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步生莲:六宫无妃-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的目光在伞面绘着的身影上扫过,那身影画得如此传神,几乎可以看见那鹅黄衣衫的女子,从伞面上盈盈走下来,低头敛衽地说话。把人影画在油纸伞内侧,一抬头便看得见,晴天时把她妥帖收好,雨雪时也不会让她淋湿……
王玄之默默地转身,一步步沿着来路折返回去,纷纷扬扬落下的雪,很快就把他们的脚印完全盖住。他握着伞柄的手在微微发抖,如果能早一点出发,有没有可能赶在那人前面到达?或者……索性再晚一点,就不用让他看见那两道交叠的身影和禅房里忽然熄灭的灯火。
正月初一过后,照旧例便是接受百官朝贺述职的时候。整个正月里,皇帝都会十分繁忙,几乎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广渠殿内,高照容把玩着半支燃过的蜡烛,用余光瞥着跪在地上的丹朱嬷嬷:“你是说皇上直接去了青岩寺,还召幸了她?”
丹朱的话语里陪着些小心:“青镜是这么说的,这……青镜毕竟是个下人,也皇上要去,她也没办法拦着。”她忽然眼神一亮,膝行着上前了几步,小声说:“娘娘,现在她的饮食都是青镜和奴婢两人一手安排,您看要不要干脆用些药……”
“用些药,让她不能生育,或者干脆病重不治,是么?”高照容拖着长声懒懒地说着话,“然后等着皇上下令追查,查到只有你们两人能接近她的饮食,再查到你们都是本宫派去照料她的,接着就该轮到皇上亲自收拾本宫了,是不是?”
丹朱原本还为自己的提议沾沾自喜,听到后面脸色却变了,冷汗涔涔直下:“娘娘,奴婢……奴婢不是那个意思……”
高照容笑了一声,招手让婢女上前,把面前每样只咬了一口的点心撤下去,重新换新的上来。她从小就有一样奇怪喜好,只喜欢吃新制好的点心上那一层热热的酥皮,只是拓跋宏不喜欢奢侈骄纵,她平日才特意收敛起来。
“这种事情不需要我亲自动手,宫里就有现成的人,可以帮我们的忙。”她用涂着丹蔻的手指,拈起一块豆蓉酥,放在唇边慢慢咬下表面一层喷香的酥皮。
“你过来,本宫告诉你现在该怎么办。”她向丹朱招手,低声说了几句话,又慢条斯理地用帕子擦干净手指上的碎屑。
“娘娘,”丹朱有些犹豫,“万一那一位不上这个当,那可怎么办?”
高照容的指尖在各色点心上挑挑拣拣,她笑着说话时,便自然流露出天生的妩媚:“放心,她一定会沉不住气的。这宫里有两种人活得最好,一种是心思玲珑的聪明人,另一种是有自知之明的老实人。可偏偏那一位既没有七窍玲珑心,也没有自知之明,这种人生来就是要给人当刀子使的,放着不用岂不是可惜?”
她的目光转向轻轻拂动的珠帘,偏殿内奶娘正用掺了蜂蜜的牛乳喂给二皇子。看见拓跋恪那张与皇帝酷似的脸,高照容的嘴角微微翘起。皇上不喜欢太子,已成定局,恪儿迟早会成为皇子中最尊贵的那一个。可要是冯妙重得圣宠、生下皇子,那就一切都不一样了。
高照容随手拿过两个小金锭,扔给丹朱:“你去吧,这件事办好了,你那个守城门的侄子,说不定就能找个机会调进羽林侍卫里了。让青镜也记着,这段时间对冯姐姐的衣食要格外上心。本宫希望,无论皇上什么时候过去或是问起,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冯姐姐一切安好,没什么好担心的。”
丹朱赶忙点头答应,半躬着身子退出去。她从前侍奉过碧云殿的高太妃,这位高贵人行事的风格,还真有几分像当年的高太妃。只不过,比起手握六宫大权不放的高太妃,这位年轻的贵人夫人,似乎更懂得静待时机,只抓住自己最想要的。
从前太皇太后在时,正月初五之前日日小宴不断,可拓跋宏不喜欢这些,便一并都取消了。崇光宫门口,冯清正对着守门的太监大发脾气。除了扶摇阁宫宴上远远地见过一面,她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单独见过拓跋宏了。还是玉叶给她出了主意,说皇上连日操劳,这时候最需要有人体贴关怀,替她炖好了参汤,让她给皇上送去,叮嘱她说成是自己亲手炖的。
可冯清到了这里,却被守门的太监拦住,说皇上正在小憩,稍后还要接见入平城朝见述职的官吏,不准人进去。自从刘全死后,崇光宫内全都换上了年轻的太监,这些人对皇帝十分畏惧,不敢有丝毫违逆。
“娘娘,您就别为难小的了,”小太监急得满面通红,“皇上一直不准人进崇光宫内殿,要是让娘娘进去了,小的这条命就没了。”
冯清正要发作,忽然看见一位嬷嬷从崇光宫内出来,手里还提着一个红漆食盒。冯清杏眼圆瞪,对着守门的小太监怒斥:“你不是说皇上在小憩么?怎么有人提着食盒出来?连你也敢欺瞒本宫?!”
