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富贵芳华-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什么,我全然不知,也不会过问。倒是谢大人,一直主持吏部,您手底下的官员收受贿赂,您若是早已知晓,为何不早些揭发?非要等到此时才说,究竟所为何故?”

    谢应台给问得一噎。

    而这一回,程岳也不必孤军奋战了。

    王恽直接强势插话,“那位宁大人,嗯,如今是邹贤邹大人,应是官居六品。他若不是谋反,只是收受贿赂,此事还拿不到大朝会上来议论。回头谢大人把证据直接交给大理寺,由大理寺查明上报即可。”

    宁怀瑜最后的结果,无非丢官罢职,严重一点就充军发配,还连累不到宁程两家。

    官员如果为了平民百姓的亲戚出头,世人还会赞他一句仗义顾家,但若是为了一个官员亲戚出头,那就犯了官场大忌。

    因为官是皇上封的,首先得为国尽忠,才能尽亲戚本份。若是本末倒置,马上皇上就能问他的罪了。

    永泰帝眼巴巴的看着,可程岳就是不上当,连半句求情的话也不说,甚至微微垂眸,似是养起了神。

    于是,皇上很生气,瞪向了谢应台。

    这个老东西,一点事情都办不好,还要你何用?

    谢应台也真是无法可想了。

    他只能悄悄退回半步,意图让龙椅上的那位淡忘他的存在。可他企图蒙混过关,程岳却是忽地睁开了眼。

    “谢大人检举了我好几桩事,不如要如何解释令孙带头逼宫之事?本王愿闻其详!”

    狠!

    许多官员原以为程岳决定放谢家一马了,起码在明面上不会正面开战,谁知道,他就开战了。

    挑起了谢家最不愿意面对的问题,而且毫不掩饰的一句话,直接把谢家逼进死胡同里。

    可这有错吗?

    没有半点错处。

    今日,要不是程岳应对得当,王恽回来得及时,很可能程岳连个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就要身陷牢笼了。到时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谁能预料?

    所谓以德报怨,那是傻瓜。只有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才是君子之风,也是在朝堂之上应该有的作风。

    谢应台心中大恨!

    却只得扑通跪下,哭丧着脸道,“皇上,皇上开恩啊!老臣全家世代忠良,从未想过造反作乱。那日,那日我那孙儿进宫,也是逼不得已……”

    谢云溪笑了起来,“老大人这话,是说我和当日那些忠心守护陛下的官员侍卫们,全都聋了瞎了么?否则,我们这么多人,怎么都没看出令孙的不得已,反而都只看到他领头攻打陛下的寝宫,甚至口口声声要我们打开宫门,迎奉新君?”

    那不都是被六皇子逼的么?

    可皇上已经给六皇子脱了罪,此时谢应台再提,那就真是不识趣了。

    他只能道,“孽孙有错,已然伏法。但我们谢家上上下下,真的都是一片忠心啊!”

    谢云溪问得直接,“谁能证明?”

    谢应台气得几乎吐出一口老血,“老夫这么多年人品,难道不值得信任吗?”

    谢云溪忽地冷笑起来,“谢老大人,您可曾记得一件旧事?当年,您还没有发迹之前,赴省城参加会试,路遇暴雨,眼看就要错过考期,是谁帮了你?”

    谢应台瞳仁紧缩,本能的意识到不好,“你,你别编故事!”

    谢云溪眸光冷冽,“是啊,您肯定不想记得这个故事了。那一日,有个同样姓谢的傻瓜帮了你。他让自己雇的车子送你去了省城,自己却淋着大雨回了家,还因此病了一场。不过回头听说谢大人您榜上有名,那傻瓜还替您开心来着,说谢家终于又出了一个象样的人物。

    后来谢大人您一路青云直上,许多人都劝那傻瓜去找您,要些好处来着,可那个傻瓜始终不同意。说都是姓谢的,不能帮您就算了,可不能轻易麻烦您。直到那个傻瓜因病快要死的时候,因不放心庶生的一双年幼儿女,他才生平第一回给您写了封信。

    信上也没有别的要求,只求您能给个帖子,让他那双儿女带回老家时,可以少受些白眼和欺凌。可当他那双年幼儿女扶着父亲的灵柩,好不容易找到京城,找到你谢家门前时,您对那小孩说了什么?

