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情敌(艾米)-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小老小嘛,过了九十岁,生日就要从头做起,太奶奶是正宗小寿星。”


二狼
  话说黄米哥哥在放了四年野马之后,终于上了笼头,成了正宗的“黄米同学”。
  太奶奶对黄米说:“宝宝,你现在上了笼头了哦。”
  黄米以为是“水龙头”,指着厨房水池的方向说:“我没有!”
  太奶奶愣了一下才明白过来:“哪里是上那个龙头哦!那是水管子的龙头,我说的这个笼头啊,你没看见过,我讲给你听。上笼头就是给马马戴上一个马嚼子,上面连着一根缰绳,骑马的一拉缰绳,马马的嘴就被勒住了,叫往哪里跑,就往哪里跑。”
  “马马好听话?”
  “马马的嘴勒得疼撒,敢不听话?”
  太奶奶比比划划的,终于把黄米同学讲懂了,小人儿听得龇牙咧嘴:“我不上笼头。”
  “你不上笼头?那你怎么要去上学呢?”
  “那不是笼头!”
  “怎么不是笼头呢?没上学就是一匹野马,上了学就上了笼头,就野不成了。”
  “是pre—k(pre—kindergarten,约四岁孩子进的班)。”
  太奶奶问过这个pre—k的意思,所以知道一点大概,便讥讽黄米说:“嗬,你还跟我甩英语啊?欺负我不懂英语是不是?哼,我不管你什么‘普瑞k’不‘普瑞k’,我们中文都叫上学。”
  黄米大概听太奶奶说上学等于上笼头,而他怕像马马一样被勒嘴,于是去找家里的大百科全书求证:“奶奶,我是不是上学?”
  “是上学。”
  “不是,是pre—k。”
  奶奶解释说:“上pre—k也是上学。”
  黄米是个服从真理的人,而他知道奶奶的话基本就是真理,因为每次都是奶奶断案,而大家都认为奶奶断得对,所以他很服气地“哦”了一声,不再跟太奶奶争辩了。
  太奶奶得了理,很得意地对黄米说:“我说了你不相信,你只信你奶奶的。你奶奶还是我生的呢,你知道不知道?”
  奶奶说:“太奶奶,你这种思想不对,我们宝宝是只认道理,不认辈分的哈。谁说得对,就听谁的,是不是呀,宝宝?”
  “是。”
  奶奶见黄米要上学了,特地教他一首歌:
  小嘛小儿郎,
  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
  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那先生骂我懒啊,
  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
  奶奶先给黄米解释了“学堂”“先生”“学问”等词的意思,又把整个歌词讲解一遍,然后问他:“懂不懂这歌是什么意思?”
  “懂。”
  “好,那我来教你唱。”
  黄米学歌是不跟着唱的,可能是不好意思。奶奶也不勉强他,就自己不时地唱一唱,知道黄米会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果然,黄米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有时玩着玩着,就会情不自禁地哼几句,背着他的新书包也会哼哼几句。
  奶奶夸奖说:“还蛮有个小儿郎的样子呢。”
  黄米辩解:“我不是儿郎。”
  “不是儿郎?那你是什么?”
  “一郎。”
  奶奶觉得“一郎”也不算错,就没注意这事。
  结果有一天,黄米突然问:“奶奶,那还有一个狼呢?”
  奶奶一愣:“什么还有一个狼?”
  “你教我的,那个狼的歌。”
  “我教你的狼的歌?我好像没教你什么狼的歌嘛。”
  “教了的。”
  “教了的?”
  “嗯。”
  奶奶知道黄米不撒谎,肯定是自己忘记了,于是虚心请教:“什么狼的歌?”
  “就是那个狼的歌。”
  奶奶越搞越糊涂了:“我教了你狼的歌?”
  “嗯。”
  奶奶想了半天,把挨得着边挨不着边的都拿出来问过了,黄米都说不是。奶奶说:“你唱给我听听,让我看看是哪首。”
  黄米扭捏了半天才唱了一句:“小嘛小二狼。”
  奶奶恍然大悟,不由得哈哈大笑:“哦,你说这个歌呀?那不是狼的歌,是小孩子的歌,小孩就是你哦。”
  黄米还是不明白:“我是一狼撒,那还有一个呢?”
  “哦,你以为是‘二狼’,两个狼?哈哈哈哈,怪不得你说自己是‘一狼’呢!”
  奶奶给黄米解释了“儿郎”的意思,又把这个笑话讲给家里其他人听,于是,大家都用“一狼”来开黄米同学的玩笑:“哇,一狼来了!一狼来了!”
