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世成欢-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百九十七章 做错了什么?

    何大老爷很久没有看到过父亲这样舒展闲适的神情了。

    他抛开心中的一丝不安,陪着笑脸与父亲说话:

    “父亲今日看起来好了很多,看来这次的大夫很不错,开的方子起了效!”

    多年为病痛所苦,纵然何老太爷心性坚韧,也是早就不知道舒适是什么滋味了。

    但是他很给儿子面子,闻言也笑了笑:“是啊,这大夫不错,记得多给些银两……”

    说着,又打起精神问起另一件事来:

    “听他说如今大齐各地都是大旱,今年的饥民怕是要较之往年多出四五倍去,咱们家各个庄子上的存粮,还有多少?到时候留够咱们族里的嚼用,看有多少富余的,都散出去接济乡里吧。”

    何大老爷听父亲提起这个话茬,就知道必定是为了灾年施粮这件事。

    这件事自何家祖祖辈辈以来,已经是做惯了的,每逢灾荒年景,何家总会施出去米粮无数,也不知道救过多少人的性命,这也是何家能够在虢州受人敬重的原因之一。

    何大老爷就恭恭敬敬地应了,又陪着老太爷说了些闲话,服侍老太爷歇下,才退了出去。

    但是跨出房门,何大老爷心里的悲愤就有些存不住了。

    小七的事情,牵扯太大,不得不和父亲说,但是京城那边的状况,他一直不许人跟老太爷提起。

    皇帝日渐昏庸离谱,被诛了九族的御史,挨了廷杖的大臣,因为赶工死伤无数的招魂台,滞留京城的秀女……这一桩桩下来,如今是轮到了何家。

    这样想要寻到何家错处,时刻准备要何家阖族性命的皇帝,何家却还要为他的天下出力!

    这让人如何不委屈?!

    何大老爷一个人将春晖院到正院的路量了好几遍,也只能长叹一声,认了。

    父亲眼里,终究都是苍生,不论皇帝如何,苍生何辜啊!

    只是想到可能已经开始收拾东西的正院,何大老爷的眼泪都要下来了。

    养了十几年的儿子说没就没了,和他别了半辈子气的夫人,也要走了,活了一辈子,到最后,他居然活成了鳏寡孤独!

    心内的惨痛与挫败几乎将何大老爷压垮,他在离正院不远的凉亭里坐了下来,实在是没勇气去回那很可能空落落的正院。

    何大老爷就这样从正午坐到日落,从黄昏坐到天擦黑,都没动身。

    小道上的丫鬟小厮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过去的时候都会惴惴不安看一眼一脸生无可恋的大老爷,然后行个礼,蹑手蹑脚走过。

    何大老爷就在心里感叹,到底是夫人这么多年管的好啊,后宅一直规整有序。

    这以后……他觉得心口又开始痛了。

    樊嬷嬷也听说了这件事,想了想,还是叫了个小丫头,嘱咐了几句。

    她倒是想劝夫人干脆趁此离开何家算了,这么多年煎熬也实在是够了,不论夫人与老爷,谁欠谁的,到了这个时候也总该还清了。

    可惜,陪伴了夫人这么多年,她深知夫人脾性,是不会再走了。

    那小丫头跑出正院,直奔何大老爷身边,叽叽喳喳就开始说:

    “大老爷,夫人把那休书撕了,夫人说了,她不会走的!”

    “什么?”何大老爷忽的一下站了起来,心口猛跳几下,顷刻间几乎是喜上眉梢!

    转念间却又强压下了这股喜悦,呆呆的望着渐渐在夜空里显出来的一弯明月半晌,忽然变了脸色斥道:

    “今儿想不想走,都得给我走!”

    小丫头被这样严厉的斥责弄懵了,扁了扁嘴,差点没哭出声来老爷和夫人到底是要闹哪样?!

