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宁天下-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凤宁眨了眨眼之后,之前那副讥诮再度一闪而逝。“我能是谁?”她的声音里漫着一股轻嘲,“不过是甥女和堂妹而已。陛下疼我,大姐姐疼我,我也就是想尽一分心罢了。”
虽然她语调和神态实在称不上恭敬,但说的话却令李端一怔。她再开口时虽然依旧皱着眉,可到底声音已经软和了几分,“这与皇姐又有什么关系,净胡说。”
“拖延下去,不是伤了大姐姐的名声,就是揪出背后那个人。”李凤宁这回却说得极其认真,“无论那个人是谁,伤心和难堪的都是陛下。乘早寻到源头掐了,能大事化小最好。”
宋章一时惊异无比。
皇家的孩子不会天真烂漫到以为世界非黑即白,不会嚷嚷着必要惩罚元凶,这个宋章早就预料到了。只是她原以为李凤宁是想为太女正名,却不想她居然想的是圣人。宋章不由自主地去看李端,果然看到了一脸讶然。
做娘的只想置身事外,做女儿的却想着顾全大局。
这样的李凤宁……
得圣人宠爱,果然是有道理的。
“凤宁告退。”李凤宁见李端不再说话,非常利落地离开了书房。






第53章 信息
“孟姐姐,”李凤宁站起来笑道,“你终于来了。”
当小二挑开门帘,将孟溪引进富春酒楼二楼雅间的时候,李凤宁已经在里头等候多时了。她先朝当先进来的孟溪拱手致意,随后又朝跟在孟溪身后的萧令仪点了点头。
能一句话就让李凤宁安分守己的人,这安阳城里不是没有,但其中却绝对不会包含魏王李端。李凤宁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东宫的外人,太女有事她自然不可能在一旁光看着什么也不做。只是她在京师里混得再好,能打听到最多的消息,邺城毕竟远在千里之外,听人亲口说已经是隔了一层,更何况她如今知晓的不过是些“大概”、“也许”和“好像”。于是自自然然的,她就想起了那个能做沙盘的孟溪。
踏进雅间后,显然有点不安的孟溪先忙不迭地回礼,然后才想起什么似的转过身看了眼身后的萧令仪。“大小姐来信说有要紧事,我就请了令仪同来。”孟溪道,“她比我聪敏许多,应该能帮上大小姐。”
李凤宁下的帖子上也没说让孟溪单身前来,她便是多带一个人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先前李凤宁看见萧令仪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此刻她这一番话说出口,反倒勾得李凤宁多看了她们两人一眼。
孟溪的脸在忠实地表达着“心虚”这个词,而萧令仪却是淡然镇定多了,李凤宁看过来她就看回去。
“孟姐姐客气了,两位请坐。”李凤宁略一顿,侧身让了一步,“随儿。”
被李凤宁掩在身后的随儿抬起头来,话未出口先憨然一笑。他放下手里正在研磨的墨,低头福身行礼:“随儿见过两位小姐。”
他虽然穿了一身窄袖长裤,可那张清秀粉嫩的脸任谁都不会错认成女孩。
大户人家的小姐身边养着眉清目秀的小厮本是常事,但无论如何伶俐也好,那也只是玩物一般的存在。如果李凤宁今日是请两人过来饮宴玩乐,有个清秀的小厮还算正常。可她之前明明说的是要商量要紧事,而这小厮面前还有摊开的纸笔和研好的墨汁,就不得不让人觉得李凤宁实在是太“不拘小节”了。也所以孟溪脸上倒还一般,萧令仪表情就有点冷。
“随儿在数算上头天赋过人,一笔字也还看得。”李凤宁解释道,“有得我在中间夹缠不清,倒不如现在就让他一边听着。”
李凤宁这一解释,倒是令孟溪和萧令仪多看了随儿一眼。随儿虽然看着憨然稚气却到底见惯了生人,落落大方地向两人回以一笑,丝毫不见一点羞涩。
“大小姐想知道些什么?”孟溪从来就不是那种城府深的人,才一坐下便直接开口问道。
李凤宁先示意两人桌上已经摆好的六色茶点,又取了壶倒出热腾腾的两杯茶放在孟溪和萧令仪面前,然后才说:“孟姐姐见过季芳洲吗?”
“……季芳洲?”手已经搭上茶杯的孟溪一脸茫然,“是谁?”
“孟姐姐不知道吗?”李凤宁眉头微皱了一下,“就是邺城县令。”
“可是如今被凉州太守上折求严查的那位?”一旁的萧令仪帮着出声解释。
这人倒是消息灵通。
李凤宁瞟了萧令仪一眼,再度看向孟溪,“孟姐姐在邺城的时候没见过县令吗?”
