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宁天下-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换在旁人眼里只会觉得这人温雅大方,果然不愧是赫赫萧家的嫡子,李凤宁却能看出其中的精心来。
只不过……
在渭阳都打过照面了,他回宁城报信后还能不管不顾地再次出来抛头露面;满京师的谣言都说她为个青楼伎子能连家都不回,他却刻意把自己打扮成一副素淡干净的样子晃回她面前。
对于努力表达“他根本不想嫁给她”这个观点,萧二还真是不遗余力。
被人如此“委婉”地拒绝不是一种良好的体验。只不过李凤宁眼下心思不在这上头,又因她也对萧端宜这个人也没有什么想法,所以心里虽然不爽快却也转瞬就抛诸脑后。她只是转向萧令仪,微抬起一点唇角,将表情维持在足够温和却又不是微笑的地步,“令仪寻我有事?”她说着又再取出一只杯子来,斟了茶然后伸手指了指书案前的两把椅子,示意他们坐。
萧令仪显然满心都被事情占满,以至于连道谢都忘记,直接就这么坐下了。她才沾上椅面就抻长脖子,嘴都张开了却仿佛想起什么,硬生生地忍住,然后朝萧端宜看了眼。萧端宜倒是规规矩矩地欠身谢过才坐下,只是接触到萧令仪的眼神后眉头一皱脸色一沉,神色里的不悦表达到了旁人都不能装不明白的地步。萧令仪顿时蔫了两分,再开口时连声音里都带上一股垂头丧气的意味,“五殿下厚爱,只是我,我……”
“我”了半天,却到底没把推辞的话说出来。
“令仪虽然痴心好武,到底年轻识浅,也从没带过兵领过将。”萧端宜接口,声音不温不火,“若是寻常演练,五殿下吩咐一声令仪必欣然从命。只如今剿匪乃是正经的朝廷大事,令仪一介白身,实在不敢腆颜应承。还请五殿下见谅。”
萧端宜这一番话娓娓而来,先摆出萧令仪年轻,后又点出她并无官职在身,再砸出“朝廷大事”来,句句都算是有条有理。加上他语声柔和嗓音清柔,不知不觉就能人听了进去。而萧令仪虽然一副心有不甘的懊丧模样,却只是坐在那里垂头丧气,半点没有反驳截断的意思,显然她心里再想点头,却仍然认可了萧端宜代她决定。
这兄妹俩倒是关系好。
李凤宁看看这个萧端宜,又看看萧令仪。
李凤宁见多了亲生姐妹都不合,譬如太女与几位皇女,又譬如她和李鸾仪,眼下这两个只是从堂兄妹却如此亲近。李凤宁一时间倒是对能教出这样两个孩子的萧刺史有了几分好感。
只是,好感归好感。
李凤宁的目光定在萧令仪身上。
谢云亭出事之后,她不顾母亲的反对多次来到渭南查探,既能念旧就不会忘本。她会蒙面教训巡河官,虽然看着稚气任性,也是胸有正气、急公好义。而违背本意也愿意听哥哥的话,推展开来足可见孝悌上头也没有问题。
最妙的是,她娘还是燕州刺史。
李凤宁浅浅一笑。
这么个人,她是不可能就这么放过的。
她一边又替自己倒了茶,一边说:“令仪可有想过将来?”
萧令仪显然没预计到她会说什么将来,足足的一愣之后只是跟着重复了一遍,“将来?”
倒是萧端宜眉头皱了下。
“萧刺史到了四品的确是可以荫封,却最多荫你个七品的闲职。若不想你蹉跎一生,必然送你去京师萧家。”
李凤宁还藏了一句话没说。
其实除了荫封,还可以举荐。只是当初先帝是因为燕州谢太守尾大不掉,才特特将萧明楼给“刺”进宁城。如果萧明楼把女儿安排进太守府里做事,就是明说了她已经跟谢太守同流合污,那她的仕途也就可以到此为止了。
显然无论是萧令仪还是萧端宜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李凤宁只一句话就让整间屋子的气氛都沉了下来。
“进了京,你能走的无非两条路。一是靠萧明堂,二是去科考。”李凤宁继续缓缓地说着。她语调轻松平常,仿佛说着最无关紧要的事,可是与兄妹两越来越沉肃的表情,倒是相映成趣,“第一条,你自己得会钻营,第二条么,只怕你费的时日会有些长。”
萧端宜在椅子上动了动。
别人当着他的面,直呼他母亲的姓名还真是一种相当新鲜也相当令人不舒服的体验。可偏偏这人的身份,她的确就是有资格那么不带敬意不带客套,那么连名带姓地叫。
而萧令仪,表情里的茫然更多了。
看萧令仪这模样,只怕从不知道察言观色是什么滋味。媚上欺下、孝敬贿赂之类也不知花上多少年才能学会。
至于读书,也不是李凤宁小看她。
整个京师的高门大户里,母亲官越大女儿肯认真读书的就越少。而萧令仪醉心武艺,想她逼迫自己拼命读书,似乎也不太可能。
“五殿下以为如何?”萧端宜突然开口,声音完全不若之前淡定,“令仪领兵去灭了贼寇,殿下就能保她有个好出身了?”
