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重娇_斑之-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晚上躺下后,刘彻就顺着阿娇如云的秀发把自己的打算告诉她。
  “暠儿也五岁了,选个吉日搬到含丙殿去吧。”
  阿娇讶异地从他怀里仰起头来,第一个反应是舍不得孩子不在身边,但想想也不能一直把暠儿留在身边。
  她只能安慰自己男孩子总要独立点,想了想又急切地问“那元暶呢?”
  刘彻抱住她,“她是女孩子,没那么多讲究,就还带在身边。”
  又和阿娇商量太傅的人选,“朕想来想去,石庆不错。”
  说到这又有些好笑,“建元新政时,皇祖母就是看中石家人忠心谨慎,拿石奋的公子石建为郎中令,石庆为内史。
  那时朕气的要疯,如今朕却又要用石家人——”
  阿娇笑了一下,“陛下是看重他的品性好,我以为石庆不错。不过说到太傅,我也有一个人选。”
  “哦?”刘彻挑眉望向阿娇。
  她狡黠一笑,“说到鸿儒大师,怎么能不提董仲舒呢?”
  刘彻点点头,“董仲舒的才华,朕是放心的。”
  董仲舒其人原先还有些恃才傲物,这些年倒是心性越来越平和。
  他越想越觉得董仲舒品性才学都胜过石庆,确实是太傅的不二人选。
  阿娇见事成了,心下不禁想这可是又改动了次历史原有的轨道,也不知道会引起怎样的变化。
  只是公孙弘近来行事实在叫阿娇看不惯,顺从上意,力行节俭倒是做的不错,就是这容人之量委实不大。
  汲黯迁为右内史,阿娇尚且可以当做看不着。
  毕竟右内史一职,也只有汲黯能游刃有余。
  但公孙弘记恨董仲舒言其虚伪奉承,而把董仲舒发配去给胶西王当国相,阿娇就忍不了了。
  大材小用先不说,胶西王刘端凶残蛮横,在他手下已死过数位国相,董仲舒去了也是凶多吉少。
  定下了太傅人选,刘彻又兴致勃勃地道:“既然迁宫,朕准备给暠儿再建一座宫殿,让他结交天下鸿儒,增长见识。
  广博观望,就叫博望苑吧。”斑之说感谢很少看中文的和氏璧!!!感谢很少看中文的月票!!!最近状态不好,没写完加更的两章都不敢发。幸好写完了,现在全发上来,大家稍等两分钟就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第四百四十五章 冠军侯

  心底那一点淡淡的不舍散去后,刘彻反而对暠儿的迁宫有了些期待。
  他的太子,要离开父母的羽翼,学会独立成长了,是喜事啊!
  阿娇无奈地笑笑,她就知道暠儿迁宫绝不会平平淡淡地就这么过去。
  刘彻要向天下人彰显他对太子的重视和期待,来建立太子的威望。
  纵便,现在太子才五岁。
  但也是太子不是?
  定下了太傅和迁宫后,刘彻都觉得心下松了口气。
  但他见阿娇脸上还蒙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时,就有些不解了。
  “怎么了?”
  阿娇扑进他怀里,半响也微微哑着嗓子开口。
  “隆虑病了——”
  刘彻唔了一声,隆虑病了他自然是知道的,只是他不明白这有什么好值得担心的。
  不过是风寒罢了,他今天还听说阿娇叫太医令去给隆虑看过了。
  阿娇自己也知道隆虑小病一场不知道伤春悲秋的,但是她心里确实难受。
  尤其是在这寂静的夜里,只有她和刘彻在时,这难过就更汹涌了。
  她不明白,便不再说话。
  刘彻却把她的失落很当了回事,在心下转了又转,却还是想不明白,只得紧紧地拥住阿娇,在她额头上吻了吻。
  又过了半月,天气越来越暖和,隆虑的风寒终于好了。
  阿娇也就放下心来,心中想会不会历史早就变了模样。
  隆虑感念阿娇惦记,特地进宫来同阿娇说了回话。
  董仲舒已经被刘彻从胶西国召回来,任为暠儿的太傅。
  博望苑也已经动土,热火朝天地修着。
  便是隆虑也禁不住有些羡慕阿娇,“你如今可真没什么好操心的了。”
  阿娇笑笑,不置可否。
  她走到今日,得到了刘彻的万千宠爱,所出皇子顺利地立为太子,地位固若金汤,在旁人看来确实没什么好担心的呢。
  但又哪能真不担心呢?
