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甜文]好欢喜-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睡着睡出感情了,侍寝的机会也多了,他就特希望皇上只翻他一人的牌子。其实大周小周放出来,势必会再分一杯羹,前思后想,还是硬着头皮劝皇上开恩,好在梅若英只答应放人,对这两个还是冷漠,他又觉得庆幸,只不过这份庆幸,或许到什么时候截止了也说不定。
说到底,皇帝不是他秦小七一个的,也不止是后宫这几个男人的,人家是天下人的嘛!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设定,臣子提议让皇子出阁读书,即是一种即承认太子身份,又不明确提立太子的妥协方案。(感谢百度)
感觉越写越艰难,越写越啰嗦了,阿西吧。
亲们新年快乐,挨个儿么么哒!
☆、第十五章
临近年底,景阳宫欢声笑语热闹非凡,长春宫却阴云密布气氛惨淡。淳嫔张勉之窝在正殿里发火,砸了不少东西,内侍们没有一个敢眼往前凑,都躲得远远的,只有老仆张南杵在眼前头劝,“公子爷,大过节的,可别跟皇上置气白白便宜了旁人。您就上养心殿低个头认个错,二殿下那事儿再别提,老太爷可才递了信儿,叫咱们稍安勿躁,不能急,真不能急啊!”
“火烧眉毛了还不急?”张勉之心头的火越燃越旺,此刻很难冷静下来。
“祖宗,您小点儿声,要是让有心的听见,还不定怎么着呢,”张南苦着脸道,“皇上也为难嘛,想给个台阶吧,您还不接。您说您这是何苦?您要再不自个儿找机会,皇上总宠着静贵人,跟您生分了怎么办?”
“姓秦的不过是市井无赖,成不了气候!”张勉之走出殿外,听着景阳宫方向偶尔传来的爆竹声,不由冷笑,“我还真没把他当回事儿,充其量不过是皇上使的障眼法,要紧的是承乾宫,倘若年后皇上真的把凤印给了承乾宫,我们的心血就白费了!”
“公子,听老奴一句劝,皇上春秋正盛,殿下们都还小,咱们做的太明显皇上肯定不乐意啊。再说,承乾宫的又是那样的身板儿,就算成了皇后,又能挨得过多少日子呢。以后的变数,谁也说不上。老太爷说了,江踵吞军饷那案子要大办,慕家拿了赃,这回肯定跑不掉,即便慕家倒不了,也必能叫他们大伤元气。您眼下所要努力的,就是放下身段儿,跟皇上赔个不是,不然——”
“她就是偏心!她就是薄情寡义!”张勉之重重一拳砸在抱柱上,妖娆妩媚的狐狸眼微微泛红,“我这辈子,只怕就这样了。唯一的念想,就是我的衍儿将来能有出息,也不枉费我做父亲的,将这大好年华都葬送在深宫里!”
“公子消消气,就当为二殿下还不行嘛。老奴昨儿已经将南三所的韩姑姑打点好了,咱们晚上悄悄过去,看看二殿下,如何?”
“。。。。。好。”
一想起自己那个心头宝,活波可爱,粉妆玉琢的梅衍,张勉之的表情柔软了许多。女帝梅若英处于自己的考量,将三个皇子统一安排在南三所抚养,皇子们年幼,所以除了随侍的太监们,每位皇子另配有姑姑或乳母。若无诏,后宫嫔妃禁止与皇子接触,不过张勉之暗地里没少想办法,南三所的二总管是个叫韩烟的女人,也是梅衍的乳母,私下收过张勉之不少好处,韩烟的父兄由此傍上了张家这棵大树。既然成了一根绳上拴着的蚂蚱,韩姑姑当然要隔三差五睁只眼闭只眼放行,并不遗余力为张勉之父子亲自把风。
晚膳一过,皇帝仍然翻了静贵人的牌子,没张勉之什么事儿,张勉之反而踏实了,趁着夜深人静的便利,脱下华服,换了小太监的葵花团领衫,挑着西瓜灯匆匆去看梅衍。
与此同时,承乾宫正殿东暖阁内灯火依旧,慕非白披着氅衣坐在紫檀平角大案后将内务府呈上来的账目册子一一审核,慕月端了人参银耳粥进门,见此情形,道:“公子,看看就歇着吧,明日再查也不迟。”
“情况如何。。。。。。”慕非白低头翻阅,对劝告充耳不闻。
“皇上到晚上才点了静贵人侍寝,这会子人应该是抬进去了。”慕月简单提了一句,顺手剪去案前的烛花,使光线看起来更明亮些,又道:“长春宫的淳主子,又偷偷上南三所去啦。”
“是么?”慕非白眉头微微一动,很快又恢复平静,浅浅叹道,“人之常情,可怜他着实不易。。。。。”
“公子还同情他?张家联合旁人污蔑咱们慕家的时候,可没手软!”慕月哼道,“小的觉着就该把这事捅出去,叫皇上知道!”
