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归-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锦书笑答:“好,我陪姥姥回开封。”
  夏老夫人很是满意。
  车子走了大概一个时辰便到了齐王府。
  锦书先下了车,接着扭身去搀夏老夫人。
  福喜郡主来家,齐王妃十分敬重这位贵客,她带了王府一干女眷在廊下候着,直到小轿进了重华殿,她上前去替夏老夫人打了轿帘,笑容可掬的说道:“给郡主请安。”
  夏老夫人打量了一眼跟前这位头戴金丝髻的贵妇,这张脸隐约的有几分熟悉,笑着点头说:“王妃您太客气了。”
  锦书又向齐王妃行礼,后面的包氏、梁氏上来相继见过,齐王妃忙请了几位贵客到正殿落座。
  “郡主不知您还记不记得我,当初我才几岁大,和父亲一道去庆王府上给老王妃贺寿,您还和我说话来着。”
  太过于遥远的事情,夏老夫人是一点印象也没有了,笑着摇头说:“年纪大了,记忆不好,好些事是真记不住了。”
  齐王妃笑道:“许久的事了,郡主您不记得也正该。那时候郡主您已经出嫁了,我还记得郡主您怀里抱了个小孩子,才一两岁的样子。那小孩子很是可爱,粉团似的。”
  夏老夫人似乎回忆起来了,有些惆怅的点头说:“那个孩子就是她母亲。”夏老夫人说着手已经搭在了锦书的肩上。
  齐王妃笑容渐凝,而是叹息了一声:“当初程家三子娶亲洛阳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我还去喝过喜酒,不过十多年的光景,没想到夏太太竟然就不在了。倒是四姑娘长得越发的像之前的夏太太,比夏太太长得还要好,可真叫人喜欢。”
  夏老夫人想起了死去的女儿,她低了头沉默了一会子。
  李夫人在一旁瞧着,心道王妃这是怎么呢,好好的提死去的人做什么,连忙上来插话道:“我们娘娘请了郡主来府观戏,想来戏台子已经搭好了,请郡主移步后院。”
  齐王妃这才点头说:“是啊,请郡主赏光。”


第一百六十八章 同路
  夏老夫人从齐王府回来的当天晚上就病了,可能是在王府看戏的时候受了些寒凉。好再锦书通医理,给看了病,又给推拿了一番,亲自守着熬了药给外祖母喂下。夜里睡在外祖母房里,十分的警醒。
  第二日早起时夏老夫人略好一些了,但却懒得动弹,孙家那边只让两个舅母过去应景。
  夏老夫人病了,程家的各房相继来问候过。不过因为夏老夫人坏了程家和赵家的联姻,长房和二房皆不大高兴,四房又是跟着二房走的,三房的阳氏又不敢在夏老夫人跟前露脸,所以几房都是遣了丫鬟仆妇来问候,夫人太太们没有一个现身的,与刚来时的客气周到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夏老夫人也想得明白,和锦书道:“丹娘,我活了一把年纪,从未看过别人的脸色。别人怎么样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明天我必是要走的。你和我一道啊。”
  锦书道:“嗯,我答应了姥姥的。”
  夏老夫人脸上才露出了些许的欣慰之情。
  要回开封不是件小事,锦书当下便去向父亲禀报了。
  程知允听说后却并不答应,看上去有些不悦:“你真的打算又回开封呢?在开封呆了十几年还没呆够啊?”
  锦书却说:“我想和姥姥做伴。”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回洛阳?”
  锦书摇头说:“还没计划。”
  程知允道:“小住一段时日可以,常住我是不答应的,说到底你终究是程家女儿。你忘了你祖母的遗命呢?”
  “现在我又不用急着嫁人了,我想趁着姥姥还在世多陪她两年。毕竟是她把我抚育这么大的,总得报答她的养育之恩。”
  锦书的话说得冠冕堂皇,程知允听后点头道:“你要尽孝我不拦着,知道自己的身份就成。”
  得到了父亲的允许,锦书又去辞了其他几房,乔大夫人不想再管三房的事,张氏听说后倒是挽留了一番:“你才回来没两年,怎么又想着要去开封。你已经过了及笄,不妨留在家里好好的说亲才是。”
  锦书却是有自知之明的,她方说:“才经历过赵家的事,我暂时还不想说亲,等过一两年再提吧。”
  张氏心道再过一两年年纪就不小了,怕是有些困难。
  锦书又去四房辞过佟氏,佟氏拉着锦书说了几句话,倒是锦兰显得有些不舍。
  “你这就要走了啊,我还想你给我送嫁,我成亲你要回来吗?”锦兰说不出的留恋。
  “还说不准,不过开封到洛阳也不算太远。给你的贺礼我倒准备好了,一会儿让人给你送来。”
  说起要回开封,最舍不得锦书走的还是她那个小妹妹锦心。锦心拉着锦书哭,仿佛又回到了还是只有七八岁小孩子的样子。
  锦书有些无奈的笑了笑:“你别难过,我又不是不回来了。”
  “那长姐什么时候回来?”