  刘彻爱暠儿的心自然毋庸置疑,但是阿娇还是怕父子间会渐渐疏远,会慢慢生了隔阂。
  天子威严,凛然不容侵犯。
  暠儿太像刘彻,究竟是福还是祸谁能说得准呢?
  只是这份担心是和谁都没法说的,是以阿娇笑过后便同隆虑说起闲话。
  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会是她们最后一次这样谈天。
  隆虑回去后不过三五天便又病了,这次病的很严重。
  不过三五天已是病的人事不省,太医令去瞧了,也是无能无力。
  隆虑病的古怪之极,阿娇估摸着是脑溢血,却也下不了定论。
  只是好端端地,怎么突然这病来的这般凶猛?
  阿娇便逼问下去,隆虑身边的侍女支支吾吾地不敢说,阿娇便来了些火气喝问她,侍女方才斟酌着字眼说是因为昭平君。
  阿娇心顿时就往下沉,这次昭平君绝对惹出的祸事不小,不然不能把隆虑气病。
  帝后出宫亲去探望时,隆虑坚持不肯说是因为何事,反而恳请刘彻许她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预赎死罪。
  阿娇气结,隆虑心下这是早就明白昭平君的不像话,来日必有大祸。
  但望着泪水涟涟的隆虑,她又实在说不出半句责难的话。
  刘彻感伤更甚,他含泪应了。
  隆虑没了最后的担忧,不过两日就传来了死讯。
  阿娇悲痛了好些时日,世界或许有许多不公平的地方,但在衰老、病痛和死亡前却又是如此公平。
  弄得刘彻都忍不住在夜里和阿娇感慨:“要是这世上真能有长生不老药就好了。”
  阿娇吓得立时从榻上坐起来,定定地望向刘彻。
  她心中乱糟糟的,有些手足无措。
  他怎么突然有此一说?
  前世时为了求仙问道来复活她,刘彻泰山封禅、蓬莱求仙,召鬼神、炼丹沙、候神,实在是荒唐,更是成为了后世诟病他的理由。
  刘彻被她的反应吓了一挑,伸手去拉她。
  “怎么了?我就这么说说,就以为我也要求仙问道?”
  阿娇望着他,心想要不然呢?
  刘彻把她拉回怀里,一下一下抚摸着她光滑的脊背。
  “求仙问道,古来帝王谁没有几分向往?
  但谁又成功了?
  到最后不还是化作一捧黄土。”
  他的语气中忽地多了些炙热,“只要我带领大汉走上空前绝后的繁荣,千秋万代就会永永远远记住我的名字,不比活千岁万岁更叫人畅快?”
  寂静的深夜中,灯光黯淡,他的一双眸子却格外两季,恍如夏夜的星辰。
  阿娇把头埋进他怀里,笃定地道:“会的,我早就说过,你一定会成为千古一帝。”
  刘彻在她头顶上笑了,嗡嗡的声音从他的胸腔中发出。
  满怀着感慨呢喃她的名字,“娇娇啊,娇娇。”
  *****
  隆虑去世的哀伤随着春花一同逝去后,初夏就到了,战争也跟着到了。
  去年卫青大败匈奴右贤王后,伊稚斜恼怒不堪,在秋天派兵袭入代郡,杀代郡都尉朱英,掠杀千余人而去。
  今年二月,刘彻令汉军予以反击。
  他令卫青率十万骑兵从定襄出兵,斩杀两千人而回,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
  为防匈奴反扑,夏四月刘彻即决定再次对匈开战。
  此次刘彻出人意料地决定启用霍去病,效果是出奇的好。
  霍去病独领八百骑出击,纵深数百里,斩获匈奴两千余人,杀伊稚斜单于大行父藉若侯产,俘单于叔父罗姑及匈奴相国、当户等高官,全身而返。
  消息传来,长安城上下震动,刘彻脸上的笑更是没有落下去过。
  当场就叫人拟旨,封霍去病为冠军侯,赐食邑二千五百户。
  馆陶就和阿娇啧啧称奇道:“也真是怪了,这舅舅会打仗,外甥就比他还厉害。”
  说着念了几遍“冠军侯”,感慨地道:“勇冠三军,是为冠军侯。彘儿着实看重这个少年英雄啊!”
