望着教授,“您老实告诉我,有没有这个可能?”
  教授略显生气地挥了挥手。“目前地球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顶着一颗别人的脑袋生活。这个问题,我们研究所虽然已在动物实验上获得成功,但是人体……”他站起身来准备离去,“您现在需要的是安静,护士会送来安眠药的。”
  几天以后,检察官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着教授的到来。
  “您找我有事,麦克罗恩?”
  “我仔细考虑过了,教授,反正得有个人做个先例,让我来冒这个险!维持现状,我的生活太没有意义了。”说到这儿,他露出狡黠的微笑,“您也一定希望能在活人身上检验一下您的才能吧?”
  “我可不喜欢开玩笑,麦克罗恩。”教授开始在室内来回踱步,“您的脑神经我又查了一遍,的确,一切正常。可是要移植的话,不仅需要一个健康的脑子,而且还需要一个健康并且尽可能年轻的躯体,这个躯体叫我们到哪儿去搞呢?”
  教授用平静的口吻掩盖了内心的激动:人脑移植,这是他毕生的愿望。他相信,他一定会成功的……
  “设法去找个脑子不好的人。”检察官急切地劝教授,“ 为了这次手术,我情愿拿出所有的财产。过去做心脏移植的时候,不总是有人愿意出卖心脏吗?”
  “是啊,有些穷人由于没有钱付医药费,只得一死了事。这些人大多数是黑人。”
  “这叫我怎么办呢?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一向讨厌黑鬼,但是,目前对我来说,有颗黑人的心总比没有心要好。什么伦理道德,我可顾不了这些了。”
  教授用平淡的语气问:“一颗黑人的心可以接受,要是一个黑人的躯体呢?”
  检察官怒吼起来:“我要真正的生活,可不是老躺在轮椅里苟延残喘!即使做个黑鬼在所不惜。”
  “那好,只要您愿意,麦克罗恩,我将留心此事。不要以为我会为了您而去弄死别的病人,不过有机会……”
  检察官盼哪盼,几天,几个星期在焦急的盼望中过去了。终于有一天,教授和勘德尔博士、赫金斯博士一起来到他的病房,教授的脸色非常苍白。“麦克罗恩,假如您同意的话,我们现在就施行移植手术。”
  “现在?那个人是谁?”
  “一个二十五岁左右的男子,身体健壮,您快考虑一下吧,如果您不想坐失良机,我们就不再磨磨蹭蹭的啦。”
  麦克罗恩鼓足了勇气:“当然,同意。”
  “您同意了,我们得把您的话录下音来,勘德尔博士和赫金斯博士作为证人。”
  事情很快就办好了,检察官被送进了手术室,一切准备就绪。
  麦罗克恩躺在手术台上,室内空无一人。教授吩咐让病人安静一会儿,麦罗克恩感觉到镇静剂开始起了作用。突然,他看见教授那张灰白的脸俯视着他,眼睛里射出僵硬的光芒,冷冰冰的话声,令人不寒而栗。
  “检察官先生,您还记得那个杰姆·泰勒吗?为了他,我曾在一年以前拜访过您。他刚刚死去,由于头部的枪伤。当时,您怎么也不肯帮他个忙,因为他只是个黑鬼而已。对于他的死,您是有罪的。我还要告诉您,他是我的儿子。”教授的声音充满了悲痛,“是的,我隐瞒其事,是因为我要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要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所。为了在社会里保持所谓的清白名声,我在家里不能公开与有色人种发生任何关系。他是我惟一的儿子。麦克罗恩,我完全可以杀死您,只要我愿意,您永远也别想再醒过来。可我是个医生,我不想这么干,尽管您是个杀人凶手,一个在我国任何法庭都不会判决有罪的凶手!”
  手术成功了,参加手术的勘德尔博士和赫金斯博士祝贺教授的成功。教授却告诫他们,千万别把有关这次人脑移植的消息传出去。
  一间昏暗的房间里,麦克罗恩苏醒了。他被绑在床上,靠一根吸管获得流质饮料,除了每天护理他的护士和定期来查看他的教授之外,他见不到其他任何人。
  一开始,教授就告诉他,必须保持昏暗和安静,强刺激不利于脑子和躯体的相互适应。由于同一原因,病人一直服用镇静剂。
