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旺夫命-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春旱造成的灾情在逐渐缓解,又是免税,又是免租,还有朝廷救济,农户们总算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六七月间落了好几场雨,迟来的大雨将开裂的地面浇湿浇透,农户们放下心了。
  皇帝紧张了半年,终于松了口气,回头发现之前坐着都摇晃的七皇子已经能扶着墙自己走,想起他是头年中秋节出生,眼看就要满岁了。
  想起这茬之后,皇帝心血来潮亲自为七皇子兴盛过了周岁礼。
  到抓周这个环节,披着奶娃子皮的未来皇帝也没辜负他父皇的期望,毫不犹豫抓了皇帝贴身佩戴的龙纹玉佩在手。
  兴盛不怕别人眼红他,上辈子眼红他的就没少过,偏他父皇儿子虽然不少,拿得出手的不多。跟那些兄弟站一起,他鹤立鸡群。
  十九年的中秋团圆节宫里没开大宴,帝后一起在长春宫过的,过完中秋,京城里就一天比一天凉,又个把月,初雪来了。
  提到雪就难免会想到落雪天生的福妞,她四岁了,瞧着比头年冬高了一截儿,也稍微瘦了一些,不过脸上还是肉肉的。因为一整年没有见着,福妞已经彻彻底底将她小唐哥哥忘记了,如今看着雪人都想不起有那么个人。对此,她两个哥哥都表示了满意,哪怕知道妹妹长大以后注定要嫁人,也不乐意她三岁就早恋!像唐怀瑾这种绣花枕头必须隔离,一个照片就把人家小姑娘迷得七荤八素的能像话???
  这时候除了重生回来的兴盛,谁都不知道福妞以后就是嫁给唐怀瑾的。砚台为了保护她妹妹不让绣花枕头骗了,拉着宣宝开了个小会。
  “爹说明年要送我去国子监,那边课业重规矩多,还有在那头读书的大多是勋贵子弟,我名声大,刚进去恐怕还会有人不服前来挑衅……我怕分身乏术,以后绣花枕头再来卫煊你拦着点。”
  宣宝不高兴说:“你不愧是奶带大的。”
  砚台一愣,没明白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什么意思?”
  宣宝:……
  变心的速度跟奶一样快。
  “有话你说全,别说一半留一半,你难受不?”
  宣宝回看过去:“你小时候奶管你叫乖孙子,我出生后,你成了卫彦。我刚出生的时候你管我叫宝,妹妹出生了,我成了院里的杂草,你张嘴卫煊。”
  “哦,你想听哥哥管你叫宝啊?早说啊。”
  宣宝斜他一眼:“我练字了。”
  “练字归练字,哥跟你说的记住没?要是绣花枕头再来拦着点他,别把妹子推进火坑去了。男的长成他那样一看就是会招蜂引蝶的,不靠谱,千万不能选他当妹夫。”
  游先生从外面经过,听到兄弟两个这番对话,噎了一下。他们兄弟真是早熟,做妹妹的也才四岁,就在考虑妹夫的问题了。游先生咳嗽一声,慢一点绕出来,他露面时卫家兄弟没在说了。游先生抬脚进去,看了看卫煊今日份的字,写得不错,他又扭头看向卫彦:“你父亲同你说过没有?年后国子监有一场监生选拔?”
  “回先生话,我听说了。”
  “本来你父亲是三品官,你做儿子的受荫庇可以直接入国子监学习,我看他没想用这个名额,指望你凭本事考进去。”
  国子监是官学的最高级别,在里头读书的称监生,监生有地方上贡,也有勋贵之家蒙荫庇进去的,但因为名额有限,勋贵之家的一家子兄弟里头往往就一两个有资格免试直接进去,余下的官宦子弟要是想进,得参加选拔,这个选拔提供的名额也有限,要脱颖而非常难。
  下一场的选拔就在年后,卫成的意思是自家这个三岁读书,读了八年多,跟着游先生苦读都有五载,还考不进去他不配三元及第。
  他知道儿子的程度,这选拔对别人难,对卫彦不难。
  游先生也很信任自己的得意门生,觉得他应该是没问题的,要是有个万一再用名额也来得及,先考了看看。
  这事卫成表示会亲自同卫彦说,看样子果然已经说了。
  “准备得如何?心里有几分把握?”