“多事。”
慕非白训斥他,慕月瘪瘪嘴,忙将汤碗递过去,讨好道:“公子趁热喝,这是皇上今儿下午才赏的那棵千年老参炖出来的。”
慕非白眉眼舒展。朝先国使臣朝来贺,奉上好参数盒,仅有的两根上千年的老参,一股脑儿全给了他,一想到梅若英平日威严冷淡的表象下,有着真诚关怀他的心,慕非白的唇角便不由自主地翘起来了。
。。。。。。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未就寝的,不止长春宫和承乾宫,还有帝王所居住的养心殿。
梅若英拿起御案上的最后一道奏疏,翻开来看,仍然是臣工奏请立后的折子,这两日上书建议皇帝立后或选后宫的奏疏渐渐多了起来,皇帝不表态,张慕两家斗的水深火热,于是便有人猜测皇帝是想让他们两败俱伤,就此打开新局面,扶持清流上位,所以又有转了风向的,不再静观其变,纷纷发言。
奏折上措辞强烈,是平时牙尖嘴利的言官,梅若英苦笑,提朱笔才要写下“知道了”,突然又收住,最近她发现有不少臣子埋怨皇上态度敷衍,并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她想了想,在折上批下三个遒劲不乏秀丽的朱字:“朕不依”。
站起来,伸伸懒腰,活动活动筋骨,桂子将折子分门整理,仔细善后。她转身,信步进了后寝殿。静贵人裹在被窝里等候了多时,躺在龙榻上翻来覆去地滚,耷拉着脑袋看见一双精巧的缎面绣鞋迈过了门槛,一下来了精神,腾的起身,跪在榻沿上捶胸顿足:
“皇上怎么才来啊!臣等的花儿都快谢了!”
“。。。。。。是么?我没看见花,倒看见个无赖。”
梅若英抿唇一笑,大男人秦小七耍无赖的样子,在她眼里竟越来越好玩,帝王的日常生活,总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久了会觉得憋闷,果然还是需要调剂啊。
“皇上,这么评断臣真的好吗?”秦小七跪在床榻上“愤慨”,梅若英才走到跟前,被他一把拉过来拦腰抱住。
梅若英没好气,学着秦小七的样子哀叹,“。。。。。。不至于吧,最近天天晚上都是你,。。。。还不够啊?”
“。。。。。。。嘿嘿。。。。。”秦小七整个人都挂在梅若英身上,人高马大分量沉重,梅若英佯装受不住,刚想推开,就听耳边一声响指,一朵小巧的红梅花出现在秦小七的掌心,凑在梅若英的眼皮子低下,散着淡淡的幽香。
“哟,够快! 刚才我走神了,重来。”梅若英瞬间来了精神。她喜欢梅,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姓氏,更因为梅花不惧严寒凌霜斗雪,百折不挠傲然独秀的品质,这秦小七显然玩到她心坎儿上了。
秦小七眼底透着狡黠,将眼前这一朵,别在梅若英乌墨般的发髻上,笑道:“皇上,看好喽!”
他伸手,从自己的脖子后面缓缓取出另一朵来,别在之前那朵梅花的旁边,赞道:“献给既美丽又聪慧,世上独一无二的梅花仙子。”
“再来!”梅若英高兴,命令他。
秦小七双手一摊,无比委屈:“没啦,就这两朵。您也知道,臣孑然一身,连衣裳不给穿,夹带能做到这份儿上,不容易啊!”
梅若英给逗乐了,秦小七玩障眼法的速度,她自叹不如,还好这些伎俩尚在她只要肯用力,就能识破的范围,“得亏你就这个水准,要是藏个刀子,朕的小命儿就玩完了。”
“皇上,臣万死也绝不会有这样的念头!”
“我开个玩笑而已,”梅若英自己都没当回事,秦小七却严肃起来了,她心头一软,拉着他问道,“对了,哪来的花儿?”
“臣听人说起,静怡轩的红梅开的很好看,便过去瞅瞅,觉得这花配皇上,所以借花献佛。”秦小七讪笑,“臣先前折了一枝,托桂子公公插在墙角那个白玉瓶里了,臣上榻的时候,趁人不注意,顺手就摘下两朵。”
梅若英转头,紧靠着床榻的墙角果然有一束红梅,与黄花梨高几上的白瓶交相辉映,甚是漂亮。她下床,走到花瓶前面,端详了片刻,道:“这一点点,怎么够看?我们去静怡轩赏梅吧。”
“臣遵旨!”
