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灼华年-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在眨眼便是三月三,民间素有踏青的习俗,京师子弟往往出城往青凌江畔踏青赏春,有的官宦人间还会搭起彩棚围屏,一家人野外聚餐。陶灼华便求见德妃娘娘,想要一枚出宫的对牌。
  她略带着丝江南味道的官话软糯清甜,娇娇俏俏说道:“娘娘,灼华也不瞒您。当日灼华被迫往大阮为质,陶家心疼我孤苦无依,已然举家北迁,在京师安了家。前番几次出去,灼华也见了几位旧人,只是苦无舅父的消息,心里一直记挂得紧。因此想请娘娘赐下对牌,叫灼华去瞧瞧舅父可有信来?他们是否安泰。”
  德妃娘娘与何子岑都曾留意她的行踪,晓得她在大阮有些故人,今日见她坦诚相告,到越发喜欢。
  情知陶灼华一个小小女子翻不起浪花,德妃娘娘也不怕她一出宫门便没了踪迹,便暖暖笑道:“灼华,你帮了本宫的大忙,咱们便算是自己人。本宫早便想许你一件礼物,一直未曾想好是什么东西,今日便将这枚出宫的对牌赐给你,许你自由出入宫闱,也好与陶家人见面,可好?”
  陶灼华大喜过望,盈盈冲德妃娘娘一拜,脸上挂了欣然的笑意:“娘娘,这份礼物当真贵重,灼华十分喜欢。”
  德妃娘娘命绮罗取来对牌,郑重搁到陶灼华的手上,又正色与她说道:“灼华,对牌虽然给了你,你却要记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若出宫还须向本宫说一声。再者说来,依旧要赶在宫门落匙之前回来。这宫里虎视眈眈的人多,若是不小心被旁人拿住了错处,本宫也帮不得你。”
  陶灼华感激地应了声“是”,喜盈盈将牌子收在袖中,这才含笑向德妃娘娘告辞。回去换下了宫裙,不理会忍冬审视的目光,陶灼华只悄悄与菖蒲递了个眼色,这才换了身从前在瑞安长公主府的服饰,带着娟娘与茯苓便出了门。
  距离上次出宫已然有些时日,陶灼华与娟娘到还兜得住,茯苓却如出了笼的小鸟一般,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小女孩最喜欢的还是绸缎布匹、再不然便是那几家大的银楼,还有誉满京中的点心铺子。一行走着,茯苓眼尖地发现路旁有售卖芝麻酥糖的摊位,忙不迭地拉拉陶灼华的衣袖:“小姐您瞧,与咱们那里做得是有些不同。”
  青州府的芝麻酥糖里头包着糖瓜,大阮的酥糖却是压成板状,更有嚼头。
  娟娘掏出些散碎铜板,买了一袋酥糖,由着两个小姑娘大快朵颐,不觉露出慈爱的笑容。
  今次随着陶灼华出来的侍卫只有寥寥几人,见她们主仆几个依然是在闹市里目不暇接,不停地买些无用的东西,不觉兴趣缺缺。
  更兼着大阮京师之中秩序井然,五城兵马司的人依着时辰巡城,根本不必担心陶灼华的安全问题,便有伶俐的想着这趟差大可换个当法。
  几人以目示意,便推举了个人前来答话。向陶灼华略略拱手道:“大小姐,统共便是这么几条街,您每次出来都逛来逛去。咱们几个随在后头,大约会搅了您的兴致。您若是愿意,咱们兄弟几个还是去都一处里等您会合,赶在家里落匙之前回去,您瞧可好?”
  陶灼华正有此意,便含笑点了点头,又冲娟娘招招手。
  娘娘会意,从袖间取了一枚十两左右的银锭,井然奉到这几个跟前,笑着说道:“我们小姐的意思与您几位不谋而合,也省得累您诸位多走些路。依然是我们小姐做东,您几位便在都一处里落脚,略略吃顿便饭。”
  十两的银子,何止是一顿便饭,那几名身着便装的侍卫见娟娘说得客气,出手又是如此阔绰,自然心内欢喜。当下抱拳道:“姑姑与小姐请便,咱们兄弟便领了这顿饭,咱们晚些时在都一处碰头。”
  与几名侍卫分开,天已近午时,主仆三人逛到一家提名东风醉的素食肆前,遥遥便瞧见了店门口挂着一对大红灯笼,影背墙上还有一对大大的中国结,显得极是喜庆,陶灼华便信步进了进去。
  三人进到店里,早有青衣青帽的小厮过来招呼。娟娘点名要了二楼的喜相逢雅间,再不慌不忙点了几道菜,等了不过片刻,外头有轻轻的扣门声。
  陶灼华示意茯苓开门,来人正是陶府的老管家,他冲着陶灼华深深一揖,露出久别重逢的喜悦:“表小姐,咱们错过了两次,老奴真是惶恐之至。这多半年来,您在宫里过得还好?”
