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贤后-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是当然,臣妾这辈子,一共做了三起媒,唯有这起媒让臣妾发自内心的感到欣慰。”长孙皇后瞟了他一眼,笑道。
第三百零五章 襄城出嫁(上)
柴哲威的婚事定下不久,李世民又为其妹永嘉公主指了一门婚事,对像就是前陈公国的嫡子窦奉节。
处理完这两件事,李世民将尚未封王的弟弟和儿子们一一封王,如其弟李元裕被封为郐王,李元名被封为谯王,李元祥被封为许王。
其子李愔为梁王,李贞为汉王,李恽为郯王,李治为晋王,李慎为申王,李器为江王等。。。。。。
前朝的事暂且不提,但说后宫之中,时间进入三月之后,长孙皇后忙得不可开交,因三月十六就襄城公主出嫁的日子。
襄城公主是皇帝的长女,生母早亡,虽未养在长孙皇后跟前,但照顾她的乳母、管事嬷嬷以及启蒙教导她的先生皆由长孙皇后安排。
从某种意义上进,她也算是半个由长孙皇后养大的女儿,许是因自幼失母的缘故,襄城这孩子幼时就特别懂事。
再加上身边服侍和教导的人都是守礼又有本事的人,她被教导得十分出众,虽非嫡出,可她的一言一行,都极具皇家公主的派头。
她年幼之时,李世民大半时间都在外征战,虽然她每日省定都会来给长孙皇后请安,李世民与她照面的时间也不多,自然没怎么关注她。
待李世民登基之后,他大半空余时间都留在在皇后的寝宫,襄城每日早晚都会过来给皇后请安,父女俩见面的时间自然就多了起来。
和这个女儿的接触一多,李世民逐渐就对她上了心,无她,这个孩子的教养实在太好了,她的言行举止就像被尺子量过似乎的,让人挑不出半点差错。
襄城谈吐温雅,进退有度,小小年纪,便将皇家公主的风范演绎得淋漓尽致。
李世民出身勋贵世族,母亲窦氏又是一等一讲规矩的人,他性情虽有些飞扬跳脱,本质上却很喜欢懂规矩的人。
长孙皇后之所以能这般得他的心,就是因为她将所有的规矩都刻进了骨子,守礼的同时又不刻板,襄城虽不是长孙亲生的女儿,却将她的行事风格学了个十足。
面对这样知事懂理的女儿,李世民自然很喜欢,贞观二年,襄城满十二周岁的时候,李世民就封了她为襄城公主。
他与这个女儿了打的交道越多,越了解她,就越是喜爱她,在封了她为襄城公主之后,李世民甚至不只一次的和妻子说,应该让其它的公主都向襄城学习。
李世民的褒奖,襄城从不得意,每次都是一脸谦逊的接口:“都是母后教得好,若非母后贤德,对父皇的儿女们都一视同仁,女儿也不会有这样的造化。”
对此,李世民倒是深以为然,若非妻子贤良,像襄城这样没有母亲的孩子,确实不可能有这样的见识和教养,亦因如此,他心里对妻子愈发的敬爱感激。
自古以来,被称为贤后的人不少,可身为一国之后,真能像妻子这样,对丈夫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的着实不多。
李世民的后宫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因意外流产的孩子,他的众多的儿女中,除了极少数一两个出生之时就病逝的之外,其它绝大多数都能平安长大。
嫔妃们也从来没发生过无端被人害死的情况,抛开皇后其它品格不论,单凭这几点就足以证明长孙的贤绝不仅仅是名义上的贤,她是个真正表里如一,宽和大度的皇后。
李世民打心里喜欢襄城这个女儿,为她找的驸马自然不差,他帮她挑的驸马是宋国公萧瑀的嫡长子萧锐。
萧锐在京都一应勋贵子弟是排得上号的存在,他出自显贵,本身又有才华,皇帝能给她指这样一个驸马,足见是打心底疼爱这个女儿。
疼爱襄城的不只唐太宗一人,长孙皇后也很疼她,这孩子虽说不是养在她身边,但和她养大的也没啥差别。
襄城自满五岁之后,除了特殊情况,如皇后在坐月子等这样不便的时间外,其它时间的晨昏省定,她不曾有一日落下,长孙也从来不吝啬教导她,一来二去的,两人虽不是至亲母女,感情也不比亲母女差多少。
襄城品行端良,与长孙皇后的感情又十分深厚,再加上她还是皇帝第一个出嫁的女儿,嫁的驸马又是萧家那样显贵的人家,这嫁妆事宜,自然不能敷衍了事。
