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以农为本[农]-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蘑菇菌包,就是装着培养料的柱体物,蘑菇就长在上面。而培养料之于蘑菇,就相当于饭菜之于人,肥壤之于庄稼,培养料就是为了使蘑菇发育生长所调配的养料,由各种原料混合发酵而成。
  具体由何混合、发酵多久,到时要根据栽培蘑菇的品种,与原料搜集的难易而定,大体就是些麦秸秆、麦壳、豆科、豆藤等。”
  戒备与危险神色逐渐消失,夏五斤明白了。
  面前这人并非是从哪儿知晓他在栽种蘑菇,因而扮笑面虎威胁他,想入伙分一杯羹。
  蘑菇菌包,大概就相当于他收集来的长着蘑菇的腐朽树段。只是蘑菇能长在她所说‘蘑菇菌包’上?
  想明白后,夏五斤就疑惑了,“蘑菇,不是长在朽木上的吗?”
  姜秾:“你采摘蘑菇时,就没遇见过长在枯叶腐土间的?”
  夏五斤在心底回想,他最初采蘑菇时见到朽木上长出蘑菇,立即就联想到在田里种庄稼。于是,他一旦见到长蘑菇的腐朽树段,就把它们砍一砍,再搬运并集中在一处,这样每次雨后就能采摘一次,比漫山遍野去采摘更快也更省事。且采摘到的更多,还能空出时间来,去找更多长着蘑菇的腐朽树段拖回来。
  枯叶腐土间长蘑菇,他大约遇见过许多许多次,但都是随手采摘了就完事,他满心满眼都是去找更多长着蘑菇的腐朽树段,也没去深究原因。
  夏五斤眼底神光大亮,“你话里意思是,蘑菇不仅仅只能长在朽木上,在土里也能长?”
  姜秾:“就理论而言,土壤里也能长,只要蘑菇生长的各项条件都满足,别说土里,就是水里都能长蘑菇。
  朽木上能长出蘑菇,在于朽木为蘑菇的生长提供了养料,而只要有了蘑菇的孢子、、就是种子,各项生长条件也满足,就能长出蘑菇。”
  姜秾:“我能够调配满足蘑菇生长的培养料,以及制作蘑菇菌包,剩下就是寻找适合栽培的蘑菇种类。蘑菇一旦接种出菇,只生长个十来天就能收割,虽一批菌包只能收割五至六次,但只要菌包数量足够,产量便极为可观,若是能够尽数卖出,收益自然不少。怎么样,要与我合伙吗?”
  姜秾再次提出合作邀约。
  夏五斤是一个胆大的人,敢于打破规矩俗套,做在他人眼中惊世骇俗的事情,这也使得他在别人口中毁誉参半。
  “好啊,我们合伙!”
  夏五斤不仅胆大,他还奸猾心细。
  他是这样想的,先答应下来,闲来无事时出点力便罢了,要他拿银钱出来是绝无可能的。如此一来,若果真能种出来蘑菇,那他这个村里卖山货的行家,负责去县城售卖也没什么,走上一趟或多或少总能赚上几个铜板。
  若到时没能栽培出来蘑菇?他也不亏什么,他照样还用腐朽树段栽种蘑菇,不影响他什么。
  夏五斤这人,此刻怀着能赚到钱更好、赚不到钱也不亏的心思,可有可无的没多高热情,自然不会将他在林子某处栽种蘑菇的事说出来,只是建议:
  “久没下雨,如今林子里长不了蘑菇,不如等下过一场雨了再来?等到时各种各样的蘑菇都冒出来了,再来挑选采集适合栽培的蘑菇种子。”
  姜秾想到她在这林子里转了这么久,确实只看见稀疏几朵蘑菇,同意道:
  “嗯,好,既然这样,我们先准备好调配培养料的大致原料,以及装裹成菌包的材料。等下过一场雨,确定出栽培何种蘑菇之后,再对配方配比微调,然后调配出培养料,装裹成菌包,再播种孢子又或是接种菌丝。”
  既然要等下一场雨后,才能确定出适合栽培的蘑菇,那今天也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姜秾说:“你还有事要做?若没事,我们就一起回去罢,路上边走边商量一下,调配培养料的原料等相关事情。”
  夏五斤遇见姜秾时,正是查看完栽种的蘑菇后的回途中,现在也没事要做,就欣然应允:“好啊,一起回去吧。”
  一路上,姜秾将早已琢磨好的培养料原料和夏五斤说了,主料有麦秸秆、麦壳、黄豆藤和黄豆壳等,辅料有石灰和人禽粪肥。这些原料都经由姜秾仔细考量过的,既能为蘑菇生长提供碳氮磷等元素,也易于获取。
  唯有石灰需要费点力,但对夏五斤来说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他在县里恰好有一个在县衙当差的底层皂吏的好友,能接触到修缮官衙城墙的原材料,搞点石灰出来再容易不过。
  夏五斤顶着一张明朗正派的脸,拍着胸脯:“搞来石灰的事情,就放心交给我罢!”