  原是算着老管家早该从青州府回来,前次陶灼华便要都一处的掌柜约下老管家在东风醉里等候。两下里见了礼,老管家拿衣袖拭了拭眼角,先向陶灼华说道:“依着您的吩咐,为甄三娘预备了上好的人参、黄芪之物,每日替她煮水煎汤,甄三娘这些日子脸色和缓了不少。”

  ☆、第一百七十一章 重逢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当年替甄三娘埋葬父母,对陶超然来说不过举手之劳,却让甄三娘刻骨铭心记了一辈子,如今更惠及陶灼华,结了这段善缘。
  对这位信守承诺、甘愿以自身元气替德妃娘娘挪移黑斑的神医,陶灼华也是既赞且敬,并暗自许下诺言,若甄三娘他日有求,自己一定不遗余力。
  听老管家事事安排周到,陶灼华嫣然一笑,赞道:“有您在这里照应,灼华时刻安心。当日也是无可奈何,难为甄三娘为我受累”。
  陶灼华半是欣慰半是歉疚,将身子微微前倾,探寻地问老管家道:“三娘往后是如何打算的?她若是想回玲珑山去,便请您好生派几个人护送。旁的东西她不稀罕,挑着上好的药材给她预备下仪程。”
  老管家点头记下,再向陶灼华拱了拱手,笑道:“事情委实太多,咱们一桩一桩来说。先恭喜表小姐,您前次托付的那位夫人上月二十八诞下一位哥儿,母子平安。本来老奴已然替孩子请了位妥当的乳母,那位夫人却偏偏谢绝,一定要自己喂养。她还替您预备了喜蛋,说是估摸着这两日兴许能见到您。”
  “总归是个苦命人,她既有这样的心思,那便由得她吧。”听着刘才人诞下的小生命,陶灼华便无端想起自己不曾见过天日的孩儿,心里添了些酸楚,低低地说道:“我吃过中饭便去宅子里瞧瞧她,顺便吃一粒喜蛋添些喜气。”
  老管家迟疑了片刻,向陶灼华欠身道:“老奴多嘴一句,不晓得这位夫人是什么来头?她那个孩子的父亲又是什么人?”
  单看着身负保护职责的青龙与朱雀,老管家便无端倒吸一口凉气。他随着陶超然走南闯北见得太多,那两个人分明身带煞气,显见得不是一般人。陶家如今在大阮还未站稳脚跟,老管家委实不愿再生是非。
  陶灼华笼着滑落在额前的发丝踟蹰了片刻,方歉然答道:“老管家,对不住,不是灼华信不过你,实在是兹事体大,我如今不敢透漏她的身份。总要等到舅舅回来,咱们一家人关起门来说话,才能好生商量商量往后的路怎么走。”
  能叫陶灼华这般慎重,老管家便聪明地不再问,先叫身边的小厮下去催菜,又将陶府里头大小事务絮絮叨叨说了起来。除却陶超然一家依旧杳无音信,旁的到都是些好消息,也让陶灼华安心。
  不多时,伙计摆上菜肴,除去娟娘方才点的几味,还多了些陶灼华素日爱吃的陶府私房菜,瞧得陶灼华眉眼璨璨,露出星芒一般的色彩。
  茯苓更是深深吸了口气,扁着嘴叹道:“管家伯伯,宫里处处是四角合围的天空,一点也没有意思。瞧着这些饭菜,茯苓实在有些想家了。”
  一团孩子气的话虽是逗趣,老管家到听出了些酸楚的成份,生怕陶灼华伤情,他便招呼着大家用膳,复将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继续说与陶灼华听。
  当日听从了陶灼华的建议,陶家将资产全部转移,这家素食肆便是陶家在大阮的产业之一,门口那一对大大的中国结,便是与陶灼华约定的印迹。
  当日陶灼华前脚离了青州府,知府大人后脚便遣了人寻老管家偷偷见面,命他速速联系陶超然一家不能回来。知府大人语焉不详,却也字里话外透出长公主府要对陶家不利。
  老管家深深庆幸陶家已然未雨绸缪,除却那所宅子搬不走,其余的东西已然倒腾一空,他领着大家陆续往大阮撤退,早早完成了金蝉脱壳。
  指着几家银楼、店铺,几处离着京师不远的庄子,还有一座荒山,老管家悄悄将陶家在大阮置下的产业说与陶灼华听,又将购置的房产地契拿与她看。
