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安乐天下-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大家都回避了这一点,似乎是只要不提,这种风险就不会存在一样。
    纪晓棠当然更不会说。
    不论怎样,她都要努力活着回来。
    掌灯时分,纪晓棠简单地吃了晚膳,正在灯下与纪二太太、程嬷嬷说话,外面就有人来禀报,说是祁佑年来了。
    祁佑年是知道了纪晓棠明天进宫,所以抽空从敬慈庵赶了过来。
    纪二老爷陪着祁佑年一同进来的。
    祁佑年看着纪晓棠,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眼睛再也挪不开。
    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相对叹息,两人悄无声息地往旁边屋子里去了。程嬷嬷也冲锦儿和绣儿摆了摆手,三个人退到屋门口服侍。
    “阿佑……”纪晓棠站起身,向祁佑年伸出手。
    祁佑年走过来,握住了纪晓棠的手。
    “晓棠,一切都是我不好。”对于纪晓棠进宫的决定,祁佑年没有怪纪晓棠,他只怪他自己。
    如果他足够强大,那么韩太后就不敢这样对待他,就不会强要纪晓棠进宫了。
    “这怎么能怪你。”纪晓棠摇头。
    就算是祁佑年足够强大,除非他为纪晓棠兵临城下,韩太后都是不可能将纪晓棠给他的。
    “如果我从来就不认识长宁,也好了。”祁佑年又说道。
    “阿佑,韩太后这么做,为的绝不仅仅是长宁。”纪晓棠告诉祁佑年。
    只要略微想想,祁佑年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
    纪晓棠知道,祁佑年是受了打击。甚至有些自怨自艾了。
    “阿佑,这可不像你了。”纪晓棠抽回自己的手,她知道,她的离开,会对祁佑年造成很大的打击,但是她不希望,祁佑年因此而颓丧。甚至一蹶不振。
    “阿佑。你是军中的战神,也是我永远的战神。我不希望看到你这个样子。”在战场上,祁佑年应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让敌人闻风丧胆。而在她的面前,纪晓棠希望看到的,永远是笑着的祁佑年。
    纪晓棠永远不想见到,挫败的祁佑年。
    “阿佑。这是祖母的希望,也是我的希望。”
    不论遇到什么事。他们都不应该放弃,永不言败。
    “阿佑,这是你我的约定。”纪晓棠这才又向祁佑年伸出一只手。
    此刻,祁佑年的眼睛已经再次亮了起来。完全脱去了方才的颓丧之气,整个人仿佛是一柄欲出鞘的利剑,锋芒内敛。却又威势天成。
    “晓棠,多谢你点醒我。祁家的子孙。永不言败。”
    祁佑年伸出手,与纪晓棠击掌为誓,然后就又紧紧地握住了纪晓棠的手。
    再怎样说,他都舍不得纪晓棠。
    别人不知道纪晓棠进宫的风险,在明白秦敏的死因之后,他是明白纪晓棠所面临的风险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那么自责。
    “阿佑,我不会有事的。”纪晓棠笃定地告诉祁佑年,虽然她其实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她必须让祁佑年百分百地相信。
    “是的,晓棠,你一定不会有事。”祁佑年竟然也十分笃定地说道。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这一次,他们都有些看不透彼此心中的打算。
    但是有一件事,他们却是笃定的,他们都在尽力为对方打算。
    “阿佑,祖母跟前,你多替我磕几个头。”纪晓棠嘱咐祁佑年。长夜漫漫,然而属于他们的时间却十分有限。
    “嗯。”
    “你虽然伤心,然而也不能完全不顾忌自己的身子。要按时吃饭,每天也要歇一歇,你的身子也不是铁打的。”
    “嗯。”
    纪晓棠和祁佑年说了许多话,直到三更鼓响,祁佑年不得不离开。
    两个人相对,万语千言,都化作两个字。
    “保重。”
    ……
