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灼华年-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陶灼华掩面而叹,暗自祝祷今世卷土重来,她与她的亲人一定会安然存在。
  清风吹动陶灼华身上石青缂丝的绘蓝草纹斗篷,那上面一丛苍兰如瀑,隽美而又悠远。娟娘瞧着十岁的女孩子眉眼深湛,手抚着耦园假山石,眉间竟透着些历尽沧桑的遗世独立,忍不住再次红了眼圈。
  从耦园出来,主仆一行踏着蒙蒙细雨归府,娟娘特意命人绕路,又去隆寿斋买了些清真玫瑰月饼、长寿糕、方酥与芝麻糖。
  茯苓拿描金骨瓷兰纹碟盛了一枚小巧的月饼,方方正正切成四瓣,再连同银签子一起递到陶灼华手上。
  车身微微摇晃,陶灼华倚在娟娘身上,熟悉的茉莉花香盈然,再吃着清淡可口的月饼,车内气氛别样的宁静而又安谧。
  陶府内垂花门前的花圃重新翻修,种了好些石榴月季。因是雨天泥泞,管家怕那前头的的红砖小路上泥水沾了陶灼华的丝履,特意吩咐便将车停在大门口,早早传了软轿在门房迎候。
  大门口铺着藏蓝色的地毡,直接延伸到台阶之上。茯苓先跳下车子,再快手快脚搬了脚踏过来接陶灼华下车。早有守在门口的婆子们撑了伞来,替陶灼华挡住头顶脉脉暖湿的雨丝,一行人簇拥着陶灼华往里走去。
  大门口一侧那株高大的梧桐树下停着的几辆黑漆平顶马车,车下立着几个小厮打扮的人。瞧着陶灼华的马车归府,其中有人低叩着车厢的门扉,似是向里头的人禀报什么。
  陶灼华水眸微微一转,已然望见那几个小厮青衣皂靴的装扮。
  马车一打眼虽是毫不起眼,细看却晓得外简内奢。两侧的窗户镶的是整块的玻璃,车身全是乌木打就,车辕上不显眼处还带着块半月形的徽记,分明便是长公主府的印信。
  果然瑞安长公主坐不住,遣了苏世贤前来寻人。算算日子到与前世差不多,陶灼华眸色清浅,心间暗暗冷笑一声,转身便往婆子们抬过的软轿走去。
  几个粗使婆子抬着青绸翠帷的软轿,将轿身往前一斜,茯苓便轻巧地撩起了轿帘,请陶灼华上轿。陶灼华搭着娟娘的手刚刚低下头去,便听得身后一声迟疑又急切的呼唤:“可是颜儿么?”
  一个从来没有资格的人,却这般唤着自己从前的名字。陶灼华脊背挺得笔直,到似是沙漠间永远不会弯曲的胡杨。
  晚风卷起她披风的一角,露出身上宽袖的雪缎百褶长裙,外头还罩着层淡青薄纱,飘飘兮若流风回雪,蓦然间便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寒凉。
  陶灼华在心间低低冷斥一声,连头都未曾回,只对娟娘说道:“娟姨问问来的是什么人,莫要在门前大呼小叫”,便径直就着茯苓挑起的轿帘进到了轿中。
  苏世贤从后头望见了陶灼华的背影。窈窕纤瘦的女孩子,随了陶婉如的身形,身量虽未长成,已然与她的母亲有几分相似,到也柔婉动人。
  他连唤几声,等不得陶灼华的回应,正待吩咐人重新递帖子,一打眼却望见了从软轿旁边缓缓向自己走来的娟娘,一时楞在了当场。
  苏世贤前日便到了青州府,想着陶超然未必肯给自己好脸色,他并没有贸然往陶府寻人,而是先在知府衙门下榻,准备摸清了情况再做打算。
  青州知府接了长公主的密信,晓得御史大夫苏大人要微服回乡,心间虽瞧不上这抛妻弃女、靠着裙带关系发家的京官,面上自然不能怠慢。
  待听了苏世贤的来意,闻说要自己配合他拿陶家人一并入京,青州知府心内暗喜,却将两手一摊为难地说道:“苏大人,您来得不巧。”
  遂将陶婉如于上月病逝,陶家举家行商出海的事情讲述一遍。想着陶府里孤女本是苏世贤的骨肉,青州又斟酌着说道:“如今陶家只有那位表小姐未曾离去,若不然下官便派人将她接过府衙,苏大人您问她几句话?
  听得陶婉如已然病逝,苏世贤心间到有些悲凉。想起那柔婉的女子倩影依然,到好似历历在目,不觉一阵叹息,洒了几滴眼泪。
  苏世贤如何入仕,青州知府心知肚明,再瞅着他一幅惺惺作态的模样,只有倒不尽的胃口。幸喜陶家满门不在府中,自己不必助纣为虐,当下轻飘飘劝道:“大人春风得意,还请节哀。听闻那位表小姐将母亲葬在云门山麓,大人若是有心,自当前去祭拜。”
  长公主耳目众多,苏世贤纵有天大的胆子,又如何敢公然祭拜亡故的前妻?
