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宠书香-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狐狸不是你大哥买的。
  话说了一半,常云就把话给吞了。
  谁叫陆行舟寒冬腊月的让他给人送信,还是送到黄花闺女的房里,要传出去,别人不得以为自己是什么采花大盗呀!
  “这狐狸怎么了?”元宁问。
  常云摸了摸后脑勺,“这狐狸,你喜欢就好,嘿嘿。”
  反正他没瞎说,说元宁自己以为错的。
  “我喜欢呀。我给大哥带点什么东西呢?我这屋里好像没什么好东西。”
  “你别找了,我可不带东西了,也别写信,我又不是驿差。”要不是迫于陆行舟的淫威,他才不干这种闲事呢!
  “噢。”元宁泱泱,“那我大哥什么时候回来?”
  “这个可就不好说了,陆行舟是快回来了,但你大哥可就说不准了。”
  “为什么呀?”
  常云道:“因为案子已经查得差不多了,所以陆行舟要回来。”
  “既然案子已经破了,那为什么我大哥不回来?”
  “谁跟你说案子破了?”
  “不是你说的吗?”元宁无语,简直在怀疑常云的脑子。
  “我说大小姐,你不懂就别瞎说。查案跟破案是两回事,对陆行舟来说,案子好查,但他不是公门中人,他想破案,但他没这个权力。”
  “陆公子以前不是帮很多州衙、府衙都破过案吗?他既然查清楚了,只要向官府提供信息不就行了?”
  “所以说你不懂了。这些县官、州官都是些老狐狸,有些案子他们敢管,有些案子他们只会装聋作哑。”
  元宁愣了愣,又想起了那个美妇人神秘莫测的面容:“你说说,那些人的来头很大,县官惹不起?”
  “你还不傻嘛!”
  “那陆公子都回来了,我大哥怎么还不回来呢?”
  “他又不是我大哥,他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我管得着吗?”
  元宁看看常云,知道他对自己已经很不耐烦了,勉强笑了笑。
  说的也是,大哥都跑出去了,别说是常云,就是自己也未必能劝得了他回来。毕竟,盛府并不是他的家。
  “常云,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
  “什么忙?我可不去江南了,最近要在京城里玩玩。”
  “不用去江南,我想请你帮我给人带个口信。就是京城里的。”
  “我说了我不是驿差……”
  都怪那个陆行舟,把好好的一个江湖游侠弄成了个跑腿儿的。常云越想越觉得今夜没告诉元宁小狐狸的来历是对的。
  “求求你了,这件事真的很重要。以后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一定也帮你!”
  常云原本是不肯的,但听着元宁几乎颤抖的哀求,他心软了。
  “好吧,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我想请你去给卫国公府的世子谢檀带个口信,请他尽量想办法推迟定亲。嗯,不是尽量,是一定要。”
  常云的眼睛贼亮贼亮的,“你想嫁给他?”
  “不是啦!”元宁无奈,“求你一定要把这句话带给他。”
  自从知道父亲会回朝的消息,元宁就一直在琢磨这件事,可她出不了门,又不敢找人传话。想起卫国公夫人对姐姐的忌讳,就算是盛元祯上门去找谢檀,肯定也是盯得死死的。
  倒不如让来无影去无踪的常云来传话!
  “你的轻功这么好,一定别让任何人发现你。”
  “知道了。”常云推窗便走了。


第36章 试探
  天气一天一天的转凉了。
  蓁蓁院里燃起了地龙; 元宁卧在贵妃榻上; 手里拿着没读完的半卷宋词,懒懒的打个哈欠。
  让常云去给谢檀带口信已经五天了,也不知那家伙有没有把信息带到。
  元宁心猿意马; 一会儿想想这; 一会儿想想那,唯独忘光了背了一早上的那首《青玉案》。
  春风正好端着一盘黄澄澄的桔子进来; 见元宁软绵绵的提不起精神,便笑着说:“姑娘,我给你剥个蜜桔吧?”
  元宁瞅着那桔子个个饱满,甚是喜人; 便点头:“你拿过来; 我自己剥。咱把这全剥了泡水喝。”
  宁可剥桔子,也不想读书。
  元宁和春风坐到桌子前,一人拿了一个最大的剥起来。主仆二人正剥得起劲; 细叶举着一张帖子走了进来。
  “姑娘。”
  元宁抬眼; 漫不经心的问:“又是哪家来的帖子?”
