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瓷骨-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立于船头,手执一把长剑来救她。浓深的眉目,黑洞般的眼睛,像是要把她吸进去一般。这是谁?这是小王爷呀……
沈瓷只觉心都快要飞起来,是小王爷来救她了。她朝他伸出手,想要碰碰他的脸,碰碰他温润的嘴唇,可还没触摸到,天地便像是要裂开般剧烈的晃动。转瞬之后,她从梦境中醒来。
沈瓷缓缓睁开惺忪的睡眼,这才发现了晃动的来源。侍婢站在床边,握着她的胳膊摇她,嘴里还叫着:“姑娘,姑娘该醒了,主子来了。”
见沈瓷终于醒来,侍婢退到了一旁,露出了坐在凳子上的白色身影。沈瓷揉揉眼,反应了片刻,认出这就是那日赶来营救自己的男子,心底不禁惶惶生出悲凉。
小王爷不会来的,他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出现在江面上呢?许是自己在淮王府呆久了,隐隐有了依赖的情绪,这个梦,不过是贪嗔妄念,黄粱一瞬而已。
“睡得真沉。”汪直只把侧颜对着她,开口道:“说吧,有什么想问我的。”
沈瓷努力撑起身体,将肩膀斜靠在墙面上,勉强坐起来,缓了片刻后虚弱问道:“请问您是……”
“汪直。”对方简洁答道。
沈瓷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像是曾经听起别人提到过,一时没想起来,只好再问:“那日见您率兵赶来,您是将军,还是……?”
汪直没想到这姑娘居然没听过他的名号,略感惊讶,答道:“西厂提督。”
沈瓷这下想起来了,如今,就算不知当今宰相是谁,也该知晓西厂厂公的名号。只是坊间的流言中,都说汪直位高权重,一手遮天,想来应该是个心机满腹的中年人,却没想到,竟只是个十**岁的翩翩少年。
沈瓷心里有些矛盾,看他的模样,不像是骗自己的,也不像是有恶意;但毕竟听过传言,都说汪直此人穷凶恶极,混乱朝纲,心里难免有点害怕。
汪直见沈瓷久未再语,斜睨了她一眼:“问完了?”遂站起身,作势要走。沈瓷一看便急了,连忙呼出一声“没问完!”,对方这才顿了顿脚步,身子却没转过来,说道:“我没那么多时间等着你耗,有话快说。”
沈瓷连忙道:“我想知道,运输的那批瓷器怎么样了?”
“碎了。”
沈瓷盯着他:“全碎了?”
“只有几件残存,已经不顶什么用了。”
听闻此言,沈瓷的肩膀塌了下来,连带着背部的皮肉,也牵扯得一阵疼。她胸口闷得发慌,嘴唇带着颤抖:“皇,皇上知道了吗?”
汪直听她气息不稳,亦知此事对她打击极大,不再用背影对着她,平静地坐了下来,声音却还是方才那般不冷不热:“知道了,我已告知皇上。”
沈瓷忽然觉得头皮发麻,额头有薄汗渗了出来,她立起身体,费力地将脚放在塌下,站起身,向汪直慢慢福身道:“多谢汪大人救命之恩,这次的事情有我的责任,多亏您在其中斡旋,小女甚是感激。之后,就不多打扰您了。”
汪直轻笑一声:“这就要走了?去哪儿?”
“我要去找同行的窑工,尽快回到御器厂,弥补自己这一次的过失。”
汪直双手负立,在月光和烛光的映照下,他那细长的眉眼如有魅惑,更显得容华慑人。他没拦着沈瓷,反倒是笑着让出了一条道:“走吧,不送。”
他这么一说,沈瓷反倒是犹豫了。哪有这样的人,不由分说把她接回府邸照顾,如今伤口还在养着,却只留这样单薄的一语。
可是,她愣了一下后,还是觉得自己应该早些回到御器厂,刚走了两步,背上便一阵钻心的疼,忍不住停下来歇了歇。
“好了。”汪直等够了,上前握住沈瓷的两边肩膀,往上一带,直接把她提到了床边,又顺手将她的肩膀按下去,让她坐在床榻上,开口道:“姑娘别异想天开了,真以为皇上知道了会无动于衷?你已经被下令革除御器师资格,并且不得再入御器厂。今日你从我这个门出去,在外面被人捉住了,便有五十大板恭候着你。我看你这身板,受不了的,这五十板打下去,不死也只有半条命了。所以,别想了,先把你的伤养好了,再想出去找死的事。”
沈瓷僵住了,如果不能再入御器厂,不能再做御器师,那好不容易才拥有的今天,岂不是全部付之一炬?那么父亲的遗愿,自己的梦想,又要如何去实现?
