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重阙-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拿着传国玉玺又如何?手里没有兵权,百事不成!公子烈何足惧哉?
而此时,随军的大臣,也在替韩辰辩解。
兵部侍郎刘大夏道:“正值战事,小王爷岂敢擅离职守?现在外有知院阿来,旁有大同公子烈,他若离开,敌军必定两面来犯。”
兵部尚书王华深以为然,“以言极是!”
见到兵部两位大佬替韩辰说话,其他的官员也纷纷开口求起情来。
然而,越是如此,永安帝的表情越是难堪。
站在下首的大皇子和二皇子,心中窃喜。
宣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若是能将宣府拿到自己手中,岂不是又多了一个助臂?
韩辰被永安帝恶了,将来有谁来接管宣府?
大皇子想到的是固安伯,二皇子想的却很多。
就在这时,忽听得帐外传来探马急报声。
“宣。”永安帝面色阴沉。
不多时,小太监领来一位战战兢兢的探子。
“启禀……陛下……”探子见到这么多的重臣都在,吓得腿脚有些发软,说话也有些不利索。还是被兵部尚书呵斥一句之后,这才快速的将军情报上,“启奏陛下,现已探明,那大同的公子烈以复国之由,将大同献给了瓦剌二王子。现在大同四门大开,瓦剌大军已直奔御驾而来。”
“什么?”群臣大惊失色。
大同失守,九边危矣!
紧接着,一道又一道密探从各路探子那里呈了上来。密报上,二王子先是进了大同,而后又经过大同进了大梁朝境内,紧接着就朝着御驾大军而来。
军情如此紧急,群臣的脸色都不好看了起来。
以前那些支持御驾亲征的大臣,更是有些胆颤心惊。若是亲征失败,他们这些鼓吹御驾亲征的大臣该如何自处?
历史上凡是亲征失败的帝王,最终都是大权旁落。
不是禅让,就是一病不起。
内阁阁老梅健急忙上前,“陛下,此时当命宣府紧守城门,防止知院阿来攻城。若是宣府失守,九边必失。”
大臣们都看出了事情紧急,纷纷点头。
吕芳和胡有德互视了一眼,永安帝已经给韩辰下旨,令他出兵大同……
也不知此时韩辰有没有出兵。
韩辰当然不可能出兵,他不仅没有出兵,还把叫嚣着必须遵从皇帝圣旨的固安伯给关了起来。
关了固安伯,他就告诉刘巡抚,要么配合行事,要么请刘巡抚现在只身去大同。
刘巡抚是个文官,这辈子也没领过兵。让他现在领兵去解大同之围,不是跟送死一样吗?
再说了,没有兵士在手,大同会有人听他的?
上次粮价的事情,整个九边的百姓都恨死他了。
看到刘巡抚愿意配合,韩辰点了点头。
而后就与几位将军商议军情。
“我欲派探子与阿来密议,你等意下如何?”韩辰轻声道。
他一这样说,万全左卫参将谭正纶就听明白了,“可是围魏救赵?”
韩辰摇了摇头,“非矣,驱虎吞狼。”
驱虎吞狼?这怎么吞?
待几位将军走后,袁承泽兴奋莫名,“让我去!”若是能劝动知院阿来,是能青史留名的事情。
然而,韩辰却摇了摇头,“须得一位饱学善辩之士……”袁承泽有勇无谋,不行。
他这样一说,方思义站了出来,“某愿往!”
韩辰微微点头,朝着袁承泽看了一眼,直到袁承泽退出,这才低声道:“你问他,可记得陈桥兵变否?”
陈桥兵变,指的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
他不信知院阿来会一直甘居于人下,只要阿来有这颗心思,就能为他所用。
若是二王子真的冲到御驾军前,取了永安帝首级,那么瓦剌将来的皇帝就是二王子。
如此大的功劳,谁敢不敬佩?纵是阿来将来想行事,也办不到。
方思义听完韩辰的话后,瞬间了解。遂重重地点下头,“在下知道,定不负都督所托。”
……
知院阿来听完方思义的话后,沉吟了起来。
韩辰确实猜中了他的心思,他的确不甘居于人下!