  “是赵琳姑娘。”
  元宁一抖; 手里剥了一半的桔子掉到了地上,春风忙弯下腰去捡。
  “她又来帖子了?写的什么?”
  细叶摇摇头:“这不是邀你去玩的帖子,这是赵姑娘的门帖; 她的马车已经到大门外面了。”
  什么?赵琳上门了?
  元宁真没想到赵琳会热情至此; 回帖拒绝她不成,居然还跑上门了。
  她沉吟了一下,“这样吧; 你去告诉她,就说我这几日感染了风寒,怕把病气过给她,等病好了,我再请她来玩。”
  很快就到年关,到时候家家户户都很忙,谁还有时间上门?等到开了春,她就进宫了,就算赵琳天天上门来堵也找不着人!
  谁知细叶再次摇了摇头,为难的说:“门房那边先知会的夫人,夫人说你这阵子这家里闷久了,既是有朋友上门,让你歇歇也好。这帖子是刚刚正院的刘嬷嬷带过来的。按照时间算算,估计赵姑娘已经进园子了。”
  什么?娘已经把人放进来了?
  元宁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听见外边有婆子在通传:“赵琳姑娘到了。”
  “请她进来吧。”元宁无可奈何的闭了闭眼睛。
  “是。”细叶心知自家姑娘不愿意见这个赵琳姑娘,这会儿领了命,又朝春风使了个眼色,这才出去迎赵琳。
  春风当然也看出来了,默默端着桔子退到一边。
  “阿宁。”赵琳从外面走进来,身上披着一件大红色的毛绒斗篷,显得她人特别小,不过这红色倒衬得她肤色好看了些。
  元宁硬着头皮与她寒暄:“琳儿,怎么想起来看我了?”
  “我听说你快要进宫去给公主做伴读了,想着若是再不来找你玩,恐怕以后更没机会了。”
  “不是我不想去找你,实在是我以前太不用功了,所以娘把我留在家里看书,不让我出门。”
  元宁的话音一落,春风便捧着四本诗集走过来,摆在元宁和赵琳的中间,道:“姑娘,夫人说了,这几本今天必得看完,晚上还要考你呢!”
  “夫人还说,今日要是再背不出来,就要罚我们俩了。”细叶在一旁帮腔。
  这俩丫头,倒是机灵。
  元宁心里高兴,脸上一副苦相:“我这记性不好,我娘老是叫我背书,真是一刻都不得闲。”
  赵琳微微低了头,抿唇道:“夫人也是一番苦心,到宫里侍奉公主总要多读些书才好,其实我来的时候也担心夫人不让我进门。我也不多呆,跟你说几句话就好。”
  元宁见她意会到了自己赶客的用意,也就不多说了,继而道:“你要喝什么茶?”
  “我在家喝惯了普洱。”
  “那就喝普洱。”元宁这话说出去了,背后两个丫鬟,细叶和春风站着一动不动,谁都没有去沏茶的意思。
  赵琳只当做不知道,朝背后的丫鬟挥了挥手:“紫竹,拿过来。”
  丫鬟便把手里的食盒放在了桌上。
  “这糕点就是我上次说的新学的。”
  “哦?”
  “不是什么稀罕的糕点,是绿豆糕,做法很普通,但这绿豆是我家乡的亲戚送来的,可香了!”赵琳一边说,一边打开锦盒,从托盘上取出一块纸包的糕点放在手上,又将包纸一点点打开,举到元宁眼前,“阿宁,尝尝吧。”
  的确如赵琳所说,那是块很普通的绿豆糕。
  但又不是一块普通的绿豆糕。
  包这块绿豆糕的,说赵琰做的葡萄笺。
  元宁记得,有一次赵琰休沐,带她去十里外的一座小镇吃传说中最好吃的羊肉粉,结果迷了路一直没找到。元宁饿了,赵琰便去路边买了绿豆糕,元宁咬了一口就嫌弃那绿豆糕太粗糙。赵琰便用身上带的葡萄笺把绿豆糕包起来,重新给元宁,问她有没有觉得绿豆糕便好吃了。
  “姑娘,赵姑娘让你尝糕呢!”细叶见元宁又如那一日见到紫色帖子一般发起了呆,似乎眼里还有泪,忙说话提醒她。
  元宁被她一喊,眼睛一抬,正好对上赵琳审视的目光。
  赵琳……葡萄笺……绿豆糕……
  元宁忽然觉得这一切似乎不是巧合,心中猛然一震,本能地朝赵琳看了一眼。
  赵琳被她一盯,忙转开目光,将绿豆糕放在桌上。
  “阿宁,你尝尝这糕吧。”
  “我早饭用的多,这会儿有点积食,这会儿要吃了东西,午饭又吃不下了。先放这里,等下午看书饿了再吃。”
  “那样也好。”赵琳站起身,裹紧了身上的斗篷,“你这儿有这么多功课要做,我就不耽搁你了。等你空了,再来找我玩。”
  “好。”元宁淡淡的道。
  看着赵琳走出去,既没有送她,也没有吩咐丫鬟送她。
  “姑娘,你没事吧?”细叶见元宁脸色不佳,急忙上前扶住她的手。
  “我没事……”元宁的目光瞥向桌上的绿豆糕。
  春风见状,便道:“我扔了这东西去!”说完,就找了个篓子把绿豆糕带锦盒一股脑的装进去。
  “慢着!”