    您说‘哪来的阿猫阿狗,如今凡是个姓谢的,都说跟本大人有旧。滚滚滚!’然后,您就让家丁,把那小孩扔出了巷子。任那孩子喊破了喉咙,说‘我爹叫谢应实,跟您是一族,还曾经在您会试时,借过您车的!’”

    最后一句,他模仿着少年时尖细而急迫的声音,喊得整个大殿都听得清清楚楚。

    而听完之后,群臣鸦雀无声了。

    怪不得这位谢探花一直跟谢应台不对付,原来竟是如此。

    若谢应台当真做过这样忘恩负义之事,眼下看来,多半也是真的,否则人家不可能拿死去的亲爹撒谎。所以谢云溪如此对他,确实也是无可指摘。

    不过谢云溪这一刀插得狠啊!

    隐忍这么多年,这时候亮出来,直接就把谢应台的人品毁成了渣渣。

    谢应台又慌又急,他知道此时不能再否认了,只急得直嚷嚷,“我,我当时没听到,没听清楚!”

    谢云溪呵呵又笑了,“听没听到的,都不重要了。虽然我和妹妹,差点因为求助无望,给逼得小小年纪投了河。但好在老天垂怜,让我们遇到返乡的宁怀璧宁大人,也就是我的恩师。在听说了我家的遭遇之后,不仅立即收我为徒,送了我金银盘缠,还特意修书一封,给我的族人和嫡母。然后,也才有今日站在您面前的我,谢云溪。”

    继大恨程岳之后,谢应台又大恨起宁怀璧!

    谁让你多管闲事,救这么个天煞孤星,让他去死不好么?这会子要这么祸害自己!

    可他面上还得装可怜,甚至淌下泪来,“谢探花啊,老夫对不起你啊,当年是真的没听清,你要是说清楚……”

    谢云溪再次冷酷的打断了他,“谢老大人,这些事都过去了,也没必要再计较了。您还是想想,怎么解释你们家的事儿吧。”

    怎么解释他们家的事儿……

    谢应台再次憋出一口老血。

    他才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的人品没问题,就被谢云溪狠狠捅了一刀。

    这个时候,人品也用不上了,他还能怎么办?

    满朝文武就见谢老大人,颤颤微微双手端下自己的乌纱帽,伏地泣求,“老臣,老臣实在无话可说,请陛下发落。”

    百计无用,不还有最后一招,苦肉计么?

    “老臣虽年纪大了,但还承受得住。只求陛下看在多年君臣一场的情份上,放过淑妃娘娘,放过谢家那些年幼的孩子们吧。臣虽万死,也感激陛下隆恩!”

    这老货,脸皮厚得堪比城墙!

    口口声声无话可说,可这求情告饶,一套一套的,甚至还搬出宫中虽已失宠,但毕竟陪伴皇上多年的淑妃娘娘。此时要皇上怎么发落?

    永泰帝当真有些举棋不定。

    他原本想着,是要重重处罚谢家的。后因宜华公主那一闹,就想着,若谢应台能扳倒程岳,饶过谢家也行。

    可没想到谢应台太无能,竟是连程家一根寒毛也没伤到。唯一伤到个宁怀瑜,还是程岳不在乎的。

    所以皇上对谢家是生气且不满的,但要怎么处罚呢?

    却在此时,一个头上插着红色羽毛的红翎急使闯进大殿!

第582章封地

    “报!军情急报!”

    这是边关急报,任何人不得阻拦。

    永泰帝心头一跳,“这是出了何事?”

    那红翎急使跪下道,“三川口六百里加急,请陛下御览!”

    永泰帝当下就要连材快念。

    心下想着还好不是八百里,若是八百里,只怕仗已经打上了。

    几场大病,到底损伤了皇上的身体,他的眼睛已经老花,根本看不了这样小字。况且,怕有急事让他过于激动,所以太医也是建议凡事先由旁人看过,再念给皇上听。

    所以连材看了,便先道了句,“陛下勿要动气。是霍通将军发现西胡异动,那野利云荣得知容华两位嫔妃及小皇子过世的消息,便打着为她们讨要说法的名义,想进犯边疆。

    幸亏陛下早前派去西南剿匪的两位侯将军机警,意外听到风声,火速报去,令霍将军早早做了防范,才把西胡大军拦在了三川口外。但他们却也集结了数万人,不肯退却,如何处置,倒叫陛下拿个主意。”

    “野利云荣,这贼子!”

