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贵芳华-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怪王家肯放管奉出门。肯定也是怕路上再出什么幺蛾子,要她跟着照应。
管奉恨恨道,“若不是我家老太太实在是不大好了,又到底养育了兆儿她爹一场,我真恨不得剃光那小蹄子头发,即刻送她去出家!如今只为了老太太,方死命把事情压了下来。只那小蹄子后半生也别想好过,她不是想赖在我王家么?哼,我索性收她做了干女儿,送了她一个乡下田庄。只这辈子,她都休想走出那庄子半步!”
这招实在是高,宁芳竖起大拇指。
第526章醋到
管奉送豁出钱财不要,白送一个田庄,是想感化那位表小姐,让她知恩图报?
别做梦了。
这姑娘要是真懂恩义,就根本做不出从前勾引长辈,如今还厚着脸皮妄想嫁进皇家,做陪滕的事。所以管奉送她田庄,是要把她这辈子都困死在乡下。
种菜担水,“勤俭度日”,不出两年,就能把一个娇小姐磨砺成糙农妇,让她再没有心情作妖。
而在人情礼法上,管奉也占尽了大义,任谁都说不出半个不字。
这堂堂正正的阳谋,委实是手段高妙。
说完上京前的内情后,管奉方说到正事。
“兆儿我倒不怎么担心,那孩子生性镇定,颇为沉稳。只年纪还轻,缺些历练而已。我更担心的,实是七皇孙。芳儿,姨母在你面前,便不说假话了。那七皇孙我虽只见过几回,但总觉他心思太过深沉。所以无论如何要拜托你,替我照看着些,往后若有什么事,好歹给兆儿递个话。行么?”
宁芳忙道,“姨母不必多虑,今日在宫中,兆儿姐姐还出手帮了我。我就想着,她是不是跟姨母有什么渊源。既是姨母亲女,我必以亲姐待之!”
看她并没有称呼七皇子妃,而是兆儿姐姐,管奉也明显松了口气。
“好孩子,谢谢你了。你兆儿姐姐别的都好,就是有些牛脾气。说得好听,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得难听,就是有些爱钻牛角尖,伤人伤已。往后她要遇到什么坎儿,你好歹帮着劝劝。她素来吃软不吃硬,要是不听劝,你掉几滴眼泪,比什么都管用。”
宁芳应下,管奉这才告辞离开。
宁芳回了王府,一天没见着小王妃的程岳,还在看着书等她。
摒退下人,把王家的事情略说了说,只带过了管奉丈夫不靠谱的那一段,程岳皱眉道,“王大人大概还是想丁忧的。难道这宫中情形,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若王恽还打算留在京城,管奉根本不必跟宁芳交待什么。
义姐妹家的儿女,哪里比得上嫡亲祖父?
但如果连王恽这样的重臣,都在考虑退步抽身,那就证明现在宫中的局势,十分的不明朗,甚至到了混么的地步。
否则如今人人皆知皇上身体不好,已经面临新旧君交接之际。身为重臣,就越是应该留下来效力,讨好新君,交好旧君,才能保证一个家族的繁荣昌盛。
嗅觉敏锐的程岳,在意识到王恽可能是有意将此信息透露给他后,原本还想和小王妃说说体已话都没了心情,立时挑灯去了书房,把白敏中等几个心腹,召来秘密商议了。
这是事关家族的大事,宁芳自然不会吃醋。
她也在思索,如果朝廷会有重大变动,她要做些什么,才能更好的护卫王府及宁家?
这一夜,程岳彻夜未归。
宁芳也睡得不甚安稳,醒来好几次,身边总是没人。
到次日一早,程岳要上朝前,回来洗漱更衣,宁芳才知人回来了。
“你这一夜没睡,早上喝杯参汤吧,否则熬不住。”
看她要起来,程岳忙把她按住,“我知道照顾自己。你好生再睡一会子,凡事有我。”
他说完,赶着走了。
但宁芳闭着眼,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了。
凡事有他。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硬生生让人暖到心窝子里。
宁芳捏着被子想,有个天塌下来,他一定顶在前头的丈夫,若让给别人,得有多不甘?