  眼看着春风要把东西拿出去,元宁又开了口。
  春风与细叶对望了一眼,猜不出自家姑娘的意思,只好又把东西端回去。
  元宁仔仔细细地盯着那些葡萄笺看了一遍,的确是赵琰最喜欢的折法。
  她轻轻闭了闭眼睛。
  “扔掉吧,别让人看见。”
  “是。”
  元宁静静坐在那里,始终猜不透想不明。
  为什么赵琳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送葡萄笺到她眼前,为什么天底下那么多糕点她不做,偏偏要做绿豆糕?
  想到赵琳先前那审视的目光,分明是在试探自己?
  她为什么要用自己上一世的经历试探自己?
  难道她也是重生的?
  不,就算赵琳也是重生的,她也没理由来试探自己……前世赵琳跟自己的交集并不多,自己嫁过去的没多久赵琳也出嫁了。
  更何况,就算赵琳知道葡萄笺的事,她也不可能知道绿豆糕。
  那么……
  元宁的心里忽然出现了一个可怕而大胆的想法……
  “姑娘,正院派人来请你过去用午膳。”细叶和春风让元宁一个人在屋里发了许久的呆,这会儿正院派人来喊了,她们只好进来叫元宁。
  “告诉母亲,我正读书呢?就在蓁蓁院吃饭,晚上过去。”
  细叶道:“刘嬷嬷说这是老爷的意思,还说今儿有事请要通知大家呢!”
  爹有事要通知?难道是回朝复任的事有眉目了?
  元宁沉重的心中划过一抹明亮。
  “更衣,去正院吧。”
  ……
  元宁算去得晚的。
  走进厅里的时候,饭桌上已经坐了满满当当的人。
  盛敏中和龙氏坐在上首自不必说,不只是元祯、元慈、元柔和元淳,正院的柳姨娘和元惠也在。除了离家的盛元康,盛府一家人都齐活了。
  “爹,娘。”元宁脱下斗篷,走到元慈和元淳中间坐下。
  盛敏中微微颔首,环视了一下在座众人:“既然人都到齐了,我就说几件事。”
  所有的人都看着他。
  “第一桩便是元康的事,我已经托我在江南熟识的朋友打听他的下落,但已经两个月了,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我想着他们毕竟是外人,又有公务在身,可能无法竭尽全力。等开了春,若是再没消息,元祯,你就去一次江南,即使找不到人,也尽量打探些消息。”
  “是,爹。”元祯应允。
  “第二便是我的事,往后我会一直留在京城,至少近几年不会离家。”
  这话一出,二房的几个人都是面露惊喜。
  盛敏中把众人的神情看在眼中,深感自己这次做了正确的决定。
  “第三,我今日收到了大哥的来信。”
  元柔和大房的人顿时眼睛一亮。
  盛敏中却微微低了头:“大哥今年要带着家眷回京过年。”
  “家眷?”元柔奇道。
  盛敏中看着她,心有不忍:“大哥在信中说,今年四月,他迎娶了一位继室夫人,这次回京,就是要让嫂子记入族谱。”


第37章 见面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巷子里,几个穿着新棉袄的总角小童一边点鞭炮一边唱歌谣。
  今儿是腊月二十四,盛府的下人们天还未亮就已经起来开始打扫。盛府的主子们同样起得早,因着今天是盛府的大老爷盛文中带着夫人回府的日子。
  守在城外的小厮一跑回来报信说进了城; 盛敏中便领着全家人一齐到门口迎接。
  盛文中任职的地方靠近西凉; 距离京城路途遥远,他总是隔一年才回来一次。
  “来了,来了。”管家指着前面三辆灰色的马车。
  “是老爷的马车。”柳姨娘顺着管家指的方向望过去; 声音略微有些颤抖。
  这个即将到来的继室夫人; 威胁最大的就是柳姨娘。元柔是原配嫡女; 又长在二房,她心里虽不高兴,但也无甚利害关系。但柳姨娘就不同了; 她这个姨娘; 在上头没有夫人的时候,算半个主子,如今真正的主子来了; 她就是彻头彻尾的奴婢。
  等到马车在盛府门前停稳当了,便看见盛文中掀开车帘走了出来。
  “大哥。”盛敏中迎上前。
  盛文中跳下马车,微微一笑:“二弟,好久不见了。”
  盛文中比盛敏中大两岁,但因常年呆在边关,受风霜浸染,显得比盛敏中苍老许多。
  “大哥一路奔波劳累了,”盛敏中朝后面望了一眼,“大嫂呢?”
