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后太子妃咸鱼了-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将信笺递给兵部侍郎李玄同,开门见山道:“邠州军开拔两日,被圣人急令召回。”
李玄同还未来得及将军报看完,大惊失色:“这是何故?”
尉迟越道:“圣人令邠州守军拱卫京城。”
尉迟渊双眉已经打成了结:“那灵州怎么办?”
尉迟越道:“圣人命灵州将士死守,以待朔方军主力回救。”
五皇子一脸难以置信,义愤填膺:“朔方军主力这会儿都出了玉门关了吧?离灵州少说三千多里,等他们去救,少说也要一个月,凭灵州城剩下那点守军,如何……”
尉迟越淡淡地看了弟弟一眼。
五皇子瞬间明白过来,一股血气直冲头顶,他涨红了脸道:“他根本没指望能守住灵州城!他只在乎自己安危!”
若是换了以往,尉迟越定会斥责弟弟,叫他慎言,但他强压心底的怒火,已经费尽心力,压根顾不上去堵尉迟五郎的嘴,只是淡淡道:“对圣人而言,灵州城丢了,可以让朔方军夺回来,但邠州距长安只有区区三百里,若是将守军调走,长安兵力空虚,便难以安枕了。”
李玄同眉头紧锁,连连摇头:“阿史那弥真心中怀怨,定会以灵州百姓泄愤,而且灵州城粮广城高,若是叫突骑施人占了,到时候攻守易势,再要夺回来,又得折损多少朔方军将士?这……这……”
尉迟越捏了捏眉心:“你我都明白的道理,圣人不会不察,多说无益,眼下最要紧是想个对策。”
说到底皇帝不过是以己身为重,以社稷百姓为轻罢了。若他在长安,不惜发动兵谏也要发邠州军去救灵州,然而他远在凉州,鞭长莫及。
李玄同道:“朝中有卢尚书、张太尉等一干股肱在,必定不会坐视不理,定然会劝谏圣人。”
尉迟越点点头,张皇后也不会由着皇帝任意妄为,但嘴仗少说也要打上几天。
他只是道:“灵州城的将士和百姓拖不起。敌军兵力是守军的十数倍,且大多是久经沙场的精兵。”
攻守到了后头,靠的便是“添油”,双方拼的是兵力,多拖延一日,灵州城失陷的危险就多一分。
在场众人都一清二楚。
尉迟越道:“为今之计,只有发凉州兵去救援。孤有两千禁军精骑,此外还有四千州府兵与一万河西军。”
李玄同蹙眉:“可凉州城不能无人把守。”
尉迟越点点头:“至少要留下两千州府兵与一半河西军守凉州。”
李玄同又道;“这么点兵力,又没有众望所归的统帅,恐怕解不了灵州之围……且吐蕃皇子带来的五千精兵驻扎在凉州城外,殿下将禁军全派往凉州,仆担心……”
尉迟越道:“李卿的顾虑不无道理,所以孤打算自己领兵。”
李玄同大惊:“殿下亲去凉州,议和之事……”
尉迟越挑了挑眉:“孤有个两全之策。”
顿了顿道:“孤要把吐蕃大皇子和他的五千精兵也带上。”
李玄同张口结舌,半晌说不出话,尉迟渊已经拊掌道:“好法子!”
吐蕃大皇子后院起火,又被精明的燕国人趁火打劫,昨日刚让出一条商道,气得一夜翻来覆去没睡着觉,嘴里起了个大燎泡。
他正在帐中背手踱着步,盘算着今日怎么扳回一城,便有燕国宦官来请,道燕国太子请他去帐中一叙。
他满腹狐疑地去了燕国太子的营帐。
燕国太子将他延入座中,命黄门奉上酪浆,又对他嘘寒问暖,客套更胜往日。
吐蕃大皇子对上他不怀好意的目光,一种冰凉的感觉爬上脊背,他觉得自己就像被响尾蛇盯上的沙鼠。
果然,半碗酪浆下肚,便听燕国太子道:“在下有个不情之请。”
尉迟越言简意赅地说了一遍。
吐蕃大皇子皱着眉,怀疑自己听错了:“阁下是要向在下借兵?”