李凤宁瞄他一眼,笑了。
“我这回出京,本来就只是为了看看燕州。我没想生事,却还是闹到如今这副田地。”李凤宁说着,不由得唏嘘一声,“现下就算我想退都没法退了。不用等我回京,参我的折子就肯定已经堆到勤诲斋的案头上。”
李凤宁语调还算轻松,却听得那兄妹两个对看一眼后,沉默下来。
“贼寇灭不掉对我不是好事,但是清缴干净了,我的麻烦也未必就能少点。”李凤宁目光一转,看着萧令仪,“但是令仪你就不同了。”李凤宁的声音不由自主地轻柔了几分,在傍晚渐渐暗下来的屋子里,仿佛吸纳了某些眼睛看不见的东西,然后缓缓地从耳朵渗透到人心里去,“用兵又不像做文章,有纸有笔就能来一篇。眼下你若是能领着人去剿匪,败了于你是‘年轻识浅’,于我是债多不愁。但若是胜了……”
“胜了……”萧令仪虽然声音也不响亮,可她眼里跳动的火苗却任谁都可以轻易看出来。
“令仪你慢慢考虑,到明晨来答复我就好。”






第102章 两个他
殷六曾经说过,这世上就没有李凤宁哄不来的人。
她是李凤宁的表姐,说话时自然会带上偏袒,可即便只有一半是真的,用在萧令仪身上也绰绰有余了。她这几句煽风点火的话一说出来,换到年长些,又或者城府深些的人只怕立刻就要觉得不尽不实起来,可萧令仪却显然不是那样的人。她目光炽烈得连瞎子都能看出来。只是她刚张了嘴,却被萧端宜抢了先。
“兹事体大,”他柔和平缓到几乎听不出情绪的声音响起,生生把话噎在了萧令仪嘴里,“请容我们仔细考虑。”
他只一句话,就轻易吹凉了萧令仪发热的脑袋。只见她虽然露出点意外,却在瞟了萧端宜一眼后闭上了嘴,略略一思索后,郑重地朝李凤宁点了点头。
李凤宁顿时一阵惋惜。
刚才要是能哄得萧令仪脱口而出,事后就算是萧明楼和萧明堂一起否认都无济于事。萧令仪是刺史府的嫡长女,断然没有反口覆舌的道理。
只是现下……
李凤宁看了萧端宜一眼。只要一放这两人出屋子,凭萧端宜的本事一定能把萧令仪劝得服服帖帖,她想把这个人扒拉到自己身边的想法只怕是没有可能了。
“令仪,”就在这个时候,萧端宜突然说,“你刚才不是说明日巡逻要重新排班?”
萧令仪眨了眨眼,在萧端宜转头看了她一眼的时候才应了,“对……对,差点忘了。”她朝李凤宁一点头,“五殿下,那我就先出去了。”
理由再生硬,李凤宁也没有拦着不让她走的道理,只能点头应好。
萧令仪倒是一向干脆利落,只是在拉开门一只脚都已经跨出去的时候,回头朝萧端宜看了一眼。萧端宜背对着门,与他对面而坐的李凤宁却看得很清楚。萧令仪的表情里虽然带着点惋惜和不舍,但是她看着萧端宜的眼神里却充满信赖。
李鸾仪还是她的亲妹妹呢。比起眼前这两个只是从堂兄妹的人来,还真是……
李凤宁眨了眨眼,将那些不合时宜的念头像灰尘一样拂去。
冬季天暗得早。萧氏兄妹踏进屋子的时候不过昏暗些,说了一会话的功夫,竟渐渐地有点伸手不见五指。李凤宁起身去拿了火石,点亮了书案上的几根蜡烛。
待抬起头时,不由一愣。
蜡烛比不过日光,离书案略远一点就暗沉沉的一片。萧端宜的衣服淹没进一片暗色里,唯独脸上的神色却可以看得清楚。
他依旧坐姿端正,但是半垂的眼睛和微抿的唇却令他整个人都散发出一股忧戚的味道。
李凤宁垂下眼眸,慢慢把火石放回原来的位置。
“就……”萧端宜抬起眼睛,平静地直视着李凤宁,“非得是令仪吗?”