    转天,纪晓棠辞别纪老太太、纪二老爷、纪二太太、纪晓芸等众人,带着程嬷嬷、锦儿、绣儿、瑶儿和碧儿几个到二门来。
    祁佑年和秦震竟已经等在门口了,更令纪晓棠意外的是,秦霖竟然也来了。
    他们都是来送纪晓棠进宫的。
    只是,这样的排场,纪晓棠却消受不起。
    “两位王爷的心意我都领了,只是两位王爷也忙,还请两位王爷回去吧。阿佑送我,就够了。”只略寒暄了两句,纪晓棠就对秦震和秦霖说道。
    纪晓棠这样的态度,可以说是不假辞色了。
    秦震是见惯了纪晓棠这样的,浑不在意。秦霖和纪晓棠的关系还没那么亲近,两人之间一直客客气气的,突然吃了纪晓棠这样的软钉子,他也一点都不恼。
    秦震和秦霖还是执意要送纪晓棠。
    纪晓棠就站稳了,不肯上车。
    秦震和秦霖无法,只得悻悻地告辞离开。
    纪晓棠这才上了马车,纪二老爷坐轿,祁佑年和纪晓慕骑马,护送纪晓棠到了禁宫门口。
    早就有人向里面禀报了去,就有张管事带着宫女嬷嬷们出来迎纪晓棠。纪二老爷和祁佑年却没有这样的待遇,两个人只能在禁宫门口跟纪晓棠告辞了。
    张管事径直带着纪晓棠来慈宁宫,面见韩太后。
    盛夏季节,慈宁宫中繁花似锦,又与纪晓棠前两次来时大有不同。
    纪晓棠在慈宁宫的正殿见到了韩太后。
    韩太后满面笑容,等纪晓棠行礼过后,就让纪晓棠到她身边坐了。
    “……怎么身子不大好?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就是仗着年纪轻,什么都不在意,若是落下了病根,到了我这个年纪,就知道厉害了,万万大意不得的。”韩太后就先问了纪晓棠的病,听纪晓棠说好的差不多了,就又亲热地数落了纪晓棠一番。
    说是数落,话却都是再亲切体贴不过的话。
    “正好你进宫来,等会我叫太医院的院判再来给你仔细瞧瞧,需要用什么,我这里也都齐全。”韩太后这样说着,就让人送了两个锦匣上来,却都是些极珍贵的滋阴养身的药材。
    纪晓棠忙道谢收了下来。
    她刚一进宫,就得韩太后如此招待,又得了重赏,在众人眼中,显然是极得韩太后的宠爱。
    “原本早就要召你进宫来,就是没有别的事,也想让你来陪我说说话。”韩太后又告诉纪晓棠。
    如今宫中选女官,已经经过了初试和复试,所有过了复试的女孩子们,都被安排住在了储秀宫中,这两天,就要由韩太后、隆庆帝和韩皇后亲自挑选了。
    “你自然不用去跟她们挤,就陪我住在慈宁宫中吧,早晚说话也方便。”
    韩太后一句话,就决定了纪晓棠在宫中的住处。
    纪晓棠的住处,就被安排在了慈宁宫的偏殿中。
    韩太后又跟纪晓棠聊了一会,绝口不提秦敏,更不提什么指婚的事。纪晓棠当然也不会贸然提起。最后,韩太后却突然问起祁佑年。
    “怎么方才恍惚听张管事说,除了你父亲送你来,小侯爷也来了?”韩太后问的漫不经心,甚至没有看纪晓棠,然而眼角的余光却没有放过纪晓棠表情上细微的变化。
    纪晓棠笑了,笑的很平静。
    “是父亲和阿佑一同送我来的。”
    “阿佑!”L

☆、第六十四章 荣宠一时

    “阿佑?”韩太后微微挑眉,脸上露出些惊奇的神色来,似乎是在疑惑,纪晓棠与祁佑年非亲非故,为什么会称呼祁佑年称呼的这样亲切。
    纪晓棠垂下眼帘,遮挡过一瞬间涌上来的情绪。韩太后这样,分明是试探,也是笃定了,她是识时务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绝不会说出什么不合宜的话来。
    她是不会说什么不合宜,让韩太后下不来台的话,但是也不会说什么违背自己心意,让韩太后开心,甚至拿住把柄的话。
    所以,纪晓棠只是笑了笑,只说了声是的。
    毕竟,韩太后也没有明白问出什么别的话来不是吗。
    韩太后听了纪晓棠的答复,也笑了笑。
    “哀家还听张管事的说,哀家的那两个皇儿,安王和肃王来送晓棠进宫,且依依不舍。”韩太后这样说着,目光闪闪,脸上的笑容更加大了一些,似乎还带了几分戏虐的意思。
    秦震和秦霖往馨华堂去,本就没瞒着人,就更瞒不住韩太后的耳目。
    所以,纪晓棠也不打算隐瞒。
    “安王爷和肃王爷确实曾往馨华堂去,说是我初次进宫,想要送我。……我虽初次进宫,却是蒙太后相召,因此只谢了两位王爷的好意。”
