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堂归燕-第5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后一声不敢吭,得知这样的坏消息,也不怪圣上动了震怒,就连她个女眷也觉得心里发寒,国破家亡的刀子仿佛已经悬在头顶。

    李启天拍着桌子怒道:“逄之曦那个阴险狡诈的混蛋!早日日便知那厮心机深沉,如今想不到他竟会不顾国朝廷的安危!”

    皇后一听李启天提起逄枭,心里就陡然一跳。

    难不成,逄枭去了南方起兵造反了?

    李启天拍着桌面,愤然的道:“他也不知哪里来的银子,大肆收购粮食,如果不是有他从中作梗,定国公军中也不会缺少粮草,闹的军心大乱!逄之曦果真天生就是来克朕的!”

    皇后听的眨了眨眼,原来不是逄枭造反了。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慌乱

    皇后长吁出一口气。只要不是逄枭造了反,大周朝就还有救。她自认不是什么聪明的女子,不能与忠顺亲王妃相比,可久居高位,又常与勋贵女眷们交流,对朝中之事皇后也是知道一些的。

    这天下稳定与否,并不全在李启天,而在逄枭。若是逄枭肯甘心为臣,就一切好说。可若逄枭几时有了反叛之心,凭李启天是根本抵挡不住的。这也是为何李启天几次三番要铲除逄枭的原因。

    只要不是逄枭造反,他们不至于腹背受敌,眼下的危机也还有希望可解。

    皇后堆笑,劝说道:“圣上息怒,忠顺亲王奉旨赈灾,购置粮食养活百姓也是职责所在,您千万别动气。这会子正是内忧外患,需要圣上与臣子们齐心合力共同抗击鞑靼的时候,圣上若是这会子误解了忠顺亲王,怕就要着了有心之人的道。”

    皇后的声音不疾不徐,小心翼翼观察着李启天的神色将话说完,没见李启天当场暴怒,皇后心里暗暗的松了一口气,暗想圣上到底也是个聪明人,不会在这等关键时候不分轻重的行事。

    可谁知她的一口气许是松的太早,李启天黑沉着脸抬眸看着皇后半晌,忽然随手抓了一样东西便往皇后身上砸来。

    二人距离不远,皇后又没有防备只,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一个硬物正中她的额头,疼的她眼前发黑,甚至有一瞬失去了神智。

    看着落在地上破碎成几片的瓷碟,李启天的怒吼仿若咆哮的狮子:“好,很好!朕这些年竟养出个别人的皇后来!”

    皇后刚一回神便听见这话,心里咯噔一跳,立马警觉自己方才是多言了。

    提裙摆端正跪下,皇后连磕了三个响头,耳中嗡鸣头上生疼也不在乎。

    “圣上息怒,臣妾一切都是为了圣上着想。如今正是急需抵抗鞑靼的时候,着实没有再去考虑其他的时间。圣上乃当世明君,一切都想的清楚明白,臣妾也是关心则乱才会多言。臣妾不该干预朝政,臣妾再不敢了。”

    李启天眯着眼盯着皇后的身影,怒气稍微缓解了一些。

    他的妻子他还是有所了解的。这女子就是个寻常村妇,厚道,干起活也麻利,她是命好嫁给了他,才有了做皇后的机缘,这些年来一直安分守己,也从不会多参与朝堂之事。她做人做事又都笨笨的……

    若是会做人做事,又哪里会为逄枭说情?

    李启天虽想得开,可依旧意难平,嘲讽道:“里外不分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朝廷中那些大臣们各站一派,各有各的考量,没想到到了你这里也是如此,真真叫朕恶心的很!”

    皇后浑身冰凉,像是寒冬腊月被扔进了冰窟窿。

    当年他们只做寻常夫妻时,即便谈不上有多蜜里调油,可也照旧是夫妻和美的。

    只是李启天越爬越高,她也就距离他越来越远了,如今竟已经看不上她了!

    她人老珠黄,可宫中那些娇艳欲滴花骨朵一般的女孩可不少。想来多年夫妻,到如今李启天看遍了繁华,就算亲情都给磨的一干二净了?

