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摄政王宠妻日常-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幼,她爱怜长子,日日闲暇便亲自照看,便难有空洗手作羹汤,长此以往,一颗向厨的心便就淡了。
  如今女儿受伤,她想着女儿出生至今虽一直备受宠爱,却她却因家务繁重,实在不够关怀,又觉着今日之事是自己不够看重所致,心下愧疚,便想亲自下厨给女儿做点好吃的,也算全了她这个为母的拳拳爱怜之心。
  沈氏厨艺甚好,赵意婵吃的半饱,还拿着块酥酪小口啃,沈氏看她那个馋样,失笑道:“循循乖,要是喜欢,母亲以后日日给你做。”
  饭吃多了伤身,沈氏估摸着意婵差不多七八分饱了,便把饭菜端到一边,给意婵提了提被子,亲亲她泛红的脸蛋,叮嘱她好好睡觉。
  随即起身瞥了眼候在一旁的周嬷嬷,又朝门口唤了声,春筝便推门进来,规规矩矩立在屋里。
  她脸上皆施了厚厚的粉,但隐约能看见微红的掌印。
  周嬷嬷看着眼中不由浮现抹恐慌,又听沈氏道,好好看顾小姐,心头更是畏惧。
  沈氏说完便出了屋,径直向外行去,周嬷嬷因着那暗藏警意的一眼,心下了然,忙跟了出去,果然在院门口里见到了正等着的沈氏。
  天色昏暗,看不清沈氏面上表情,周嬷嬷心中忐忑不安,沈氏忽而向前行去,她只得跟着,一颗心七上八下。
  两人绕过曲折的回廊,沈氏在书房门口停了片刻,方才推门进去了,周嬷嬷赶忙跟了进去。
  屋里只点了盏灯,烛光暗淡,沈氏背着光亮,看着面前垂下头的周嬷嬷,面色疲惫,但声音却无甚起伏。
  “周嬷嬷,你是赵府的老人了,应当知道我的规矩。”
  ………………
  新文《剧情崩坏以后我。。。。》更新中,求小天使收藏下,点进作者专栏可见,感谢
  文案   
  为了完成任务,徐蒙穿回了公元936年的华国。
  精心照顾了还是小少年的反派八年,等他新科及第,走上正道,徐蒙觉得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之时。
  剧情却开始崩坏。
  ……………………   
  被困在婚房里的徐蒙眼泪汪汪地看着反派,可怜弱小又无助。
  反派皱起眉,把她压到床上一顿亲。
  “乖。”
  他是孤狼,却甘愿为她俯首。
  阅读指南:
  1。业务能力强迟钝型女主×俊美深情反派男主(大概都很苏)
  2。1V1,SC,高洁党可入
  

    
第3章 归路遥无期(修)
  沈氏话还没说完,周嬷嬷已跪了下去认罪道:“夫人,老奴有罪,不该一时大意,离了小姐,使小姐受此大苦,老奴甘受惩罚。”
  沈氏眸光冷淡,心中亦是气闷。本来她是打算立即处罚几人,但意婵昏迷不醒,想着此时严惩实在不吉利,因而拖了几天,现在循循醒了,她便决意小惩大诫一番。
  春筝和闻禾是意婵的贴身婢女,小姐遇事两个婢女却一无所知,闻禾甚至还在偷懒睡觉,实在恶劣,中午便抽了个时间让管事李嬷嬷教训了一番。
  两人各掌嘴五十,罚俸半年,她本意是想换两个丫头,但意婵往日便喜爱春筝,她便留了春筝下来,至于闻禾,发卖了便是。
  一个不懂规矩的丫鬟,留下来也只是祸害。
  可周嬷嬷却与这二人不同,她是祖母身边的老人了,又在她出嫁时跟着一起来了赵家,这些年来帮她料理了不少琐事,对循循也是尽心尽力。
  但到底年纪大了,警惕心不免有些下降,竟教个孩子骗得团团转。
  幸得没酿成大祸,否则……
  沈氏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又渐渐淡了下去,再看周嬷嬷时,已经是一如既往的温和神色。
  赵家家大业大,糟心事可不少,她在赵家待了这么多年,早不是当初那个心慈手软的少女了。
  周嬷嬷看见沈氏渐渐回暖的面色,一颗心总算安定下来。
  再说春笙院里,赵意婵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最后望着天幕上的一轮圆月发呆。
  她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变成了赵意婵,初时还有些喜悦,然而现在更多的却是迷惘。
  不久前她装作不经意一问春筝才知道,如今竟是景宁十一年,也就是说,她回到了十年前。
  然而苏歌自个儿已经死了两年有余。
  真是造化弄人,老天爷让她再活一次,感情好,却上了别人身
  。
  不过值得安慰的是沈氏温柔贤淑,让她体会了把母爱的细腻。
  只是不知道卫律现在如何了,爹爹在哪,方渊又怎么样了,还有柳竹意……
  她想了许多,心中忽喜忽悲,直到未时才昏昏沉沉睡了过去。
  月落日升,很快一晚便过去了。
  第二天晨间,春筝正服侍赵意婵梳洗,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嗒嗒的急促脚步声。
  赵意婵微蹙眉头,不解的望向春筝。春筝也满面疑惑。
  这么早,谁会来呢?