    韩太后不由得点了点头,纪晓棠的话说的大气爽朗,且滴水不漏,就是她也不能不在心里暗自赞叹。
    倒是好个人才,只是可惜……
    韩太后又留纪晓棠说了几句话,就让纪晓棠往偏殿歇息。
    “你堂姐。郑梓、吴佳言她们都在储秀宫,你若是愿意过去走走,就让服侍的人带你去。”韩太后似乎对纪晓棠特别优容,也不禁她在宫内各处走动。
    纪晓棠就谢了恩,带着程嬷嬷等人往偏殿去安置。
    韩太后将偏殿的碧纱橱给了纪晓棠。
    进了碧纱橱,先是一个小小的隔间,是服侍的人所在。走过隔间。里面才是纪晓棠的卧房。
    卧房内又分为两个隔断,最里面是床帐低垂,是一张黄花梨的拔步床。床前又有黄花梨的圆桌,桌边摆着绣墩,其余衣柜穿衣镜等一一俱全。
    靠着外面,临窗则是一张大炕。炕上摆放着炕桌、炕柜,在炕下临窗。摆放着大案、靠椅,还有两只大肚的瓷缸,能看出是官窑的精品,却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程嬷嬷经验丰富。几个丫头也都能干,一会的工夫,纪晓棠就安置了下来。
    除了她带进宫中来的这几个。韩太后又另外拨了一个嬷嬷和两个宫女照看她。
    纪晓棠问了这三人一些琐事,看出这三个应该是精心挑选出来。机灵老道,且口风非常紧。住在韩太后的眼皮子地下,纪晓棠本来也没打算能打探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因此也不失落,厚厚打赏了三人,只让她们随着程嬷嬷一起服侍。
    “现在时辰还早,县主不去储秀宫看看?”方嬷嬷就陪笑着问纪晓棠。
    “我身子不适,今天就暂且不去了。”纪晓棠知道,方嬷嬷这么说,想来是韩太后希望她去。
    可她却偏偏不去,只推脱身子不适,拿了卷书倚在靠枕上,慢慢地静下心来,竟看了进去。
    程嬷嬷见状,就摆了摆手,将所有服侍的人都带到了外面的隔间。
    “县主就看书?这样可好?”方嬷嬷似乎没见过这样的主子,就笑着问程嬷嬷。
    “县主就是这个脾气。”程嬷嬷笑着跟方嬷嬷解释。
    纪晓棠与别的同龄小姑娘有一个最显著的区别,纪晓棠爱读书,当然身为女子,她不用去科考,然而读书于她还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更是一种享受。
    “县主看起书来,可以看上整整一天,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身边有人服侍反而觉得烦。咱们就在这,县主有事召唤,也方便的很。”
    方嬷嬷听了程嬷嬷的话,露出恍然的神情来,她又问了程嬷嬷一些话,程嬷嬷都答了。
    总而言之,纪晓棠很好服侍。
    “我瞧着嬷嬷,似乎有些眼熟。”最后,方嬷嬷的话题就落到了程嬷嬷自己身上。
    “嬷嬷贵人多忘事,我认得嬷嬷,只是嬷嬷贵重,不敢贸然相认。”程嬷嬷就笑着道。
    方嬷嬷立刻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来。
    两人一番攀谈,方嬷嬷知道了,程嬷嬷原来在贵太妃的宫里头服侍过,贵太妃过世后,正赶上宫里头往外放人,程嬷嬷就出去了。
    “……其实家里早就没人了,路过清远,正好纪家二夫人要给两位姑娘找教养嬷嬷,我就留在了纪家,跟着县主服侍了。”程嬷嬷将一应的来龙去脉,都告诉给了方嬷嬷。
    “没想到,嬷嬷还有这样一番奇遇,也算是与县主有缘,和这宫里有缘了。”方嬷嬷看着程嬷嬷说道。
    程嬷嬷笑着点头,说或许是吧。
    方嬷嬷与程嬷嬷又谈笑了一阵,就找了个借口离开了偏殿。
    方嬷嬷与另外两个宫女虽然是安排服侍纪晓棠的,但是纪晓棠也跟她们计较不得,程嬷嬷更管不了方嬷嬷的行踪,也就任由她去了。
    方嬷嬷离了偏殿,故意绕了一圈,这才回到慈宁宫正殿。
    韩太后正坐在书案后面批阅奏折,方嬷嬷进了门,不敢上前打扰,躬身在旁边站了。
    韩太后批了一份奏折,抬眼间就看见了方嬷嬷,这才叫她上前说话。
    方嬷嬷就将在纪晓棠处的所见所闻都说了。
    纪晓棠只读书,别的事情竟然一概不理,很是遇随而安。
    这样韩太后有些吃惊,她知道纪晓棠博览群书,却不知道纪晓棠是这样的性子。
