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望族权后-第5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萧氏成了她的母亲,更没有向她灌输过应当不顾一切,有如飞蛾扑火去追求君如磐石的理念,但萧氏曾经对她“备选”晋王妃的道路心存抵触,并因为不能让她避免这样的人生长怀愧疚,而且看萧氏为七娘、九娘择婿,首要看重的也是男子甚至男方亲长的德行,这又似乎说明萧氏心中仍有小小的固执,她仍旧希望女儿们能够摆脱礼法拘束,真正的,与夫婿两情不移,相知相守。
  可萧氏自己当生下两个女儿后,却心甘情愿为丈夫纳妾,她甚至不愿再冒生育的风险,孜孜不倦求一个嫡子。
  所以十一娘以为萧氏虽然敬重均宜,但远远称不上爱慕,或者说是萧氏的爱情一直保留着清醒,她欣赏萧氏的这份理智,同时也难免心怀唏嘘,到底没能遇见可以不顾一切,甚至超渝生死的爱情,很难说这算不算遗憾。
  但今日的耳闻目睹,让十一娘明白萧氏未必如她从前认为,这一世她的父母,虽然没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传奇,但仍旧是心有灵犀,姜姬也好,白姬也罢,没有成为他们之间的心结与障碍,他们仍是生死与共,不离不弃,不是因为责任的束缚必须如此,他们的爱情也许存在瑕疵,更说不上轰轰烈烈惊艳古今,但依然令人羡慕。
  她想起前世,母亲临终之前,贴在她耳鬓最后一句话:“渥丹,不用太伤心,阿母能陪着你父亲一齐赴死,余生不再独自煎熬,这样就好,而且你还活着,阿母就更加无憾了,所以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她那时认为这只是母亲的安慰,希望她不至于丧失生志而已,这时再回忆……母亲当真是心甘情愿与父亲以及家人一同赴死的,她如此从容的面对劫祸,是因为坚信就算陷落幽冥,她不会与倾其一生的挚爱永绝。
  就像裴渥丹临死之前,同样并不悲愤,因为她知道很快就要与家人团聚了,那个人世,深宫之中,已经没有她挚爱不舍的人与事,死亡对她来说,曾经是如释重负。
  甚至当贺衍匆匆赶来时,她没有放下对这个男人的怨恨,所以她平静地与他话别,看他痛不欲生,她却隐隐痛快着——懦弱的男人,就算贵住九五之尊又如何,到底还是,你没有办法困住我。
  那么她现在,又为何担惊受怕,为何惶惶终日,她经历过生死,再活一世已经是白白赚获,明明一切都是按照计划部署推进,距离为裴郑二族昭雪只剩最后一步,贺烨登基之后,猜疑也好,忌备也罢,明明她早有预料,她究竟为何恐慌?
  十一娘找不到答案,她绞尽脑汁地想要说服自己,恍恍惚惚心不在焉以至于,贺湛已经站在她身边,她仍望着西天那片霞光发愣。
第1179章 牛角尖
  贺湛是回到上清观后,才被莹阳真人告知“王妃有请”,再来崇仁坊,是怎么也赶不及宵禁前回去了,少不得要留宿,礼节上当然要去见见太夫人,这一耽搁,夕阳便已沉下金光门,这一处院落植着几株参天大树,挡得光照更比别处暗晦,他看见碧奴站在树下,十一娘却站在廊庑底呆呆望向天边,丝毫没有察觉他的接近,心事沉沉的模样已经外露形表,贺湛站了一阵,忍不住轻咳两声,才惊动得十一娘恍然大悟,看向他的一双眼睛底下,却还尚且带着几分迷惘。
  “发生了什么十万火急之事?”才刚从宫里下值,尚且不及更换常服的新任吏部尚书,分明已过了而立之年的男子,却硬是将一身官服穿出了风流倜傥的品格,口吻格外漫不经心,显然并不认为当真发生了多么十万火急的事。
  “想打问打问朝堂局势。”十一娘转身坐在廊庑里设下的一方乌漆素面矮榻上,石青底色不带花纹的外衣,显得她的脸色越发沉着。
  贺湛也坐下,没有拆穿十一娘这番过场——就算柳彦仍在宫城当值,柳信宜已经担任门下侍郎,哪怕还不是门下省长官,却也授予参知政事堂会议之权,朝堂政事还需得着他来通风报讯?