为了置办好这份嫁妆,长孙皇后特意找来丈夫商量,李世民想了想,襄城是他的长女,也是他众多的孩子中第一个成亲的人,嫁妆排场肯定不能太差。
但她又不是嫡出公主,嫁妆规格自然不能压过太上皇的女儿出嫁时的规模,如此一来,太过寒酸不行,太过奢华同样不行。
李世民考虑了半天,才开口道:“嫁妆就按以前的公主出嫁的标准,另外朕再赐一座好些的公主府给她。”
“如此甚好。”长孙皇后亦觉得丈夫这个意见好,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夫妻两人商量好之后,长孙皇后便抽了个时间将此事给襄城说了,现在李世民的女儿年纪都还不大,暂时都没有赐公主府,襄城算是头一个。
“母后,这公主府儿臣不能接受。”襄城听完之后,立即开口拒绝。
“这是为何?公主出嫁之后,本就要赐公主府的?”长孙皇后一脸的惊讶。
“母后,现国库空虚,到处都需要钱,襄城身为长公主,其它的事帮不上忙,唯有在自己的开支上略为节省一二,也算是略尽一个长公主的本分和义务。”
“再说了,襄城虽是公主,可嫁入萧家之后,便是萧家媳,理应与夫君住在一起,实用不上公主府,儿臣恳请望母亲劝父皇收回成命。”襄阳一脸诚恳的开口道。
长孙皇后听完她这话,不由呆了一呆,心头莫明生出一丝愧意。
她身为皇后,虽不是靡费之人,但属于她这个皇后应得的奉仪,如在一应衣食住行方面,她从来没有降低过半分标准。
“母后。。。。。。”襄城眼见自己的话落下之后,长孙皇后便怔怔的看着自己发呆,不由有些不安,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话。
“襄城,本宫听了你的话忽然感到有些惭愧,这些年大家都称本宫为贤后,可在个人用度上,本宫的衣食住行都按的是皇后正常标准,从未想过降低规格来节省用度,你,确堪当众公主的楷模。”长孙回过神来,目光颇有些复杂的看着她开口道。
第三百零六章 襄城出嫁(下)
“母后,您这话可是折煞儿臣了,您是大唐的皇后,一应衣食标准,按皇后的规格乃理所应当之事,您的节俭不在于个人用度,而在于对整个宫廷用度的量衡和控制。”
“父皇即位之初,您一力支持他放出了宫里近一半的宫女,仅此一条所节省下来的开支,便难以量计。”
“我大唐乃泱泱天朝,父皇被外族共奉为天可汗,若连母后您这一国之母的基本衣食起居都不能维持,反而会让人笑话。”
“而母后平日里除了基本的开支以外,从不靡费,不仅自己如此,您还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父皇所有的子女,即要求大家除了本身应得的奉仪之外,不许大家肆意挥霍。”
“对宫妃们,同样不许允大家铺张浪费,母后这种既不以节俭之名故意让自己陋衣简食示人,又能合理控制宫中一切用度的行为,才是真正的节俭。”
“襄城不同,襄城身为长公主,从未为国建半寸功劳,却享尽荣华富贵锦衣玉食,这公主府对儿臣而言,确是无用之物,儿臣这才推辞。。。。。”襄城吃了一惊,一脸惶恐的接口道。
“傻孩子,本宫是真心实意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大唐的公主,若都有你这样的品性,百姓和朝臣定会愈发爱戴朝庭,敬仰陛下。”长孙皇后展颜一笑,走到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当天夜里,长孙皇后便将襄城的话原封不动的转述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听完之后,惊讶之余又十分欣慰:“这孩子确实不错,堪当一众公主的楷模,当然,也是皇后你教得好。”
“你不是一直担心永嘉么,依朕看,不仅是永嘉,我们应该让所有未出嫁的公主、郡主都来学习襄城的为人处事之道。”
“瞧瞧这孩子说得多好,她虽是公主,嫁入萧家之后,便是萧家媳,理应与夫君住在一起,以萧家媳的身份,伺候公婆和夫君。”
“而不该仗着皇家公主的身份,指望着公公婆婆来向自己请安,若我大唐的公主都能像襄城这样,何愁天下百姓和群臣不敬仰皇家,不爱戴皇家?”