那嬷嬷听见声音,赶忙过来向冯清行礼,虽说还没册封,可冯清一向高傲,宫中人都已经用对待皇后的礼节来礼敬她。
冯清见是个眼生的嬷嬷,上上下下看了几眼,有些奇怪地问:“你是哪里当差的,怎么从前没在崇光宫见过你?”
☆、211、青岩落雪(二)
那嬷嬷跪在地上答话:“奴婢并不经常在宫里伺候,自然没有机会入娘娘的眼。奴婢……奴婢是……”
话说得吞吞吐吐,越发勾起冯清的怀疑,她瞥见放在一边的食盒,一把揭开盖子。食盒里面放着两样素菜,一道白菜豆腐煮成的翡翠白玉,上面淋了一层浓稠的汤汁,另一道是四、五种蘑菇一起做的新鲜小炒,嫩白的蘑菇间洒了几点翠绿的葱花。只不过,两样菜都是有人吃过一半的。
冯清的神色越来越狐疑,嬷嬷接口说道:“奴婢是专门奉皇上之命照看青岩寺冯娘子的,皇上时常召奴婢来,询问娘子的情形。奴婢进去时,皇上正好刚传了午膳,这两样素菜吃着很合口味,就叫奴婢顺便带去给冯娘子尝尝。”
一种被欺骗蒙蔽的羞辱感,陡然冲上冯清的脑海。她是即将正位中宫的皇后,却被小太监拦着,不能进入崇光宫。可冯妙身边的嬷嬷,却能时常被皇帝召见。
冯清尽力摆出威仪的姿态,挺直脊背对那嬷嬷说:“冯娘子离宫祈福,你们好好上心照料,叫御膳房另外做几样精致的素斋送去青岩寺吧。”
她说完了这句话正要离开,那嬷嬷却露出极度为难的神色:“不行啊,这两道菜是皇上专门吩咐了要给冯娘子尝的,皇上说……说娘子吃了这两道菜,便跟与他同桌用膳是一样的。”
冯清的脸色越发难看,手指紧紧地掐着,即使很少有机会跟皇帝一同用膳,她也知道妃嫔陪着皇帝用膳时,要单设小桌,两人的面前的菜色都是各自分开的。不要说宫中妃嫔,就是皇亲贵戚家中的王妃、侍妾,用膳时也都有婢女布菜。同在一张桌案上,共吃装在一个瓷盘里的菜肴,这是只有平民夫妻才能有的生活。
那嬷嬷的话还没有完:“皇上说冯娘子在山中修行一日,他就吃一日素斋,皇上还说……还说……”
冯清几乎站立不住,皇上在人前说,是为了替太皇太后守孝,所以只吃素食,实际上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可想而知,他在太皇太后灵前发愿,守孝期间不再召幸妃嫔,也全是为了冯妙,因为只把她一人当做真正的妻子,所以连召幸其他妃嫔,也成了对她的背叛。
她手上不自禁地用力,指甲在细绸衣襟上勾花了几处丝线:“皇上说什么?”
“皇上说,豆腐鲜嫩,却远远比不上双峰雪色。”嬷嬷说完这句话,立刻诚惶诚恐地俯首叩头,“奴婢该死,这样的话不该说给娘娘听。”话是高照容特意教给她的,让她当着冯清的面说出来,就是要让冯清知道,皇帝在宫中守孝禁欲,青岩寺内早已经春色无边了。
听了这话,冯清果然气得脸色铁青,正要拂袖离去,她忽然想到些什么,转身问道:“还不知道嬷嬷的该怎么称呼?”