  他便当真说起了朝堂局势。
  “殿下……嘿,我真该掌嘴,适应了好几月还不习惯,如今当称陛下了,早在拟定大行皇帝庙号时,就把元得志、韦元平等斥责一番,这两个宰相,力谏择定惠宗,这是认为大行……算了,此处既无外人,我也懒得再避讳,他们是想认定贺洱不仅乃自愿交权‘母后’,而且在位时也算‘小治安平’‘柔质慈民’,元得志甚至大放厥词,说什么帝王功过原本不该由臣子议论,纵然先君有所疏谬,继位之君亦当矫饰,方才为不失仁德,我是没有资格参与庙号之议,绚之当时在场,他还不及反驳,咱们这位陛下便大为火光。”
  说到这里,贺湛伸手在膝案上一敲,也不在意模仿帝王言行认真说来可治大不敬之罪,其实他也没有现场目睹贺烨的神态,不过是听陆离复述了几句言语而已,但并不妨碍他这时维妙维肖的演绎:“元公虽不经科举入仕,据传也是以才能显著高居相位,朕只知你学识欠缺,想不到竟然连大是大非也懵懂不知,帝王功过,关系社稷,需告诫天下,扬贤明而避谬劣,怎能枉加矫饰,反自榜仁德?朕不知元公有何才能显著配当执宰,实在不放心将门下省仍然交由元公管领。”
  元得志于是就这么被撸了门下省侍中的官职,现场韦元平、谢饶平等不敢任何异议。
  事实上帝王虽说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处臣子以死罪,往往贬黜申斥也不该随心所欲,但宰相的黜免却并不一定需要确凿的罪名,当然如贺洱一般,没有掌握实权,罢免重臣会有诸多阻碍,但贺烨显然不同于贺洱,他不等登基大典,便用陆离架空韦元平,将柳信宜安插入门下省,授贺湛吏部尚书之职,这时不过撸了一个不经科举入仕,完全依靠韦太后提拔,便高居相位的元得志而已,莫说那些见事不妙打算改弦更张的太后党徒,就连谢饶平这一类死忠,也不敢提出异议。
  因为在王淮准等真正的世族眼中看来,贺烨既然夺得权位,打压太后党徒是理所当然,无伤世族利益,甚至提供了他们机遇,他们当然会赞同贺烨,行为这顺理成章的第一步朝堂人事变革。
  不过贺烨打压太后党,甚至根本不屑于列张谬过,虽也没将元得志问罪处刑,但行事果辣已见端倪,这当然让太后党胆颤心惊,不过君臣之间,从来也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只怕诸多世族,也未必乐见强势之君这一横空出世。
  治国,当然也不能仅靠帝位之上的君主,打压太后党不难,难的是接下来的擢选才能,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而所谓合适这一标准,又是难上加难。
  中书省的领衔者,连陆离都难以担当,这也是贺烨没有急着革除韦元平的原因。
  贺湛此时告诉十一娘:“圣上打算启用崔公,但崔公拒绝了。”
  至于薛公,既有陆离选入中书省担任要职,他这祖父当然不能再任职中书省长官。
  十一娘这时却并不是真正关注朝堂人事,她笃断贺烨必怀主张,纵然信任如陆离、贺湛,甚至包括尹绅、邵广等等从龙有功之臣,不过他们同时也是“王妃党”,贺烨既得九五之位,平衡党势自然理所当然——从此再无晋王系,曾经同舟共济的主臣,会渐渐疏远。
  这无关帝王无情,也说不上鸟尽弓藏,这就权势场的规则,无奈,而又必然。
  十一娘惧怕与担忧,并不是帝王平衡之术,她也说不清忐忑的来源惶恐的具体,她心里涌动的焦灼,甚至不耐烦再与贺湛兜来绕去,她深深吸一口气:“陆哥与你必定会受到重用,但当然不会权倾朝野,尤其是你,应当会在吏部留任数载,圣上同时也会重用京兆崔、李、袁等诸家,甚至包括陆氏为首等等世族,这些我都已经了然,可十四郎有没想过,圣上为何时至今日仍然将我软禁宅邸,他往庐州之前,也曾面授机宜,大意是为今后时局着想,可我越想越觉荒唐,这个时候,已经到了这一地步,还有什么需要必须迷惑韦太后?!”
  贺湛身子往后一仰,脸上难掩促狭的笑意:“五姐这是担心与凤座失之交臂不成?”
  十一娘可没这闲心与贺湛调侃,她蹙着眉头:“十四郎理当明白我在意什么,圣上这般举措,与其说是迷惑韦氏,不如说是迷惑众臣,他不希望后族仍然势重,这于他而言虽是理所当然,但我不能吊以轻心,我没有忘记自己目的,不是仅仅让韦氏失势而已,我必须要为促成裴郑翻案,可圣上与仁宗帝手足情深,裴郑族诛,始作俑者虽是韦氏,但圣旨却是仁宗颁行,裴郑昭雪,那就是证明仁宗帝决断有误,当今天子不在意穆宗,却不可能不在意仁宗圣名有污,他这时就对我心怀忌备,将来……”
  “只能是刀戈相向,你死我活。”贺湛淡淡说道,收敛笑容,端肃眉眼:“五姐又再惶惑什么呢?这不是你我一直就暗中筹备么?你当年选择为晋王妃,不是也从没想过理所当然翻察冤案?既然早就准备好会走到这条绝路,又为何如此惶惑?”
