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就是这般好命-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为这个,还能是为啥?啥事能闹到差点分家?”
  “就算赵大真那么做了,要操心的是大姑,您只要给拾掇个客舍把人招呼好就完事儿,哪怕赵二表哥想不开,让宗宝去跟他说,您别着急。”
  钱玉嫃想了想:“我总觉得还是当年那个事,宗宝他们三人一起应乡试,结果赵大表哥没取上,说是被避嫌了。我也去了解了一下,这种事素来就有,本不稀罕。只要等一届,有能耐肯定就中了,谁知他没中,因为没中,再想到上届被避嫌心里气不过吧。”
  钱玉嫃还在琢磨,要真是因为这,事情过去挺久了,咋曝光的?
  “还是等赵二表哥来了之后问问他,他一天不来咱议论不出什么,到底是啥情况都还不确定呢。”


第126章 
  收到来信还是秋天,赵二来时,京里都穿棉袄子了。上次来京城已是好几年前,不过到底在这头住过一段时日,他不光记得路,也知道钱府所在,抵京以后谢过捎他一程的车队,自行去了钱家。
  钱老爷已然退居二线,除了给大哥那头出主意,就是在京里置办田产,打理家财。事情多少有一些,比起从前闲太多了,前头京里还不冷的时候人还会提上鸟笼出去溜溜,吃个茶,听个戏。这阵子降温快,他出去少了,也因此,赵二过来人正好就在府上。
  乔氏使丫鬟将他行李送进客舍,又换人端来茶水点心,回头看老爷已同外甥寒暄了一茬,这会儿说到正事上了。
  “我收到来信,说你们兄弟闹起来了,谁也劝不拢,要不是你娘支你出来,这会儿恐怕还在闹分家。说吧,咋的回事?”
  提起这事,赵二就改了脸色,钱老爷也不着急催他,吃着茶等,一等二等等来句不想说。
  “娘亲舅大,跟你舅都不想说?”
  “不是信不过舅舅,这事实在难以启齿……兄弟两个朝夕相处都有些磕碰这点舅舅您应该也有体会,从小到大,我跟我哥起过的小摩擦虽然不少,那不伤和气。在我心里,我跟大哥应该是很亲密的关系,有很多话不方便跟爹娘跟媳妇儿说的,都可以跟他讲。结果我就是一厢情愿,我哥心里没盼我好。他走背运就盼着我跟他一起,他科举路不顺也不想看我出头。”
  京里头知道他们兄弟闹翻的,都猜是不是跟科举考试有关,之前赵大生那场病确实巧了一点。
  但就算心里觉得没其他可能,那毕竟只是猜测。
  听赵二这么一说,坐实了。
  “头年冬天你哥生那个病,是不是有蹊跷?”
  赵二重重点了下头,说:“前两三个月,嫂子娘家有喜事我哥在那头吃醉了酒,漏出些话,我才知道我哥对我意见如此之大。之前就有朋友说,头年冬我哥生那场重病太巧了一点,我当时没上心,我哥吃醉酒说了那些话我知道以后心里不是滋味,又想起那出便去问他……”
  赵二那脸色更难看了,钱老爷实在没压住好奇问他赵大承认了?
  “他哪会承认?可我不是别人,我是他亲弟弟,我们一块儿生活这么长时间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我能分不清?前头被骗是没往那头去想,心里都有了防备,再看他那神态说那些话,没几句是真的。”
  最恶心的是,赵二问过去的时候,赵大说他没让弟弟在家里陪,非但没让,还劝他上京城考会试去,赵大说“我让你去,是你自己不去,我说你不去会后悔,你还说你不会”……
  说这种伤人的话来推卸责任的,能有多清白?
  按说哪怕他是真的病了,弟弟为他主动留在家里,耽误了重要的科举考试做大哥的心里多少都会愧疚,能说出这话来,不就说明他心里完全没有我对不起的念头,还觉得是你自己傻,你活该。
  到这份上,他承不承认都无所谓了,赵二肯定接受不了自己大哥是这样,读书人把多少有点一根筋,我欣赏你的时候恨不得天天跟你吃茶吃酒秉烛夜话,我若是瞧不上你,都不稀得跟你在一个屋檐下住着,见面犯恶心。
  都是成年人了,也没有谁离不开谁,于是赵二提出想从家里搬出去。
  可是在家里人看来,赵大虽然吃醉酒说了那番话,也不至于……他是不得志心中苦闷,喝醉了酒发疯来着。
  前头赵二为赵大耽误考试的事,你说赵大是装病故意想害兄弟?家里人不相信,毕竟没得凭据。
  也因为无凭无据,钱炳和写信上京的时候都没提起,只说他们兄弟闹翻了赵二在家待不住想上京城住一段时间。
  赵二把前因后果一说,真个事情就对得上了。
  之前乔氏他们都很奇怪,如果说是因为装病的事,咋的一早不发,拖到现在莫名其妙曝光了,哪来的契机?