  培养料原料搞定,接下来就是确定出把培养料装裹成菌包的原材料。
  像后世常用的可降解塑料纸,现在肯定是没有的,不过能装裹严实的塑料纸,也并非是必需的。
  如果不是为了便于摆放,使培养料肥力更持久,减少感染病变概率,就是把培养料直接摊在什么席子上,也照样能种出蘑菇。
  装裹菌包的原材料,割些能编织缠绕的韧草代替就行。
  两人回去的一路上,将培养料的原料以及装裹成菌包的材料,都确定了出来,并商量好了怎样获取,以及如何做准备。
  经过一路仔细深入的商量,夏五斤最初热情不高可有可无的心思,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竟生出一种感觉:
  或许真能赚到些银钱呢?
  ……
  之后的几天里,姜秾和夏五斤两人,时不时就碰头凑在一块儿,叽叽咕咕商量着些什么!然后就扛着薅锄和挖锄,担着箩筐,手拿镰刀进进出出。
  接着,又从去年码起的麦秆垛里抱走几捆麦秆,刨走一两筐堆在后院屋檐下的麦壳,寻摸小半桶粪肥……行迹奇奇怪怪的!
  周翠娘要不是忙着筛选出交纳‘夏税’的麦子,她非得找个时候好好问问女儿,他们究竟在做些什么!
  不过很不凑巧,阴差阳错下周翠娘总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时候,一旦想起来了总只能暂时搁置:等我忙完嘚!
  终于赶在一场大雨前,将准备好纳夏税的麦子交给了温宁村村长葛贡士,并在天气放晴后,凑了一群人赶紧护送到县衙交上了!
  周翠娘终于闲下来后,姜秾他们又已经没了动静。
  于是周翠娘只事后问了一句,“姜浓,你先前和隔壁的五斤,你俩在忙窜些什么呢?”
  姜秾虽然觉得这次蘑菇栽培,成功可能性极大,但若到时直接将种出的新鲜蘑菇,交给她煮汤、素炒、凉拌,不是更好、更有惊喜感?
  “没忙窜什么,就是没事乱窜玩耍。”
  周翠娘也想不出两个半大孩子凑一起,除了乱窜玩耍外,还能做甚么正经事,“你也这么大了,不要总没个定性到处乱窜,先前那段时间你照看弟弟、洗衣打扫,做得很好,这次就不多说你了,以后可得收收性子。”
  周翠娘在对待家人时,用‘刀子嘴豆腐心’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姜秾从她的念叨里,从来只听出她的好心好意,也就不在意地任她念叨了。“嗯,晓得了,我之后就会开始做一件正事。”
  对女儿口中所说‘一件正事’,周翠娘并未放在心上,半大孩子嘛,时常会说些令大人发笑的话,随便听听就是了不用在意。
  姜秾不知道周翠娘心中的不在意,也就不能充当教育家,去批判她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
  反正在她这里,她已经和她的监护人打过招呼,并得到默认,之后她就只管放手去做事就是了。
  姜秾在周翠娘那儿‘报备’的正事,就是沤制有机肥。她并没因为栽培蘑菇,而忘了这一件顶重要的正事。
  按周翠娘的说法,蘑菇又不是正经粮食,哪有主粮丰收重要?
  姜秾觉得这说法有些道理,在封建农耕社会的现在,粮食产量看老天爷脸色,如果关中平原上再遭一次大旱,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物资流通滞塞的情况下,是否能用合适的价格买到足够粮食?几乎不能。
  那么,她全部精力都用去栽培蘑菇,就是赚再多钱,天灾一来,照样是一个饿肚子的下场。
  铜板、银子或金子,虽然很有用,但不能吃。麦子丰收家有余粮,比家有余钱更加保险,粮食才是硬通货!
  姜秾的打算是,加紧沤制有机肥,在秋耕前施一次底肥。


第11章 镰刀的妙用
  姜秾个人觉得,现下这个情况,有机肥沤制的难点,就在于配料腐烂发酵的效率和质量,这也是她一直头疼的。
  没有加快发酵的反应炉和催化剂也就罢了,若是整捆整根的原料(肥源)都不能切碎,发酵时间将会大大拉长。秋耕之前倒是应该不至于施不上底肥,可发酵出的有机肥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
  就如姜秾先前所了解的那样,如今别说没有粉碎机器,村里便是连牛驴畜力都没有,做任何事都全靠人的一把子劳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后世所用那样的粉碎机器,那就利用现有条件制造出机器来!