    虽然这样想也能宽慰自己,也想得开,但皇后脑海中却有一个声音在否定她,逄枭与秦宜宁也是成婚多年了,可逄枭对秦宜宁却从来不会如李启天对她这般,当众让她出丑,让她颜面扫地,甚至还对她动手。

    皇后低着头,紧抿着双唇,不知该如何劝说李启天,也不知该还能说些什么,只觉得心灰意懒,再无心思去关切李启天到底要做什么。

    李启天见皇后不再说话,一时也觉得坤宁宫没有意趣,看到皇后那模样更是反胃,当即起身就往外去。

    天子在皇后宫中大发雷霆,甚至还用碗碟砸了皇后。这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内宫。那些妃嫔次日来请安时,看到皇后青紫的额头时依旧忍不住多看几眼,甚至有人心里在狂笑。

    皇后端坐在首位,面带得体的微笑,心思却已经不在这里了。

    有妃嫔言语之中不住的试探,让皇后一时间烦不胜烦。

    她索性直言道:“外头的战事,这会子本宫不说,想来你们也都多少有所耳闻。鞑靼兵马势如破竹,我朝不敌,定北候无奈之下已在帅军退往京城。”

    屋内一片寂静,雅雀无声,妃嫔们似再没有了去探究皇后伤势的心情。

    季泽宇带着兵马退守京城,京城的城墙外就有鞑靼人包围。一旦城破,他们这些人哪里还能有活路?

    “娘娘,圣上有没有说咱们姐妹要如何安置?”有个嫔妃大胆的提问。

    皇后微微一笑,看着那如花似玉的年轻女子,温和的道:“你我姐妹都是圣上的妃嫔,说一句不中听的,若是真有那么一日,你我自然是要为圣上守节的。”

    所以他们这些妃嫔,若是真赶上战败,就要集体抹脖子?

    有那年纪轻的已经吓的白了脸,甚至还有当场哭出来的。

    皇后道:“现在也没进展到那个阶段,还不至于就兵败如山倒了。但是本宫在这里说这些,也是为了给诸位妹妹提个醒。这些日子大家多想一想,有什么遗憾,都趁早了了,若想念家人,也趁早写信联络,若真有那么一日,本宫不会允许任何人背叛圣上。”

    皇后眯着眼扫视过所有人,沉声道:“你们可记清楚了?”

    “是。”众女子起身,纷纷行礼。

    皇后点头,叫众人散了,又吩咐身边的嬷嬷去冷宫:“去告诉冷宫的管事宫女。顺妃那里也该办了。”

    “是,奴婢这就去。”

    皇后处一番安排,让妃嫔们一个个都惊慌失措,一时都不知该如何是好。有人回去就蒙着被子大哭一场,也有人急着往家里写信,想要给自己求个活路。

    一时间宫中风声鹤唳,就连太后和李贺兰处都听到了消息。

    二人已经无暇去怪罪皇后,因为他们也陷入了恐惧之中。

    太后年长,却也没镇定到哪里去,一想到她身为皇帝的娘,就是跑都没处去,就忍不住悲从中来,搂着李贺兰哭过一场又一场。

    反倒是李贺兰表现的更为镇定。

    她是季泽宇的妻子,季泽宇若是战死,她必定会被鞑靼抓去**,若是真有那么一天,就如皇后所言,他们恐怕都是一根白绫挂上去的命。

    想明白这一点,李贺兰反而镇定了,这个时候要紧的不是担忧自己的出路,而是想尽办法怎么能让大周挺过这个危机。

    李贺兰将自己的分析和想法告诉了太后,太后立即便命人去找李启天。

    李启天忙碌非常,哪里还有心思来慈安宫请安?太后见不着人,只好叫身边的内侍去给李启天传话:“就告诉天子,说哀家说的,眼下最要紧的是怎么保住大周江山不被鞑靼践踏,逄之曦久经沙场,若与季岚合作必定能击退鞑靼,让天子仔细想一想,眼光要看长远一些。”

    内侍听太后的话听的满脑门子的热汗,他不想去,却又不敢违拗太后的意思。可若是去,他也有不好的预感,圣上或许也不会放过他的。这局面基本就等于是个死局。

    可内侍别无他法,只好去了御书房,将太后的话去掉锋芒,将意思转述了一遍。

    李启天端坐在御书房的桐木桌案之后,手上渐渐用力,攥住了明黄锦缎桌衣,“你个狗奴才,这话是太后所说?”