  脚步声渐近,两人一齐往院门口望去,原来是赵明德打发了两个守门丫鬟,正大摇大摆的往屋里走。
  他穿着天青色云纹团花外袍,头发束起,扎了个小髻,其上垂着一枚东珠,肤色白净,脸上还略带着点婴儿肥,看起来俊秀乖巧。
  可赵意婵却知道他最是贪玩不过。否则她以前也不会有点得趣的玩意就去找这位五哥哥。
  可今日却有些不同,察觉到赵意婵的窥视,赵明德竟然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露出豁了口的牙齿。
  赵意婵看见了,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赵明德这才反应过来,飞快地捂住了嘴,愤愤瞪了旁边偷笑的赵意婵一眼,眼珠转了两圈,坐在了桌案旁放置的紫檀嵌竹丝梅花式凳上。
  “婵姐儿,你猜我来干什么?”赵明德交握着双手,语气紧张又期待,他的眉角微微上扬,显然有些兴奋。
  她怎么会知道,赵意婵心中嘀咕,懵懵的望着赵明德。
  赵明德黑白分明的一双眼在她脸上凝视许久,也没发现半点纰漏,无奈地垂下眼,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昨儿个说好的,今天便忘了,真是没心没肺。算了,毕竟是自家妹妹!
  赵明德重振精神,从怀中摸出个鼓鼓囊囊的纸包,递给意婵。
  赵意婵打开一看,竟是满满一堆精致的海棠糕,个个都小巧漂亮,与北地大不相同,不免有些讶异。
  看着她惊讶的神情,赵明德才略感满意了些,别看海棠糕不甚名贵,他却是花了好一番功夫才买到的。
  洛安城西市有家声名远扬的糕点铺杨记,以新奇美味的糕点闻名,赵意婵喜欢漂亮精致的物件,连带食物也是如此。
  杨记家海棠花糕做的尤为精致,在糯米粉中加入海棠花汁,再用模具做成六瓣花形,掺以蜂蜜和牛乳,入口软糯香甜。
  赵意婵一见便喜欢上了,味道也好。沈氏却嫌外面铺子里的东西不干净,极少给赵意婵买。因而赵意婵总是念念不忘。
  再说今日赵明德一直念着昨天的承诺,起了个大早,带了几个小厮排了老长的队,才在杨记糕点铺买到了海棠糕,真正一百二十个,半个时辰才做好,赶回来还是温热的。
  其实赵家想要什么没有,重要的是心意。
  赵意婵在赵明德殷切的注视下咬了一大口海棠糕,甜滋滋,软糯糯的。
  真好吃啊!她幸福地眯了眯眼,满脸笑意,甜甜道:“谢谢五哥”
  赵明德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赵意婵柔软的发丝,心里被这一声五哥美的直冒泡:“难怪旁人都说妹妹好,可不是吗?他家婵姐儿乖起来真是可怜极了”。
  再看赵意婵,更觉得她哪哪都好,谁家女郎都不如她。心里打定主意下次多给她带些好吃的。
  两人又说了会没营养的话,赵明德见实在待的有些久了,方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他走后,赵意婵又吃了几块海棠糕,觉得有些腻了,便吩咐春筝收拾好端下去。
  清晨的日光懒懒的照进屋里,赵意婵靠在紫檀木镂莲花纹躺椅上,回想刚刚和赵明德的一番相处,觉得她这位便宜五哥人倒真是不错,对她挺好,看起来也没什么心眼。
  她一开始还觉得赵家这般的世家大族,交导出来的孩子都会心机颇深,没想到赵明德和赵意婵都是没脑子的。
  赵家孙辈人丁稀薄,一共六个孩子,四个是女孩,只长房和三房生了男娃。
  大房有赵明轩赵意婵兄妹俩,二房独一个女娃赵意宁,三房赵意绵和赵明德,还有个庶女赵意慧。
  昨儿个除了她在外征战的长兄,都来春笙院看过赵意婵,只不过她那时刚醒,精力不济,迷迷糊糊也没记清人。
  再来说这赵家,祖父辈赵峥为护国公,权势煊赫,风头无两。其长子赵长轩官拜吏部尚书,专管官员升迁任调。二房赵长修为内阁大学士,可惜两年前身患痨病,衰竭而死。唯有三子赵长慎为国子监祭酒,整日醉心玄学,清闲的很。赵家百年大家,根基深厚。先皇篡位登基,王、张、孙、谢四大门阀分崩离析,唯有赵氏,偏安一隅,得保太平。
  “ 也不知是做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缺德事?”
