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娘子-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古兵南下的消息不仅大臣恐慌,全京城的人都在恐慌。
  又过一日,战报来报,大同与宣府同时被破。敌军南下势如破竹,京城人心惶惶,一些大臣甚至说迁都回南京的话。
  秦素兰在家焦急,她的家人到在朝堂上,她的夫君她的儿子已经有三天没有回来了。是不是私自出征不告诉她?
  被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跑回来说:“老夫人,大爷回来了。”
  秦素兰走出去,在前门迎上子仁。
  子仁深情地呼唤母亲,“娘。”
  秦素兰伸出颤抖的手,“你要离去了是吗?”
  子仁牵着母亲回家,“子明已经在辽东与脱脱不花(敌军)交手,儿子要随驸马井源出征大同。”
  一直担心儿子会出征,可真听到这消息秦素兰还是受不住。敌人凶猛,我军哪是对手?“能不去吗?”
  “娘!明日我便要出征了。”
  秦素兰知道大局不改,只能接受。
  明日子仁就要出征,刘涛特意回早与一家人吃一顿饭。
  这顿饭吃得非常压抑,秦素兰与刘余氏吃着吃着就忍不住落泪。
  秦素兰低下头,,手抱着自己的碗,努力噎住,不让自己哭出声,是想让别人知道她在哭。可这是徒劳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她在哭泣。
  刘涛努力吃完一碗饭,“今夜就到此吧。”对子仁说,“你与他们好好聚一聚。”
  子仁带着妻儿离去,今夜他就要与妻儿告别,明日前往边疆。
  刘涛将她的碗拿下,“好了!”
  没了外人她更放肆了,不顾形象地大哭。她心疼,心痛,她害怕,害怕一个万一,她的儿子就没了。
  古来征战几人回?!
  等了许久她才慢慢停歇,“您成了掌权人,你必定会派熟知的信任的人去边疆。我知道子仁必定要去,我不求您能收回命令,求您派多点人去保护子仁。您不能让我没了儿子,让小祺他们没了父亲。”说着说着又忍不住落泪。
  他安慰她,她说得对他成了这个朝堂上最有权利的人,身为他的儿子不得不去出征。让自己的儿子去送死他也是不愿意,但情况紧急,朝中无大将可用。边疆守将不是已然不是敌军对手,能将敌军阻拦的只有几个懂兵法而又没上过战场的人了!
  “会的,家中的家将派一半给子仁,一半给子明。剩下一些去将刘徐氏接回来,子明在辽东,徐氏留在福建也不是办法,得要她带着孙儿们回京城。
  我在朝堂策划着,你的要撑着这个家,守护好我们的亲人,守护好你的孙子。待我们归来时,能见到一个个在大门出迎接着他们的祖父、父亲。”
  秦素兰泪眼朦胧,“你也要到战场上去?你也要去?”
  “蒙古骑兵说是三十万但不止,大明军队不堪一用,这场战争必须得要皇上亲征鼓舞士气。将京城的十七万兵力带到边疆去。”
  刘家的成年男子都要到战场上去,都要去!就不能不去?“我们到南方去,到广州去,到海外去,不要什么功名利禄。”
  “你在胡说什么?子明已经在战场上,如果我们不去子明就得战死,你想你的儿子马革裹尸还?”
  这个妇人没法了,没法思考了。
  这注定的不眠夜,该哭的人忍不住,伤心的人更伤心。同样伤心的还有一些士兵的家,他们的娘亲也要将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她们也舍不得啊!


