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堂归燕-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便说一说邓敏昌吧。”
“是。”惊蛰拱手行礼,随即低声道:“邓敏昌在军中基本不怎么做正经事,酒肉不断,还有美女服侍,平日很少见他一同随将士们训练,王爷对他也没有十分严厉管教的意思。”
“这种人能做上平南将军?”
虽然李启天与他们是站在对立面上,但秦宜对李启天的聪明和用人的眼光还是很相信的。如果邓敏昌一开始便是这种草包,恐怕他也坐不上这个平南将军的位置。
秦宜宁卷起垂落在肩头的长发无意识的把玩,心思却都在这反常的情况上。
不过联想近些日子在旧行走时的所见所闻,秦宜宁心里就已大致有了数。
这里虽天高皇帝远,但当地的局面之混乱必定一点不比京城少。这里是燕朝旧都,且不说那些做官的到底是忠心于大周还是大燕,不说远的,单商人和富户世家们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盘算。
若邓敏昌是个如逄枭这般强硬且有原则的人,不论是当地的官员还是豪绅,做起事来怕都有蹩脚之时,而将人的性子养左了,再要做什么时便可投其所好。更甚者,还可以让女人吹吹枕边风。
就算不为了这些疏通关系之事,单只有个满身破绽的守军,于心向着尉迟燕的燕朝拥趸来说也是百利无一害。
所以秦宜宁觉得,应该不是李启天选了个靠不住的人来做守将,而是有心人将原本还算优秀,但意志薄弱的邓敏昌引上了歪路。
“看来王爷在军营里的事也并不好办。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邓敏昌若是这种人,他带出来的兵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是啊。王爷在军营或许还有的忙。”惊蛰道。
秦宜宁便问:“军中之人对王爷可还恭敬?行令禁止之事可还听从?”
“我去时看起来王爷还是游刃有余的。不过要降服平南军中大小将领,绝不是个容易的事。”
上头一个邓敏昌,可并不能代表整个平南军中的所有将领。
秦宜宁这时万分庆幸自己没有将家中这些乱事告知逄枭。李启天不安好心,将逄枭安排到这种地方来,那军中情况想来已经是积压已久了。若是将平南军治理的好了,外人看着他们面上有光,李启天也没理由怪罪。
但是若治理的不好,那可就要直接将战神王爷这个美称让贤了。莫说是逄枭,就是她这个女流之辈都会替逄枭窘迫。
“王妃。王爷的来信到了。”纤云双手捧进了一个厚厚的信封。
秦宜宁惊喜的豁然起身,接过信封来看了上面逄枭那力透纸背潇洒不羁的字迹,秦宜宁就由衷的微笑起来。
这封信中的内容与往日他写给她的一样,都是在嘘寒问暖,询问家中情况和孩子们的情况,对与军中的难办和混乱只字不提。就更不会写惊蛰打探到的那些消息了。
看着落款处肉麻兮兮的那一句“甚想念你”,秦宜宁面上飞霞,含笑坐到黑漆木桌旁,慢条斯理的磨墨,随暗自想着回信的内容。
可当她将回信写完时,她才发现自己与逄枭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分别。
逄枭不将军中的事情告诉她,她也没有将身边的烦心事告诉逄枭。
两人都报喜不报忧,都隐去了令人不快的内容,留下了令人开怀的内容。
秦宜宁摇头失笑,想来逄枭也不是完全不关心外界,城中的事情他必定有所耳闻了。她在信中没有说明,也不知道逄枭知道了会不会生气。
逄枭收到回信时天色已经暗淡下来。他将信纸凑近绢灯,仔仔细细的来回看了三遍,这才轻笑着将信纸折起来贴身揣着,随即告诉虎子:“你带几个机灵的,乔装改扮成民夫,去城中打探一下这些天城里有没有什么大事。”
说着又好笑的道:“留在宜姐儿身边的护卫是怎么办事的!”那些人竟然跟了秦宜宁就只忠心于她一人,就连他吩咐让那些人将秦宜宁身边的事随时回报,也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消息。
第六百八十三章 宣扬
虎子挠了挠头,嬉笑着道:“还不是爷自己吩咐的?说什么‘往后见了王妃就如见本王,对王妃不可不敬,不可不忠’您自己都说了不能对王妃不忠,大家伙还怎么将王妃的事透露给王爷知道?”