  砚台说他不知道国子监的选拔考试是什么难度,想来问题不大,他有信心。又说做哥哥的要为后面的弟弟着想,他考进去,把名额留着弟弟以后直接就能进了。
  宣宝提笔练字来着,听到这里他把笔搁下:“我不用。”
  游先生笑道:“免试进国子监学习的机会旁人求也求不来,你俩倒还嫌弃上了。”不过他俩的确有这个底气,卫彦就不说了,卫煊看着不显山不露水,实际不差分毫,只是不爱现罢了。教了这两个学生之后游先生就觉得,他这辈子最大的成功兴许不是考中三榜进士,而是给这俩做了启蒙先生。有这两个活招牌在,他以后离开卫家去开了学馆也不怕招不上学生。
  后来家里就都知道他们兄弟谦让名额的事。卫彦说一定会凭本事考进去,哪怕有个万一明年没进,他后年再考。卫煊没说那么多,看神态就知道他也是一样的想法。
  姜蜜觉得好笑:“当初你爹考中秀才,进个宿州府学都乐疯了,国子监的名额你俩还不稀罕?现在不稀罕,等你爹拿去送了人,你俩别后悔!”
  “我和弟弟都需不着,能送出去是物尽其用。”
  姜蜜是逗他们来着,她随口一说,竟然给卫成提供了个思路,他突然茅塞顿开。
  对啊,依照本朝的规矩,自家有一个免试进国子监读书的名额,这个名额给自家哪个儿子都可以,甚至可以让给侄儿。卫成倒不是想让给大房二房的谁,他在想是不是能帮帮夫人娘家,他合计回头跟皇上提一提,看能不能用这个名额送个姜家人进去。
  她大伯、大伯娘包括狗子他们都不错,人是好的,可要是没有机缘也很难从乡下走出来,毕竟门第实在太低,困在那头压根没有见世面的机会,走科举路都非常难。
  既然有这个名额,卫彦卫煊都自信不用,倒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
  国子监是全天下最好的学府,能进去,读出个名堂,未来可期。
  让名额给本家的侄子好操作,要让给夫人娘家侄子,并且对方还是乡下人,这种事以前从没有过。卫成想试一试,成功之前他没跟任何人提,直到冬月的某天,他有事进宫去,办完事同皇上提起来。卫成同他夫人姜氏感情深厚,这是谁都明白的事,他就直接说了,说自家夫人在过上好日子之后总想帮帮娘家,给钱或者给东西都帮得太肤浅,最近卫彦在为国子监的选拔考试做准备,让他想到自家有个免试名额——
  “臣厚着脸皮进宫来,想向皇上求个恩典,希望能把这个名额预留给夫人娘家侄儿。”
  “你们卫彦是用不着,卫煊也不用?”
  “臣问他了,他说不用,那孩子也挺能读,比他哥哥不差多少。”卫成在御前说的从来是大实话,他不整虚的,这会儿同样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农家学子要走科举路太难了,小地方的先生讲得不好,小地方人眼界也低,他们从出生就在落后,这种情况下要出人头地难如登天。臣有这个名额,想给夫人娘家侄儿一个开眼界的机会,也盼夫人娘家有个出息人。”
  国子监里能耐人多,拿着免试资格进去的草包也不少,哪怕再多一个都没所谓。卫成有这个心,皇帝几乎毫不犹豫的成全了。
  当晚回去卫成心情就不错,姜蜜一眼看出,问他在高兴什么?
  卫成让她附耳过来,将这事说了:“你兄弟不是得了个儿子,叫进宝的?我同皇上求了恩典把咱们家的名额预留给他了。”
  姜蜜愣怔住了,过一会儿才犹豫道:“这样好吗?”
  “有什么不好?”