  还真要她给承诺啊,锦书她自己也说不准,不过见锦心可怜巴巴的样子,她不免想起前世那个惹人怜爱的女儿,她温柔的替锦心理好了耳边垂落的一缕碎发,含笑着与她说:“明年春天我准能回来看你。”
  “此话当真?”
  锦书点头:“当真。”
  锦书做出要跟着外祖母回开封的决定后也不是这一两天,她打点好了一些事务,让江氏和璎珞留下来,同时让璎珞每月给她写信,她也想随时知道洛阳的情况。
  安排好了一些琐事,第二日,锦书便与外祖母坐上了东去的马车。
  夏老夫人身子欠安,抱病赶路本来就是件辛苦的事,夏老夫人又是花甲老人,更经不起折腾了。好再锦书一路贴身照顾,亲自侍奉汤药饮食,无微不至。
  在路上行了三四日,天气就越发的冷了,这一天天还未亮就刮起大风来,他们一行人投宿在一家客栈里。
  锦书写了一副药方,正开了门要找人去买药,却见夏凉站在门外。
  锦书便扬着药方说:“七哥,你来得正好。这药还得麻烦你去跑一趟。”
  夏凉担忧的往内望了一眼:“老人家夜里还安稳吗?”
  “起了两次夜,七哥,天气不大好,你看要不在这里多留一日吧,至少得等姥姥的身体无恙了才能继续赶路,不然这样下去,老人家吃不消。”
  夏凉点头道:“我也这么想,那就多留两日吧。”
  回头锦书与外祖母和两个舅母商量了,大家都同意在此多留一日。
  夏凉买了药回来,锦书忙找客栈里的伙计要了风炉熬上了药。
  夏老夫人喝了药,又睡了一会子,精神略好些,便与锦书闲话起来:“当初你和我说要跟着静慈师父学医,我本来是不答应的,心道女孩子家家学点针线,要不养养花,写写字,都是修生养性的好事,哪知你偏对这个感兴趣。见你是真喜欢我也不阻拦了,没想到还真派上了不少的用场。丹娘,你替人治病,这是在为自己积福啊。”
  “所以我能学医也全仰仗姥姥的的偏爱,不然只怕不成呢。”
  包氏和梁氏妯娌俩走了来,见这祖孙俩有说有笑的,包氏笑道:“老太太大好了吧?”
  夏老夫人看了一眼大儿媳说:“反正不耽误明天赶路。”
  梁氏撩着帘子看了一眼外面,蹙眉道:“天有些阴沉,不知会不会下雨下雪,阻了路就不好了。”
  夏老夫人强打着精神说:“所以明天再怎样都得继续赶路,你们不用顾虑我,不是还有丹娘在跟前,我怕什么呢。”
  吹了大半日的北风,所有人都认为第二天肯定要变冷时,没想到竟然放晴了。一行人继续东行。
  从开封到洛阳要是快马加鞭的赶路不过十日就到了,这是这一路大都是女眷实在不能太敢,所以等他们回到开封时已经是十月底了。
  到开封这一天,天空突降大雪,寒风刺骨,刮在脸上犹如刀割一般。
  夏家早已经烧好了火炕。
  好不容易到了家,夏家的当家们都到外院迎接。
  夏老夫人下了车,这一路着实辛苦,好再她一路挺过来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 回家
  “丹娘还在睡吗?”
  流苏见是夏家的六姑娘和九姑娘忙摆手道:“还没醒呢,两位姑娘晚些时候过来吧。”
  九姑娘笑说:“看来连日赶路将程姐姐折腾够了,我们就不打扰了,晚些时候再来看她。”
  姐妹俩说着便走,突然听见暖阁里传来了声音:“流苏,现在什么时候呢?”
