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贤后-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想要兴盛繁荣,靠的是君明臣贤,是完善合理的律法,若仅仅是靠着所谓的皇家威严,就能震慑百姓,世间的皇朝就不会如此频繁的更替。
当然这种事并不合适与太上皇争论,她心里明白太上皇如此在意这件事,一来确是觉得襄城之举,有损皇家颜面,二来么,自然是担心永嘉受苦。
为此,面对李渊的敲打,她除了不断的点头应诺之外,什么话都不合适说。
其实不仅仅是太上皇对这件事不满,后宫里许多妃嫔,乃至皇家宗室都对此都颇有微词。
只不过这些人不敢和太上皇一样,当着她的面明提罢了。
经过这些日子的冷眼旁观,长孙皇后心里明白,想要大力推广襄城的方法是行不通了。
襄城此举虽为她自己和皇家带来了无数的赞誉,同样,也触犯了皇家的利益和颜面。
不仅是有公主和公主的母妃们不乐意,李氏宗亲们对此有意见的也不在少数。
他们的女儿虽不是公主,却有许多是郡主,若公主的特权都被取消了,那郡主岂不是更加没有份量?
“长乐,豫章,你们对你皇姐不要公主府的选择有什么看法?”襄城出嫁约莫半月后,李孙皇后将长乐公主和豫章公主召到身边,开口问了一句。
豫章的生母是个普通通房,生下她之后就过世了,这孩子只比长乐小一岁,自小养在长孙身边,虽非长孙的亲生女,却和亲生女没什么差别。
“母后,站在儿臣个人的立场上,儿臣很敬佩大皇姐的选择,不过其它的黄姐皇姑们对此不满,儿臣也能理解。”开口接话的是长乐公主,过完年她就十岁了。
“嗯,你说来听听。”长孙皇后意示她继续往下说。
“母后,您也知道,人生而有惰性和劣根,普通人如此,皇家公主同样也避免不了,皇家公主自小所受的教育就高人一等,享受着锦衣玉食长大。”
“若在她们长大嫁人之后,突然告诉她要抛去皇家的一切尊荣,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大家心肯定不舒服。”
“虽说大皇姐的做法对皇家的形象大有脾益,但想让大家因此而心平气和的接受却很难,因为人性本自私,在公主们看来,这些好处是建立在折损她们利益的基础之上。”长乐答道。
“豫章,你呢?”长孙听完之后,将目光转到豫章身上。
“回母后,儿臣的想法和五姐差不多,不过儿臣日后若是选了驸马,愿与大皇姐做一样的选择。”
“五皇姐所说的确代表了大部份公主的心事,但心臣认为,皇家公主能生在皇家,享受了由皇家带来无上尊荣,就有义务维护皇家的名声和利益。”年仅九岁的豫章一脸认真的接口道。
第三百零八章 退让(上)
长孙皇后听完两个女儿的话后,微拧着眉,久久没有开口。
长乐和豫章见状有些不安,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长乐终忍住了声打破了寂静:“母后,可是我们说错了什么?”