    局势顷刻反转,先前非要走的,这会儿不走了,拦着不让走的,这会儿非要赶人走,何大老爷夫妻俩又开始杠上了。

    何家的风波,外面的人一无所知,毕竟这和他们完全没有关系,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一家人在今年这样的年景里会不会饿死。

    一场大旱,让无数的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收拾行李,真的无路可走之时,他们还是要和偶尔出现的灾年一样,一路往南,往北,往一切他们觉得能活下去的地方走。

    随着水源的彻底干涸,京城附近渐渐开始聚集流民,尤其是招魂台附近。

    原本修建招魂台之时,各地征调民夫,不愿意前来的人想方设法躲过了这场徭役。

    可此时,看到修建招魂台的人居然天天能够有口饭吃,很多人竟然后悔不跌,甚至有人主动想要参与修建招魂台,却被不耐烦的监工粗暴的驱赶离去。

    詹大人说过,修建招魂台的民夫,来了的就不能走,死伤再惨重也不能再往里面添人。

    前来行巡查的工部官员见此,不由得叹息。

    虽然自从上次秦王世子将这边死伤众多的事情闹出来以后,招魂台这边死伤惨重的现象有所好转,但人数还是在渐渐减少。

    也不知道等这招魂台修成之后,这十万民夫还能剩下多少?

    这世道,怎么就从好好的清明盛世变成了这样?

    京城府尹对待流民的态度还是和往年一样,能驱则驱,不能驱的也不必理会,每日里派人看着,绝不许他们进城就是了。

    在他看来,这些流民过了这个秋天就会走的,就像往年一样,最多到时候想办法调些粮食来,给他们吃上几顿饱饭就行了。

    城外的流民就这样被阻挡在了京郊,不少人干脆安营扎寨,渐渐地形成了一大片难民区。

    好在近日常常招魂台附近超度亡灵的圆慧和尚一颗慈悲心肠,不时从北山寺调出米粮接济这些流民。

    不过到底是能力有限,圆慧和尚最近开始寻思着怎样才能让朝廷重视起来,想来想去,还是把主意打到了宋长卿身上。

    “长卿,虽然今生你没有入朝为官,但你们宋家到底还有许多故旧,丞相大人也位高权重,你可能替这苍生做主?”

    宋长卿苦笑:

    “做主?我何尝不想为这天下苍生作主?只是如今朝廷的主谁也做不了。”

    户部尚书朱思明一直在哭穷,除了招魂台银子算是偶尔能蹦出那么一些以外,其他人,真的是一文也要不出来。

    父亲发话也不管用,兵部尚书赵诗真无论如何闹腾也不管用,西北边关的饷银眼看着没个踪影,更不用说这还没有成势的流民。

    “我会想办法,还望你多多体谅。”

    虽然是这样,可宋长卿到底还是不忍心,算是模棱两可的答应了圆慧和尚。

    京城内,赵诗真跟户部要了这些日子的银子,仍然不见一文钱的饷银拨出来,接连在早朝之上痛陈了几次,皇帝却无动于衷之后,赵诗真只能咬咬牙,自己想办法了!

    兵部侍郎汤源,在赵诗真眼里,可谓是最忠心得力的部下。

    他屡次向赵诗真进言,无论如何也要让西北秦王将这场仗打完。

    “大人切记,此仗胜了不说,一旦输了,我们兵部也和秦王一样,在天下人面前,再也抬不起头了!”

    这话深得赵诗真之意。

    兵部付出了那么多人力物力,眼见着就能打一场胜仗,扬大齐国威,却要因为朝廷不出银子而战败,这到底算个什么事儿?

    历朝历代,都没见过这等咄咄奇事!

    于是赵诗真这个尚书和汤源这个侍郎,凑在一起想了许多天,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让京城的富户捐银!

    这事儿赵诗真谁也没说,挑了个好日子,就当街卖起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各类兵器,大张旗鼓的告诉所有人,他赵诗真要为西北筹集军费!

    一时间,京城大街小巷都传遍了,原本对秦王重现当年战神风姿满怀期待的百姓们

    ,先是愕然,再是愤怒,最后纷纷表示,无论如何一定要出钱出力,让秦王打个胜仗!

    他们大齐的守护神,他们心中那个战无不胜的战神,怎么能够因为粮饷,而守护不了大齐的江山呢?

    很快就有几家书斋的掌柜,还有一些酒楼银楼钱庄的幕后主人纷纷捐银子,一日之内就筹集了几万两银子!

    赵诗真激动得两眼含泪,连连称赞大齐百姓忠君爱国,一刻也没有耽误,即刻就命人将这些银子送往西北!

    丞相宋温如初听说这件事之时,惊讶过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事儿实在是太丢朝廷的人了,堂堂兵部尚书,怎么能带头做这种事情?