  总算瞧着陶家的产业没有白白落入贼人之手,一想到悄悄装在箱笼里带来的《富春山居图》,陶灼华唇角便弯起潋滟的笑意,她盛赞道:“老管家,陶家今次多亏您保全,咱们总算保住了舅舅的产业。”
  老管家嘿嘿笑道:“老奴一家几代人,全是守护着陶家,早将陶家看做自己的命根一般,哪里敢居功。若说保全陶家,老奴汗颜,今次全是听命于小姐行事。若不是小姐提早谋划,咱们占了先机,也不能那么顺利离开青州府。”
  情知陶超然一家如今还在西洋漂泊,陶家的产业全靠老管家支撑,陶灼华冲他深深一拜,客气道:“您言重了,舅父不在家中,一切事务还要承您多多照应。”
  随同老管家在这东风醉里安身的,还有另外几个陶府的管事,待陶灼华用过午膳,众人便悄悄过来见礼。娟娘与茯苓守在旁边,一时喜不自胜。
  从前只以为大阮无亲无故,后头见陶灼华与都一处的掌柜联络,再到了如今,陶家的旧人几乎都到了这里,总算里外能有个照应。
  乍见了亲人,茯苓是欢喜多于伤感,早同几个相熟的婆子说得不亦乐乎。娟娘却是回首初到宫中的不堪,在里间与老管家絮絮叨叨,几度落下泪来。
  老管家听着陶灼华三个初时被晾了冷板凳,后头又有谢贵妃百般刁难,陶灼华为护娟娘不惜闯御书房,一件一件都是惊心动魄,不由又抬起衣袖试了试眼泪。
  往事不必再提,往前头看该是一片灿烂的春景。
  老管家故意岔开话题道:“表小姐要的那些迎春花,老奴已然派人尽数运了来,如今都搁在新置下的宅院里,命人好生打理着。再过着一两个月,新宅子修缮完毕,表小姐在宫外也算安下了家。若再得着老爷的好消息,全家在这里团聚也指日可待了。”
  一席话说得让人感动,陶灼华连带娟娘都掉了几滴眼泪。
  如今陶灼华有了出宫的对牌,往后大家见面又方便许多,记挂着还要去瞧一眼刘才人,到是陶灼华叫人打水进来净面,又催着娟娘与茯苓离开东风醉。

  ☆、第一百七十二章 龙裔

  陶灼华一行人离了东风醉,乘坐一辆不起眼的黑漆平顶马车径直进了刘才人独居的宅院,在垂花门前下了车,往她的卧房行去。
  刘才人本是安静地躺在榻上瞧着身畔婴儿的睡颜发呆,听得有人禀报陶灼华进了门,一双美眸霎时灵动起来,忙着披衣坐起。
  生产时有些大出血的症候,刘才人身子还未复原,力气实在不济。小丫头忙在她背后倚了厚厚的葛黄色焦布大迎枕,这才勉强靠在了床头。
  望一眼外头早春扶疏有致的柳枝,再瞧一眼身畔个小小的襁褓里憨然的睡颜,一切是如此安详。从前倍受瑞安煎熬的苦日子已然过去,恍若过眼云烟。唯有一想起龙榻上病骨支离的景泰帝,又让刘才人无限心酸。
  陶灼华进门时,瞧见的便是刘才人这幅慈爱温情里又透着些许酸楚的模样,再瞧她身畔还多了个包在百子闹春红绫锦被里头的小毛头,因是还未出满月,阖着眼睛睡得正浓。
  刘才人微微欠身,想在炕上给陶灼华行礼。陶灼华慌忙扶住了她,轻声说道:“不敢当,您还在月子里,如何能行礼,快躺下说话吧。”
  “不妨事,整日除了躺着便是躺着,也该坐起来松乏松乏”,刘才人细声细气,难掩初为人母的喜悦,更难掩心间乱世沧桑的无助。
  陶灼华弯下腰来,有些欣喜地打量着鲜活的小生命,不觉露出些宠溺的成份。
  这个孩子的生命来之不易。为着送刘才人出宫,景泰帝与刘才人不惜上演一出苦肉计,许三冒着生命危险联络青龙与朱雀,郑贵妃又替假死的刘才人隐瞒。
  这么多人的努力,终于迎来这小生命的诞生。幼小的婴儿身上几乎寄托着景泰帝与刘才人全部的希望,漫说刘才人百感交集,便是陶灼华也不由得热泪涌动。她拉着刘才人的手道:“如今有了儿子傍身,您终于苦尽甘来了。”
  刘才人握住陶灼华的手不舍得松开,一双美眸中全是感激之情:“郡主,多谢您对我们母子处处照应,才有如今这么个安身立命的所在。若不是您出手相助,这个孩子能否生下来还不一定。”
  大约是因为前段时间心情不佳,刘才人虽在月子里,身形却依旧清瘦无限。她尖尖的下巴如锥子一般,苍白到透明的小脸仅有巴掌大小,与从前宫中的娇婉多姿判若两人。