正文 三九六、火铳大作用
  三九六、火铳大作用
  送走了子仁,刘涛为了不让家里的妇人胡思乱想,刘涛给她一个任务,如何筹集更多粮食,如何将粮食最快的速度送到边疆去。
  “不仅要粮食还要药材,不能让受伤的士兵因无药可治而无辜送命。”刘涛说。
  刘涛这么一说,秦素兰感觉自己有了很多事要做,她鼓起精神去筹备粮食。
  秦素兰向所有接受过她恩惠的人发出征集令,她要求学医的带着药箱到边疆去,织布的将所有麻布卖与明记,种地的将家里多出的粮食卖与明记,想参军的带着自己的武器与明记的运药材商队到边疆去。
  秦素兰出钱请那些士子去演说,说说国家危难,去鼓动热血青年到军队去参军。
  这个方法很蠢笨,人人都认为这是一个蠢笨的方法,可是她没有更好的法子了。秦素兰想着,士兵多将军才能打胜仗,人员多即便是大群架也能打得赢。
  其实她有一个更自私的念头,她想着儿子手下有了兵卒就不用儿子去打头阵,儿子就不会死。简单点说,秦素兰想让别人的死换自己儿子的性命。
  “娘这些是各地汇报上来的账本,东西全都运去边境了。相信不久便会到夫君身边。”刘余氏说。
  “好,那就好。”秦素兰还是怕不够。
  “商队是跟着军队走,不会有问题。希望这些东西能对他们有用处!”刘余氏说。
  刘涛征用了大量民工、牛马车辆,并设置专门的运粮对,将全国各地的粮食衣物运至边疆。
  “会有用处,在战场上一棵草药就能救一条性命,一个好男儿。”夜莺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仗就是拼粮草,谁的粮草多谁就能打胜仗。”
  夜莺说的是,秦素兰开始想如何让海上的人运更多粮食北上。是了,海船多,用处多,快将士兵从海上运到辽东。
  秦素兰自私,她开始令那些得过她恩惠的人,想参军的小子到各港口登船,用船将新兵运到辽东去。
  “夫人,夫人,好消息,好消息。”春草边喊边叫,“打了胜仗,大爷打了胜仗。”
  秦素兰喜出望外,“快说清楚。”
  春草咽口气,“捷报,刚刚传来战场上的捷报。驸马爷井源与大爷带着士兵劫杀了一股蒙古骑兵,将蒙古兵阻拦在宣府镇。”
  太好了,真的是太好了!
  “要去烧香拜谢菩萨,求菩萨继续保佑我儿。”说着秦素兰就想走出去。“对了,今夜加肉。叫人去卖肉,今夜人人加肉。”
  “是夫人。”
  “谢老夫人。”
  “娘,儿媳与您一同去。”
  打了胜仗是件好事,秦素兰想听刘涛多说说,夜里她不停地问想知道更多。
  刘涛被问烦了,将茶杯放到一边,“你知不知道这一战死了多少人?杀敌三千,死了五千自己人,这种蠢事就他们能做出来。”越说越生气。
  听了这,秦素兰不敢再问什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确实是蠢事,秦素兰也不赞成这样做。
  好像这个危险时刻确实需要这样的捷报来安抚人心。
  “老爷,老爷,急报,二爷来了密信。”门外的人喊道。
  刘涛不管秦素兰径直离去。
  秦素兰知道有许多消息她不能知道,但她想知道二儿子的情况,便悄悄地跟了过去。
  秦素兰藏匿在书房外,等了许久才抓到从里面出来的古先生,古先生是刘家最信任的幕僚,他应该知道多一些。
  古先生整理一番语言将能说的部分告诉主母,“二爷说火炮的响声能吓跑马匹,要老爷准备多一点棉花,塞住马的耳朵。
  二爷运用故去的沐英沐大将军创造的火铳三线战法,三行人轮流开火,从不停歇,这就重重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今夜又是一个大捷报。
  夫人不用担心,大爷处有神机营的人在,只是他们配备的火铳不够二爷多,也不够二爷的精良。”
  秦素兰想既然火铳这般的好,以后就让下面的人大力研制火铳,有了火铳出海能打海盗,入内能杀蒙古骑兵。
  第二日皇宫里传出一个消息,这个消息吓到了所有人。皇帝要亲征。
  虽然秦素兰早就知道皇帝要亲征,但她还是不希望皇上要去。
  “要去也不是马上去,这得要筹备一两个月才行。皇帝亲征需要的粮草可不少,得要等南方的粮食运到了,才会离开京城。”夜莺根据经验说。以前太宗亲征就是这样,想亲征得要准备几个月才能出行。
  皇宫里这么说一来是为了给边疆的士兵鼓气,二是让那些想动不敢动的勋贵信号,让他们准备好一切跟皇上走。这是他们寻求升爵位的好机会。
  得到夜莺的说法秦素兰抓紧时间准备一切,她要送很多很多的东西给边疆的儿子。
  “夫人,夫人,又一个捷报。”春草可高兴了,这两日捷报不断。
  “今日得来的捷报是来自甘州(甘肃)地区的,捷报是几日前的今日才送到。捷报说甘州守将昀均率领甘州人马将敌军五万人挡在了甘州城外,并杀敌五千。”
  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
  “快去,取鞭炮到门口放去。”刘余氏说。
  捷报频频传来,证明这场战争大明皇朝不是处于劣势。
  “夫人,奴婢听到了外面许多鞭炮声,想是他们也听到了捷报的消息。”夜莺从外面回来说。
  这就太好了。
  可是好消息之后带来的就是坏消息!
