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重阙-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可惜,韩辰根本就不理会他,不容他说话,直接将他请了下去。
等到使者一走,韩辰转换了另一副表情。
他的眸中满是忧愁。
妻子身怀有孕,孩子却留不下。对于一个男人来讲,这是多大的悲哀?
杀子伤妻之仇,不共戴天!
韩辰深吸一口气,眸中冷光闪烁。有他在一日,绝不能让永安帝回到京城!
而此时,京中已接到了宣大这里的战报。
一国之主,被别人俘虏了,不仅如此,连带着两个皇子和一百多名文武大臣,都落到了瓦剌人的手中。
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朝堂内外,顿时群情激奋。
汉王阖目而坐,紧紧抿着唇,面无表情。在他旁边,周王似笑非笑地看着手中的笏板。
大殿中的各种声音,不停地钻入他们的耳中。
有要求同意瓦剌让出九边以换皇帝还朝,有坚决不同意九边等人换皇帝的。
两方人马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在偏殿中吵了个昏天黑地。
两个时辰后,内阁首辅马文升扶了扶有些歪斜的官帽走到汉王面前,拱手道:“王爷,帝陷敌手,当如何?”
汉王像是刚从睡梦中被惊醒,茫然的睁开眼,而后才道:“若瓦剌敢犯边,吾定当列阵于前,披甲执锐,不负明主之托。”
这不什么都没说吗?马文升心中叹息。
永安帝回不来回来,对于他这个内阁首辅的名声并没什么损失。
反正,现在替罪羊已经找着,就是固安伯和宣府巡抚刘昌嗣鼓动皇帝亲征的。
到时,只管把这俩人该治罪的治罪,该杀的杀了就是。
现在问题是,执掌了京城防卫的汉王,到底愿意不愿意永安帝回来!
若是汉王不愿意永安帝回来……
马文升出了一身冷汗。
第322章妙峰山上
永安帝能不能回来,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没有什么区别。
谁做皇帝,他们并不关心,老百姓关心的是自己的钱袋子和米袋子。
然而,那些勋贵之家,却怕的要死。
谁当皇帝,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
这几天,往日寂静无比的妙峰山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客人。
都是来求见福康长公主的。
福康长公主以身体为由,一个都不见。
“我这三个哥哥啊!”福康长公主美目轻转,看着屋外硕果累累的葡萄架。
时光如流水,一转眼人长大了,一转眼人老了,一转眼兄弟离心了。唯一不变的,也就只有这片江山,这片土地。
百年后,都不过是一捧黄土!
长公主微垂螓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童舒和玉簪沉默不语。
有小道姑上前,恭敬地道:“真人,山下有客人求见!”小道姑双手并拢,掌心里露出一颗明珠。这颗明珠被一条红色的络子所缠绕,许是因为时间久了,络子上的红色已经慢慢褪色。
看到这个,长公主脸色遽变,她将明珠拿在手中,轻轻摩挲。
过了良久,方道:“请他上山吧!”
