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砍柴女驯夫记-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四郎自那日吐血之后便浑浑噩噩,半梦半醒,见了这坟茔墓碑,心中的伤痛才落在了实处,跪倒在地痛哭出声。周夫人亦跪了下来,周侍郎倒没有拦阻,只是默默地点燃了纸钱。
一家三口祭奠完毕,回到庄中,周侍郎不能久留,嘱咐母子二人好好养病,便回京去了。
周夫人和周四郎的病倒一天天好了起来。只是周四郎除了一日三餐之外,俱都在楼上读书,累了便坐在窗前看着假山池塘,一日说不上十句话。
第15章 周家
这边黄家等了几日不见周家上门问名,倒是阿奇回来了,黄大婶给阿奇安排好了住处,到堂屋上了茶水,坐下来打听周家的情况。
阿奇道:“听说周家母子都病了,婚事如何倒是没有打听出来。”
黄大婶担心问道:“周家四郎不是个病秧子吧?”
阿奇有些不甘,却也不能不说实话:“这倒不曾听说。”便又把周家的情形一一道来。
说起来阿奇这一支跟周侍郎这一支也不算太远,是阿奇的叔公,阿奇的祖父都与周侍郎的父亲是堂兄弟。
周家世代为官,但也不是每一代个个子孙都能入仕。周侍郎的父亲这一代,只有周侍郎的父亲为官,最后官至正四品大理寺少卿致仕。
周侍郎这一辈,兄弟三个,一嫡两庶,周侍郎就是这个嫡子,聘了从四品内阁侍读学士田学士之女田不离为妻。
周侍郎二十岁中了二甲十名,又考了庶吉士,一路顺风顺水升至户部侍郎,也算是周家历代升迁最快的了。
另外两位兄弟,一位中了举,补官外放做了个通判,熬了十来年,如今外放做了个知县。另一位却连秀才也未能中,娶了个巡检之女,自己谋了个吏目,举家在外,与本家联系甚希。
周侍郎还有一个嫡亲的妹妹,嫁了国子监学正,官职虽低,但在清流中颇有名声。其余庶女倒不必多提。
到了周四郎这一辈,周夫人生了长子和幺儿,就是周四郎。周四郎另有两位庶兄弟,都是周侍郎妾室所生。周夫人还育有二女,长女已经出嫁,次女今年十二岁。除了这两个嫡亲的姐妹,周四郎还有三位庶出的姐妹。两位已经出嫁,一位今年才八岁。
周四郎的三个哥哥俱都已经成亲,这一大家子都和周老太爷,周老夫人住在侍郎府中。
黄大婶和黄大姐听了,只觉得脑子里钻进了无数马蜂般,嗡嗡作响。这么一大家子人,多得跟蜂窝似的。阿奇瞧了瞧她们的脸色,笑了笑:“我们周家是大族,他们这一支又特别的兴旺。”
黄大姐叹了一口气道:“阿奇,你可知道周夫人和周四郎因为什么病了?”
阿奇道:“听是听说了一点儿。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黄大姐抬头,阿奇有些犹豫地道:“听说是周侍郎写了信来反对这桩婚事,周夫人和周四郎都挨了骂。”
阿奇这个消息确实是周侍郎示意传出去的。这样才能比较合理地解释周家为什么突然停了跟黄家议亲的事情。
黄大婶心里这个纠结,到底觉得这亲事没了更好,一拍大腿:“我说这是怎么回事,想来就是了。这当娘的可不是幺儿要什么给什么。这当爹的却又不同。自然是要找那门当户对的。”
又怕黄大姐想不开:“大妞妞,照我看,这门亲事可真是不太好,就他们家那么些人就不好对付。你要嫁了进去,可不是光给这些人做鞋都得做到猴年马月去。”
又对阿奇道:“说来家里的爷们才是话事的,既然周侍郎这个大官儿不同意,这事八成就黄了。不过一码归一码,你还在家住着,怎么着你也救过我家老二。”
说完就气冲冲地去找黄老爹商议去了。只留下黄大姐和阿奇。
阿奇就问黄大姐:“阿英,你怎么看?”
黄大姐心里早把这事转过了几转,平静地道:“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周老爷不同意,自然是不成了。我娘自然会给我另找人家。倒是辛苦你了,特意又来送消息。”
阿奇瞧着黄大姐,觉得她更加有趣了:“每次说起亲事,人家小姑娘都害羞的不得了,你怎么没事人一样?要是别的小姑娘被人退了亲,少不得哭天抹泪的,我听说你也不是第一次被退亲了,你怎么跟说别人的事情一样?”