  原来是吃醉酒不当心说了心里话,两兄弟感情破裂,没法处了。
  醉过的都知道,平时你管得住嘴,喝醉了一管不住心里话就蹦出来了。要他别当真不可能,这回事在赵家亲戚看来是赵二不饶人,闹得过了,还说他就是后悔之前因为赵大生病放弃上京赶考,现在借机撒火。
  钱家这头走心的人多,尤其出过唐瑶使坏跟钱玉嫃抢亲的事,这一家子最恨有话不摆出来说非要在背后下坏手的。
  当初抢亲的事情曝光,唐瑶说是他自己要喜欢我我不知道,跟赵大说我让你别管我上京城考试你自己不去……不就是差不多的意思?
  乔氏嫌恶心。
  钱老爷也皱了下眉,倒是没说过激的话,只道这事看自己怎么想,现在要是想不明白就先放下,在京里安心住着。人别老是纠结些不痛快的事,总是想他是我大哥为啥这么对我没用,还得往前看为自己打算。
  你混得好了,以前骂你的自然就会冲你低头,不用多说他都会反省自己。
  这段时间以来,赵二听人劝多了。
  别人都劝他别钻牛角尖,为几句醉酒之言跟亲兄弟闹成那样实在难看,还道那是你大哥,同父同母的亲大哥……
  诸如这类的话听多了他真腻烦,这会儿舅舅虽然也劝他了,不是劝他这就去跟大哥和解,而是劝他将心思用对地方,人要取得别人尊重还得有作为,一事无成没人听你说什么。
  这话合了赵二的心意。
  他想真难怪亲戚里头只舅舅这一家有大出息,人眼界就不同。
  之前他还没执着于一定要中个进士,想着考两次都不中的话,举人出身也能谋事,没必要死磕着,太耽误。最近的经历使他改了念头,大哥装病都想拽着他一起倒霉,他无论如何都想为自己争口气。
  赵二说他可能要多叨扰一些时候,还说就借个地,生活开销他带了。
  说出这话来他就挨了批。
  “知道你带了钱出来,那钱自己收好,舅不缺你这点。客舍原就空着,别说三五几个月,你想住到下届开考都成,缺啥跟你舅妈说。”
  刚说了一堆自己的事,赵二想起来钱宗宝应该已经成亲了,转而问起他,话题转到这边气氛才好起来。乔氏还使人去唤了儿媳妇来,让他们认个脸熟。
  赵二在钱家歇了一天,随后就去燕王府拜访了,钱玉嫃当时没问他,后来从乔氏口中听说了赵家兄弟的事。
  她也想到唐瑶来着,不过唐瑶都没了,就没再提那些前尘旧事。
  只说兄弟不同心这种事,早发现也没坏处,错过一场会试顶破天也不过耽误三年,要是当下没发现,拖到后面,有更重要的事坏在起了嫉妒心的哥哥手里,能不能收场都难说。
  钱玉嫃跟赵家那两兄弟相处不多,也不算亲,才能这么说。
  乔氏摇摇头:“也不该直接拿唐瑶往赵大身上套,他这回鬼迷了心窍,可两人是亲兄弟,不能就凭这一次的事给他判个死刑。我这么说倒不是觉得你赵二表哥小题大做,我是站你姑的立场想了想,两个都是儿子,闹到不相往来的地步当娘的得多难过?”