他的声音依旧平缓得毫无起伏,却因为那一点迟疑,露出了其中的不安与……
萧瑟。
李凤宁瞬间便知道,萧端宜只怕是“明白”的。
李凤宁如此卖力,当然并不是只为了眼下渭阳的贼寇而已。萧令仪如果成了她的人,那么李凤宁必然要尽心扶持她。毕竟萧令仪越强,对李凤宁的助力才能越大。而对萧家来说,虽然现阶段没有必要对一清二白的李凤宁示好,却也没有必要翻脸成仇。所以如果李凤宁能勾得萧令仪应承下来,作为亲娘的萧刺史心里或许不舒服,但是萧氏应该会接受既成事实。
从正面来说,这是对两方都有利的事。但是反过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
谁都知道李凤宁不会甘于做个富贵闲王,但凡看李凤宁不顺眼的人,想也知道会先从萧令仪下手。毕竟相比起扳倒李凤宁要承受新帝的怒火,谁都会觉得工部尚书和燕州刺史要好对付多了。而眼前的这个萧端宜,只怕放在第一位的不是萧氏的利益,而是萧令仪这个人的平安喜乐。
他看到的萧令仪,只怕永远都是“妹妹”。
半晌,李凤宁不由轻轻一叹。
“如果有除了令仪之外的人,”李凤宁看着萧端宜,“你说,我换。”
萧端宜一怔,他显然没想到李凤宁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我用心的确不纯,安阳也不是什么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方。”李凤宁尽量表达自己的诚恳,“但令仪就算不姓萧,依然是个可交可信之人。”李凤宁有感于眼前这人对妹妹一片呵护之心,不由得就多了句口,“能选的话,我倒希望她是我的妹妹。”
李凤宁只是因为端宜和令仪兄妹手足情深,再想到李鸾仪才一时感叹,没想到对面萧端宜一听这话,突然眼睛一眨就垂下眸子,倒是一副有点赧然的样子。
李凤宁说的时候没反应过来,此时一看对面那人的反应,顿时一僵。
坏了,她说错话了。
这萧端宜先是在渭阳和宁城来回跑,现在又一副十分明白的样子,令李凤宁一时忘记对方是个男人,说话间没了顾忌和回避。换了别的男人说这种话只是流于轻浮,可眼前这个男人不同。
他们是有过口头婚约的。
李凤宁一时尴尬起来。
她这么说,倒好像在表白一样。
可她真没这个意思。但是话已出了口,她又不能解释什么。难道她能对着萧端宜说,其实她根本没有娶他的意思,叫他不用多想吗?
李凤宁懊恼起来,而先头显得十分沉着的萧端宜在这种时候也无法接口。屋子里两个人都不出声,满屋子的安静衬得气氛更加尴尬奇怪起来。
就在两人的表情都越来越不自在的时候,隔间门口突然响起一道软嫩的声音,“小姐……”
李凤宁的目光逃也似的看过去,却在看清楚之后又是一呆。
十四。
这个在李凤宁眼里从来只是个冷血杀手的少年站在隔间门里一步的地方。他发髻松松的,明显大了一圈的里衣领口也松松的,虽然没有露出多少皮肤,却显得脖颈异常细嫩。他抬起手,用遮住他大半个手掌的袖子擦了擦脸,然后对李凤宁露出一个带着七分柔软,还有三分撒娇似的浅笑,“小姐,我困了……”
李凤宁下意识转眸去看萧端宜。他虽然依旧保持着敛目低首的样子,表情却很冷。
……也好。
“二公子,时候不早了。”李凤宁看着萧端宜。
萧端宜似乎想皱眉的,眉头一阵抽动却到底忍住了。他抬起头看着李凤宁的时候,眸子里闪过一丝微乎其微的恼怒,虽然转瞬间归于无痕。然后他一脸淡然地,仿佛再平常不过地说:“的确不早了,那么,端宜告退。”说着,也不待李凤宁反应,自顾就退出了屋子。






第103章 少年郎
萧端宜一走,整间屋子便再度陷进一片安静里。
李凤宁才舒了半口气,目光落到十四身上时气息又是一滞。先是宁城来人再是萧氏兄妹占了她全部的注意力,等屋子里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之前的情景突然又一跃回到她的脑海里。
唇上柔软的触感,还有那一声……
“喜欢”。
李凤宁垂下眼睛。