“嘿,你还有理了。”逄枭笑骂了一声,不过自己想想,也的确是这个道理。
他下了死命令,保护秦宜宁的精虎卫都要将她当成自己主子,若是他问什么那兄弟几个就说什么,逄枭说不定还要怀疑他们的忠诚。
“罢了,我也不是非要去探听宜姐儿身边的大事小情。我只是不放心。”逄枭一撩袍摆,潇洒的在帐中首位放置的官帽椅落座,想起秦宜宁,上翘的唇角就如何都压不下。
“她性子要强的很,又聪明,对朝局的分析和把握有时更甚于我,我就怕她有什么事会故意是隐瞒下来,自己扛着不说。”
虎子笑道:“王爷还不是一样么。您的事儿也没与王妃说啊。”
“你这小子,到底向着谁的?”逄枭笑着斥道。
虎子一点都没害怕,自从王爷的心里住了王妃,王爷就越发的有人情味儿了,不似从前话都懒得说一句,也能时而与他闲聊了。
他不似已经回乡的郑先生那般想不开,他不想让王爷背负着过去,痛苦的度日,他希望王爷能够活的像个人样儿,而不是整日被那些事情束缚着。
“王爷,我这就去打探消息。”
“去吧。”
逄枭趁着虎子带人去打探消息的时间,将东南的舆图铺展在桌上,端着一盏绢灯凑近了细看,脑中已在分析南方的局势和尉迟燕有可能做出什么事来。
顾世雄不是个善茬,这么大年纪了脑子依旧跟得上,加之他的野心,若是处置不当,恐怕大燕与大周必定会有一战。
如果他手中的是虎贲军,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可他手里是一盘散沙一般的平南军。
要练兵,也是要花时间的。
怕的就是在他准备的时间,尉迟燕会给他来个措手不及。
逄枭虽然从来不说,可是他自己心里却清楚知道他现在的处境。
手中的兵马不是他早就操练出的铁杆,他在大燕也没有什么好名声,民间百姓恐还会惧怕他,甚至在恨着他。
不论是在军中还是在民间,他的脚跟都没有站稳。外家他的背后也没有个强有力的依靠,李启天作为最该支撑他行动的人,说不得什么时候还要暗中捅他一刀。
前思后想,事情并不那么好办。
不知不觉,时间便过去了两个时辰,已是夜深人静之时了。
虎子带回了城中的消息。
主仆二人都有片刻的沉默。
过了足有一刻钟时间,虎子才一脸敬佩的感慨:“王妃就是有本事,就是比旁的女子强!爷不在身边也照旧搅风搅雨,把个旧都搅混了三分。”
逄枭斜了虎子一眼,毫不吝啬的赏了他一颗爆栗。
这是夸人吗?
“所以是定国公夫人被关了起来,才有了后续的这些事了。”逄枭何等聪明,想了想就明白了秦宜宁的意图,不禁开始为她的胆量和见识感慨起来。
“还真如你说的,宜姐儿的确是有本事,比别的女子都强。”
虎子揉着额头连连点头。可不是吗,还有几个女子能让整个旧都的穷苦人都在仇视高典史?民怨大的几乎要化作实质,就连他来到旧都之后就开始龟缩一隅闭门不出保持中立的知府大人都开始至于到这些了。
“不过王妃也是的,都已经闹开了,索性直接将事情闹的更大,让大家伙冲到高典史家里去,逼着他放了人不是好?”
“那样太过简单粗暴了。”逄枭摇着头,“她是担心连累了哪些老百姓,而且也怕百姓的怒气不够,造成的影响不够让高典史栽个大跟头。想来当初她去怡翠阁,也是为了接那位于姑娘姐妹。”
“是啊。于姑娘姐妹如今都在秦府里当差了。”
虎子说起秦宜宁做事,便是一脸的崇拜和感慨。
逄枭则暂且歇了赞许秦宜宁的心思,食指一下下点着桌面,沉思起来。
这或许,是一个能让他站稳脚跟的好机会。
“你且命人去密切关注王妃那边的情况,一则不能丢了时机,遇上什么变动随时来告诉我,另一则最要紧,要保护王妃的安全。”
见逄枭面色严肃,虎子立即点头,认真的道:“王爷放心,我这就去办。”
——
寒冷的一夜过去,天色渐渐亮起来时,就连呼出一口气都能将脸颊挂上一层冷霜。
穷苦的人们从各自住的窝棚、破庙里出来,袖手弓腰的快步往粥厂所在的广场赶去。
“如此跑一跑,人还能暖和一些。”
“多亏了钱大善人,要不我还没力气跑起来呢。”
“也不知道钱大善人现在怎么样了,会不会被用刑?”
