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上,您这是喜脉啊!-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快,这村子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昨夜发生了一大怪事。大家奔走相告,七嘴八舌议论得起劲,再然后附近几个村子的人互相一说,竟发现对方那里也是同样情况。
呜呼!
纯真朴实善良无知的大理国小村民们集体惶恐了。
有人神叨叨地说,这情况几百年前就曾出现过。
那个时候南诏还没有被灭,大理还没有建国,一夜帝都花草尽落之后,当朝的南诏皇帝就被人从龙椅上拽了下来。
那皇帝据史书记载,骄奢淫/逸,不问政事,亲小人,远贤臣,总之怎么对国家不好他就怎么干。
于是上天都看不下去了,天降异象,民众怨声载道。
这时候救世主般的某王爷推翻了暴君的统治,以雷厉风行的手段接管了整个南诏,成为新一任的君主,并且让人民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最后这个王爷还在史书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称为南诏的“中兴之主”。
众人听完故事,彼此神态各异,表面上不敢妄然议主,心里却都有了些小计较。
保不齐此次也预兆了什么呢。
眼下这事情,是发生在段蕴在位时候的,陛下想想南诏的旧事,心头就扫过一阵凉风,肩头一哆嗦,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
那传说中的南诏昏君真的就那么昏庸无道?
似乎,并不是。
段蕴前些时候,就是去行宫祭祀的前一天晚上,还从后宫某个犄角旮旯里,翻出来一本大华王朝的野史。
巧的是,这野史就说了那南诏的废帝和大华一名歌女的风流往事。
似乎那废帝,也没有做过什么太过伤天害理,譬如残害忠良的事情。
不过就是花钱太大方了些,为红颜一掷千金;又太浪漫了些,罢朝三月带那歌女游山玩水。
按野史所描绘的,南诏废帝全然就是个宋徽宗或是南唐后主那样的人物。
作为皇帝他自是不合格了,可倒也没恶劣如史书所载。
皇帝如何如何,从来是由他后任记载。
史官即便再正直,却也是当朝帝王的臣子,那史书上的东西也不可能完全写实。
所以这时候,段蕴宁愿去相信大华王朝的稗官野史。
她默默为自己的公众形象点了支蜡。
。*。*。
回明安的路上,马车驶得飞快,似乎中途只停下一二次,在驿站换了马匹。
果然是事出紧急,国事最为重要,段蕴小小地叹口气,这样一来,也没人还惦记着她坐久了马车会不舒服。
尤其是现在这境况,连坐几个小时不停歇,拉车的马匹还被抽打得四蹄生风,她已然快要晕吐了。
身侧递过来一只手,骨节分明的手上拿着一个小瓷瓶。
“晕得难受,可服用两颗药丸。”有人清润的声音道。
☆、第18章 以之工可代赈
段蕴一手撑着额头,一手抽空接过瓷瓶,由于车身的晃动,还在安正则手上抓了两下才拿过去。
安正则感觉那小爪子就好像小猫似的,轻轻搔一下,惹得他心头一阵微颤。
段蕴拔开小瓶塞吞了两颗药丸,片刻过去仍是不见好。
“可要靠着歇息会?”安正则体贴问。
“哪里能靠?”
丞相大人静默了一下,目光淡淡地扫过自己肩头,意思表达得不能更含蓄。
段蕴:“……朕、朕还是再吃颗药丸就好。”
安正则略觉尴尬,便当做什么也没发生,道了句,“这药丸是杜太医方才带来的。”
“回来得还真及时……不过,这来回一趟也太慢了吧?”
安正则道,“用了两日有余。”
“朕来的时候,正常速度,也不过几个时辰就到了。何弃疗快马加鞭回明安,来回竟能用两日?”
“大概因为什么原因,多有耽搁。”安正则回她的话,却也说不出什么具体的缘由。今日事多,那两人刚回来,他们就坐上了回明安的马车,尚未来得及细问。
何弃疗就在外边帮着赶车,段蕴便差清尘把他叫了进来。
小何公公一身袍子皱皱巴巴的,帽子上还沾了片枯叶。
“你……”段蕴看他这有几分狼狈的样子,想必也是马不停蹄赶过来的,语气便好了两分,“你这路赶得,怎的用了这么久?”
