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鹂语记:话唠太子妃-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小樱想了想:“都说那跟前没人。不过有个丫鬟隔的近些,她说在火苗窜起来之前,她好像听到旁边有像是爆竹的声音。不过也说不准,昭德殿那会子那么多人,那样热闹,她自个儿也不敢肯定呢,”
    这倒挺奇怪的。
    周宝璐总觉的这事儿有点蹊跷,她真不能信这样的火盆能窜出火苗子来,还有,谁把火盆放的挨着帷幔?
    这是故意还是缺心眼儿?
    在宫里,缺心眼儿死的很快,并不好找呢。
    周宝璐又琢磨了一阵子,回想火烧起来的时候周围的状况,贵妃高踞主位,左边站着卫文氏在说话儿,右边坐着宁妃,倒是禧妃,却与贵妃隔着一个人,反不如卫文氏离贵妃近。
    对!自己当时还多看了一眼,心里想着,贵妃提携娘家真是不遗余力,这样的场合,把卫文氏叫到身边儿来说话,连宫里的一品妃位都反要让一步儿了。
    想 起那个位置距离,周宝璐心中有了个大致轮廓,假定火盆里的火是注定会爆起来,众人惊慌,那么卫文氏站的那个距离,若是被人狠推一把,就能撞到贵妃身上,把 贵妃撞倒在地,这样一来,贵妃若是保不住腹中胎儿,卫文氏就完了,就算保住了,卫文氏也要被训斥,丢尽颜面,失去贵妃欢心。
    所以,这个事情,是针对卫贵妃与卫文氏?
    周宝璐想了一阵子,根据她的情报和分析,现在禧妃痛恨卫贵妃和卫文氏是肯定的,不过禧妃这人,周宝璐是分析过的,背后阴私手段是一套一套的,但当面动手却不是她的风格,这一回的举动,看起来就不像她的风格呀。
    虽说当时的情形分析起来是指向禧妃的,但周宝璐依然颇为疑惑。
    后宫出了这样要紧的大事,皇上先就去探望了贵妃和宁妃,贵妃无恙,只是受了惊,略有些动了胎气,御医回奏只需歇几日好生保养,就没什么要紧了。
    反而是宁妃伤的重,右边手臂被燎伤了一大片,已经上了烫伤的药膏,裹了起来。
    听说皇上来看她了,宁妃忙迎到门口来,因着才受了伤做了治疗,穿着宽袍大袖的浅淡颜色衣裙,不施脂粉,头上只松松的绾了头发,只插了一根通体莹润的白玉簪,看起来竟然格外清丽。
    宁妃盈盈下拜,十分感激:“臣妾不过一点儿小伤,竟就劳陛下亲自看望,臣妾惶恐。”
    皇上亲自扶了她起身,道:“伤处可还疼?朕已经瞧了脉案了,吩咐御医定要想法子,不能留下疤痕。”
    宁妃请皇上坐下献茶,才道:“臣妾虽不怕留疤,就是怕不能再伺候皇上。”
    宫里的规矩,有了伤疤,就不好侍寝了,牌子会被撤下,只有皇上点名儿,才能选她伺候。可宫中美人浩如烟海,皇上几时能想起你来?
    皇上笑道:“你放心,你为着护着贵妃而伤,朕不会委屈你的。”
    宁 妃恳切的说:“贵妃娘娘腹中有龙子,臣妾既正好在一边儿,见贵妃娘娘有险,自然要伸手去护着的,在圣上跟前,臣妾说一句真心话,臣妾自己知道,自个儿不是 那么有心胸的人,贵妃娘娘圣恩隆重,就是臣妾见着心里也酸酸的,只是到底圣上的血脉要紧,这点儿轻重,臣妾还是知道的。”
    皇上就轻轻的点点头:“你是个懂事的,女人哪有不吃醋的,可你知道分寸,就很好,今日你能护着贵妃,可见你的忠心了,你们家从祖上就跟着太、祖爷,忠心是有的,也是你父母教导的好。”
    宁妃忙站起来:“臣妾不敢当皇上褒奖,说起来也惭愧,就是这会儿,臣妾想到贵妃娘娘,心里头那点儿酸还压不下去呢!”
    皇 上笑道:“敢在朕跟前坦承,可见你是个胆大的,朕倒是喜欢你这秉性,说起来,你兄弟也二十了,前儿朕还瞧见了吏部荐选的单子里头有他,本来想着他年轻,再 瞧瞧也罢,如今看来,你们家忠心是有的,又会教导子女,你这样,你兄弟自然差不了,明日就叫他去御史台历练历练罢了!”
