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家有庶夫套路深-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先生微微一叹:“以云攀的实力,若真去应城,定能解应城之危。”
  “周先生过掌。”褚云攀却神情冷清,“现在不过是纸上谈兵。”
  周先生点头,他最欣赏这个学生的一点就是务实和谦虚。兵书兵法谁不会背,战棋,谁不会下,下得漂亮的大有人在。
  但沙场不是棋盘,兵卒亦不是冷冰冰的棋子。那是人,有血有肉的,在瞬息万变、生死攸关的战场之上,看着周围鲜血横流,会恐慌,会惊惧,若驾御不好,有时明明是优势,亦会变成劣势。败了,那就是死,不可能再下一盘。
  “今天早上的急报。”梁王冷冰冰的声音在窗下传过来,“冯家老头跟他儿子一样,被斩了。应城被攻破,冯家已经带着残余的百姓退至玉安关。”
  褚云攀听到玉安关三个字,骨折分明的手指紧了紧。
  周先生脸色肃冷,显然,这个结果,他早就猜到了,摇了摇头:“冯家啊,若非萧家和褚家倒了,哪里有他什么事!守着应城本就吃力,现在那两蛮族合力一攻,自然催枯拉倒。他们在那样的攻势之下,守了将近一个月,已经出乎意料了。”
  “褚三,准备好了么?”梁王那风流魅艳的眸子似笑非笑地睨了他一眼。
  “嗯。”褚云攀冷冷地点了点头。
  梁王呵一声轻笑:“别死了。”
  “不会。”褚云攀说着站了起来,往外走。
  出了鱼桂楼之后,褚云攀到了平时练武的地方,跟予阳和予翰练了大半天,等回到家时,已经将近子时。
  三人顶着银白的月光,走到兰竹居。予阳拿出钥匙来开门,褚云攀站在门口,却忍不住望向不远处的穹明轩。
  看着大门前傍挂着一个昏黄的灯笼,被风吹得明明灭灭的。
  他忍不住走过去,轻轻扶了扶。手里触摸着昏黄的灯笼,只感到一片微暖,想着,手忍不住放在冰冷的大门上,轻推了推,但大门却紧紧琐着。
  他只觉得心腔微冷,然后转身往回走。
  予阳已经把门打开了,见他走来,就说:“太晚了,三奶奶她们早就睡了,明儿个再找她吧!”
  褚云攀却摇头:“不用了,就这样吧。”
  几人进了屋,沐浴过后就安歇了。
  第二天一早,褚云攀如往常一样,早早就出门上衙了。
  叶棠采睡到辰时过半,才惺忪地爬起来,一头长发乱糟糟的。
  惠然打来水,叶棠采洗完脸,就坐到妆台上,但秋桔却迟迟不来。叶棠采有些不耐烦,往外叫:“秋桔?”
  “哎!”门口传来秋桔的答应声,然后秋桔奔了进来。
  “跑哪去了?”叶棠采瞪了她一眼。
  “我去兰竹居瞧瞧,看三爷起没有。”秋桔走到叶棠采身后,拿起象牙梳子给叶棠采梳头,镜子里,映出她的小脸,只见她扁了扁嘴,“今天不是该休沐么?怎么还去上衙啊?”
  然后拿着衣裳过来,挂到一边的衣架上:“听说边关又起战事,上面心情不好,天天都得早朝商量着边关战事。就连今上、首辅和尚书大臣都不敢休沐,三爷他们哪里敢休沐啊!”
  秋桔一怔:“原来这样!那得好长时间不能休沐了。”脸上满满都是失望之色。她眼里瞧到的,也只有休沐不休沐之事。
  叶棠采听到边关战事,心里却是一突,放在膝上的手轻轻握着,指骨有些发白。想了想,就说:“快梳好,咱们一会到外头食肆吃点心。”
  “哦。”秋桔听着,心里又雀跃起来了。“那咱们到哪里吃?陈贵楼吗?”
  陈贵楼是城北最好的,叶棠采平时都是到那边打包的饭菜。
  叶棠采想了想,才说:“到青隆茶肆。。”
  “啊!好久没去了!”秋桔神情些激动。青隆茶肆在京城可出名了,它所出的菜味道普普通通,但那里热闹啊!
