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重阙-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叫她年纪小?什么叫她让前面的人白白送死?
就连旁边的方太太脸色都不好起来。
这个莫嫣,实在是很没有体统!一个做小妾的,居然还想欺到主母头上?真是该杀!方太太连看都没看莫嫣,目不斜视。
与风重华交往时日越久,越是觉得风重华的可爱之处愈多。风重华有缺点不假,人无完人嘛。
人不可能一直不犯错,就像她,曾经有一段妄想搓合洪哥儿和风明怡。
被风重华瞧出来后,她立时改正了态度。
现在,风重华待她一如以前,甚至比以前更加亲厚。
风重华待莫嫣不可谓不好,可是这个莫嫣,心眼比针还要小。
“小王妃,这些人假传小王妃的话,真是该死。”莫嫣走到风重华面前,盈盈施了一礼。
宣城大乱将至,她却收拾得干干净净,一身天青色的长衫更是衬得她容貌如花。
风重华上上下下地看了看莫嫣。
第302章没脸没皮
“但不知别人假传了我的什么话?”风重华喝了一口茶,静静地望着莫嫣。
不知为什么,莫嫣不敢与风重华对望,悄悄垂下了头。
“有人说您准备放弃前面的人,只保正院。”莫嫣轻咬下唇,“小王妃,前面这些人世受汉王府大恩,纵是为汉王府死也不算什么。只是让他们这样死得不明不白,非明智所为。”
她何时说过要放弃前面的人了?风重华皱紧了眉头,轻声问道:“此话听何人说的?”
莫嫣诧异莫名,“都这么说啊!”
“哦?都这么说?”风重华将手中的茶杯放下,冷声道,“但不知这个都,又是何人啊?”
莫嫣怔了一下,觉得今日的风重华有些咄咄逼人。
以往的风重华从来不与她计较,这让她产生了一个风重华不愿与自己做对的错觉。毕竟,自己的后面可是站着袁雪曼。
可是今日的风重华却和往日大不相同,不仅咄咄逼人,说话还毫不留情。
“我倒不知道我何时说了要放弃前面的话,叫嫣姑娘起了怜悯之心。”风重华在心里冷笑,“嫣姑娘不愧是小王爷的侍媵,对这府里的一切真是了如指掌。”
莫嫣愕然。
没想到风重华居然如此不留情面。
她斟酌了一会,道:“既然小王妃没这么说过,那自然是我听差了的。我只是想着,前面的人毕竟都是汉王府的老人,不好寒了他们的心。”
风重华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道:“寒不寒心,不是你说了才算。小王爷上战场之前,将家里的事情托付给了我。你有事情不与我说,偏偏要嚷闹,这就是你的为妾之道?”
莫嫣的脸唰的一下白了,“小王妃,妾身这也是为了您好。”
“为了我好?”风重华嗤地笑了,“为了我好就把一个漠视下人生命的罪名扣给我?这就是你所谓的为了我好。莫非你忘了自己的身份?还想将府里的事情大包大揽起来?”
没想到风重华竟然这样说,莫嫣忍不住眉头微蹙。
风重华命令人保护正院,不就是存了放弃外院和前院的心了吗?而且,还把农大管家给派到前面了。农大管家这么大岁数了,怎能经得起兵刃之苦?
“前面的那些家将和护院下人,都是我们汉王府的老人。纵是小王妃您一心想保住正院,也得体恤一下他们。”莫嫣抬起头,鼓起了勇气,决定为前面的那些人争取一下。
“那依嫣姑娘来说,该如何体恤?嫣姑娘幼读诗书,知礼识礼,可否说出几个计策容我参详。”风重华笑着望向莫嫣。
莫嫣的脑子里一时间转个不停,仔细地在想如果她是风重华该怎么做。
她在这里想个不停,风重华也不急,好整以暇地喝着茶,等着她开口。
莫嫣在想,农大管家是汉王府的管家,自然是不能身处险境。得把他从前面调回来,然后妥加安排。至于卫管事吗,这是小王妃的人,自然是要肩负重任。
可以让卫管事领着前院的那些家将和护院保卫总督府。
若是真的出了什么事情,也正好可以剪掉风重华的一条胳膊。
只不过,前面的那个家将和护院都是汉王府的旧人,舍了谁的性命都不好。应该尽全力保住他们的性命……所以,也该把家将和护院撤回来。
想到这里,她抬头道:“应该把他们都撤回来!”