    这就是论功行赏了。
    宁妃大喜,忙拜道:“臣妾谢皇上隆恩,臣妾别的不敢说,家弟的忠心定然是不差的。”
    待皇上走了,宁妃闲适的靠在大靠枕上,舒了一口气。
    身边儿从家里带进宫的大丫鬟待扇笑着上去福一福身:“恭喜娘娘,贺喜娘娘,二少爷今后前程无限。”
    宁妃点了头,又忍不住叹口气道:“二弟是个老实的,父亲去的早,母亲又没那点心思,我在宫里辛苦挣命,还不是为着家里么?六爷年纪还小,二弟要指望他,十年里也指望不上,这会子好歹算是老天爷眷顾,那蠢货闹出一场火来,倒送我一个表忠心的机会。”
    宁妃做的事,自然没有瞒过待扇的,待扇深知今儿这事的首尾,不敢多说,便笑道:“二少爷虽说不善钻营,可性情清明刚正,到底也是伯府嫡子,皇上是明君,没有看不到的,无非就是多等两年,自然就好了。”
    “傻 孩子,你知道什么,朝廷上站着的多半是勋贵高官的后人,可勋贵高官的后人,也没见都站在那里不是?”宁妃道:“有硬牌子出身,又有本事的人多了去了,皇上 就是看,又看得见多少呢?还不得靠自己挣进皇上的眼睛里去?就像你说的,二弟性子刚正,去御史台倒是合适,皇上……是最圣明不过的啊。”
    有些话,就是对着最为信任倚重的待扇,宁妃也不敢说,皇上对待后宫的态度,宁妃看在眼里,也琢磨了这许多年,她觉得,自己多少有一点心得了。
    皇上不喜欢聪明的妃子,但聪明的妃子最安全。
    就像她刚才说的那句话,皇上是最圣明不过的人了,后宫的那一点儿小争斗,皇上其实是看在眼里的,不管是争宠还是夺嫡,如果自以为聪明,想要在皇上跟前搞些什么花样,若是小事也就罢了,大事那就是找死。
    就像禧妃,实在太自作聪明了。
    如今后宫的两大势力,明明是太子妃和贵妃,她根本不是失了帝宠,而是从来就没有过帝宠,但她不服气,非要去挑衅,甚至做着夺嫡的美梦,宁妃觉得,自己踩她一脚,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事。
    深宫无聊,宁妃自然也就琢磨这些事,禧妃搞太子妃,自以为神鬼莫测瞒天过海,可从那一日韩氏的处置来看,圣上定然是心知肚明的,知道韩氏是罪魁祸首,才顺水推舟打的韩氏抬不起头来。
    很明显的从重处罚,就是为了维护太子。
    圣上从来就是个对后宫无情无义,但会回护自己儿女的人。
    看庆妃与二皇子的例子,也很清楚。
    宁妃就是这样想的,所以才有今日的那番话,她表明她不喜欢贵妃,消除皇上对后宫派系的怀疑,再表明她护着贵妃,纯粹是为着皇上的子嗣。
    从结果来看,皇上很满意。
    宁妃觉得自己摸到了一点儿脉络。
    皇上疼儿女,就不怕六爷没前程,皇上最恨后宫插手夺嫡,谋害子嗣,其他争斗则无妨,所以自己不仅要离贵妃远些,也要离太子妃远些,横竖自己既无帝宠,又无得力的娘家,只需安静的待在自己宫里,虽说不是一品妃位,但育有皇子,也没那起小人敢看不起了。
    而且……禧妃的一品妃位,就要腾出来了呢。
    宁妃合着眼睛,待扇以为她困了想睡,不敢打扰,便轻手轻脚的走出去。宁妃想,自己的心肠也一日硬似一日了啊。
    皇上很快就拿到了关于今日昭德殿失火的事故调查报告,有人证也有物证,大火虽然烧了很多东西,但肇事的火盆里,还是找到了一点与炭灰不同的灰烬,是一个烧化了奇形怪状的东西,经分析,大约是个瓶塞子。
    火盆里被人加了个瓶子,里面大约放了火药之类的东西,所以火盆端进来,烧一阵之后,就爆了,引起失火。
    放在贵妃身边的火盆,目的直指贵妃和她腹中的龙子。
    人证除了端火盆的丫鬟,还有当时在殿里伺候的全部宫女,另外还有贵妃的嫂子卫文氏。
    卫文氏说,起火惊慌的时候,她正伺候着贵妃娘娘说话,当时也回头去看火势,就被人狠狠的推了一把,往贵妃娘娘身上撞去,若不是宁妃娘娘眼明手快挡了一挡,她一定就得撞到贵妃娘娘身上去了。
    卫文氏说,她看的很清楚,推她的人就是禧妃。
    其实,推她的人是禧妃身边的丫鬟,但卫文氏一点儿也不嘴软,一口咬定看得清清楚楚,是禧妃推她的。
    沈统领恭敬的回话的时候,皇上一直没有说话,直听到卫文氏的口供的时候,皇上才敲了敲桌子,问:“文成周的长女?”