“不,没什么,你们回去吧。”长孙皇后回过神来,抬目看了两个女儿一眼,挥手让她们退下。
两个孩子离开之后,长孙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殿内发了半天呆,直到燕秋进来说小公主醒了,正在哭闹,乳母一时哄不好。
“进去看看。”长孙抛开心事,起身朝着小闺女所在的偏殿行去。
她这个闺女是去年八月出生的,小名一个青字,现已有八个月,知道认人了,虽非长孙皇后母乳喂养,对她这个母亲却很亲,每天醒来要是看不到她,就会哭闹。
长孙皇后进去的时候,乳母正抱着孩子在哄,却怎么也哄不好,直到这孩子看到长孙皇后,哭声才停下来,并伸出两条胳膊,一个劲的朝着她这边扑。
“小淘气,你的几个姐姐哥哥都没有你这般磨人。”长孙皇后加快脚步,走到乳母身边,伸手将她接了过来,并伸出一根手指,轻轻点了点她的鼻子,笑骂了一句。
“小公主亲娘娘。”乳母在旁笑着接了一句。
“嗯,本宫知道,你将小公主照顾得很好,你去忙其他事吧,本宫带她玩一会。”长孙皇后点了点头,抱着孩子走了出去。
被这孩子一打岔,长孙心里的那点郁结,也暂时被她抛却脑后。
长孙皇后抱着小公主走到殿外,初夏的季节不冷不热,阳光明媚,立政殿外有个花园,景致极好。
刚忙完过来的青岚看到皇后抱着小公主出门溜达,连忙跟了过来。
小公主被长孙皇后抱着来到花园,呼吸着外面清新的空气,看着花园里姹紫千红的花朵,以及花木间翩翩起舞的彩蝶,顿时哇卡卡的笑了起来。
“人一辈子最快乐的时候,大概就是青儿和稚奴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时候了,这个年纪的孩子,高兴了就会笑,不高兴就会哭,饿了就吃,困了就睡。。。。。。”长孙皇后看着女儿灿烂无邪的笑脸,不由感慨了一句。
“可是人的一辈子,终究是需要各种历练,才能完满。”青岚脱口接了一句。
“是啊,少儿时的懵懂无邪,中青年时的爱恨情仇,和生活重担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本宫许是年岁大了,近来变得越来越容易伤怀感慨了。”
“和普通人比,本宫这辈子已经得到太多,区区些许小事的挫折,即耿耿于怀,实在不该。”长孙皇后将目光从女儿身上移开,落到园中怒放的花朵上,半晌才这么一句。
革旧鼎新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她心早该清楚,襄城的事咋一看确是大好事。
若能让所有的公主都向她学习,不仅会为皇家树立良好的口碑,还能节省许多财力物力。
可此举虽有千般好,却会触动整个皇家乃至皇权的利益,一旦公主的特权取消了。
时日一久,大家的目光不自觉的又会放到亲王身上,再慢慢的,百姓和朝臣对皇权的监督也会越来越。。。。。。
坐在皇位上的人虽是她的丈夫,可李氏的江山,单靠丈夫一个人是不行的。
襄城的事虽小,耗动的确是整个李氏皇族的利益,现有这么多族人的不满和反对声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娘娘,韦贵妃、韦昭容,和燕贤妃来访。”就在她抱着女儿,默默的想着心事的时候,大宫女燕秋走了过来,轻声道了一句。
“知道了,回去吧。”长孙皇后回过神来,手抱女儿的时间长了些,胳膊有些酸,转身的时候,青儿正好又在扭动,差点从她怀里溜了出去。
青岚见状及时将小公主接了过去,小公主每日面对的就那么几个人,青岚和阿丑都是熟悉的老面孔,青儿被她抱在怀里也不哭闹,继续左顾右盼的玩着。
“见过皇后娘娘。”长孙皇后刚进门,已在内殿等候的韦贵妃,韦昭容,和燕贤妃便齐齐站了起来,走过来向她行礼。
“自家姐妹,无须多礼,坐吧,几位妹妹来找本宫可是有什么事?”长孙皇后摆了摆手。
她一边招呼大家坐下,一边开口道,青岚则很有眼色的抱着小公主去了偏殿。
长孙并没有要求宫里的妃嫔每天过来请安,制定的规矩是,除了一些特别的日子之外,平常每月来请安三次即可,而今日显然不是请安日。
(备注,因不知清楚唐朝的请安标准,只单纯的觉得每天都让宫妃们请安太麻烦,干脆设定一个月三次算了。)