县令当然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不过李凤宁认定孟溪会见过县令,当然也是有理由的。
赤月之民,不得擅自离乡。这一条在中原地区还算松动,而与驲落接壤的凉州却向来都是执行最严格的州郡。没有府衙发给的路引,就算能从邺城出来,也离不得凉州,更不要说进入京师安阳的城门了。
有正当理由的都能拿到路引,譬如萧令仪这样进京赶考的。但孟溪显然不是学子,李凤宁只好把孟家朝官吏或是商户那里猜了。在邺城做官能见过县令是很有可能的,而如果县令真的贪赃枉法,能拿出这么一大笔路费的商户见过的可能性更高。
“没,没有。”孟溪连忙说,“我家只是个……我哪里能见到县令那样的大官。”
县令那样的……
大官?
“是吗。”李凤宁眨了眨眼,看到萧令仪也一脸深思,“那孟姐姐有没有听说过,县令贪赃枉法之类的传闻?”
“这个……”孟溪一脸思索,“也没有吧。”
“如果我说,那个季县令为了夺玉雕铺子收藏的一块玉料,把人杀了然后埋在山里呢?”
“这个应该不会。”孟溪这回说得很是肯定,“邺城因为离和阗近,所以赌石成风,邺城之内都是买卖玉料,那个赚得多。铺子里搭卖一点小件玉器是有的,却没有谁会专门去开间卖玉雕的铺子。”孟溪一顿,“而且邺城与别的地方不同,极品好玉难得,但是一般的好料子却实在不难找,而且还便宜。”
也就是说,不止城里根本没有玉雕铺子,县令也根本没必要为了玉料杀人?
“小姐。”一旁的随儿拉了拉李凤宁的衣袖。
李凤宁转眸过去,见随儿看着她便点了点头。随儿立刻转向孟溪,一边把笔握在手里,然后拿出一副极其认真的样子,“孟小姐,能不能请你说一些价钱给我听?”
“啊?价钱?”孟溪显然反应不过来,“什么价钱?”
“邺城买一斗糙米和一斗精米各是多少钱?”随儿说,“米足秤吗,里头有没有沙子?”
“等一下,让我想想。呃,一斗糙米是……”
李凤宁看两人一问一答,思绪便渐渐飘远。
这事怎么看着那么蹊跷呢?
第一回听说是御史台弹劾邺城县令,第二回就是御史变成了凉州太守,然后贪赃枉法变成了夺宝杀人。但是根据刚刚孟溪的说法,显然又有了出入。本来一个县令为了块玉料杀人已经足够无稽的了,现在又来个人说邺城里好玉料不少,根本没有必要为了这个杀人。
所以到底……
“听说大小姐身边有个招财童子,”萧令仪突然开口,“如今看来倒是名符其实。”
“嗯?”李凤宁满心想的都是邺城,听到这句一时还反应不过来,“过奖。”
“大小姐如今知道事有可疑,下一步打算怎么做?”萧令仪说,“孟溪只是一介百姓,她的话只是片面之词。”
“我自然还有别的……”李凤宁话说到一半,突然回过神来,抬眸看向萧令仪。
“随儿能问出邺城的物价,与京师相比不过是知道那位县令大人是否恪尽职守。与她个人的操行却是无关的。”萧令仪继续说道。
她看出来她的意图了。
从一地的物价上看主官的能力,这还是陛下告诉她的。李凤宁身后有个管着东西两市的殷六,而东西两市里又汇集着自赤月各地而来的商队,想要打听各地的物价然后再做个对比实在易如反掌。
但是这个萧令仪居然也知道……
“萧姑娘以为应该如何?”
“去凉州如何?”