  赵意婵胡思乱想间,春筝已领着两个小丫鬟进来,将一碟碟精致吃食摆在案上,赵意婵简单吃了几口,便搁了筷子。
  实在是没心情吃!
  她这几天一直颇为忧虑,虽然这个身子生在富贵人家,锦衣玉食的,可一个九岁的小姑娘,养在深闺里,出门都是难事。
  更别提她以前还是个娇娇小姐,年纪又小,对如今局势一无所知。赵意婵重生一遭,心中最为记挂爹爹苏承,可却全无头绪,焉能不恼?
  心中纠结极了,她想了半晌,这才从散乱的记忆里找出了个可能有帮助的人,她的哥哥,赵明瑜。
  说起来赵明瑜,苏歌恍惚还有点印象,她俩当初似乎还见过。
  是了,赵明瑜大赵意婵十一岁,自小习武,十八岁便上战场,跟随她父亲苏承,三年间大大小小的胜仗打了不少,英勇无比。苏承还多次夸他有将才,对他十分欣赏。
  苏歌之所以记得他,是因为有次女扮男装去军营看卫律时,偶然间见到过他。
  高大俊挺,穿着一身深衣,和卫律在讨论军务,他看见苏歌,很快便退了出去。全程朴素低调到完全看不出是世家子弟。
  苏歌那时候只觉得他识趣,现在她才发现这是机缘呐!她重生到赵意婵身上,而她的兄长赵明瑜又认识卫律,爹爹和卫律在一处。只要他回来了,自然便会有爹爹的消息。
  这样一想,赵意婵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方才平静了下来。她拨开挡光的纱帘,看着流泻的日光,淡淡笑了。
  三月里,洛安城已是春暖花开,日光融融,遥远的北地却仍是酷寒无比。
  大雪封山,蜿蜒险峻的山路上仍有一队兵士在有序的前行,鹅毛大雪夹杂着冰雹坠落,前方的道路的愈发难行,可却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
  半个多时辰后,前方领头的骏马上忽然传来一道清越响亮的声音,回荡在雪山间。
  “大军听令,就地休息。”
  军令如山,兵卒们当即分成几组,动作娴熟的扎好营帐,分派好巡逻任务,有序的进行休息补给。
  大雪纷扬飞旋,一片静谧中,居中的大帐里挡风的毛毡突然被挑开,走出个身形修长的男子。
  他披着玄色云纹大氅,肤色略白,瞳眸幽深如墨,挺秀的鼻梁下唇色浅淡,立在雪地里,整个人如玉石般清冷。
  静立了半刻,他忽而抬头往东南方望去,深邃冷冽的眸微阖,纤长的眼睫覆下来,掩住其中说不尽的哀伤渴盼。
  

    
第4章 相思无人知
  雪越下越大,没多久已在刚清理过的地面上积了厚厚一层白霜。北地多疾风,寒气凛冽升腾,不少兵卒已冻得手足发凉,窝在一处围着火堆取暖。
  那男子却依旧立在雪地里,半响不动,似冰雪雕成般没有生气。
  “阿律”。
  不远处忽然传来一道呼唤声,他的声音低沉,又带着青年特有的清朗,在雪天里蔓延。
  接着有个高大的男子从后方行来,步履轻快,一路走来,身后的雪地上都没留什么痕迹
  。
  赵明瑜实在是看不过眼才来寻卫律的。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人,平日里一天说不出三句话便也罢了,还自虐成狂,这么冷的天,只穿着件单衣,披着大氅就往外跑。
  他不畏寒,可苦了自己……
  赵明瑜满腹抱怨地走到卫律近前,将手上拿着的裘衣披到他身上,又大力拍了两下他的肩,不解问道: “怎么在这发呆?”
  卫律略偏过头,看见赵明瑜含笑的面庞,眼里总算有了些许温度,但仍是淬了冰雪,淡漠而疏离。
  “我只是贪恋这雪天美景。”他低声道,伸手拢了拢松散的裘衣,恳切的说了句:“谢了!”