  最多说书客了,到那里一坐,一边吃着点心,一边听着人说书或说八卦,别提多热闹好玩了。听说青隆茶肆为了保持着这一特色以吸引客人,还每个月给那几个说书客例银,好让他们天天来那里。


第244章 缺人而已(一更)
  梳妆完毕,叶棠采换了一套水红撒海棠花的袄裙,就与惠然和秋桔一起出门。
  青隆茶肆,这些天格外热闹,二楼大堂早就坐满了人,不远处的说书客在口沫横飞,他的周围围着一群人,正在跟他聊天。
  叶棠采来到大堂,才坐下,就听不远的一个穿着体面,手拿着山水折扇的灰衣老头道:“现在应城啊,怕是……唉!”
  “不会吧?”周围的百姓们神色有些紧张,若攻破了,西南那边可惨不忍睹啊!说不定会攻到这边来。“冯老将军不是去了那边吗?”
  “这事难说。谁不知道冯家最勇悍的是去世的冯将军,可惜,唉!”老头摇了摇头,手中的折扇敲着虎口,“端午,上面都没心情到天水河看龙舟,现在连休沐都没有。反正……咱们等消息吧!”不敢多说。
  大堂的人听着一阵阵的忧心,连桌上的点心吃在嘴里失了味道。
  他们要等的消息,现在正呈到了龙案之上。
  正宣帝脸色阴沉,目光龙案那份明黄色,朱红批写的折子上,下面一群大臣全都肃立,垂着头,不敢抬起来。在中间,伏跪着一名侍卫打扮的人。
  鲁王、太子、梁王、就连年纪最小的容王,全都在此,一排站在右侧。
  太子盯着那个伏跪在地的侍卫,儒雅的脸色此时极为难看。
  那侍卫战战兢兢地道,“冯老将军带着粮草前往应城,不想却在离应城二十里外被西鲁贼子拦截围剿。带过去的二十万大军折损十七万……冯老将军带着剩下三万人,进了应城与冯家几位小将军汇合。但没过几日,应城就被攻破,应城……被屠……”
  听到这里,正宣帝一手捂着额头,手肘撑在龙案之上,狠喘一口气。
  “冯老将军和三位小将军被斩。最后两位冯小将军带着剩下的五万人退到了玉安关,现在死守在那里。”侍卫继续道。
  太子声音颤抖:“粮草呢?”
  “粮草被抢。”侍卫低声道。
  正宣帝只觉得眼前发黑。
  钱志信黑着脸:“好不容易才筹备起来的军需……把咱们户部都掏空了。”
  “现在先别紧着粮草,倒是想一想,派谁去应城吧。”梁王冷笑。“现在很明显,冯家剩下的两名小将军不顶用,冯家废了。”
  听着这话,太子、荣国老侯爷、姚阳成和钱志信等人脸色铁青。那是太子侧妃的娘家,等于是握在太子手里的兵权啊!现在,废了!
  上首的正宣帝昏黄的老眼微眯,环视着下面的的大臣。
  现在当用的武将,康王、许大实、荣国侯府、冯家!也就这么多了。当然,京里还有上官修、吴一义等人,但那是禁军统领和京卫大营的,绝不能调开。
  想到这,正宣帝整个人都不好了,什么时候,他的武将变得这么少了?连个可用的人都没有。
  但现在不是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现在眼前最重要的是应城!玉安关!
  玉安关若破了,西南十二州必不保!
  兵部尚书道:“不若把康王或是许将军调到玉安关。”
  廖首辅立刻反驳:“西北面积广阔,只凭着这二人守着已经应接不暇。若调走一人,西鲁北军攻进来,那岂不是正中西鲁下怀?”
  “荣国侯府如何?”梁王似笑非笑地看着立在一边的荣国老侯爷。那是皇后的娘家。
  “这……”郑老侯爷那凹凸不平的老脸一变。“荣国侯府……在醵州,在那边已应接不暇。”
  梁王扑哧一声笑:“就醵州,对着北燕那些怂货,也学人家康王和许将军应接不暇?”
  “你——”郑老侯爷脸上一黑,却一个字都骂不出来。
  正宣帝看着郑老侯爷那怂样,气不打一处出。
  荣国侯府世代镇守北燕交界的醵州,北燕是大齐附属国,又穷又怂,所以镇守醵州最舒坦了,清闲又得个戍卫国土的好名声。醵州几十年没打过丈,荣国侯府这些年越发骄奢银逸,让他们去应城,不是送死么?
  送死倒是不要紧,重要是的,折损他的兵!
  太子看着梁王那嘲讽的眼神,脸色也是极其难看,毕竟那可是他的外祖父。冷声道:“皇弟这般爱嘲人,不若皇弟请征吧?”