“回陛下,奴才赶到明安倒是挺快的,从明安回来也是挺快的。可就是、就是找杜太医,找了挺长时间。”
“哦?杜仲什么时候变得行踪不定了?”
皇宫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杜太医不是在太医署,就是在自己家,再或者就是在太医署回家的路上。
何弃疗沮丧道,“杜太医最近围着太乐坊的铃儿姑娘团团转,可让人好找。”
“杜仲可有把人家姑娘追到手?”
“似乎,革命尚未成功。”
“扣他半个月的俸禄吧,朕白给他休假了。”
何弃疗唯唯。
。*。*。
段蕴这趟回明安,可以说是灰溜溜的。
行宫那边的事情,朝廷下了令要严格保密绝不外传。对于这祭祀怎么没做完就回来了,也只是含含糊糊地给出了个“陛下身体不适”的理由。
明安皇城内,段蕴坐在清和殿的椅子上,忽地有些不解,“朕回宫作甚?因为行宫不安全?祭祀大典没做完,大臣和皇叔们都看着呢,朕要怎么办?”
清尘:“那不回宫要作甚?”
“不回宫朕起码可以把百年祭祀大典完成。裕陵还没有祭拜,这事若是传出去,朕岂不是又要被那帮子儒生变着法子骂了?”
“……陛下您,要在一地残花中给景德帝上香?”这貌似是对祖先大不敬并且不吉利的行为。
段蕴:“……朕皇爷爷他,他不喜欢花花草草。”
清尘:“那不是因为先帝花粉过敏么……”
段蕴郁闷地瞥了她一眼,既而往案上一趴,情绪颇有些低落。
“安相这么做,定然是觉得行宫不安全了。就在朕眼皮底下,有人能弄出来这样的事情,的确是够危险。回明安虽然看似落人口实,但总比再出什么意外要好。”
“原来陛下您知道……”
“朕大致能猜到些。”她还是趴着不动,“可知道又如何呢,回来不回来都有弊端。朕猜想,安相便是比较了一下最坏后果,于是决定回来的。”
回宫,安正则便有把握可以保证她安全,最坏结果大概就是被民众不爽。
不回宫,最坏结果……丢个小命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
段蕴自言自语,“安相此时,应是在着手补救了吧。”
。*。*。
安相此时,确实在着手补救。
胡子白了一大把的中书令曹大人被安正则请去商量对策,急得他胡子又白了一大把。
“不知丞相大人让老夫如何拟文书?”曹大人表示很惆怅,“就算不与行宫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单单明安西南那几个村落的庄稼地,老夫也没法给百姓一个说法啊……”
帝陵附近那几个村子,花草败了之后,庄稼地也枯萎了。这事情关乎百姓的命根子,没了粮食如何存活?于是便纷纷涌向衙门,寻求朝廷帮助。
这便是那事情的后续,地方上的通报刚呈上来,安正则还没有告诉段蕴。
跟在曹大人身后年轻的中书舍人小小声道,“拨些救济物资给那出事那几个村子便是,何必还要解释这灾祸起因呢?”
曹大人摸了一把胡须,摇摇头叹气,“你小子好歹也入朝一年了,居然还只是这般见识。”
那中书舍人面色一赧,“后辈愚钝。”他顿了下,还是忍不住开口讨教,“但……后辈恳请大人指点。”
老中书令抖了一下胡子,内心飘过一句中肯的评价,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老夫子他说得真传神。
曹大人为官多年,以嘴巴爽利不给人面子著称。若不是景德帝偏就对了胃口觉得曹大人不错,照他这性子在官场上也不知被人弄死多少回了。
于是曹大人心直口快地就丢给他一句,“烂泥糊不上墙。”
那中书舍人更觉惭愧,眼睛的视线又朝地上移了几分。
“曹大人的意思,”安正则温和地开口道,“是觉得李大人考量略少。”
中书舍人忙行了个礼,“首辅大人不必如此,直呼下官夕恒就好。”
李夕恒比安正则小了好几岁,在朝中也可以算后辈了,安正则想了想,觉得唤他名字也还亲切些,于是便点头应了。
“夕恒大概是没想过,拨些救济物资,对朝廷来说自然简单,可是物资分到百姓手中,若足够充足,甚至可以保证他们一两年不劳作的所需。这在其他地区的百姓看来,很是诱/惑。”
曹大人看安相耐心向他解释,便也忍不住说了几句,“荀子说,人之性恶,这话可能看着有些偏激,但也有理。一旦有了法子可以不劳而获,几人经得了诱/惑?”
