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药媓-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点点力气,华佗在世也救不活他。”

    最后,苍狼是给救活了,却足足昏迷了三天方苏醒过来,而他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离开。

    玉醐也不挽留,她对苍狼其实也没什么好感,救人也并不像她赌气说的,是因为苍狼反叛太皇太后,而是出于自己医者的本能。

    苍狼临走之时,为了回报玉醐,对她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些真相。”

    玉醐只皱皱眉,大抵猜出他所说的真相,首先与自己有关,起初应该来自宫内,冷漠的笑了笑:“我不想听。”

    苍狼却执意说出:“皇上喜欢你。”

    玉醐以漠然告诉他,这其实不是什么秘密。

    苍狼又道:“太皇太后反对皇上召你进宫。”

    玉醐再次以冷漠告诉他,这其实更不是什么秘密。

    苍狼还道:“你父亲玉大人给卢照水的案子株连,还有遭诬陷说他贪了河工上的银子,这其实都是太皇太后做的,与皇上无关。”

    玉醐终于开口了,慢条斯理道:“齐贵人一剑刺中你的心口,再进半寸,你便没命,她既然想杀你,为何还留你做活口呢?你昏迷了三天,我想了三天,终于想明白,你们这是在扮一场戏给我看,是皇上派你们来的对么,然后假你之口,所谓的真相,是皇上为自己辩解的手段而已。”

    苍狼愕然,完全没料到自己好心做的一件事,竟适得其反,非但没能让她明白一个事实,却让她陷入更大的谜团中。

    玉醐指着门口:“你走吧,回到你主子身边继续效力,而我,我父亲,都只是蒙江镇微不足道一小民,所以无论皇上的圣旨还是太皇太后的懿旨,咱们做草芥的,只能遵命。”

    苍狼叹道:“玉姑娘救了我的命,我总得有所回报,既然你不喜欢听这些,那我送你一样物事吧,日后会用得着。”

    他说着解下腰间一直系着的一个玉佩递给玉醐。

    玉醐不懂珠宝玉器,但也看出这是块成色极好的玉,而那雕工更好,一只狼头栩栩如生,玉醐知道满人敬畏海东青,蒙古人敬畏狼,苍狼身上佩戴这个狼形玉佩,绝对不单单是他名字中有狼,大概,他是个蒙古人,而这个玉佩,或许关系到他的身世,或许是有着特别的用途,玉醐接过那玉佩,明明是好奇这物事到底有何稀罕之处,却故意道:“我这人就贪财。”

    苍狼微微一笑,牵动五官,当真比一般人哭还难看,看玉醐盯着那玉佩看,他拱手作别,告辞而去。

    玉醐听见脚步声,也不抬头,只等房内静得能听见她自己沉重的呼吸,她才缓缓举目看向门口,苍狼的话她是不信,却也放不下,正神思恍惚,初七腾腾的跑了进来,大惊失色道:“不好了小姐,青龙河出大事了!”

    玉醐冷不丁差点给她吓掉手中的玉佩,忙将玉佩藏到袖子里,问:“这几天无风无雨的,能有什么大事?”

    初七跑的口干舌燥,咽了口唾沫道:“青龙河出了匹龙马。”

    龙马?

    玉醐猛地想起了河图一事,那是有关伏羲的传说。

正文 185章 龙马祥瑞

    青龙河因为分流水位下降,而最近又没有下雨,大毒日头暴晒,河水蒸发的就快,以至于两边堤下的水草都快露出了根系。

    今早,沿着河岸采野菜的一老妇发现河中现出一怪物,老妇年迈,老眼昏花,便喊了自己的儿子媳妇来看,小两口仔细一看不得了,河中浮游起的那物,像马非马,居然还长角,疑为水怪,便奔走相告四邻,于是大家涌到河边争相来看,有见过世面的读过古籍的就说:“呀,这是龙马!”

    河图之传说,很多人还是知道的,上古时时期,龙马负图出孟河,伏羲氏据此而作八卦。

    那是上古,现下是大清,那是孟河,此处为青龙河,突然出现龙马,众人大惊,亦是大喜,因龙马是祥瑞,众人便齐刷刷伏在地上,朝那龙马纷纷叩头,不住祷告,更有人迅速遂将此事报到了衙门。

    正陷于公犊劳累中的上官彧听闻之后,亦是相当震惊,带人往河岸去看,却只有缘得见龙马的一点点尾巴,稍后,那龙马便游进深水处,再不肯现行。

    青龙河出了祥瑞,这是大事,天大的事,上官彧赶紧写了份奏章,准备将此事禀报给康熙。

    而另一边,巴毅也听闻了此事,由达春陪着正想往青龙河一看究竟,却见上官彧兴冲冲的迎面走来,见了巴毅忙打个千请安,巴毅挥挥手急着问:“青龙河出了龙马,这是怎么回事?”