小道姑施礼退下。
半柱香时间后,有软轿抬着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男子慢慢走上了妙峰山。
这男人面色腊黄,不停地咳嗽,一头花白的头发用根竹簪束着。
然而一双手,却如白璧无暇。
等他上到玉真观时,福康长公主的眼就落在这双手上。
她长久地看着,一动也不动。
仿佛这天底间一切的事与物都消失了一样。
“福康。”
直到一个声音在她耳边轻轻响起,长公主才幡然惊醒。
“你来了!”长公主笑靥缱缱,眸中含泪。
“我来了。”杜知敬低言浅笑。
山风盈盈,林花委地。天意秋初,金风微度。
候鸟南飞,掠过柳梢头。这般喧嚣,却打搅不了一对相视的人儿。
他们眼中只有彼此和对方,长久地保持着静止的姿态。
任万花开遍,秋叶落尽。
长公主的眸中,突然落下泪水。而后,她转过头,轻轻拭去眼角的那滴泪水。
“多年未见,你老了。”长公主眸中含泪,却强笑。
杜知敬莞尔一笑,“多年未见,你风采依旧。”
然后,长公主望着他,竟是不知要说什么才好。
仿佛一切的言语,都已化做深深的凝视。
有些事情,她不想知道了。有些话,也不必再说了。
这个人来见她,就证明他时日无多。
否则的话,他根本不可能来见她这个弑君者和背叛者……
她曾无数次地想过,到底该如何与这个人见面,到底该如何与他说话。
可是真见了面,她却发现,自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要走了!”杜知敬看着长公主手中的明珠,轻轻吟道,“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长公主身子一晃,咬唇望向杜知敬。
杜知敬却不再看她,而是将目光转向玉真观的后山。语调平和,容止温雅,“相见,不如不见。其实,见到你时我已悔了。告辞,不必送……”
而后,他拍了拍手,轿夫走过来将软轿抬起。
涧鸣松响,秋风吹动。杜知敬温柔从容,一如往年。
长公主突地走向前,双手紧紧抓住轿边,“若是当年我随你走?”
杜知敬俯首看她,一双如玉的手轻轻落在长公主鬓间。他轻笑,而后长叹,仿佛长公主说的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你还是没长大啊,我的福康!有些时光过去了,就过去了,再也回不了头……”
就像你,明知道我带走了永安帝的嫡长子,却一言不发,甚至为我打掩护,帮助我逃出京城。就像当年,知道梁国公要将你送入宫中为妃,哭得不能自已,却只能遵从。就像当年,你的兄长利用你杀了前朝废帝,最终却连你的女儿都不肯放过。
你这一生!何其悲哀?身边所有的人全都背叛了你。
杜知敬轻轻摩挲着福康长公主光洁的额头,而后落下温柔的一吻。
“你这一生,父亲负你,丈夫负你,哥哥负你,我负你……”杜知敬望着长公主,一双眼睛清澈明亮,“然而,你的女儿不会负你。好好生活,忘了旧时光,忘了过去。”
“我来,就是要告诉你!我对不起你!可我,却不后悔利用你。你知道吗?这大梁江山,终是要换了个主。而新帝,必将自你女儿腹中所出。所以,我这一生圆满了……”
杜知敬掰开了长公主的双手,而后将头转过,强忍着眸中的泪水。
仔细想想这十几年,真如荒唐一梦。
公子烈纵是杀了永安帝又如何?永安帝纵是杀了公子烈又如何?韩辰杀了他们所有人又如何?与他这个死人有何干系?这般谋划了十几年,真是无趣。
杜知敬阖上眼,即安静又从容。
也许,人到快死了,才会如此豁达,把那些以前从来想不通的事情慢慢想通。
纵是为先帝报了仇又如何?先帝毙了十几年,再也回不去了,仅剩下的女儿也嫁给了汉王的儿子。
想到此,他缓缓睁开眼,看着一直跟随在身边的小童。
“将此信交给汉王。”他的声音低沉而又沙哑,仿佛一瞬间失去了力气。而后自袖底抽出一封厚厚的书信,递给了小童。
小童错愕无比,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杜知敬呵呵一笑,并不准备解释什么。这个小童来了没多久,他就知道,这小童是汉王的人。
为什么解江查杜长风的来历什么都查不到,因为汉王掩盖了。
为什么韩辰能查出来他是前朝的状元郎,因为这是汉王想让韩辰知道的。
他抬起眼,看了看苍茫天穹,深深地吸了口气。
这天地如此辽阔,可惜,却没他容身之处了。
他的归路,终究不过是薄棺一口。
杜知敬剧烈的咳嗽起来,咳的惊天动地,咳的面色潮红。
而后,他的手无力地伸向软轿边……
软绵绵的,没有半点力气。
小童跟在软轿后面,看着轿外的手,飞泪如雨。
跟在先生身边六年,他与先生已真正有了感情。
妙峰山上,玉真观中。
福康长公主立在观内,任由秋风吹乱她一头秀发。
也吹熄了眸中唯一的亮光。
第323章 巧立汉王
韩辰悄悄地把卫管事和卫阳请到了大同,向他们询问风重华这些年的情况。
卫管事虽是有些迷惑,却是一五一十地说了。
卫管事与卫阳走后,韩辰面沉如水。
有些事情,只要前后一对照就可以看出端倪来。
永安帝应该是在知道了风重华身世之后,去找老郭氏求证。而后,经由老郭氏之口确定了情报的准确性。
自那以后,他就开始对风重华下了手。
韩辰也有些庆幸,幸好永安帝知道的晚,如果在风重华刚出生时就知道,他会怎么做?
