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忠犬将军锦绣妻-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再进一步,她能不能把晋国公府连根拔起来都未可知!
  若是徐策知道了,也一定支持她这样做。
  傅锦仪挑开帘子,最后望了望天上刺目的日头。
  她可以安心静候了。她的时间或许不多了,但晋国公府……只会比她更狼狈。
  ***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徐太后破天荒地做出一个决定,回自己的娘家省亲。
  李沣想着自己的母亲有段日子没回娘家了——主要是因着晋国公府这一年乌七八糟的事儿闹得太多,徐太后脸上无光,不愿意回去。遂点头应允,安排了得力的心腹们服侍太后凤驾。
  徐太后乘坐十六人抬凤驾,仪仗所过之地,街头巷尾的百姓们争相跪拜,排场极壮观。一早接了消息预备着的晋国公府,也因太后驾临而上下欢欣。
  毕竟,徐太后对晋国公府很久没有一个好脸色了。李氏进宫都会被她申斥,徐荣和徐敏等几个小辈进宫,更是连太后的面都没见着,被女官们传太后旨意训斥,命他们安分守己。
  这一回中秋节,太后肯屈尊降贵回娘家省亲,晋国公府众人都大松一口气。
  李氏和国公爷亲自领着家眷在府门前跪迎。
  不多时凤驾来了,府内鞭炮声大作,众人高呼千岁。等徐太后下了轿子,却看也不看自己的嫡母,径直阔步入内道:“哀家不过回来吃一顿团圆饭,还要赶在一更前回宫!你们紧着开席吧,不必太铺张了。”
  徐太后一张脸冷若冰霜,李氏等人瞧着也不敢问,连忙恭恭敬敬将她迎入芙蕖园的厅堂,传了命令预备开席。席间李氏和国公爷做主请了戏班子和歌舞伎等载歌载舞,听着满府歌舞升平地,端上来的菜肴更是精致可口,只是徐太后的脸色一直不大好。
  李氏只当太后是为着徐荣的事情生气,小心翼翼地赔笑道:“从前的事情,是晋国公府行差踏错,徐荣几个不争气的晚辈,臣妇都已经狠狠地教训过了,日后再也不会给太后娘娘惹麻烦了!太后娘娘今日既省亲回来,臣妇趁着这中秋佳节,借花献佛向太后请个罪,还请太后宽恕。”
  说着,身边国公爷也跪下了。
  往日里,只要是徐家人跪着痛哭流涕,徐太后多少要心软。只是这会儿,她端坐如初,斜睨着李氏的面庞道:“母亲言重了,这晋国公府是我们大秦的功臣,便是犯了错,也犯不着请罪吧?”


第六十四章 哀家要看的是灵符! 
  李氏这段日子被徐太后敲打地狠了,倒是学聪明了,一瞬间听出了徐太后话中带话。
  徐太后这是试探的意思!晋国公府犯的那些错,哪一桩都离不开一个“恃宠而骄”。因为仗着大将军的功绩,才敢一次又一次地冒犯皇室;仗着国丈的身份,才自以为是地以为圣上是自家的亲戚,圣上要念着情分云云……
  徐太后不止一次地申斥李氏,告诉她皇室就是皇室,徐家是皇室的奴才,这一点不会改变!
  既然是奴才,犯了错还谈什么功绩?
  “太后娘娘,臣妇绝不敢有这样的念头!”李氏慌忙回答道:“晋国公府虽然有功,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晋国公府犯了错就是该罚的,太后娘娘念在血缘的情分上每每宽宏大量,已经是莫大的仁慈了!”
  徐太后这才微微点头。
  “你们明白就好!”她冷声道。
  李氏战战兢兢地坐着,看筵席的气氛实在不像话,遂指着天上月亮道:“今日月色正浓,臣妇近来听明觉寺中弘安师父讲经,说是在月圆之夜祈福能功德倍增。正巧今日也请了明觉寺的几位得道高僧前来……”
  “祈福就不必了。”徐太后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她。
  李氏呆愣当场。
  “哀家早先就听闻,太夫人崇敬弘安师父,给明觉寺捐了不少钱,想必该求的福分都求到了。”徐太后缓慢地道。
  李氏听着心里直打鼓,知道自己撒出去五六万两买符纸的事儿被太后知道了。
  自徐荣获罪后,太后三令五申不得再信寺庙里的买卖。李氏也知道那些贪财的尼姑们不是好东西,但有些事儿……不做是不行的。
  “太后娘娘……”李氏满脸苦笑:“既然您都知道了,臣妇也就不隐瞒了。臣妇的确去求了符纸……这家里不是出了不少事儿吗,臣妇想求个安心!您知道的,臣妇一辈子都信这个……”
  徐太后忍着心中火气,问道:“出了不少事儿?晋国公府高门贵胄,能出什么事!”