只是,他如何敢相信韩辰?只怕他兵至大同之时,就是韩辰衔尾掩杀之日。
“若知院愿出兵,我家都督愿按兵不动!”方思义拱手道。
他派兵去大同,韩辰按兵不动,待他取下大同之后,二王子这只军队就如同孤旅,深陷于大同和御驾大军之间。
到那时,前是强敌,后无援兵。
二王子只有死路一条。
“到时,大同将如何?”知院阿来问道。
“大同乃我大梁国土,岂容外族染指?”方思义冷冷一笑,“纵是知院取了大同,焉知能不能守住?”
“此一战,瓦刺已输。知院心知肚明!”
知院阿来呵呵一笑,“你家皇帝御驾就在,怎会说瓦剌已输?”
“陛下御驾是在,知院敢去取吗?”方思义寸步不让。
他这么一说,知院阿来的眼角抖了抖。
不敢!知院阿来真不敢。
就是永安帝一个人站在他的面前,他也不敢取。
因为取了永安帝的性命简单,可是取了性命之后的事情却麻烦至极。
他又不是皇子,何必立下这天大的功劳?
第320章皇帝被俘
“所以,知院只管派兵去占了大同,等过几日后再退却就好……”方思义侃侃而谈,引经据典,“知院若是占了大同,我们两族必定不死不休。到那时,战乱频仍,于瓦刺不好,于大梁朝更不好。还不如你我两方各退一步!我们重开马市,许你们买卖盐铁和粮食。你们离开大同,岂不皆大欢喜?”
说起来,瓦刺为什么打这一仗,就是因为永安帝不借粮。
若是知院阿来能带着这个承诺回瓦剌,也称得上大功一件了。
只是,知院阿来不是这么好糊型的。
他的眼睛收缩了一下,“先生是以何种身份说这种话的?”
“若是知院答应,等到我家都督上报朝廷之后,自会遣使来谈。”方思义沉声道。
“如此说来,你们现在还未上报朝廷?”知院阿来冷冷一笑,“倒还不如让我占了大同,我们在大同重立马市。如此一来,两族便宜。”
“一个小小的大同,知院竟也看在眼中?那瓦刺上千上万的城池营寨,知院竟是无动于衷?”方思义哂笑,“某听闻你家大汗独爱长子,此次出兵我大梁,四位王子派出三位,独将长子留在身边?”
“知院可知这种行为在我大梁被称为什么?这是太子监国!”
“纵是你们立下不世功勋又如何?”
“到那时,你们部族损兵折将,拿什么与汗庭抗衡?”
“只怕知院回到汗庭之际,便是破家灭门之时。”
“你的女人将会为仇人生下孩子,你的孩子凡是高过车轮尽被处死,低过车轮的尽数变成太监进入大汗的宫殿做服侍人的太监黄门。”
“知院……”
“够了,不要再说了!”知院阿来恶狠狠地看着方思义,几乎要将他生吞活剥。
“知院,三思而后行啊!”方思义轻弹袖上的灰尘,意态闲雅,“我们只要公子烈的人头,旁的不要。”
第二日,方思义自城外悄悄回来。
没人知道方思义是做什么去了,也没人知道他与知院阿来谈了什么。
但是在方思义回城后的次日,知院阿来突然拔营,朝着大同进发。
宣府之围,就这样地解了。
百姓与军士们无不欢呼雀跃,都以为韩辰会乘胜追击,打知院阿来一个措手不及。
反常的却是,韩辰紧闭四门,丝毫没有追击之意。
诸位将军对韩辰的举动十分不解。
可是韩辰能用方思义一人退去知院阿来的重兵,着实令他们佩服。所以,对于韩辰紧闭四门的举动,他们也仅仅只是议论了一番便罢。
然而,有人却慌了。
二王子接到探马回报,说是知院阿来占了大同。
他立时慌了。
哪怕前面就是永安帝御驾,他也不敢再往前走了。孤军在外,连个给养都没有,打什么仗?
想到此,二王子也有些恨,他留在大同的那些人,都是吃屎长大的吗
怎么好好的就会被知院阿来把大同给占了?