  流苏冲两位夏家姑娘点点头便走了进去。
  锦书睡眼惺忪,脸上犹有倦意。
  “丹娘,我们来瞧瞧你。”夏六姑娘说着便走了过去。
  锦书见姐妹们来了,也就不再睡了,便说要起来。流苏忙去叫了别的丫鬟来帮忙。
  九姑娘正站在多宝阁前,伸手拨弄着格子上的一架小座钟。
  “五姐出嫁的时候眼巴巴的等着你回来呢,哪知你却没有来,这次不走了吧?”六姑娘取了奁内的木梳要替锦书梳头。
  锦书笑道:“这可说不准。”
  九姑娘又道:“少了你总觉得少了许多欢乐似的。”
  夏家姐妹不少,夏老夫人最疼爱三姑娘,可三姑娘早在两年前就嫁人了。如今在室的还有六、七、九、十,四位小姐,八姑娘活了不过七岁便早夭了,十姑娘不过才半岁大。
  “丹娘怎么没带几件大毛的衣裳,这样的天气怎么扛得住?”六姑娘见锦书箱笼不多,里面有几件半旧不新的大袄。
  “还在下雪吗?”
  锦书想看看外面,隔着窗户却看不清。
  “下啊,昨晚下了一宿,今年可不是个好年岁,夏天的时候遇上洪灾,冬天又遇上大雪。这样的雪多下几场的话还有什么收成。”六姑娘毕竟要年长几岁显得忧心忡忡。
  “一到灾年就不太平。”锦书附和到。
  九姑娘笑说:“不管怎样总不会少了我们的,操那个心做什么。”
  六姑娘见妹妹天真烂漫的样子无奈的笑了笑。
  等到锦书收拾齐整,三人齐往夏老夫人居住的院子而去。
  有两个仆妇正在外院扫雪,见了她们忙住了手,都退到了墙根垂首侍立。
  九姑娘跟在她们后面,没有走稳脚下一滑就摔在了雪里,幸好丫鬟及时将她拉了起来。
  九姑娘鼻子上都是雪,六姑娘见状不免笑话她:“那雪好吃吗?”
  九姑娘忙呸了两声,乐呵呵的笑道“有什么好吃的。”
  三人继续说笑着进了院子,夏老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念春正出来倒水,见了她们点头笑道:“姑娘们过来了,老夫人已经醒了。正念你们,快进来吧。”
  她们直接去了东屋,那是夏老夫人的起居室,锦书的二舅母陪在跟前。
  夏老夫人歪在炕上身上围着一件沉香色的大袄。晚辈们见了礼,夏老夫人点头笑道:“天气这样冷,你们还来回得跑。”又让她们上炕,叫锦书陪在身边。处处显露出对锦书的宠溺。
  锦书忙关心了外祖母的身子,夏老夫人道:“我已经好许多了。”
  夏老夫人见锦书身上衣服单薄,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她的手,倒还算暖和,叹息道:“你也太实诚了。”接着又和二儿媳说:“把那件貂给了丹娘吧。”
  二舅母笑着点头说好。六姑娘和九姑娘两人流露出羡慕来:“老夫人又偏心了,我们也要。”
  夏老夫人笑道:“好,等再有了好皮子每人一件。”
  过了一会儿便有丫鬟进来请示饭摆在何处,夏老夫人道:“这屋里暖和,摆炕上吧。”又问:“七丫头呢?”
  下面人说:“七姑娘要跟着五太太吃斋。”
  夏老夫人忙说:“我倒忘了。”因此也不再过问了。
  女孩子们陪着夏老夫人用饭,桌上有一大半的饭菜都是锦书爱吃的。
  “孩子,你回了洛阳两年,倒是比以前还清瘦了。女孩子家家的,养得白白胖胖的才有福相。”夏老夫人亲自给锦书碗里布菜。
  夏家九姑娘突然插了一句话:“老太太,白白胖胖的,是这馒头。”
  六姑娘笑道:“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夏家的饭桌上没那么多的束缚,大家比较随性。
  待吃了饭,都陪在夏老夫人跟前逗趣,过了一会儿夏凉来给祖母请安。
  夏老夫人打趣着孙子:“你来晚了,我们都吃过饭了。”
  夏凉也会凑趣:“都是老太太您偏心孙女不疼孙子。”
  夏老夫人很是高兴,将锦书拉在跟前说道:“我当然偏心孙女,孙女知道贴心,臭小子就会让人操心。”
  外面寒风刺骨,屋内却温暖如春,加上欢声笑语气氛十分的融洽。
  后来夏凉低声问锦书:“改天晴了我们出去骑马,好不好?”
