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灼华年-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妹子的心愿,二则也不愿埋没这幅传世的佳作,因此今日诚心转送于你。”
陶超然坚定地将卷轴交到苏世贤手上,便就端茶送客,再不愿同他多语。
苏世贤不承望自己肖想了半辈子的东西竟以这样的方式取得,一时不晓得该如何接话,只再冲陶超然深深一揖。他从前便对陶超然的为人颇为了解,晓得对方此刻以真迹相赠,除却上头的两重意思,真实的寓意却是要同他一刀两断。
不再拂却陶超然的心意,苏世贤郑重地将卷轴捧起,便向陶超然告辞而去。
遣人领了苏世贤出去,陶超然枯坐许久,回想亲妹子初嫁苏世贤时那娇酡醇粉的笑颜,又重重叹了一口气。唯有做兄长的最晓得妹子的心意,陶婉如对苏世贤恨之深切,实是因为爱意并未湮灭。
若陶婉如对苏世贤有一星半点的决绝之意,依着陶家在青州府的势力,再嫁得门当户对的如意郎君并不是什么难事。苏世贤休妻之初,还曾有人上门提亲,后头见陶婉如立意独居,那些人才渐渐歇了心思。
如今的苏世贤肯迷途知返,还愿意在与瑞安的对决中出一份力,陶超然半是遗憾半是欣慰。若对方是不折不扣的坏人,他依托陶灼华与阿西等人,尚有能力为陶婉如讨个公道。可对方如今站在大义这边,他便晓得再也难为陶婉如复仇。
因此陶超然方才在席间便想要完成陶婉如从前的心愿,拿那幅真迹了却自己与苏世贤的恩怨。自此往后不管苏世贤立下汗马功劳、亦或被瑞安所陷,都同自己、同陶府没有半点关系。
经由陶灼华的斡旋,刘才人那边很快便送来了回信。赶在陶灼华婚期的前两天,刘才人请李隆寿夫妇过去见面,有些话双方要当面谈一谈。
玄武与朱雀一早便等在宫门外头,接着李隆寿夫妇往刘才人隐居的院落行去。如今与瑞安已是当面锣对面鼓准备开战,刘才人那边到无须再遮遮掩掩。
李隆寿在这几位先帝遗臣的陪伴下,在刘才人所居宅院的胡同口下了车。清晨的薄雾冥冥,胡同尽头那两扇漆黑油亮的冰裂纹大门敞开着,门口立着青龙同几位部属,瞧着李隆寿一行人缓缓走进,青龙率先跪了下去。
四大暗卫里头的叛贼黑衣客已除,余下的三位历尽沧桑,如今终于有了盼头。
李隆寿疾行几步,伸出双手搀青龙起身,连连自谦道:“诸位前辈为了大裕的江山社稷,身处逆境仍不改初衷,隆寿当真十分钦佩。前辈快快请起,咱们里头说话。”
青龙虎目中热泪涔涔而下,他不善言辞,只有些失态地紧紧抓住李隆寿的手,良久不舍得松开。玄武与朱雀见状心下更见怆然,连忙上前缓和着气氛,众人缓步进入院内。
松涛生风、金竹婆娑。刘才人隐居在此几年,这院中早是机关重重,一草一木的布置莫不暗含着八卦章程。李隆寿醉心于《周易》,对眼前这阵势粗通一二。他举目一望,不觉连连叫好,冲玄武赞道:“这必是前辈的手笔。”