想着哪天程岳会对着个陌生女子,柔情脉脉的说这样的话,还各种体贴照顾,便是那女子再好,宁芳,宁芳也彻底醋得睡不着了。
甚至,光凭想象,就把自己气到了。
在床上来回翻了几次身,到底不怎么愉快的起了床,命人摆饭。
而料理家事时,下人们发现一向和气亲切的小王妃始终冷着个脸,弄得下人们也提心吊胆的。
看大家那样小心翼翼,宁芳又觉得怪没意思的。等事情办完,自己没话找话的跟身边亲近丫鬟商量。
王爷昨晚没睡,今儿给他炖个汤补一下吧,喝什么好呢?
看王妃还有心情打听吃喝,丫鬟们便知王妃已经缓过气来了。
虽不好问王妃好端端的到底为什么生气,但是大家还是很配合的提供了很多主意。
最后孔雀还提醒一事,“王妃,昨儿您姨母过来,您也没跟亲家老太太说起玉灵真人的事。今儿要派人去说一声吗?”
呀!
宁芳一拍额头,她还真给忘了。
南湘儿回来了,那宁怀瑜还远吗?
虽然宁四娘是表示再不管南湘儿了,可到底是亲外孙女,要是找上门来,还能赶出去?
只宁芳想想,命人把宁芸请了来。
先把事情告诉妹妹,让她委婉的说给宁四娘听,万一祖母生气,也好劝一劝。
谁知宁芸道,“此事我们早就知道了。正月那会子,爹来过信,说是年后会回京,又说表姐如何不易,要我们体谅来着。祖母看了又生了一场气,只怕你事多,便没让我们提。”
宁芳半晌才叹道,“你们呀!”
这就是一家人,凡事总会为对方着想。
“不过这样的事,往后可不许瞒我。祖母年纪大了,不让她忧心是对的,可私下悄悄跟我说一声,有何不可?”
但宁芸道,“二姐姐别怪我跟你唱反调,我是觉得祖母说的没错。如今你支应着王府这么一大摊子,已经够辛苦了,何必又为这些小事操心?横竖表姐姓南,又不姓宁,很不必咱们操心。若外人不知,看二姐管得多了,未免还要说几声二姐的闲话,出了嫁还管着娘家的事不放,未免会连累到王爷清誉。”
“说来二姐姐你也没比我们大多少,不要总把我们当小孩子。就算我一人没主意,还能跟茵儿安弟顺弟商量呢。二姐不要小瞧他们,如今他们也长进了,有些事办得连祖母也称赞的。想想二姐你都能撑起一个王府,我们兄弟姐妹若连个小家都撑不起,那也太无能了。”
“唯一没想到的是,表姐会回来得这样快。不过她既然没上门,我们索性当作不知道好了。有什么事,也等她上了门再说。二姐你放心,宁家不是你一个人来守护的。我们也长大了,也能守护好这个家的。”
怔怔看着宁芸坚定的小脸,宁芳有些说不出话来。
因为有后世的记忆,所以她在看待这些弟妹时,确实总忍不住把他们当成小孩子。却几乎忘了,他们是和她一起长大的。
就算是年纪比较小的两个弟弟,如今也都要十岁了。
这个年纪,真的不能说是小孩,而应该是少年了。
尤其他们还是男孩,生来就被长辈灌输更多的责任,所以之前也曾在玩笑中,抱怨过宁芳这个二姐操心得太多。
那时宁芳并没怎么留意,可如今看来,弟妹们是真的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
象此刻,她以为会给他们带来麻烦,还有伤害的事,在他们眼里,其实算不得什么。
因为他们已经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应对麻烦。
所以宁芳最后是欣慰笑着,送走妹妹的。
随后,她把二位嫂嫂请了来。
妹妹说得对,家不是靠一个人来守护的。
所以她不会说那么多,只跟二位嫂嫂商议,有什么好主意,能让家里日子更好过?
