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重阙-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丫鬟叫了几次,风明怡身边的丫鬟都不理会。

    刘月儿的脸色一变。

    今日带着她妹妹儿来,就是想与风明怡结交的,可是哪想到风明怡却是喊都喊不过来。

    儿明眸皓齿,一双小虎牙看起来分外可爱。她看起来天真无邪,一副被保护得很好的样子。

    刚刚与风重华见面时,风重华褪了一个玉镯给她。

    此时她抚着风重华给她的玉镯,听着姐姐刘月儿与丁夫人的女儿说话。

    丁姑娘与刘月是好朋友,此番见到她的丫鬟喊不来风明怡的人,心有戚戚焉。她想到风重华曾把刘夫人赶出总督府的事情,不由问道:“怎么,还是不愿意和好?”

    这是准备和刘家擦破脸了吗?按理来讲,官场上讲究抬头不见低头见。纵是私下有些不和,在大面上还是其乐融融的。

    刘月儿眼神黯然,“连丫鬟都叫不来,人家岂是想和我们和解的样子?”

    丁姑娘很是叹息一番,自告奋勇道:“那我帮你问问。”

    万全都指使挥使丁奈与韩辰这些日子合作良好,丁姑娘觉得若是自己过去问一声,风明怡也应该给自己面子。

    过了一会,丁姑娘寻了一个风明怡落单的机会,迎了上去。

    “风五姑娘,有一段时间没见你出来了?”丁姑娘亲亲热热地道。

    风明怡笑了笑,“是啊,天气,再加上夫子布置的课业又多,就懒得出来了。”

    她虽年纪小,却并不傻。

    刚刚丁姑娘还和刘月儿在一起呢,这会来找她,应该是为了刘月儿的事情。

    果然,丁姑娘做出一脸忧色,“我怎么听说你家和刘家起了些误会?但不知道可有化解的余地吗?”

    听她提起刘家,风明怡心中生厌,却依旧维持着面上的笑容,“家里的事情,我也不太清楚。你也知道,我整日里学完规矩就开始读书,哪里有空管这些事情。”

    一推四五六,任凭丁姑娘问什么都说不知道。

    丁姑娘有些气馁,却仍然替刘家说好话,“我与月儿数载相交,她是什么样的人最了解不过了。不管你们家和刘家有什么,咱们姐妹之间也该走动起来。”

    骂她的亲姐姐是个不会下蛋的人,骂她的姐夫,居然这会又涎着脸来求原谅了?

    若真是个有气性的,就该死撑着,与她的姐夫斗到底。

    风明怡抿了嘴笑,话里却是丝毫不留情,“原来,丁姑娘你是什么都不知道啊!我可是听说刘公子在德庆楼里大骂太祖皇帝,又骂我姐夫不配做太祖皇帝的孙子,不仅如此,还把话题扯到内闱私事上了。居然说起我姐姐生育的事情!难道刘公子不知道,我姐姐还在孝期吗?”风明怡抬眼看向丁姑娘,“丁姑娘,不知者不怪。刘家与我们家的事情,我这个客居的妹妹本就没有插嘴的余地。只不过,我看不惯那些歪曲事实给自己脸上抹金的人。旁的事情我不说,我只问你。如果是你被一个男子在外面议论了。你会如何?你的家人会如何?”

    “有的时候,自己说什么话,要先想想再说出口,不要被某些人当了枪使。”

    风明怡说完了话,再不理丁姑娘,朝着风重华的方向走去。

    丁姑娘被这一通话训得脸上发红,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过了一会,刘月儿从后面赶了过来,“怎么样?她可答应替我家求情了?”

    丁姑娘强忍着一腔羞耻,转头问刘月儿,“你哥哥有没有在德庆楼里当众说小王妃是个不会下蛋的母鸡?”

    “啊?”刘月儿如被雷击,张口结舌地看着丁姑娘。

    丁姑娘一看她就知道,风明怡说的是事实。

    心中又恨又气。

    自己与刘月儿从小就交好,自诩为手帕交。可是刘月儿是如何待自己的?居然连事情的原诿都不告诉她,就撺掇她去找风明怡。

    风明怡会不会认为自己和刘公子是一路人?