  李氏既惶恐又尴尬,半晌道:“的确是出了事……是徐荣新娶的那个少奶奶,身染重病,如今快不成了。徐荣前头的原配就是病死的,再娶一个过门才几天,又要病死,不单徐荣克妻的名声要坐实、日后再也娶不到什么良家好女,我们晋国公府没福的名声也会传出去……”
  李氏解释着,徐太后不由皱起眉头。
  她的确没有听说什么新娶的大少奶奶病重之事……想来这种不吉利的事情,徐家是刻意隐瞒的。
  “是长兴侯府的三小姐?”太后问道:“她新婚时入宫拜见,人还是好的,这才过去了一个月而已!”
  “谁说不是呢!”李氏愁眉苦脸:“原本,原本人也是好的,只是不慎染了病……已经请相熟的御医瞧过了,无力回天……”
  李氏是真的很想把长兴侯府骗婚之事完完整整地讲出来!
  一提起这个大少奶奶,她简直恨得心头滴血!但是她却无力反抗,她一个字都不能说,谁让徐荣有错在先,谁让徐荣患有花柳病……只要她敢说出来,长兴侯府那一群恬不知耻的东西们就会告到御前,堂而皇之地宣称李三小姐是被徐荣传染了花柳病……
  李氏能说什么?!老天爷都不站在她这边!
  “是吗?”徐太后凤眸一眯:“难怪今日没有见到大少奶奶列席!如此看来,晋国公府还真是命途多舛啊,生老病死接连的祸事,都出在你家了?”
  李氏惊慌不安地落下了泪。
  “也罢,是长兴侯府的三小姐没福分。传旨请几位医术精湛的御医再来瞧瞧吧,若还是不成,日后再说日后的事。”太后随意道,显然对徐荣夫妇并不上心。
  李氏听太后的意思,知道太后已经放弃了徐荣这个侄子,不由悲从中来。
  她惶恐的是,晋国公府的未来在何方呢?子孙不争气,徐荣废了,徐敏是个文弱书生,下头几个小的,更不成器……
  又不由心头恼恨,恨老天爷为何将徐家的钟灵毓秀一股脑儿赏给了徐策那个野种!这太不公平了啊!
  李氏正心浮气躁,上首徐太后再次开口了:“太夫人既然说今日月色正好,还特意预备了祈福之事,那就请几位高僧上来吧。”
  李氏忙换了一副笑脸,和国公爷一同请先前安排好的高僧们入厅堂。她请过来的人都是明觉寺主持坐下弟子,价钱虽高,好在有真本事。众师太进堂,向太后行礼后开始诵读经书。
  徐太后本是喜欢听人念诵佛经的,但今日来一趟晋国公府是为着正事,并没有心思耽搁。她不过听了两句,摆手道:“这祈福的经文哀家听得多了。太夫人不是求了一盒子灵符吗,不如拿出来贴在厅堂之上、月光之下,想来是很灵的。”
  李氏讪讪笑道:“这灵符……已经被臣妇用了,贴在了别的地方!”
  “是吗?”徐太后缓慢问道:“是贴在了府中大少奶奶的屋子里?”
  “正是呢,臣妇只盼着她能再熬些日子,至少把这新婚头三月给过了呀!否则一进门就病死,这实在太晦气了!”李氏说话的时候,拼命忍着心中的怒火和厌恶。
  徐太后微微沉默,片刻后才道:“来人,在前引路,哀家要去探望大少奶奶。”
  李氏和国公爷等人齐齐一惊。
  这太后娘娘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还要去探望那个痨病鬼?
  “太后娘娘使不得呀,您千金贵体,怎么能去沾染晦气呢!这大少奶奶还是晚辈,身份又不高,如何值得您去探望!不如,您就稍稍赏赐她一些药材,就是给了她天大的体面了!”李氏几乎想跳着脚叫。
  天知道那个长兴侯府的女人给了他们徐家多么大的羞辱啊!用一个快病死的女人换来半张《夜宴图》,还让徐家背负克妻和晦气的骂名……这是骗婚,是抢劫,是无耻!
  太后娘娘竟然去探望她?她也配!