    上官彧便将过程简单叙述一番,并道:“下官已经写了奏折,这会子已经在路上了,皇上听闻青龙河出了祥瑞,必定龙颜大悦,这是蒙江人的福,何尝不是朝廷之福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更何况关外是龙兴之地。”

    巴毅听了微微皱了下眉,没有喜色,甚至有些凝重,道:“此事非同小可,一旦有异,惊动圣驾可不好。”

    上官彧大惑不解的样子:“祥瑞是天降人世间的福气,就该上奏,将军倒是忧心忡忡的。”

    巴毅狐疑道:“我之意,到底是不是龙马是不是祥瑞还未可知。”

    上官彧眉飞色舞的比划着:“那老多人看见的,我去时虽然只瞧着一小截尾巴,也还是看见了,断不会错的,将军大可不必忧虑。”

    巴毅还想说什么,上官彧却着急道:“出了祥瑞,河工上的事要缓一缓,别冲撞了神明,下官这就去吩咐。”

    说完,匆匆一礼,拔腿而去。

    巴毅忧色加深,重重的呼出一口气,颇有些无可奈何。

    达春探寻似的问:“将军不信龙马一事?”

    巴毅若有所思:“上古伏羲,或有真人,但龙马一事,怎知不是百姓善意的传说呢,这事没经过查明就贸然上奏,终究是有些不妥。”

    达春一笑:“标下瞧那上官大人捡着大元宝似的高兴,还不是因为蒙江是他的地界,青龙河出祥瑞,他这下子政绩可是大了去。”

    巴毅回头睇了达春一眼:“不可这样说上官大人。”

    达春慌忙垂头:“嗻。”

    巴毅静静的站着,达春不知他在想些什么,又不敢多言多语,陪着他站了一会子,听他道:“走,去青龙河。”

    使人牵了马匹,二人赶去了出现龙马之地,那里仍旧有很多百姓聚集,看到的就得意洋洋的描摹着当时的场景,没看到的就万般遗憾的守株待兔,希望那龙马再次现身,

    巴毅同达春穿着常服,悄无声息的在百姓们一顿距离处停下,站在河岸远远看着,唯见青龙河水由西往东哗哗流着,两边的水草随风摇摆,间或有鸟儿落下又飞起,就是没有一丁点龙马的痕迹,巴毅看了半晌,问达春:“会凫水么?”

    达春嘿嘿一笑:“小时候,家门口有个水泡子,遍生芦苇红蓼菖蒲等物,就在那些水草中,经常藏着野鸭野鸡鹌鹑等,标下可是没少去捉野鸭野鸡鹌鹑顽,也捡些蛋回去,某天一个不小心,出溜到了泡子里,吓得大喊大叫,偏偏没谁经过,标下就胡乱扑腾,不成想竟学会了凫水。”

    巴毅看他一笑,假意嗔道:“啰嗦,能不能潜到水底?”

    达春早已领会了他的心思,已经开始脱衣裳:“短时间能憋气。”

    巴毅点头:“你知道我想怎样。”

    达春走到堤边回头道:“将军是想知道那龙马到底是何物?”

    巴毅叮嘱他:“小心。”

    达春脱得只剩下一条中裤,又将辫子盘在头顶,说了句“放心吧”,纵身一跃,噗通落水,巴毅忙来到堤边看。

    那小子水性不赖,鱼儿一般,须臾游出去很远,接着一个猛子扎到水里,巴毅盯着那水面上微微荡漾开去的波纹,过了一会子,达春钻出水面呼吸一下,然后再一次扎入水中,如此反复多少遍,看样子毫无所获。

    巴毅眉头紧拧,见达春距离自己越来越远,竟开始担心,高声喊他,达春便朝他这里游来,到了堤岸边,巴毅搭把手将他拉上来,达春噗噗抹着脸上的水,然后举着一物给巴毅看:“将军,这东西有古怪。”

    巴毅看了看,不过一团红色的胶泥,蒙江山上随处可见,这种泥很黏,百姓家常用来垒砌房屋和墙壁,雨水不易融化,可塑成各种物事,是小孩子们玩乐的东西。

    可塑?