    永泰帝刚想大骂此人,不识自己好人心,当年放他一条生路,却如此恩将仇报。可眼看程岳就站在殿前,他又不好骂了。

    因为当年程岳见野利云荣野心勃勃,就力主一定要杀掉此人,可永泰帝就要跟他唱反调,偏偏不听。如今再骂,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所以这会子永泰帝也很恼火,只能把问题丢下去,“诸位爱卿,你们有何高见?”

    文武百官顿时交头结耳,商议起来。

    可谢应台眼珠子一转,抢先道,“回陛下,老臣愿为陛下为忧!”

    永泰帝一怔,“爱卿有何高见?”

    谢应台道,“那野利云荣借机闹事,无非是想讨要好处。老臣愿意领旨,去边关与之和谈。到时皇上赏些金银财帛,美女牛羊便好,也省得大动兵戈,劳民伤财。”

    这话说得永泰帝颇为心动。

    刚刚才与皇子皇孙们干了一场,他是实在没有心力去跟人打仗了。况且容华二妃和十四皇子的死,确实是他理亏。若是花点小钱,就能平息事态,倒也不失为一个上策。

    可首辅王恽不同意,“皇上,后宫之事无论如何,都是皇上家事,并不涉及两国政事。若因此就要去和谈,倒似大梁理亏一般。陛下是想息事宁人,臣只怕那野利云荣到时狮子大开口,索求无度,且也坏了规矩。”

    这话说得朝臣纷纷点头。

    连一向温和的兵部尚书刘大人都道,“之前西胡战败,想讨要大梁淑女联姻,皇上都没同意。此时怎能为后宫嫔妃之死,就送出美女金银?日后岂不让番邦小国耻笑?”

    姜尚书更是道,“说来是华妃放火,才害死了十四皇子和容贵妃,皇上没找西胡索要奸细,看是否有人挑拔离间就算好的,凭什么还要给他们求和?”

    “说得对!”群臣纷纷附和,有些武将更是道,“他要战,那便战,谁还怕他不成?”

    谢应台急道,“你们倒是不怕死,可钱从哪里来?几年前一场大仗,至今国库空虚。每回要用钱,姜尚书,你几时痛快拔过一次?”

    这话倒是把姜尚书给问住了。

    朝中再没人比他更清楚朝中的经济状况,大梁确实是打不起仗了。

    眼看大家不作声,谢应台更加再接再厉,“况且眼下春耕在即,朝中不知多少用钱的地方,哪有人力物力耗到那边关去?若是送出几个美人,一些金银,就能换得边关安宁,又有何不可?你们要觉面子上过不去,尽可把脏水往我头上泼。等大梁缓过气来,再动刀兵,还不是一样?”

    王恽心中暗叹,谢应台这老狐狸,能在朝中屹立这么多年,可不光是厚脸皮,也确实有他的几分本事。

    这番话,合情合理,甚至他都不惜身负骂名了,恐怕是很能说动一些人的。

    果然,不仅永泰帝犹豫起来,一些朝臣也觉有理,纷纷站出来附议。

    还道,“不论谢耘做错了什么,但谢老大人这些年在朝堂之上操劳国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且淑妃娘娘入宫多年,并无大错,还望陛下能从轻发落。”

    眼看朝中风向又是为之一变,永泰帝正想着不如顺水推舟,就这么从了大家的意思,程岳再度出声了。

    “各位大人,请问我等站的是什么地方?是各家可以随意往来,拔个萝卜就能做人情的菜园子,还是处理天下大事的金銮殿?”

    “在这大殿之外,有无数百姓,正翘首以待,朝堂上的诸公能制定出合适的法度与政令,带领他们安居乐业,国富民强。但诸位大人却以为站在这里,只需有些苦劳,便是无功也使得?”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样的话,诸公敢让那些正日夜寒窗苦读,以求金榜题名,走进这间大殿的士子们听到吗?能让那些在天下各州各府,执行诸公制定的各项法度政务,辛苦奔波的官吏们知道吗?”