    他就要前去阻拦,却被儿子宋长卿拦住了。

    “父亲,皇上心思难测,万民百姓的心思却很好猜,儿子知道您心向皇上,怕这样的事情有损皇上的颜面,可是您想过没有,若是您与万民为敌,天下百姓会如何看您呢?您心中想必也清楚,皇上,早已经不是从前的皇上了,还是说您也想看到秦王战败,看到大齐的疆土分崩离析,看到大齐向胡人卑躬屈膝,用两个长公主去自取其辱?”

    宋温如被儿子的这番话阻住了脚步,脑子里翻来覆去想起来的,也是老师席泽岩一再的劝阻。

    他们都说,皇上不是从前的皇上了,可他自小看着长大的皇上,为什么会成为如今的样子?

    仅仅就是为了一个死去的孝元皇后吗?

    萧绍昀在宫中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面无表情了很久,这让前来通风报信的官员心里一阵忐忑。

    本以为这件事会惹怒皇上,赵诗真不死也得脱层皮,可皇上这样一言不发,到底是什么意思?

    还好萧绍昀沉默到最后只是让他退下了,然后起身去了春熙殿。

    安国长公主与定国长公主,自从那日以死相逼之后,就被皇帝派人软禁了起来。

    虽然日子比从前还要难熬,但是两人既然豁出去了,心中的忐忑不安反倒没有了。

    如今的状况再坏,能坏到哪里去呢?

    至少如今满天下的人盯着,皇帝应该不会轻易就将她们就去和亲,或者让她们无声无息的消失于这后宫之内。

    看到皇帝出现,两人居然也不像从前那般怯懦害怕,镇定的行了礼,就站在了一边,任由皇帝用阴冷的眼神,上上下下打量着她们。

    “两位皇妹可是心中怨恨朕?”

    萧绍昀望着春熙殿狭窄阴暗的一方天空,语气阴森。

    他曾经以为这辈子重新来过,一切都会按照他计划的去走,一切都能够顺顺利利,称心如意。

    可直到如今,没有一件事是让他能够顺心的,成欢的魂魄始终无法完整归来,边关战事又让秦王完美崛起,重获民望,朝廷官员也一个个都比前世还要不听话如今他仅仅是想处理掉两个自己看着不顺眼的人而已,居然也如此难以做到!

    “皇兄圣明,臣妹心中不敢有所怨恨。”

    从前,她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皇兄身上,如今,她们已经是不再抱任何的幻想了。

    父皇不在了,她们作为长公主原本应该拥有的荣华富贵,今生也绝不可能得到了。

    而以后,即使不去和亲,她们也还是要在皇帝的手心儿里挣扎求生,这是她们已经意识到的现实。

    说恨与不恨,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随你们,恨不恨朕,对朕来说,根本无所谓,朕只是要让你们知道,妄图利用大臣来威胁朕,那你们就打错了主意!这辈子,朕绝不会让你们好过!”

    安国长公主和定国长公主听着这冰冷无情的话语,心中怆然之际,终于忍不住愤慨问出口:

    “皇兄可否告知,我们姐妹,到底做错了什么?!”

    “随你们,恨不恨朕,对朕来说,根本无所谓,朕只是要让你们知道,妄图利用大臣来威胁朕,那你们就打错了主意!这辈子,朕绝不会让你们好“随你们,恨不恨朕,对朕来说,根本无所谓,朕只是要让你们知道,妄图利用大臣来威胁朕,那你们就打错了主意!这辈子,朕绝不会让你们好过“随你们,恨不恨朕,对朕来说,根本无所谓,朕只是要让你们知道,妄图利用大臣来威胁朕,那你们就打错了主意!这辈子,朕绝不会让你们好过

 第三百九十八章 要上吊

    可是父皇又有哪里对不起他了?

    他的生母乔皇后触怒父皇,父皇都没有迁怒于他,没有废了他的太子之位,他为何还对父皇有这么深的怨恨?