尉迟越摇摇头:“在下分身乏术,只能劳动阁下大驾,随在下去灵州走一遭。”
吐蕃大皇子道:“这是贵国的事,敝国与突骑施并无龃龉,实在不便插手。”
尉迟越笑道:“阁下别忘了,令弟也在灵州,不过若是见不着兄长,他定然大失所望,想来不日便会回吐蕃了。”
吐蕃大皇子脸膛涨得紫红:“古日勒挑唆突骑施兴兵,是阁下的仇敌……”
尉迟越一脸无所谓:“阁下且不急,在下又何必插手贵国内务。”
吐蕃大皇子沉着脸不说话。
尉迟越道:“阁下还是早做决断,去晚了或许就见不到令弟了。”
吐蕃大皇子气得双眼鼓起,半晌方咬咬牙道:“行,在下便帮贵国这个忙。”
尉迟越脸一沉:“若阁下仍旧觉得这是施恩于敝国,那便不劳大驾了。”
吐蕃大皇子本来想趁机挽回一点损失,谁知道这燕国太子半分也不松口,真是奸猾可恨之极。
转念想起那犯上作乱的弟弟古日勒,他只得按捺住怒火,点点头:“在下不敢挟恩。”
尉迟越这才缓颊:“阁下借道平叛,在下自要尽地主之谊,与阁下这个方便。”
吐蕃大皇子黑着张脸,默然地拱了拱手,便即告辞离开。若是再呆下去,他恐怕要把肺气炸了。
第114章 守城
“援军”抵达灵州,当日便杀了敌军一员大将,城中守军士气大振。
周洵接过守军指挥权,马不停蹄地点兵部署,直忙到中夜。
翌日清晨,城外突骑施人开始攻城,周洵命弓弩手、投石手在城垛后就位,下令打开城门,亲自率一队人马出城,借着羊马墙的掩护与敌军交战。
突骑施骑兵擅冲杀,但在城下方寸之地,骑兵却没了优势。
而周洵的人马则由陌刀手、弓弩手、马军、奇兵和跳荡构成,弓弩手占据高处,以城墙为掩护,用箭雨招呼试图越过羊马墙的敌军,紧接手持陌刀、身披重甲的步军组成刀阵。
镔铁打成的陌刀锋锐无匹,可轻易斩断马腿与人骨,小小瓮城中,人的哀嚎和马的嘶鸣响彻云霄。
沈宜秋与谢刺史站在城楼上观战。
周洵与麾下将士背城而战,像一柄不断旋转的利刃,将一队队突骑施兵马绞成一堆血肉,把城门生生变成了鬼门关。
沈宜秋只见血肉横飞,无数人马仆倒在地,堆成尸山血海,而后面的人则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进攻。
她仿佛置身于一场醒不过来的噩梦,她的双耳被战鼓、嘶吼和嚎叫震得嗡嗡作响,厮杀声逐渐变得遥远而模糊。
鲜血在城下流淌、汇聚,犹如溪流汇聚成汪洋,慢慢将蔚蓝的晴空映成了血红的颜色——太阳落山了。
突骑施人的攻势陡然迅猛,守军则如铜墙铁壁,寸步不退。
约莫一刻钟的猛攻之后,敌军忽然像落潮一般逐渐退去。
钲声响起,大燕守军亦收兵退回城中。
城内守军和百姓爆发出阵阵欢呼声。
城墙上的将士们看着城下堆积如山的敌军尸首,个个振奋不已,灵州城被围多日,直到今日,才算打了一像样的守城战。
沈宜秋这才发觉,自己不知不觉在城墙上站了一日,双腿已差不多失去了知觉。
经此一役,她终于明白周洵为何能以弱冠之年统领数万禁军。他将杀戮变成一种精巧高妙的技艺,分明是炼狱般的情形,在不寒而栗之中夹杂着一丝诡异的赏心悦目。
周洵披了一身的血登上城楼,步履有些沉重,手中的偃月刀拖在地上,刀尖蹭着砖石,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
他与敌军交战一日,中间只退回城中两次稍事休整,显然已经是强弩之末。
谢刺史快步迎上前去:“周将军不愧是我大燕名将,牛刀小试便获大捷。谢某即刻命人宰羊,出库中藏酒,以酬营中众将士!”慷慨之情溢于言表。
周洵摇了摇头:“多谢使君美意,不过美酒还是留待解围之日再品尝吧。”
谢刺史连连点头:“周将军所言甚是,骄兵必败,是谢某得意忘形了。”
不多时,周洵麾下的押官来禀,道这一战的死伤人数已计算出来,守军阵亡一百余人,伤者三百余人。估计敌军死伤人数过万。
谢刺史方才还告诫自己要戒骄戒躁,听了这数字也是难掩喜色。
周洵居高临下望了望城下敌军死伤和撤退的情况,脸色越发凝重,仿佛他今日打的不是一场胜仗。
沈宜秋走过去问道:“周将军有何顾虑?可是突骑施人有异动?”