玄武躬身行礼,恭敬地回道:“陛下好眼力,既是才人娘娘与小殿下在此落脚,罪臣岂敢不尽心部署一二?陛下里面请,才人娘娘便等在正厅里。”
李隆寿微笑点头,深赞玄武等人思虑周全。他指着远近的竹径柳林向苏梓琴略略指点了几句,夫妻二人便并肩往里走去。
刘才人此刻心潮起伏,哪里能在正厅坐得住。她换了身极为庄重的杏黄色串珠银团绣球夏衣,碧海蓝嵌葱绿花叶的大朵绣球在盛夏的娇阳下熠熠生辉。
明明嘱咐过李隆昌几次,临出门时却又不放心地在儿子耳畔低语了几句。瞅着儿子懂事地点头,刘才人这才领着儿子早早等在正院前头一幅巨大的山水大理石插屏旁边,听得人声杳杳从前头传来,紧张得手心里都攥出汗来。
渐渐地,窸窣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刘才人能听见不知谁裙间行走间的环佩叮当之声,不觉连呼吸都有些凝滞。再等了片刻,李隆寿斯文秀气的身影便缓缓转过山水大插屏,真真切切立在了她们母子的面前。
从前离开时,李隆寿不过是黄衫小儿。刘才人不过几年未见他,从前的青涩小童已然长成了翩翩少年。刘才人怔怔地立在插屏一侧,眼圈不由微微泛红。
☆、第五百六十一章 兄弟
李隆寿对这位才人娘娘并不陌生。昔年去乾清宫向景泰帝请安,见得最多的便是年轻的刘才人当日那妖妖娆娆立在景泰帝身畔侍疾的模样。
那时他将她认做是瑞安的眼线,对这扬州瘦马出身的女子充满了蔑视与仇恨。谁承想人不可貌相,以为趋炎附势的青楼女子却满是侠义心肠。
眼前这位不仅与景泰帝瞒天过海有了亲生骨肉,还能假死逃出瑞安的魔掌,更能将青龙等人笼络在侧,拿着合三为一的兵符,一心一意想要匡复旧主。
眼见刘才人珠泪欲滴,姣好的眉目间添了些与年龄不相仪的沧桑,李隆寿敬佩之心油然而起。他向刘才人深深一揖,恭敬地唤道:“母妃,您这些年受苦了。”
便是刘才人仍居宫中,以她卑微的身份大约也当不得李隆寿一句母妃。刘才人晓得对方满是尊敬之意,心中又是欣慰又是不安,连连谦道:“民妇不苦,殿下身处宫中才是真得苦。如今早离宫闱,民妇岂敢当殿下如此称呼?”
李隆寿含笑不语,只双目灼灼望着被才人牵在手间的紫衣小童,眼里渐渐含了热切之意。苏梓琴前次却与李隆昌见过面,两人算得上旧识。她往前走了两步,在李隆昌旁边蹲下身来,眉眼弯弯地笑道:“昌弟还认不认得我?嫂嫂可未食言,今次把你的大哥哥也带来了。”
李隆昌极为聪慧,一眼便认出了苏梓琴。他十分乖巧地行了个礼,彬彬有礼地答道:“隆昌自然记得嫂嫂,这一位便是您上次提的大哥哥么?”
紫衣小儿童稚宛然,却规规矩矩上前想给李隆寿行礼。李隆寿生怕吓着他,不敢紧紧去抱,只轻轻将他揽在怀里。瞧着稚儿眉眼间依稀与先帝相似的模样,不觉便红了眼圈。他轻缓地拍打着小儿的肩膀亲昵问道:“是昌弟么?”
李隆昌被刘才人教得极好,虎头虎脑的样子十分可爱,他瞧着李隆寿眼中几欲落泪,弯着一双眼睛不解地问道:“大哥哥怎么哭了,你如何晓得我的名字?”