  大同府与宣镇遭受的是敌军主力,敌军人马众多且彪悍,在敌军的轮番攻击下,大明军队节节败退。
  战局再次陷入紧张局面,皇帝亲征势在必行。
  刘家陷入了草木皆兵的状态,刘家主母与大夫人一听到外面的消息就在担心是不是死了,
  刘家主母与大夫人躲进宗祠里,祈求老祖宗保佑儿子(夫君)平安。
  这时徐娇带着一儿一女回到京城,徐娇见惯了生死,倒也不怎么担心。“夫君与大伯定会与他的战士荣誉归来,婆母就不必过度担忧。”
  “祖母,娘说得对。我爹可是海上的霸王。”
  你爹是海上霸王可是现在能爹在陆地上打战,陆地可不比海上!


正文 三九七、上门要钱去
  三九七、上门要钱去
  这时候太皇太后召见刘秦氏,太皇太后让秦素兰代替她向天下征集粮食、衣物。
  领命回到家的秦素兰对儿媳说:“这算是临危授命吗?”
  刘余氏有些担心婆母的身体,“算是,这一个苦差事让儿媳与您一同行走。”
  征集粮食可不是在家说说话,喊叫一二声就行了。秦素兰需要带领一些夫人走到街头向家家户户要粮食,要棉花,要麻布,要药材。(是个强制性的要物。)
  秦素兰去掉华丽的繁琐的衣裳,穿上素衣戎装,头上的饰物被两根银簪代替,臂弯处挂着一个普通的篮子。
  刘涛特意回家看一眼他的妇人,“准备好了吗?”
  “我已经准备好了。看您也好不了哪里去,几日不见,您脸上的肉不见了!”秦素兰微微一笑。
  “公爹。”刘余氏到来,福身。刘余氏也要与婆母一起出去。
  “嗯。”刘涛对秦素兰说,“切莫不要忍着,累了就要休息,适当时候要躲阴。受不了就让其他人去。”
  “好。”
  刘涛对刘余氏说:“你要看着婆母,莫能出了差错。”
  “是,公爹。”
  刘涛叮嘱夜莺,“夫人要是不听劝告,你就打晕她。将她送到冬子处。”
  夜莺颔首,秦素兰神色尴尬,刘余氏神色莫名。
  刘涛还要许多事要做,回来看一眼便进宫去。
  有钱的都是做官的,能给大钱的不是商人而是做大官的,权利越大钱就越多。
  秦素兰也不找那些小百姓,她直接带着人去那一条全是大官住的街道。按照职位的高低,一户一户走过去。
  “知道善夫人得了懿旨去捐输,您不到繁华的大街去找商,你到我这儿来作甚?”黄老夫人说。
  “打扰老夫人用膳真是我的不好,但我正是为捐输而来。”
  黄老夫人很识趣,“府上正是有几个有空的,老大家的,老三家的你们与刘夫人去走走吧。”黄老夫人以为刘秦氏是过来要人手的。
  “谢老夫人了。老夫人,这捐输你打算捐多少?”秦素兰开门见山说。
  黄老夫人先是一愣,接着就是恼怒,这捐输捐到她头上来了。论黄家在朝中的地位与刘涛不予多让,刘家凭什么上门来要钱?
  “老身若是不捐呢?”黄老夫人威胁秦素兰。
  秦素兰一笑,“捐了老妇就写名字,不捐就不写。既然老夫人说不捐,那就不多坐,告辞。”
  “慢着,善夫人,话还没说完怎么就焦急着走呢?”黄家的掌家夫人出来说话,“敢问善夫人,这名单你会如何处理?”
  “名单自然是皇上一份,百姓一份。百姓的将会贴在城门口上,一日一贴,看看谁家最有心。”这可是关乎名声的事儿,黄家不敢不捐。在场的黄家夫人皆恼怒善夫人的歹毒,居然不说清楚就想走,这不是想陷黄家与不义?
  “敢问善夫人,您家捐了多少?”那夫人又问。
  说起刘家,刘家可是为了这场战争不予余力!
  “我刘家,少师身下有两儿,少师名义捐了三万,大儿与小儿的名义各捐了两万。不知黄夫人打算捐多少?”