  “同女儿一起,在后面。”
  听到女儿二字,在场的人都是一惊。
  不是年初才迎娶的吗?怎么就有女儿了?
  第三辆马车里跳出来个婆子,跑到第二辆马车打开帘子,便见一个妇人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下了马车。
  那夫人看着约摸三十来岁,看起来十分精明,模样倒也不差,只是有些黑,想来那地方风吹日晒的,人都是这样。她手边的小女孩看着与元宁差不多,但衣着打扮却次了许多。一走过来,便一直盯着元宁看。
  “这就是我的夫人韩氏和女儿吟秋。”
  “我叫夏吟秋。”那小女孩昂着头,着重强调了一下“夏”字。
  既然姓夏,那就不是大伯的女儿了。也不知这韩氏是寡妇还是和离了。
  大约是寡妇,若是和离,夫家应当不会让她带走女儿。
  元宁朝盛元柔那边望去,原本以为能看出点什么,谁知盛元柔一直面不改色带着微笑。
  真厉害!
  大伯被那夏吟秋一顶撞,也不生气,继续介绍道:“这是我二弟敏中和弟妹龙氏。”
  “二弟,弟妹。”韩氏倒也很得体,落落大方的打了招呼。
  盛敏中和龙氏齐齐喊了声:“大嫂。”
  见巷子里渐渐有了围观的人群,盛敏中道:“大哥,不如先进府,再让孩子们拜见大嫂。”
  “也好。”
  于是一家人便依着大小辈分往里走,只有夏吟秋一直紧紧跟在韩氏身旁。
  等到了正厅,四位长辈落了座,众人便依次上前行礼。
  先是柳姨娘规规矩矩的跪在韩氏跟前磕头敬茶:“夫人。”
  “起来吧,夫君跟我说过你,这么多年你照顾着家里也是不易,往后也可不必劳累了。”
  这韩氏倒也厉害,一进门就让柳姨娘多歇着。
  柳姨娘自然是恭恭敬敬地磕头谢过。
  接着便是大房的子女,该盛元惠和盛元柔一起磕头叫她母亲。
  两个人一齐站在韩氏面前,盛元惠脸上的表情不情不愿,盛元柔脸上的表情依旧十分平静。
  柳姨娘在一旁急的不得了,拼命朝盛元惠使眼色,盛元惠这才不耐烦地跪下了。
  谁知盛元柔却没跪。
  屋子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她的身上。
  当然,除了元宁,其他人看向她的目光都有许多的心疼和不忍。突然从天而降这么一个韩氏,还要她磕头喊母亲,换了别人谁受得了?
  元宁饶有兴致的看着盛元柔,见她依旧面不改色。
  “元柔。”盛文中低低喊了她一声。
  盛元柔抬起头,平静地看了父亲一眼,对着韩氏行了一个普通的长辈礼,便退到了龙氏身后。
  韩氏似乎毫不在意,反倒是笑着说:“这就是元柔吗?你父亲经常在我面前提起你,说你生的美,还会作画。”
  元柔不置可否。
  龙氏见状,便笑道:“阿柔的画的确很好,她是个好孩子,大嫂莫要见怪才好。”
  “怎么会呢?元柔平日都是弟妹教养,跟弟妹亲近也是自然的。她这么乖巧,都是弟妹的功劳。”这韩氏虽说是小地方出来的人,说话却一点也不小家子气,是个厉害人物。
  一句话,竟然把元柔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