  就在麦克罗恩的脑子和他新的躯体日趋适应的时候,他,检察官麦克罗恩,已经在伯明翰隆重地被安葬了。死亡证明书上死因栏里写着:车祸中严重受伤,心脏功能衰退。填写者:西勒斯教授。
  麦克罗恩躺在干枯的草地上,温暖的阳光照射到身体上。他醒了,睁开已经不习惯亮光的双眼,慢慢有了知觉。他站起身,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觉传遍全身,他又能够行走、跑步、蹦跳了。他撩起裤腿,解开衣扣,只见浑身上下都是褐色的,自己成了一个黑鬼。
  他奔向附近一个水潭。从水中的倒影,他看见一张长着胡须茬的混血儿的脸。他的手伸进上衣口袋,从皮夹子里掏出了一张身份证,打开一看,上面的照片很面熟,似曾相识。他看了看下面的名字,终于一下子明白了:杰姆·泰勒,教授报了仇!怪不得他还没有痊愈就被遗弃在这儿。想到这儿,麦克罗恩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下子瘫倒在地,他想叫喊,要发泄心头的满腔愤怒。他在地上躺了好几个小时,绞尽脑汁寻找一条出路。饥饿迫使他躺不住了,爬起来,走了一段路,来到一条街上,见加油站边有家小吃店,他从皮夹子里找到了几个钱。
  他一跨进店门,几个顾客的眼睛就惊愕地盯住他。他走进柜台,冲着柜台后面的男子说道:“要点吃的。”
  那人扫了他一眼:“走开!”
  麦克罗恩可怜地哀求:“给点吃的吧!”
  “快走开,快!”那人轻声说道。这时房间里开始热闹了。“那个黑鬼在这儿干吗,想倒我的胃口啊!”一个穿皮衣服的蛮小子威胁性地嚷嚷着站起身,离开桌子,他扭头朝房间里面喊,“喂,谢利夫,您来揍他一顿,还是我们一块动手?”
  一个身壮如牛的男子慢吞吞地挤了过来。“让我来,小伙子。”然后冲着麦克罗恩,“你在这儿想干什么?为什么打扰我们?真讨厌。”
  “我饿了,我只是想买点东西吃。”
  “噢,你饿了,就能跑这儿来?这是我们白人饭馆,你这个脏东西!你到底从哪儿来?快,拿身份证来!”
  麦克罗恩吓呆了,这种场面他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谢利夫翻着他的证件,他怯生生地注视着他。
  “泰勒,杰姆·泰勒。有问题。小伙子们,过来一下!”谢利夫指着麦克罗恩,“小伙子们,这位就是泰勒先生,一个可怜的饿鬼。可我突然想起了一份通缉令,上面要找的也是个杰姆·泰勒,所以我一看这张面孔就觉得很熟。你们知道吗,为什么要抓这只蠢猪?因为他强奸了一个女人,一个白种女人,然后把她杀了。”
  在场的人逼近了,那个着皮衣的直咂着舌头。
  “可我不是杰姆·泰勒,”这个黑人说,“我是麦克罗恩……”他的话还没说完,脸就狠狠地挨了一拳。
  “你这只猪猡,奸污我们的妇女,你们想杀我们所有的人!”
  麦克罗恩几乎没有感觉到那一击,他的脑子由于恐惧,高速运转着:他们要打死你的,快离开这儿!快跑!他跳了起来,飞也似的逃了,只听见身后一声枪响。他从乱石堆上滚了下去,爬起来,继续跑。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他感到精疲力尽了,可是,恐惧的心理驱使他不停地向前跑。最后,他拖着双脚来到一间废弃的茅草屋里,软弱无力地瘫倒在地。
  醒来的时候,夜慕已经降临,令人奇怪的是他首先想到的是两年前西勒斯教授的话:周围愤怒的暴徒将会疯狂地追逐他!
  这时,他已经听见他们的声音了,便爬上屋顶。月光下,一个个人影晃动,他们来到茅草屋二十米远的地方站住了,狂呼乱叫:“出来,黑鬼,要不我们就动手啦!”
  “还是别进去好,黑咕隆咚的,那家伙会用房梁砸你的。”
  “我们点火烧屋!”
  麦克罗恩看着几个年轻人在茅草屋旁边堆起了一堆木柴,惊呆了。
  柴堆上叶出一股火苗,立刻烧着了墙上干燥的木头,人群里发出了开心的呼号。“黑鬼,现在你可以选择了——烧死,还是吃花生米?”一个声音嚎叫道。
  烈焰逼得麦克罗恩离开窗边,就像一头被追逐的野兽,四处寻找出路。然而,大火已经包围了茅屋,他知道,外面等待着他的是什么。这烈焰和浓烟又实在无法忍受。他冲向屋门,一把拉开,直挺挺地站在火光中。他的形象多高大!伯明翰的第一检察官,黑人的仇视者,现在自己也成了黑人。几乎就在一刹那,枪声响了。