  也不去奢想能将原材料粉碎成粉末,只求能轻松将麦秸秆、豆藤、青草等切得细碎,不必拿一把菜刀或柴刀去‘嘿咻嘿咻’地一点一点刀剁。
  至于如何带动机器,借用自然界的风力或水力,再不济就肩拉、脚踏或手摇。
  制造一架机器,只要知晓其内外结构,并能精确造出各部件,最后成功组装起来,这些都能做到,这事也就不难了。
  知晓结构和尺寸精确,这两者都难不到姜秾。
  于是,白天家里的两个大人下地劳作去后,在家看家的姜秾,就拿一把镰刀来劈劈砍砍起来。
  如此两天后,一架手摇式切割机,也就做出来并组装好了。与后世新世纪初农村常用的老式手摇猪草机,神似无比。
  差别只在于主体全是木制,底座、手柄、齿轮和喂料槽全都是木制的,只除了起最主要的切割作用的刀片……
  刀片这最重要的部件,倒是把姜秾难住了一瞬。
  别说精钢刀片根本就没有,就连寻常的生铁刀片,都要花上不少钱去县里铁匠铺预定。姜秾身无分文,也不想为还没见着影的有机肥,去找周翠娘要钱打刀片。主要还是因为肯定要不着,家里没有余钱,周翠娘舍不得给的。
  于是,姜秾就一物多用,把一直在用的镰刀给装在了机器上,代替刀片起着切割作用,摇动手柄就能轻松切碎原料。
  姜秾之前在调配蘑菇培养料期间,刀剁麦秆儿和豆藤时,就与夏五斤说过,她要造一个切割培养料原料省力的机器出来,否则日后量大起来了,忙不过来,也还很累人。
  因此,姜秾组装这架手摇切割机时,夏五斤特地现场观摩了,组装好了进行试验,短短一刻钟时间,就轻松将两大捆麦秆切得细碎!
  观摩完毕,夏五斤嘴中夸赞姜秾手巧的同时,心里却生出一丝莫名地担忧……
  手摇式切割机大功告成,姜秾面上不太显形,心里可满满都是自豪与喜悦。
  从22世纪到这里后,屡战屡败,如今终于在顺利开展蘑菇栽培计划后,又成功了一次,她的自信重新建立并充盈起来了。
  简言之,姜秾膨胀了!哪里会想起来担忧?根本不明白需要担忧什么!
  傍晚时候,周翠娘与姜双五从地里回来后发生的事情,证明夏五斤那一丝莫名担忧,并非是杞人忧天。
  姜家夫妻两傍晚回到家,姜双五绕着墙边屋檐下的那一个木架子走了两圈,仔细看过,又上手摇了两下,一向少言寡语的姜家男主人,自然什么都没说。
  周翠娘就不一样了,同样仔细看过后,目光锋利得像正装在切割机上那把镰刀刀锋!一转头,锋利目光就极准地剜在了姜秾身上!
  姜秾:“……”
  这场景,好似有些熟悉。
  果然,周翠娘高声道:“姜浓!你自己说,你才乖巧几天?!你给我说说,说不出来今天一顿打你是躲不过了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是希望孩子能自觉明白他错在哪里,但大多时候孩子是不明白的,甚至觉得大人发火很是莫名其妙。
  此刻的姜秾,就是这样一个受家长教育灵魂年龄快三十岁的孩子:“……”
  满脸懵逼的姜秾,只得沉默以对。
  接着,周翠娘揭晓了姜秾错在何处,“那可是家里仅有的一把镰刀,一把要两百文钱的镰刀!你就给我糟蹋在了那玩意儿上?以后用什么砍柴割麦?”
  在姜秾回答之前,姜双五首先弱气开口:“虽然镰刀被装在、、那玩意上了,但看着并没有没坏,拆下来装上刀柄照旧能用,翠娘你也不必这么生气……”
  “哈?!不必生气?照我说,你们父女两是一个德性,平时一棍子打不出个屁来,暗地里就蔫坏蔫的!镰刀确实没坏,装上刀柄照样用,但那刀是随便能玩的吗?万一割到哪了,又或是砍到哪了,怎么得了?小孩子不知道轻重,你一个大人也不晓得?”
  周翠娘转移炮口,对准姜双五就是一顿炮轰!