黄大姐瞪了他一眼,站起身来:“你以为我心里不难过?可我哭天抹泪地不过是让我娘难过而已,难道周家就不悔婚了?我呀,早想明白了,嫁大官家里也不都是好处,嫁那穷家小户也不会都是坏事。自己的日子还得靠自己过去,我觉得我家很好,我大嫂还不是成天怨气冲天地不开心。”
阿奇闻言一怔,再没想到黄大姐还有这样的见识。先前说要娶她,若说没真心倒也不是,可若说有真心却也不过是合适二字。黄大姐大字不识,阿奇其实心里还是觉得有些不足的。
阿奇看了看黄大姐,黄大姐大眼睛一转,又瞪他一眼,模样倒有几分娇嗔:“怎么,我说错了?” 阿奇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红了脸,第一次结巴起来:“没,没错!对,太对了……。”
黄大姐见他紧紧张张的模样,不由好笑,笑吟吟地道:“你也去休息一下吧,我要去添柴煮饭了。”说着身子一扭,大大方方地走了。
阿奇的脸更红了,看着黄大姐的背影,身材有些高挑,肩平腰细,走起路来没有弱柳扶风之态,却胜在端方自然。
福祸相依,嫁进高门,人人都只看到福,瞧不见祸;嫁进贫家,人人都只看到祸,瞧不见福。究其原因,不过是富贵迷人眼罢了。
阿奇自幼失了双亲,也算是尝尽了人情冷暖,若不是叔公照顾自己,只怕也活不到这么大。
如今年纪渐长,叔公也有托人给他相看,只是人人一听周家,都以为是周侍郎一支,千好万好。到得知是他们这一支,还是个自幼双亲皆丧的,便立刻推三阻四。
所以阿奇出门,除非必要,都不愿意提自己姓周,大名周文奇,心里存了不肯沾光的志气。万没有想到黄大姐却没生了一双富贵眼,阿奇心里不由感慨万千。
阿奇说起周家时,其实还隐去了一些情况。这周四郎既是嫡出,长得又好,更是这一辈读书最出色的,十四岁就中了秀才。反而周四郎的大哥,虽然比周四郎大了足足八岁,却在去年才中了秀才,勉强维持了脸面。
说周四郎是周家下一代的希望也不为过。
这样的一个人物,周家又怎么能让他娶个农家女?看看周侍郎的岳父,那是天子近臣,周侍郎有今日,岳家出力不少。阿奇这样想着,心里打定了主意,要借着采药这个借口,在黄家住上几日,必定要让黄家接受自己做这个女婿。
第16章 下跪
阿奇住进了黄家,人勤快不说,医术也好。到晚间吃饭的时候,黄大嫂和黄二哥都能出屋了,便到了堂屋一起吃饭。
阿奇瞧了黄大姐一眼,想让她知道自己的医术有多好,特意问道:“大嫂子的伤可好些了?”
黄大嫂木着脸:“好是好一些了。但我听人家说伤口结疤结得太快,以后会留疤。”
阿奇有些尴尬,见黄大姐低头吃饭,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解释道:“那是吃鱼,伤口收得太快,我的药不会。”
黄大嫂接着说:〃你才多大年纪?本来说好,晒完庄稼,我可以带着小棍子回娘家的,我娘家那边有个老郎中,我想早些回去,请他给瞧一瞧。”
阿奇的脸“腾”就红了。黄大哥的脸却是黑了:“留疤又怎么样?乡下婆子,又不是什么贵夫人,谁身上没点疤?你那么精贵给谁看?!”
黄大嫂本来就是想回娘家告状才想趁着伤疤看着还吓人回去的,听见黄大哥这么说,双手一抹眼泪,哭道:“黄大郎,你打得我浑身都是伤!还有脸说风凉话!在你眼里,我就是那地上的泥,我明儿就回娘家!”
阿奇的脸白了。本来想要在黄大姐面前表功的,结果倒让黄大哥和黄大嫂吵了起来。
黄老爹也很生气,看了黄大婶一眼。黄大婶立刻骂道:“吃顿饭都不让人安生。你要回就回吧!老大,明天一早就送她回去,小棍子留下,跟他二婶子。”
安氏闻言立刻低了头,一张俏脸皱得能拧出苦水来。她爱花爱朵爱漂亮,小棍子正是犯浑泼皮的年纪,又是目前黄家唯一的孙子,金贵得不行。她只带了小棍子几日,她已经苦不堪言,瘦了一圈。但也知道这个时候,尤其是还有外人在场,自己绝对不能顶撞黄大婶。
黄大嫂一听,放声大哭:“小棍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啊!就是你家的孙子,也是我爹娘外孙子!明明说好秋后可以带他回去住几天的!黄老大,你还是不是个男人,说过话还算不算数!”