二王子越想越不敢再往前走,只能命令大部队前转后,后转前。
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他只盼着知院阿来,能网开一面,放他一条生路。
二王子这一回转,御驾大军立时欢声雷动。
永安帝更是高兴,下令大军‘乘胜追击’。几位大臣苦劝无果,只能看着大军开拔!
御驾大军与于王子一个追一个‘逃’,很快就到了大同城下。
二王子在城下喊了半天,也无一个人给他开城门。
眼看着后面就是永安帝的御驾大军,二王子气得大骂不止。
而此时,韩辰站在城墙之上,看着御驾大军自宣府过而不入,轻轻摇头。
他吩咐身边的将军,“传我命令,即刻起紧闭四门,无我将令,任何人不得出城,违令者:斩!”
听着韩辰的这个斩字,几位将军面面相觑。
事情大条了!就连这几位将军也明白现在的事情要闹大了。
不久,大同方向传来战报,说是二王子与御驾大军打了一个遭遇战。
二王子不敌,狼狈逃窜。
御驾大军‘乘胜追击’,结果被知院阿来从大同出兵打了个措手不及。
知院阿来死死咬住御驾大军的尾巴,且打且退。
只要御驾大军来打他,他就利用骑兵的优势躲。若是御驾大军收拢,他就开始进攻。
这场仗,从早打到晚,直打到第二日下起瓢泼大雨。
永安帝虽是开国皇帝,却未打过几场仗。皇族之中,最能征善战的就是汉王,其次是周王。
前面是二王子的‘残兵败寇’,后面是知院阿来的追兵。
这场仗打得憋屈无比。
二王子眼见知院阿来从大同出兵,顿时也来了气势。他转过身,就扑向了永安帝的大军。
永安帝眼见二王子反扑,立派前锋出击。
与此同时,知院阿来追兵已到。
永安帝下令,后军出击,迎击阿来……
永安帝朝令夕改,命令一会一变,令众将摸不着头脑。
内阁大学士梅健苦劝:“陛下系天下安危,不可轻进,此时宜回宣府,再图后事。”
兵部尚书王华亦道:“连日风雨,人情汹汹,声息愈急。当回转!”
永安帝回答:“如有不测,亦天命。”当即将这些大臣打乱分入各军,令他们悉令掠阵,督战各军。
如此一番苦战,御驾五十万大军,竟是被二王子和知院阿来的数万大军冲击的溃不成军。
众将士战死的不知有多少,将死兵亡,损失惨重。
消息传到宣府,韩辰轻声长叹。
时也,命也,时也,势也!
这一切天时地利,都是在要永安帝的命!
他什么都没做,只是命令九边数镇紧闭门户。
隔了两日,御驾大军被迫退向怀来。五十万大军,被几万瓦剌军追撵。又饥又渴,精神几乎崩溃。
而偏偏,永安帝近些日子精神几近疯狂。
他置数万大军生命于不顾,命令骑兵正面与知院阿来交战。
一战下来,骑兵所剩无几。
知院阿来趁机与二王子形成合围之势……
隔了两日,韩辰得到了一条重磅消息:永安帝被知院阿来俘虏了。
第321章帝可还京
听到这个消息,风重华惊得一下子从炕上站了起来,顾不得双腿肿胀难受。
一国之主,居然被人俘虏了?她怎么也不敢相信。
来回信的陶春连连摆手,“这是真的,属下刚刚才从王爷处回来……”不仅风重华不敢相信,就连陶春初听到时也是惊异无比。
前世,她可没听说过永安帝会御驾亲征?难道说,这是几方博弈的后果?风重华的思绪有些飘远。
就在这时,她感觉到腿弯处传一阵痉挛,疼得她哎呦一声。
四个丫鬟见状,急忙过来搀扶。
陶春在屏风外听到屋里一阵忙乱,有心想问问怎么样了,却又不敢开口。
只得抬起头朝着屏风望去。
屏风内什么也看不到,只能听到悯月等人忙乱的声音。
风重华却只是疼过一阵就不疼了,摆手示意丫鬟们退下,依旧和陶春说话。
“那小王爷现在在何处?”风重华问。
陶春恭敬地答:“小王爷此时正赶往大同。”陶春抬眼看了看屏风,斟酌一番后才道,“小王爷已命人抓捕了刘巡抚和固安伯。”
风重华瞬间明白了。
没去救驾,却去了大同,那只有一种可能:韩辰去收复大同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收复大同做什么?