    巴毅口中咝了声,拿过那团红泥捏来捏去,瞬间明白了达春的意思,自言自语的嘀咕:“谁这么大胆,敢开这样的玩笑。”

    达春道:“正如将军说的,伏羲氏或有其人,龙马河图,怎知不是百姓善意的传言呢,青龙河这龙马,大概也是谁觉着近几年蒙江颇不太平,不是发水就是出大案子,想以此事来振奋人心吧。”

    巴毅叹口气:“你说的或许是真的,可是,上官大人上奏给皇上,大大不妥,一旦皇上查出此事是假,他便是欺君之罪。”

    他担心已经没用,那道上奏给康熙的折子已经六百里加急的送到了京城,康熙听闻青龙河出了龙马,在南书房召见了周孔孟等些大臣,他手中拿着上官彧递上的折子,满面喜色道:“龙马乃祥瑞,上天眷顾我大清,上天亦厚待朕,这是蒙江的大事,亦是朝廷的大事,朕准备再往蒙江走一趟。”

正文 186章 再巡蒙江

    康熙欲再次出巡蒙江,此事阖宫震动。

    贵妃佟佳氏病恹恹的歪在临窗大炕上似睡非睡的养神呢,听说后连忙让宫女服侍她匀面更衣,将自己一脸病容拾掇干净,乘着轿子就来到了寿康宫。

    太后闲着无事,由几个嫔妃陪着摸骨牌,见佟佳氏来了,忙招呼道:“你最近大好了么?”

    佟佳氏屈膝施礼,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动作,竟咳嗽起来。

    太后将手中的牌推了,一壁让人给佟佳氏倒茶搬椅子,一壁道:“你身子上不好,就别挣扎着过来给我请安,一家人,何必计较那么多规矩呢。”

    佟佳氏坐下了,又吃了口茶润润喉咙,这才道:“臣妾给皇额娘请安是一回事,还有一回事,皇额娘可听说皇上要出巡蒙江之事?”

    太后深居简出,且这消息也才出来,所以并不知道,此时皱着眉讶然道:“有这么回事?”

    佟佳氏本就性子沉静,兼病着,说话更是柔声细气:“臣妾也是刚刚听说,臣妾是女流,本不该议论前朝的事,可是又担心万岁爷的安危,往关外去千里迢迢,莫说闹个匪患什么的,就是车马劳顿,万岁爷乃千金之躯,也是受不了的。”

    太后赞同的点头道:“你说的没错,你们夫妻恩爱我也是知道的,不过你也别担心,不是还没起驾呢,这样吧,去慈宁宫请太皇太后出面,皇帝虽然孝敬我,总还是禀给太皇太后才对。”

    康熙以孝治天下,不仅仅孝顺太皇太后这个皇祖母,也孝顺太后这个皇额娘,只是太后琢磨大概凭自己是很难说服康熙不出巡的,遂想让太皇太后出面。

    佟佳氏应声是,太后就吩咐宫女们为她更衣备轿,还有那些个嫔妃,一干人呼啦啦就来到了慈宁宫。

    太皇太后同苏麻喇姑闲着无事看着两个年轻的宫女打络子呢,外头执事的宫女进来禀报,说是太后和贵妃娘娘来了,太皇太后疑惑道:“天都这早晚了……”

    已经过了晨昏定省的时辰,她猜度太后和佟佳氏所来必然有要紧的事。

    等太后和佟佳氏等人进来,纷纷给太皇太后请安,太皇太后就笑道:“今儿是什么特别的日子么,约好了一起来。”

    太后恭谨道:“虽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也还是有桩要紧的事,皇帝欲再次出巡关外,臣妾担心皇上的安危,是以过来请太皇太后示下。”

    太皇太后指着椅子:“你也一把年纪了,坐下来说。”

    太后谢恩,依言坐下之后,再道:“皇帝一年三次出巡关外,臣妾怕外头不明真相的人会议论,还以为关外那一块出了什么大事呢。”

    太皇太后倒是和颜悦色的样子,语气却有几分呵责,道:“后宫不得干政,妇道人家不该过问前朝的事。”

    太后慌忙垂头:“臣妾也是担心皇帝的身子骨,那么远,又是骑马又是坐车颠簸,可如何是好。”

    太皇太后微微一笑:“我知道你心疼儿子,可是这次,我却是赞同皇帝出巡关外的。”

    太后一愣,不自觉的对上佟佳氏的目光,其他嫔妃也都愕然,容嫔嘴快,道:“皇上前次出巡关外,都说是因为那个姓玉的姑娘,这次再去,还不得让人说三道四。”

    太皇太后容色一凛,道:“我看说三道四的人就是你。”

    容嫔仗着有几分姿色,老子又是内阁大臣,平素耀武扬威惯了,这个时候不知道避让太皇太后的风头,还出口为自己辩驳:“冤枉,臣妾只是觉着为了一个汉人女子劳动圣驾,那个姓玉的实在该死。”

    太皇太后心里骂着愚蠢的东西,嘴上厉声道:“来人,容嫔目无尊长,掌嘴五十!”