  话音未落,又转身去看那雪。
  赵明瑜嘴角刚扯开的笑容僵在脸上,心中直骂自己蠢货,他叹了口气,看着又望着暗灰色天幕发呆的卫律,心中一时百感交集。
  卫律其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过沉稳内敛,喜怒不形于色。裨益不少,但弊端更多。
  比如此刻,他就真的不懂,这灰蒙蒙的雪天景色,有什么好看的,卫律这般的闲情逸致,他恐怕一辈子也学不会。
  忽的有风呼啸而过,卷起卫律宽大的袍角,又向前袭来,赵明瑜冻的一哆嗦,搓了搓手,恨铁不成钢地瞥了旁边的卫律一眼,径直回了营帐。
  “得,他不怕冷,自己可是肉体凡胎,还是抱着火炉喝酒去吧!”
  天色渐暗,北莽山脚
  层峦起伏的山脉间,潜藏着无数小道,暗夜里山中西南角却有些许微光透出,仔细去看,原来是不少掌灯的营帐。
  不过大多掩在高耸的山峰间,几乎看不见光亮。
  “好了,回去休息吧,明日还需早起”。
  苏承放下手中泛黄的北地地图,朗声道。
  不多时众人都散去了,军师谢裨却没走,他拿着粮草单子,和苏承讨论了半刻钟明日的行军安排,方才心事重重的回去。
  苏承看着谢裨佝偻离去的背影,心中无奈又惭愧。
  他不是不知道和北地的这场仗难打,但如今的卫氏皇朝,早已是垂暮之势,陛下在位多年,忠奸不分,穷兵黩武。
  朝野怨声四起,加上陛下早年阴谋篡位 ,大肆诛杀旧党,一部分老臣怀恨在心,内政不稳,外地入侵,与北地这场大战已然势在必行。
  况且,苏承闭上了眼,他也有自己的私心。
  夜凉如水,苏承回到内帐,脱下厚重的虎形锁子甲,搁到桌案上,这才疲惫地躺到简易小床上。
  借着营帐中的一星灯光,他从怀里摸出条简单的平安绳来,放在掌心细细摩挲。
  那红绳已经有些毛糙,看起来年岁已长,连坠着的那枚小小的刻着平安二字的木珠也有了些许磨损,苏承的眼中闪过一抹痛楚,内心窒闷而酸涩。
  循循走了不过半年,他却像是过了半辈子。若不是为了对简蓁的承诺,他早就随循循去了。
  他还记得循循死的时候,也是下的这么大的雪,她最喜欢雪天,却死在了雪天里。
  他只她这么一个女儿,虽然任性了些,但到底是个好的。怎么会不疼爱呢,她死了,宛若在他心头剜去一块肉,日日疼痛,刻刻伤怀。
  夜色渐深,烛泪斑斑,苏承将平安绳包进帕子里,再收进怀中,辗转许久,天色微明方才睡着。
  第二日天微亮,大军又开始奔袭前进,第四日傍晚时分,苏承率领的西北军和卫律带领的骁骑营汇合。
  根据线人传来的可靠情报,绕小道偷袭北地都城饕烟,奋战三个日夜,直取北地呼伦王吐尔查穆首级,又全军传令,不斩妇孺,降者免死。
  又两日,北地十三都覆灭殆尽,唯有些许敌寇潜逃于小部落,洛北之战终结。
  无数尸骸枕藉,鲜血染红了皑皑白雪,顺暗渠汇入银川河,上游水道被血污浸染的滟滟生红。
  雪地上却有嫩绿的枝丫抽生,死气中萌生着希望。
  苏承带着一小队卫士,沿途犒劳伤兵。卫律和赵明瑜随行。
  一路上可谓伤亡惨重,触目惊心。卫律由始至终神色淡漠,赵明瑜心下却颇多感触。这是他从军以来所经历的最大规模的一场的战争,也是他见过的死伤最大的一场征战。
  看到这些满眼惊惧的妇人孩子,他不免想到了远在洛安的父母和妹妹。
  他参军已有多年,难得能有时间回去一趟,婵姐儿现在约莫有九、十岁了。他离家时她还只有个糯米团子大小,不及他腿高,如今,不知是否长到腰际了。
  还有温柔可亲的母亲,严厉深沉的父亲,想到他们,赵明瑜心中又涌现了无尽的动力,心下温暖,面上也浮现了些许笑意。
  捷报传回洛安,圣上大喜,赐苏承黄金万两,封镇北大将军王,一概军士皆按功行赏。
  封赏传到北地时已是半月后,苏承率先回洛安报信,只留了卫律、赵明瑜留下来处理后续琐事。
  两人都对赏赐不甚在意,尤其是赵明瑜,只想赶快了结北地诸事,回去见自家亲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