季芳洲按例应该已经在进京的路上了,如果只是见她的话没必要去凉州。但实际上,上折的凉州刺史,那具尸体,对了,还有见过那块玉料的人,其实都应该见一见的好。
“凉州啊……”
李凤宁皱起眉。
或许,真的应该去看看。





第54章 他处
诚郡王府,花园水榭。
水榭是赏景的地方,自然是宽敞些好,不过诚郡王府这间水榭似乎也太通畅了一点。整间水榭居然就没有一面糊实了的墙,只以透雕了各式花草树木的栅栏略作区分。乍看着倒是能叹一声心思奇巧,可再转念一想,冬天不就冷风嗖嗖了?只怕围一圈炭盆都没用,也不知当初替诚郡王起屋子的匠人们在想些什么。
此刻,水榭里正有两个人。
坐着的那人一身浅褐。这人乍看着舒服自然,但是细看起来却略有些诡异。衫裙倒像是棉麻的,可上头却用同色丝线绣着五尾凤凰。而宫绦和璃裾居然都是竹木一类,同样也是寻常材质配着精巧的雕工。
此人正是郡王府的主人,领着鸿胪寺卿的皇三女李鹄。
站在她旁边的人看着年轻了许多,仿佛连三十都没到的样子。她穿一身月白,倒是比诚郡王直白很多,或金或玉打扮得十分富贵。她容色略嫌平常,可眉眼间自有一股疏朗之意,加上身姿挺拔,看来倒是挺清爽的一个人。
这位,却是刚刚回到安阳的皇四女,安郡王李鲲。
李鹄的父君刘充仪与李鲲的父君姜德君乃是表兄弟,所以自小这两人便比其他姐妹亲近些。
“四妹这一路可是松快了。”诚郡王李鹄一脸的亲切自然。
“外头规矩是少,可哪有京里舒服。”李鲲声音清亮,说话也快,“也就吃食上还能尝个鲜。”
“这趟出去可有看上的美人?”皇三女竟是打趣起自己的妹妹来了。
“哪能呢。”安郡王一口喝干杯中的酒,“去奔丧的,总要给郡王君几分面子。”
安郡王与几个姐姐不同,她娶的是平州太守的儿子芮氏。在驲落使节进京之前芮太守突然病逝,安郡王便借着巡视戍防的名义带着正君去奔丧,前不久才刚回来。
“你这趟回来真是赶巧了。”皇三女以一种非常悠闲,仿佛就是在闲聊的语调说,“前阵子东宫又出事了呢。”
“邺城那个吗?”皇四女毫不掩藏她的轻视,“她倒是想摆出一副公私分明的样,不过把人扔那么远……”说着,她嗤笑了一声。
“三妹好灵通的消息。”诚郡王一边说,一边转身去看李鲲,似乎想要从她的表情里找出些端倪来。她本是侧对着安郡王,此刻刻意去看,身体几乎转了半个圈,“也不知道是谁下的黑手。”
李鲲表情一收,顿时就有些莫测高深,眼珠一瞟李鹄,慢吞吞地来了句,“不是三姐吗?”
“我的手要是能伸那么长,也不至于在鸿胪寺这里磨那么多年。”诚郡王剖白似的叹了一声。
“横竖,也就是我们姐妹几个罢了。”安郡王嘴角一勾,虽然表情里殊无笑意。
“如此看来,我们的二姐倒是长进了。”李鹄说了句像是判定幕后黑手似的话,又转回去喝她的茶,“只是这回到底有点不同,母皇可是把魏王都招回来了。”
“她在不是更好?”李鲲眉头一皱,随即松开,“咱们这位姨母跟太女可算不上亲近,有她在也能治一治那个死脑筋的丫头。”
“你还别小看她。”李鹄笑了笑,“人家都已经把巡城兵马司拢在手里了。”
“这种破烂要来干嘛?”李鲲完全不在意,“她不过就是仗着母皇疼她罢了。”她一边说,一边拿酒壶倒酒。
“只有母皇疼她,已经很不好收拾了。”李鹄摇着头轻叹了一声,看似束手无策的样子,只是那双眼睛里却闪动着某种晦暗的光。
而皇四女李鲲虽然说着看不起的话,眼神里却是一片平静自然,毫无半点不屑之意。
************************
巡城兵马司衙门,正堂。
“头儿,头儿。”一个兵士从门口就一路大叫着进来。
正在喝茶的严孝成被唬了一跳,呛着了,她一边咳着一边抓起手边也不知道是什么文书砸过去,“嚎什么丧!闭嘴。”
“头儿,我打听出来了!”那兵士一缩脖子躲过文书,几步窜到严孝成的桌子前,手“嘭”地重重拍下去,“是安郡王府!安郡王君小厮的娘家堂妹去过邺城——”
“你要死啊你。”严孝成也顾不得自己手里拿的是茶杯,狠狠朝兵士身边砸过去。
“啪”一声大响,茶水伴着瓷片四散飞溅,也把那兵士的后半截话吓断在了肚子里。
严孝成起身到门口,朝外头不知谁使个了眼色,随后又把门关上,“这话是乱说的吗?用用脑子!”
这才反应过来的兵士讪笑起来。她到底明白自己的错处,声音越说越轻,“我这不是一时高兴……”
“然后呢?”严孝成没好气地瞪她一眼,“该说的时候不说,现在门关上了你卖什么关子?”