  “我的意思是,砚台和宣宝用不上,让也该让给姓卫的不是?我知道相公你怜惜我,不想看我娘家一直穷困,想出些力帮帮忙,可你这样会遭闲话,大哥二哥知道又该不高兴了。”
  卫成牵着她坐下,不以为然道:“我的东西,爱给谁我说了作数,没得让别人替我安排。这事我想好了,也同皇上说好了,你回头写封信去告诉狗子,让他好好学徒弟,这几年抓紧把他儿子上京城求学的花销挣够。”
  姜蜜想到狗子收到信之后可能有的反应……
  为了还在吃奶的儿子,他也该拼命上进了。
  这么想,如此安排倒是不错。
  姜蜜还是头疼,觉得卫家这头肯定会有看法,卫成无所谓的样子,只是让夫人写信的时候提一句,请姜家那边保守秘密,在进宝去国子监之前都不要对外宣扬,平常安分点,低调些。


第175章 
  姜蜜心知进国子监学习的机会普通人求也求不到,但凡不是虎娃那种一点儿不能读的,寻常人进那里头走一遭出来都能大不同,这个免试入学的名额砚台和宣宝不稀罕,落到进宝头上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她高兴,高兴之余又有一点担忧,恐怕这种通关系进去的会遭人嫌弃。
  卫成宽慰了她:“国子监是官学的最高等级,那里面和夫人以为的不尽相同。好才学的有,受家族荫庇免试进去的也多,学问高的高低的低。真有能耐的自然不会喜欢通关系进去的,却到不了欺压的程度,顶多眼中没你。至于说拿着免试名额进去的部分草包,一天天混日子的有,敢闹事的不多,官学规矩大,坏规矩会被逐出去。”
  说这话就是告诉她,闲着没事谁也不会跑去欺负后进生,在那种地方被所有人盯着的是榜首,像砚台这种不安分的进去才会被针对。
  对进宝来说,真到那天进了国子监,顶多忍受一些孤独,他在那儿不容易交到朋友是真的。不过谁去学堂都不是为了交朋友,能读出个名堂才算对得起人。
  姜蜜叹口气:“是宣宝罚跪那回吓着我了,我当国子监同尚书房一般无二。”
  卫成握着她手,笑道:“那怎么能一样?进尚书房是陪皇子读书,说是同窗,实际身份有高低。国子监就跟府学县学是差不多的意思,进去那里面同窗之间是平等的。”
  姜蜜想起早些年大伯娘来信请她帮忙拿主意,大概是想求条明路。她同相公商量之后回复说考上秀才之后推荐他去地方上有名的学馆……
  进宝命更好些,托生在赵氏腹中,成了狗子的儿,没满岁已经监生预定了。
  国子监那地方比府学要好得多,并且难进许多倍。
  在十九年冬天最后一封回信里,姜蜜仔细说起这事,她甚至写到前因,前因便是卫彦马上满十二,卫成觉得差不多,可以进国子监打磨一番了。之前想都没想起名额的事,如今想起来,就顺势便宜了进宝。
  卫成能同乾元帝相处得好,君臣之间个性上有相似之处。
  相似在哪儿?
  你别看他规矩上总是挑不出错,对不大瞧得上的亲戚也会照拂,其实心里跟明镜似的。谁是实心实意待人,谁奉承讨好,谁连奉承讨好都懒得……他在心里有区分。平时不表露,遇到有好事情的时候,就会最先想到真正待自家好的,狗子他娘虽然不好,他不错的,这兄弟虽然没本事帮蜜娘什么,往来之间心意到了。
  心意是最要紧的,能让人在想到对方的时候觉得熨帖。
  像这回他手里有个可操作的名额,最先想到的就不是大哥二哥,而是妻弟。
  狗子不知道他在姐夫这里评价挺高,他收了早年的吊儿郎当,老老实实在城里学徒弟。到年前,他打了酒买了好菜去谢师傅,吃过酒就打算收拾收拾回乡下老家过年,正琢磨该带点什么东西给爹娘以及媳妇儿赵氏,就有人送了封信给他。
  狗子认字的,也会写,只是写得不好看。
  他看到信封上那个字,瞧出是阿姐的笔迹,就小心收起来,等回屋里四下无人在拆开来看,他看信时就坐在木板床边,才看了一半,臀下打滑直接溜到地上,摔疼了屁股蛋。
  他顾不得伸手去揉,就着坐在地上的姿势把信看完了。
  娘啊,亲娘啊!
  这回发了!这回真的发了!
  狗子撑着床板站起来,先仔细将书信叠好,揣在怀里,而后才想起来拍拍屁股,把刚沾上那层灰拍掉之后,他再也不想在县里耽搁,拿着钱去买了些瓜子花生糖块又打了壶酒,满心火热搭上回乡的牛车。
  狗子进前山村的时候天都要黑了,他远远就看见自家烟囱里冒着白烟,想着家里这会儿该在做饭。他给赶牛车的拿了几个铜板做辛苦钱,提着东西快步走回家去。姜父在屋檐下蹲着,在抽烟,他最先看见狗子,看见还楞了一下:“不是说年末那两天才会回来?咋的提早了?”
  “我心里惦记。”
  “你师傅说啥没有?”
  “让好生过个年,出十五再回去上工。”
  钱桂花在灶屋忙活,依稀听见外面有人说话,就在围腰上擦了擦手,从灶前绕出来走到门口:“当家的你跟谁说话?……儿子回来了?”