  哥哥有点不好意思,但不发恼,只嘻嘻笑。
  老妈问:“哥哥,那歌里唱的不是‘二狼’吗?还有一个狼呢?”
  哥哥说:“就是你!”
  于是两头狼作状撕咬起来。
  家里除了奶奶,其他人都不怎么赞成黄米去上学,老爸老妈担心儿子在学校受欺负,还怕爷爷会觉得自己“没用”了,要回加拿大去。
  爷爷这次倒是没提回加拿大的事,但不太赞成黄米去pre—k,说在那里学不到什么东西,还得花不少钱,不如等到六岁直接去上学。黄米在家里学的东西,早就超出pre—k的范围了,现在把时间花在学校里,还不如在家待呆着,生活也舒服,又能学到很多东西。
  奶奶说:“你是不是怕起早床哦?如果他不上学,早上就不用起早床,天天睡到自然醒,想什么时候起,就什么时候起。”
  爷爷辩驳:“我怎么会是怕自己起早床呢?我本来就起得很早,再说想睡觉的话,我还可以把他送到学校去了再回来补觉。”
  “他想上嘛,怎么不让他去上呢?这还不都是你自己搞出来的。”
  黄米哥哥想上学的种子的确是爷爷种下的。有段时间,天气不冷不热,爷爷就带着黄米出去早锻炼,黄米骑车,爷爷跟着慢跑,很是天伦之乐。
  有时刚好碰上校车来接学生上学,不论小学初中高中,都是那种黄色大巴一样的校车,刚进学校的孩子,家长大多会陪着孩子一起等车,看着孩子上车,然后“拜拜”啊,飞吻啊,热热闹闹地搞上一阵才散去。
  黄米同学碰到这样的场面,就被迷住了,总要艳羡地站在那里,看人家一个个都上了车,车开走了,家长也散尽了,还舍不得离开那块。
  看了几次,就对家长要求说:“我也想坐那个黄车车。”
  “那是校车哦,上学的人坐的。”
  “我也要上学。”
  老爸老妈都给他泼冷水:“上学好辛苦的,早上好早就要起来,不能睡懒觉。”
  “好。”
  “上学就不像在家里呢,你想下棋,老师说不能下,要跟大家一起玩,那怎么办?”
  “就不下。”
  “上学了爷爷就不能陪你玩了哦,没人陪你玩,你自己玩。”
  “好。”
  “上学了什么都要跟别人一起做,吃饭都要一起吃,你吃慢了,就吃不完,到时间老师就把东西收走了,你还没吃饱。”
  “我吃好快好快!”
  家里人绞尽脑汁,想出了许许多多上学的坏处,但都没能吓倒黄米哥哥。
  老妈说:“就让他去上学吧,如果他不喜欢,退学就是。”
  太奶奶说:“你退学,人家退不退学费呢?”
  “不退算了,那能有几个钱?”
  奶奶也说:“他可能会喜欢上学的,他爸爸不就是自己‘措’(cuo,毛遂自荐)去上学的吗?比黄米现在大不了多少。”
  老爸心疼儿子:“他上肯定是喜欢上的,就是觉得这么小就去受折磨,蛮可怜的。”
  老妈宽慰说:“美国的学校不像国内,没那么严格,又是pre—k,更不会搞那么多作业,应该不会太恐怖。”
  于是家里人倾巢出动,到处搜寻好学校,网上找,向熟人朋友打听,还一家一家挨个去看,像搞科研一样。好在美国的学校都很热情,哪怕是那种生源很充足,新生需要排队的学校,接待人员仍然很热情。
  看遍了方圆几十英里内的pre—k之后,全家一致决定去一家私立的,虽然贵一些,也远一些,但学校的硬件软件都看着不错,老师和学生的比例不大,平均分配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时间就多一些。
  但那家学校比较远,又是私立的,得自己接送,这个任务就义不容辞地落在了爷爷肩上。爷爷对孙子说:“宝宝,你想上学,就是为了坐黄车车,但是这个学校没黄车车坐呢,你还上不上?”
  “上!”
  “你为什么这么想上学呢?”
  黄米同学答不上来。
  爷爷问:“是不是因为学校里有很多人玩?”
  “嗯。”
  爷爷好不伤心:“但是在家里有爷爷陪你玩啊!你更喜欢跟小朋友玩?”