刘才人早已泪眼婆娑,往一旁侧过身去。李隆寿再将小儿拥得紧些,语带哽咽地说道:“我是你的哥哥,自然早便晓得你的名字。来,这个送与你。”
李隆寿解下腰上一块二龙戏珠的玉牌,将它郑重递到李隆昌的手中。一枚暖玉滑如凝脂,温润剔透间没有一丝杂质,捧在小儿手间似是一汪碧水。
象征着皇家身份的龙牌被李隆寿送出,便是正式认下李隆昌先皇后嗣的身份。李隆昌晓得东西贵重,并不敢自专,而是侧头向母亲凝望。直待瞧见刘才人含泪应允,这才乖巧地收在怀里,再冲李隆寿极规矩地行了一礼,谢过他的赏赐。
李隆寿抚了抚幼弟脑际浓密的黑发,又冲刘才人深深一揖:“您将弟弟教得极好。这番大义隆寿早已知晓,只恨奸人当道,如今还不能亲迎您回朝。”
刘才人一时热泪滚滚,眼中却含着深切的喜意。她与苏梓琴彼此见过礼,再推着李隆昌道:“昌儿,这便是娘亲从前与你说过的哥哥,可要用心记住。”
孤月群星之下、午后黄昏之时,刘才人只要一收空闲,便会给李隆昌讲述从前的事情。小孩子早慧,李隆昌对大裕的事情并不陌生。
听得刘才人这样说,瞪着一双黑若曜石的眼睛望了李隆寿片刻,那份天生的亲情使然,他竟然再次一头扎进了他的怀抱,亲亲热热唤了声兄长。
这兄弟相认的一刻已然等了几年,刘才人当初凄凄惨惨离了皇宫,并不承想自己真能完成仁寿皇帝的嘱托。若没有陶灼华当日雪中送炭,她与青龙和朱雀的日子实在捉襟见肘。如今曙光在前,刘才人回首从前,一时百感交集。
李隆寿与亲兄弟相认,一直不舍得松手,便是往正房走去,也将李隆昌抱在怀里。李隆昌伸出两节藕瓜般的小胳膊,牢牢环住李隆寿的胳膊,将小脸紧紧贴上李隆寿的额头,兄弟二人初次见面竟是那样亲昵。
众人在正屋里落坐,李隆昌乖乖地坐在了李隆寿的身畔。李隆寿眼望坐在刘才人下首一脸沧桑的青龙、朱雀与玄武二人,再次拱了拱手,慌得三人赶忙立起。
昔年叱咤风云的四大暗卫,曾亲手搅动了多少乾坤,如今却落得身有残疾。李隆寿忙请众人坐下,动容地说道:“父皇临去之时,曾悄然嘱咐于朕,三位不愧为真壮士,当得起义薄云天。母妃与幼弟托赖您三位照顾多年,朕这里谢过了。”
刘才人脸上的泪水一直不断,到是李隆昌一时喜笑颜开,牵着母亲的衣角问道:“母亲,您怎么一直在哭,咱们见到了哥哥难道不是一件欢喜事?”
拿帕子往眼上轻轻拭去,刘才人睫上仍挂着晶莹的泪滴,却冲李隆昌展颜笑道:“昌儿说得极对,母亲此刻正是满心欢喜,这是喜极而泣。”
众人寒暄契阔两句,刘才人便命丫鬟先将李隆昌带下去,再向李隆寿歉然笑道:“请陛下与三位前辈在这里稍稍宽坐,民妇要请皇后娘娘帮个小忙。”
李隆寿晓得刘才人此举必定与先皇遗诏有关,只猜不透刘才人要苏梓琴帮什么忙,忙和煦回道:“母妃请便,只是您往后可千万别以民妇自称。如今说这话为时尚早,我李隆寿却愿对天发誓,有朝一日杀回咱们大裕皇城,第一件事便是尊您为一国之母,这也不枉您匡复故国的义举。”
“陛下”,刘才人哽咽难言,方才拭净的泪水又纷纷滑落。她稍微平复了一下情绪,向苏梓琴欠身道:“皇后娘娘,请您随我来。”
苏梓琴依顺刘才人的意思,随同她起身,再掀起滚着阔蓝锦边的旋花暗纹帘子,沿着过道走至尽头,到了后头的暖阁。
