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生丽质_小小椰-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息,显然是她睡下了。为避免吵醒了她再生事,李元嘉刻意压低了声音。
  李丽质从情绪中摆脱出来,对李元嘉微微一笑,道:“好。”
  于是姐弟俩相携走出康乐宫,此时刚到正午,午时的阳光强烈慑人,李丽质的心情却有些阴郁。
  姐弟俩一个宫人侍卫也不带,随意的、漫无目的地在行宫里闲逛,李元嘉似乎能理解姐姐的心情,留给李丽质一定的缓冲时间,并没有主动开口,一路上两人便是一言不发。
  直到离开康乐宫的地界好久了,李丽质才仿佛从阴云中透了一口气似的,她低声开口:“母亲的病可有的治?太医们都怎么说?”
  李元嘉犹疑了片刻,摇了摇头,说:“太医说这是心病,若是不受什么重大刺激还尚有机会好转,可阿姐你三年前的失踪对母亲的打击很大,现在太医也不敢随意保证了。”
  见李丽质神情不豫,李元嘉劝慰道:“其实当年母亲也不是丝毫没有过错的,母亲她太过于执着功利,才会心态失控,发展到如今这副情状,外力固然具有影响,可导致她心魔的原因终究出自于她自身。阿姐莫要再为此伤神了。”
  李丽质看着和自己一般高的弟弟,不禁有些动容,一眨眼,弟弟都长得这么大了,不再是那个只会哭鼻子的小男孩了,而是成长为了可以和姐姐分担责任与压力的男人。
  他说得对,母亲当年的行为虽然轮不到他们做儿女的多加评判,但她也知道,发生的一切不过是皇权争斗、成王败寇罢了。
  母亲既然在那场争斗中输了,自然也应为自己的短视付出相应的代价。
  倒是这么多年来自己的精力放在了许多别的事情上,对这个弟弟少了几分关心和作为姐姐的亲情慰藉。
  于是李丽质的目光不知不觉地放柔了,故意打趣道:“是是是,嘉嘉长大了,都懂得操心阿姐了,你说阿姐是不是该考虑给你娶个皇后?”
  “阿姐……”李元嘉的脸一下子就涨红了,“我都快十四了,您怎么还喊我乳名?”
  “是啊,长大了呢,所以阿姐才要替你娶个媳妇啊。”李丽质含笑看着他。
  “……”李元嘉彻底偏过头,不理会李丽质了。此刻,少年人的青涩一览无余。
  李丽质渐渐收起了笑容,其实她刚才并不是随口一说,自从三年前东梁立国后,几位从龙功臣便以皇帝年幼为托来摄政,是以直到今日,李元嘉都没有真正亲政。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途径就是让皇帝尽快大婚,这样一来便宣告少帝已成年,足以执掌国政,接下来摄政老臣归还政权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李丽质也明白,要让那些老臣甘心放下手中权力无如从一匹饿狼口中夺下鲜美的羊羔,这个过程必将不会顺利,甚至是危险重重、步步杀机,尤其是这匹狼的绿油油得发亮的眼睛还在无时不刻地盯着你,充满了饥渴,一不小心,这匹潜伏在黑暗中的狼就会突然跃出,将你扑在地上,咬断你的脖颈,啃噬你的皮肉,贪婪地吸吮你温热的血液。
  而她,要做那捕狼的猎人,就得充满耐心,慢慢地耗尽恶狼的体力,在适宜的时机小心翼翼地将之引入陷阱。
  所以李丽质知道,在夺回政权这一事上急不得,须得小心小心再小心,毕竟这种大事经不得差错,更没有重来的机会。再加上李元嘉确实是年龄尚幼,倒可以先选出合心意的适龄女子,提前一步安排在宫中教养,待李元嘉年满十五后再行大婚。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便是,在一两年的观察时间里,可以提前排除那些包有异心的女子,避免各大世家安插自己的人;再者,这些入选的姑娘们可以在这段时间内跟随宫中的教导嬷嬷先行熟习宫规,也免得大婚之后匆匆忙忙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环境执掌后宫。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希望李元嘉在这一两年的时间里能够找到自己真心喜欢的姑娘。自己的弟弟小小年纪就要承担家国重任,无法拥有同龄人的欢乐,虽说这是作为帝王避无可避的,但是站在一个姐姐的立场上,李丽质还是希望弟弟在那条孤寡之路上能拥有一丝真情,几点温暖。