黄老爹和黄大婶看见有阿奇这个外人在场,黄大嫂就这样不管不顾地撒泼,自己都恨不能上去打她几个耳光了!黄大姐猛地站起身来:“阿奇,你跟我出来!”说完也不管阿奇是不是还在发呆,扯了他就往外跑。
黄大姐拉了阿奇一路走,阿奇一声不敢吭地跟着。
黄大姐对北山特别熟悉,南山有河,北山却都是旱地,也不知道黄大姐怎么拐的,两人竟到了一个朝西的小山包上。背后是密密的树林,前面是一览无余的群山,居然还有一块大青石。黄大姐往大青石上一坐,也不出声。阿奇悄悄地在旁边找了一小块平整的草地也坐了。
两人就看着西面群山上一轮太阳,就在群山之上,将整片天空都映得橙红,只有那正中间圆圆的光晕,照着山头的林木怪石,成了一幅剪影。周围的群山明明是暮色渐起,看着却像雾气环绕的早晨。
黄大姐指一指夕阳:“阿奇,你看好不好看?”
阿奇也被这风景给震撼了,随口吟道:“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黄大姐惊道:“阿奇,你会写诗?”
阿奇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乱糟糟的头发:“不是我写的,我只是会背。”
黄大姐从怀中取出一只拇指长的小木梳子,递给阿奇:“你没有梳子吗?每次见到你,你的头发都乱糟糟的。”
阿奇惊讶道:“你随身还带着梳子?”
黄大姐笑道:“我常到处野跑,回家前悄悄地把头发梳好,我娘就不骂人啦。”
一回头:“哎呀,太阳只剩半个了!”
阿奇手里紧紧握了那柄梳子,和黄大姐一起无声地看着夕阳渐渐没下群山,一轮半透明的素月升上山头,心中涌动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一句诗蓦然地涌上心头:“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阿奇那一刻做了一个改变一生的重大决定。黄大姐并不是只有嫁给周四郎才是一品夫人的贵命,自己也是周家人,凤冠霞帔,他也能挣。
黄大姐站起身来:“天晚了,你赶紧梳梳头,我们就走吧。”
阿奇把梳子递给黄大姐:“你教我。”
黄大姐笑道:“不知道你还是个会赖皮的。”伸手就把阿奇的头巾扯了下来,飞快地通了头发,几下就给梳好了。一边收了梳子一边道:“我大哥给我的。那么好的大哥,不知道为什么我大嫂就是跟他过不到一起去!”
阿奇有些不舍地跟在黄大姐身后朝山下走去。走到一半,黄大姐突然停住了脚步:“阿奇,对不起,我们家现在这样,你能不能……”
阿奇会意,心中止不住有些失落,但是也知道确实不宜在再留在黄家了。真是很懊悔,自己怎么会在饭桌上多那句嘴。
第二日一早,阿奇就坚决辞别了黄家人。黄大婶满脸惋惜:“真是的,说好要住几天的,可是嫌弃我们招待不周?”
阿奇连连摆手道:“不是,不是,我只是突然决定不再做郎中了。药也不用采了,我回去就跟叔公说,我要好好读书。”
黄大婶吃了一惊,想了想道:“你们周家人本来就是会读书的。你好好读,将来去考状元。”
阿奇大笑:“借婶子吉言。”又转头看了看黄大姐:“阿英,谢谢你。”
黄大姐心中觉得对不起他,感激道:“你以后得了空,还来串门。”
送走了阿奇,黄大婶才把黄大嫂和儿子都叫道自己屋里去了。
黄大姐一咬牙也跟了进去。
黄大婶推了她一把:“你跟着搅和什么!”
黄大姐二话不说,走到黄大嫂面前“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大嫂,对不起,都是我的错。你是我嫂子,我再怎么也不应该说那样的话。”
作者有话要说:
在上榜之前暂时更新到这一章,等上榜了保证日更。谢谢给我留言支持的朋友,我会努力码字,尽力写好,绝对不坑!
写完上面这一段,去改文章发布时间,结果看到有一个新的留言和收藏,到底舍不得让两位收藏了我文章的读友失望,还是继续更吧!