“说真的,朕之前给襄城指婚的时候,还觉得有些委屈萧锐这小子,现在看来,实是萧锐这小子高攀了,像襄阳这样的人品,无论是哪家儿郎,能娶到她都是莫大的福气。”李世民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慨。
长氶皇后看了丈夫一眼:“襄城能这般知事说白了还是这孩子自身的品性好,和臣妾关系不大。”
“陛下让其它未出嫁的公主郡主们都来向襄城学习这提议不错,咱们的孩子,和王爷们的孩子都好说,只是父皇的孩子们却有些为难。”
“有何为难?父皇的女儿若不服管教,朕一样会启用家法,这事你别管了,朕会去和父皇谈上一谈,我听说永嘉对朕指的这门婚事还不太满意?”李世民一听,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因妻子得力,将后宫一应事务都管得井井有条,没什么需要自己操心的地方,平素李世民鲜少理会后宫之事。
可自从听了永嘉的事之后,李世民不自觉的就对这个幼妹多了几分关注。
尤其是为她指了窦家这门亲后,对她的关注就更多了几分,李家本就有些对不住陈国公,若是她嫁入窦家之后,任性妄为,搅得窦家不得安宁,他就更愧对窦抗了。
这一关注,就发现了许多事,比如永嘉自从听说将她指给一个被罢黜了爵位的人家之后,满腹怨气,不只一次在宫里发脾气,听说她还想亲自去找窦奉节,希望他能站出来退亲。
当然此事李世民只是听说,尚不确定是不是真有其事,他最近很忙,还没来得及去过问此事,此刻说起襄城,才想起了这茬,想起此事,心头恼怒顿生。
“许是误传,永嘉这孩子性子虽然好强了一些,当不至如此不识大体,陛下莫要生气,臣妾会找机会好生劝导她。”说到永嘉,长孙皇后顿时头疼不已。
这个孩子,真真是让人为难,若不是近期李渊对她的管教严了许多,派在她身边的人都不会跟着她胡闹,这会还不知会生出什么事。
可这些事不合适对丈夫说啊,不然以丈夫的性子,一怒之下,真将永嘉怎么样了,岂不是大大得罪了太上皇?
太上皇娇宠了永嘉这么多年,哪怕明知这个女儿身上有很多毛病,真让他严厉管教或干脆放手不管,他都做不到。
太皇上年岁不轻,受不得刺激,若皇帝一怒之下,把太上皇气出好歹,如何是好?
长孙皇后明白这个道理,李世民显然也明白,对于永嘉这个妹妹,一时半会他还真不好处置,唯有想到死去的窦抗,心里愈发的觉得对不住窦奉节,像窦奉节这样的好儿郎,配永嘉是糟蹋了。
时间继续往前滑行,转眼就到了三月十六,襄城长公主出嫁的日子。
这一日的长安,天高气朗,睛空万里,襄城身着大绿色的公主嫁衣,由帝后亲自送上六马的嫁轿,出了宫门,带着长长的嫁妆队伍,朝着宋国公府去了。
襄城公主主动推辞公主府一事的美名早被帝后公布于众,满朝文武听闻此事之后,无不羡慕萧瑀,觉得这老家伙的福气实在太好了,居然娶了个这样通透知礼的公主。
尚公主实是美事一章,不过在朝也有不少身居实职的人不愿尚公主,原因么,自然是尚了公主之后,一大家人无端端的都要低她一头。
人家娶媳妇回家,是为了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和丈夫的,尚了公主,则像娶了个祖宗。
别说让她来侍奉公婆,她不找你茬就算烧高香,公主一年四季都住在自己的公主府,偶然来婆家露个面,公婆见了她还要行礼,这等滋味。。。。。。
可是萧瑀这老小子的儿子,居然尚了个不要公主府,愿意和普通人家的贵女一样,嫁进门,就以萧家媳自称、一心一意侍奉公婆和丈夫的公主,这运道实在是。。。。。。
一时之间,京都无数勋贵说起萧瑀的时候,语气都酸溜溜的,而当事人萧瑀父子,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走路脚上都带风。
尤其是新郎官萧锐,心里的那份喜悦旁人根本体会不了,迎亲的当日,身着大红喜服的新浪倌目光落在身边的豪华嫁车上,脸上的笑容几乎要溢出来。
第三百零七章 敲打
当然,凡事有好的一面,必然就有不好的一面,襄城此举,站在大多数的群臣和百姓的角度上来讲,自然是备受推崇和赞誉。
大家觉得皇家公主,能如此谦恭知礼接地气,实乃皇家教导有方,是帝后真正把百姓装在心里,不让皇家人有凌驾众生之上的心里之故。
这般接地气,又能这般真心实意为民着想的帝后和皇家人,自然是备受人拥戴。
但反过来,若碰上那等喜欢钻牛角钻、以及利益受损之人,对此则会感到极度不满。
尤其是得利益受损集团,如皇家宗室,以及一众公主,和有公主的妃嫔娘娘们。
你襄城身为长公主,嫁人的时候第一个拒绝了公主府,陛下还下令让大家都向你学习,你这样做是希望皇家所有的公主都像你一样,以后出嫁都不要公主府?