“这着实说不准,高典史是个什么样的人咱们大家不是都知道么。”
……
一路讨论着同一话题的人很多,大家对此事的后果都不看好,是以情绪都有些低落。
谁知道来到粥厂,看到空旷的广场上只剩下一个木质的凉棚,里面只有石头垒砌成的炉灶,再也没有了冒着食物香气飘着白雾的稠粥,众人低落的心情彻底转为了怨恨和愤怒。
果然,粥厂不开了。人家钱大掌柜的家人忙着疏通关系救人去了,他们这些朝不保夕的人,又一次回到了又冷又饿,随时都有可能丢掉小命的境地。
人来的陆续增多起来。起初所有人都是迷茫又无助的愣在当场,但是片刻后,当大家想起造成这一切的罪魁是谁时,所有人都愤怒了。
昨天知道消息是一回事,今天真的没饭吃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百姓们本就过的苦,如今那些苦难都化作了怨恨,所有的怒意对准了高典史和尸位素餐的当地官员。
“怎么办?这个冬天怎么熬?”
“这是什么世道,好容易有人愿意管我们的死活了,官府却无限说他是杀人犯。”
“官府可不是第一次这样,我听说先前就有一个郑老夫人想来办粥厂,办育婴堂,可因为孝敬高典史的银子高典史嫌少,就被抓起来关进大牢了,到现在人还没放出来,都不知道是死是活。”
人群中,有人不经意的说起此事。
在这个当口,这个消息立即就被口口相传,且越传越离谱起来,不论真假,不过片刻就所有人都知道了。
第六百八十四章 冲撞(一)
南方的冬天阴冷潮湿,乌云层层叠叠的压在头顶,霜刀风剑剐在衣着单薄的百姓们身上,冷的众人直缩脖子。
“眼瞧着就是除夕了,那些富裕的人家聚在一处吃香喝辣,咱们呢?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一人感慨,引得身边所有人都凄惶的抹起眼泪。
昨天他们的未来多少还有一些希望,就算住的随便一些,好歹每天能吃上一口热饭,不至于活活饿死,而且吃饱了,人似乎也比较耐寒。
可是现在,粥棚里空空荡荡,他们活下去的希望被剥夺了。
“都是高典史!都是那些贪官!”
“他们根本不将咱们当人看,又怎么会在乎咱们是死是活?”
“我家里还有老娘呢,没有了钱大善人的粥,我娘怎么办?”
……
无助的百姓抹起了眼泪,热泪在寒风中一下子就变冷了。
还有那些脾气大一些的已经出离愤怒。
“咱们去找高典史评理去!”
“对,高典史必须把做好事的大善人放出来!”
“没见他去处理打家劫舍的恶人,他却腆着脸将做善事的好人都给抓了?难道他想让我们死?”
“走,咱们一起去!”
愤怒的人群沸腾着,有人想去高典史府上问问清楚,但也有人惧怕高典史,不敢前往。
有人害怕的往后缩,因为他们知道高典史的厉害,可是其他人都要往高府去了,若是自己不去,万一别人要到了好处,而自己要不到呢?
不过众人的纠结也只是一瞬,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已出离愤怒,无暇思考,人潮推挤着,就往高典史家的方向走去。
然而就在此时,广场通往正街的方向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和车轮滚动之声。有离着近的百姓回头看去,却见来的是几辆牛车,车上载竟然都是柴火、粮食、炊具等物品。
跟车的人高声道:“我们是来施粥的,大家伙都不要着急,不要拥挤,稍候片刻!”