    “是!”
    “晋王府子嗣的事查出什么来了么?”皇上的问话向来这样跳跃和刁钻。
    不过沈容中早已习惯这位帝王的风格,毫不动容的回道:“尚无确凿定论,不过后头有文成周的影子应无疑问,只还没查明确他到底做到什么程度。”
    皇上又敲了敲桌子:“晋王的意思呢?还有镇南王府,我瞧着手也不短。”
    沈容中道:“晋王举棋不定,现在也瞧不出来,至于镇南王府,自那日世子妃进府与太子妃请安之后,就一直没有动静。”
    “太子妃怎么说的?”皇上很感兴趣。
    沈容中躬身,却没有立刻回答。
    皇上笑道:“你只管说,他们这对小家伙,没规矩惯了,我是知道的,你我说两句无关紧要,哼,哼,他们倒是没规矩到了一处了,看对眼扣对了环儿!再找不着更般配的了。”
    沈容中这才道:“太子妃娘娘跟镇南王世子妃说,这件事不是太子的事,陛下会做主的。”
    皇上有点儿呛到了似的咳嗽了一声,他这儿媳妇,还真是够直接的,他们还真就算定了自己要拿下晋王府吗?
    这两个无法无天的家伙,居然把他的主都敢给做了!
    不过……
    太子肯把晋王府留给自己,甚至还提前替他劝退了镇南王府,皇上其实还是有点儿吃惊的,他了解自己儿子,向来胆大心黑,吃啥啥没够,晋王府这样一块肥肉,他居然肯送到自己跟前来。
    不得不说,这儿子长大了,成了亲,到底要成熟些,知道孝敬了。
    皇上思虑了好一阵子,真得说,就算不想真的叫太子算个正着,但思前想后,还是需得拿下晋王府才好。
    太子不肯动手,自己再不出手,就得便宜别人了!
    这混账!
    皇上颇有点儿落进儿子算计中的不是滋味,不过又偏偏是儿子的孝心,不仅推辞不得,也确实不好推辞。
    皇上便矛盾的一边觉得儿子懂事孝敬了,心中烫贴,一边又觉得居然叫儿子算个正着,有点不甘心,想了一会儿,又问沈容中:“下月就批下林阁老致仕的旨意,内阁为朝中之重,不可或缺,要提谁为好呢?”
    沈容中道:“此为朝廷大事,微臣不敢妄言。”
    皇上笑了笑:“我觉得文成周不错,正经三元出身,如今历练二十余年,办事越发老到了,年龄资历均为上上选。”
    沈容中依然恭敬的侍立不语,但他心中知道,皇上在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的意思,就是叫他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太子。
    这睚眦必报的脾气,这弯弯拐拐的心眼儿……这两父子其实性子脾气无一不像,真是亲生的!
    只不过太子爷生而嫡子,胆子比当年的皇上更大些罢了。
    刚出了正月,朝廷就明发了两道旨意,分不出两道旨意哪一道更要紧更重要些,只是帝都的高门大户都知道,这两道旨意对朝局,对各方势力的影响,至少五年内,甚至十年内都是看得出来的!
☆、第155章 
    两道旨意;一道是林阁老致仕后空出来的那个万众瞩目的阁老位有了归属,寒门出身;三元及第的文成周大人,再上了一步;踏上了臣子之位的顶峰。
    这是前朝的大事,虽也涉及后宫,但却是在私底下,表面见不到一丝涟漪。
    贵妃娘娘欢喜无限;出任阁老之事;这三年来就是文大人与卫贵妃一系的重中之重;贵妃获了帝宠;生了皇子,再晋位贵妃位;也凭着自己的地位为文大人多方争取支持,虽说宗室向来不怎么肯买贵妃的帐,但不少勋贵大员,是肯支持的。
    到今日尘埃落定,欢喜的当然就不止文家了。
    只是贵妃娘娘还没欢喜上三日,另外一道圣旨就下来了。
    皇上因晋王无子,将皇五子出继于晋王承继香火,这道旨意一出,晋王府各房顿时偃旗息鼓,鸦雀无声。
    想的再多,盘算的再精妙,一道圣旨就足可抵一切。
    晋王、晋王老太妃均是大喜,终于放下了一颗心,即刻吩咐满府里预备起来,收拾打扫,披红挂彩,照着日子去太庙祭祖,接晋王嗣子入府。
    晋王算是心定了,晋王王爵保存再无疑虑,且到底是圣上的亲骨肉,即便出继,圣上怎么也得照看一二,太子爷也不好不闻不问!