同为福康长公主的哥哥,他的父亲汉王是如何做的?
汉王不仅替福康隐藏,还想一切办法帮助福康。
后来,又不顾永安帝的反对,执意将风重华嫁给了他。
同样是兄长,为何差别如此之大?
韩辰越想,对永安帝的愧疚就越少。
此时,京城里为了到底要不要用九边赎回永安帝和两位皇子而咬得不可开交。
一方是强烈要求把永安帝等人赎回来,另一方则是以江山为重拒绝赎人。
九边是京城的屏障,若是九边失了,瓦剌就可以直捣京城。
难道说,要迁都到江南吗?
南宋前车可鉴。
所以,九边不能丢,不仅不能丢,还得加固防事。
可是,国本岂可动摇?那些坚持要接永安帝的人振振有词。
既然国不可一日无主,就选个国主好了!汉王就在京中,周王也在,宫里还有四皇子和十五皇子,都可以尽国主之责!
此言一出,整个京城顿时哗然。
不管是官员还是老百姓们纷纷议论起来。有支持用九边换永安帝的,有不支持觉得这是奇耻大侮的。
一时间,整个京城因为这件事情吵个昏天黑地。
瓦剌的使者,在京城中颇有些坐立难安。使者们觉得大梁朝的官员简直是太奇怪了,皇帝被俘虏了,怎么不急?天天在朝中议论个什么劲?赶紧把皇帝赎回来才是正经事啊!
可是偏偏的,官员们为了到底要不要迎永安帝回京而吵个不休,却根本没工夫搭理瓦剌的使者。
在宫中,袁皇后也急了。
她虽是一国之母,却没有能力干预到朝政之中。于是,她就一趟一趟地召见汉王和周王,和他们商讨如何搭救永安帝的事情。
汉王每次都是慷慨陈词,必横刀立马,亲自上阵。旁的话,却是一句也不多说。
而周王,则是一副汉王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的态度。
袁皇后看到两位王爷如此,心不由凉了。
她下了一道旨意,以心神不安为由召汉王妃入宫陪伴。
实际上,却是把汉王妃当做人质软禁了起来。
私底下,她派人去找武定候,请他派人给定国公徐晃送信。
请定国公徐晃以勤王为名入京。
哪里想到,武定候的人还未出京,定国公徐晃的儿子徐协竟然捅出了天大的篓子。
徐协自以为现在京中无主,正是他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纠集了一些无赖青皮,低级武官和半吊子书生,竟然干起了造反的事情。
消息传到宣府时,风重华正在被汉王妃从京中送来的妇科圣手诊脉。
妇科圣手诊了又诊,换了左手又换右手,另只手一直捏着胡须。
脸上的表情很是凝重。
“太医,可是诊出了什么?”悯月看到太医表情凝重,担忧地问。
太医轻挑双眉,笑道:“无事,无事。只是近来年龄大了,诊脉相有些不大得心应手,所以诊的久了些。下官一会开些药,小王妃服用些就无事了。”
风重华疑惑地看了太医一眼,没有说什么。
等到太医走后,风重华让陶春和徐光继续说京城的事情。
“所谓书生造反,十年也不成……徐协手下尽是些无用的书生,能起什么作用?纵是手下有武官,也没几个兵……他们的人,冲到大街上之后就被巡防营的人抓住……”
也就是说,简直是场闹剧?