  徐太后却不知是什么心思,竟兀自站了起来道:“无妨。哀家跟随弘安师父学佛,学了不少行善的道理。哀家既是千金贵体,福禄厚重,去瞧一瞧这徐家的少奶奶,她或许还能托了哀家的福分减轻病痛,岂不是一件好事。”
  说着让人在前带路。
  李氏的眼角都开始抽搐了。
  她在后头叫了两声,见太后执意如此,也只能跟上去。很快一众人浩浩荡荡到了李三小姐养病的屋子,徐太后左右瞧了,感慨道:“物是人非,当年哀家在闺中时,也是住在这附近的。哀家年幼时,和生母似乎是住在南边的那间院子里?哀家没有记错吧?”
  徐太后在李三小姐的院门前停下脚步,指着距离此地不远处的另一个院子说道。
  李氏和国公爷都连忙笑道:“是呢,太后娘娘当初就是住在那间院子里,离这里很近的!太后娘娘要不要进去看看?”
  徐太后虽然身为正宫能够时常回娘家,但她也很少去看自己曾经住过的闺房。
  徐太后五岁之前是与何夫人一同住的,那时候她还是个不起眼的庶女。后来何夫人死了,她被接到李氏膝下,就住进正房了。再等后来她嫁入皇室、甚至做了皇后,她与何夫人年幼时住过的屋子就再也没有别人住过,国公爷做主将那间院子精心修缮,并吩咐专人打理,俨然是如供奉神位一样供起来了。
  国公爷看徐太后提起那间屋子,忙想撺掇着太后去瞧,瞧瞧晋国公府将那屋子布置地何等金贵,就能知道国公府对她的恭敬和忠诚了。
  只是太后却没有走过去。
  “哀家先瞧瞧大少奶奶。”太后淡淡道,一壁跨进院子。
  院子里意料之中地飘出来一股子浓重的药味。徐太后一路前行,不顾身后李氏和国公爷两人阻拦,径直进了李三小姐的卧房。只是刚进卧房,徐太后就怔住了。
  “哎呀,太后娘娘,微臣说了这里头闷热潮湿地,这大少奶奶病着的样子又很吓人,您进来做什么……”国公爷还以为太后被那疮疤都长到脸上的李三小姐吓着了,连忙窜上前来。而这时候他才发现,太后面容上并没有被惊吓的神色,那个长兴侯府的女人,被包裹在深重的帐幔后头,连一片衣角都没露出来。
  “太后娘娘,您,您看也看过了,还是回去吧?”李氏轻声劝道。
  徐太后没有回答她。
  “太夫人。”她说道:“先不要急着走。哀家还有一事,想问太夫人。”
  徐太后张口闭口的“太夫人”,这让李氏心里很不舒服。
  她可是太后的嫡母啊!从前,不都是称呼“母亲”的吗?
  但她也知道,自家是犯了错才被太后嫌恶的……也罢,她是太后的嫡母,这一点无法改变;等太后气消了,她的日子就好过了。
  “太后娘娘请问吧。”李氏恭敬道。
  “哀家想知道,太夫人贴的灵符在哪里啊?”徐太后左右环顾墙壁道:“哀家怎么一张都没看见!”


第六十五章 不顾情面的太后 
  什么?
  灵符?
  李氏都快忘了灵符的事儿!她在徐太后面前太紧张了!可……徐太后更是奇了怪,明明是来探望病人的,怎么到了跟前不管人的死活,还追问什么灵符?
  不过,这灵符……哎!自己花了高价求购的灵符呢?不是贴满了这间屋子的墙壁吗?怎么说没就没了?
  李氏的脑子有点乱,她舔了舔干裂的嘴唇道:“这灵符……臣妇不大记得了,明明是贴上去的……”
  正在这时候,一位华冠丽服的女官从外头进来了,从容不迫地给徐太后行礼道:“回禀太后娘娘,您要找的符纸找着了。”
  徐太后轻轻吐出一口气。
  “那就去看看吧。”她一步一步地往前跨。
  李氏和国公爷都糊涂了。
  太后娘娘这是什么意思啊?找着了符纸……是那些灵符吗?
  还未来得及思索,徐太后已经急急地跟随那位女官前去了。不多时,国公府众人在其后追随,只见徐太后一路去了据此不院的南墙小院。
  “太后娘娘原来是想看您年幼时居住的院落呀!”国公爷在其后叫道。
  徐太后一声不吭,领着众人信步走进小院。
  小院内一切如旧,徐太后对这里的摆设既熟悉又陌生。她离开这个地方很多年了,但年幼时跟随生母居住的记忆,却是一生中最贵重的珍藏。她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权势还有荣华,但她的生母已经死了,寻常人唾手可得的感情,她再也得不到了。
  徐太后忍不住泪盈于睫。
  她一步步地走进去。然而,就在她推开最里间的卧房时,她浑身一僵。
  “这是怎么回事!”