“那总督府的安危何人来保护?”风重华笑吟吟地问她。
“不是有卫管事吗?再说了,还可以从总督衙门里请人啊?小王爷是宣大总督,调一队军士来保卫总督府何错之有?”莫嫣理直气壮地道。
“原来可以这样?”风重华微微颌首,“那么,这些军士进入总督府,何人能保证他们不会对总督府的人起了邪念?”
“将士们都是小王爷的人,又怎敢对小王爷的家眷起心念,小王妃太过杞人忧天了。”莫嫣不以为意地笑笑。
院中站着的几位管事和家将都是诧异地看了莫嫣一眼。
这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了外人?而且还交得如此的心甘情愿?
如果真任由那些将士们入府,只怕小王妃与莫嫣倾刻间就能成了别人手中的棋子。
若只是如此还算是好的,就怕那些将士们中间藏着细作,将小王妃当做要挟小王爷的砝码。
以小王爷对小王妃的疼爱,只怕真的会做出什么事情……
这就是莫嫣所谓的万全之计?只怕是毁家灭门之计啊!
怪不得别人都说,莫嫣的所做所为都只是为了陷害小王爷!以前不觉得,今日听了莫嫣的话,院中所有的人都打了一个寒颤。
风重华喝了口茶,笑着道:“听说嫣姑娘自幼就崇拜武定候府的县主,县主更是教导了嫣姑娘几年……果然,嫣姑娘行为处事深得县主的精髓。”
听风重华说起袁雪曼,莫嫣不由抬起头,“我之计策虽不敢说乃是万全之计,可是保住总督府却也是绰绰有余。只是用与不用,却在于小王妃一念之间了。”
风重华抿唇笑了。
她又不傻,怎么可能会用这种绝户灭门的计策?如此引导,也不过是让院中的人都看看莫嫣是什么样的人罢了。
经过方才那段话,只怕院中下人都清楚了。
而莫嫣,却以为风重华已然对自己心悦臣服,笑得更加灿烂了。
风重华却在心中冷笑。
莫嫣这个人,胸无大志,眼皮子又浅,只能看到眼前。
也许她一辈子也只能这样了!将来韩辰能不能容许莫嫣活着,还是一个问题。
想到这里,她也有些同情莫嫣。说话的语气也就温柔了许多,“今日是瓦刺攻城第一日,想必不会太平。你还是回去歇息去吧,一会我多调两个护院去小庭院里那里护卫。”
莫嫣一愣,她还以为风重华会留她在这里参详,毕竟她都提了这么好的护家之策。
“我还是留下来帮小王妃吧。”
谁知道风重华连理都没理她,将手里的茶杯放回几案上,“陶春,你来说说现在外面的情况。”
几个粗使婆子走了过来,笑着护卫莫嫣回了后罩房。
此时,宣城外的知院阿来皱紧了眉头。
攻宣府围赤城这个计策是他想出来的,就是想引赤城兵力来救。
所以,今日只是佯攻。
可是,城中好像已经窥破了他的意图。
要不要将攻城的架势摆得更大一些呢?
知院阿来蹙眉苦思。
城楼上,韩辰正指着舆图与众将士说话。
“今日瓦刺必是佯攻,我观其意图在赤城……往赤城可派斥候了?”
第303章宣府大捷
到了夜里,宣府街面上开始乱了起来。
宣府巡抚刘嗣昌指挥着三班衙役到街道上巡逻,城中的官员都派了自家的家丁和家将帮着巡抚衙门的人一起维持治安。
风重华自然不免俗,也派了三个人跟在衙役们的后面。
当初宣府粮价大涨百姓买不起粮食时,几位夫人商议着施粥,她施了!后来刘夫人劝她挑头维持宣府治安,她拒绝了!