风重华深思起来。
前世,徐协就是这样搞了一场闹剧式的造反。结果,因为他的造反,定国公徐晃被下狱问罪。
而这一世,徐协依旧造反。
可是时机选的如此之妙,就不怪她多想了。
她一边沉思一边揉腿,近些日子也不知怎么了,一双腿浮肿的厉害。
可是偏偏现在韩辰还不在身边,令她就是想找人说说话也说不成。
而且还这么多事,她根本就顾不上自己的身体。
在大同,韩辰听说家里送来的太医已经开始替风重华看病了,不由放下了一颗心。
汉王妃为他请的这位妇科圣手,不但擅长妇科,还擅长解毒。
有这位圣手在,他也能安心处理政务。
现在朝中的事情,一日三变,说不定就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决定发到他这边。
而且,朝中到现在还在因为到底要不要用九边交换永安帝而争吵不休。
他更是一时片刻也不能放松。
就这样,瓦剌一次一次往京中派出使者,而京中一次又一次地以没有商议好来推诿。
等到消息传到瓦剌汗庭之时,十月都要过完了。
一场又一场的秋雨,宣告着九边马上就要进入寒冷的冬季。
永安帝与大皇子和二皇子被困在怀来,心一天比一天凉。
被俘半个月,京中没有半点消息传来。
这个没消息,就是最坏的消息。
就在这时,原内阁首辅周洪上书,极力反对迁都,要求坚守京师,并请求各地勤王,求调河南、山东等地入京防卫。汉王与周王采纳了他的意见,调通州仓库的粮食入京,京师兵精粮足,人心稍安。
而后,都察院右都御史谢仁行上书,请求诛杀固安伯与宣府巡抚刘昌嗣全族。奏折中,附了山东臬台陆离的疏本。
陆离在疏本中称,此次宣大粮价疯涨,便是因宣府巡府刘昌嗣之故。并称,不杀此獠不足以平九边民愤。
看到陆离的奏疏,汉王气愤异常。
又有人上表,称刘昌嗣之子在公开场合侮辱太祖。
先父被辱,汉王放声悲哭。自称有罪,欲背荆去太庙请罪,被大臣们死死拉住。
此时,先内阁首辅周洪排众而出,力请汉王登基。
汉王大怒,拔出身边侍卫的宝剑欲杀周洪……
周王抢步上前,死死抓住宝剑,顾不得剑锋割其手。
而后,周王跪下,口中道:“国不可一日无主,二哥,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大梁,为了天下百姓,你就做了国主吧?”
汉王不从,一脚踹到周王胸口。
消息传到宫内,袁皇后与袁雪曼如坠冰窖。
这世上,岂有弟弟做了皇帝还能容忍嫂子呆在宫中的道理?
袁皇后越想越怕,忍不住起身骂道:“当然我怎么就没看出他是个无情无义的白眼狼?早知道这样,就该把他的儿子和周王的儿子一起弄死!”
第324章立太上皇
不管袁皇后与袁雪曼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后宫中永远没办法干预到朝政中的。
除非是像武则天那样的女人。
可是这样的女人,几千来也不过是出了那么一个。
袁皇后再厉害,她的手也伸不到朝堂上去。
她没有办法,只得用自己的私财去赎永安帝。
在她想来,若是实在没办法赎回永安帝,就把大皇子或是二皇子随便赎一个回来。
只要皇子们回来了,她这个做嫡母的,就是正正当当的太后。
然而,她的这个主意还不来及实施,就被周洪给骂得个狗血淋头。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臣能为国尽忠,天子因何不可?”
对啊,你们要求我们大臣为国尽忠,可是论到自己了,为什么就不能尽忠了呢?
忠臣忠臣,自主只有忠臣而无忠主吗?
袁皇后没想到自己的这个举动竟然引来如此大的口舌,只气得心疼肝裂。
袁雪曼更是毫无办法。
她一个内宅女子,手中没有军队,也没大臣的支持,能起什么作用?
更何况,她现在的身份也极为尴尬。
一场御驾亲征,居然换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