刘才人自从临窗的大炕上取过自己的针线簸箩,从中拿也一把银剪,又手脚利落地从炕桌间取了半截蜡烛,就着香炉间的香火点燃,将银剪在火上消毒。
☆、第五百六十二章 定音
苏梓琴有些讶异地瞧着刘才人这般动作,踟蹰地问道:“才人娘娘,您这是…”
刘才人展颜轻笑,那一刹眼中尽是流光溢彩,到似是风华绝代。她一面翻烤着银剪,一面自豪地说道:“昔日那贱人生怕先帝有遗诏流出,对乾清宫严防死守。她便是机关算尽,又如何能想到我同陛下将遗诏藏在何处。”
将消过毒的银剪搁在一声干净的白绢上头,刘才人再取把银镊子烤在火上。见苏梓琴依旧目露不解,她淡然指了指自己的左臂:“我同陛下演了一出苦骨计,将遗诏封进腊丸,便埋在我的左臂里。凭她瑞安三头六臂,也想不到这处地方。”
眼前这娇小的女子虽然发上添了几根银丝,却不过是双十年华的俏佳人,如何受得了那般的苦楚。苏梓琴满脸不可置信地望着刘才人,眼中全是痛惜。
刘才人却显得极为平静,她将在火上烤好的银镊子递给苏梓琴,云淡风轻地说道:“一会儿我刨开创口,便烦劳皇后娘娘以镊子将腊丸夹出。只因此事隐秘,我不敢假他人之手,少不得委屈娘娘沾些血污。”
一行说着,刘才人一行将右衽的衣襟解开,脱下左臂的衣袖,露出纤瘦白皙的胳膊,上头一只微微隆起的肿包清晰可辨。
苏梓琴此刻感到小腿肚子有些发软,更对这看似柔弱的女子刮目相看。她深吸一口气将那把银镊子牢牢握在手里,专注地等待刘才人行动。
刘才人从白绢上执起银剪,再将白绢含在口里,以防痛楚出声。她往银剪上喷了一口烧酒,便就冲着左臂上那块微微隆起的肿包便下了手。
银剪极为锋利,剪子尖将包一捅,鲜血立即喷涌,染红了刘才人的藕臂。刘才人痛得脸色煞白,握着银剪的右手却极为坚定,又往深里刺了几分,直待一片血肉模糊中显出一只白色腊丸的身影。
苏梓琴双手握着银镊子,身子止不住地哆嗦。她低低道声得罪,尽量将力道放得极轻,拿镊子钳住那枚腊丸,稍微使劲才能将它与血肉剥离。
刘才人痛得大汗淋漓,咬着那块白绢只是死死不做声。瞧见苏梓琴将东西取出,她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另拿块白绢掩住伤口,这才长出一口气。也不顾臂上鲜血淋漓,颓废地往大炕上一坐,将银剪咣当一声扔在炕桌上。
苏梓琴忙忙将腊丸与镊子放下,先急着拿烧酒去冲一冲刘才人的伤口,自往净房里打了些热水,再拿白绢替她擦拭。
刘才人忍着痛从炕桌的抽屉里取出一个乳白色的小瓷瓶,细声细气冲苏梓琴说道:“这是上好的金创药,烦劳皇后娘娘替我多洒一些。”
苏梓琴依言替刘才人包扎起伤口,替她将褪下的那只衣袖重新穿上,刘才人又坐了片刻,那惨白的脸色才稍稍恢复。她请苏梓琴将白腊丸洗净,再拿刀子刨做两半,这才露出里面一小块薄绢。
玉玺当日落在瑞安的身上,景泰帝这一方私印为众多老臣们熟悉,却更能说明问题。刘才人虔诚地捧起薄绢,会同苏梓琴重新回至正房。
薄绢是当日从刘才人中衣上撕下,上头字字是景泰帝以血书写就,赫然声声泣血。刘才人恭敬地将血书举过头,奉到李隆寿的面前。
李隆寿神情庄重,撩起玄色夹暗金绸纹直裰的下摆便往地下一跪,将双手去迎刘才人手上的薄绢,将景泰帝最后的心血握在拳中,再诸字诸句读给在座诸位。