  这种温情不只是他们姐弟之间的亲情,应该还包含爱情,李丽质期待李元嘉除了成为一个出色的君王外还能具有人世间的每个人都应有的幸福。
  于是她收敛了一下神色,认真地看着李元嘉,说道:“在阿姐面前还有什么好害羞的呢,如果你有喜欢的姑娘尽可以跟阿姐说,因为阿姐是这世上最希望你能快乐的人,元嘉,你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你也要相信,阿姐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无论如何都会尽力帮助你达成所愿。”
  她顿了顿,又接着说:“再者,你年纪也不小了,再过几年便要大婚亲政了,有些事提早做准备要好过到时候手忙脚乱或者出现新的变数。你知道的,彭吴陈三家这些年并不安分。”
  李元嘉闻言,脸上的红晕才慢慢消退,一个严肃的表情出现在他那尚显清秀的脸上,这时,才会让人意识到,眼前这个少年的身份。
  “那么阿姐建议我如何做?”李元嘉正色道:“弟以为,绝不能从彭吴陈三家中选择贵女。”
  “正是。”李丽质的眼中闪过了一丝赞色,弟弟能这么快理解她的意思,让他们之间的交流不由得变得效率极高。“彭吴陈三家在江南经营已久,势力盘根错节,若立他们三家贵女为后,恐进一步壮大其势力,威胁到皇权。不如先在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家中广选秀女,不要求家世门第,只求性情品德,择其中优者二十人,送入储秀宫中居住,由后宫的六局二十四司派人进行教导,两年后择其一人册立皇后。”
  李元嘉接话道:“如果一开始不选择彭吴陈三家贵女,他们必然不服,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在他们家中各选择一位小姐,免选进宫,也省得他们在此事上横加阻拦,反正来日方长,待到两年后朝中局势如何也未可得知。而两年后,只要他们中任有一家预推举自家的女儿为后,必将遭到其他两家的激烈反对,这个时候再顺水推舟就可以顺利选择一小户女为后。”
  李丽质听罢点了点头,弟弟的想法可以说与她分毫不差,这也是她原定中的计划,在他们担心三家权势过大会威胁到皇权的时候,三家也在互相防备,生怕有一家崛起,对自家不利。
  这种相互之间的不信任是绵延在彭吴陈三家的血脉里的,自他们的先祖起,他们之间就是刀光剑影、阴谋算计,及至这些年彼此之间的争权夺利更是愈演愈烈,接近白热化。
  其实三家都不是傻子,反而个个都是人精,但人非圣贤,孰能无欲?在巨大的欲望与权力面前,再谨慎的人都敢于孤注一掷,再精明的人也难免轻敌短视,马失前蹄。
  作为君主,最应懂得平衡朝中势力。若是逼得太急,则有三家联合反扑之险,自身地位恐不保;但若是拿捏得当,充分利用作为上位者的天然优势,就可以在各大势力中游刃有余,化不利为有利,甚至反败为胜。
  让李丽质感到欣慰的是,弟弟已经初步具备了身为人君的政治敏感性和谋断策略,她似乎已经看到,一颗璀璨的新星正在大梁的上空中冉冉升起。
  姐弟俩又在一起讨论了一会儿,具体细化了几个方案步骤,待到讨论结束,已经是金乌西沉,天光黯淡了。
  李元嘉经过与李丽质的一方谋划后成竹在胸,松了松绷紧的面皮,脸上重新带上了笑意:“那我就照刚才商议的去做了?”
  李丽质尚未来得及回答,便见李元嘉身边的大太监汪东福朝这边匆匆走来,形色颇为焦急。
  只见汪东海三步作两步,几下子便到了李元嘉面前,连忙行礼道:“奴才见过陛下,见过长公主,陛下圣安,长公主金安。”
  接着,他顾不及擦擦头上的冷汗,便出口道:“禀告陛下,中书令有急事禀报,求见陛下。”
  姐弟俩闻言面面相觑,刚刚说的人这就来了。这彭国勇在这个时候求见,打的是什么主意?