汪直以为她是被这五十大板吓傻的,拍了拍她的肩,慢慢道:“这五十大板你也不一定会挨,悄悄寻个道溜走便是。只要你不回御器厂,不回景德镇,皇上也没有心思专门派人去寻你。”
沈瓷喃喃自语:“可是,如果不回御器厂,我又能怎么办呢?”她忽然抬起眼,望向汪直,眸中水光盈盈:“汪大人,如果我主动出现去挨这五十大板,皇上能不能收回成命,让我回御器厂?”
汪直被她这样的目光看得心头一紧,话说得也有些不忍,回答道:“两项惩罚是一起下达的,并没有接受哪一项就废除另一项的说法。五十大板你还可以逃,但御器厂你要是回去,立马就会被发现。”末了,还拙劣地安慰了两句:“就是个御器师的位置而已,没什么用,不需太在意。”
“可是,这对我很重要……”沈瓷咬着下唇,此时此刻,周遭的一切都像是悬浮在空中,令她有种摇摇欲坠的错觉。她在迷惘之中,一下子抓住了汪直的手,低声恳求道:“世人都说您最得皇上信赖,这次遇见江匪,也是您亲眼所见。能不能……能不能请您帮我说说情,只要能让我回御器厂就好。”
汪直皱起眉头,不动声色地抽出了手:“若真的单单是你一人的事,我顺口一说便是。但皇上现在是对整个御器厂不满,要拿你开刀,并不是只为运瓷失败这一件事。”
他抽手的动作惊醒了沈瓷,自己这是怎么了,一瞬间的慌乱,竟向汪直提出了这样的请求。他的拒绝合情合理,自己和他初初相识,能够留在他府中调养,已经是看在运船一事的面子上,怎会为了她去请求皇上。
她很快冷静下来,声音很低,却很清晰:“抱歉,方才是小女冲动了,不该如此为难汪大人。既然如此,我便只能再多留些时日,待伤养好再想办法,还请您多担待。”
【注】
(1)关于称呼,明朝职务高的宦官,在皇上面前,也是自称“臣”的。因为明朝皇帝自己往往称宦官为“厂臣”、“内臣”,所以宦官也以大臣自居而不是奴才。明朝地位低下的小黄门自称“小人”、“小的”。
(2)另外,关于汪直的年龄,一些影视剧把他的形象弄得太老了。汪直是广西大藤峡叛乱中的瑶民后代,四五岁入宫;一手组建西厂,任西厂提督时,虽然史书没有说明具体的年龄,但推算出来也不过十几岁。他在还没满二十岁的时候,就统领数万精兵征战漠北,几乎是节节胜利,为明朝抵抗外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我觉得他一路被皇上贵妃宠爱,又喜带兵打仗,年纪轻轻,不应该是个心机深沉、老谋深算的人。所以,我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一写这个被史书轻蔑的人。
☆、064 夜赴景德
沈瓷在汪直府中安心养伤的时候,淮王府也正在筹备一件大事。
淮王身为地方藩王,如今又到了回京述职的时候。平日里,藩王未经允许,不能擅自进京,更不得擅离封地。因而,回京述职可谓是淮王每隔几年的头等大事,可谓慎之又慎。
从前,淮王念在朱见濂年少,没携他一同入京。可今年,朱见濂刚封了世子,若是不带,于理不合。
朱见濂早已掐算好了日子,就等着有机会入京。他是藩王世子,同父亲一样,无召不得入京,很久才能得到这样一次机会。他得知了具体入京的时间后,首先召来了那位熟悉汪直言行举止的旧宫人,向他询问杨福模仿的情况。
提起这事儿,那位旧宫人便激动答道:“他学得太快了,我每次只需提点一两句,他试了几次后,便能渐渐摸到门道。原本我看杨福性格憨憨傻傻,觉得至少需要一两年才能练出来,可他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竟是进步神速。”
“进步神速……”朱见濂琢磨着他的话,问道:“像到什么程度了?”