  他讪讪一笑,不去接知府大人的话题,反而故做怅惘地说道:“在下回来待不了几日,另有要紧的事要办,大约没有空闲。不知婉如遗下的孤女叫什么名字?那陶家既对她百般疼爱,又如何将她一人留在府中?”
  十年生死两茫茫,做父亲的竟然连女儿的名字都不知晓,知府大人强压着心间的鄙夷,言简意赅说了几句。听到孤女姓陶,名唤夕颜,苏世贤到品出了几份陶婉如当日的心情,自然晓得陶婉如恨他至深,总归是自己愧疚,面上不由一红。
  至于陶家人为何将孤女留在府中,知府大人也是一头雾水,他斟酌着说道:“大约海上行船,带着小姑娘家几多不便;亦或陶公怜惜小姐体弱,不忍她受风霜之苦。这个下官不敢随意揣测,还请大人见了陶小姐,亲自问个所以然。”

  ☆、第十九章 交锋

  苏世贤听了个七七八八,从青州知府口中再出问不出东西,只觉一颗心喜忧参半,有些遗憾、有些如释重负,还添了些踟蹰和期许。
  此行虽完不成长公主交待的任务,却不是他故意懈怠,而是陶家举家都不在古城。他曾随着陶婉如归宁,在陶家书楼里瞧见过不少字画真迹。本以为陶婉如嫁妆里头那些东西已然是珍品,与藏书楼的一比,简直小巫见大巫。
  既是家主不在,大约那小丫头到能做得几分主。诓着她送自己几幅字画,难不成陶超然日后回府,还能刁难亲外甥不成?
  苏世贤打好了如意算盘,又斟酌了与陶灼华父女见面的言语,这日午后才使人往陶府递帖子,谁成想陶灼华不在府中,他吃了闭门羹。
  老管家不在府中,门房不晓得他的身份,自然以礼相待,却不肯放他入府。苏世贤也不急,留了人等在外头,自己命人沏壶好茶,特意坐在车内等候。
  这一等便是近两个时辰,想着陶灼华一个女孩子出门许久,苏世贤心间渐渐不耐,正在踟蹰着是否明日再访,小厮却来回禀,依稀是家主姗姗归府。
  苏世贤就着小厮打起的帘子下车,瞧见了那抹极为素淡的身影被众人簇拥,到似是众星捧月一般。他紧唤慢唤,那丫头却是恍若未闻,一幅油盐不进的样子。
  恼怒如同清池里一点浓墨缓缓滴落,渐渐侵染了苏世贤一颗本来满怀期待的心。他不耐烦地往前赶了两步,想要摆出御史大夫的威仪,却见娟娘居高临下,飘然向自己走来,眉宇间尽是掩不住的轻蔑与冷落。
  苏世贤与陶婉如成亲时,娟娘本是陪嫁的丫头。那时节两人你侬我侬,娟娘随侍在侧,也时常妙语如珠,与苏世贤极是熟稔。
  十年未见,娟娘风姿犹存,到比从前更加娟秀可人。
  苏世贤心间漫过缕缕遗憾,昔年他与陶婉如花前月下,娟娘不过豆蔻年华的女子,到比不得如今风姿绰约。若是他与陶婉如依旧做着夫妻,依着陶婉如对自己的顺从,大约早便能把娟娘收在房里。
  娇妻美妾在怀,素手调琴、红袖添香,该是何等的快意?当年若不是他一味轻瞧了商贾,执陶婉如的夫妻意义于不顾,大约不会沦落到如今这步田地吧?
  苏世贤心间苦涩地一笑,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抛到脑后,又迷恋地望了娟娘两眼,将心间的一缕悔恨用力压下。
  做了瑞安长公主的仪宾,苏世贤不过面上风光。
  瑞安长公主在府里住着园中园,若不得她的传召,他根本进不得那芙蓉洲。更兼着府内府外到处是长公主的眼线,苏世贤纵然有心,却连个侍妾也不敢收。更不消说京师那些有名的胭脂胡同、戏园酒楼。
  不晓得的,说苏世贤洁身自爱,是高洁的雅士。晓得的,自然知道长公主威慑千里,苏世贤不敢有半分行差踏错。
  寒夜孤衾,苏世贤偶尔会回味起陶婉如昔年的温存,为自己昔日的选择饮下一杯苦酒。亦曾想过今次重逢,或许可以凭着巧舌如簧,将过往一切种种推到长公主身上,与陶婉如做一回露水夫妻也好。
  如今晓得伊人已然做古,到不必有着见面时的愧疚。娟娘虽然粉面含霜,到底是一介奴婢,他不必放在心上。
  见娟娘步履姗姗,香黄色的斗篷被风吹动,一角素白裙裾泠泠然然,从石阶上抚过,苏世贤再唤一声:“娟娘,是我回来了。”
  娟娘手里撑着把油纸伞,缓缓转过身来望了一眼,眼光冷冰冰没有半点温度。她退后了半步,将手中的油纸伞递给守门的小厮,再轻轻曲膝行了一礼,冷淡而疏离地答道:“原来是苏大人,请恕门房有眼不识泰山,娟娘给您请安。”
  苏世贤有求于人,顾不得计较娟娘的态度,指指那顶已然进了府门的轿子,急切地问道:“方才进去的女娃儿,可是我的夕颜?”