    “回圣上,的确是太后吩咐奴婢这么说的。”内侍连连磕头,已觉得小命休矣。

    李启天冷嗤笑了一声,“朝堂上事一样帮不上,添乱倒是从来不耽搁。”

    内侍不敢当搭话,恨不能当自己不存在。

    “你去告诉太后,让她老人家准备好,若是鞑靼人真的破了城,太后总要做个表率,难道太后英明了一辈子,还不如皇后的见识多?”

    这分明是让太后准备好“上路”。

    内侍胆战心惊的行礼退了下去。

    回到慈安宫,将圣上的吩咐一说,意料之中的,太后已是豁然起身,愤怒道:“胡说!天子怎会这样与哀家说话,莫不是你这贱奴胡乱编造的!”

    “太后明鉴,奴婢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假传圣旨啊。圣上的确是这么说的。”

    太后已被气的晕头涨脑,暴跳如雷,若非碍于自己太后的身份,已经不是从前的村妇,她怕是已经将什么脏的臭的都骂出来了。

    太后尚且如此慌乱,更何况其他人?

    整个宫中从上至下,没有一人不慌张。四处找门路想活命。

    李启天虽挂着朝堂之事,可是宫中的传言也听见了好几个版本。

    人还没打到京城,就已经先有人断定他必败了。

    他这一次难道真的不过去这道坎?

    逄枭这里将一切准备妥当,军中也整装待发时,已是三日后。

    秦宜宁抱着个精致的双良雕花暖手炉,由逄枭小心搀扶着走出秦府内宅,乘马车离开了侧门,一路往旧都城门外去。

    逄枭的坐骑乌云就跟在马车旁,其余侍卫前后左右护卫这马车。

    谁知众人刚一出城门,看到面前的景象,当即便都愣住了。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办法

    冬日的清晨,朝阳并不多么炙热,远山和荒原都是一片灰白,十万平南军已然集结,旌旗猎猎,军容肃穆,队伍浩荡仿佛汇聚成一片汪洋,根本看不到尽头。

    而最让秦宜宁和逄枭惊讶的,是紧挨着城门出纠集了近千壮丁。他们手持锄头、铁铲、门闩等物,人人都背着简单的包袱,一看到马车出了城门,当即便满眼期待的齐刷刷看过来。

    云言才早已在城门前多时,当即快步来到马车前:“王爷,这九百六十一名汉子,早三天前听说王爷要带领平南军进京勤王,特地赶来,打算加入王爷的队伍一同北上。”

    逄枭惊讶的挑眉,撂下车帘,拍了拍秦宜宁的手便下了车。

    谢岳和徐渭之等谋士此时也纷纷下了马车,跟随在逄枭的身后。

    逄枭拱手,浑厚的声音散开去:“诸位乡亲,鞑靼战事吃紧,本王帅军进京为的是勤王,与鞑靼必有一场血战,战场上刀剑无眼,其残酷远超诸位的想象,你们很有可能会因此而丧命,而真正到了战场,本王无法保障每个人的安全,还请诸位回去吧。”

    “王爷!”有个年过而立的汉子站了出来,大声道。“我们这些人都吃了王爷买的粮食才能活命,如果没有王爷,命早没了,现在鞑子欺负到咱们头上,没道理让王爷带着人去拼命,我们却安心在家过安生日子。”

    “正是。”又有个二十岁出头,容貌清秀的年轻人道,“国难当头,正是需要人手之时,我等虽为贱民,却明白大周若是落入异族之手会沦落到何种地步。我们愿为汉人尽绵薄之力。还请王爷成全。”

    这两人开了头,九百多人立即高声附和。城门前身回荡着众人的吼声,就连冯督帅带领着在远处集结的平南军都震撼不已。

    都说逄枭自己筹措银子来购置粮草养活百姓,还有人暗地里嘲讽过逄枭冒傻气。可如今这样令人震撼的场面,恰恰证明了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百姓是淳朴的,他们今日肯追随逄枭,或许多少寸了参军吃兵饷的心思,这都无可厚非,人之常情,不论是因他们知恩图报,还是因爱国之情,都令人敬佩。

    国难当头,没见那些是有钱有势的站出来,真正站出来的却是寻常的百姓。着实让人感慨。

    逄枭团团行礼,感激的道谢。再三询问后,确定这些人的确是下定决心要加入勤王的大军,逄枭便与冯督帅商议了一番,将这些未经训练没见过战场的新兵编入了平南军。

    身十万人开拔去往京城,队伍浩荡又壮观可想而知,但是最要紧的,是灾荒之后如何去筹措粮草。

    离开旧都,逄枭回到马车,眉宇间又多几分惆怅。

    秦宜宁将水囊递给他:“喝点热水吧。”

    逄枭忙接了过来,笑道:“你感觉怎么样?觉得可还好?”