  钱玉嫃也是当娘的人了,想想确实。
  但她还是觉得赵家人应该狠狠的给赵大一个教训,而不是把矛头对准赵二,这一回要是轻飘飘揭过去,那才真没救了。
  人就是那样。
  他干了坏事,干第一次的时候其实会犹豫,可要是这次一切顺利,哪怕曝光出来都没受到多少责备,那类似这样的事一定还会发生,等到不可挽回你再去数落他没用了。
  “其实我觉得,赵大表哥能因为不甘心落后于弟弟就干出这事,赵姑爷他们对两个儿子的态度或许也有些问题,做父母的也该好生想想才是。”
  乔氏想了想,觉得闺女这话很有道理,不过赵家的事哪轮得到姓钱的比手画脚?他家又不是没人。
  “咱们说说就算了,顶多帮着劝劝赵二,使他戾气别那么重,其他管不了。亲戚也有远近之分,姓赵的那么多人,哪怕全是笨蛋凑一起也该想出个聪明办法来。”
  钱玉嫃虽然真情实感的数落过赵大,还真没怎么为他两兄弟操心:“比起以前经历那些,赵家这出也不是多大的事,解决得好兄弟哪怕存着心结至少面子上能过得去,这就得了。人都这么大了,已经各自成家本来就是各过各的日子,还要他俩跟幼时那么纯粹也不现实。”


第127章 
  人是一种脆弱同时又很坚强的生物。
  先前赵二跟死了似的难受,不断去想他跟大哥之间的兄弟情从何时变了质。这一抵京,跟舅舅唠过,又亲眼见到这几年表弟的变化……那种冲击力跟读信完全不同,实实在在能感觉到自己被甩远了。
  赵二心里难免生出了紧迫感,紧迫感促使他停下纠结,转头做起正事。
  到京城半拉月,赵二瞧着走出来很多,心结肯定还有,他不去想了。
  钱玉嫃跟乔氏说那个道理被钱宗宝拿去劝过他,大抵是说无论兄弟或者姐妹,都是幼时更纯粹,长大以后多少是会变的。哪怕感情再好的,就拿钱家这对姐弟来说,钱玉嫃嫁到王府,有相公有家庭,娘家人在她心里分量也重,可她未必经常惦记这头,心思多半还是在自己相公以及子女身上。
  没人觉得她不对,本来对现如今的她来说相公那头才更亲,她跟王府荣辱与共。
  这么说不是为赵大开脱,钱宗宝是想劝劝赵二,虽然那是亲哥,有时候对他要求别太高了,他能否做到是一回事,太较真不是好事情,容易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钱宗宝说得比较泛泛,毕竟疏不间亲,在这种事上劝他看开可,不合适直接给出主意。
  说白了眼下赵二心里有火,肯定不爱听别人帮他大哥说话,你像赵家亲戚那样讲这不是大事别闹得那么难看他肯定烦躁。但你也不能真就顺着他心意死命去踩赵大骂他不是人,只怕你把话说重了,回头他俩兄弟和解,你得尴尬……
  钱宗宝自然不会去踩这个雷,哪怕在知道原委以后对赵大表哥有些看法,也没批评他太多,只是说大表哥这回做得不太合适。
  在赵二面前他劝看开劝上进更多。
  要他说堂堂男子汉能有那么多时间去纠结这些,只能说事业上成就不够,要是像姐夫他们每天那么忙,平常想跟夫人儿女相处还得挤出时间,想去纠结难受都没那精力。
  钱宗宝虽然小几岁,他俩作为同辈人,又是表兄弟,互相之间方便交心。跟他谈过两回赵二就好了很多。
  他自己后来也反省了,觉得之前那个事,说是被大哥坑了,也是自己不聪慧没早早看破。
  觉得兄弟之间还像以前那样本来就是他一厢情愿,仔细想想很多细节表明他们的感情早已经变质,只是因为科举迎来大爆发而已。哪怕没这回事,以后也可能有其他矛盾,还是会闹开的。
  哪怕是兄弟,互相之间毕竟是独立的个体,个性、想法、追求全都不同。也是时候保持一定距离,他俩不应该再被绑到一起,往后还是各走各的路。
  再看看皇家以及勋贵之家的兄弟,他们这个竟然不算太糟糕。
  京里头兄弟阋墙的戏码上演过太多次了。
  钱宗宝还有心思管他,燕王府里,钱玉嫃连半岁多的康哥儿都丢下,紧急进宫去了。
  前几天那场降温太后没注意见了风,身上不太爽利,最近太医天天上寿康宫报道,太后一直没彻底好全,本来只是见风着凉,几天没好反倒发出其他毛病来,瞧着病情竟然加重了。
  是没到病危的程度,可太后一把年纪了,病总是不好着实令人忧心。
  便有人提出是不是让燕王世子妃这种福气大的进宫来侍疾,兴许对太后娘娘会有好处。
  有人这么说,太后当场就否了,不让去提。一则她是一国太后,福气难道还不够大?二则钱氏今年才生下康哥儿,康哥儿也就半岁多点儿,钱氏要进宫来侍疾总不能带他一道,他那么小离得开娘?