一个愿意跟她跳崖,愿意同生共死的人,无论对谁来说都是特别的。而在那之前,海滩上救下谢璩,酒楼里打听消息,暗巷里抓住巡河官,李凤宁对谁都可以承认如果不是有十四在,她一个人根本无法做到这些事。甚至于她现下能活动自如也都是多亏十四。在隐岛不是他伸出胳膊替她挡了石头,说不定她连跳海的机会都不会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的确需要他,但是这并不代表她就能回应那声“喜欢”。
耳边响起一阵悉索的脚步声,然后一具身体贴上了她的后背,再之后那人把下巴也搁在她的右肩上。
在任何其他的念头出现之前,这股沉重的温暖首先涌了上来,以至于李凤宁一时怔忡起来竟然忘了要反对。
那个时候,当李凤宁背着奄奄一息的十四泡茫无边际的大海里,十四也是这样伏在她的背上。与冰冷沉重,还有无穷无尽的绝望相伴的那一点点温暖,时时刻刻提醒着她,还有一个人仰赖着她。
“她放弃了,另一个人也会死”。
如果不是这个念头一直支撑着她,她根本游不到岸边。
“回安阳之前,我想继续睡在你身边。”
李凤宁眉头微蹙。
此地到底是巡河署衙。衙役们虽用木板和椅子再支了一张小榻,可地方实在太小,所以离李凤宁那张榻也远不到哪里去。白天还能看见仅容一人横过的缝隙,夜里一熄了灯,直与同榻而眠也没有多少区别。
先前因陋就简,如今十四这么特意一提,反倒让李凤宁觉得有点别扭起来。
到底是,跟她说过“喜欢”的人呢……
“在你身边睡得好。”十四顿了下,却显然不知道李凤宁是什么心思,随后犯困似地拿脸蹭了蹭李凤宁的肩膀。
李凤宁听着心里一软。
从隐岛回来的头几晚即便她也恶梦连连,一闭眼就觉得自己仍然在寒冬的海里飘着,惊醒之后还是十四绵长却安稳的呼吸让她定下神来。这十四本来就惧水,夜里想有个人在不远处倒也合情合理。
“萧端宜,”十四带着几分含混的声音才再度在她耳边响起,“是故意的。”
十四的声音很软,昏昏欲睡似的,只是这绵软拖沓的声音却听得李凤宁一愣。
什么叫“故意的”?
李凤宁脑中回想了一遍刚刚的情景,也没想出个大概,只好拍了拍十四的手,示意他放开她。十四也不知道是没反应过来还是不乐意,过了好一会后才松开手,然后慢吞吞地转身到椅子的侧边,靠在书案上低头她。那双猫一样的大眼睛里满是迷蒙困倦的光,再连着一身宽大的衣裳,直让李凤宁觉得他随时都会睡过去。
“……为什么这么说?”
“萧令仪出去之后,萧端宜的样子不是假装。”十四似乎有点不知道怎么表达,“却是故意的。”
不是假装,却是故意?
李凤宁一挑眉,倒是有点明白了。
现下想想萧端宜关心萧令仪不假,可他毕竟是大家公子。哪能像小家小户的郎君一样眼皮子浅,只想把妹妹挂在腰带上呢?
李凤宁不由朝门口的方向看了眼,终于咂摸出几分味道来。
也就是说,她刚刚是被人使了一出美人计了?
李凤宁想明白之后,首先升起的感觉倒不是恼怒,而是荒谬。
就算她没在宁城谢府里看见那一幕,萧端宜也不是第一回见了。在京师就阴阳怪气,渭阳再碰见时也不假辞色,回去宁城后一趟后态度却突然转变。他这是指望她突然失忆呢,还是打量她没见过长得好看的男人?
“你不喜欢他?”十四一边说着话,一边拿手揉着眼睛,声音里带出一点淡淡的困惑。
李凤宁这回却是结结实实地一愣。
她抬眼看去,这眉眼精致的少年只是表情平静地看着她。
“难道我应该喜欢他?”
“萧端宜,现年十八岁。工部尚书萧明堂嫡子,家有一姐一妹。因体弱于三岁时送至燕州宁城养病,寄养于燕州刺史府中。萧明楼与正君均极为疼爱萧端宜,自幼充作女儿与萧令仪一同教养。萧府所延西席曾评之曰,端宜聪敏灵慧,资质实在令仪之上。”十四顿了顿,“他在刺史府里协理管事已经有好几年,刺史府名下约有一半产业都是他在打理。”毫不掺杂一点情绪的平铺直叙之后,十四直视着她。
在不久之前的青楼里,被李凤宁拆穿伪装之后,十四看着她的目光像狼一样冰冷孤寒。即便当时他因窒息而满眼泪水,却丝毫不显孱弱,浑身上下那股野性难驯、即便鲜血淋漓也要咬碎敌人喉咙的气息,足以能让任何人不寒而栗。
但是现在站在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