  阿娇笑笑,前世今生对于这个锋芒毕露纯粹至极的少年,刘彻向来是偏爱的很。
  而且,这次也确实需要霍去病来给天下人点信心了。
  淮南王可是始终蠢蠢欲动,小动作不断。
  要知道这次卫青打的真不怎么样,苏建和赵信带领的两路军队全军覆灭。
  苏建单枪匹马突围而出,刘彻念其以往功劳赦免苏建,将其贬为庶人,而原就是匈奴小王的赵信趁势降了匈奴人。
  赵信被伊稚斜封为“自次王”,意为仅次于他,又把亲姐姐许给赵信为妻。

  ☆、第四百四十六章 谋反 (三更:很少看中文+)

  军报传来,刘彻的脸阴沉了一天。
  赵信投敌,等于是为匈奴人再添了个中行说。
  他在汉地多年,熟谙汉军作战风格,为以后的汉匈作战平添了许多困难。
  若不是后面霍去病来了一个奇胜,这次漠南之战实在是有些无法收场。
  大军还朝后,刘彻就特意召见了霍去病,听他说此战的得失。
  回到清凉殿和阿娇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将才啊,天生的将才啊。”
  什么叫才?
  这定然是有个比较,而比较的对象显然就是卫青。
  看来刘彻对卫青这次的谨慎很有些不满啊,不过这些也不是她需要操心的。
  她只是温顺地靠在他怀里,笑着道:“霍去病也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这换了旁人只怕是没胆子纵深而入的。”
  刘彻点头,“在匈奴已然清楚汉军意图的情况下,他们全军后撤形成战略纵深。
  卫青心性谨慎,不敢直插匈奴腹地,害怕被匈奴人穿插分割,一举歼灭。
  这说明什么?”
  他说到这,顿了一下,语气中是抑制不住的失望。
  “说明卫青打的还是阵地战,他并能真正做到有效的高机动性,从而灵活地打击匈奴。”
  阿娇劝他道:“卫青为大将军,统率三军,压力自然大的很。
  哪能像霍去病这般为所欲为?
  更何况,这也是汉军第一次正面和匈奴主力作战,他打的谨慎些也情有可原。”
  刘彻舒了口气,有些疲惫地道:“此次战争军马士卒损失的厉害啊,单是军马就折损了六万多匹。
  兵器甲仗等物水陆运输的费用桑弘羊还在算,若不是前年开始就推行改革,国库充裕。
  此战就会掏尽我汉家的底子啊,朕为了筹措军费就只能卖爵位了啊。”
  阿娇默然,战争打的是血气,更是财力啊。
  赢了自然好说,输了却又有何颜面去面对天下人?
  她握住刘彻的手,温声道:“早些把这些问题暴露出来,也是好事。”
  此次三军编组是对匈作战以来最为严密的一次,改变了以前临战临时编组军队的作法。
  建立了中、左、右、前、后诸军,由大将军卫青统一指挥,并直接掌握强弩军,从而提高了诸军协同作战的能力。
  但在实战中,由于通信联络不畅,未能协调好右侧防卫军,导致其单独遇上匈奴主力,从而全军覆没。
  刘彻沉声道:“这都是教训啊,血的教训。”
  他隔天便召见了此次漠南之战的诸位将领,又留下了卫青同霍去病长谈,直到天亮方归。
  阿娇见他睡的沉,便叫阖宫人都退出去,别惊扰了他这难得的消息。
  自战报传来到现在,刘彻已经是好一阵子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
  她领着元暶出了清凉殿,往含丙殿而去。
  暠儿虽说单独住出来看着还挺适应的,也不吵不闹,但阿娇却总不放心他。
  她一天总要往这来上几趟,有时候也不进去,只在窗外望一眼就走。
  储君的责任,迅速地叫暠儿长大。
  他早已经脱去了幼时的活泼可爱,变的越来越像刘彻小时候了。
  阿娇越来越理解从前王太后的苦处,孩子太不需要自己操心,操心只会更甚。
  到了含丙殿外,阿娇却远远地就听着暠儿的笑声。
  她心下奇怪,往常她过来进去暠儿不是在念书就是在骑马射箭。
  进去后才发现原来是霍去病来了,正在教暠儿射箭。
  元暶见着霍去病高兴不已,从阿娇手中挣脱开,“去病哥哥——”
  霍去病俯下身行了一礼,“臣见过皇后。”
  又侧向元暶,“臣见过殿下。”
  元暶有些不高兴,“去病哥哥,我不要你和别人一样。”
  霍去病笑笑,“殿下,君臣之礼不可废。”
  元暶转转眼珠,笑道:“那你今天要陪我玩一天。”
  阿娇止住元暶,“别胡闹,去病哥哥现在是将军了,要带兵打仗,哪有空天天和你胡闹?”