  “嗯。”
  爷爷益发伤心了,对奶奶感慨说:“唉,小孩子的心啊,真是笼络不住,你再怎么巴心巴肝陪他玩,他还是喜欢跟自己同龄的小伙伴玩。”
  奶奶嘲笑爷爷:“你呀,七老八十的了,怎么还像毛头小伙子一样,动不动就失恋了似的。”
  爷爷有点不好意思:“哪里是什么失恋?我是怕他跟我这种老家伙玩惯了,到学校跟般般大的小孩玩不上。”
  “那不是更应该送他去学校吗?”
  “道理当然是这样。”
  老妈开玩笑地对黄米说:“宝宝,你去上学了,爷爷没人陪他玩了,要是爷爷哭起来怎么办呢?”
  黄米很体贴地说:“我晚上和爷爷玩。”然后跑去安慰爷爷,“我晚上和你玩。”
  爷爷夸张地说:“哎呀,多谢了,多谢了,你老人家白天忙着上学,晚上还要陪爷爷玩,好辛苦哦。”
  黄米知道这个“你老人家”一般是用来讽刺人的,但他不明白爷爷这句话的讽刺点在何处,只交待说:“你等我。”
  黄米开学的前一天晚上,可把家里人兴奋坏了,个个都睡不着,黄米自己也睡不着。好不容易挨到天亮,除妹妹还在酣睡之外,其他人都起了床。那天老爸老妈本来都准备请假送儿子上学的,但奶奶坚决不同意,说不用这么兴师动众,越兴师动众,孩子越难适应学校生活。没办法,老爸老妈只好开车护驾了一段路,然后忐忑不安地上班去了。
  估摸着爷爷已经把黄米送学校去了,老爸老妈赶快给爷爷打电话:“怎么样?他哭了没有?”
  “没有。”
  “一点都没哭?”
  “没有。”
  “你离开的时候他也没哭?”
  “没有。”爷爷开玩笑说,“怎么?你们是不是想他哭?”
  “呵呵,那倒不是,就是怕他不习惯。”
  “怎么不习惯?人家习惯得很,我怕他见到老师不会打招呼,人家才会打招呼呢,老师问他的话,他都会答,英语说得好顺溜,一句中文都没带。”
  “你有没有在教室外看一会?”
  “基本没有。别人的家长都是送到就走了,我怎么好意思站教室外看?”
  “人家的孩子是早就上学了的。”
  “反正过一会就该去接他放学了。”
  黄米只上半天pre—k,吃过午饭,爷爷就去接他回家。估摸着爷孙俩到家了,老爸老妈又打电话询问“一狼”第一天的学校生活。爷爷叫“一狼”自己跟老爸老妈说。
  老妈问:“一狼,上学好不好玩啊?”
  “好玩。”
  “你在学校做什么了?”
  “一狼”把学校生活描述一通,兴奋地说:“我在学校交朋友了!”
  “真的?”
  “真的!”
  “是谁呀?”
  儿子兴奋地报了几个名字。
  老妈问:“有没有人欺负你呀?”
  “没有。”
  “老师有没有批评你呀?”
  “没有。”
  “你上厕所了没有?”
  “有。”
  “学校的厕所好不好用啊?”
  “好。”
  “你有没有把尿尿拉裤裤里呀?”
  儿子有点反抗地说:“没有!”
  就这样,下班回到家,爸妈两个赶快把儿子拉到跟前来仔仔细细看了一通,生怕儿子上了半天学,把什么地方上掉了一块似的。
  奶奶吹嘘说:“我说你们不用为他上学操心吧,人家自成人得很,除非不上学,一上学就是好学生。”
  太奶奶说:“才一天噢,莫慌着吹,搞不好是新开的厕所三天香,上几天就不想上了,哭着闹着不肯去。”
  奶奶问:“宝宝,你会不会上几天学就哭着闹着不肯去呢?”
  “不会。”
  黄米同学的自信还真有道理,他的确没哭着闹着不肯上学。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惦记着第二天上学的事,总怕大家忘了叫醒他,总要一个一个去交待:“爸爸,你叫我!”“妈妈,你叫我!”“爷爷,你叫我!”
  有时周末的早上,黄米也会突然爬起来,跑到爷爷卧室里去,着急地问:“爷爷,几点了?你没有叫我!要迟到了!”
  爷爷心疼地说:“儿啊,今天是周末啊,不用上学。不信你去爸爸妈妈房间里看,他们都还没起来。”
  黄米跑到老爸老妈房间里一看,真的,都在酣睡呢,肯定是周末,不用上学,于是他也挤到爸妈床铺上来,接着呼呼大睡。
  我们现在不怕他不肯上学,也不怕他早上不肯起床,不怕他不听老师的话,只怕他太追求完美了,从小就这么追求完美,会不会活得太累?