那嬷嬷一脸受宠若惊的表情:“奴婢名叫丹朱,可当不起皇后娘娘如此客气。奴婢原本是碧云殿里做些粗活的,后来太妃娘娘去报德佛寺静养,奴婢就被分去浣衣局,给两位皇子殿下浆洗衣物。到青岩寺跑腿的活,既受累又不讨好,没人愿意去,这才推了奴婢出来。如今皇上重视起冯娘子来,那起子看着眼热的人,又想打发奴婢去御膳房……”
这一声“皇后娘娘”,落在冯清耳中十分受用,她回头看了跟在身后的玉叶一眼,玉叶立刻会意地上前,拿出两个喜鹊团梅式样的赤金小物件,递到嬷嬷手里。如今还在正月里,各宫各殿的主位娘娘,都会命人做些金银珠玉的小玩意,用来赏赐下人。按例皇帝的宫中可以使用最为贵重的金镶玉,皇后宫中可以使用赤金,其余妃嫔只能使用银质的物件,冯清已经在提前享受皇后与众不同的待遇了。
她上前扶起丹朱嬷嬷,和蔼地说:“嬷嬷两处奔波,实在是辛苦。冯娘子也是本宫的姐姐,本宫也想时常知道她的情形,嬷嬷日后来向皇上禀报过后,不妨也往本宫的顺和殿去一趟。等本宫的册封典礼过了,肯定是要迁居新殿的,到时候本宫调了你来近身伺候,你就不用做这些粗活了。”
丹朱嬷嬷一脸不可置信的惊喜,忙忙地又跪下去:“能伺候皇后娘娘,是奴婢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奴婢谢娘娘厚爱。”
“你先去吧。”冯清目送她提着食盒走远,眼中交织着疯狂与嫉恨。她扭着手里的帕子,想起自己初入宫廷时的情景,皇上也曾经对她无比温柔过,半是诚恳半是戏谑地喊她“小姑母”,还称赞过她的名字好听。冯妙这个人,根本就不该出现在宫中,可她不但出现了,还夺走了皇帝的所有目光。帕子在手指上一圈圈收紧,她既然已经离宫修行,就不该再回来了。
宫中原本要持续到二月初的述职考核,只用了半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年轻的皇帝精力过人,一个人同时面对几十名各地来的官员,也能清楚地叫出每个人的名字。他赏罚分明,又要超出凡人的记忆力,原本还抱着几分蒙混心思的人,在亲眼看着皇帝重重责罚了几名贪渎的官员后,都收起了这份不该有的心思。
正月十五,各地的官员便陆续启程离开平城。拓跋宏命人安排一场小宴,请几位亲近的宗室显贵,带着家眷一同赴宴。
小宴开始前,拓跋宏正在崇光宫更衣,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吵闹声。拓跋宏十分不悦,皱眉叫近身的太监去看看究竟。小太监去了没多久,就面无血色地跑进来,结结巴巴地说:“是丹……丹杨王来了……”
不一会儿,守门的太监也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禀告:“丹杨王殿下求见皇上,说有事要单独向皇上禀奏。”他身上的衣装被撕扯得十分狼狈,脸上一边眼窝青紫,显然是刚挨了一下。
拓跋宏有些奇怪,他一向对丹杨王都很优待,连自己的妹妹都嫁给他痴傻的儿子做了正妃,还能有什么事让丹杨王如此暴怒失态?可丹杨王既然来了,他却不能不见,因为丹杨王是南朝的前朝皇子,原本也有资格继承大统。他要南征时,就不得不抬出丹杨王做旗号。
他命人把丹杨王请进来,好言好语地说:“什么人惹恼了你,只管说出来,朕一定严惩不贷。”
在门口闹得不依不饶的丹杨王,到了拓跋宏面前,反倒支支吾吾不肯说话了。拓跋宏挥手叫内监都退下,亲手给他斟了茶,又细细地问了好几遍,才算知道了事情的缘由。
除了痴傻的世子之外,丹杨王妃还生育过一个女儿,闺名叫做芳韵,比世子刘承绪小了将近十岁,生得聪慧秀气,很得丹杨王夫妇的喜爱。这女儿眼看也到了要嫁人的年岁,丹杨王有意把她嫁给鲜卑贵族做正妻,新年宫宴时,就特意带着她一同进宫。
说来也是凑巧,拓跋详被废去北海王封号后,一直在府邸里闭门思过。可他毕竟是先皇的亲子,拓跋宗室的几次家宴,他仍旧有资格参加,在宴上便见着了丹杨王的独生爱女。
也不知道是怎么挑起来的,一来二去,这两个人竟然彼此情投意合。拓跋详已经不小了,前些年因为林琅的缘故,才一直没有娶正妃,可丹杨王家的小姐却只有十四岁,还什么都不懂。一边有意逗引,另一边懵懂无知,就在宫中一角,竟然把夫妻之间才能做的那些事,全都做了。