等到程岳下朝回府,宁芳趁他尚有精神,便跟他略提了几句。
打算今年把租子再调低些,让去年经历了雪灾的庄户们也好多攒些粮食,缓一缓。
如果有些地方灾情严重,减了人口,便去买些田地,再雇请佃户耕种。
去年她的温泉庄子,蔬菜瓜果都种得不错,今年再多拔些银子,让杜鹃她爹再多种些,等到冬天又可以卖高价了。
那些在王府后院读了半年书的孩子们,有些已经可以出来当差了。
正好王府的人手也可以换一换,倒不是有了新人就扔了老人,而是把那些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手抽出来,看能不能投入到更重要的地方去。
这些零零碎碎的琐事,难得程岳听着也没有不耐烦,反而赞赏的给了他的小王妃一抹微笑,还有九个字。
“高筑墙,广积粮,不称王。”
这是历史上,某位开国帝王在造反初期,谋士给他的著名诤言。
而事实证明,当年的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英豪,最终大浪淘沙,能坐上王位的,就是不骄不躁,不贪虚名,埋头苦干,经营力量的这位帝王。
而程岳和谋士们商量了一夜,基本也是这个意思。
既然连老谋深算的王恽王首辅都决定暂避锋芒,他们很没必要当这个出头的椽子。
虽说新君上位是个热灶,可毕竟还没出炉呢,凡事都有变数。所以英王府未来的策略就是不冒失不钻营,稳稳妥妥走自己的路。
所以宁芳如今提出来的这些琐事,倒是无一不合程岳心意。
不求大富大贵,多打粮食多撒网,积些人情,这比赚多少银子更重要。
所以他可以安心的去补眠了,睡前还拉着小王妃的的手夸奖,“晚上的汤,你炖得很好喝。”
明明就是厨子炖的,可王爷就爱把功劳扣王妃头上,谁拦得住?
所以宁芳只说,“你要喜欢,下回再炖给你喝。”
程岳眼皮子都快睁不开了,依旧不肯撒手,交待一句,“你爹回头,安排外放吧。”
第527章成长
宁芳也是这个意思,南湘儿入京,宁怀瑜必定也快要回来了。这个会钻营的大伯,说不定已经谋到了好去处。如此情势,让爹娘留在京城怄气么?
倒不如远远避开,彼此清静。
“最好是南方,离金陵近一些。我看祖母,还是想家的。”
程岳把王妃的小手拉到心口,闭着眼睛应下,“嗯,我尽量。”
宁芳到底没舍得即刻就走,只等程岳呼吸安稳,睡沉了,才悄悄把手抽了出来,转头就去安排家事了。
不管有什么风波等着他们,日子总是要过的。
十余天后,京城王府挂上白幡,王老夫人到底过世了。
首辅王恽王大人,在得永泰帝挽留了三次之后,还是坚决辞官,回乡守孝去了。一时间,得士林中人称赞无数。
内阁中的万年老二,谢应台谢大人终于荣登首辅之位,一时风光无两。
而王恽王大人在举家离京之际,便有些人走茶凉的味道。
谁知原本跟王家并无交道的程岳,却因敬重王老大人为人,亲去送别,倒让人觉得重情重义。
只宁芳就不好出面了。
只能暗花心思准备了一份既不扎眼,又实惠的丧仪让程岳带去。
而管奉又让程岳给她带回了一封信。
又过了些天,随着时气渐暖,去年因雪灾来京城避难的灾民也陆陆续续返乡了。宁芳因打算好好种田,便想在其中择些好的留下来。
消息一出,报名者却不象她想象中踊跃。
正觉得奇怪,在乡下管过事的仙鹤笑道,“这等好事,王妃还要人报什么名?只管点名就是。那些乡亲都巴不得留下呢,只不好意思张嘴。”
原来如此,宁芳失笑。
既如此,她就老实不客气的让手下去挑人了。
那个当初特别支持她的鲁老汉,她还惦记着,格外交待他家可以多留人,想都留下也使得。
谁知鲁老汉倒不贪心,四个儿子里,他只把沉稳的大儿子一家,和小儿子及小儿媳妇留下,其余皆随他回老家。
嗯,就因宁芳格外关照鲁家,并许他家多留人,鲁老汉才总算帮小儿子讨到王婶子家的漂亮闺女做媳妇。
而若是这两个儿子过得好了,又怎会不拉拔着其他兄弟?
所以鲁家人留下的高兴,离开的也不生气。
走前鲁老汉还特意砍了根老木头,做了个小孩儿玩的木马,托庄上管事,送给宁芳。
老人想法很朴实啊,他知道王妃还没孩子,可迟早不总是会有的么?
骑马弄箭,那是男孩的事。
所以特意做个小木马,不就是指望着那啥么?
