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富贵芳华-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峰道,“所以,也亏得这些年皆是京畿大营在收租子,否则能不能收上来还真不好说。且如今咱家一共就这么几个人,就算把地收了回来,难道还能一亩地一亩地的去收租子?”

    刁民难缠啊!

    宁芳懂了,“之前不知道这出时,我原想着,既然这田地收回不易,不如还是让杜老将军代收,但以后我们要收一半的租子。如今看来,我们只收那三分之一足矣。否则,也让人觉得程家太好欺负了。”

    不是宁芳要做圣母,但杜老夫人都已经明说了,就指着这份租银开销过日子。

    如果她硬是现在就全要回来,就等于断了杜家生计。就算杜老将军同意,他家儿孙也肯定会生事。

    虽说道理在英王府,但世人不会这么看。横竖事不关已,定会有许多人说风凉话。

    譬如以前祖上都没收,怎么如今就变得苛刻起来?

    再譬如你家日子又不是不能过,何必强逼老杜家?

    尤其英王府势大,更会让人说程家的不是。

    宁芳没那个精力去跟人撕扯解释,所以不如让出一部分利益给杜家,先把能收出来的,收回来一部分。等到杜家渐渐适应了,再一点一点的要回来。

    到时世人只会说英王府仁义,再不能有半句坏话。

    这回,程峰程岭一起笑了,“你跟三郎还真是心有灵犀,他也是这个意思。只是接下来,关于杜家,你有什么好法子?杜老夫人必向你请教了生意经的。”

    宁芳苦笑,“这个我还真没想好。原本我是想着杜家子弟人多,又擅蹴鞠,不如就做些相关的生意。象他们昨儿比赛时用的球衣球鞋绑腿什么的,看着都很不错。但杜老夫人又说她家似是没什么财运,做十回生意能赔九回,勉强一回还是保本那种,我就不太敢建议了。然后再想想杜家子弟虽不是特别有钱,但穿戴也还体面,基本做到一碗水端平。这做生意于他家,就更不适合了。”

    程岭听懂了,“你的意思是他家人多,花用皆归到公中,于是便都不爱操心。就算有好生意介绍,也没人肯十分上心,才会做什么赔什么。”

    宁芳点头,“就是如此。象从前我跟娘去到乡下庄子,也是约定赚出三百两银子以上的收益便归自家,我们母女两个才会绞尽脑汁的出主意。若仍是搅在一个锅里,赚了不归我,亏了也不找我,那还如何赚出钱来?”

    程岳素来聪敏,顿时猜到,“那你想给他们的建议是——分家?”

    宁芳确有此意,“可如今杜老将军和老夫人皆是健在,只怕这个家是不好分的。但若肯跟我外祖家一样,先把产业分开,只怕日子就能好过些。”

    程峰素来厚道,“这话弟妹你就别说了。若杜家能想到,自然会去做,若不愿意,还白招人记恨。”

    可程岳却道,“她这话是对的。大哥,如果我们想把那地真正收回来,就非帮着杜家立起来不可。”

    程峰一怔,“不说只收一成利就好了么?怎又要都收回来了?”

    可程岭却已经明白过来,欣喜道,“对呀,大哥!方才弟妹说了,这地仍可交由杜老将军代收,可不是给京畿大营!只要帮杜家立起来,待杜老将军百年之后,这地不就收回来了?有这十几年工夫,咱家就算想不出治那些兵子兵孙们的法子,卖掉去别处置产都好过!”

    就是这个道理。

    杜家和那些大小将领白占了这么多年的便宜,也该到了归还的时候。

    所以杜家是非分不可的。但要怎么分,却得给人家一个好接受的理由。

    程岳想了想,显然有了主意。却不着急说,而是跟兄长们谈起过中秋走礼,及宁芳的温泉庄子来。

    知他有了安排,兄长们也不多问。

    而温泉庄子还没建好,也说得不多。只听说宁芳想在那里建暖房种花种菜,两位兄长都挺支持,深觉小弟妹是个过日子的一把好手。

    程岭还挺可惜,如今有伤不好同去,否则他也想去逛逛的。

    只中秋送礼要这个,兄弟几个还真得好生商议一番。

    要说从前程家过节简单,就是关起门来主子奴才各摆几桌便完了。但今年显然是不可能的。

    程峰程岭都有了正经司职,上司同僚都要打点。各要准备多少,要按官场的规矩来。还有每个人的喜好不同,送礼也得略有区分。

    不过宁芳那日要妹妹们准备的十全十美五行月饼极受欢迎,程峰程岭都各要了两百盒。

 第470章糖醋

    宁芳怕两个兄长月饼要得太多,还特意提醒他们这月饼可不好放,顶多就七天。

    程峰笑道,“人家月饼一个足有锅大,你那就核桃大点的,一口便是一个,包得又细巧精致,哪里放得了那么些天?顶多三两日就吃完了,送人也体面。要不是担心你妹子那里做不来,我还想多要些,一家送上十二盒,瞧着也体面。”

    宁芳问,“你们就不担心那黑的不好看?”