    今日的事情传出去,她还怎么站在人前?她居然替一个侮辱小王妃的男人说话……

    丁姑娘越想越生气,却又不好当众人翻脸,只气得跺了跺脚,朝着前方走去。

    追上丁夫人后,不免将今日的事情说了一说。

    “我早就和你说过,让你不要与刘月儿来往,今日可吃了亏吧?”丁夫人瞪着女儿,“连事情的真假都没弄清,你居然就敢替人说和去了?这话传出去,别人会不会说我们丁家巴结刘家,就连女儿的名声都不要了?以后你还嫁人不嫁人?”她想了又想,“你随我去见王妃,把今日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王妃听。”

    丁姑娘羞得满脸通红。

 第293章巧妙索取
 

    马思远借由岳父陆家的漕运往九边运了二十石粮食,这个消息一传出,整个九边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粮价由九两降到八两,而后六两,最后在四两小范围浮动。

    这个粮价却不是韩辰所希望看到的。

    于是,韩辰写了一封奏折,弹劾刘巡抚家教无类,其子在公然场合诋毁太祖皇帝。

    这份奏折,韩辰并不准备发出去,他放在总督衙门的书房。

    刘巡抚知道消息,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当他知道儿子都在外面说了什么后,找袁承泽报仇的心思他早就不敢再生起了。骂太祖皇帝,骂韩辰,侮辱风重华,这绝对不算是小事。

    只不过现在还没人把这件事情捅出去。

    一旦有人捅到京城,只怕他只能落得丢官的下场。

    这几天,刘巡抚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若不是儿子被袁承泽打得不像样子,指不定他会直接出手。

    听到韩辰准备弹劾他的消息,吓得他脸色顿时惨白。

    他顾不得体统,私下去找了韩辰的谋士方思义。

    方思义早就知道他要过来,便在总督衙门的二堂偏厅里见了他。

    听了刘巡抚的话,刘思义又是好笑又是好气。

    当初你不是气势汹汹地说要找袁承泽麻烦吗?怎么这会又如此卑躬曲膝?

    可是这话,他怎会当着刘巡抚说起,不过一笑置之罢了。

    出了总督衙门,刘巡抚心有余悸地抹了一把虚汗。

    方思义告诉他,粮价必须降到二两……

    二两啊!

    刘巡抚望天长叹。

    这一下子,刘家损失的就不是几百两银子,而是上千两。

    可是,为了前程,这上千两又算得什么?

    大不了以后找机会找补过来就是。

    由刘巡抚牵头,九边的粮价很快就降到了三两。

    然后,韩辰趁此机会,召集粮商们到总督府参加宴会。这些粮商的人选,都由袁承泽决定。当初那些曾帮助过袁承泽稳定粮商,各个在内。

    唯一不同的,就是多了一个马思远。

    能和未来的汉王在一起吃酒,粮商们都是与有荣焉。

    韩辰答应由盐引换粮,从此以后,整个九边的粮食全部由他们经营,外人不许插手。

    九边每年都需要不少粮食,如果真的全由他们运输,不知每年要挣多少银子。

    一听到韩辰的话,粮商们各个坚定了跟随韩辰的心思。

    此消息一出,九边的粮价很快降到二两。那些带头涨价的粮商,都是面色如土。这次,他们不仅没赚到钱,还惹怒了韩辰。以后在九边的日子只怕不好过了。将粮食以二两的价格贱卖之后,那些粮商灰溜溜地出了宣府。

    这次,不再有守城士兵拦着他们,百姓们也不再喊打喊杀。

    出了宣府,粮商们掩面长叹。发誓这一生,再也不会踏足九边。

    风重华得知这个消息,不由得双手合什念了一声佛。

    至于在平定粮价的过程得罪了刘巡抚一家,风重华并没当回事。

    在前进的道路上,任何阻拦的人,都是绊脚石。只有推倒这些石头,以后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更何况,她又是为了九边的粮价。

    府里的下人们也是真心高兴,现在她们在宣府地位颇高。只要是总督府出去的人,在宣府都受到了高规格的待遇。就连那些小厮们出门,都会被人塞很多东西。不要还不行,不要就是看不起宣府的百姓。

    可是风重华规定甚严,不许总督府的人白拿别人东西。

    害得小厮每次出门,都是躲着那些小商贩们。

    粮价终于稳定到了二两,整个宣府看起来喜气洋洋的。

    这时,韩辰又推出了一项补贴政令。那些以前高价购买粮价的百姓,皆可以由里正和甲长做保,到总督府外领取一匹布做为补偿。

    此政令一出,宣府顿时沸腾,人人都感念韩辰的恩德。

    知道韩辰这项政令,刘巡抚心中暗骂。都是库房里存了好几年的布,眼看虫咬鼠爬不能用了,韩辰居然拿出来邀买人心,着实可恨!