“也没什么大事,妾身听说前几日孟姜在学堂里不小心踩到了永嘉的裙子,多亏了长乐和豫章解围,才得无恙。”
“这事妾身之前不知,还是昨个儿晚上听孟姜自己说出来,妾身才知道此事,妾身今个儿是过来向娘娘道谢的。”韦贵妃接口道。
孟姜是韦贵妃的女儿,生于武德七年,现年七岁,也去了公主的女学随大家一起读书了。
“孟姜和长乐是亲姐妹,年纪又比长乐小,长乐照顾她是应该的,贵妃无须如此客气。”长孙皇后摆了摆手,随后将目光转到小韦氏和燕氏身上。
“妾身没什么事,就是听闻姐姐要来皇后这,复想起妾身也有几日没有见过娘娘,就随她过来一同向娘娘请安,同时,也多谢娘娘对高阳的照顾。”韦昭容开口道。
“臣身也没什么事,主要是过来向娘娘汇报一下关于今年新衣新饰的事。”燕贤妃笑着接口道。
今春因襄城出嫁,皇后事务太多,忙不过来,长孙就把一些宫务划分了出去,让各宫之人各负责一块。
“说吧,近来多亏了你们,若非众姐妹帮忙,本宫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长孙皇后闻声脸上不由露出笑容。
四妃当真个个是人才,即便是脾气急躁了些,比较沉不住气的阴德妃,处理起事情也很不错。
去岁至今,宫里的杂事不少,若不是她们帮忙,长孙一个人真要忙到焦头烂额。
第三百零八章 退让(下)
李世民的后宫现共有一后,四妃,四嫔,外加一婕妤,两美人。
四妃就不用说了,四嫔中除了韦昭容,和杨昭仪之外,长孙皇后又将以前在秦王府就服侍丈夫,但没有正式名份、并育有子女的通房提了两名起来,分别给了充容和充媛之位。
婕妤就是去年刚聘进宫的郑婕妤,并在年初的时候,将丈夫宠幸过的两名宫女封了美人,也就是说,现在李世民的后宫一共有了十一人。
这些人有,位分高的,如四妃,除了韦贵妃有女儿之外,其它人都没有女儿。
四嫔中的除了杨昭仪,其它人都有女儿,去年刚提上来的那两个,一人还生了两。
妃嫔们再加上公主和小皇子,如今宫里的人数也不算少了,人数一多,事自然也就多了。
近年来,长孙已不再独揽后宫事务,很多的宫务都分发了给了四妃,让她们帮忙打理后宫。
“娘娘过誉了,后宫说到底还是娘娘管理得好,我们分管的这些事,不过都是依照先例,只是略加看顾一下罢了,真没出什么力。”燕贤妃、韦贵妃同时接口道。
长孙皇后和她们说了会话,等她们退去之后,感觉有些困,便去歇了个午觉,醒来之后,遣人去了御书房,让皇帝傍晚过来一趟。
经历了这么些事,她已经明白,让所有公主都向襄城学习一事是进行不下去了。
今日韦、燕等人过来,虽绝口未提半个和此事相关的字眼,长孙却明白,她们心里其实对此都很在意。
大韦氏和小韦氏就不用说了,她们都有女儿,小韦儿的女儿虽是养女,可那孩子一生下来就在她宫里养着,加上她自己又没有子嗣,这女儿和亲生的也没啥差别。
至于燕氏,她现在虽然没有女儿,可谁能保证以她以后不生呢,说白了,大家对帝后提倡的、希望公主们以后出嫁都不要公主府之事,心里有些接受不了。
“陛下过来了,尚未用晚膳吧,臣妾特意为陛下熬了桑枝鲜鸡汤,你尝尝。”等李世民忙完过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长孙皇后看见他进来,走过去一边动手帮他脱外衣,一边开口道。
“嗯,只要来你这,吃的用的从来不用朕操心,给我端碗过来尝尝吧,忙了一下午,正好饿了。”李世民将外袍脱下来,一边递到她手上,一边接口道。
长孙皇后先吩咐了人一声去给李世民端汤,自己将他的衣服挂起来之后,又端了盆水和脸巾过来,供他净手净脸。
大凡李世民来她这里,除了月子里和肚子大太的时候,其它时间,这些近身照顾的事,长孙皇后基本都是亲力亲为。
李世民也早习惯了这一切,十分自然的净过脸盆,等他净好手腕,汤就碗端上来了,李世民尝了一口,觉得甚合胃口,一碗很快喝完。
长孙因知道他晚上要过来,也没用晚膳,只在雉奴用饭的时候,随他一起喝了半碗汤,眼见丈夫喝了汤,她又吩咐人把膳食端上来,自己陪着他又用了半碗饭。
夫妻俩吃饱喝足,走出殿外消食,此时尚是四月上旬,外面的月亮上来一会就下去了,不过殿外到处都是灯笼,也不愁看不见路。
两人也没走远,就殿前的花园旁转了两圈,李世民牵着妻子的手,边走边开口道:“你特意派人把朕叫来是有什么事要说吧?”