做任何事情都不出格不出头,叫人挑不出一点错处,这就是风重华现在要做的事情。
自从开始攻城以来,瓦剌与宣府的战事就进入胶着的局面。
知院阿来数次调动军士攻城,却未见一功。
眼见这城攻了有三日,而宣府的守势却连半点松懈的迹象都未显,知院阿来的眉头越皱起紧。
而在宣府,韩辰的声望却是越来越高。
知院阿来可是瓦剌有名的名将,听说此人勇武无人可敌,计谋百出。曾有人断言,瓦刺有知院阿来如有千军万马。
没想到韩辰居然能抵得住阿来的攻势,而且又准确地判断出来阿来的真实意图不是宣府,而是赤城。
经此一事,谁提起韩辰不是竖起大拇指?
上次的粮价风波中,韩辰已经露出锋芒,再加上这次的围城,令他的声望升到顶端。
韩辰的声望如此之高,亲近的人自然会为他高兴。
然而,以宣府巡抚刘嗣昌为首的一批人,却有些不高兴了。
固安伯,自然是心有郁结。
皇帝派他来宣府,一是查粮价,二是接替宣府总兵一职。
可是这粮价在他来之前就平稳了,他总不能把韩辰这个平稳粮价的大功臣给弹劾了吧?
让他接替总兵一职,可是宣府现在有宣大总督,他这个总兵可有可无。
打仗时,无人听他的号令。讨论军情时,无人考虑他的意见。
他这个总兵,连个普通军士都不如。
而且固安伯最恨的却是,有了功劳却没有他的!
就像这次,韩辰上报守城的奏折时,据传言就没提到他的名字……
这怎么能忍?
所以,他一接到宣府巡抚刘嗣昌的帖子就立刻找了个借口溜下了城楼。
他刚一走,韩辰就接到了回报。
“这个蠢货,且待我去捶他。”袁承泽气得大声咒骂。
韩辰摇了摇头,一双如星辰般闪耀的眸子精光四溢,“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
他与固安伯的矛盾,不可调和。
在军队里,讲究的就是令出如山,令行禁止。
只能有一个声音,如果有两个声音,那么还怎么如山?
固安伯能做的,无非就是上奏折告状而已。
“辰哥,莫要小瞧小人,这世间君子坏不了事,能坏事的皆是小人。”袁承泽气愤填膺。
“那又如何?”韩辰浅浅一笑,“难道我们还能绑了他不成?”他不以为然,因为他相信永安在这个节骨眼是不会听任固安伯的话。
纵是永安帝想寻他的麻烦,也只能等到战事平稳之后。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收拢军心。
军心可用时,便是成大事时。
所以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只有手中有军队,他才可以做想做的事情。
更何况,他更希望永安帝能当众斥责他。
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在受委屈时,那他就不算是受委屈了。
他是永安帝的侄子,不是儿子。如果想往前走一步,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代价。
韩辰抬起头,看着室内的人。
到最后能真正站在他身边的,能有多少?
韩辰轻轻叹了口气。
可他却知道,有一个人会永远站在他的身后。不论他做了什么,都会支持和鼓励他。
这个人,就是风重华。
……
这场战事,直打了七天七夜。
韩辰在城楼上不眠不休地督战了七天七夜。
到第八天,知院阿来眼见攻不下宣府,就鸣金后撤。
瓦刺大军一退,就有几骑偷偷出了宣府的南门,往京城方向而去。
隔了几天,永安帝接到了宣府大捷的奏折。
“好哇,好哇!”永安帝兴奋地举着奏折,眼中光芒四射,脸上泛着一层不正常的潮红。
吕芳和胡有德在欣喜的同时,也在深深担忧着。
永安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前几日还昏厥过去。只是这件事情一直秘而不宣,朝中很少有人知道。
只是,就是再瞒他们也不敢几位内阁阁老。
现在整个内阁都知道永安帝身体不好,立太子一事已上了日程。
到底是立大皇子还是二皇子,或者是其他几位皇子,阁老们争论不休。
不管立谁,吕芳和胡有德都知道,随着永安帝的身体一天天衰败下去,离他们的死期也越来越近。
最好的结局,就是去替永安帝守皇陵。
历朝历代,有几个前朝太监能活到下一朝的?
就是他们能活到,新皇身边的大太监能允许他们一直掌权吗?