    程岭道,“五行里黑主水,水主财,正是上好吉兆,弟妹怎这么说?那芝麻味儿也怪好吃的。”

    宁芳笑得颇有几分得意,“那是我教妹妹们做的,她们起初还嫌弃来着。”

    程岭哈哈笑了,“原来这是要讨夸奖啊,三郎你嘴最巧,这活归你了。”

    程岳瞟宁芳一眼,“不夸尾巴就翘起来了,再夸岂不要上天?行了,你回去歇着吧。”

    那么大的黑眼圈,瞧着就是没睡好,刚还偷偷打小哈欠来着。

    宁芳确实倦了,只要走前程峰突然叹了一句,“咱们就算辛苦挣下偌大家业,日后可给谁呢?”

    宁芳微怔,只听程岭笑说,“大哥放心,总会有的。”

    他说这话就说,看自己肚子笑什么?

    宁芳出了门,脑子还有些浆糊。直到回了屋,才猛地会过意来,脸一下子就红了。

    正给她放帐子的画眉不解,“王妃可是不舒服?怎么脸上突然就烧起来了?”

    咳咳,宁小王妃支吾,“没事没事,我困了,先眯一会儿,你午饭时叫我。”

    画眉这老实丫头便退下去了,只留宁芳辗转反侧。

    程府有后,关她什么事?

    虽说她如今是英王妃,可谁能保证以后?再说那可是三舅公,辈份不符!

    就算如今宁芳很努力的把他们当一家人,可想到要一起生娃娃——还是,还是难以接受的。

    迷迷糊糊,宁芳睡了过去。

    等醒来时,犹记梦中三舅公好象另娶他人,然后自己便被一群小娃娃围攻,说她占了他们娘的位置,要赶她走。直把宁芳的心哦,酸得了不得。

    于是午饭里一道极喜欢的糖醋小排硬是一口没吃,闹得进这道膳食的太监何善极是纳闷,难道自己手艺退步到王妃这样不喜欢的地步了?

    闷闷不乐了半日,到傍晚就见赵同招呼着一帮子太监小厮,把程岳一路小心翼翼的抬了回来。

    宁芳奇怪的迎上去,孔雀先自责起来。

    “早该提醒王妃的,那竹屋凉,如今都快中秋了,早该把王爷迎回来了。且还要过节呢,哪有让他一人住那儿的?”

    于是宁芳那话就生生在舌尖上打个转,咽了回去。

    这本来就是程岳的地盘,谁还能问他为什么回来么?只怕自己走才是理所应当呢。

    宁小王妃正在那儿被自己的脑补心酸,她家王爷冲她招手了,“把你那砚台包起来,给二哥送去。”

    宁芳自然要问,“为何?”

    难道她已经惨到连自己的砚台都保不住的地步?

    程岳拉长脸道,“今儿不是因你才打赌输了么?二哥便惦记上我那方好砚台了。可他如今一介武夫,要那么好砚台干什么?横竖只说是我屋里的,又没说是哪间屋。把你的给他,我再给你块更好的。”

    宁芳这才欢喜起来,“就是!我这屋也算你的,拿去拿去。”

    都怪程岭,要不是他取笑自己,也不至于害得自己做梦,搞得那么凄凉心酸了。

    宁小王妃小小的迁怒了一把,又有些不平,“不过你为什么要赌我输?我象这么没用的人么?”