  一幅殷殷慈父的模样,令娟娘啼笑皆非。若不是深谙当年旧事,她又怎么会相信眼前这玉树临风、风姿秀雅的中年儒士竟能做出那般抛妻弃女的行径?
  娟娘立起身子,笼着被风吹动的斗篷,优雅地笑道:“苏大人,小姐虽然年幼,到底男女授受不亲。她如今姓陶,还请您莫将她的闺名挂在口边。”
  说到底是认可了陶灼华是苏世贤亲生女儿的事实。苏世贤极沉得住气,更不屑与娟娘一个下人在府门口打些口角官司。他轻咳了一声,缓缓往前踱了几步,再深吸一口气,清清朗朗地开口。
  “娟娘,我晓得你替你主子心里有气”,苏世贤的京腔里特意透出些青州府的口音,好叫娟她觉得他故土难离。
  他低沉的声音里含着丝醇厚,到似是透出的满是诚挚的无奈:“当年离开她们母女,我实在无可奈何。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说服瑞安长公主,这不是回来接她们母女入京么?还不快与我通传。”
  娟娘乌黑的长发在脑后绾成简单的发髻,被脉脉细雨打湿,上面两朵洁白的栀子花灿若白玉,一双眸子被雨水打湿,蓦然便泛起雾气,她低低嗤笑道:“苏大人,您的消息真够灵通。”
  打从陶婉如缠绵病榻,一卷一卷地烧着从前苏世贤写给她的诗作,娟娘不忍心瞧着旧主子形销骨立,更不忍瞧着陶灼华孤苦无依,曾悄悄往京中寄了两封信,都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换回半字音讯。
  便从那时起,她便瞧清了苏世贤的真面目。
  娟娘以为苏世贤如今听说了陶婉如过世,更晓得陶超然不在家中,这才回来惺惺作态一番,压根想不到苏世贤的委曲求全里还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苏世贤何曾有半点心意放在陶婉如身上,就算方才晓得伊人香消玉殒,也不过惋惜素日那幅姣好的容颜。他故意板着脸呵斥娟娘道:“是与不是,我如今不与你多说,快替我向你主子通传。”

  ☆、第二十章 入木

  疏雨黄叶,门口那株高大的梧桐树随风瑟瑟。
  娟娘幽怨地扬起头,含悲忍泪、咬牙切齿说道:“苏大人,您若真有本事,便自己去往黄泉路上向主子通传,娟娘却没有那个本事。”
  “娟娘”,苏世贤拖长的声音里有一丝刻章的无奈,他低低说道:“我是昨日才知晓婉如已然过世,如今我既然回来,又怎舍得我的夕颜一人孤苦。你去替我通传,便说是她的父亲回来接她了,从今往后她便不再是寄人篱下的孤女。”
  娟娘还未及答话,轻轻的木屐声从门内传出,原来是茯苓去而复返。
  茯苓向娟娘行个礼,望也不也望苏世贤一眼,只脆生生说道:“娟姨,小姐请您问问来的是什么客人,若是为了祭奠夫人,便请您将他领过去。”
  娟娘忽得记起陶灼华一直不允自己收起白烛与火盆,好似等得便是这一日。难不成小姐口中的故人,竟是这抛弃妻子的恶人?
  自己方才到有些意气用事,无论苏世贤有多大的过错,这件事都该交由陶灼华处置,自己不能替主子将他拒之门外。
  娟娘面沉如水,望了苏世贤一眼,客气地说道:“苏大人这话说得有失偏颇。陶府便是小姐母女二人的家,何来寄人篱下之说?”