  说完,太子便是一惊,他都说了些什么?接着,他脸色剧变。
  “好。”梁王却已经单膝跪了下来:“父皇,儿臣请征。”
  “对,皇上,让皇子出征吧!”史部尚书柴学真立刻附和,“现在玉安关定军心焕散,若梁王殿下替皇上御驾亲征,必能鼓舞士气。”
  太子和郑老侯爷等人脸色一变,太子立刻也跪下:“若是出征,也该儿臣。身为太子,自然儿臣替父皇出征。”
  “儿臣也请征。”鲁王和容王见状,纷纷扑通扑通跪了下来。
  朝臣们个个神色精彩万分。
  正宣帝老脸铁青,冷喝一声:“胡闹!你们懂什么!现在只鼓舞士气就行了吗?”
  “父皇,儿臣身上到底流着萧家的血。”梁王道。
  正宣帝脑海里又浮现萧皇后的身影,心里微微颤抖,接着又气道:“正因为如此,你要好好保护着自己。”
  若梁王去了,兵权就落到他手里了。他那昏黄的目光扫过太子,太子去了,定会被奸人所害。看着鲁王,这个想出征,先把咯血这毛病治好了再去吧!又扫过容王,若让容王去,那凭什么不让梁王去?梁王还是兄长呢!
  “而且,你们当战场是什么?没有将军护着,只鼓舞士气有个什么用?”正宣帝狠狠一拍桌子,怒吼出声来。“朕这泱泱大齐,就没人了吗?”
  朝臣们个个垂头不语,竟然没有一人敢站出来请战的。毕竟那可是应城,这么勇悍的冯家接连死在那里,谁还敢去?
  “给朕想!否则要你们何用?”正宣帝冷喝一声。“此事不解决,就不用下朝了!”
  众朝臣又议论起来,不住地提议,其实绕来绕去都是康王、许将军、和荣国侯府,也有提议别的贵族武官的。
  但一个个提出,又一个个被别的人列出各种憋端给驳回去。
  争论到了午时,还未休止。但正宣帝自己说了不解决不准下朝,但他年老体弱,到了午时已经饿得头晕目眩。最后只得自己退了朝,回去歇了,又让御膳房管了朝臣的饭,但就是不让离宫。
  宫里别的衙门却都下衙了。
  翰林院这两天也不修国史了,都在忙着应城和玉安关的事情,说不定能想个好计策出来。
  赵凡须不住地翻着前朝国史,也查看前朝征战书籍,希望能翻出一条妙策来,如果他能解了这次危机,皇上对他定会另眼相看。
  下衙时间到了,赵凡须还不愿意走,还在看史书,回头却见褚云攀在洗笔,显然要走了。
  赵凡须心里一阵膈。自己为着一次出头的机会不住地忙活,而褚云攀却不紧不慢的,显然这个机会对他来说算不得什么,这次危机过后,褚云攀多的是面圣的机会。
  想到这,赵凡须心里愤愤不平,不由嘲讽一句:“褚修撰这是回家了?”
  “嗯。”褚云攀淡淡地应了一声。“娇妻在家等着。”
  “唉,褚修撰真是休闲,也不关心关心应城那边的战事。怎么说,那也是褚家曾经戍卫之地,现在被屠了。”赵凡须说着微微一叹,“褚家虽然走文路了,但也该做个文官该做的事情吧,至少为那边出谋献策不是?”
  褚云攀眼里闪过冷嘲讽:“那赵编修想到妙策没有?”
  赵凡须脸上一僵:“现在正在想。”
  “云攀也在想,不过不是呆这里想而已,人家是一边回家一边想。往外走走,说不定能想到妙策。”陈之恒挑着眉。“陈编修也回家去吧。”
  说着陈之恒站了起来,褚云攀已经把自己的桌面收拾干净了,二人一起往外走。
  赵凡须看着他们结伴而去,觉得自己被彻底排挤了。
  想到刚才陈之恒的话,到外头走走,说不定能想到妙策。但若想不到妙策,而朝上那些老家伙已经把问题解决了呢?那他这个时候跑到外头,别人定会觉得他不关心应城战事。
  想着,赵凡须很是犹豫,最后还是决定在翰林院呆着。那两个都准时回去了,就他加班加点,至少能博个美名。
  褚云攀与陈之恒出了宫之后,便前往宫外的马馆。
  二人走向停马的马棚,陈之恒道:“赵老儿的话,你别放在心上。应城战事,谁不急,谁不想着对策。”
  褚云攀道:“能有什么对策,缺人而已。”
  说着已经解开了自己的马,翻身而上。
  “云攀?”陈之恒皱着眉。
  “走了。”轻甩马鞭,便绝尘而去。
  穹明轩——
  叶棠采正趴在西次间的一张长案上描花样儿。
  惠然正在小厅摆饭,外头突然响起秋桔欢喜的声音:“三爷回来了。”
  叶棠采一怔,然后继续描花。
  不一会儿,褚云攀就走进来,叶棠采抬眸撇了他一眼。只见他一身官袍未脱,肃穆而又颇有威势,就这样在她对面的矮凳上落座。
  “你这是在干什么?”褚云攀低声道。
  叶棠采撇了撇嘴:“描花。”给了他一个,你眼瞎么的眼神。


第245章 请战(二更)
  褚云攀嗯了一声,看着她描在纸上的花儿,虽然画功一般,但却个个可爱。
  叶棠采描了一会,见他还在那里盯着,又不作声,叶棠采就说:“你在这里干什么?”