    秦宜宁莞尔,“我当然好,这一路什么都没用我做,我就只在马车里看热闹罢了,有能有哪里不好?”

    凑近逄枭一些,秦宜宁笑着问:“是不是在这么多张嘴要吃饭而发愁?”

    逄枭点头,老实的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虽然已命人去提前收购了。可一则是咱们的银子不够,二则是先前赈灾就已经用去了不少粮食的储备,让现在要供着十万人吃饭,这银子朝廷又不出,着实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凤眸看向秦宜宁,转瞬就转为了微笑:“好了,这些事你都不要多想,只管好生将养着身子,将来平平安安的生下孩子就已是足够了。你放心,朝廷这些事我都会尽力处置好的。”

    秦宜宁拉着他的手摇了摇,身沉思片刻忽然噗嗤笑了。

    逄枭见她笑成了这样,不由得也跟着笑起来,搂着她的腰让她靠在自己的身上:“怎么就忽然乐成这样?是想到了什么好玩的事?”

    “的确是,我有个法子能够筹措到粮草,就是这个招数有些不入流。”

    逄枭好奇的挑眉,“你想到什么好办法了?”

    秦宜宁凑在逄枭的耳畔,低声将自己的办法说了。

    逄枭越听眼睛就越是发亮,到秦宜宁将自己的计划都告诉了他,他已是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小丫头,亏你想的出这样的法儿来。这下子咱们的粮草就不愁了。”

    秦宜宁赧然:“我这也是被逼无奈之下的不是办法的办法,虽然卑鄙了一些,可好歹也能解燃眉之急。”

    “阴谋之类的事,算不得卑鄙。若是换个位置,那位也不会对咱们宽容的,说不定要比咱们做的更加出格。”

    “你觉得我的法子可行?”

    “自然。”逄枭指头刮了一下她的鼻尖儿,笑道:“你放心,这办法也好办,我这就吩咐人去做。咱们也别跟着队伍了,我待会让冯督帅负责压阵,咱们就先行一步去预备粮草,将一切准备都做好,也免得到时候大家饿肚子乱了军心。”

    秦宜宁也点头,“就是这个意思,咱们先行一步也是好事。待到一切齐备了,也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逄枭又与秦宜宁低声研究了一番,确定无误后,便下车去寻谢岳和徐渭之等谋士。

    谋士们一听这主意,紧皱的眉头都不自禁舒展开来,几人凑在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这样的办法,也亏的王妃想得出。好,老朽觉得此法极好。”

    “正是如此,其实咱们也算不得造谣,说的都是百姓们希望知道的实情。”

    “甚好,那咱们这便安排人去吧。”

    虎子从怀中掏出个蓝色封面的册子,在里头翻了翻,笑道:“找到了,咱们最先路过的是九和县,这里有个富户人家姓谢,家族非常庞大,整县城里可以说都与这个谢家沾亲带故,外姓的那些都对谢姓非常羡慕。”

    “其实最是不好办的就是这样团结一致的地方,可最好办的也是这样的地方。”徐渭之笑道,“如此团结,自然是一呼百应了。加之这样大的家族,经营到这般情况着实不容易。谁也不希望家族传承在自己手上断了,是以族长若是号召,其余家也就好办了。”

    谢岳等人连连点头,随即都看向了虎子。

    谢岳赞赏道:“多亏你记录的详细。”

    虎子挠了挠头,笑道,“我当时也是怕这些人的消息日后会有用,也免得他们谁赖账,是以交易之时我除了记账,也将各地卖给了咱们粮食的富户调查了一番,北方那些山高路远的我也就无能为力了。”

    逄枭赞赏的拍了拍虎子肩头,“亏得你机灵。这件事办的极好。”

    众人议定之后,逄枭与秦宜宁就带着人离开了平南军队伍,径直去了九和县。

    此处逄枭本来就在这里赈过灾,如今灾情已经缓解,当地知县与百姓们也因这场天灾拉近了不少关系,大家如今省吃俭用,只盼着熬过这个冬天,待到春耕时节就好了。

    所有人总归都是感激逄枭的,是以逄枭一行路过此处,即便没有进城,依旧被城外路过的百姓瞧见了。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