  狗子嘿嘿笑:“我馋肉,娘加个肉呗,正好打了酒回来,待会儿我跟爹喝他两碗。”
  有段时间没见狗子,钱桂花也稀罕,她赶紧取了条腌肉,准备蒸出来切两大碗。又让儿媳妇赵氏出去看看,说狗子回来了。
  这晚,姜家堂屋里气氛好,赵氏喂过进宝之后把他哄睡了放小床上,盖好被被,自己才回桌边坐下。看家里人坐齐了,狗子一边吃一边说事。
  “回来之前我收到京城来信,阿姐写的。”
  本来都吃上了,听到这话,三人相继停了筷子。姜父问的,问信上写了什么?
  狗子又笑出来:“是好事情。”
  “还卖什么关子?直说吧。”
  “你们听没听过国子监?”
  “……”“那是啥?”
  “总知道县学府学?”
  说到这个,三人齐齐点头,县学就是秀才读书的地方,府学还要高个级别,只收一等秀才。当年卫成就是在宿州府学读的,也因为出了个他,现如今宿州府学的门槛可高了。
  “咋扯到这个?”
  “府学是我们周边最高级别的官学,国子监比府学还要高个级别,是全国最好的学堂,那里面教书的都是进士。那地方很多人没听过,要想进去,或者由地方上贡,或者靠祖上荫庇,某些出身的人还能通过考试进去。不管哪种都难如登天,本来跟咱没啥关系,我姐夫不是三品官?他手里有个免试入学的名额,我那两个外甥本事大用不上,姐夫就去活动了一下,把他那名额送给我们进宝了,说过些年岁数差不多就可以上京城读书去。”
  幸好刚才放了碗筷,否则手一抖全要打了。
  姜家几人像是在听天书,听完傻眼半天,回过神来呼吸一紧:“真的?”
  话是赵氏问的,看她满是不敢相信狗子回说:“我还能特地赶回家来说这种笑话?当然是真的!不过我姐在信上说了,说这么安排姐夫他压力也大,毕竟卫家那边也有读书人,按说咋都轮不到我们……姐让我们暂时不要对外宣扬,宣扬开了又是麻烦。”
  “她还交代了三件事:第一让我好生做事情给进宝存点钱;第二让咱好好教他,学出个好模样,京城那边规矩大德行差了哪怕进了国子监也能被轰出去;第三让进宝打好基础再去,大外甥十二岁进的,让进宝也比着这个岁数,不要字没认全就过去,那边的先生不教认字。”
  钱桂花比儿媳妇赵氏反应还慢,这才回过神,她笑得跟吃了蜜似的:“女婿真不错啊!有好事都想着我们!”
  狗子吃一口肉,说:“不是想着我们,是看我姐面上照拂她娘家,姐夫他对我姐是真好,像这么好的找不出第二个。”
  “蜜娘就是好福气!早先还有不少人说卫三发达了迟早让她下堂,你看看,人家在京城当大官连房妾室都没纳过。我们家有这么个姑娘也是祖上积德,进宝可得读出个名堂,不能跟你当初似的。”
  钱桂花一边说还扫了狗子一眼,看他不停往嘴里塞肉,就拍拍他:“让你好好干,把进宝上京城读书的花销挣回来。”
  “……娘你是有了孙子忘了儿啊。”
  说笑归说笑,狗子又叮嘱了一遍,让家里几个哪怕再高兴也不要往外说,一方面家里得了好处不能给人家添乱,另一方面闹开了没准会有变数,进宝还是个奶娃子,离他进国子监读书都还有很多年。
  钱桂花心里高兴,本来都想抽空和娘家人吹嘘一二,听说传开之后可能会有变化,她就一个激灵。
  对哦,让卫家人知道了不闹?
  闹起来那名额要是保不住呢?
  不能说,这事得烂在肚子里绝不能往外说。
  姜父刚才听着没插嘴,这会儿感慨了句:“人真是不能短视,卫大卫二跟卫三分家的时候可想过今日?要没分,他们是一家人,这名额咋说都轮不到我们。分了家,也就是关系近一点的亲戚。”
  钱桂花感觉这话是说给她听的,她缩了缩脖子,心想胳膊是拧不过大腿,平明百姓咋能拿捏得住当官的?
  “那么好的学堂,进宝可一定要好好读,以后也考举人考进士当大官。”
  “人还小,早着呢。”姜父看向狗子,“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