这人的话音算不上高,可是有人说施粥,这样大的消息依旧是一个传一个的传出了很远。
距离较近的那些人停下脚步,半信半疑的看着几辆牛车,眼瞧身着土黄色褂子的仆从到了粥棚,用原来垒好的灶生火,还有人洗锅淘米,那虽是糙米,可是粮食倒进锅里的声音是在是太美妙了,大家都忍不住吞了口口水。
所有人的肚子里都憋着一股火,他们大部分都已经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让高典史给个交代。然而沸腾的怒意在这时却无法发泄,因为饥饿。
如果他们走开,不知这一次施粥的是人是不是每天都有的,他们也不知道下一次有机会吃饱是什么时候。
“咱们回去吧,先吃饱了再说。”
“是啊,总要先活下去才能考虑其他。”
众人相互安慰着劝解着,再度回到了广场,等待时施粥开始。
可是大家心里闷着的那一股怒火,并不会因为有饭吃了而熄灭,他们只会更生气,并且暗自自责,他们毕竟都是自私的,不能为钱大善人豁出去。
大锅冒着热气,粮食的香味逐渐弥散开来。众人拿着碗排着队去领粥。
可这一次的粥照比钱大善人的粥,可要稀了很多。
伙计们帮忙盛粥时,就有个管事解释道:“我们家公子家里条件有限,不似钱大善人家里那般财力雄厚。若是让大家伙儿都吃上稠粥,粮食怕是支撑不论多久就要吃完了。大家伙儿别见怪,好歹将就着活下去才是正经,多包涵,多包涵啊!”
那管事三十出头,样子看起来很是忠厚,他说的话,众人便都信了。
有百姓道:“贵府上是做好事,为的是能让我们这些人熬过这个冬天,我们那里会见怪?”
“是啊,你家公子是个大好人,敢问他老人家尊姓大名?”
管事的摆摆手,笑道:“公子吩咐了,不得在外乱说他的名号,大家伙儿就只管吃粥便是。”
百姓们没有问出对方的姓名,可是心里的感激依旧不会少。
只是想起钱大善人给他们吃的稠粥、干粮还配了咸菜,再看这一碗稀粥,大家多少还是有对比的。
他们不恨施粥的人,恨的是高典史。
若不是高典史无理取闹,他们现在可还是有干粮吃呢,也不会落到现在这样连稀粥都不敢一口气吃完,生怕吃了这一顿,明儿个就没有人来施粥,没有人来管他们了。
秦宜宁坐在马车里,看着广场上衣衫褴褛的百姓们,心里也是说不出的难过。
放下车帘,回头对钟大掌柜道:“咱们的财力还够,这个冬天怎么也要帮助他们熬过去。施粥不能停下来。就坚持到开春万物复苏,他们能找得到其他活路时为止。”
钟大掌柜点头道:“放心吧,虽然今年遭了灾害,可咱们的粮食供着这个粥厂,省着点用还是能支撑下去的。不能煮稠粥,还能用稀粥,大家伙都能活下来就行了。”
“是这个意思。”秦宜宁点头道。“钟大掌柜办事,我素来放心。”
钟大掌柜便拱拱手,笑着道:“王妃谬赞了。只是我也有些担心,大家伙儿能吃饱穿暖,对高典史的怨恨万一一点点消失了,那该如何是好?”
秦宜宁笑了笑,“本来有机会吃到干粮,可现在被高典史害的只能吃稀粥,谁能不恨他?”
“可是不论是干粮还是稀粥,这些也都不是他们自己得到的啊。”
“这就是人性吧。”秦宜宁道,“人的贪念是本能,这并不是贬低谁,只是已经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却被人阻碍了,愤怒之中的人只会记得这一点,却不会想那么多的。”
钟大掌柜若有所思的点头,对秦宜宁分析人心的本领有了新的认识。
接下来的几天,粥厂一直都在准时施粥,虽然只是薄粥,却着实是许多难民的救命粮食。
大家虽然吃不饱,但是好歹不会饿死,对新一任的“大善人”就都心存感激。
只是所有人对于高典史的恨意,却如同秦宜宁预想的那样,绝对没有减少半分。
与此同时,高典史还曾经抓了个想做好事的妇人关了起来的消息,却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了。
第六百八十五章 冲撞(二)
第六百八十五章 冲撞(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