  这话有若一语中的,直刺要害,贺湛往前一倾身,盯紧了十一娘的眼睛:“你惶惑,是因你动摇,你已经不忍心了。”
  她分明在不知不觉中,早就不把贺烨当为对手,恐怕还是当作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如果为了父母二族昭雪,不得不把贺烨逼入绝路,两人反目为仇不死不休,纵然能够胜出,纵然如愿以偿,但她的人生,从此也将成为一片废墟,她在意的,也许不仅仅是过去的仇怨了,五姐终于动了情,可也不知是福是祸,是悲是喜。
  “我是因为没有胜算!”十一娘却并不赞同贺湛的断定:“我甚至怀疑辅佐他登位是否明智,他比韦太后更加危险,我可以不在意生死,但因为我重生,把陆哥,你,把阿姑,京兆柳都拉进这一漩涡,而且我现在还有了迟儿,我虽然不在意迟儿是否成为太子,但我必须考虑他将来安危,别看现在一切顺遂,我却越渐觉得危险逼近,十四郎,我没有把握,我还有这么多牵挂,你让我如何能不惶惑?我再也不愿眼睁睁看着亲友蒙难,无能为力之自责与痛苦我再也不愿承受,但我预感非常不好,我害怕了,也很迷惘。”
  贺湛完全不信十一娘的解释,就像他笃断贺烨虽然深知帝王之术,但不会拘限于这些规则一样,他确断十一娘的惶惑根源,那是因为越来越无法把控自己的内心,她是再也做不到坚定不移,所以才会患得患失。
  贺湛其实已经猜到贺烨为何多此一举,无非是一个虽然志向远大却仍不失赤子之心的男人,想要给予身边伴侣无上荣光的手段,贺烨甚至已经向他们透露,让他们准备谏立迟儿为太子之事,这哪里是想打压后族,哪里是想局限后宫干政?
  贺烨对诸多近臣委婉却坚定的表示,他不再是晋王,十一娘也不再是晋王妃,但你们理当效忠皇后,效忠将来的太子,那也是效忠君国,效忠于朕。
  但贺湛并不想点醒十一娘,他可不愿多此一举坏了天子苦心筹备的一场惊喜,也难得看到他聪明睿智的裴五姐居然一脑袋扎进牛角尖里,虽说看这架势,还不愿出来,但这可不是弟弟的责任,他裴五姐又不是没有夫君。
  当今天子既然有这么大能力匡复社稷,想必也不会窝囊到没办法将自家女人拖出牛角尖,对,这事他必需不能越俎代庖,否则一不小心弄巧成拙了,那可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呀,这很危险,他可没有在贺烨面前恃宠而骄的底气。
  于是贺湛拍了拍十一娘的肩膀,坚持一本正经:“五姐不需担忧,你又不是孤军奋战,绚之与我,都不会望而却步,放心,你等着看,绚之立即就会加以试探,这步若是成了,接下来也就顺理成章,无非是需等待合适时机而已。”
第1180章 一套宅邸
  贺十四设计行试探,薛陆离立即付行动,震惊的却先是篷莱殿中韦太后,她这段时间心情前所未有的恶劣,又自从元得志被三言两语就撸了执宰之职,满臣文武对于贺烨近乎儿戏的作法竟然毫无异议,她当然明白贺烨第一步树威大告功成,尽管韦太后并没有心怀饶幸依靠谢、元等人左右贺烨的意志,自己虽困后宫,却仍能依靠党徒搅动前朝风云,但事情真发展到这一步,这个已经习惯了弄权的女人,又哪里会心平气和泰然处之,正好发生了这么一件在她看来是亘古未闻遗笑天下的荒唐事,脾气一上来,便令遣高玉祥立即去请贺烨,她必须加以责问,就算不能挽回什么,也力求在贺烨心中埋下芥蒂,总不能眼见薛陆离如此放肆,如此狂妄。
  当然,贺烨一再拖延立后之事,导致她至今为止还不能面见十一娘,而必须弄清楚之所以落败的根由,俨然已经成为太后心中的执念,趁着这次质对,她当然要暗暗试探,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耻辱让韦太后难以忍受,更何况如果不能探明贺烨的根底,还何谈东山再起反败为胜?