难得有风花雪月诗情画意的时刻,秦小七舍命陪皇上,跑去围房穿好衣服,和梅若英两个出了养心门,谁也不让跟着。秦小七一手提羊角灯,一手牵着梅若英,踩着满地清辉,穿过长长的宫道,绕过小半个紫禁城,来到了角落里的静怡轩。
静怡轩果然静悄悄的,四下无人,唯有一簇簇的火红与张扬在眼前肆意绽放。秦小七拉着梅若英在树底下绕圈儿,趁她分神,暗自运上两成功力,掌风起,刹那回眸,些许花瓣纷纷扬扬从头顶洒下来,落了满身,暗香浮动,花枝轻轻摇曳,将明月分割成晶莹的碎玉,散在地上变成了斑驳的光影。
“梅花邀月,。。。。。真美。”
梅若英下意识的感叹,戳中了秦小七内心的柔软和温情,让他莫名涌上了热血和冲动,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他突然很想告诉梅若英,她刚才说的那一句,嵌了他的真名。
“。。。。。皇上。”
梅若英回头,秦小七一本正经地看着她,花影之间,煞是迷人,他突然低下头,大胆地封住了她的唇。
唇瓣温润,只是浅浅的碰触,很快就离开了,秦小七的唇角,不知何时,带着一朵梅花,他把它轻轻取下来,放在梅若英的掌心里,趁她不注意,又是浅浅一吻,吻过之后,唇角又现出一朵。
“新鲜!我是头一回见。”梅若英心情舒畅,秦小七是市井小民,琴棋书画都不精通,没有张勉之的手艺和样貌,没有慕非白的满腹才华,可他的这些伎俩,却有如一股清风,吹散了心中的烦闷。
“古人有步步生莲,臣这个叫亲亲生梅。”秦小七大言不惭。
梅若英切的一声,眉眼一弯,刚想挖苦他,静怡轩的门口突然出现了细碎的脚步声,紧跟着传来一个女人颤颤巍巍的声音,“大人,这,这。。。。使不得,被人发现了,奴婢就惨了。。。。。”
作者有话要说: 眼花求捉,么么扎。
☆、第十六章(捉)
悉悉索索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梅若英的第一反应,便是捂着秦小七准备说话的嘴,躲在月光照不到的角落里,看看来的到底是何方神圣。
“大人,算奴婢求您了,求您让奴婢带着殿下回去吧,外头风险太大,万一让皇上知道,奴婢小命就不保了。”女人站在一个修长的身影之后,一边低声哀求,一边寸着脚步。
“闭嘴!你要回去便回去!再啰嗦我还不如现在就杀了你!”
。。。。。。。张勉之!
竟是他的声音。其实她早该猜到的。
梅若英心里五味杂陈,宫中除了太监,就是她的几个男人,能在后宫看到的女人,除了她这个当皇帝的,也只有南三所照顾小殿下的几位乳母姑姑。
张勉之大晚上的不睡觉,跟个乳母跑到这里来干什么?梅若英眉头拧在了一起,借着明朗的月光,看见张勉之掀开白狐斗篷,胸口钻出个圆溜溜的脑袋瓜,小小的身躯牢牢地扒在张勉之的身上,尽管张勉之抱得很紧,但他很粘人,或许是怕自己掉下去,又或许是怕父亲撒手不再搭理他。
那是她和张勉之的儿子,梅衍。
“衍儿,你不是想看红色的梅花么,就在这里了。”张勉之温柔地摸着梅衍脑袋上的雪貂暖帽儿,言语宠溺,软地都能滴出水来。
“哇,好漂亮。”小小的人儿不停地赞叹,胳膊紧紧挂着张勉之的脖子,尽力用鼻子蹭着张勉之的下巴,奶声奶气地说道,“爹爹真好,衍儿下次还要和爹爹一起看梅花。”
“爹爹比较忙,下次母皇来看你,你可以求她带你来。”张勉之违心撒谎。
“才不要,母皇每次来都凶巴巴的,衍儿不要母皇,只想和爹爹还有韩姑姑在一起。”
“乖,爹爹一定会想办法。”张勉之折下小小的一枝塞在孩子的手里,看着他天真无邪的笑脸,有点心酸。父子俩见一面不容易,梅衍对于亲父的依赖和喜爱使得张勉之不由自主红了眼眶,没有人能理解,梅衍叫他那一声爹爹,是有多么的珍贵,作为母亲的梅若英也根本意识不到,他张勉之的儿子,是多么的优秀和完美。
父子俩在静怡轩嬉笑着,一旁垂首侍立战战兢兢的女人应该就是梅衍口中的姑姑韩烟了。