    安国长公主与定国长公主虽然到最后都没有弄明白她们到底做错了什么,可也终于明白,她们与她们的皇兄,再也没有任何和解的可能了。

    身为父皇的女儿,若说是一种原罪,那这样的罪是永远都洗脱不了。

    “还请皇上恕罪,臣妹觉得,能生为父皇的女儿,是我萧惠雅一生最大的荣耀。”

    安国长公主虽然跪地,头却高高扬起,姿态尊贵倨傲。

    那样带着皇家女儿特有的骄傲风姿,让尚且年少的萧惠雅看起来居然与惠郡长公主有五分相似。

    定国长公主萧惠歆先是有些惊讶的看着自己的姐姐,然后也慢慢的同她跪在了一起,昂首看着萧绍昀,面上再无一丝惧色。

    是啊,这是她们活在世间唯一的骄傲了,除了这个身份和荣耀,她们什么都不是,也什么都没有。

    萧绍昀眼神冷漠的从她们身上掠过,终究冷笑数声,扬长而去。

    等到萧绍昀明黄色的身影消失在宫门外,萧惠雅才一把将妹妹搂入怀中。

    “不要害怕……不必害怕,咱们手中有父皇给的令牌,什么也不必怕!”

    萧惠歆含泪点点头,依偎在姐姐的怀里,终于找到了一丝安定。

    萧绍昀莫名其妙的来,莫名其妙的走,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虽然两位长公主最近闹出的动静有些大,可因为之前当隐形人的时间实在是太长,如今又被皇帝如此明显的厌弃,谁也没有把心思放在她的们身上。

    唯有几位太妃太嫔私底下说些闲话的时候提到了她们。

    “难怪当年淑太妃生不出孩子,也没有动过心思,想要将哪位公主养在膝下,如今想来,她倒是聪明,只笼络好了孝元皇后,如今不管孝元皇后在不在,皇上都把她捧得高高的,咱们这两位长公主,也实在是不争气!”

    高太妃自来是看惯了惠郡长公主的嚣张跋扈,对安国和定国两位长公主被皇帝如此对待,心里就很有些瞧不上。

    她打心眼儿里,还是认为两位长公主太软弱了些。

    康太嫔拍着胸口,心有余悸:

    “可不是这话!人都说,儿女就是前世的债,这辈子来讨债的,当初我还差点想向先帝讨了宁王做儿子呢,幸亏没有!”

    安太嫔坐在一边冷冷地听她们这样说,心里很是不以为然。

    高太妃只顾着嘴上痛快,却没有想过,两位长公主如今的处境不比从前的惠郡长公主,那会儿,先帝可是还在呢,民间有爹和没爹的孩子还是两样呢,更何况是皇家。

    高太妃和康太嫔热热闹闹的说了一阵子,才想起来一边的安太嫔。

    高太妃就撇了撇嘴揶揄道:

    “安姐姐怎么也不说话,要知道咱们这些等死的人,如今可是就数你最风光,若你那侄女儿能得皇上青眼,那你可就是下一个淑太妃了!”

    安太嫔知道他们说的是安竹林。

    她在心里叹了口气。

    淑太妃看着如今安享尊荣,却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淑太妃。

    她的娘家与安国公府原本就只是远亲,如今的安国公府就像一滩烂泥,两家早已不来往,更何况若是安竹林得宠……

    “罢了,我还是没有淑太妃妹妹那样的福气,况且我们安家人一向不聪明,我这剩下的年头,只求能安安分分的终老也就算是福气了。”

    安太嫔比不得别人心无挂碍,随意说笑,她是真的忧心忡忡。

    安竹林坚称自己是孝元皇后,原本就有几分诡异,若是真的,那也很勉强,若是假的……

    安家如今和安国公府到底还算在九族之内啊!

    被安太嫔惦记着的安竹林,坐在慈宁宫的花树下,那种因为重生而胜券在握的感觉,又逐渐褪去了几分,在这炎热的天气里,后背逐渐沁出凉意来

    幸好,幸好她没有冲动!

    又是一桩和前世不一样的事情了!

    前世,萧惠雅和萧惠歆的封号,并不是如今的安国和定国,而是淮阴长公主和淮南长公主。

    听起来虽然没有安国和定国高贵,但切切实实是备受萧绍昀宠爱的长公主,萧绍昀给了她们封地,徐成欢亲自为她们挑选驸马,操持一切,她们虽然没有了父母,但却一切圆满。

    皇家的三位长公主,成了大齐女子,除了徐成欢以外最羡慕的人。

    明明萧绍昀一开始对她们都很好的后来呢?

    后来萧绍昀对她们如何,她被徐成霖送到了庄子上,也并不知晓。

    若说萧绍昀真有什么对她们不好的理由,那也唯有她前世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