    晋 王得偿所愿,十分欢喜,正明宫的贵妃娘娘前日还在欢喜的了不得,这会子却气的差点儿眼中出血,晋王府此事,殚精竭虑,万千筹划,花了多少心思、多少心血? 这会子,连御医都已经回了晋王,那张祥看面相骨骼,确有几分与萧氏皇族相似之处,晋王已经安排滴血认亲之事了,这一环节绝不会有问题,眼见晋王府唾手可 得,正是满心欢喜的时候。
    得晋王府这一大助力,何其美妙!
    却不料,竟然被人捷足先登,贵妃娘娘与文氏筹算了多少遍,什么可能都考虑过了,却完全没想到会有皇子出继这样的事。
    “禧妃,禧妃……”又是她!
    贵妃娘娘恨的牙痒,这个女人,成天到底在算计些什么!以前因禧妃位分高,贵妃也将她视作夺嫡的对手,也见她在背后给太子爷太子妃下绊子,猜想她定然是有那心思的。
    可如今,她怎么又把唯一的儿子出继给了晋王?既然出继,那夺嫡是绝不可能了,这女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她怎么就舍得唯一的儿子出继呢?
    好吧,禧妃这种位分尊贵,娘家也有根基的妃子之子出继,退出竞争,也不是不好,可是,却刚好档了她的道呀!
    既然有皇子出继,不管晋王认不认张祥,卫贵妃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这样一想,就恨的不行。
    回回都是她,真是阴魂不散,而且,叫卫贵妃惊惧的时候,前日元宵大火,那样骇人,禧妃竟然逃命都不急,先趁乱推嫂子在自己身上,幸而宁妃是个好的,平日里不大在自己跟前凑趣儿,关键时刻竟然会出手救自己。
    一想到这里,卫贵妃心中更不安起来。
    贵妃便对卫文氏道:“嫂子,我有些担心,禧妃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恨毒了我,前日起走水,嫂嫂是亲自经历的,那样骇人,人人都急着逃命呢,她竟然连命都宁愿不要,先来推嫂嫂撞我,如今她儿子是今后的晋王,她更无顾虑,也不知今后会怎么样……”
    卫文氏想到这个就不自在,那一日她是看见的,推她的是禧妃身边的丫鬟,可禧妃望着她冷笑,娇弱的身姿,衬着身后的火光,虽是惊鸿一瞥,但纵然是卫文氏这种手上有人命的女人,都觉得有点发冷。
    卫 文氏看着贵妃,轻声说:“还是娘娘有远见,我竟没有想到这个!那一日禧妃娘娘就敢对娘娘和腹中龙子动手,今后如此实在难说的很,都说只有千年做贼的,没有 千年防贼的,被这样的人惦记上了,可怎么得了,前儿元宵回府,我一想到娘娘与那女人离的如此之近,就担心娘娘,整晚都睡不着。”
    卫 文氏表了一下忠心才说:“后来我父亲得圣上恩典升了阁老,那几日喜欢,才算的暂时放下了这样心事,可这会子,得娘娘提点,臣妾也觉得,若是放着不管,只怕 今后难免酿出大祸来!臣妾微贱,自不足惜,只是娘娘如此尊贵,有了七爷,如今又有了小皇子,若是被她谋害,或是连累,出了岔子,实在不值当呢!”
    这话真真说进了卫贵妃的心坎里头,不由的说:“嫂子说的极是,如此说起来,咱们若是不能想个法子,今后只怕后患无穷。”
    卫文氏微微笑道:“臣妾前日回了趟娘家,为父亲贺喜,我娘家大兄弟、二兄弟也都在,父亲召我进书房密谈,说了一个极精妙的谋划,嘱我得空儿奏与娘娘,请娘娘定夺。”
    卫贵妃大喜,文成周的本事她知道,连文家那几个儿子也是出息的紧,尤其是文成周长子文蔚,心思慎密,算无遗策,这晋王府之事就是他找到蛛丝马迹谋划出来的,虽说被皇上硬插了一杠子,功亏一篑,可在这个过程当中,文蔚的策划和算计能力,已经叫卫贵妃十分信任了。
    而文成周自然更为老辣,能从一介寒门子弟爬上如今的高位,虽说后期有贵妃娘娘的提携,可文成周自然也不是寻常人。
    卫贵妃便道:“文大人新任阁老,定然是十分忙碌的,还能想到我的事,倒也真是难得。”
    卫 文氏忙笑道:“娘娘对我们家的大恩,文家便是万死也报答不了,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