  又问霍去病道:“刚刚从塞外回来,累坏了吧,怎么不在府里歇歇?”
  霍去病笑道:“臣年轻,不觉得累。”
  十六七岁意气风发的少年,立在夏日灿烂的阳光中身姿挺拔。
  双眸灼灼,虽笑着,却仿佛还含着战场上的森然杀意。
  阿娇心底的可惜就更浓厚了,如此英雄少年,委实死的太早了。
  霍去病捕捉到了皇后眼眸中一闪而过的这点怜惜,他有些不明白为什么。
  难道是因为他的身世?
  他眼底也禁不住有了些黯然,但旋即又绽放出更盛的光芒。
  *****
  夏天快过去的时候,淮南国终于又闹出了事。
  刘安止有两子,长子刘不害是庶子,从小就不得刘安的喜欢。
  连朝廷下推恩令时,刘安都没有按照规制给刘不害封后。
  刘不害其子刘间为此忿忿不平,打算整倒太子刘迁,以其父代之。
  却不妨走漏了风声为刘迁所知,对其查问拷打。
  刘间愤怒更甚,待他掌握了些祖父和叔叔有意谋反的铁证后,便托心腹严正向朝廷上书告密。
  刘彻对淮南国也是终于忍无可忍,下令廷尉彻查。
  辟阳侯审食其死于刘安父亲——高祖少子刘长之手,其孙审卿得知消息后,深感血海深仇终于可以得报。
  便在朝中为刘间四处活动游说,试图报仇。
  消息传到淮南国后,眼见事态严重,刘安便召回刘陵商议,意欲举兵反叛。
  刘陵不同意贸然起事,“先帝时诸侯势大尚且没有成事,何况如今?”
  刘迁便嗤笑道:“姐姐,若是我们首先能扼住成皋关口,再攻下颍川郡率兵堵住轘辕关、伊阙关的道路,令陈定率南阳郡的军队把守武关。
  河南郡太守便只剩有洛阳罢了,何足挂齿?
  我们大可凭借雄据三川之地的成皋险关,招集崤山之东各郡国的军队响应。”
  他看了姐姐一眼,“别人不说,衡山王刘赐是我们的亲叔父,父王一旦举事,他必定响应?”
  刘陵瞪了他一眼,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都这个时候了还鼓噪父王同朝廷硬干。
  汉军这些年同匈奴交战,真正地锻造出了一支能战悍军。
  名将更是辈出,就凭着淮南国和衡山国是抗衡不了朝廷的。
  她望向刘安,言辞恳切地道:“父皇,请听女儿一言。”
  刘安心下已经微微有些不快,但想着长女自来聪慧多智,便轻轻点头,示意她说。

  ☆、第四百四十七章 元狩(四更:很少看中文+)

  刘陵清淡的声音在暗寂的宫室中浮散开去,隐隐拨动了烛火。
  “推恩令一下,已经是瓦解了诸侯的势力。
  朝廷前年推行的改革,使得天下各处商业繁荣,道路四通八达。
  农人年年富余,天下承平,对内缺乏起事的基础。
  对外,南越称臣归服,羌僰进献物产,东瓯内迁降汉,匈奴更是被打得萎靡不振,也是缺乏助力。
  女儿实在以为不是起事的良机,不妨徐徐图之,制造事端。
  朝廷不是新建了朔方郡城吗?还迁徙的百姓开边,女儿以为可以伪造丞相、御史写给陛下的奏章,请求再迁徙各郡国的豪强、义士和处以耏罪以上的刑徒充边,下诏赦免犯人的刑罪,凡家产在五十万钱以上的人,都携同家属迁往朔方郡,而且更多调发一些士兵监督,催迫他们如期到达。
  再伪造宗正府左右都司空、上林苑和京师各官府下达的皇上亲发的办案文书,去逮捕诸侯的太子和宠幸之臣。
  如此一来,民怨四起,诸侯恐惧,到那时父王只需要顺势而为,便可轻轻松松地入主长安了。”
  刘陵苦思冥想许久,以为只有此法才可以打破如今局势,乱中取胜。
  她期待地望向刘安,希冀他能采纳自己的建议。
  然而叫她失望的是,刘安沉思了良久,到底还是摇头道:“陵儿此计虽好,但父王还是以为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刘陵的心止不住往下沉,“父王——”
  刘安摆手道:“不必再劝了,我决心已下。”
  刘陵苦劝无用,只得连夜就往江都国赶,企图获得江都王刘建的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