    “她会是这样省事的?”韩太后显然不信。
    方嬷嬷就又说了程嬷嬷的事。
    这件事。还是韩太后特意嘱咐了。原来程嬷嬷随同纪晓棠进宫,尤其是这一次,就被韩太后给看见了。韩太后看着程嬷嬷恍惚有些眼熟,只是记不起来是谁。且程嬷嬷的样子,显然是宫中的老嬷嬷,所以韩太后让方嬷嬷打探打探。
    知道了程嬷嬷的姓名,且在贵太妃的宫里服侍过。韩太后才记起来。当时贵太妃宫中,确实有这样的一个人。
    韩太后的面色微微一沉,目光也更加幽深起来。
    方嬷嬷就告诉韩太后。她过去是认得程嬷嬷。
    “在贵太妃宫里很得脸,但不算是贵太妃的心腹。”程嬷嬷的性子没那么温和,而且主要负责的是教导规矩。
    对于方嬷嬷的话,韩太后是相信的。然而……
    “还是太巧合了一些……”
    贵太妃宫里头的人。去服侍了纪晓棠。贵太妃亲生的安王往清远去,结识了纪晓棠。招揽了纪家,还要娶纪晓棠为妃。
    “太后是怀疑……”
    “现在定论,还为时尚早,你好生用心服侍县主。”韩太后吩咐方嬷嬷。
    这个用心服侍。方嬷嬷自然深解其意,忙行礼应了退出来。
    纪晓棠第一天进宫,除了用膳。竟在慈宁宫的偏殿读了一天的书,等到掌灯时候。拜见了韩太后,她就退回偏殿,早早地歇息了。
    她的一举一动,自然有人禀报到韩太后那里去。
    “倒是沉得住气。”韩太后点了点头,阴沉地说道。她并不相信,纪晓棠会是这样一个宁静的女子。沉吟了片刻,韩太后就对身边服侍的人点了点头,“叫他进来吧。”
    服侍的人退了出去,很快就带进来一个太监打扮的人。
    这人年纪已经不轻,一派儒雅,虽然做的是太监的打扮,但是浑身上下却没有丝毫内官的气质。这人进来,就在韩太后跟前跪倒磕头。
    “沈大人免礼,赐坐。”韩太后此刻面色温和,对待来人竟十分礼遇。
    “下官不敢。”沈大人虽站起身,却并不敢在韩太后跟前坐下。
    “你常年在外,水里火里,前次还差点丢了性命。你家人的事,哀家都知道了。你的功劳,哀家都会记得。”
    “为太后效劳,下官愿意肝脑涂地。”沈大人立刻说道,却依旧不肯就坐。
    韩太后见他如此谦恭,也就随他了。
    “任安那边的情形如何?”韩太后问沈大人。
    如果这个时候纪晓棠在场,她一定会非常吃惊,因为她一定会认出这位沈大人。只是她万万想不到,这位沈大人竟然会在此刻出现在慈宁宫中。
    听沈大人汇报了任安的情况,韩太后轻轻点头。
    “那么,这些年来让你查的那件事……,是纪家,还是谢家,又或者是另有其人?”韩太后这个时候将沈大人召回京城,主要想问的,正是这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沈大人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略顿了顿。
    韩太后的目光立刻犀利起来,凝滞在沈大人的脸上,似乎要从他的脸上看出答案。
    “你不会说,这么多年,还查不出结果吧?”韩太后追问。
    “下官无能。”沈大人立刻躬身,“下官调查的结果,已经尽数写在折子上。”
    这么说着话,沈大人从袖中取出一份折子,恭恭敬敬地递了上去。
    韩太后着人接过折子来,在灯下打开细看。将折子看完,韩太后脸上神情喜怒莫辨。
    “确实不是纪家?”放下折子,韩太后问沈大人。
    “据下官调查,并非是纪家。”沈大人告诉韩太后,纪家确实是清远的老户,原本贫寒,且人丁单薄,战乱的时候在清远活不下去,就干脆背井离乡,先从学徒做起,慢慢地经营起家,后来又借着乱世的机会发了大财。
    纪家发家的过程中,自然不是白纸一张,然而说起来不过那些,并没什么值得关注的。
    到后来天下平定,那时纪家已经相当豪富。记起先人的嘱咐,就衣锦还乡了。
    从纪老太爷出仕做官,纪家才真正发达起来。
    另外,沈大人还告诉韩太后,纪家人似乎祖传的天赋,都极擅长经营,如今纪家的三老爷挂着朝廷赐的闲官。与船队出海。不仅帮了朝廷许多,自家也积聚起了更多的财富。
    “纪家不是,安王为何抓着纪家不放?”韩太后微微皱眉。
    “据下官猜测。一开始,安王爷也怀疑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