安正则点头,“前朝便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个村庄遭遇蝗灾,那年颗粒无收,朝廷为了抚慰,拨下去颇丰的粮歀。邻村人见了,觉得挺好,便生了歪斜心思,自引蝗虫毁了庄稼。”
李夕恒恍然大悟,“原来粮歀也是不能随意拨的。”
安正则淡笑,“赈济的多少,向来令户部头痛。即便是天灾,也不宜草率拨银。”
“那为何要向百姓解释这庄稼枯萎的原因?”
“官府如果不给个解释,这事情只会在街头巷尾越传越广,众人猜测大可愈发离谱,并且极有可能不利于陛下。故而,不如先给出解释,尽快堵住悠悠之口,尽量平息了这事情的议论,最好还能再引出些别的话题,分散下众人的视线。”
曹大人拿杯子喝了口茶,“首辅大人说得极是,可这理由不好找啊。”
李夕恒道,“凡是不好解释的现象,一般不都归结于天意么。当然,这里不能这样说就是。”
中书令斜睨他一眼,“你知道便好,下次这种话咽到肚子里去。”
“曹大人,安某目前是这样设想,”安正则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庄稼枯萎的村落,将其男丁劳动力悉数统计,整理在册。明安西南的护城河段,早有缺损毁坏,趁此时机,就近让这些男丁进行修补工作。前段日子,工部所呈上来关于兴修水利,推广新型水力风车灌溉工具的提案,也可在此时借机先试验。”
李夕恒大为佩服,“首辅大人这招是,以工代赈?”
安正则颔首。
曹大人也很是满意,“首辅这法子委实妙哉。新型的灌溉工具一出,势必又将引起一个话题,冲散花草无故衰败一事,老夫觉得可行。”
“那枯萎的原因呢?”李夕恒追问。
中书令没法子,看向安正则。安正则也没法子,摇了摇头,“如今看来,约莫只有实话实说了。”
“实话是指……?”
“恐有歹人作祟。”
曹大人感叹,“先发制人,安相高明。”
李夕恒又一次顿悟,若有人拿这事情大做文章,说是皇帝的不好,给段蕴泼脏水。那么朝廷也可以说这纯粹无稽之谈,恶意中伤陛下,对君主大不敬。
这事情本就离奇,没有科学的说法,若非要解释些原因,那可能就要看谁说的话更动听了。
拟文书这种事,身为中书舍人的李夕恒很懂,于是自告奋勇揽下了这活计。
安正则似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道,“你很不错。”
☆、第19章 清影湖一同游
李夕恒被他这么一夸,受宠若惊,“丞相大人谬赞了。”
曹大人也道,“丞相也太看得起这小子了。”
“李夕恒,乙酉年间的探花,可是?”安正则悠悠问。
李夕恒一愣,“确是不才,当年侥幸中了三甲。”
他高中那年,也就是两年前,正是景德帝在位的最后一年。
中了探花之后,皇上照例扔给他一个中书舍人的闲职先入朝锻炼着,然而没等得到重用,老皇帝就两腿一蹬,闭眼升了天。
那年的状元榜眼都不是明安本地人士,过了不久便申请回家乡磨练去了。
李夕恒没地方去,老老实实做他的中书舍人,到如今也过去了两个年头。
“好好做。”安正则鼓励他。
“是。”李夕恒作揖,莫名因为他这几个字有些感动,大概是由于中书令平日对他没什么好脸色。
他感动完了就趴一边构思文书去了,丞相和中书令继续讨论政事,他这个下级跟班的总不好先走,便降低自己存在感挪角落去。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二位大人终于谈完,中书令每次和安正则交流过,都有种由衷轻松感,大理有此良相,老夫大可以放心了。
于是曹大人开开心心就走了,把他的中书舍人小跟班忘得一干二净。
李夕恒也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领导抛弃了,还在全神贯注地写着文书。
安正则悄无声息地迈步到他身后,见他半晌未曾抬头注意到自己,也不打扰,默默地看他又写完一张纸。
中书舍人写得意气风发,润了润毛笔才发现没墨了。他于是停笔研起了磨,方意识到这屋内的二位重臣都不见了。
李夕恒的手和眼珠子一起,都不动了。
安正则轻拍了他一下,惹得李夕恒一惊,墨汁溅出两三滴来。
“大人,您……”您怎么跑到下官身后去了?