“就是安郡王君身边陪嫁的小子,他娘家堂妹四月去的邺城,这两天刚回来。”兵士带着点讨好,“我已经查清楚了,他们一家都是平州人,跟凉州一点没关系。”
“这就完了?”严孝成一挑眉。
“完了。”兵士显然不明白严孝成什么意思,一脸茫然地看着她。
“就那么一句没影的话,你就当宝了?”严孝成斜睨她一眼。
“哎,头儿,这还不行?”兵士这才反应过来,“谁不知道那三个成天乌眼鸡一样盯着那位?如今掀出杀人抢玉的事,谁不知道就是那三个里面的一个。有我刚才那句话,八成就是安郡王了,还能有差?”
严孝成冷笑了一声,“有那么简单就好了?”
“头儿,实在是这位大小姐够意思。上次说要查魏王府总管那个关什么的私产,先头咱们还挺不乐意做这个麻烦事,没想到转头她就给了五千两银子的‘辛苦钱’。”兵士勉强收起垂涎三尺的样子,话头一转,生硬地夸起严孝成来,“不过还得是头儿您眼光好。别人都是交银子,哪像咱们,不止不用交,还有得拿。”
“你们这起蠢货,眼里除了银子还能看见别的什么?”严孝成脸一沉,“难为我愁到现在,怎么想怎么心里没底。”
“心里没底?”兵士这回彻底听不懂了。
“你以为那五千两是什么银子?”严孝成苦笑道,“就是那姓关的家里刮出来的现银!”
“啊?”兵士继续不懂,“本来就是啊,有什么……”
“姓关的刮下这点油水她一点没要!”严孝成语气里已经带出点嫌她蠢笨的意思。
可兵士还是不明白,“那是人家看不上这五千两……”
话说了个开头,她自己也说不下去了。
如今世上还是合族而居,没分出去单过的人,譬如李凤宁,都是靠着家里过活。她又没出仕做官,照常理来说,顶多有个百八十两的现银就顶了天了。
这么想来,她能眼也不眨就散出五千两,果然是件奇怪的事。
“人家没把钱放在眼里,她就是想出一口气!”严孝成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口气,“你想想,甭管来路正不正,你辛苦攒了十几年的老底被人一把清光不说,人家还拿着你的把柄,让你替她干活,但凡有点她不满意的,就抓你去砍头,你一家老小去流放。搁你身上,你什么感觉?”
“这,这个……”兵士头上冷汗下来了,“这也得怪她没管好自己的……那是甥女还是侄女来着?色迷心窍就算了,还敢把爪子伸到不该碰的人头上,也难怪人家下手朝死里整吧……”
“以前真没看出来,这位居然这么狠……”
“头儿,您这么说别是想反悔吧?”兵士小心翼翼地问道。
严孝成白她一眼。
“捞不着银子咱也不过是跟过去一样罢了,只是您想想,那位既然有这个狠劲,您又是自己投过去的,她能随随便便让您走?”
兵士这话说得严孝成脸色一变。她瞪她良久,才长长叹了口气,“罢罢。你叫底下人再用心去搜搜,看还有没有旁的消息,总要确实才好。横竖先头已经送过一封信去,这回便是查不着也不算什么。”
“遵命,咱再去仔细查查。”兵士应着离开了屋子。
留下严孝成脸色阴晴不定地坐在那里,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皇宫,勤诲斋。
一个年约四十的男人拾阶而上。此人面容平和,体态修长,却不知为什么穿了一身绯色的官袍。小宫侍屈膝低声见礼“见过苏侍笔”后,替他推开了门又退回原来的位置上。他对着小宫侍含笑点头之后,一步跨进了勤诲斋的内室。
“陛下。”被称为苏侍笔的男人在御案前下拜,在李昱“嗯”了一声后便起了身,然后翩然转到了李昱身边。他不止毫不避讳满桌摊开的奏折,还动手整理起来。有些散落的夹片他还会拿起来仔细看过,才又夹回奏折里。
“端儿去过东宫了吗?”李昱的眼睛仍是看着奏折,似是不经意地问了起来。
“魏王殿下没有去东宫,只听说回府后就招了大小姐去书房。”苏侍笔答道,声音轻柔宛转,别有一股沉静若水的味道,“大小姐这两日只去过府外见人,不像是要去东宫的样子。”
“这两个人。”李昱眉头微皱,声音里带出一丝不悦,“真不知叫朕如何是好。”
“太女与魏王两位到底年长些,即便知道陛下的意思,也难免拉不下脸来。”苏侍笔轻笑了一声,“大小姐更是个心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