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汴京春深-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栩垂目揭开碗盖,白的丸子似玉,桂花蜜如金,好一个金玉满堂。他默默地一口吞下一个浮丸子,不想竟然一个囫囵,一路滚烫,直烫到了心口,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烫得他鼻子都发酸了,拧着一对秀眉,咬牙切齿起来。他看看身边的陈太初,陈太初依然老神在在,舀起一个浮丸子,对他比了一比。
  九娘忍着笑递给赵栩一杯冷茶:“浮丸子虽然小,可烫着呢,你们记得要小心些一口一口地吃。哦,对了,你们都会吃的,只有那太贪心的人哪,才会烫坏了嘴烫坏了肚皮!”
  赵栩接过冷茶,怎么听这话怎么不舒服啊,还是咕噜咕噜几口喝了下去。
  九娘不经意地问苏昉:“对了,阿昉哥哥,我也学着你娘那样记了几年札记,觉得深有所获,有什么想不起来的事,就去翻一翻。你娘以前难道天天记札记吗?”
  苏昉舀了一个浮丸子,正咬了一小口,里头猪油拌的黑芝麻馅儿流了出来,他赶紧吸了一小口,才笑道:“差不多天天记。整整两大箱子的札记,我都搬来了田庄,今年晒书日婆婆才帮我晒过的。”
  九娘看着阿昉唇角残余的一丝黑芝麻糊,眼睛发涩,阿昉小时候总吃得满嘴黑乎乎的,被她用手指画出胡子来玩得不亦乐乎。
  赵浅予格格笑了起来:“阿昉哥哥,你嘴上有黑芝麻糊!”众人都笑了起来,六娘和苏昕赶紧互相看自己嘴角有没有沾到。
  苏昉愣了愣,脸一红,取出帕子擦了擦,看向九娘:“阿妧你倒提醒了我,我娘最后两年常进宫陪太后和圣人,和宫里的不少女史十分熟悉,我去找一找那两年的札记,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对了,她当年还在宫里为了一个极好看的小娘子打过鲁王呢——”
  苏昉看向赵浅予,心里默默地想起那次娘亲夜里一边写折子,一边念叨说,阿昉,娘在宫里给你捡了个媳妇,那眼睛啊,什么春水秋水都比不上,太好看了,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看的小娘子,可惜没问出她的名字来。
  那个小娘子,会不会是阿予呢?那时候,阿予才一岁?怎么会有人舍得欺负她呢!
  苏昉忽然心一慌,看着赵浅予一直眨巴着眼睛盯着自己,脸更红了,赶紧转开视线。
  小娘子???!!!对面的赵栩也满脸通红,恨不得把脸都贴在浮丸子上,看到九娘若有所思的神情,赶紧趁人不注意瞪了九娘一眼,伸手在脖子上横着一拉,做了个凶恶的表情。
  九娘只装作不懂,低头啊呜一口咬下去,啊呀,真甜!王婆婆还是和她前世小时候一样,爱放两倍的糖!阿昉竟然还记得这事!赵栩小娘子,你再凶恶,模样还是很好看啊,什么一江春水一泓秋水都比不上!哈哈哈。
  ※
  金乌渐西,书房里杜氏脸色铁青,揪着孟彦弼的耳朵开始训话。大定已下,马上就要往范家送衣裳了,万一被范家发现这个嘴上不带锁的准女婿竟然是个浑话乱说的痞子,亲事还要不要了!那范娘子的娘最是古板不过的!
  孟彦弼脸涨得通红捂着耳朵喊:“亲娘!我是桃源社的大哥!我是大哥啊!您好歹给我留点脸——啊啊啊!”
  魏氏把笑成一团还不肯出门的女孩儿们往外推:“去玩去玩!回去了可没有秋千了!”
  被魏氏推出来的九娘,坐在秋千架上,紧握绳索,用力往前一荡,双腿并直用力往下弯曲,一下一下,秋千渐渐地高了起来。
  葡萄架下的赵浅予看着九娘越来越高,羡慕地说:“原来真的可以自己荡秋千啊,不用人推呢。”
  苏昉笑着说:“这个不难,多试试就会了。”
  “阿昉哥哥,你也会吗?”
  “嗯,会,你肯定也行的。”
  赵浅予忽然羡慕地说:“阿昉哥哥,你和阿妧好亲近,好般配啊,真像一家人似的!”
  她转过头,看到哥哥赵栩眯起了桃花眼瞥着自己。啊呀,这是很危险的信号!亲哥哥啊,妹妹我是在帮你好吗?刚才书房里面阿昉哥哥简直迷死人了,好想抱住他跳几下!今天阿昉哥哥最帅了!比太初哥哥还帅!阿妧看他的眼睛闪闪亮,万一阿妧喜欢阿昉哥哥呢?你抢我再多桂花蜜藏着,让我送再多礼物也没用啊。啊呀不好!哥哥站起来了!逃!