他这个妻子,若没有正事相商的时候,从来不会派人去请他,即来不来她这里,主动权完全交给他来主导,对此,李世民心里也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嗯,臣妾确有些事想和陛下商量,是关于襄城的事,大家的反应陛下想必也知道了,群臣和百姓几乎都是一面倒的称赞,但皇室和后宫却有诸多不满,包括父皇在内。”李世民的话音落下不久,长孙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他们都怎么说?”李世民不答反问。
“大家都觉得若让所有公主都学襄城,以后出嫁都不要公主府,都和平常人家的小娘子一般侍奉公婆,会有员皇家的威严。”长孙皇后道。
“皇家的威严难道是靠排场和高人一等显示出来的?”李世民脸色微沉。
长孙皇后笑了笑,没有接话,李世民说完这句话后,也沉默了,其实他懂得皇室诸人的心事,若他不是皇帝,也许也有与他们同样的想法。
但他是皇帝,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话并非戏言,坐在皇位上的人,若想当一个真正的明君,就必须有这样的觉悟。
否则,总想让皇权凌驾一切之上,不顾天下人的利益,这样的皇朝是不可能长久的。
君像舟,民像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帝若不想舟覆人亡,就需放下身段,与百姓打成一片。
如今他好不容易有个女儿,身体力行的放下身段,让自己与普通人一样,不搞特殊化,可自己家里的人,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这让李世民相当恼怒。
以他的性子,简直恨不得立即下令,全面强制推行襄城的处事之道,任何胆敢抗拒者一律严惩不怠,不过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而没。
他早不是当年的毛头小子,很多事不会再意气用事,静下心来想一想,襄城的作为确有利也有弊,皇权至上的年代,皇家不能不亲民,但也不能太过亲民。
否则时日久了,百姓心里对皇家的敬畏会逐渐削弱,说白了,人性本就很复杂。
“罢了,这事从长计议吧,襄城不要公主府的事,可不必强求其它公主效仿,但是礼敬公婆这一点,绝不许讨价还价。”
“出嫁的公主,若是让朕听到谁在公婆家盛气凌人,不礼敬公婆,一律严惩不怠。”李世民沉默了半晌,口中才道了这么一句。
说出这句话,即代表他已经做出让步,这对已在皇位上坐了五年之久,声望日隆的李世民来说,实非易事。
深为了解丈夫性格的长孙皇后握紧了他的手:“臣妾知道,陛下既已做了让步,剩余的事,就交给臣妾来做吧。”
他们夫妻已经让了一步,若其它人还不依不饶,她这个皇后,说不得,也得出点手段了。
第三百零九章 张蕴古之死
李世民提议让众公主学习襄城的事就这样在双方的退让妥协下揭了过去,公主府不取消,但是所有嫁出去的公主皆不许依仗身份不敬公婆。
这件事过去之后不久,后宫又发生了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李世民的十二子,刚封为代王不久的李简因病去世。
五月初七,李世民用黄金、丝织品赎回沦落在突厥的隋朝遗民,使他们归返家园。
八月十七日,李世民派使臣赴高丽国,祭祀原隋朝的阵亡者,八月二十一,李世民一怒之下杀了张蕴古。
关于张蕴古这事要从一个多月前说起,七月初的时候,唐太宗接到奏报,奏报上说,市井中一个名叫李好德的人,总是装神弄鬼,妄议朝政。
这个李好德的哥哥曾是前朝命官,隋炀帝年间曾出任相州过刺史,他本人在民间也小有名气。
贞观初年,他就自称神仙下凡,经常说些鬼神异事,糊弄百姓,太宗听闻之后,当即下令将李好德逮捕收监。
李好德被逮捕收监之后关在大理寺,由大理寺丞张蕴古负责审理。
张蕴古自幼聪敏,博览群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又有着超群的记忆力,看过的碑文能过目不忘,棋局被打乱后能一子不差的复盘。
“背碑覆局”这个成语即由他而来,这张蕴古不仅书读得好,对朝廷政治得失也有很深刻的见解,因表现出色,贞观二年(628年)调到中书省当差。
唐朝前期,他主要在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诏令,对张蕴古来说,这是一片新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
张蕴古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在中书省期间,他除了兢兢业业的干自己本职工作外,还上了一道名为《大宝箴》的奏疏。
奏疏上劝诫唐太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