  
  ——(完)—— 



   



来自太平洋的海鸥
 
  
  米哈依尔·格列什诺夫 著

  我的朋友、作家廖尼德·瓦谢纽克,从太平洋海岸给我带来两只海鸥,两只黑头大个、红里透青的瓦灰色海鸥。
  “给你。”廖尼德边递鸟笼边说。
  “你是怎么想到的?”我欣喜若狂。
  “拿着吧!”他重复着,比划了一个手势,仿佛在我面前划出了海洋的远景。
  廖尼德是个浪漫主义者。我俩从学生时代就很浪漫。我们几乎读遍了所有关于海洋,关于旅游,关于著名探险家、旅行家的书。为得到一本历险小说,我们可以翻遍伙伴们的书柜和藏书室。搜寻本身对我们来说也犹如一种历险。如果找到一本杰克·伦敦的《北极探险》、茹利·韦诺的《冰怪》,我们就会把自己想像成探宝者,不顾一切地搜遍克隆犬,自己动手制作雪橇、套具……战争很快使我们长大成人,我们15岁就参了军。战后,我们回来,又碰到一起。上了大学,然后各人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各奔东西。廖尼德当了作家。我当了农艺师,种植小麦,还首次种植成功库班水稻。有一段时间我们失去了联系,后来又联系上了。我找到了一篇短篇小说《请君尝鲸心》,这类小说只有廖尼德才写得出来。我才看了几行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你好,廖尼德”的问候声。
  我给他写了封信。他虽然成了大名人,但一点不拿架子,马上给我回信。我们便开始了经常不断的通信。
  “你到库里尔来吧!”他总是邀约我。
  “可我只是种稻子的人呀。”我也总是这样回答。
  “有啥关系!”廖尼德反驳说,“这里照样找得到适合你干的工作。”
  库里尔也好,南极也好,克隆犬也好,现在对我来说都一样了。童年已经消失到地平线之外去了,探险猎奇也不过留在书本上。生活平平淡淡:每天在所长办公室开个短会,到河岸田间地头转一转;每月拿一次工资……如此而已。父传的屋子也住惯了,每一颗钉,每一个角都数得出来。两个儿子像向日葵一样成长起来,并且老是从电视、杂志上摘经消失到地平线之外去了,探险猎奇也不过留在书本上。生活平平淡淡:每天在所长办公室开个短会,到河岸田间地头转一转;每月拿一次工资……如此而已。父传的屋子也住惯了,每一颗钉,每一个角都数得出来。两个儿子像向日葵一样成长起来,并且老是从电视、杂志上摘取一些我们小时候未曾见到的事物,提出一些新的、预想不到的问题来为难我:“爸爸,你知道‘黑洞’吗?”“‘白洞’有没有?”……
  “你来吗?”廖尼德再三问我,而我一直下不了决心。
  这不,廖尼德反倒来了,从千里之外的千岛群岛——库里尔来了,还带来了两只鸟。老友相见,有说不完的话要谈:谈生活,谈书,谈打算……日复一日,不觉已到分手的时日了。
  清晨,从河上飘来一丝丝湿润清凉、带葱味的清风。海鸥似乎已经感觉出老主人廖尼德即将离去,冲着他大叫。
  “奇怪的鸟,”他在笼旁停下来,“你还记得普希金笔下的鹰吗?‘它用目光和叫声向我呼唤,它想说……’”廖尼德诵了半句就停住了,“我也养着几只鸟……”他顿了顿又继续说,“神秘,它们的迁徙真神秘。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对人的态度……总之,你自己去留心观察吧。如果有啥问题……”
  说着他已跨出院门,坐进车里去了。
  “你还记得迷人的信鸽吗?在它脚上捆个条子,它就把信息带走了。还有一种假说:鸟能传递印象思念。不错,的确是这样的……你不要这样看着我!跨越很长的路程,远距离传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