吕芳的脑海中,不经意地闪起韩辰的身影。
韩辰对他的态度一向好,不像别的皇子那样只把他当成一个奴才,倒有几分知节下交的感觉。
若是韩辰能……
吕芳摇了摇头,将这个想法甩到脑后。
看到吕芳在摇头,永安帝不悦了,“怎么?你不高兴?”最近,永安帝有些喜怒无常。
吕芳悚然一惊,连忙仰头笑道:“奴婢怎会是不高兴?实在是欢喜的有些傻了,都不敢相信居然会有如此大捷!这可真的是……”吕芳又摇了摇头,“这可真的是上天降福啊!也就是有陛下如此圣君,才能有如此的大捷,这可是几百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听了他的话,永安帝哈哈大笑起来。
吕芳说得很对,这可真是前所未有的大捷。
瓦剌的知院阿来,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没想到这次居然连攻数日攻不下宣府,最后只得悻悻收兵。
一想到这件事情,永安帝就心情愉快。
他就指着手里的另一本奏折道:“宣府巡抚与宣府总兵欲请我御驾亲征,你们觉得如何?”
御驾亲征?吕芳和胡有德震惊地互望了一眼,就永安帝这个身体,怎么可能御驾亲征?
万一在北边出点什么事情可怎么得了?
想到这里,吕芳和胡有德连忙跪到了永安帝面前,“陛下万乘之躯,岂可轻身犯险?万万不能啊!”
永安帝正在兴头上,却被这俩人搅了兴致,表情十分不悦,“昔年汉太祖高皇帝曾领兵亲征,平定韩王信余寇。时年六十岁,朕尚在壮年,有何惧之?”
吕芳和胡有德骇然对望,知道永安帝心意已定。
现在能劝得了永安帝的是谁?
除了袁雪曼,还能有谁?
想到这里,俩人急忙做手势派小黄门去商请。
第304章御驾亲征
宣府大捷,消息传到朝廷,满朝皆喜。
在皇极门常朝会上,朝臣们对此次大捷赞不绝口。
韩辰是汉王的儿子,不具备争储的天然优势。再加上二皇子又极为他吹捧,一时间朝会上满是赞美之声。
有些官员觉得美谥太过,多说了几句,结果却被人喷得体无完肤。
而汉王,则是老神在在地坐在锦杌打瞌睡,一副事不关已的模样。
满朝文武对此皆是见怪不怪,都知道汉王身体不好,能不上朝就不上朝,能上朝就已经是万幸,还敢奢求他对朝政发表意见吗?
而周王,则是专心致志地看着手中的笏板,仿佛能将笏板看出一朵花来。
晨曦,自皇城东方缓缓升起,照在金碧辉煌的的殿宇上。
朝霞万丈,将黑夜驱赶向西方。
当一个得了永安帝授意的大臣说出“御驾亲征”这个话题后,满殿鸦雀无声。
汉王与周王同时抬起头,看向龙案之后的永安帝。
而后,整个大殿炸了。
自内阁以降,尽是反对之声。
坐在龙案之后的永安帝,皱起了一双浓眉。
而吕芳与胡有德则是快速地抬起头,又快速地垂下。
袁雪曼并没能劝动永安帝,不仅如此,还把永安帝想要亲征的念头给撩拨的更旺了。
永安帝这一段身体不好,他更是想用一场胜仗来证明。
而宣府这个肉眼可见的胜仗,就是他向全天下的人证明他身体的好时机。
他们服侍永安帝十几年了,对永安帝再了解不过,怎会不知道他的心思?可是,这御驾亲征能是好征的吗?多少皇帝就是死在御驾亲征这四个字上。
就像永安帝所说的汉太祖高皇帝邦,就在平定了韩王信的叛乱之后,死在讨伐英布叛乱之中。
堂堂一代皇帝,居然被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
而后大汉江山就落入吕后之手,怎不叫人唏嘘?
可是这种劝谏的话,大臣们能说,他们做太监的却不敢说。说了就是个死!谁敢说?谁敢劝?
殿中,大臣们为了到底要不要御驾亲征争论不休,几个内阁阁老却是心中骇然。
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