    可是这份奏折,他想了又想,到底还是没敢发出去。

    韩辰那里可是还压着一份他儿子辱骂太祖皇帝的奏折没上交呢。

    在这个节骨眼上,唯有忍!

    因九边粮价跌到二两,所以固安伯的上任就显得有些静悄悄了。只有刘巡抚等人领着官员给固安伯接了风,而韩辰与风重华连面都没见。

    原宣府总兵聂总领着妻子回京述职,留下一个老仆在宣府帮着卖房。

    上任的第三天,固安伯夫人广洒请帖,邀请大家参加她准备的宴会。

    风重华看着固安伯夫人的帖子,心中犯起了思量。

    据她的消息,固安伯不仅给整个宣府的贵夫人都下了帖子,还另给莫嫣和方太太也下了帖子。

    “这不是明摆着羞辱您吗?”

    悯月与射月心生不忿。谁见过给主母下拜帖的同时还给小妾也下一张的?这固安伯夫人也实在是太不会办事了。

    然而,风重华却想到了其他地方。

    陈氏求娶孔嘉善,也不知此时有没有成功,她与韩辰的争执也不知有没有传到京中。

    她与韩辰吵了架,也许袁雪曼会稍稍松了逼迫孔嘉善的行为。

    这件事情,只能请汉王与汉王妃去办。

    依孔嘉善的性子,若是嫁给袁世子,是不会有幸福的。

    而此时,汉王正在与永安帝下棋。

    “二弟,这些日子身体如何?”永安帝看着棋盘上黑子渐成,白子日落西山,心中有些小得意。

    汉王哪里都好,就是不会下棋,一手臭棋篓子。

    也不知道是怎么培养出韩辰那样的儿子。

    说句实话,在儿子方面,永安帝是羡慕汉王的。

    眼看白子快要死了,汉王气得将白子掷回棋盘中,嘴上却不满,“皇兄,你这棋艺几日不见就大有长劲,以后臣弟还敢和您下棋吗?您瞧瞧,我这气得病马上就得犯了。”

    永安帝最爱的就是汉王这副无赖样儿,闻言不由大笑,“休得胡言,幸好此地没外人,若不然又得挨参。”

    “怎么会是胡言呢?您这棋艺如此之好,谁都知道啊!臣弟又没说瞎话,谁敢参我?”汉王左瞧右瞧也瞧不出下一步该到哪个眼中,只急得连连长叹。

    “你呀你!”永安帝遥指汉王,笑而不语。过了一会,他伸手拂乱了棋秤,“行了,反正你也下不过我,我们去御花园走走,好久没和二弟一起散步了。”

    “好啊!”汉王正巴不得呢,从善如流地站了起来,然后伸手扶住永安帝,笑嘻嘻地捏了一下,“皇兄这身子骨可是越来越好了,瞧这身上的虚肉少了许多。”

    “胡闹。”永安帝虽是呵斥,面上却带着笑,“要不是你天天跟个催命鬼儿似的催我饭后百步走,我能会受这些罪?你是清闲着,我可是天天要批改奏折,哪有锻炼身体的空闲?”

    “哎呀,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只要想炼,就没有炼不成的好身板。您总不会想和臣弟一样整日泡在药罐子里吧?咱们一共兄弟仨,还得长长久久地做兄弟呢。”

    这话说得,永安帝不由伤感起来,“瞧瞧别人家里子女甚众,一到逢年过节一大家子几百号人。可是论到咱们家,也就兄弟仨和一个妹妹。如今福康远在玉真观,还留在京里的只有你和老三了。”

    汉王垂眸敛目,没有回答这句话。

    御花园繁花似锦,种了大片的月季,此时迎着阳光,开得绚烂无比。

    小径两旁,站满了服侍的宫女。这些宫女如同艳丽的花朵,美得澎湃热烈,用热切的目光瞧着永安帝。

    眉眼全是风情。

    汉王微微退后半步,不敢与永安帝并行。

    又行了一会,永安帝停在桥上。举目望去,天光水色一线,水波似金鳞,在阳光下闪动着耀目的光芒。

    “老喽。”永安帝生心感慨,只走了这么一段路,就觉得气喘心跳。

    难道说,真到了立太子的时候了吗?