“文书写得不错。”安正则肯定了一番,又问他,“李大人,令堂近来可好?”
李夕恒忙垂首,“家母前些日子感了些许风寒,不过无甚大碍,劳大人挂念了。”
“夕恒这两年可有与外祖父家里走动?”
他声音低了低,“甚少。”
“既是一家人,还是多走动些的好。不说上一辈如何,你总是与赵将军血脉相连的。”
“下官,明白。”
李夕恒心情有些复杂。
他的母亲,是镇国将军赵延武的女儿。当初母亲下嫁他父亲时,他父亲还只是一个逛烟花柳巷给人填词的落魄书生,家中毫无背景,人长得文弱,偏还才子词人多有风流味道。
赵将军一员武将,又是名门世家,便对这书生很是不待见。
赵小姐彼时已与人订了亲,就是因为这个李书生,头也不回地离家出走了。赵将军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他和女儿都是倔脾气的人,这么一离家居然十几年都僵持着不走动。
连李夕恒这个外孙,都没有见过他外祖父几次。
安正则突然和他提及这个,李夕恒便很是意外。
乙酉年他中探花,本是光耀门楣的事情,赵将军也高兴,命人备了贺礼亲自上门去看外孙。
可谁知他这做长辈的都这么拉下脸了,一进李府却听见他女儿得意道,“我儿子就是厉害,就让他们看看,咱们寒门出身,也能高中。”
赵将军当即脸色就难看了,什么寒门?什么叫寒门?我镇国大将军的外孙,能叫寒门?臭丫头这是死倔着还非得跟老子划清界限呢?!
行!划清就划清,回府!
于是……
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一直是个让李夕恒闹心的事。
这事朝中知道的人甚少,因他本身低调,母亲当年下嫁也是悄悄的,毕竟是翘了和别家的婚约,总不好再风光大嫁。
而安正则居然就知道,果真不愧是丞相,李夕恒默默想。
“大人,下官还有一事不解。”他问。
“何事?”
“大人所说的前朝之事,遭遇蝗灾,邻村为得赈济,自毁庄稼的那件,是何史书记载?下官惭愧,身为文官居然不知曾有这种事情,委实……不妥。”
安正则轻轻颔首,“这事情发生在前朝一个小藩国上,因为事件着实微小,涉及款项也不多,所以记载甚少。夕恒不知晓也正常,倒不必太苛责了。”
“是,下官谢丞相教诲。”他眼眸亮了亮,似乎有什么想法闪过。
。*。*。
这边朝廷里忙着阻止言论扩散忙得不可开交,帝陵那边忙着调查具体原因也是忙得焦头烂额。
在这当口上,段蕴也很敬业地没有闲着。
诸位皇叔难得回明安一次,她挨个登门拜访了一番,请皇叔们喝喝茶,聊聊人生,谈谈理想。
顺便再表达一下“朕对叔叔们还是挺好的,大家相安无事,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这个意思。
几位皇叔也都和她客客气气,几个人跟她说的话,十有八/九还都是一样的。
几天下来,段蕴脸僵,微笑都快长成一张面具了。
去九皇叔那的时候,她却偏偏几次都扑了空。
其实段蕴一开始打算去拜访诸位皇叔,首先就是想去段清晏那。
九皇叔年纪与她相差最小,感觉略亲近。
而且最重要的,段清晏长得最好。
尤其微笑的样子,唇角上扬的弧度和她记忆中那个青衫执笔、泼墨临竹的太傅,接近到几乎重合。
可惜那太傅自从升任了首辅,对她荡起唇角,笑容似带画意的次数,便屈指可数了。
唉,段蕴有时候叹气,安相莫不是老了,连笑都很少了,年少时看他风华灼灼,那种悸动感觉,都找不回来了。
不过九皇叔一出现,绝色姿容倾城一笑,她那颗悸动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