  作者有话要说:
  姐控弟弟也是很可爱的对不对~
  求收藏哦~


第5章 造反
  尚书令彭国勇,出自江南三族之一的彭家。
  江南三族自是指彭吴陈这三个家族,此三家祖辈皆居于江南三州,彭家据潮州,吴家据新州,陈家略微弱势,但也占据徽州一州之地。
  此三族先祖本是随梁太…祖征战天下的,在梁太…祖打下江山之后,恐引太…祖忌惮,便主动提出告老还乡。
  太…祖念其有功,又惜其才能,再则感念与三家先祖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于是对他们的要求并没有应允。
  可三家先祖倒是明智之人,颇懂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明白即使太…祖与他们情深意重,不会真对他们做什么,也难保后世的皇帝仍然对他们信任如一。一番考虑之后,依然执意还乡。
  太…祖见劝阻无用,于是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但此三人于立国有功,若不加恩惠,恐难服臣心。加之江南等地又是三人的故乡,便于江南特设官职,封赏四人。
  将彭家先祖封为闽浙总督,将吴家先祖封为两江总督,将陈家先祖封为徽州巡抚。
  彭家先祖功劳最高,曾帮助太…祖奠定溟江以南半壁江山,又在征战之时,多次引援兵救太…祖于敌阵,便获封最为富饶的闽浙之地。
  吴家功劳次之,却也获封两江总督,总理溟、清两江流域事务。
  陈家战功不如前两家,却也得封徽州巡抚,居正二品,仅次从一品的总督之位。
  太…祖的厚意让三家先祖感佩不已,于是脱下武袍,换上儒衫,在故乡潜心治政,三人本来能力就强,只是之前精力全用在沙场,才会在其他方面平平不显。待一朝成了一方水土人家的父母官,才将潜力发挥出来,不仅处理当地政务得心应手、顺风顺水,没过几年,更是得治下百姓交口称赞。
  当年正逢大乱初平,经历了一场大战,四下都是民生凋敝、百废俱兴。三家先祖治政有方,使江南的农商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太…祖看在眼里,欣喜不已,便下达谕旨,令三人官职得以世袭,子孙世代管理江南。
  太…祖的做法是极有用意的,若令官职世袭,则三家治政会更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且其必会为了长期利益而施之以恰当的政策,不会如科举出来的官员一般急于立功升官而急功近利,考虑不足。
  太…祖的本意是好的,因为他在授予三家官职之时并没有予以军权。也就是说,三家仅拥有治政之权,仅对江南几州的日常治理负有直接责任,而对当地驻军的调动、指挥无直接权力。如果按太…祖的本意来,彭吴陈三家就等于辛辛苦苦为太…祖看守地盘而太…祖还不用付出太多薪酬。
  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好事啊,照这样来说,后世的皇帝似乎可以从此高枕无忧了。可世间往往没有如此完美的事,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太…祖皇帝再怎么神勇无双也终会有失虑之时,上天暗中设置的命运也不会总按人们预想的方向去发展。
  三家确实一开始并无军权,但江南之地,锦绣之乡,不仅风景宜人,更是盛产鱼米,富饶无比。前有柳永《望海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极言江南钱塘三吴等地繁华。在充足的财源、米粮的支撑之下,彭吴陈三家彻底将江南收入囊中似乎只剩那阵东风了。
  终于,契机来了,当官位传到第四代时,三家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财力和人脉。恰逢江南地方的驻军将领投敌叛逃,都统之位一时空缺,那代皇帝昏庸,不堪大用,便让彭吴陈三家趁机而入,在一番操作之后,顺利将自己的人安插进了军中各处。自此,彭、吴、陈三姓才彻底掌握了江南的一切大权,于江南一地成三足鼎立之势,江南彻底成了他们的后花园,“江南三族”的名号也就此打响。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江南三族的势力更是再上一层楼。及至平帝统治末年,江南三族在当地已是只手遮天、蠢蠢欲动。等到德泽帝登位,因与支持德泽帝上位的曹家素有嫌隙,又恐曹家壮大之后威胁到自身利益,再加上那颗早就不安分的心,便于三年前策划了推翻德泽帝,扶延平王李元嘉上位的兵变。
  江南三族事先准备充分,兵变进行得十分顺利。再加上他们常年居于江南一方,经过几辈人的辛苦经营,可谓是有钱有粮,万事不愁。当兵变的消息八百里加急传入京城时,面对实力雄厚的东梁政权,德泽帝和曹家也只能空气急败坏却对所发生的一切无能为力。