“汪直的气场和精髓虽然很难学会,但随意聊几句,只要不接触太久,以假乱真还是可以的。”
不知道为什么,听了这话,朱见濂心底的疑惑反倒压过了喜悦。杨福表面上看起来,不像是擅长模仿的人。又或者,他如今呈现的这副面孔,也是模仿出来的?他心里有些不安,可又想不出,对方能从自己这个逍遥世子的身上得到些什么。自己现在拥有的,也只是财富而已,或者还有一个世子的名声。其余的,他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
朱见濂留了一个心眼,但这步棋,已经出手,必须要走下去。他是自负又谨慎的,是矜傲又多疑的。他的自负矜傲一定会让他继续下着这盘棋,他的谨慎多疑又一定不会太过信任杨福。
待旧宫人退下后,朱见濂抚额思虑良久,一言不发。他其实是想说些什么的,可如今,周围已经没有人能让他无所顾忌地敞开心扉。他叹了口气,转眸看见立在书房左侧的釉里红器,那份压抑着的冲动再次弥漫上来。
他等不下去了。
之前,沈瓷即将参加御器厂的终选,完全没心思考虑别的事,他便忍耐下来,想等她境况稳定后再去寻她,也是希望能给她更多施展的自由。他之前派人打听过,沈瓷不出所料地成功通过选拔,如今已是几个月过去,她的状况应是稳定下来,总该能分点心思到别处了吧?
他这样想着,喉中便觉有些渴了,唤来马宁,吩咐道:“备马,随我去景德镇。”
马宁微微一愣,劝道:“世子,再过几天就要去京城了,您也知道王爷这些天小心得很。您若是这个时候还跑一趟景德镇,恐怕会有所耽搁……”
“不会。”朱见濂语气强硬:“不坐马车,仅是策马,你我二人现下赶去,途中休息四五个时辰,明日清晨便可到达,黄昏便能回来。”
“这么着急?”马宁讶异道:“如此奔波,恐怕对世子身体不利,不如等从京城回来再去,也不迟的。”
“不等了。”朱见濂用手撑着桌面,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我等那小丫头片子够久了,再等,黄花菜都凉了。”
马宁闻言又愣了,听这话,世子这次是要跟沈姑娘把话阐明了?朱见濂回头,看见马宁仍在原地站着,用指节叩了叩桌面,提高音调道:“还站着干什么,去备马啊。”
马宁连忙点头,带着点喜悦又兴奋的心情,去马厩领了两匹上等的枣红马,准备妥当。
夕阳西下,在渐次黯淡的天光下,两人策马狂奔,朝着景德镇的方向,疾行而去。
*****
次日清晨,朱见濂带着马宁,终于赶到了景德镇。他们只在途中的一家小客栈休息了四个时辰,其余时候便借着微弱的灯光赶路,真算是风尘仆仆。
一夜下来,小王爷想见沈瓷的心情居然没有丝毫回落。他知晓,若是这次见不到沈瓷,便只能等从京城后回来了。但此去京城,是凶是吉,成败与否,他并不清楚。由是,这带着诀别意味的见面,更激发了他的冲动。
朱见濂先去找了李公公。御器厂随意不能进入,还得需李公公替他引路。谁知李公公听到他的来意后,赶忙摇了摇头道:“沈瓷不在御器厂,不光现在不在,估计以后啊,也不会再回来了。”
朱见濂身体猛地一颤,如遭雷击,他震惊而激动地望向李公公,咬牙道:“你什么意思?”
李公公连忙申辩:“这不是小人的意思啊,是皇上的意思。”
朱见濂微一扬眉,声音沉冷:“说清楚。”
李公公连忙俯身,一五一十地道来:“沈瓷在御器厂没多久,就新做出了一种瓷器,叫做素三彩。首席御器师想要提携她,就派她做这一次的运瓷负责人,结果没想到,路行了一半,瓷器被江匪抢了。皇上原本对这批瓷器期待很高,得知消息后大怒,就下令让沈瓷不得再回御器厂……”
朱见濂急切问道:“江匪劫船,她可有受伤?”
“应该是有伤的,但并无大碍,具体伤在哪儿我也不知道。被江匪劫船以后,所有的护卫和窑工都被送到了医馆,听说那时候沈瓷也一起被送了进去。可出来的时候,却没看见她人,估计是知道自己会承担责任,先躲起来了。”
朱见濂不解:“不在御器厂,还可在民窑做,为什么要躲起来?”