  锦书有许久没骑过马了,忙说:“好啊,只怕很久没骑生疏了,倒时候还要请七哥教我。”
  夏凉露齿笑道:“小事,教你就是了。”
  回到了夏家,生活在外祖母的庇护和宠爱下,锦书可以诸事不用管,过一段最无忧的岁月。她现在不用急着嫁人,那对人不在她眼前晃她心情极好。
  玉扣正帮锦书整理麻线,一面问她:“姑娘,听说静慈师父欠安,你什么时候去瞧她啊?”
  锦书道:“要是明天不下雪,明天就去。”
  她重生以后拜在静慈师父名下学医,静慈师父教了她不少的东西,相当于她半个母亲,她对这位师父十分的敬重。
  “师父她老人家喜欢吃萝卜饼,一会儿你替我打下手,我们一起做。好久没见了,空着手去看望她老人家也不好。”
  玉扣听说做好吃的自然是喜欢,忙道:“好啊,只要姑娘不嫌我笨手笨脚的。”
  “你帮我洗萝卜、切萝卜就可以了。”
  这个天气做小食是个苦差事,不一会儿两人的手指就冻僵了,连弯曲也不行,不仅僵还红红的。玉扣连忙呵了好几口气,来回的搓,半天才暖和过来。
  锦书做了不少的饼,除了她师父那一份,外祖母那里和几位舅母处都有送到。
  夏老夫人看着盘子里热乎乎的刚出锅的萝卜饼,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们往日都说我偏心她,岂不知这个孩子本来就配人疼。她现在处境艰难,我把她接到身边避避风头,总好过她在程家苦熬着。”
  锦书她二舅母听着叹息了句:“丹娘福分薄了些,小小的没了娘,好不容易定一门合适的亲事,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收场。”
  夏老夫人笑道:“是福是祸谁说得准,你来吃吃这饼。”


第一百七十章 师父
  第二日天气果然就放晴了。
  锦书收拾了一个食盒,里面装着她亲手做的萝卜饼,还准备了其他几样精致的素点心。
  锦书去辞外祖母的时候,正好夏凉在跟前,夏凉见她要出门,便主动请缨:“我陪程妹妹一道出去吧。”
  “不,不用麻烦七哥。有玉扣在跟前也没什么不妥的。”锦书觉得次次麻烦七表哥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夏老夫人含笑道:“丹娘,你和小七客气做什么?你们俩一处长大的,他又是当哥哥的自然要多护着你。让他跟你一道初几开门我也放心。”
  外祖母已经开了口,锦书再推辞反而显得不好。
  外院已经替锦书备好了车,锦书带了玉扣前往甘霖寺。
  夏凉翻身上了马,手握缰绳,正准备催马时,却见帘子撩了起来,玉扣探出了头,高声问道:“七爷,姑娘问您要不要进车里来,外面冷。”
  夏凉冲她们摆手说:“我又不像你们不怕冷。”
  甘霖寺在开封以南,出了城门还要走二十来里的地。他们赶到时已经将近中午了。此处乃夏家的家庙,香火旺盛,是座女庙。
  寺里的小尼姑见了夏家的车子,忙争着上来打帘子放脚凳。锦书稳稳的下了地,一眼就看见院墙内的一棵松柏枝桠都伸出院墙了,心道上次来时这树还没这么高,真是光阴似箭。
  “师父她老人家怎样呢?”
  一个小尼姑回道:“病了有一个月了,没见好转,情况不是很好。”
  锦书心里很不好受,她紧抿着嘴唇,脚步匆匆。
  静慈师父住在僻静的院落里静养,她没有什么精神,歪在炕上,手中拿着一本书正看着,小徒弟和她说:“师父,程姑娘来看您了。”
  静慈师父只是不信,头也没抬道:“你哄我做甚,她不是回洛阳了么。”
  “师父,徒儿怎么会哄您,您不信,你抬头看看。”
  静慈师父这才略抬了抬眼皮,果然跟前站着个年轻极漂亮的一个小姑娘,她还以为眼花了,直到锦书唤了一声:“师父,我回来了!”
  静慈师父这才意识到她那聪明的俗家小徒弟是真回来了,她立马来了精神,将手里的书随意一扔忙坐了起来,欢喜道:“几时回的开封,怎么也不提前让人通知一声,我也好去府里瞧你。”
  锦书忙说:“哪能让师父来看我,我该来给师父请安问好才是。”她又仔细的打量着师父,发现两年不见师父像是苍老了许多,消瘦了许多。
  “好孩子,不枉当初疼你一场。这两年里有没有精进医术?”
  “师父教导的不敢忘,一直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