  徐太后的口中,发出一声怒火滔天的高呼。
  李氏和国公爷姗姗来迟,两人被太后吓得一哆嗦,刚要说话,却在瞧见内室墙壁时,齐齐愣住了。
  “这,这是怎么回事啊!”李氏惊慌失措地道:“这,这墙上……”
  “墙上都是太夫人贴的灵符!”徐太后猛地一转身,目光如刀子一般落在了李氏身上。
  李氏从未见过这样的徐太后。
  她承认,徐太后已经不是她的女儿了,那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主人,是高高在上的凤凰,是她的主子。徐太后也很久没有把她当做母亲,看向她的目光,永远是高傲、漠然、不屑一顾的。
  但……
  如此时此刻这般陌生、冷冽、狠毒的目光,李氏还是第一次看到。
  “太,太后娘娘……”李氏跪了下去。那是一种恐惧到极点的本能。
  徐太后根本没有考虑什么嫡母不能跪拜之类的规矩,她静静盯着李氏的面庞,冷笑:“太夫人,你本应当贴在你家少奶奶屋里的符纸,如今找到了,在哀家生母的房间里。这也就罢了,哀家很想问问太夫人,为何贴上去的符纸根本不是什么平安符和镇宅符,而是驱鬼符呢?”
  ***
  李氏魂不守舍地跪在地上。
  她身边跪着的,是国公爷、徐荣、徐敏等徐家上上下下的主子们。从前,他们都为自己是徐太后的亲族而感到骄傲,可现在,他们唯一感到的只有恐惧。
  徐太后端正坐在女官们搬来的椅子上,神色平静而冷漠地俯视堂下跪着的人们,如同俯瞰一群蝼蚁。
  这样的场景她经历过无数次了,从一个不起眼的亲王妃,到太子妃,到皇后,到太后,她前行的路上有无数的敌人倒在脚下。每一次赢的时候,她都会这样俯瞰着自己的敌人,欣赏他们的绝望和哀求。
  但这一次,她面对的是和自己流着同样血脉的亲人们。
  “母亲。”徐太后站起来,朝李氏微微福了福身子:“这是哀家最后一次这样称呼您,也是最后一次给您行礼了,以后,哀家再也不会这样做。好了,徐太夫人,你现在告诉哀家,哀家的生母何夫人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回应徐太后的,是长久的死寂。
  没有人敢说话,偌大庭院里唯一的动静是李氏压抑不住的抽泣声。
  “太后娘娘问话不答,是大不敬!”太后身侧一位掌事女官上前一步,厉声喝道。李氏被这个声音吓得几乎晕过去,“哇”地一声嚎哭道:“太后娘娘,臣妇冤枉啊!冤枉啊……臣妇从来没有害过何夫人啊!那些驱鬼符是有人做了手脚,不是臣妇的东西,臣妇冤枉啊……”
  徐太后唇角勾起一抹凉薄的笑。
  “冤枉么?那这个老和尚呢?”徐太后伸手指着一个被宦官们架着的老者。
  那是个枯瘦的老人,年纪十分地大了,但奇异的是太后口称他为和尚,他却是个留长发、披道袍的老道士。
  “太后娘娘,小人说的都是真的!”这位曾经是和尚的老道士高声叫起来:“小人现在是个道士,但四十五年前的时候小人还是个和尚!小人曾卖给晋国公府的大夫人驱鬼符纸,这位夫人正是当年的买主,小人绝不会记错!因为这可是小人这辈子最大的一笔买卖呀,正是因着这笔生意,小人足足赚了一万两银子,自此发家致富,买了五百亩水田,还有……”
  别看这老道士年纪大,说话倒是硬朗。边上两个宦官一壁搀扶他座下,一壁道:“够了够了!只说有用的,别扯那些杂七杂八地!只要你说的都是实话,太后娘娘要赏赐你的金子是跑不了的!”
  老者听着闭上嘴,一壁笑呵呵地点头致谢。
  徐太后冷眼看着李氏,突地嗤笑一声。
  “太夫人,这些事情你还记得吧?四十五年前,哀家的生母过世了。等哀家长大后,你告诉哀家,是那个姚氏谋害了她,而姚氏也因为这件事,被哀家的父亲一同处死了。哀家现在很费解,你既然是何夫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