丹杨王看出女儿的异样,这一次赴宴时,就特意多多留意她的举止,见她找了个借口离席,便悄悄跟了过去。不看还好,一看差点当场气昏过去。就在赴宴的贵眷们存放大氅、披风的耳房里,拓跋详正压在刘芳韵的身上,两人衣衫半褪,满面潮红。
大怒的丹杨王连身份也不顾了,当场就给了拓跋详一个耳光,让王妃看管好自己的女儿,亲自到崇光宫来兴师问罪。
十二旒冠冕之下,拓跋宏面色铁青,这个好弟弟还真会给他出难题。他沉声对丹杨王说:“这件事的错处,都在朕这个弟弟身上。你放心,朕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交代。”
顺和殿内,玉叶正伺候着冯清更衣,她一面低头替冯清理好衣衫上系着的缨络,一面把扶摇阁的事,当笑话讲来听。
冯清对着铜镜仔细查看着脸上的妆,说道:“今天的宫宴一定会进行到很晚,皇上又要安抚丹杨王,恐怕今晚都没有时间理会别的事情。”她对着镜子抿嘴一笑:“这可是个好机会,你去找上回那个叫丹朱的嬷嬷来,就说我有要紧事让她去做。”
人很快便来了,冯清低声对她耳语了几句,塞给她一包东西。丹朱嬷嬷吓得连连摇头:“娘娘,这可是假传圣旨,奴婢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有本宫在这,你怕什么?过了今晚,你就不用再往青岩寺跑了,本宫立刻就调你来顺和殿伺候。”冯清叫玉叶拿金锭赏她,又说了不少狠话吓唬她,直到她终于点头答应,才满意地放她离去。在冯清眼里,这不过是个说话罗嗦、胆小怕事又爱占些小便宜的老嬷嬷罢了,没什么压服不了的。
冯清又对玉叶叮嘱了几句,玉叶答应了,也悄悄出门,一路跟在丹朱嬷嬷身后,亲眼看着她出宫往青岩寺方向去了,这才转个弯,往平城中最热闹的东花市走去。
☆、212、花市如昼(一)
上元佳节这一天,平城内几条繁华热闹的街市上,都挂满了各式灯笼,将整条街都映照得流光溢彩。而东花市,恰恰位于王公贵胄的府邸与平民百姓的住宅相交之处,早先不过是有些花农聚集在这里,等着那些贵胄府邸里的人出来采买鲜花,渐渐的就变成了一条最繁华的街市。
这条街上不仅有平城最好的酒楼,还有最有名的青楼明秀堂、最昂贵的胭脂水粉店铺、最齐全的首饰玉器铺子、最阔大宽敞的绸缎庄。
玉叶在人群里快步穿梭,走进一家小酒馆,对门边一张桌子上正在喝酒的男人低声耳语了几句,递给他一包沉甸甸的东西。那男子转身进入后堂,招呼了另外几个膀大腰圆的男人出来,把那包东西打开,分到每个人手里,竟是一包黄澄澄的金锭。
东花市一直走到尽头,就是青岩山脚下。这一天晚上,青岩寺也山门大开,住持亲自站在大殿中,为上山祈福的善男信女解签。
青岩后山内,冯妙正用小勺子拨弄着碗里的两颗汤圆,盯着窗棂上的一处莲纹雕花出神。自从元日那天拓跋宏来了以后,这十几天宫中又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了。绢画上的石榴叶子已经画满了,她提笔蘸了一点朱砂,在树叶间勾了一朵含苞的石榴花出来。
石榴多子,当时只是无意间选了这种东西来作画,这会儿看起来,反倒带了点别样的意思。喝过李夫人留下的药,冯妙觉得出自己的身子已经好了很多。她想起元日那一晚脸红心跳的情景,用手捂住面颊,却又忍不住轻抿嘴角微笑。
房门吱呀一声推开,青镜带着一名宫女模样的人走进来。那小宫女先客气地问了一声“冯娘子好”,然后才送上几样素斋,说是今晚宫中夜宴的菜色,特意多做了一份给冯娘子送来。那小宫女看样子不过十二、三岁,应该是刚刚选进宫不久的,连丹朱的名字都说不上来,只说是一位老嬷嬷让她帮忙来跑一趟。
从前拓跋宏也这样叫丹朱嬷嬷送过菜来,冯妙看了一眼那几样精致的御膳菜色,便猜想他今晚多半不能出来了,叫青镜嬷嬷拿赏钱赏她,神情间却有些落寞。
没想到那小宫女接了赏钱后并不离开,反倒接着说:“还有几句话,叫我来跑腿的嬷嬷说,是皇上转告冯娘子的。皇上说,青岩山脚下便是东花市,上元节是赏灯的好时候,到东花市走走,说不定还能遇到故人呢。”
冯妙听着总觉得有些奇怪,拓跋宏一向喜欢拿些诗词歌赋里的句子来跟她猜谜逗趣,这话太过直白,反倒不像是他说的。可她想到话里的意思,似乎是在约她同去东花市赏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