艾颜妈妈
  我们家妈妈多,太奶奶是爷爷奶奶的妈妈,奶奶是老爸老妈的妈妈,老妈是黄米哥哥和艾颜妹妹的妈妈,而艾颜小朋友是我们家所有人的妈妈。
  艾颜小朋友爱当妈妈这一点,有没有天生的因素,我们不知道,但肯定有家长和亲戚朋友培养的功劳(过失?)。
  妹妹出生后,家里人家外人给她买的礼物,都自觉不自觉地往传统的小女孩礼物方面靠,买得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洋娃娃,从不会哭、不会叫、眼睛不会动、只穿一套衣服的,到不会哭、但会叫、眼睛会动、还“陪嫁”数套衣服或整套房子的,再到会哭、会叫、会动、会吃、会拉尿、会生病的,应有尽有。
  有的洋娃娃更高级,还有情感需求,会感到孤独,需要人陪伴,甚至会“成长”:从牙牙学语变成夸夸其谈,连嗓音都会变化。
  妹妹最早的时候,并不特别喜爱玩洋娃娃,可能那时她自己都还处在谋吃谋喝的初级阶段,生存是第一位的,玩耍还没提上她的议事日程。她那时拿到洋娃娃,不是用来玩,而是用来啃的,所以一不注意就会啃得口水滴滴的。
  哥哥看到妹妹啃洋娃娃,会大惊小怪地喊:“她吃人!”
  那时为了讲卫生,基本不让妹妹玩洋娃娃,要玩一定得有大人盯着。
  后来妹妹拉着大人的手可以走几步了,便经常一只手牵在大人手里,另一只手倒提着她的洋娃娃,搞得很美丽的洋娃娃裙子下翻,露出光溜溜的腿来。
  不知怎么的,妹妹就变成了“洋娃娃控”,见到洋娃娃就要,每次去玩具店,总要抱一个回来才罢休。抱回来之后,玩两下就没兴趣了,但又不让放进盒子里去,要摆在床铺上,结果我们床铺上沿着墙的那两面摆满了洋娃娃。
  以前黄米哥哥跟老爸老妈睡一屋的时候,是睡在靠墙那边的,所以到了晚上我们不得不把洋娃娃们全都搬走,因为哥哥说他好怕。
  爷爷鼓励哥哥说:“儿,别怕,那些娃娃都是假的,不会咬你的。”
  哥哥还是怕。
  爷爷问:“你到底是怕什么呢?”
  哥哥也说不出是怕什么,但他就是怕。
  爷爷很着急:“一个男孩子,这么胆小,长大了怎么办?”
  老爸打圆场:“不急不急,长大了,胆子自然就大了。”
  老妈体谅儿子:“那么长一排娃娃,一个个睁着大眼睛盯着你,别说他怕,连我都有点怕。”
  不过这也让妹妹有了点事做,每天起床后,吃过早饭,奶奶就带着她去“布阵”,把两大洗衣筐里的洋娃娃一个一个拿出来,放到床铺上去。奶奶在床下递,妹妹在床铺上摆,边摆边叽里咕噜,大概是在训斥某些坐不稳的坏宝宝,表扬某些守规矩的好宝宝。
  布这么一个阵,可以消磨掉不少时间。
  到了晚上,奶奶喊:“妹妹,要睡觉了,我们收摊子去哦。”
  妹妹就跟着奶奶上楼去“收摊子”。这回是妹妹在床铺上递,奶奶在床下接。
  收这么一个摊子,又可以消磨掉不少时间。
  爷爷百思不得其解:“你说她早上摆,晚上收,中间连望都不望一眼,到底摆出去是为什么?”
  奶奶说:“你以为这是你下棋?摆好了棋就一定要下?人家要的就是这个摆和收的过程。”
  太奶奶说:“现在不就是兴折腾吗?”
  老妈说:“太奶奶,你好时髦哦,网上的新词一下就学会了,还活学活用。”
  太奶奶骄傲地说:“‘折腾’是什么新词?我们老早就是这么说的。”
  妹妹喜欢上玩洋娃娃,是从一个朋友送了她个带“嫁妆”的洋娃娃起。其实也不是什么“嫁妆”,就是除了娃娃身上穿的衣裙之外,还另有几套衣裙,可以给娃娃换上,进行不同搭配。
  通常都是奶奶陪妹妹玩,奶奶设想一个场景,然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