  陶灼华进来时便问过替她接生的婆子,说她当日有大出血的征兆,幸而医治得当才救得一命。素日孱弱,如今在月子里更需要好生将养,似她这般情绪大起大落实在是大忌,也不利于身子恢复。
  陶灼华便对刘才人说道:“我来时曾听老管家说起,您坚持要自己喂养这个孩子。都说为母则刚,便是为孩子着想,您也该好生调养。不该想的先不要去想,我已然吩咐了下去,每天给您熬些鲫鱼汤之类的东西滋补。”
  刘才人目露感激,在榻上冲着陶灼华欠身福了一福:“郡主劝慰得很是,从此往后我只悉心抚养这个孩子,若他往后能够成器,我必定要他报答您的大恩。”
  从炕桌的小匣里取出六枚染成红色的喜蛋,刘才人小心地捧到陶灼华手上:“这是今日刚刚煮的,我总琢磨着你会过来看看,今日清早便拿红颜料上了色。”
  刘才人没有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便每日要小丫头替自己煮下几枚红皮蛋。她拖着疲惫的身子染上色,单等着亲手送给陶灼华。
  不知不觉中,比如今的陶灼华年龄大着将近一倍的刘才人已然将她视做了忘年交,更将她看做了自己在大阮的依靠。她将红皮喜蛋捧到陶灼华手上,一时欢喜一时伤感,千百种情绪纷沓而至。
  “他的父亲拼尽全力将我们母子送出,可惜是无缘见他一面了,只求他日后能成为他兄长的助力,替他兄长夺回本该属于他父亲的江山”,刘才人思念景泰帝,眼中不觉含了热泪。
  她又将陶灼华的手重重一握道:“外头那两位英雄各自身有残疾,我委实不愿劳动他们奔波在两国之间。郡主,您有没有法子替我这孩儿苦命的父皇送个口信,叫他晓得得我们母子平安,他也能够走得安心?”
  “月子里伤身,您此时可不能流泪”,陶灼华似个大人般劝道,拿了帕子替刘才人拭着眼泪:“您放心,我时常与梓琴郡主通信,这个好消息一定忙递到陛下手上。”
  见刘才人含泪点头,陶灼华探身端过炉子上煨的红枣银耳表羹,喂了刘才人几匙,这才笑着将手中的红皮鸡蛋磕开小口,剥去外壳,掰了一块蛋青含在口中:“我也沾沾这孩儿的喜气,不知您可曾替小孩子取了名字?”
  “他早就有名字了”,刘才人忍着眼泪,冲陶灼华认真说道:“我与他父亲分离之时,他父亲便为他取好了名字,唤做李隆昌”。
  福寿恒昌,景泰帝为一双儿子取的名字寓意都十分美好。可惜李隆寿受瑞安的挟制,前世不仅无力翻身,更不曾拥有一个长寿的命运。
  如今这个李隆昌的到来,当会成为他的兄长李隆寿扭转乾坤的助力吧?他们既承载着景泰帝与刘才人两个对下一代的希望,更会是大裕国运昌隆的根本。
  陶灼华见刘才人不过说了几句话便面有倦色,只略坐了片刻,嘱咐她好生休息,便退了出来。青龙与朱雀依旧如前次一般守在廊下,似是默契一般,见了陶灼华便抱拳行礼。
  当日从玄武口中听过这四大暗卫的故事,看着如今身有残疾的两人,陶灼华更多的是感慨世事沧桑,她侧开身子略略避让,又微微还了个礼。
  青龙嗓音有些暗哑,在陶灼华弯腰时便如电般一闪,并不受陶灼华回的半礼,而是拖着残躯深深拜了下去:“郡主,这一礼,您当得领受。若没有您的相助,咱们便是救了才人娘娘离开虎口,只怕这也朝不保夕,幸得您与陶家照应,主子才留下了龙裔。”

  ☆、第一百七十三章 断水

  日近黄昏,茯苓手上依旧捧了大包小包的东西,陶灼华主仆三人会同了等在都一处里的那几个侍卫,早早便回到宫里。
  陶灼华换了衣服,便拿着些送与德妃娘娘的礼物,去长宁宫向德妃娘娘禀报了一声,好叫德妃娘娘安心。
  略去刘才人那一节,陶灼华将集市上的热闹讲给德妃娘娘听,也直言不讳地说道已然与陶府老管家取得联系,因那甄三娘不愿留下,这几日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