  黄家的夫人一个个吓坏了,这可是“万”不是“千”,刘家怎么舍得?
  秦素兰看穿了她们的心思,“这些钱可不是白白扔进水里,这可是保命钱。敌军来了谁保佑你们?皇上要亲征,黄少师、黄侍郎以及黄笔修可都要前去,若是后备不足吃不饱饭。怕是连跑也跑不了。”
  善夫人说得对,但这万开头确实有点多。几个夫人找去拿钱的借口出去商议究竟捐多少好。
  有了一个开头,下一户人家,下下一户人家就没说什么。通明达理的人都好说话。
  秦素兰不知从第几家出来,小乖迎面上前。“娘,大嫂。”“府里已经准备好了膳食,去小乖那吃了午膳,休息一二再出来吧。”
  秦素兰见太阳快到了正午,“也好。该去你哪了。”
  亲家母到来自然要热情的招待,钱夫人也好说话,将人请进门就说了自家捐输的金额。“亲家这个数额不会是垫底的吧?”
  秦素兰笑说:“怎么会,这金额已经是最多的了!亲家母如此的真诚相待,真是素兰的福气,真是小乖的福气。”
  “真怕这金额丢了钱家的脸面,让亲家难做。”书读世家最是注重名声。“亲家母,您可有最新消息?”
  钱忖智也到了战场,钱夫人担心得很,但不敢时时向夫君与公爹打探消息,只好让小乖时不时到娘家去问问亲家母。
  这两个都是担心儿子的人,凑在一起就有话聊了!
  一个个说自己儿子处在的处境,一个个担心!
  “婆母,娘,饭食要凉了。”小乖不得不打断。
  “对,对,先吃饭,吃了饭在我这休息,到了下响我与你同去。”钱夫人拿起筷子给亲家母。
  秦素兰接过筷子,“您与我同去作甚?与我一同去要钱?这可是个不轻松的差事!”
  “不轻松也去,在家一天的胡思乱想,我受不了了,得要做些事。”钱夫人也是个多心的,什么都能假设到。
  “好。”
  下响,秦素兰再次出门,这次第一家是王家,恰好就是钱忖智的大姑家,那个欺负小乖的王夫人。
  王夫人上午就知道刘秦氏在这条大街上要钱,早早问好各家捐输钱,她便折中捐三万。看着桌子上的三万就是一阵肉疼。
  秦素兰上门就有钱拿,这是好事。但她数了数说:“王夫人按照王家的家财可不止这一点吧?”
  “人人都是这么多,我也是这么多,有错吗?”王夫人面向外面不愿见到刘秦氏。
  “有错吗?大错特错。王夫人,你租用皇家的地已经有三年没交税了。你该拿出来的是五万九千一百三十两。”秦素兰慢悠悠地说。
  租用皇家地的又不止她一家,为什么偏偏要她追缴地租?王夫人看向大嫂,“大嫂,这是您的亲家?您亲家可不给您面子。”
  钱夫人笑说:“这地租是人人都要交的,你这是第一家,后面还有几家,在这大难关头谁也逃不了。这事已经禀了太皇太后,你就交了吧。”
  “大嫂你可真是帮外不帮亲的好嫂子。”王夫人咬牙切齿。
  “王夫人要是没钱交拿手里的祖母绿镯子与头上的饰品来抵也行。”
  王夫人护着自己手上的镯子,“你,给我等着。”
  王夫人进去就不出来了,钱是她儿媳拿出来的。
  “亲家的莫要生气,她就是这个性子,做姑娘的时候被家里人给惯坏了。”钱夫人不好意思的说。
  “不怪,知道她是什么性子。”秦素兰笑笑说,“下面还有好几家,我们走吧。”
  “好。”


正文 三九八、交代后事
  三九八、交代后事
  北京城的百姓很奇怪,怎么大街上有一个地方放了三篮子银票,还有家丁守着。百姓一个个议论着。
  到了第二天,大街上的篮子多了五个,而守护银票的人变成了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东厂的公公以及顺天府衙门的捕快。
  这些人都是百姓熟悉的人,百姓大胆靠近。“哥,这是干啥用的?”
  “到城门去,自己看。”那个熟悉的人一脸公事公办的样子。
  等城里的百姓到了城门,才知道城门处出了事,那里已经人山人海,想挤进去也难。
  “里面的读一读,什么事啊?”
  一个热心的回头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