  “看你描花。”褚云攀笑。她一双潋滟的大眼就这样瞥过来,看得他心情微漾。
  叶棠采一噎,想起自己刚才还说他眼瞎呢,现在自己也犯了这个蠢。她轻哼一声:“你还不去换衣服么?”
  “用过饭就去。”褚云攀道。
  “姑娘,三爷,饭摆好了。”惠然在小厅里喊。
  叶棠采就放下画笔,站了起来。夫妻二人走到小厅落座。
  桌上摆着三菜一汤,就是以前的标配,一个白菜炒肉丝,一个凉拌青瓜,一个蕃茄蛋花汤。
  褚云攀道:“你吃这个够了?”
  “嗯。”叶棠采点头,“偶尔吃,还不错。清淡消食,这天气,就该吃凉拌。”
  而且因着褚云攀中了状元,厨房那边有心讨好,用料足足的,炒得也清爽。
  夫妻二人就这样默默用过饭。
  叶棠采就回到西次间继续描花样儿,褚云攀回去换衣服。
  等他换了一身家常服,又回来了,坐到叶棠采面前瞧她描花。
  只见她螓首低垂,小脸莹白生辉,手里描着一串串的海棠花,有花苞儿,有半开的,还有盛放的,朵朵可爱,但却不敌她的一垂眸来得着让人心驰神往。
  叶棠采被他看得有些无语了,但他坐在这里看着她,她心情还是很好的。
  等她描完,已经下午了,二人又用过饭,褚云攀这才出门了。
  ……
  第二天一早,关于应城的事情已经传了开来。
  人人都知道冯老将军被斩杀,五名冯小将军,也死了三个,剩下最年幼的二人,带着残兵退到了玉安关。应城被屠。
  百姓们都纷纷叹息:“作孽啊,这应城……真是倒霉,唉!这是怎么回事?才隔了九年而已,再次遭遇如此的惨事。”
  褚伯爷也听说应城的事情了。他正窝在溢祥院,有些坐立不安。
  秦氏坐在一傍,褚妙书、褚妙画、姜心雪和褚从科刚刚请完安,正坐在圈椅上。
  褚伯爷皱着眉头,到底是自己守了多年的地方,现在再次受到践踏,褚伯爷心里还是伤心和难受的。
  但想到战场上的惨烈,那些鲜血和尸首,褚伯爷又有些侥幸,现在自己家人都在这里,齐齐整整的。
  褚云攀看着下面的儿女,叹息又感概:“现在咱们家不用在那边骨肉分离,生死相隔。家里虽然不如以前,但三郎中了状元,也算是熬出头了。当个文臣也好啊,不去沙场,但也是在为国效力。”
  秦氏听着家里只靠着褚云攀了,脸上就黑了黑。
  “对了,咱们家好久没一起用饭了,中午就在溢祥院摆一桌吧。”褚伯爷道。
  秦氏一万个不想见褚云攀,但想到褚妙书的婚事,便皮笑肉不笑的:“对。”
  褚伯爷看着自己一家和乐融融,便笑了笑。
  至于什么应城战事,就让上面解决好了,他们这些废人,想管都管不了。
  此时,正在积极地解决褚伯爷口中应城战事的朝堂上,却一片沉重。
  正宣帝脸色色煞白,眼圈乌沉,显然他整夜没睡好。下面朝臣们也是个个形容憔悴,噤若寒蝉。
  “皇上,翰林院赵编修求见。”外面小太监的声音响在寂静的大殿之上,让人浑身一震。
  “宣!”正宣帝也是一阵激动,翰林院这个时机敢求见,定是有妙策。
  随着正宣帝一声令下,只见身深绿官袍的赵凡须走进来。
  赵凡须跪下:“参见皇上。”
  “行了,起。”正宣帝不耐烦地叫了一声,“应城战事,你有何计策?”
  “回皇上,微臣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