第17章 蠢人
黄大婶和黄大哥见状都赶紧去拉她:“你这是干什么?!赶紧起来。”
黄大姐死活不肯起来,道:“这些日子家里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我心情也不好。那天如果我不说那样的话,大嫂也就不会那样说我,我也不会被气哭了,大哥也就不会对大嫂动手,大嫂也就不会受伤……。”
黄大婶拍打着她的背,哭着道:“我苦命的大妞妞,在娘家娘还护不住你,让你受这样的委屈……。”想到范家周家,心中更加伤心了,索性也坐在地上,抱住黄大姐哭起来。黄大姐也哭得稀里哗啦。
黄大嫂本来见黄大姐给她下跪也吃了一惊,又觉得是应该的。要不是这个小姑子,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真是个搅家精,难怪嫁不出去。心里这样想着,气倒是消了一半,本来想说两句软和话,可是一听到黄大婶的话,火气和委屈又升起来了,咬了牙不开口。
昨天黄大姐拉着阿奇走了之后,黄大哥就差点儿动手又打章氏一顿,被黄老爹给压住了。晚上都没回屋,自己跑到柴房挺了一晚上。
见妹妹为了自己下了跪,娘哭得那么伤心,章氏瞧着居然半句话不说。黄大哥一颗心拔凉拔凉地,火气反而没有了。
黄大哥对章氏说:“走吧,我送你和小棍子回你娘家去。”说着就自己出屋去准备牛车去了。
章氏大喜,抬了抬头,终于说道:“三妹,你起来吧。也该学学规矩了,谁家的小姑子那样子跟大嫂子说话的!娘……”。章氏本想说“我走了。”
谁知话音未落,脸上就挨了黄大婶一巴掌:“你有脸说谁?她哪里说错了?!你自己笨手笨脚打碎了东西,她说什么了?你就咒她没人家要!这口气我们都忍了,不过想着家和万事兴,你滚!滚回你娘家去!有本事就一辈子住在你娘家去!”
向章氏赔礼,下跪道歉是黄大姐想了一夜想出来的。她是真心歉疚,觉得自己当时要是不说那话,事情就不会到这个地步。只要章氏消了气,有小棍子,大哥大嫂的日子也就过得下去。可要再这么两边僵着,只怕都伤了心。
可是这一刻她才发现自己错了。她当着大哥和娘的面给章氏跪了,大哥和娘只会更加讨厌章氏,而章氏,黄大姐也很是失望。这个大嫂是勤快肯干的,可是这张嘴巴……一张嘴就能把好事给搅和成了坏事。她真的很同情自己的大哥。成天看章氏脸色,真是……谁能忍!
章氏到底没胆子也打黄大婶一耳光,捂着脸,哭着跑了。
黄大姐站了起来,扶母亲坐下,黄大婶一巴掌拍在她背上:“傻闺女!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给娘看看,那膝盖磕着没有!”
黄大姐低了头:“我做错了才惹出这些事来,他们是我的大哥大嫂,我只是希望嫂子消了气,能好好跟大哥过日子!”
黄大婶道:“你大嫂这个人……简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蠢人一个。我真后悔给你大哥聘了这么一个媳妇儿。当初瞧中她勤快,谁知道她这脾气,不看你对她好的地方,只看你对她不好的地方,见天儿吊丧着脸,别说爷们瞧见了烦,谁看了不烦!你给我记住了,将来嫁了人,多学学你二嫂子,头一件就是要笑脸迎人,顾全自己男人的脸面,男人才会疼你。”
黄家闹得这样,也顾不上周家的事情了,黄大婶和黄老爹都想着,等过一阵,就在黄大婶娘家温城替黄大姐寻一门亲事,谁知道周家的事情又起了变化。
第18章 手绢
周侍郎回了京复职,许家的事情随着御笔亲批已经算是完结了。渡过了仕途上的一大危机,为了情谊差点儿闯了大祸的妻儿还在乡下养病,他大大松了一口气,除了每日上朝应卯,回家来,到了后宅就跟几个美貌小妾打情骂俏,乐呵呵地,瞧着她们为了自己争风吃醋,甚是潇洒快活。谁知道这样的轻闲日子还没有过上几日,居然有人又翻出了许家的事情,狠狠地参了他一本。这回不是说他与许家交接过密,替许家隐匿贪墨之财,而是私德不修。直把他气了个七窍生烟。
许家的事说来他很清楚底细。不过是工部那些人这些年贪了不少。工部尚书一倒,拔出萝卜带出泥,牵连很大。找个好糊弄,又没有什么背景的,先占了山头,若是个聪明的,也未必会落得许家的下场。偏偏许月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