这礼物宁芳收到时有些脸红,倒是程岳极为高兴。还特意命人,又给鲁老汉也回了一份礼。这下子,鲁老汉可更加得意的带着两个儿子回乡了。
阳春三月,时气日暖。
但京城的早晚仍有些寒意,且不时春雨缠绵,湿意浓重。所以英王府待客的厅里,火盆暂还未辙。只用的炭火便少得多,只每日早晚烧上一炉,能驱散寒气便罢。
这也是宁芳过日子仔细,就算只是些细微末节,也不愿意白糟蹋东西。可在某些富贵人家眼里,就有些节俭得过头了。
于是,等她收拾停当,出来拜见终于上京的大伯宁怀瑜时,首先就被教训了一顿。
“知你自幼勤俭,但也不可太过。好歹这也是待客的地方,怎好弄得如此简朴?旁人面上夸你一句勤俭,背地里还不知怎样笑你寒酸。也就是大伯这样的至亲,方肯与你说句实话,往后快改了吧。”
宁芳微顿,随即淡然道,“多谢大伯好意提醒,但我本就是这么个勤俭惯了的性子,便明知不讨某些人的喜欢,大概也是改不了的。”
宁怀瑜难得这么好声好气,跟侄女说一回话,没想到宁芳一开口竟是把他噎着了。
再看她衣饰华贵,姿容珍丽,比从前在府中时显得成熟贵气许多。想着她少年得志,难免有些不爱听人劝,便暂且忍下这口气,不再争执。
“你家王爷可把我的事告诉于你?”
宁芳捧起茶杯,轻吹了吹,态度敷衍道,“略知一二,恭喜大伯了。”
宁怀瑜脸上这才露出几分得意,“到底是一家人,大伯日后留在京城,亲戚之间总能相互照应。”
宁芳不吭声,也没什么表情,只垂眸喝茶。
宁怀瑜这几年钻营有方,竟是连升两级,如今要调回京城,还能进谢应台把持的吏部,任正六品,跟宁怀璧平起平坐,实实在在已经一只脚踏进中层官员的圈子了。
据程岳说,他这个大伯要是继续这么发展下去,日后可是不容小觑。
只程宁两家实在没什么要求着靠着他的,也没必要跟他敷衍客气。
见宁芳不搭话,宁怀瑜有些不悦,只得主动说出自己的目的。
“你也不要总记着小时候的那些事了,你表姐她这些年也是不容易,年纪轻轻总住在道观里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外人瞧着,难免要说你这位身份尊贵的王妃妹妹不肯照应。如今倒也不是要怎样麻烦你,只这京城难得能寻个清静地方。不好的地方,又如何放心让湘儿在那里清修?”
“直到我进京,偶然路过个园子,地方不大,却收拾得简朴清爽。且临着寺庙,极是安静。后一打听,才知是你们英王府新置办的园子,不如借给你表姐暂住几年吧。”
宁芳听完,简直想要冷笑出声!
见过打抽丰的,可没见过这么大脸,跑人家家里来占便宜的!
什么宁怀瑜上京路上偶然看到,动了心思,分明是在京城的南湘儿看中,想要霸了去吧?
那园子确实是她新置办的,但造价真心不低。
之前在相国寺做法事,高燕燕查出身孕,戚昭义一高兴,就发愿要在相国寺捐建个塔。感谢菩萨,也好超度他那些死难的战友同袍,为他们祈福。
他这样的年纪身份,自然是说到做到,回头即刻请了工部的大师傅来看。
工部的师傅仔细堪查了相国寺的地形,又跟庙里的师傅们商议过后,决定将这军魂塔建在寺庙的西北角,既在风水上,能镇守一方平安,且不会有工程上的后患。
但在西北角上建塔,就会占用一部分超出相国寺范畴,附近百姓的菜地。
戚昭义派管家去谈,表示愿以三倍价格,买下这块菜地,但那户百姓却不肯卖。
倒不是价钱之类的原因,而是那百姓没甚手艺。除了种菜,啥也不会,拿了钱没几年败光怎么办?
但戚家给出的条件真的很有吸引力,百姓们又敬重戚老都督,相国寺的普照方丈又照应多年。再说给庙里修塔是好事,他们也愿意支持。
于是,那菜地附近的百姓们,就公推了几个有辈份的老人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