  赵浅予立刻站起身抱住六娘:“六姐,苏姐姐!你们陪我去玩秋千吧!”三个人笑着翩然往树下走去。
  苏昉呆了一呆,想要解释什么,却没来得及说出口,无奈地看向赵栩和陈太初,笑了笑:“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
  赵栩看着树下的九娘,扬起了下巴:“既然结社了,我们八个就都是一家人!”
  陈太初笑着,继续剥着葡萄皮,平时摆弄长剑弓箭的修长的手指,轻轻撕开紫色的葡萄皮,转了一圈,莹润如水晶的葡萄直接掉落在青瓷大碗里。
  赵栩忽然转过头,看向苏昉和陈太初:“我们都是一家人,但,阿妧是我的。”他唇角含笑,语气温柔。
  苏昉一怔。陈太初蓦地停下了手,抬起眼。赵栩的眼中澄清一片,含着笑,似乎什么都明白。
  陈太初不禁也弯起了嘴角,柔声道:“六郎。阿妧是她自己的。”
  苏昉看着他们两个,并没有火花四溅也没有尴尬场面,他不担心赵栩和陈太初会兄弟反目,他们两个都是真君子。陈太初说的对,阿妧是她自己的,只可惜生在孟家三房,恐怕她自己也做不了主。暗叹口气,苏昉对赵栩说:“阿妧是我的妹妹,像亲妹妹一样。”
  赵栩想了想,点点头:“太初你说的也对。阿妧的确是她自己的,那么,我是她的好了。”
  他笑颜绽开,璀璨光华流转,美貌不可方物。
  陈太初看着赵栩的笑容,不知为什么,心里似乎也放下了一块大石头。他没有看错六郎,六郎也没有看错自己。他们就是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
  “她高兴就好。”陈太初笑道。
  赵栩扬起眉:“那是当然,她高兴才好。”
  两个少年,又一次目光交会,含笑对视,坦荡荡如黄钟大吕清潺潺有赤子之心。
  他们喜爱的少女,想要守护的少女,正和姊妹们在秋千上欢声笑语。
  苏昉微微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不急,他们至少还得再等个四五年吧。再看到秋千上拼命蹬腿的赵浅予的娇憨模样,还是有一点想告诉她,自己和阿妧,就是亲如兄妹的一家人而已,不知道赵栩会不会告诉她这句话。
  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直到晚霞漫天,桃源社众人才依依不舍离开田庄。赵栩在马上细细把玩着六娘九娘上车前送的长鹿皮手套,朱红的线缝密实精致,十分精致好看。腕口镶嵌了一圈黑色狐裘毛,手背虎口处用朱色丝线绣着一朵熊熊火焰,燃烧正旺,灼如烈日。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原来在阿妧心里头,自己是火。太初是山。孟二是风。苏昉是林。阿妧竟然连《孙子兵法》都看,这家伙!
  但是很好,火很好。摧枯拉朽,不可遏止。他抬起头来,前面的孟彦弼正策马来回转圈,高举着自己的领巾:“果然是风的样子!哈哈。”领巾在风拂如战旗。
  看到他们几个都在看自己。孟彦弼振臂高呼:“我们必胜!”
  他们从晚霞漫天处缓缓进城,竟油然有一种阔别已久重回尘世的感觉。
  

第97章
  到了中秋节这日,老天不作美,竟淅沥沥下起雨来。汴京城里的文人雅士们一片哀嚎,这月还怎么赏!各家正店脚店酒家门口挂出去的新酒招旗,在秋雨里也湿哒哒黏糊糊地打不起精神。杨楼、白矾楼这些数一数二的大酒店,幸亏前几日就重新搭建了彩楼,花头画竿和醉仙锦旗密密地排着。也有那些雨天不减兴致的风雅人,撑着油纸伞,挨家挨店地试饮新酒。
  等着中秋夜赏月放水灯会情郎的娘子们在闺中也发起了愁,这撑着伞穿着木屐在汴河边上放水灯,怎么能金翠耀目,罗琦飘香?又怎么能飘逸如嫦娥,宛转如洛神?
  翰林巷孟府翠微堂里,吕氏也在愁,按风俗,家里十二三岁的小娘子们都该在中秋这日换上成人服饰去汴河放水灯,以后就不再做女童男童打扮了。前年、去年的中秋都是那么好的月亮,六娘却要等九娘今年一起换衣。她看看面前已经换了娘子服饰的两个女孩儿,又叹了口气。
  梁老夫人一贯地笑眯眯:“下雨也没什么,汴河下雨也好看。东水门离家近得很,你们去了,替婆婆也放上两盏水灯。”
  贞娘笑着递给六娘两盏琉璃菡萏灯。六娘福了一福接了,又对吕氏笑道:“娘,您放心,我们不去夜市了,就在东水门那边玩一会就回来。不然您给我精心准备的衣裳都没人看得见!”