李公公皱了皱眉头,小心翼翼地抬起眼看朱见濂,犹豫良久才道:“刚才,说漏了……皇上还说,若是发现了沈瓷,先杖责五十大板。”
五十大板!朱见濂睫毛猛地一跳,下意识地收拢自己的手指,仿佛要克制住手心的颤抖。沈瓷那样瘦瘦小小的身体,那样白皙细腻的肌肤,若是在仗棍之下,怎么能承受得住?
朱见濂瞪大眼睛看着李公公,逼问道:“她现在人在哪儿?”
“我,我不知道啊……”李公公嚅嗫了一下嘴唇,被朱见濂的阵势所骇,艰难地猜测道:“应该,应该还在京城吧。皇上虽然没发动什么兵去找她,可是出入京城都是需要证明的。按她如今的情况,大概是不出去的。”
朱见濂缓缓收回目光,自语了一句:“在京城?”想了想,觉得她若是一直呆在京城,也不牢靠,又多问了一句:“她在景德镇可有好友?若是她回来,李公公觉得她应该会去找谁?”
李公公整理着回忆的脉络,道:“我去卫宗明家做客时,曾经听他说过,沈瓷和他的女儿卫朝夕,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很是亲近。”
“好,我知道了。”朱见濂点点头,与李公公该说的话都说完了,也不愿再耽搁,同马宁启程去往卫府。
临到卫府门口,还没敲红色的大门,便听见几声银铃般的嬉笑,未几,卫府的门被打开,一个笑靥明媚的女孩从里面走了出来,看见有两人堵在门口,不禁“咦”了一声,问道:“你们是谁?来做什么的?”
朱见濂的目光从她脸上扫过,又见她的衣服质料上乘,骄矜贵重,料想这便是卫老爷的女儿,遂问道:“请问姑娘,卫朝夕是否住在此处?”
果然,那女孩答道:“我就是卫朝夕,你们是……”
马宁站出来,替朱见濂介绍道:“这位是淮王世子,我是世子手下的侍卫。”
卫朝夕听了他的名号,立刻反应过来:“来找阿瓷的?”
朱见濂点点头,道:“她回来找过你吗?”
“没有。”
这个答案,在朱见濂预料之中。他想了想,说道:“她现在多半还在京城,估计会想法子离开。我听人说,你是她最好的朋友,若是她能寻路回到景德镇,还望你能先照顾照顾。”
“你不说,我也会照顾的 。”卫朝夕撇撇嘴:“不过,什么叫我‘先’照顾照顾,难不成以后,还归你照顾了?”
朱见濂瞥了她一眼,镇定道:“我是这样想的。”
卫朝夕被他的回答惊了一跳,再联想到沈瓷从前同她提起小王爷时的脸红模样,很快悟出了点什么,张了张嘴,一时竟想不出该说些什么。
趁着卫朝夕愣神的时候,朱见濂继续道:“之所以让你先照顾,是因为三日后我将启程前往京城,届时也会努力寻她。只不过防患于未然,先来一趟你这里,做个提醒。”
卫朝夕听到“京城”二字,眼睛霎时变亮,方才的迟滞都抛却了,激动地问道:“你也要去京城?”
朱见濂点头。
卫朝夕眨眨眼,腮边的酒窝泛起,望着朱见濂,连语气都变得温柔起来:“世子殿下,带我一起去京城吧。”
朱见濂看着她的态度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方才的无所谓瞬间变成了谄媚的语调,不禁笑了:“为什么要带你去?”
这可难倒了卫朝夕,她摸摸头,想了好一会儿,说道:“阿瓷如果回了景德镇找我,我的贴身侍婢肯定会好好照顾她。不过,既然她在京城可能性更大,我也想同你一起去找,我和她有感应的,距离近了,说不定我就知道她在哪儿了。”她顿了顿,见朱见濂依然没有反应,干脆耍起了无奈:“你要是不带我去,我就在阿瓷面前说你坏话,让她不喜欢你!”
朱见濂觉得好笑,这连心灵感应都搬上来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他没想太多,觉得她想去就顺带去吧,这样的机会本来也不多,便点头道:“带你随行也没什么问题,只是别惹事,到了京城给你另外寻个住处,没人有空管你,自己安分点。然后回来的时候,再在路上捎上你。”
卫朝夕觉得朱见濂比沈瓷好说话太多了,居然这样便答应,大喜过望,立正应道:“明白!到了京城我就自己管自己,一定安分!”
☆、065 珍馐蔽人
朱见濂和卫朝夕约好,三日过后,入京的队伍从鄱阳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