    程岳道,“我这不是谦虚么?谁知二哥就较真了。”

    宁芳认真道,“那你以后可别这么谦虚了。”

    程岳瞥她那雨过天晴的小脸一眼,“行啦,知道你最聪明最能干啦。把砚台送了,晚上烧几个开胃的小菜吧,嘴里有些寡淡。”

    宁小王妃顿时被转移了注意力,“那我们吃糖醋排骨吧,我还想吃麻婆豆腐。”

    但中午进了一份糖醋排骨却没人动一筷子的何善,晚上可真是不敢做了,特意去求了鹭鸶来做。送膳之前偷一块来尝,感觉也没比自己特别好吃啊。

    可偏偏就是这样,王妃也吃着香甜,不过吃完还问了句,“怎不是何善来做?他做的喜欢在最后加一把芝麻,又焦又香,鹭鸶这菜的手艺却没他好。”

    何善后头听说,很是无语。

    他中午进的那份排骨里不一样放了芝麻?难道王妃硬是没看见?

    正琢磨着,鹭鸶过来把他骂了一顿,“往后主子说什么就是什么,瞎琢磨什么?害我出丑,二回我再不帮你做了!”

    何善再不敢多思多想,忙忙道歉,还将自己炸芝麻的小秘方教了鹭鸶,这才作罢。

    一场蹴鞠宴后,王府上下足足清点了两日,才把宴会用的东西收拾完毕,交还库房。

    因有不少砸碎的碗碟,又见家中宴客碗碟皆是几十年间婆婆还在世时作主烧制,许多花样皆不时新了。与如今一些菜品糕点搭配起来也不是很好看,宁芳索性决定再烧一批新碗碟。

    至于要什么花样,她便交给两个嫂嫂了,让她们先去商量。但最后把关的,却是交给了程岳,横竖全家他的审美水准最高,有他作主,料来不会出差错。

    接到任务的程岳倒是没什么二话,因为他家王妃确实还有更多事要忙。

    因英王府两场宴席下来,如今中秋未至,许多人家的中秋礼便送来了。每日接收礼单,斟酌着回礼都够宁芳操心的。

    直到八月十五,宁芳才忙里偷闲,回娘家吃了个午宴。

    不过如此忙碌,也不是没有成果,夏珍珍就夸她年礼送得好。

    “尤其你铺子里新做的团圆美满糖,我拿去送人,没有不夸的,还问哪里有卖呢!”

    宁芳也很得意。

    这是从妹妹们做五行月饼里得来的灵感,她让自己的糖果铺子也赶制了一批五颜六色的圆形糖果。

    一面印有英王府字样,一面印有莲花金鱼,宝伞海螺等吉祥八宝图案,用九九八十一颗组成一只圆盒,拿来送人,十分体面。

    这批糖果,程岳叫她不要对外卖了,只拿来送礼,果然家家都喜欢。

    且物以自稀为贵,就算糖果不算难得,但做得精致漂亮,还是很受欢迎的。

    这也是如今家里有了匠户的好处,做糖果的模子,就是崔老头和朱三娘一起研究出来的。但如何染糖制糖,何善也给了不少好建议。

    宁芳这才知道,原来何善也是个甜食爱好者,尤其爱吃糖。牙齿都吃坏了好几颗,才不得不戒了。但能参与制糖,这老太监也是很欢喜。

    宁芳道,“这还是时间来不及,想起来的晚,明年王爷说要单做一个盒子来装,包管更加好看。到时我给娘您多留十盒,好送人。”

    宁怀璧故作不满,“只有十盒?那可不够送呢!”

    宁芳故作愁苦,“那爹您要多少?可不能太多。那糖果不贵,盒子却贵得很呢。要不我给您糖果,您自个儿装去?”

    一家人看这父女俩讨价还价,十分有趣,最后宁四娘才道,“十盒真不算多,若给你外祖舅舅家送送便没了。”

    提起夏家,气氛便有些沉闷了。

    夏珍珍更是微红了眼,心里难过。

    她尽力说笑,也是不愿想起爹娘之事,可夏老太公及老妻都是八十多的人了,生死之事,真是不好说。上回哥哥们回去,也不知爹娘如今怎样。

    宁四娘却是豁达,“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只要活着的时候,长辈知道慈爱,晚辈知道孝顺,便是去了,也无甚遗憾。来,咱们端起杯,遥祝夏家二老,身康体健,长命百岁!”

    这一杯,大家都怀着最衷心的祝福端了起来。

    只辛姨娘颇有些不自在,犹豫了一下。

    要不要说出那日小伙计来说的话?可若是说了,必要问起,她为何当初没说,现在才说,那她要怎么答?