风重华轻轻叹息一声,“我知道了!”韩辰终究还是出手了。
这一次,不仅是韩辰出手了,只怕京里的各方人马都出手了。
堂堂一个皇帝,身边带领大臣无数,居然在宣大重镇的旁边被瓦剌的二王子和知院包了饺子,不能不说这是这一个非常可笑的笑话。
可是这样的笑话,偏偏却发生了。
不仅永安帝被俘虏了,连同两个皇子与诸位大臣都成了瓦刺的阶下囚。
整个大梁朝的文武官员被一网打尽。
想到此,风重华长长吁了口气。
身在皇家,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风重华又吩咐陶春,将小婢阿宁寻个机会远远送走,不要让她再与莫嫣见面。
陶春应了一声,说:“不如送到杭州赵义恭那里,让他在杭州为阿宁寻一个婆家,好好嫁了。”
风重华就答应了。
这时,外面有丫鬟说几位夫人递了帖子求见。
风重华知道,这些人只怕是都听说了永安帝被俘虏的消息,想从她这里打听打听情况。
在没有得到韩辰准信的时候,她谁也不想见。
遂叫四个大丫鬟以她身体不好的理由拒绝见客,而后又吩咐人将方太太请到这里来。
她想听听宁朗的想法。
在这个节骨眼上,能和宁朗说上话的,也就只有方家了。
不一会,方太太赶到。
在听完风重华的话后,欣然应诺。
现在方家已经与汉王府连成一体了,汉王府荣他们荣,汉王府衰他们衰。
见到方太太愿意写信,风重华松了口气。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她不能乱。
她没有乱,现在瓦剌的二王子和知院阿来却乱了。
谁都没想到,居然能俘虏敌国皇帝,这是多大的功劳?这是功劳吗?这简直是汤手山芋,谁端谁烫手。
而在怀来,知院阿来一见到永安帝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口称陛下,行君臣礼,献上各种野味美食。
而后一面向韩辰行文,一面派兵回大同。
然而,他的人马终究是慢了韩辰一步。
等到他与二王子的人马回到大同城外时,城上已插满了韩辰的帅旗。
“韩辰误我!”知院阿来此时哪里还会不明白韩辰的意思,气得又吐了一口鲜血。
到了这个地步,他们除了死死抓住永安帝之外,再无其他的办法。
若要退兵回瓦刺,就只能强攻大同,或是从赤城绕路。
可是,永安帝带着这么多的人,又能怎么绕路?
韩辰这是给了他两条路,要么杀死永安帝败走瓦刺,要么放了永安帝与大梁朝和谈。
没想到他行军打仗几十年,如今居然败到韩辰这个没毛小子身上,知院阿来就觉得憋屈。
“有皇帝在手,我们还愁什么?只管要钱要物要粮食啊!”二王子有些不以为然。
知院阿来看着二王子,也不知是羡慕还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无知是福啊!
“国不可一日无主,若是扣留敌国皇帝太久,大梁必会另立新主。”到那时,皇帝还有什么作用?
二王子也有些傻眼!
对啊,如果另立了新主,皇帝有什么用?大臣们倒是好说,效忠完这个可以效忠那个。
可是皇帝一旦不是皇帝,还是什么?
二王子也觉得难办了。
接到知院阿来的信,韩辰随手掷到一旁,懒洋洋地道:“我虽为五军都督,却无决断之权。此事,须得报于京城。”
来送信的瓦剌使者见到韩辰这副表情,只气得眼角抽搐。你们的皇帝就在城墙下,你还往哪报?赶紧把粮食和盐铁给我们,把宣大等地让给我们才是。
只可惜,韩辰根本就不理会他,不容他说话,直接将他请了下去。
等到使者一走,韩辰转换了另一副表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