    一想到要立太子,永安帝的心猛得跳了一下。

    立了太子,就证明他老了,国家需要继承人了。可他才四十多岁,还不到服老的时候。

    “多锻炼,身体会慢慢好的。人总有七灾八难,总是能慢慢挺过去的。”汉王与别人不同,说话一向直来直去。

    永安帝爱的就是他这份没心眼。

    若是其他人这样说,说不定他早就怒了。可是如今,他却是缓缓点头,“听了臣弟的话,我每日走几百步。这身子果然一天好似一天。就是……最近总觉得无力,也不知为什么?找了几个御医都瞧不出来是什么病。”

    汉王猛地抬头,心跳如鼓。须臾间,又垂下。

    “往年去避暑行宫,身子都会慢慢好转,怎么皇兄今年不去了?”

    “劳民伤财啊!如今九边战事将起,我岂能置身事外?”去一趟避暑行宫就需要几万两银子,如今国库空虚,他也不愿花这几万两银子。

    “皇兄德沛天下,万民必会敬仰。”汉王拱手施了一礼。

    “对了,”永安帝终于想到正事,“听说辰儿在九边很是干了一件漂亮事,将粮价终于稳定到了二两?”

    一提到韩辰,汉王眉梢间渐起喜色,“此番也是仰赖皇兄的洪福,再加上手下用命,这才有了稳定粮价一说。”

    永安帝见到汉王不居功,不禁微微点头,“若是天下间的臣子都如同辰儿一样,何愁有祸事?对了,我怎么听说此次平定粮价,有袁承泽之功?”

    “是啊!”汉王笑了笑,“这孩子自从上次吃了亏,痛定思痛,总想干出几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此次臣弟从家里出来时,王妃还曾中嘟囔着,要给他寻门亲事呢?王妃说,如今辰儿成亲了,他这个自小养在汉王府的半子也总该成亲了吧?”

    “是该成亲了。”永安帝微微点头,上次调戏父妾的事情,是袁承泽替袁世子受过了。

    “皇兄,您觉得衍圣公府的孔二姑娘嘉善此人如何啊?”汉王笑吟吟地抬起头,望着永安帝。

    “孔嘉善?衍圣公府能同意?”永安帝记不清这是谁。

    “若是皇兄同意,臣弟就请岳丈做回媒人。”汉王轻轻地笑。

    “哦?”一提到解江,永安帝不禁来了兴趣,“若是老师真能做成媒,就是娶了又何妨?我就怕人家衍圣公府看不上你家的半子!”

    “打个赌如何?”汉王笑嘻嘻指着永安帝腰间的玉佩,“要是臣弟输了,臣弟家中的东西皇兄看中什么就拿什么。若是臣弟赢了,皇兄就把这块玉佩赏给臣弟如何?”

    “你这家伙,竟在这儿等着呢……”永安帝哈哈大笑,“若是看中了,只管开口,偏偏要转弯抹角的。”

    “有个彩头,这玉佩戴着才舒心嘛?”

 第294章莫嫣赴宴
 

    知道固安伯夫人也给自己下了帖子,莫嫣不禁心生欢喜。

    在京里时,她曾随着袁雪曼参加过几次宴席。那时,固安伯夫人就对她施放了善意。

    只可惜,那时她太小,还不懂这份善意代表了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她能认真维护这些交情,说不定也不会落得今天这地步。

    自从风重华过门后,没带她参加过一次宴席。她虽然嘴上不说,心中却极为不满。

    身为一府主母,连点容人之量都没有。如果她是主母,定不会让妾室如此背后说自己的闲话!

    看着莫嫣拿着帖子来向自己请示,风重华就觉得好笑。

    一个小妾,居然还想有社交活动?难道她就不知道在外面根本不会有人理她吗?那些夫人自持身份,自然不会和她说话。能与她说得上话的,只能是小妾。

    何必出去自取其辱?

    不过,莫嫣愿意出去,风重华倒也随她。

    现在当务之急是袁承泽的事情,莫嫣要闹就随她闹。最好让袁雪曼那边认为自己没能力降服住莫嫣,这才会对自己失了戒心。

    只要她这里不出事故,京里再有汉王与汉王妃走动,袁承泽的事情就差不多成了。

    “你整日在府里呆着也怪没意思,多出去走动走动。”风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