“才人刘氏之子,朕之亲骨肉也,隆寿吾儿当善抚之。朕胞妹李门瑞安大逆不道,妄图弑君篡位,人人当诛,钦此。”
受那一角薄绢与腊丸所限,景泰帝的遗诏极短,且掐头去尾省略了那些“奉天承运、皇帝祒曰”的虚辞,白绢上暗红的血渍更令人悲从中来,那一枚象征帝王身份的私章盖得十分清晰,大约用了景泰帝不少力气。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李隆寿手捧遗诏,忆及景泰帝当日被瑞安以毒药牵制,困于乾清宫内生不如死的可怜状,不由泪如泉涌。
任谁也想不到,瑞安花了千金买回来的刘才人竟与景泰帝情深义重,扮起了双面间谍的角色,还多留了李隆昌这一脉骨血。李隆寿庆幸之余,想起景泰帝弥留之迹依然苦心为自己经营,留下这揭开瑞安真面目的东西,更是感激涕零。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着此刻万千的思绪纷乱,向刘才人重重谢道:“有了父皇遗诏,瑞安更是师出无名。待咱们荡平逆贼,母妃自然是首功一件。”
在座诸人并不晓得刘才人从前将这遗诏藏在何处,只是瞧着她与苏梓琴回到正房后,脸色明显比方才委顿了许多。
究其根底,其实并不难猜测,刘才人来大阮时行囊空空,并没有什么紧要东西,这遗诏必定就藏在她身上,大约是埋于血肉之中,方才只得请苏梓琴帮忙。
有了先帝遗诏,讨伐瑞安更是师出有名,玄武等人个个义愤填膺,李隆寿亦是干脆利落,刘才人更迫不及待,几乎没费什么口舌,三言两语便就一锤定音。
众人不多时便就议定,后日饮完陶灼华与何子岑这杯喜酒,便就立刻南下前往三清山下大营,正式举起诛杀瑞安的大旗。
李隆寿与苏梓琴去见刘才人,苏世贤自知身份不够,只规规矩矩等有陶府花厅。陶超然送出那幅真迹,不想再同苏世贤谋面,只托老管家代为照应。
一等二等她夫妻二人不至,苏世贤虽晓得李隆寿慈悯,却也担心双方这样的谈话会有什么分歧,不觉便有些担忧。
老管家深恨苏世贤当日对陶家的算计,并没有陶超然那么好的涵养。他只命小厮替苏世贤续了两回茶水,便就人影杳然再不露面。
苏世贤此刻到无暇留意这些,他一面替苏梓琴夫妇担忧,一面又盘算着回大裕之后怎样同瑞安周旋,眉心蹙成一团疙瘩。
☆、第五百六十三章 待嫁
苏梓琴极为知晓苏世贤此刻的心意,她与李隆寿从刘才人府上归来,听闻苏世贤依旧在花厅枯坐,换了身衣裳便过去同他说话。
很长一段时间,苏世贤都被那种深深的负疚感束缚,从前温泣儒雅的探花郎已白了两鬓。苏梓琴瞧得他眉心的疙瘩,再瞅瞅他身侧高几上空空如也的茶碗,心间还是悠悠一叹,莫名便替他心痛。
苏世贤浑然不曾瞧见苏梓琴过来,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直待伸手去端茶碗,那手才尴尬地停在半空,又有些心虚地收了回来。
苏梓琴无法迁怒于陶家人对苏世贤的慢待,却也不忍心看着他这样落寞。她紧走几步唤了声父亲,脸上努力做出平静的神情,宛如方才什么也没瞧见。
苏世贤闻声抬头,瞧得是苏梓琴归来,脸上便似是被春风骤然拂过,一时花开玉树,点点滴滴都是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