  姜双五周身气势,瞬间低得看不见,嗫嗫嚅嚅的转而小声教育姜秾:
  “浓娃儿,听到你阿娘说的了吗?以后可不能随便玩刀了。”
  “……”姜秾心中莫名升起一缕两人身处同一战壕的战友情。
  姜秾朝姜双五点点头,再看向周翠娘,眼神非常真诚:“我知错了,以后再不敢随便玩刀了。”认错非常干脆,又赶紧去切割机上卸下镰刀。
  本来设计的就是活动装卸,姜秾只拨动了一个活栓,就轻松卸下镰刀,再把放在一边的刀柄装回去,接着在地上‘哆哆’地用力磕了两下,就把镰刀复原了。
  周翠娘接过姜秾刀柄向外递过来的镰刀,一时间也教训不下去了,只能草草地收个尾,“以后不能玩危险的刀啊棍啊的,记住了没嘚?”
  “记住了。”危险与否以及危险大小,‘玩’之前她会在心里先衡量过的。
  怪不得说‘环境造化人’呢,曾经的姜秾,多单纯耿直一科研学者啊,如今就学会了‘言语变通’。
  围绕一把镰刀发生的情境教育,由于被教育的对象姜秾,她难得‘识趣’一回,就此草草结束了。
  刚才从田间归来的夫妻两,掸一掸身上的泥灰,去洗了洗手和脸,然后周翠娘就进小灶屋去准备晚饭了。
  夏五斤则拿了镰刀和一根篌竹,搬了个小板凳坐到院子的中间空地,手上动作顺畅地劈竹、划篾,打算编两只撮箕。
  姜秾也拉了小豆丁姜金去洗手,然后等着晚饭开饭。
  今天的晚饭,与以往的大同小异,一篓早上特意多蒸出来的灰扑扑馒头,加上一盆切了个泡萝卜煮的酸萝卜汤。
  姜秾拿了一个馒头,用粗瓷碗盛上一海碗开胃酸萝卜汤,汤汤水水一肚子,也就饱了。
  吃完饭,姜秾帮着收拾干净桌椅碗筷,没多久天色就已经黑下来了,不过并没点上灯。一壶桐油值得上两升麦子了,村里人家自也包括姜家,晚上都是轻易不点灯的。
  姜家一家四口,各自搬了小板凳,坐到屋檐下消食。
  先前吃饭时,周翠娘就想到女儿做的那一架不知什么的玩意儿,看着景不像是胡乱做出来的,还像模像样的。
  一家人坐下来,周翠娘才寻空问了一句,“浓娃儿,你作甚要做那么一架玩意儿出来?是怎么个玩法?”
  这里的‘玩意儿’,约莫是指玩具。
  姜秾没打算隐瞒,沤肥这事还是得让身强力壮的大人们去做。
  “那不是玩意儿,我给它取名手摇式切割机,摇动手柄就能轻松切碎麦秆、豆藤和草叶等。如果家里喂了猪和鸡鸭,能节省下不少剁猪草和鸡食鸭食的功夫。”
  姜秾:“如今家里没喂猪和鸡鸭,我就打算用来切碎麦秆、豆藤和草叶等,然后把它们用来沤肥。”
  周翠娘疑惑转头看向女儿坐着的地方,天色已经黑看不清神情,她只能看见一截矮小却坐得笔挺的黑影桩子,疑惑道:
  “沤肥?把麦秆、豆藤和杂草树叶切碎了,用来沤肥?”
  姜秾汲取当初贸然提出小麦与黄豆接茬复种的失败经验,早早地就把沤制有机肥这事再三琢磨妥当了,其中就包括如何说服家里两个大人去沤肥。
  “古语有云:掩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农夫众庶之事也。由此可见,早在千百年前,把野草割来沤肥用以肥田,就已是农人常用的方法了。”
  农耕肥料的演变历史中,绿肥的利用实际上有着悠久历史,只不过历史上出现得早,并不意味着普及度广,想一想古时的交通条件罢!那么如今还有为数不少的农人,不知道沤制绿肥也很正常。
  将周翠娘暂时唬住,姜秾进而又说:“既然野草都能用来沤肥——即沤绿肥来肥田,那么麦秆、麦壳、豆藤和豆壳等,想来自然也是能用作肥源来沤肥的。而沤肥时,切碎了的肥源,比整捆整根支楞着的,肯定能沤得更快更烂,肥力也更好。所以我才想到做一架手摇式切割机,将麦秆等切得碎碎的了,再拿去沤肥。”
  黑夜无月,只有天上星子一闪一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