  谢士洲这几天往寿康宫跑好多回,他亲耳听到这话,因为非常触动回来跟媳妇儿说了。
  谁知媳妇儿想了想,决定不等人来请,自己收拾一番赶明就进宫去。
  “你之前还说只是小风寒,都这么严重了还瞒着我?太后娘娘若有个不好,我个做孙媳妇儿的从头到尾没进宫去看过,我成什么了?”
  “……”谢士洲赶紧低声下气哄她,讲太后洪福齐天,肯定能好!
  “话是你这么说的?我有啥事都跟你讲到你这儿就哄着我,你还瞒了我多少?”
  这可真是捅了马蜂窝了。
  谢士洲好说歹说才让媳妇儿相信他没别的意思,之前真觉得只是小风寒,病情变化是最近一两天的事。
  钱玉嫃相信了他,表示太后越是这么体量,做晚辈的越应该积极主动。为长辈侍疾本来就是理所应当的事,长辈说不用你就真不去了,外面知道是要说闲话的。
  “我也不是怕别人议论,咱们做人不得对得起良心?”
  媳妇儿都这么说了,做男人的不支持她?
  当然必须支持。
  左右康哥儿还是个屁孩子,半岁多点儿还不太会闹,有奶娘带着,再把白梅青竹调进房里看着,出不了事。
  太后那个病虽然一直没好,现在情况还出现了变化,可毕竟不是重症,按说她进宫去待不了多久,短则三五日长则七八日就该回来。
  于是钱玉嫃把府上的事暂托给侧妃,安排好幺子,跟杰哥儿打过招呼带着闺女进宫去了。
  为啥带闺女?
  还不是明姝自己要跟?她听说太后病了眼眶就是一红,差点要哭,得知当娘的这就要进宫去侍疾,能不闹着一起吗?
  她顶着个仙女儿的名头,走这一趟也合情合理。
  母女两个进宫去待了五日,去之前很担心的,去了之后就发现情况真不是那么严重,让各方担心还是因为太后年纪大了。她们母女过去以后,一个在跟前给太后逗趣儿,一个亲手去给她煎药,悉心伺候了几天病情就好转了。
  宫里的越发信了那说法,这对母女果然都是大福气人。
  钱玉嫃倒觉得跟自己关系并不太大,太医院派好几个人过来,开的是最好的方子用的也是最好的药,又有宫女精心伺候,哪能不好?这都不好那是活到头了。
  太后也夸她孝心好,都说没大毛病还是带明姝进宫来了。
  “早该来的,之前听说是风寒,不严重,孙媳也有私心还想着是不是等您好了以后再进宫来瞧瞧,早知道就不耽误那几天了……”
  钱玉嫃话里的意思太后明白。
  她是怕,只要家里有奶娃的谁敢往病人跟前凑?尤其风寒会传染,一旦当娘的染上一段时间都不敢见儿子,这些对大人来说是小病,奶娃得了可能要命。
  像这种实话,也就钱氏会说,太后体谅她,没有要怪。
  毕竟没人要求她一定要来,可她来了。
  还有一些啥顾虑没有也没进宫来瞧瞧的,跟那些比起来,她跟洲哥儿都是好孩子,有孝心。
  太后拽着钱玉嫃说了一箩筐话,还给她塞了些好东西才放人出宫。钱玉嫃在宫里精神奕奕的,进了王府大门才露出倦容。进宫侍疾不是说说而已,她这些天亲手为太后做了不少事,起得比平时早睡得比正常晚,再说寿康宫那地方好是好,她住着也不太习惯,身边少个人夜里都不那么容易睡着……
  这几天,钱玉嫃是真的累了,她回来也没赶着去见儿子,先沐浴一番,洗干净才去瞅了眼康哥儿,瞧他都好回身扎扎实实睡了一觉。
  这一觉睡到次日日上三竿,感觉好精神又回来了钱玉嫃才找来府上管事,问起这几天王府内的情况,还亲自去了侧妃那头,谢她帮忙。
  侧妃哪肯受这个礼?一则府上就那点事,平常钱玉嫃觉得时间紧哪是因为府上事杂?是孩子生得多了。二则世子妃遇上事首先想到找她帮忙这对侧妃来说也是好事,至少叫人看了都知道她跟王府未来的女主人关系近。
  府上大小事侧妃丢手挺长时间了,突然接回去管哪怕没几天也费了些心神,好在她甘之如饴。


第128章 
  太后病那场只不过是个开头,接下来这两个月太医院没闲过,这一冬真是格外的冷。钱玉嫃都很少让康哥儿离炕,怕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