  转身又对茯苓说道:“你去说与小姐,是京里的御史大夫苏大人到了,小姐该听说过苏大人的身份,想必不会陌生,我这便领苏大人去主子灵前上香。”
  踏着沾满泥泞的红砖小路进了垂花门,娟娘自己换了木屐,却不管苏世贤脚下泥浆满地,尴尬地深一脚浅一脚行走。
  她领着苏世贤一路往陶灼华的院子走去,到了门口时,瞅着那丛刚植下不多时的苍兰已经含蕊,绽开了一个又一个细碎的花骨朵,还特意采了一束,将几片枯叶择净,准备供在陶婉如的灵前。
  一别多年,苏世贤仕途一帆风顺,何曾真正记挂过当年那个曾为他红袖添香、又资助他入京科考的痴情女子?立在陶婉如的牌位前,苏世贤敷衍地拜了几拜,挂念着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便说与娟娘,自己要见一见小姐。
  娟娘疏离地命人上茶,自己回屋向陶灼华禀报,却见陶灼华已然阖衣躺在了榻上。她隔着帐子清清泠泠与娟娘说道:“娟姨去告诉他,我乍然听见生父的消息,一时悲喜莫辨,引发了心口痛的旧毛病,如今已经睡了,有什么话明日再说。”
  猜不透陶灼华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娟娘瞅着陶灼华隐晦不明的面庞,默默走到前头向苏世贤传话,苏世贤虽然焦急,到也无可奈何。
  眼见天色不早,陶府内并无意留客,娟娘不客气地端了茶,苏世贤只好讪讪立起身来。他招手命人捧上几只红木嵌银匣子,说是自己送与陶灼华的礼物,便悻悻地回到知府驿馆。
  虽有州府官吏每日接风,苏世贤食之无味。使人前往陶府探看,回答总是千篇一律,都说陶灼华身子不适,这几日正在吃药调养。
  这日晚饭后步出西门,苏世贤来到洋溪湖畔,瞅着斑驳陈旧的顺和楼,还有水间嬉戏的一池鸥鹭,一时忆起从前往事,心上不由重重一叹。
  追忆往事,一丝悔恨开始滋生。苏世贤扪心自问,自己的确愧对陶婉如母女,可是人性使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若时光重来一次,他大约还是同样的选择。
  湖上竹影千点,恍若积水空明,亦或是伊人失望又遗恨的双眼?苏世贤对着湖水沉思,浑然不知晓陶婉如的骨灰有半数已然洒在此处。
  苏世贤这一等便是三五日,他再投帖子,陶府门房到不阻拦,依旧去往后头通传,娟娘便使人领他往陶灼华的小院,路过正房,自然免不了祭奠。
  苏世贤闻得后头厢房里药气熏然,不晓得拜过几回陶婉如的牌位,依旧见不到陶灼华的真颜,他终于耐不住性子。
  临行时瑞安长公主嘱咐,务必尽快将那一对母女带回。
  若是陶灼华李代桃僵,顶着苏梓琴的身份去大阮为质,养在民间的丫头势必要学些宫里头的规矩。瑞安长公主已然寻了两位嬷嬷教她礼仪,如今时日无多,陶灼华称病不见,自己却不能在这里一拖再拖。
  打从襁褓里便再没见面的这个女儿,身上又流着商贾之家的血脉,更兼着这次一再刁难,苏世贤如今对陶灼华只有嫌恶,比不得苏梓琴每日间巧笑嫣然,打心眼里便叫他疼惜。
  眼见时候拖得差不多,把苏世贤的耐性一磨再磨,陶灼华终于在娟娘的陪伴下去见了自己这位生父。
  她依旧着了极寡淡的素衣,身上是一件青绸滚边的雪缎银丝襦裙,外头罩着件栀子白绘绣银色碗莲的夹衣,清尘若雪的小脸素净而又出尘,一丝胭脂水粉不施,发辫上一髻白纱绢花如冷梅绽放。
  苏世贤从陶灼华的身上依稀瞧见了昔年陶婉如的影子,有些个画面在脑间一闪而逝。内疚终究被前程富贵所掩,转而认真扮起慈父心态。
  他先是安慰陶灼华丧母之痛,又自责自己当年身不由己,说到痛心处,更是洒落几滴眼泪。瞧着陶灼华目露悲切,苏世贤更细说自己这些年如何心疼她们母女,又是如何在长公主面前斡旋,终于说动长公主肯接纳她们。
  苏世贤黯然叹道:“父亲昔年与你母亲也曾经一生一代一双人,奈何时势造化弄人,如今阴阳两隔。父亲每每忆及当初,都是肝肠寸断。幸好老天保佑,我与婉如的女儿安然无恙。若不然,日后父亲九泉之下,也无颜见你母亲一面。”
  陶灼华强忍着心间的鄙夷,有些可怜地望着眼前这假戏演成入木三分的人,低低垂泪道:“母亲已然作古,您再说什么有什么用?”
  苏世贤面色讪讪,借着饮茶掩饰自己的尴尬,又旧事重提道:“父亲与你母亲今世无缘,却不能让你再孤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