  人的野心总会随着地位的提升而随之增长的,何况江南三族一开始便目的不纯。虽然打着德泽帝昏庸无能,任用奸相,惑于妖后要匡扶明君、拯救民生的口号,但谁又真心地甘愿做个臣子,一辈子,甚至子孙后代都居于人下。
  经此一役,江南三族实力大涨,挟天子而令诸侯已不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的心里都敞亮着,最后胜利的人将会登上那金龙宝座。
  但他们也清楚,那个位置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他们不仅要彼此防备,还要时刻提防西边的西梁、魏国,南边的赵国,以及,北面那虎视眈眈、凶恶如狼的突厥人。
  一旦他们鹬蚌相争,得利的将是其他敌人,若有一朝东梁覆灭,那他们也不用争什么了,干脆都去喝西北风算了。是以,如今的东梁朝堂上维持着一股诡异的平衡。
  但江南三族表面上彼此相安无事的同时也不忘给自身增加筹码,为了获得更大的底气,李元嘉甫一登位,此代江南三族的掌门人彭国勇、吴刚,陈怀义等人就纷纷上书请求李元嘉恢复前朝旧制,改阁臣制为三省六部制。改制完成后,三人就顺理成章、“不胜惶恐”地就任了中书令、门下侍中和尚书令。
  而此时的中书令彭国勇正立于李元嘉面前,躬身行礼。
  李丽质在一旁暗暗打量着他,今年刚过半百的彭国勇面色红润,两鬓乌黑没有一根白发,看起来就跟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一样。与传统上的权臣不一样,他面色恭顺,两眼低垂,整个人面相十分普通甚至称得上是老实无害。要不是他正站在李丽质面前,她还真无法把他和传闻中的那个权焰滔天的中书令联系在一起。
  老实?李丽质在心中轻嗤一声,若是中书令大人可以称上一句老实的话,天下还有谁不是老实人?
  其实李丽质此前并没有见过彭国勇,来潮州多年,因为德泽帝的缘故,她们一家始终形如囚禁。彭国勇倒是和其他世家一样,曾暗中接济过他们,但也只是派手下的人罢了。
  今日看汪东福这般慌乱的样子,还以为出来什么大事,可眼下这彭国勇到了跟前,虽恭顺如常却不动如山的样子,李丽质不由得在心中生出了一丝防备。
  与李丽质一样,彭国勇在拜见完李元嘉之后,又来拜见李丽质,期间他用眼角的余光同时在悄悄打量李丽质。没想到这位向来如同隐形人一般的公主竟然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李元嘉的身边,他的心中不由得有了几番计较。
  彭国勇很快收起了内心的想法,开始禀告今天要上报的正事:“陛下,今天傍晚,老臣得到消息,杨玄在幽州反了。”他语气平静,仿佛说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已。
  “什么!”李元嘉心中震惊,尽管通过这几年的锻炼,他的性子变得沉稳不少,但猛地听到这样的消息,还是不免有几分失态。
  李丽质的心里同样震惊,但显然此时不是该她发声的时候,于是她仍旧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下文。
  “彭卿,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李元嘉强行压下内心的焦虑,出声问道。他的情报系统传递消息一向没有彭国勇的快,此时他还没有收到这个消息,不过,既然彭国勇告知了他,他不妨先从彭国勇这里了解一下情况。虽不可尽信,但也聊胜于无。
  于是彭国勇不紧不慢地叙述了起来:“前日杨玄在押送粮草至北边边境的途中反了,反叛者包括运送军粮的五千民夫,丹阳、宣城的三千船夫。反叛的理由是……”他抬起头来看了李元嘉一眼,才接着说下去,“是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用兵于东突厥以致边疆百姓流离失所,关内百姓赋税沉重,如今民不聊生,天下骚乱,陛下您是无道暴君。”彭国勇一口气说完了,然后便侍立一侧,不动声色。
  “朕是无道暴君?”李元嘉怒极反笑,“那李明达是什么?岂不是桀纣了?”他没有忽视彭国勇那轻松平静的表情,结合他今天特意入宫禀告的前因后果,很快就联想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不禁怒火更炽。
  李元嘉双目带火,死死地盯着彭国勇的老脸,一个字一个字地从牙缝里挤出来:“彭爱卿说该怎么办?”
  作者有话要说:
  杨玄的灵感来自杨玄感(部分),呃,很绕吧
  ——特此标注
  另:真的有人看吗,有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