  贺烨这时,当然不可能像过去的仁宗、穆宗两个皇帝那样敬畏“慈母”,虽说得到“太后有请”的知会,依然不慌不忙与政事堂诸位重臣议事,待处理完当日上呈奏章,在紫宸殿用好晚膳,方才被江迂“提醒”还有一桩事务未了,这才摆驾蓬莱殿,他早已更换了朝服,仍如惯常爱好穿着一件玄衣,紫金小冠束髻,气宇昂然地出现在韦太后面前,如此年富力强的“孝子”,衬托得突显衰老的“慈母”气色更又晦黯几分,“孝子”浑然不自觉,“慈母”却愤恨得牙根痒痛。
  看着贺烨落座,韦太后便忍不住开门见山:“听说薛绚之竟然向圣上索要谢公府邸,圣上竟然还劝说谢公谦让?我知道薛绚之为圣上潜邸时旧臣,他又并不缺乏才干,论出身,他乃进士及第并高居榜首,论资历,推行新政收复国都确建功勋,虽说不惑之龄便授职中书侍郎,并赐政事堂议会之职同如执宰,有破格之嫌,倒也并不至于引起物议,然薛绚之甫得高位,竟然便向圣上提出非份之求,霸占他人家产,岂非宠功而狂背离人臣之本,他将圣上仁德置于何地?圣上万万不可对此妄臣如此姑息!”
  要说来,陆离忽然提出如此荒谬的请求,倒也出乎贺烨意料,他的确也并不完全相信陆离那套说辞,但陆离却甚坚决,贺烨未经深思熟虑,想着陆离虽怀用意,但这些年来为他成就大业殚精竭虑,可谓臣子当中赴汤蹈火第一人,仔细论来对他甚至有救命之恩,贺烨仍然记得兄长驾崩之时,要不是十一娘与陆离、贺湛三人暗中相助,还有柳贵妃舍弃性命的成全,早在十多年前,他就已经成为韦太后刀俎之下一块任由宰割的鱼肉,又何来如今局面?
  小事而已,有何不能应允?薛陆离又没仗着君恩欺凌平民百姓,谢饶平那处宅邸,原就不该为他所有,韦太后当年既能恩赐谢饶平,他如今自然也收得回来另赐功臣。
  此时被太后质问,贺烨大是不以为然:“朕以为太后果然安于后宫颐养天年,没想到前朝发生之事,篷莱殿竟仍能知获,高玉祥,你手段当真了得呀,也难怪连窦辅安都数回在你手头吃亏,辛辛苦苦组建内察卫,被你不废吹灰之力便争夺过来。”
  高玉祥原本跪在一边,眼观鼻鼻观心只竖起两只耳朵,冷不丁听见被皇帝点了名儿,吓得一个激灵,“嘭”地叩下头去,却一声都不敢为自己分辩。
  他就算手段通天,此时也没那本事在紫宸殿安插耳目,内察卫纵然还未被彻底捣毁,但蓬莱殿已经不能与外界联络,他还哪来的手段刺探军政朝务?可却又不能因为自保,一口咬出太后究竟是怎么得知的消息,龙足他注定是抱不住的,倘若连太后的凤翅下一点立足之处也丧失,他就紧等着步窦辅安的后尘,怕是还不如那老东西也算死了个痛快。
  这真是两个阎王斗法,殃及小鬼,宦官心里像揣了根万年黄莲,真真是有苦说不出,有冤无处诉。
  好在韦太后并没怀疑心腹的忠心耿耿,毫不犹豫张开翅膀加以庇护:“圣上也不必怀疑旁人,圣上既行为如此放纵近臣之事,又哪里挡得住愤慨?如今宫中各处门禁,外有柳彦内有江迂,我身边,也就只剩玉祥还能服侍衣食起居,难道圣上连这么一个奴婢也容不下?谢公受了委屈,他不愿违逆圣命,可谢公妻室还得称我一声阿姐,圣上如此欺逼老臣,让谢氏一门颜面何存?我那妹妹,又一贯心高气傲,还不曾受过如此屈辱,气得病倒,她长媳是个孝顺孩子,故而入宫求我作主,我这才听闻如此荒唐之事。”
  谢饶平的长媳,便是谢莹生母,出身韦氏,既是韦夫人的侄女,当然也该称韦太后一声姑母,韦夫人与谢饶平这对夫妻早就反目,自然不会为谢饶平出头,哪里是气病了,根本便不想管这件事,但谢韦氏虽说不是韦元平一支,既嫁从夫,更兼如今这样的局势,丈夫与儿子都难以支撑门户,谢莹这个女儿甚至生死未卜,她也只能服从翁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