  吕氏细细看看女儿头戴太后娘娘前几日赐下的金丝花冠,藕色双蝶穿花绫绣褙子,十二幅珠裙褶褶轻垂地,细腰袅袅,披帛和双鸾带随裙垂落,面如皓月般高洁,眼若晨星般明亮,端庄高贵,不失娇媚,心里一酸,笑着点了头:“好,你们好生跟着大伯娘,别走散了!若是有那登徒子来搭讪,赶紧让你们二哥都打了去!”这一到年节,汴京城的狂蜂浪蝶全出动了,七夕中秋元宵,总有不少好人家的小娘子被骗了私奔而去。做娘的可不能掉以轻心!
  杜氏笑着说:“弟妹且放心,我看着呢。”
  九娘笑着挽起六娘的手臂:“二伯娘放心!二哥可是拳打南山斑斓虎脚踢北海混江龙的人!”
  老夫人在罗汉榻上笑着说:“你们几个再不去啊,那二郎保管记得又要爬上树做猴儿了,快去吧。”
  看着姐妹两个提着裙子出了门,吕氏问老夫人:“七娘也一直等着今天换娘子衣裳,娘?”
  老夫人叹气:“钱婆婆说了,不行。那两个心思还没扳过来,不能就这么解了禁足。”
  吕氏小心翼翼地问:“钱婆婆可替阿婵算过了?”
  老夫人垂下眼皮:“算了,说阿婵是极贵重的命格。”
  吕氏松了口气,既然进宫躲不过去,总希望女儿能走到那高处。
  老夫人默然不语,细细摩挲着手上的数珠。钱婆婆还有一句话:“斯人贤淑,惜福薄耳!异日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
  还有阿妧,钱婆婆算完却只有一个字:“无”,再不肯多言。
  夜幕中的汴水在秋雨中静静流淌,东水门沿岸灯火通明,那些撑着各色油纸伞的娘子们笑着将水灯推入河中,不断地凑到一起说起悄悄话。隋堤上的密密垂柳下,一群群锦衣少年有朝着她们招手的,大笑的,也有和意中人含情脉脉相望的,天上无月可望,人间缠绵可赏。
  虽然无月,汴河上的画舫船只依然不少,有身穿榴红舞裙的歌姬乐舞,不顾细雨绵绵,在那高高的船头伴着丝竹声纵情歌舞。小船的船沿边,偶尔也会探出一双皓臂将那水灯轻轻放入汴河之中,顺流而去。
  “缓留丝竹醉韶华,可留春色在我家?”阮玉郎斜倚在画舫的阑干边上,细雨浸湿了他的鬓角和眼睫,远看似画,近观似仙。他横过一管笛子,置于淡粉近白的唇边,缓缓吹了起来。
  这笛声却不是江南靡靡之音,也无婉转缠绵风流,竟有千军万马的气势,开阔高亢,忽地又停在一个长音上,不似在这汴河上,倒似在那无边草原或沙漠之中。
  船舱内忽地一阵琵琶声跟着他的笛音攀援而上,急切如雨打芭蕉,激烈如金戈铁马。
  不多时,汴河上再无其他丝竹之音,那轻歌曼舞的红衣舞伎,径自跟着这琵琶声笛声,大开大合,慢似雪落中原,急似旋风扫叶,旋转极快时,岸上人只见一朵鲜红盛放。
  东水门这一片的游人,早已静了下来,神魂俱夺。
  九娘几个刚刚会合了赵浅予苏昕她们,正待将琉璃水灯推入河中,却不禁被这雨中曲、舫上舞深深吸引住了。
  赵浅予不擅乐曲,忍不住转头看向九娘。九娘压低声音,唯恐扰了乐声:“那琵琶奏的是《楚汉》。笛子不似我们中原的笛子,有些怪。”
  随着琵琶声越发激昂,笛声越发高亢,岸边传来两声清啸和剑吟,两个青衣少年郎跃上一块大石,拔剑起舞,瞬间戈剑星芒耀,鱼龙电策驱。
  东水门的一众人等纷纷看着剑舞,听着乐声,如痴如醉,连叫好声都无,生怕惊扰了这难得的奇遇。
  琵琶声和笛声交会,如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岸边众人似乎听到金声、鼓声、剑声、驽声、人马辟易声。大石上的剑影如雷电疾驰,裹住那两道身影,大有一剑霜寒十四州之气势。忽地笛声骤低,不绝如缕,琵琶俄而无声。两剑也遂蜿蜒,抽剑步霜月,拂剑照严霜,依稀可见两个少年春花秋月,胜过汴水光华。
  闻者刚刚要吁出一口气,笛声又渐起,琵琶声浑厚如隔窗闷雷,有怨,似楚歌;有凄壮,似项王在悲歌慷慨;有婉转,似依依不舍别姬声。石上剑随乐动,双剑分离,顿有孤剑托知音之意。少时琵琶再急切起来,如陷大泽,有追骑声直到乌江。那笛声一高再高,直上云霄,噶然似有项王自刎声。琵琶声如雷动,余骑蹂践争他头颅声。最终幽咽泉流冰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众人回过神来,石上少年却已背向而立,各自以指弹剑,剑声长吟如叹息。
  赵栩和陈太初望向汴水之中,那小船已渐行,舱内响起几声琵琶音叮咚如泉水,船头站起一白衣人,在雨中对着他们扬声笑道:“剑好!少年郎也好!”