    惹祸上身,容嫔此时终于知道怕了,大呼小叫的继续替自己开脱,早过来两个宫女,扭着她出了去,交给外头执掌刑罚的太监,里面的人耳听那大耳刮子打的啪啪响,容嫔更是一声接一声的哀嚎,大家噤若寒蝉,再无人敢说其他,即便是太后,也闭口不语了,因为她明白,太皇太后这是用容嫔来暗示她呢,前朝的事,后宫女人切忌干涉。

    打够了数,容嫔给推回来,跪在太皇太后面前哀哭道:“嫔妾知错,请老佛爷饶恕。”

    面颊及嘴唇都肿胀起来,吐字不清。

    太皇太后看了看,啧啧道:“只是想让你长个记性而已,怎么就下手这样重呢,来人,赐那两个执法的二十杖。”

    于是,那两个执掌刑罚的太监受了更重的惩罚。

    如此,容嫔总算心里好过了些。

    太后见这阵势,推说头有些晕,告辞而去,佟佳氏也和那些嫔妃纷纷离开。

    慈宁宫安静了下来,苏麻喇姑端了杯茶给太皇太后,道:“那祥瑞的事,老佛爷信了?”

    太皇太后接了茶杯又放下,叹口气:“我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蒙江百姓乃至天下百姓信了,朝廷为了对付三藩和罗刹国并漠北的那些蒙古人,连年用兵,就像一个劳累过度的人,需要好好歇息,关外之地向来不太平,皇帝更是为此寝食难安,出巡蒙江,以祥瑞为由,这是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大好事,是关乎江山社稷的,所以我才不拦着。”

    苏麻喇姑终于明白太皇太后为何此次纵容了康熙的一意孤行,道:“天降祥瑞,确实是难得,只是万岁爷接连三次出巡关外,且那蒙江镇实乃籍籍无名的小地方,奴才还真是担心如容嫔娘娘说的,某些人会说三道四,老佛爷总得替万岁爷想个两全的法子才好。”

    太皇太后哼的一声笑:“你还当皇帝是三岁两岁的小儿么。”

    苏麻喇姑道:“奴才是想,皇上想的再周全,某些事也是不便亲自出面的,比如那个玉姑娘。”

    太皇太后皱眉看着她:“你的意思?”

    苏麻喇姑面有忧惧之色:“若不将玉姑娘召进宫来,奴才担心,万岁爷……只恐会第四次出巡关外。”

    太皇太后恍然大悟的:“你这么一说,还真得想个法子。”

    想什么法子呢?

    苏麻喇姑建议道:“老佛爷可以找万岁爷说,贵妃娘娘的病一日更重于一日,要玉耕儒官复原职,回来给贵妃娘娘看病。”

    太皇太后笑了:“你好奸诈,你是不是这样想的……”

正文 187章 翻云覆雨

    太皇太后对苏麻喇姑的想法了然于胸。

    复玉耕儒太医之职,进宫给佟佳氏看病,明知是不可能的,因为谁都知道玉耕儒为了救火而毁了手,不能把脉,何能看病。

    苏麻喇姑的想法是,玉耕儒虽然两次入狱,且现在已经辞官不做,但他是个忠臣,必然不会眼瞅着佟佳氏重病不治的,而玉醐秉承父学,得其真传,玉耕儒一定会让女儿代替他入宫。

    太皇太后从一开始拒绝玉醐进宫,现在又想让玉醐进宫,都因为苏麻喇姑说的,若玉醐仍在蒙江,康熙必不会安心,召进宫来,一者康熙安稳了,二者,眼皮底下,也好便宜行事,至于行什么事,那是太皇太后的想法了。

    太皇太后接纳了苏麻喇姑的建议,使人往乾清宫请康熙过来。

    准备再次出巡蒙江的康熙正于西暖阁的炕上坐着,一边吃茶一边听臣子们启奏出巡之关防事宜,又不是第一次,所以各位也都驾轻就熟,康熙也是听得心不在焉,恍惚中自己已经到了蒙江,而玉醐,笑盈盈迎上他……

    “万岁爷,慈宁宫的小柳子来了,说是太皇太后请万岁爷过去下。”李连运见康熙目光呆滞,知道他在走神,所以靠近了小声道。

    康熙收回神思,问:“可是太皇太后哪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