若是换了以往,周洵鏖战一日,定然不耐烦与个妇人解释军情,但不知不觉中,他已习惯了凡事与太子妃商量,没有丝毫烦躁之色,指了指城下一片狼藉的战场道:“娘娘请看,今日敌军死伤虽众,但多为民夫、辎重兵,善战者为数不多,且几乎都是吐蕃人。”
沈宜秋恍然大悟:“阿史那弥真在试探周将军的实力和用兵习惯。”
周洵又一次暗暗诧异,太子妃实在是一点就透。
他点点头:“此外,让民夫和辎重兵送死,既消耗了我们的箭矢,又节省了粮草,是一举三得。”
沈宜秋后背阵阵发凉,这背后的用心比之横飞的血肉更可怕。
周洵叹了一声:“开始杀辎重兵,也说明他们所剩的粮草不多了。”
沈宜秋只觉心上仿佛坠了铅块,直往下沉:“接下去几日他们定会急攻。”
他们的猜测没错,第二日突骑施人卷土重来,攻势远比第一日猛烈,一天下来,守军阵亡近两百人,而敌军折损则降到了六七千。
到第三日,突骑施人毫无章法的强攻忽然井井有条起来,双方一交锋,周洵便知对方换了将领,多半是阿史那弥真亲自上场。
第四日、第五日……战况陷入胶着。
若论将才,周洵比阿史那弥真更胜一筹,大燕将士的铠甲、兵器、弓弩都比突骑施人精良,战术也更灵活多变。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守军的兵力实在太少,一大半还是经验不足的州府兵。
守到第十日上,周洵带来的禁军能作战的只剩下两百人,许多将士带着伤仍在连番对敌。而原本城中的守军也只剩下区区八、九百人。
由于人少,上番作战的间隔越来越短,将士们得不到足够的休息,疲敝不堪。而突骑施人收兵的时间越来越晚,大有夜以继日之势——他们兵马多,可轮番在营中休息,而燕军却不行。
将士所剩无几,又不能连续作战,周洵只能请谢刺史从百姓中招募壮勇,稍加训练便送上战阵。
这些人从未上过战场,穿上铠甲,提了刀便出城杀敌,十有八九撑不过半日便成了敌军刀下的亡魂。
支撑全城将士和百姓的唯一信念,便是邠州的援军。
而援军杳无音信,迟迟不至。
周洵原本还存着希望,撑到第十二日,也明白过来,邠州的援军大约是等不到了,而等朔方军回救,少则二十日,多则月余,只剩不到一千兵马。
要再撑十日,无异于痴人说梦。
又一日的鏖战结束,沈宜秋回到刺史府,勉强用了几口清粥和菜蔬,正要去歇息,表兄邵泽从外头走进来,神色有些慌张。
邵泽这几日跟着周洵打了几场仗,磨去了一身稚拙与钝气,虽比以前还沉默寡言,却不再显得木讷。
沈宜秋一见他这神色,道:“表兄,可是出什么事了?”
邵泽眉头微蹙,从袖中取出一块布片递给她:“娘娘请看。”
沈宜秋接过一看,只见布片中间有个洞,上面写着几个歪歪斜斜的大燕字:“邠州兵未发,灵州已成弃子。”字迹枯淡,大约是用木炭写的。
沈宜秋心头一凛,她连日来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邵泽道:“城中有不少人捡到这样的布,是插在箭上射到城内的,上面写的都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援军来不了了,圣人已经放弃灵州城。现在将士和百姓中传得沸沸扬扬,城里人心惶惶,都说援军怕是来不了了。”
他顿了顿道:“这样下去,恐怕会出乱子。”
沈宜秋的脸色越来越苍白,脑海中浮现出可怕的字眼:哗变。
就在这时,忽听外头响起一阵急促的叩门声。
邵泽去应门,沈宜秋亦迎了出去,来人却是谢刺史的幕僚王元叔,身后还跟着一队刺史府的仆役。
王元叔显是疾奔过来的,额头上满是汗也顾不上擦,向沈宜秋行了个礼,气喘吁吁道:“娘娘,使君命仆送娘娘出府。”
沈宜秋已猜到了几分,冷静道:“出什么事了?”
王元叔紧紧皱着眉,一脸难色,显是受长官吩咐隐瞒实情。
沈宜秋道:“可是守城将士哗变?”
王元叔一惊:“娘娘如何得知的?”