  赵栩清啸一声,大笑道:“曲好,你也不错!”
  陈太初抱剑叹息一声,和赵栩相视一眼,跃下大石。
  九娘回过神来,看身边众人,都面有悲愤,隐有泪痕,不由得暗自叹息了一声。她提着自己的羊皮小红灯,走到最近水的地方,看到画舫上那红舞裙匍匐在船头,不复飘摇之姿,再想去看那传来天上曲的小船,绵延不绝的水灯中,只余隐约的水纹。
  身后忽然传来赵栩的声音:“阿婵她自己想进宫吗?”
  九娘一怔,转头见赵栩和陈太初并肩而立,正看着汴河。她望向眼前汴河,河中点点光芒,如星辰倒挂。九娘蹲下身子将小红灯放入水中,轻轻拨了拨水,黯然道:“这哪是想不想的事呢?”
  陈太初柔声道:“事在人为。若是不想,咱们就一起想法子。”
  赵栩蹲下身帮着九娘拨水:“对,别忘记我们八个人可是做大事的!”
  九娘被他的口气逗得噗嗤笑出声来:“好,你们可有什么法子让太后娘娘改变主意?”
  赵栩看着那羊皮小灯飘走,吸了口气:“西夏兵分两路,往渭州去了。若是战事一起,爹爹明年肯定不会选秀的。”
  九娘一愣:“要打仗了吗?”选秀是一回事,太子妃又是一回事,他们想得太简单了。
  陈太初点点头:“夏乾帝狼子野心,这次十万大军前来进犯,必然不肯空手而归。”
  九娘长叹了口气:“百姓何罪!”忽然明白方才为何他们按捺不住要随着琵琶和笛声舞剑了。他们俩是不是也想奔赴沙场保家卫国?
  六娘带着赵浅予她们也纷纷提着水灯走到他们身边,七嘴八舌中,将水灯放入河中。
  苏昉走到赵浅予身后,轻声叮嘱:“你们都小心些,别离水太近了。”想到金明池的落水一事,他还心有余悸呢。
  赵浅予转过头,笑开了花:“嗯!阿昉哥哥,我放了两盏水灯,一盏替我娘放的,一盏替你娘放的,当是谢谢你帮我做的孔明灯!”
  苏昉静静地看着她,不言不语。赵浅予看着他眸子中倒映着汴河里的万千灯火,呆了一呆,脱口而出:“阿昉哥哥真是好看啊。”语气颇有垂涎欲滴之意。
  苏昉刚被她感动得厉害,一刹那又被她弄得哭笑不得。
  杜氏在堤上大声催促:“雨越来越大了,我们回家去了。”转头又劈手给了孟彦弼一巴掌:“好好的大礼,互送个衣裳而已!我让你关住嘴巴,你去夸丈母娘好看作甚!白白落了个油嘴滑舌的名头!”
  孟彦弼不躲不闪:“娘,您回家拿马鞭抽我吧!我错了!我该打!”本来丈母娘答应范娘子今日随妹妹们一起来放水灯的,结果他没忍住多讨好了几句,丈母娘就沉下脸了。
  众人三三两两地走回堤岸上头。雨果然越发细密了。
  赵栩在九娘身后,看着她今夜只穿着楺蓝衣衫杏黄长裙,梳了双螺髻,带着一个珍珠发冠,好不容易忍住了问她为何不穿送去的香罗碧新裙子,只轻轻地说了句:“我知道娘娘不会想要你六姐只做个女史,你放心就是。”
  九娘脚下一停,竟然不知道答他什么,侧身微微福了一福,点了点头,提起裙子,往岸上走去。
  陈太初拍了拍赵栩:“看来你说的不错。太后娘娘恐怕是那个打算。”
  两个少年郎低声说着话,缓步上了堤岸。
  ※
  汴水秋雨相交映,小船悠悠荡荡,伴着星河缓行。
  “此曲只应天上有,好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