    所以辛姨娘只纠结了那么一瞬,到底还是自私的把话咽了回去。

    宁芳用了个午饭,下午陪祖母爹娘聊了会儿天,便回家准备晚宴,自去团圆了。

    等到中秋过后,她便和大哥大嫂一起去自己的温泉庄子。

    走前赵同果然请到了一个伺候宫中温室菜蔬多年的老太监,再带上程岳画的草图,还有木匠花匠泥瓦匠,一行人轻车简从,去了西山。

    江南,金陵。

    一艘北下的客船刚停泊在码头,皮肤黝黑的少年便荡着根绳子,敏捷的落到了岸上。

    岸边有人喝起彩来,少年母亲却追出来骂,“好好的甲板你不走,偏学那猴子卖弄!”

    汪思归笑着劝道,“算了,孩子嘛,不就是这样?要不要一起上岸逛逛?”

    田夫人摇了摇头,“我这样的人,还是不要上岸自找麻烦了。金陵离我老家不远,说不好就会遇到熟人。你去吧,正好我在船上歇几日。”

    “那我给你带些漂亮的衣裳首饰回来,可还有什么想吃的么?”

    “别花那些冤枉钱了。只把董婆婆家的桂花盐水鸭带一只来,我少时很爱吃那个。”

    汪思归应下,拿了银子就上了岸。

    黑少年汪念祖蹿过来,“娘骂完了?”

    汪思归瞪他,“都多大人了?还这样不稳重,往后叫你外甥见着,得怎么笑你这舅舅?”

    汪念祖吐吐舌头,“以后不会了。爹,你给我些银子呗。”

    “怎么?”

    “我想去看个老人家。从京城走时,姐姐专门说的,是宁家太太的娘家,对她可好呢。那老太太病了,姐姐让我回程时去帮她看一眼。我刚跟人打听了,说那泰兴县离着金陵不远,我骑马去,两三日就够一个来回了。”

 第471章伤逝

    汪思归虽没见过夏珍珍,但平常总听女儿说起,对夏家人印象极好。

    儿子想去探望夏家老人,他也允了,还想跟着同去。

    可汪念祖一听,却是极不情愿,“我都这么大人了,难道自己不认路么?再说爹您身上有正事,何必为我瞎耽误工夫?我就去代姐姐磕几个头就回来。”

    汪思归想想也是。

    为了念葭的安全,他们一家只能以义女相称。义弟代姐去磕头没啥事,可义父代女去探望就太过了吧?扯起来未免事多。

    再说他们在金陵停泊,一是为了休整,二也是为了采买些货物贩卖。趁着年底正好赚一票,如今岛上也快小一千号人了,可都等着吃饭哪。

    于是想想,汪思归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那你可抓紧着些,若三天回不来,就直接去杭州会合。我还要去贩些绸缎,地方你可还记得?”

    “记得记得。爹你放心吧,我都这么大人了,也该自己闯荡闯荡了。走前姐夫还送了我把刀,教了我几招的。我又不欺负人,防身够用了。”

    江南富庶,尤其金陵一带,繁华昌盛,又少穷山恶水。路都好走,也没什么强盗。但为防万一,汪思归还是派了个老成伙计跟着,再三交待,才放儿子去了。

    回头田夫人知道,自然一通埋怨。

    汪思归却道,“小鹰长大总要自己飞的,且念祖上回不说跟宁家小公子聊得还挺投机么?让他去走动走动,能结一段善缘,也是好事。”

    田夫人这才不言语了。

    泰兴县。

    夏家如今是喜忧参半,全亏汪思归给他们张罗的快船,夏家兄弟几个中秋节前便赶了回来。

    一路捧着爹娘的封诰回府,轰动了整个县城。连县太爷都亲来观礼道贺,很是热闹了一番。

    但夏老太太,真是不大好了。

    亏得有宁芳送的人参吊命,好歹撑过了中秋节。但如今已是药石无效,只活一日算一日了。

    夏明启未免埋怨妻子,“娘既病得这么重,你怎么不在信中说清楚?好叫妹妹一同归来。如今这最后一眼,怕是看不到了。”

    辛夫人没说话,倒是夏继祖道,“爹您别怪娘了,是祖父坚持不让说的。如今姑父当官不自由,芳表妹又嫁到王府,小姑姑心里不知多煎熬呢,如何能叫她回来?且那边也是一屋子老小要人照顾。小姑姑嫁了人,到底就是宁家的人了。连就近在金陵的君眉表妹和鸾儿咱们都没告诉,怎好大老远的叫小姑姑回来?”

    夏明启听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