沈宜秋答非所问:“眼下外面的情形如何了?”
王元叔道:“一个押官带头闹事,领着几百号人围了刺史府,要使君给个说法……”
他迟疑了一下,还是照实说道:“周将军领着麾下的禁卫将士赶过来,如今两拨人马在府外对峙起来,已是剑拔弩张,使君赶去阻止,但恐怕……”
冷汗顺着他的鬓角往下流:“恳请娘娘给立即随仆从边门出府,以防万一。”
沈宜秋微微颔首,脚下却没动,略假思索,对他道:“请恕我不能从命。”
王元叔目瞪口呆,张了张嘴:“……娘娘,周将军麾下将士不过百来人,真的拼杀起来,未必能护娘娘周全……”
“我明白,所以不能让他们动手,”沈宜秋平静地点点头,“有劳王长史,替我向谢夫人借一身衣裙。”
第115章 哗变
灵州刺史府外,火把如一条长龙,映亮了半边天空。
火光中,灵州守军与禁军相向而立,刀剑出鞘,箭在弦上,白昼还并肩作战的同袍,此刻却兵戈相向。
在场人众足有数百,四下里却是寂静无声,远处偶尔传来秃鹫和夜枭的叫声,几乎可以听得见草丛里夏虫的鸣叫,还有夜风里女人们不绝如缕的细细啜泣。
周洵亦挽弓搭箭,箭镞直指对面一个约莫二十五六岁的兵士,脖颈上的青筋若隐若现。
他咬了咬牙,沉声道:“庞四,你们这是要叛乱?”
那兵士高声嘶吼:“请谢使君出来,援军到底来不来?我们要听实话!”
他身后的众将士跟着喊起来,几百人一起吼叫,声震如雷,许多人都在连日的拼杀中喊哑了嗓子,此刻用尽全力嘶吼,犹如困兽绝望的号叫。
周洵面对突骑施的千军万马毫不畏惧,此刻面对同袍的诘问,却张口结舌,后背上虚寒涔涔而下。
是他告诉他们援军一定会到,是他给了他们虚假的希冀。
如今要他亲自将他们仅有的希望浇灭,他不知道怎么开口。
就在这时,刺史府的大门“訇”地打开,身着官袍的谢刺史迈着方步从门里走出来。
哗变的将士看见他,越发躁动起来,纷纷叫喊:“谢使君,援军到底来不来?”
“灵州是否成了弃城?”
“邠州究竟有没有发兵?”
“朝廷不管我们死活了吗?”
谢刺史擦擦额头上的冷汗,向众人团团作揖:“诸位将士请稍安勿躁,皇恩浩荡,定不会捐弃我灵州城……”
不等他将那些文绉绉的说辞说完,将士们便七嘴八舌地打断了他。
“别说这些有的没的!”
“对!一个字,援军到底来是不来?”
“他们说的是真的吗?邠州军是不是守皇宫去了?”
谢刺史一介文士,最不擅长与武夫打交道,已是汗流浃背,强自镇定:“诸位冷静,听我说……朝廷不会放弃灵州,援军一定在路上了,只是因故迟了几日……”
有人冷笑了一声:“迟了几日?兄弟们都快死光了,他们等着来给全城人收尸?”
又有人道:“早晚都是一死,与其去阵前送死,不如快活他几日!”
这提议引来声声附和。
“说得好!”
“我们去送死,这些做官的缩在府里好吃好睡!”
“都是人,凭什么?”
怒火和不平像星火燎原一般在人群中蔓延。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这狗官!”
“对,杀狗官!”
谢刺史瞠目结舌,如坠冰窟,他虽不如沈使君那般政绩彪炳、才华耀目,可自问在任上兢兢业业、清正廉明,不敢称爱民如子,至少无愧于天地、君主和百姓。
他的民望一直很不错,不成想今日当了一回“狗官”。
周洵将弓弦拉紧,低吼一声:“谁敢妄动?先问问我等手中刀剑!”
他身后的玄甲禁军齐齐将陌刀举高,锃亮的兵刃上有水波般的花纹,映着火光,犹如有鲜血淌过。
他治军严明,将士们不敢有二话,但个个积了一肚子怨气,他们不顾性命来援救灵州,九百多同袍所剩无几,若说委屈,谁有他们委屈?
带头哗变的押官面露沉吟之色,他们虽然人多势众,但禁军骁勇善战,以一当十,真的混战起来未必能占得便宜。
可他身后的士兵已经等不及了,纷纷叫嚷:“杀!大不了一死!”
“今日不死明日也要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