让所有的公主都像普通人家的小娘子一般,去恭恭敬敬的孝敬公婆,小心翼翼的讨好丈夫?
不仅是公主和妃嫔们不高兴,太上皇李渊也不高兴,在他看来,皇家人就该有皇家人的威严和特权。
皇家的公主下嫁到朝臣家里,那是皇家对朝臣的恩宠,这些人不思感恩,还指望皇家的女儿像普通人家的小娘子一般,尽心尽力的讨好他们?
若皇家的女儿日子都过得如此憋屈,世人谁还会不惜一切的都去争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只是襄城这事帝后两口子都赞不绝口,他一个不管闲事的太上皇心里再不舒服,也不好公开站出来和帝后打擂台,只能自己窝在宫里生闷气。
深谙父亲心事的永嘉趋机在他面前大力抨击襄城,她说襄城此举是踩着皇家的颜面和威严来给自己营造口碑,获取赞誉。
说话永嘉是真的很生气,她现在已经十三周岁,没什么意外的话,只怕明年就要出嫁了,在她看来,襄城此举就是故意和自己作对,故意打自己的脸。
她以前是很不把襄城放在眼里的,觉得襄城很小家子气,很上不得台面,一个靠着拼命讨好皇后才得了皇帝青眼的卑微公主,能得一门不错的婚事亦不过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
她万没料到的这个她一向不放在眼里的透明公主,出嫁的时候竟如此高调的来了这么一出。
永嘉本就对窦奉节这个驸马不太满意,现襄城这么一闹,难道还想让自己和她一样,嫁入窦府之后,连座自己的公主府都没有,每日晨昏省定,去给窦奉节那个寡母请安?
自从襄城推辞了公主府、并言明嫁入萧家,就是萧家媳的言论被帝后宣布出来,同时帝后还下令让所有公主都向她学习的时候,永嘉就憋了满肚子的火,若非理智尚存,早在襄城出嫁的前夕,她就冲到襄城的宫殿里找她的茬了。
李渊虽然知道女儿的话有煽动成分,但架不住他对襄城的选择确实不太满意,自然也就不会因此斥责女儿。
不仅如此,襄城出嫁回门后的次日,长孙皇后过来给他请安的时候,李渊就沉着脸不轻不重的敲打起长孙来。
“长孙,襄城拒绝公主府,致力要求嫁入萧家之后,便以萧家媳的身份服侍公婆和丈夫,此举虽能展现皇家公主的知礼柔善,却同样会显得尊卑不分。”
“要知道古往今来,君便是君,臣便是臣,若君臣不分,尊卑不明,就容易乱了纲纪,朕希望你和二郎莫要因小失大。”待长孙见完礼后,李渊便开口敲打了一句。
他的意思不外乎襄城的事只能是个例,而不能依此来要求所有的公主,否则,所有皇家的公主嫁出去之后,连座自己的公主府都没有,要和所有人家的小娘子一般,与公婆住在一起,如此尊卑不分,成何体统?
“儿媳明白。”长孙皇后虽不赞同李渊的言论,却不能当面违逆李渊,只能点头应诺。
她并不认为皇家的威严靠的是高高将自己与臣子和百姓区别开来而获得的。
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想要兴盛繁荣,靠的是君明臣贤,是完善合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