    他这一连三问,不仅把方才替谢家求情的大臣们臊得满脸通红,也问得许多朝臣低了头。

    这一刻,程岳站在那里,他不是帝王,却偏偏有帝王一样的气度。

    因为那是正气,是真理的气度。

    想当年,他们每个人也是寒窗苦读,以求金榜题名,能站在这间金銮殿里。来的时候,也是想为国为民做番事情的。

    可曾几何时,岁月消磨了他们的壮志,权利迷惑了他们的眼睛,让他们变得圆滑苟且起来,可他们不仅不以为耻,还沾沾自喜。

    但此时程岳的话,就如当头棒喝,一下把他们打醒了。

    “淑妃娘娘服侍皇上有功,皇上不是给了她应有的荣光吗?否则她何以封妃,何以在后宫安享尊荣?”

    “那么凭什么,只因一个出嫁女儿,就要宽恕她的娘家?若是长此以往,是否所有的外戚,都可凌驾于律法之上?”

    “王子犯法,尚且要与庶民同罪。外戚倒可幸免了?这是什么规矩,哪位大人能站出来,与我解释一下?”

    群臣默然,那几个刚才说话的,更是把头低得跟鹌鹑似的,只恨不得能挖个坑把自己埋了!

    蠢,

    真蠢!

    他们怎么忘了,程岳虽然年轻,可人家到底是皇族血脉,生来的王族之后,自有傲气,岂肯轻易为外戚折腰?

    况且人家平日里虽不声不响,好似一副挺好讲话的模样,可人家也曾是手握重兵,把西胡打得落花流水的统帅。

    平日里没触犯到他也就罢了,可眼下,谢应台是花招百出,想弄死程家的,那程岳怎么可能再忍?

    所以他不攻击则已,一出手,便全是凌厉杀招。

    偏偏又合情合理,让人说不出半个不字。

    皇上三宫六院,嫔妃数百人,真要个个都网开一面,那臣子们才是要翻天了。

    逼到这种地步,几乎算是白刃相见的时候了,谢应台也没什么好说的,所有的倚仗都已被一一破除,谢家今日定难善了。他现在也只能尽力去扑咬对手,最后尽一把力了。

    “英王爷说得这样大义凛然,那你有办法解决西胡危局吗?”

    程岳冷冷看他一眼,正一正衣襟,转身面对永泰帝,朗声道,“陛下,自臣家接受封爵以来,并无封地。唯有一个上溪村,也只是免除了村民的税赋而已。故臣特请旨,将平凉府划为英王府的封地,由臣携妻儿前去镇守!”

    他,他居然公然讨要起封地?

    群臣错愕,谢应台更是怪叫起来,“英王啊英王,老夫从前看你还算一个青年才俊,如今你却是想拿封地要胁陛下,才肯去西胡平乱吗?”

    永泰帝有一瞬间,也是这么想的。

    毕竟程岳两年前那一仗,确实打得漂亮。

    听说至今在西胡,都有人拿他的名字止小儿哭啼。

    可是很快,皇上就觉得不对劲了。

    平凉府,这名儿挺熟。可他怎么想不起来,这地方在哪儿了?

    首辅王恽大人站了出来,却是给程岳郑重行了一礼,“英王高义。臣,附议!”

    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群臣哗然,倒是殿上一个掌史书,管记录的官员,忽地想了起来。

    “平凉府,那不是前朝时曾设过的郡县么?地方还在三川口外,如今是被西胡控制吗?。英王您,您竟是讨要那里?”

    群臣惊了。

    程岳是要讨要一块并不在大梁版图上的地方做封地?

    永泰帝终于想起来了。

    之前,在平定西胡战乱之后,戚昭义戚老都督曾入宫,与他有过一次长谈。

    当时,戚老都督就提到这个平凉府,说它虽然偏远贫瘠,但军事地位极其重要。前朝就曾设置平凉府,用以辖制西胡和周边诸国。

    可惜当年大梁太祖打天下时,实在是分不出精力去处理这个偏远的州府,所以在大梁建国的版图上,就没有了平凉府。

    也正因为缺失了这一块,所以三川口的压力巨大,万一攻破,西胡人就能穿越庆州,直奔京城。

    戚老都督当时便提议,要是将来朝廷有了余力,最好能把平凉府这个地方再夺回来,这才是解决京城长治久安的最大关键。

    可现在,现在程岳居然主动请求,要将平凉府设为英王府的封地?

第583章开疆

    永泰帝再看向程岳,目光无比复杂。

    如果没有昨天的那番谈话,他可能还会多疑的认为,程岳是想借此,带领全家逃离大梁,自立为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