张勉之倒也罢了,这个女人,简直就是不知死活的东西!梅若英冷眼看着,怒上心头,不由自主捏紧拳头,身后的秦小七不知怎的,感觉到了一股强烈的杀气。
哎妈呀!这女人狠起来,——好恐怖!秦小七受了惊,伸手抚着梅若英的背,试图缓和她忿忿的情绪,梅园里头张勉之父子俩还在说话,秦小七用微不可查的声音在梅若英耳边传递着话语:
“皇上别生气,不至于,不至于哈,人家是亲父子,见面正常。。。。。”
他站在梅若英身后,看不见梅若英的脸色,却能清晰地捕捉到她的愤怒。她立的规矩,秦小七之前也听说过。当年还是朝云公主的梅若英,三个儿子一出生,全部交由乳母姑姑以及她信得过的内侍太监抚养,对亲生父亲绝无提及,若不是这梅衍和他老子长得一模一样,张勉之想来也不会大半夜地违抗君命吧。
后宫不让嫔妃抚养亲子是处于某种考量,前朝当朝都有先例,可是让人家亲父子隔三差五见上一面总可以的嘛。秦小七无法理解她过于激动的情绪,但从这骇人的气场中感受到了他最近一直忽略掉的事实:梅若英不止是漂亮女人,她还是皇帝,杀人不眨眼的皇帝。
静谧,肃穆,阴森,恐怖,慢慢笼罩了静怡轩,月光变得惨白,那些梅花在恍惚间似乎都化成了鲜红的血,大片大片地蔓延,看得秦小七后背发凉,甚为惊惶。
空气仿佛都凝滞了,梅若英一言不发,静静的躲在角落里,直到张勉之最终抱着孩子离开,她才转出来。秦小七捂着胸口心有余悸:梅若英发作起来,太特么可怕,这一点他可真是不喜欢。
“皇上,息怒。。。。。,不至于,真不至于。。。。。。咱别这样哈。。。。。”梅若英头也不回在前面走,秦小七尴尬地跟在后面,忍不住多嘴。
梅若英不搭理他,越走越快。
“在咱们寻常老百姓家,这都不是事儿。。。。。”
“你到底想说什么?!”梅若英忽然转身,打断了他的话,一双杏眼突然之间变得凌厉,“这是寻常百姓家么!朕的决定,还轮不到你来置椽!”
“皇上!”秦小七急了,“大过年不能杀生,。。。。。不吉利。”
梅若英顿了一下,继续走。
“哎。。。。。”秦小七叹口气,不肯死心,硬着头皮继续劝,“都是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梅若英停住脚步,怔怔的。她该杀谁?她杀的了谁?她该怎么处理,又该何时处理?纷乱复杂,齐齐涌上心头,她再次转身看秦小七,秦小七眨眨眼,小心翼翼又极其无辜地凝视她,貌似还要张嘴,被梅若英狠狠一句堵回去了,“别跟着,回你的景阳宫去!否则,朕连你一块儿办!”
秦小七彻底变哑巴,他看不惯才多嘴,他对她怀着一丝希望才出言相劝,关于女帝手段决绝狠辣的传闻他知道的不少,可相处这些日子,只道她是明君,做事雷厉风行,但她不是暴君,也觉得那些仅仅是传闻而已。他喜欢她,喜欢她的美貌,喜欢她的聪慧,喜欢她的干练,主动忽略她不怎么讨喜的一面,将她按照自己的意愿想象成理想中的梅若英,完美无瑕的梅若英,但她显然不是,现实很快将他的幻想击个粉碎。
二殿下梅衍的乳母第二天受杖三十,打个半死被撵出紫禁城,南三所的大总管和其他姑姑乳母都受了牵连,在皇帝还没下其他决定之前,淳嫔张勉之被一道圣旨圈在长春宫里禁足,作为惩戒。
秦小七因为多嘴求情,也受到了梅若英的冷落,自那天晚上之后,皇帝除了留宿承乾宫,再没有翻过任何人的牌子。
。。。。。。
承明元年①,天下臣民将崩逝的先帝抛诸脑后,迎接属于女帝梅若英的时代。大年初一,壮丽恢弘的紫禁城内,教坊司鼓乐起,身着金甲的金吾卫从太和殿正殿丹墀起列队直午门,锦衣卫执帝王龙骑按东西列队排至太和门外②,文臣武将过金水桥,齐聚太和殿广场,列队排班,銮仪卫甩响净鞭,众臣乌泱泱伏跪一地,三跪拜,九叩首,对着雕龙髹金宝座上的女皇帝山呼万岁,声势浩大,响彻云天。
头戴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